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的管理8篇

时间:2023-10-02 08:55:46

企业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篇1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作用

进企业实现较高的经营效益。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方法可以为企业的运营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1]。协调企业的内部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手头上的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是企业行政管理主要的工作职责,行政管理部门在积极督促内部人员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其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的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还尤其值得优化完善的地方,这样问题的存在会对企业的工作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就从本文出发探讨有关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及所存问题,更好的将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有效发挥。

1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1企业政府管理的地位

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建立在企业内部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结合的基础上,站在企业行政管理产生条件角度上,可以发现,对企业内部出现问题进行规划协调无法脱离行政管理在其中发挥效用。与传统企业相比较,我国企业政府在行政管理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企业行政管理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在管理元素、行政管理的深度及广度上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2]。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是企业行政管理所重视的问题,注重务实,与政府行政管理相比缺少不必要的冗杂程序。行政管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将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可以加强企业对行政管理的强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可以正常的进行,由此提高企业运转的速度。

1.2企业政府管理的作用

1.2.1协调企业管理要素间的关系

企业政府管理需要在自身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企业内部的各管理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对涉及到公司内部日常事务进行处理,这一能力也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顺利发展,并且确保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妥善解决[2~3]。当企业内部各部门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需要企业行政管理部们做好协调工作。此外,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在认真解读企业自身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去与其他企业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良好的运行发展。

1.2.2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想要实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内部管理则可以为企业稳定运营提供后勤保障,这可以将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有效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开拓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在增强全体员工自身工作素质的前提下,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业绩。企业员工在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之后,会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增强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并且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3]。

1.2.3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为确保企业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实施,就需要企业进行全面、详细的规划。企业行政管理可以在协调各部门关系的基础下,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使企业员工可以脱离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从而有更好的精力去发展企业的生产,这样的行政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工作积极性,无形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4]。

1.2.4带动企业的绿色发展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挫伤常发生在企业转型时期,这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因此没针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发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向企业所有员工阐明企业在转型时期的经营方针理念,以稳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者,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政府在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资金技术不到位而影响生产的问题。同时,奖励制度由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可以在奖惩明确的条件下,将员工的凝聚力得以集中,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以带动企业的绿色发展[4~5]。

1.2.5创造更好的经济利益

合理、有序的行政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经营效益。协调企业各种资源,将其资源按照合理的比例配比,确保其最大程度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是行政管理部门重要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在生产成本较小的情况下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此外,可以促进企业向着节约型的方向发展,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从侧面上,也充分体现出企业行政管理注重务实目标特点,这也是未来企业行政管理发展必然趋势[5]。

1.2.6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组织、指挥性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计划性主要是指对于企业今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规划,这样的规划仿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另外,组织指挥性是指行政管理流程要仔细制定,确切到人,做好分工,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2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值得优化的方面

2.1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结合我国大多数企业行政管理实际情况,都可以根据现行管理体系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并推动企业行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促使企业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展开。行政管理体制待优化,管理工作缺少相应制度的支持,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将管理工作合理的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手中,所制定的工作流程也有待完善,在这一背景下,员工工作不积极,出现懈怠情况,从而影响企业良好团队氛围的建立发展。

2.2优化行政管理工作与实际的结合性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有待加强。避免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形式主义高于现实主义的管理特点,进一步将实际行动落实到管理工作上面,严禁放空话的企业行政管理现象[6]。否则沿袭原有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将会极大地降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并且若是企业行政管理照搬政府管理部门工作方式,也无法体现出行政管理务实的工作特点。此外,运用该种管理方式,也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打破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最终对企业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3全面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行政人员需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将自身的工作素养得以加强。但是从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来看,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如:借助传统方式对各项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处理,整体工作效率较低,效果不够理想。在行政管理人员办事风格上也有待改进,尽量将企业行政管理实质性内容展现出来,而不是用嘴办事。此外,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道德素质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促使他们准确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也避免问题发生后出现相互推诿情况发生,以及避免在官僚主义不断增生的过程中,出现影响企业内部公正正义管理模式的发展,阻碍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水平措施探析

3.1完善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制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制。整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是将行政管理机制加以完善的前提,工作作风问题的整顿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法律来实现。在整顿不良风气时需要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立足于规章管理制度的条框下进行,严格依章程办事,尽可能的细化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开透明的原则,从而促进企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6~7]。若是采取该项管理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在业界打造出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既能够扩大企业影响力,还能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2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与实际相互结合起来

企业的发展既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可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借助这一发展模式,也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也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发展目标确定最为适合的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人员也要深入到企业员工当中,对他们的思想动向进行准确了解,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能够及时分析和及时处理。此外,在行政管理制度构建上,也要遵循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避免形式主义,严格树立求真务实的行政管理作风,将追求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严格摒弃不正之风,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7]。

3.3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在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要积极的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经济市场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也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分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坚持与时俱进,将更加先进的行政管理模式应用到企业行政管理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创新升级。这样富有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可以弥补传统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性元素,方便日后更加顺利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7]。

3.4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素质高度也直接影响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因此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活动,使得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现代出现的新知识、新思想进行学习和掌握,并对自身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考核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时候,可以将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作为考核的重点,并将之与员工升职加薪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使他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此外,有能力的企业可以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外出进行培训学习,将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本企业的行政管理上来,促使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升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并推动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8]。

企业的管理篇2

关键词:传统企业;学习型企业;企业管理;特点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是人才与技术方面,还包括企业管理方法上,从传统企业管理中可以看到过去的发展情况,从中能借鉴到许多有用的方法和经验,但社会在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变化莫测,这使传统企业管理感受到危机,学习型企业管理继承了传统企业管理,对两种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两种管理之间的差异,从中探寻企业管理新理念。

一、传统企业管理

1.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传统企业管理是企业初建时实行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许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会进行创新与完善,但是有一些企业则是直接运用初建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对其进行完善。传统企业管理根据员工职责分配设立三种部门,决策部门、职能部门和行政部门,不同部门进一步划分出细小的部门。在这种形式运行之下,使企业中管理者拥有了更多权利,利用自己的本职权利对下属进行管理,对工作做出指导,但是由于管理者的权利过分集中,企业中的每一个决策都要向上级汇报,导致企业中处在中层的管理者权利几乎微乎其微。2.传统企业管理特征。2.1员工的分工特别明确,每位员工都能在自己职位上发挥出作用。2.2每一个部门都建立了非常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内部员工分工更加细致、明确,每项工作都能依照规章制度有条不紊的进行。2.3管理者对每个级别、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公平对待,在工作事宜的处理上谨慎小心,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有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3.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与劣势。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对员工的分工明确、细致,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管理者的监察,使企业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员工的考核制度也比较完善、严格,对工作事宜的处理上谨慎小心,减少出错率,避免人事变动,杜绝一切影响正常工作的因素。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劣势:各部门上下级间管理复杂、繁琐,任何事项都要向上级汇报,占用工作时间,影响办事效率,有时会产生多个部门同时处理一件事情的状况,如果有部门将利益突出化会导致部门之间产生分歧,导致各部门不能正常工作,人事变动情况增加,大大降低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传统企业管理始终实行一成不变的制度和模式,不能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长此以往导致在社会市场竞争上无法立足。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

1.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人性化且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管理模式,将企业中所有员工组织起来进行有纪律、规范性地学习,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创新思维。2.学习型企业管理特征。注重合作学习,团队意识强。个体单独的进行学习,仅一人的进步带动不了整个企业发展,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提高整体员工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使员工更具有价值,团队中所有员工都在努力学习,就能营造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督促的氛围,不断提高整体员工自身能力。在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上,也比较平等,在很多方面也都做到互帮互助,使上下级关系不再紧张。学习型企业管理不但能提高整体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能使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对工作有着更高的热情,发挥出员工创造力。3.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与劣势。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组织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员工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双向学习关系,使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了,弱化上下级之间的紧张关系,减少矛盾与隔阂,可以当面沟通工作问题,节省了时间和沟通成本,增加了员工的自信心。学习型企业管理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挖掘出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员工通过不断学习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思维,也为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劣势:学习型企业管理对营造学习氛围太过重视,容易忽略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考核和监管不足,这样容易导致工作程序杂乱无章,加大了企业市场竞争的风险。

三、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完善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都各有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将两种管理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除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问题上进行调整、改进,就能更加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运用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更能适应发展需求,但是,依然要多借鉴传统企业管理方法,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方面的经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人力的管理,对人才教育和培训方面加力度,提高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避免人事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薪资体系健全,真正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在企业中有归属感。同时,加大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建立企业文化特色,树立良心品牌。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保证员工在企业下达政策时,有畅通的意见反馈通道,注重员工的思想,打消员工顾虑。

四、结语

总之,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都各有优势和劣势,通过各自特点的比较,学习型企业管理更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通过优化传统企业管理为基础,进一步创新思维,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20-20.

[2]杨建华.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8-8,9.

[3]亮玉.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8):123-123.

[4]黄东平.分析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J].现代企业文化,2014(24):48-48,50.

企业的管理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标准化;企业发展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标准要求下,企业管理标准化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且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满足企业现代管理要求,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使得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巨大挑战,也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证企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鉴于此,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有效实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一、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

(一)完善企业管理秩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可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约束,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盲目性,降低因盲目生产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明确企业职权,保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

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主要的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1]。随着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职工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多数企业开始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内容多涉及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如企业规章制度、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考核制度等,这即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标准。将企业管理标准以标准化方式呈现给企业职工,可以帮助企业职工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并按照相关职责权限要求自己,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以严格的管理标准为基础的,如不能按照严格的管理标准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必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最终损失的是企业的信誉[2-3]。在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企业产品的数量、种类均有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就显得日益重要,且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更以企业管理标准化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有效实施。由于管理标准化如此重要,国内外企业均重视管理标准化的实施,以麦当劳为例。随着管理标准化的实施,麦当劳制定了自己的管理标准化准则,如原料标准、时间和保存标准、关爱标准等。以原料标准为例,如鲜奶送货时温度>4℃,必须退货;生鲜蔬菜从出库到配料台时间为两个小时,如超过这个权限,必须更换新菜。再以保存标准为例,三明治保存时期为10min,炸薯条时间为7min,等等。再说关爱标准,所有麦当劳服务柜台高度均保持一致,为92cm,可以保证顾客掏钱时拥有良好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标准化方法,使得麦当劳成为全球最大餐饮连锁企业,其店面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单个店面平均年收入270万美元。由此可见管理标准化可以实现企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力,也为当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二、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全面审查

全面审查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审查企业全体职工的工作,保证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力度。企业职工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主体,因此需将企业管理标准化与企业职工的工作相结合,提高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便于企业掌握最新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二,扩展资源获取渠道,创造一定的条件,保证企业管理标准与企业职工的结合,例如可以通过公示方式帮助企业职工了解企业管理标准化的相关内容,进而帮助企业职工调整自身的行为,满足工作的需要。第三、进行网络化建设,网络建设不但可以提供大量实时信息,还有助于企业职工之间的沟通。企业在进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时,可以安装一定的管理标准化审查软件,通过培训帮助企业职工掌握一定的标准化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标准化体系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系统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为保证各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需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各系统的标准化体系,保证各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最终落实企业管理标准化,保证企业获得更多的核心技术,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为此,企业应当加紧标准化体系的研究,保证企业管理标准化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如加强技术研究,为企业管理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更新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已有的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制定各个岗位的管理标准,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三)提高企业职工标准化的认知程度

为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标准化效果,需要企业职工明确管理标准化积极作用,树立管理标准化概念。现实生活中标准化随处可见,但标准化的作用却因人而异,为保证其效果的有效实施,需转变传统观念,拓展并推广标准化的内涵,提高企业职工对标准化的认知程度,提高企业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企业职工标准化认知程度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普遍采取培训方式提高职工标准化认知程度,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鉴于此,企业可以大范围地开展相应的普及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企业职工标准化认知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将标准化深深印入每一位企业职工心中,最终保证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也在不断进行调整,随之而来的则是企业现代化改革。根据企业现代化改革需求,结合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现状,企业开始实施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实践活动也证实,企业现代化改革需要以管理标准化为支撑,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自身改革的有效实施,提高自身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晋蓉.企业管理中标准化的作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5,10(19):65-69.

[2]史文娟.浅谈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5,9(27):98-100.

企业的管理篇4

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基础设旆

1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2 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2.1 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

2.3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

3 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4 建立支持知识运行的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从简单的知识支持工具到企业信息网络、通讯设施以及整套的更为复杂的组织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挖掘和良好的文件管理也很重要。要建立健全公司内外部网络,使员工方便、快捷地了解全球信息,开阔视野和思路,更好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

总之,我国企业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应该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建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立本土文化,强化知识管理,加快制度创新,我国企业要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的管理篇5

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基础设旆

 

1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2 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2.1 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

2.3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

3 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4 建立支持知识运行的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从简单的知识支持工具到企业信息网络、通讯设施以及整套的更为复杂的组织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挖掘和良好的文件管理也很重要。要建立健全公司内外部网络,使员工方便、快捷地了解全球信息,开阔视野和

[1] [2] 

思路,更好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

企业的管理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这一名词已被许多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们所熟知。不少企业家和企业的研究者针对企业文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兴衰的关建性因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成为市场的竞胜者”等等。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完全正确的,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也就是只要从事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想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有人这样解释,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的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只有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强者和最终的竞胜者。

现代企业管理用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和谐理念去调控人的经济行为,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其一和气生财,企业提倡和气生财的经济伦理道德观念,可以提升企业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和谐不仅是儒商精神,也是一种管理原则和管理艺术。企业之间倡导开展良性竞争与合作,反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商场如战场”等过激口号。其二和谐稳定,是在企业内部培植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创造充满和睦亲情的家庭式的温暖内环境;其三和蔼可亲,既为顾客提供和蔼可亲、细致周到的微笑式服务,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又给企业带来滚滚财源。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代表的重人道、轻天道思想对社会影响很深,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万事万物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儒家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人本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固化为我们的民族性格特征。这些思想都在我们传统的企业文化中有较多的表现。

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仍然应该继承发展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最终发展也必定是为了人。这个“人”便包括了消费者、雇员和企业主,也就是讲企业的发展要为这三种人的利益考虑。这三种人的利益在日本的公司依次排序为:雇员第一、顾客第二、股东第三。我国企业现在大多信奉的是“顾客是上帝”、“消费者利益第一”。不管企业坚信的是雇员第一还是消费者第一,都说明要追求企业的利益必须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以消费者为本、以雇员为本。

所以企业管理者,凡事先考虑到“人”,考虑到这件事情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想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企业管理者要深知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即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自尊、自重,中国人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尊重、关怀和西方人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中国企业,管理者要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关键是要真正尊重员工,真正“看得起”每一位员工。这是我们中国人“以人为本”的激励之道。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今天,企业要以人为本,可能已是大多数企业操作者所认同的道理。但是能否更深刻地意识到,今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差距;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决定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这同样是需要每个企业操作者认真思索的问题。深刻地领悟到,企业是否拥有好地招人、育人和用人的机制,是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能否竞胜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管理篇7

一、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术

如果要谈中国的企业管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实在是非个人所能为的。我们想从管理最基础的根基上找上一两个基点试探性的探讨,希望能有所启发。

“国情不同”、“本土化”、“东方文化”等言词是我们常见的对一些企业问题的解释(比如ERP的实施)。可是倒底这个文化不同是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反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在华的经营少有失败者。这里面可能归咎于很多的原因,比如: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资金雄厚等。

“国情和本土文化”在目前中国企业中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积极意义:

让一部份经过市场洗礼的企业,认清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从而重塑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这一点在家电业、手机等行业比较明显(比如TCL、波导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手机战)。

消极意义:

它是企业拒绝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的“挡箭牌”;这一点在企业ERP的推行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要解开这种“中国特色”这种企业文化之秘,还得从管理的最基础谈起。目前,管理学在MBA教材也好,在企业的实践中也好,更多的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比如我们常说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技术等。在大多企业管理人的心中,自觉不自觉把管理当成一门技术,或者很有艺术味的技术,从引进的管理方法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TQM、6西格玛、麦肯锡7S、波士顿矩陈等等)。很多企业相信这些技术可以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

西方管理学家可以,也有精力去研究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渡过了管理作为人文基础的阶段,在其社会也已经形成了较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但如果中国的管理者只是在西方技术层面学习和研究的话,恐怕难以承担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任。因为中国的企业变革是在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进行的,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演进是互相作用的。中国目前还在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建设上远远没有完成,甚至处于启蒙状态。在这个情况下,企业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管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前提。否则,技术性管理方法的跟进最终只能是形式上的跟进,换些概念而已(这些失败的案例在国内已经不少),更有甚者,将失败归咎于引进的管理技术方法上(比如对ERP的看法,在国内不太认同的情况下,而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全都成功实施了ERP)。

这种管理的人文基础的研究和推进,国外没有,外国专家也没有义务来告诉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做。这只能是中国人自己解决。

如果从中国市场经济人文社会基础的缺乏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我国企业所出现问题并不那么高级的原因了。因此,认识中国的诸多企业管理现状必须从根本的价值观念上来看,要使中国企业真正融入现代管理的大家庭,必须在价值观念上形成真正的进步。

要做到真正建设市场经济基础的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就是要将承认管理的人文本质,从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观而不仅是从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入手,着手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基础。

我国人文的教育的落后,在社会层面上已经出现一些恶果,现在开始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等的教育是在为人文教育的落后补课。从城市到处写着的“不准”就不难理解企业管理的难度,以及所犯错误的低水平。因此,要真正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必须认识到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术。

二、企业管理的人文启蒙

只所以要用“启蒙”二字,是因为在企业价值观层面上,我国的现状基本处于传统价值的笼罩下,虽然企业管理从形式上和工具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现代企业的特点,但从观念的深处,仍没有质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而掩盖了这些陈旧的观念,更有甚的是,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将一些落后陈旧的观念反而贴上了现代化的标签。

我国是一个在一个没有商业核心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市场经济。举个例子,在诸多国有企业,至今仍把在长年在外销售人员视为对表现不好的员工的“惩罚”,往往是安排不了的员工让他跑市场去,这说明我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观念仍大有市场。在老百姓眼中,仍存在“无奸不商”的影响,一个奇怪的现象:广东是我国受商业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省,但相对而言,广东人做生意还是比较守规矩的(暂不用诚信二字),而“协议”对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地区来说,可能在观念中更多是一种商业手段而非规则。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中,做官自然有做官所遵循的规则,这个规则拿到市场经济中,可能会产生“不诚信”的误解。所以我说,中国更的企业领导可能还是以一种做官的思维在做企业。

所以建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体系,才是确保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真正融入企业的基石,才是我国与世界企业的核心差距。这个差距的弥补必须是一个痛苦和较长的过程。因此,处于刚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中国,企业管理的人文启蒙过程是任重而道远。

这里不再列举诸多处启蒙阶段的例子,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企业,即具备好的市场空间与机会,大量的聚集财富的机会,但财富的积累并不完全能代表自然的具备现代管理思想。因此,处在当今中国的企业家是即幸运的,又是最痛苦,幸运的是市场的机会,痛苦的是思想的洗礼与提升。为什么这些痛苦会落在企业家的头上,这是因为,企业家是目前中国最接近市场经济的人,是受市场价值观念挑战最大的人群。经常有各种讨论来论述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到一定的时候再以难以成长,为什么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空间总是有限。其实除开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之外。企业人文思想的缺乏和市场价值观的没有确立,必须不会造就“基业长青”的企业。因此我国的企业更多的更象历史上的朝代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各领风骚三五年”,朝代的兴衰自然系于明君的出现,而企业的兴旺也自然也系于一英明的企业领导。

这里说企业人文管理思想的启蒙,首先在于对企业中的人的如何认识,企业与员工、老板与员工究竟是什么一种关系的定位?这里不能不谈到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经典的财经理论已经告诉我们,企业是以利润为最大化为目的,争论点无非是长期利润还是短期利润。如果从社会供需均衡和企业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补充。这种观点在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中国还是一个并未认可“契约社会”的社会环境。因此,这种观点在促进我国提高企业效益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影响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由于我国传统价值中人格的非独立性,和现实中企业与员工的不对等地位(对于大部分中国员工来说,工作的首要意义还是养家糊口),企业与员工不是对等的契约关系,因此,过度强调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的价值取向,就造成了极端的只以利益出发的企业管理思维。这种思维与社会是以人们的幸福为发展的目标不相符。

2、我国现阶段强调成本为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的阶段是对的,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人是没有理由永远定位在靠工资比外国人低来竞争的。国家的发展目的就是要中国人和世界上各族人一样,享受同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和成果。从世界产业格局的转移来看,成本优势迟早会各更落后的国家转移。那里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3、如果一个企业不行以企业的员工和股东利益的共同发展为目标,那么,企业的强大的持续的竞争力是根本无法保持。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在于股东的回报,也在于员工收益的提升。如果只偏重一方,至少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

因此,不论从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回报来看,都有必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观体系。所谓现代企业管理价值观的启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观念的启蒙:

1、 市场与契约的观念的树立;

2、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观念的树立;

3、 人为目的的观念的形成。

4、 法制意识的崛起。

三、企业管理的启蒙观念

1、市场与契约观念的树立

企业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组织系统化运作的结果,切不可偏颇,认为只是实物生产创造的财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与客户交易,交易未完成之前价值是没有实现的,包括产成品一样,只能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树立“企业价值是股东的资本投入、员工的劳动和市场的交易共同完成的”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价值的分配导向,而且价值的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树立市场的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分配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提。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改革是难点和关键点就是分配机制的变化。而一个地区的价值分配导向也直接造成的人才的流向和经济水平发展区别。我们常说外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其实最重要一点就是带来了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到目前为止,相对沿海和内地而言,最大的观念差距仍然是在分配的价值导向上。

同时,员工与企业是一种没有人身依附的契约关系,这也是正确树立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前提,至今为止,仍有不少企业以档案、户口等诸多与人身关系相关的条件在制约人员的自由流动。没有人员的自由选择和流动,自然人力资源不会向发挥最大价值的方向配置。企业和员工只有以自由选择、平等互利的契约关系为前提,才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人文环境,人的创造性和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和发挥。由于我国长期的把职业与人身关系紧密结合,因此,不突破企业中人的依附关系的思维,自然不会真正的人格平等,自然更谈不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市场与契约的观念至今仍是制约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的重要因素,企业在一点上犯的错误比比皆是,如果连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都突破不了,要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更是空中楼阁。我们说企业所犯的错误并不高级,正是这种不高级的错误证实了我国企业管理人文启蒙的重要性。

2、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观念的树立

这一点在很多企业也已经提了出来,而且写入了企业的文化纲领。市场经济的的有效性在于其交易主体的自主性,劳动者以劳动作为资源来参与市场交换时,其效率的保证的前提就是人的“独立”与“平等”。无论是从人的本身需求来说,还是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说,企业中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创新”是当前企业常用的词汇,但诸多企业进行的管理方式却是与“创新”的前提背道而驰的。那么创新的提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企业员工有“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环境和权力,而且要保证不会因为意见的不一致而受到不正常的待遇。可以想象,能做这一点的企业有几家。所以,“创新”自然也是无本之木,口头说说而已,对于大多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创新”的态度只是“叶公好龙”。

3、人为目的观念的形成

这可能是最难理解的一点,因为现实的管理教材也好,还是各种论坛会议上的精采演讲也好,已经把股东价值时时挂在了口上。“股东价值最大化”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而且也只能这样说才能博得企业股东的欢心。然而,无论是从实证的角度也好,还是从理性的分析角度也好,可以充分的证实企业管理中一个现象:“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行为淮则的企业,其生命力往往不如“以人为本”(这里的准则是指实际工作的,不是口号上的)的企业旺盛。

其实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员工是没有感情的,理性的工作者。如果其前提不成立,那么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自然受到实践的挑战。于是,为了弥补这个前提,现实中诸多的培训师们又以弱化员工个人需求和情感的训练来对员工实行培训,而不是以真正的激发员工的潜能为目的。这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现在的培训市场中,“术”的东西为什么大受欢迎,而管理的真谛——对人性的尊重,却少有人提及。

4、法制观念的崛起

企业的管理篇8

一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既有大专,也有中专、技校、高中、初中,还有少部分是初中以下学历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科班出身的人员少之又少;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复杂了。总之,我们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总体状况是参差不齐,这一点不容置疑。

二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纪律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迟到、早退现象较为普遍。工作时间外出购物、办私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作时间洗衣服、干私活的问题屡禁不止。工作时间串岗、拉闲呱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是个别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我们的管理科室,我们的管理岗位,其服务对象不是外部客商、外协单位和上级机关,就是企业内部人员,一个管理岗位就是一个服务窗口,这是由工作性质而非由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决定的,而我们个别的管理人员恰恰不明其理,服务意识非常差,工作态度不端正,对外降低了企业信誉度,对内降低了企业凝聚力。

我们的管理队伍总体上讲虽然是支优秀的队伍,但不是完美无缺,毕竟存有一定的短板,而这个短板若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对企业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方面使企业凝聚力降低。我们的一线员工、一般员工本来就对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工作性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甚至怀疑我们的某些管理岗位有无存在的必要,因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管理队伍存有一定的抵触情结,再加上我们的管理人员存有上述瑕癖,更进一步加深了一线员工与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矛盾,这个矛盾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化解,势必降低一线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降低企业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使企业利益受损。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一支低素质的管理队伍对外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而无法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对内由于缺乏号召力、影响力和领导力而无法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效能,如此这般企业利益哪有不受损的道理?最后使企业形象受损。一个科室,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对外的窗口,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在某些方面就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一个工作人员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说错了话,办错了事,不以理亏,不辨荣辱,那就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而是企业的事了,说明这个企业整体素质差,说明这个企业当家人的素质差,就是企业用人不当,用人失察。

员工素质低,不仅致使企业利益、企业形象受损,同样作为当事者本人何尝不也是一个受害者?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每一个领导同志,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应明白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毕其事的道理;都应清楚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的危害性。在提高认识的同时我们更应端正态度,那就是既然领导、员工信任我,我就应该干好本职工作,工作没干好,就应感到内疚,就应迎头赶上。

二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人们的聪明才智并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子,关键是后天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们的管理人员或许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没有机会继续学习深造,这固然令人遗憾,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没有学习提高的机会了,参加社会上的培训,参加企业的学习,揣摩、感悟他人的经验教训都是一种学习、提高的途径,就看我们用心不用心、虚心不虚心。只要用心、专心、虚心,不甘落伍,我们的素质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我们就会受人尊敬、受人倾慕。

三是用心修炼,塑造形象。影响管理人员形象的因素具体有哪些呢?消极怠工,牢骚满腹;用心不专,见异思迁;语言巨人,行动矮子;心胸狭隘,鼠肚鸡肠;耍小聪明,玩小把戏;满嘴脏话,行为猥琐;贪污索贿,铺张浪费;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下乱说;行动迟缓,办事拖拉;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衣冠不整,边幅不修;有了成绩,唯恐他人不知,出了问题,总是遮遮掩掩;是非标准因人而异,人情世故冷暖不一;工作挑肥拣瘦,标准讨价还价。凡此种种,看起来是琐碎小事,却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这些问题看起来繁杂无序,实际上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践行,良好的形象、良好的素质是能够培养出来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