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8篇

时间:2023-10-05 10:28:45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

关键词: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6日

前言

海洋垂钓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兴起。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垂钓已不是单纯的用于维持生计,而是愉悦身心,以休闲运动的形式存在。大连地区的海钓早已成为市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运动,早在2012年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21日消息中报道“大连钓鱼休闲正在兴起,钓鱼爱好者已达到60多万,居全国前列,钓鱼发烧友的数量达到了10万人之多,装备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钓鱼爱好者的装备由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将形成几亿元到十几亿元的垂钓经济效益,海洋休闲垂钓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催生良好的休闲海钓产业经济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本文运用SWOT模式对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予以分析。

一、优势

(一)地理优势。大连地处优越的地理环境,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北方城市,东临黄海,西邻渤海,海底地貌为多岩礁、沟壑、海岸线长1,906公里,周边海域拥有大小岛屿260个,既是旅游度假的圣地,也是海洋垂钓的天堂,大连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海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二)海钓对象鱼的优势。鱼类资源品种丰富,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提供资源基础。大连地处温带海域,海中的鱼类品种十分丰富,主要垂钓对象鱼为黑鱼、黄鱼、鲅鱼、鲐鲅鱼、比目鱼、黑鲷、海鲈鱼、青鱼、偏口、海鲶鱼等,大连的海水鱼类均适合国际上台钓和路亚钓法。

(三)垂钓产业发展潜能巨大。2008年国内休闲渔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出口额度560亿元;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休闲渔业产值预计达到2,5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大连地区拥有渔具店600余家,年销售额在9,000余万元。大连的休闲体育运动潜力巨大,其消费能力可开发性潜力巨大。

(四)旅游资源丰富。大连以“大连国际服装节”闻名全国,良好的市容环境使大连享有“北方香港”之称。据统计,2013年大连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900亿元,旅游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良好的旅游业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客源基础。

(五)捕鱼业的转型。大连自古为海滨渔港城市,本地沿海村庄以捕捞和养殖为主,甚懂水情、了解鱼性,具有良好的船舶驾驶技术。现大连共有大小捕捞渔船1.1万艘,面对海洋资源的休养生息,国家在大力裁减捕捞渔业船只,以使得小型捕捞作业船逐渐被边沿化,众多的小船船主的职业转型已成为必然,为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船钓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平台,渔民转型也是大连发展海洋垂钓的又一大优势所在。

二、劣势

(一)大连的休闲体育海钓产业尚处于“雏形发展”阶段,海洋垂钓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如缺乏专业的海上娱乐休闲的垂钓船租赁公司,其数量少,影响力小。

(二)目前大连诸多岛屿中只有长海县的獐子岛开展了海上休闲体育垂钓项目,影响力和规模还远远形成不了核心发展力。

(三)大连的休闲体育海钓产业缺少大赛因素的带动,日前大连海钓仅适于普通市民的业余消遣,并没有专业的、大规模的海钓大赛在大连举办,缺少大赛元素的影响和带动。

三、机遇

(一)政策机遇。早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海洋经济和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发展海洋经济也给大连发展休闲体育垂钓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大连地区开发以海钓为核心的休闲垂钓产业的经济链条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亮点。在2011年10月1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求是《小康》杂志社、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团体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海洋休闲体育高层峰会”,峰会中与会代表结合国家全民休闲计划的政策和国际发展趋势,围绕激活海洋休闲消费市场、建立海洋休闲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沿海地区休闲产业合作等问题进行详尽的探讨和分析。同时,重点就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及衍生项目布局展开研究,共同研讨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的未来,此次会议为海洋垂钓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近年来,我国休闲经济势头发展强劲,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休闲消费市场,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

(三)基础消费。据统计2013年大连户籍人口591.45万,大连地区钓鱼爱好者达到70万,钓鱼发烧友达到12万。按照每人在钓具及饵料上平均年消费3,000元计算,大连本地的钓鱼爱好者消费就会达到210,000万元的消费额,不含钓鱼的资费和钓鱼交通的附属费用。

(四)国际成型的模式可以借鉴。国际上休闲体育钓鱼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海洋垂钓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海洋垂钓产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结构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在美国,游钓爱好者目前已超过8,000万人,钓客人数远超过高尔夫球和网球人数。据全美休闲渔业协会统计,在美国每年休闲钓客消费总额达870亿美元,整个海洋休闲产业总价值累计达2,000亿美元。这些消费金额在美国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全美提供120万个就业机会。在日本,休闲渔业人数约3,5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年消费产值达800亿美元,在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的5倍以上。

同时,国际上现已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其盛况空前,经济效益显著。世界钓鱼运动大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联合国际钓鱼运动协会主办,由国际钓鱼运动协会认证的国际A类赛事,是与F1、网球大师杯、美洲杯帆船赛等顶级赛事同等类别的国际大赛,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汇集海洋经济、休闲旅游、国际体育、文化产业、经济贸易等诸多热点要素,兼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综合盛会。将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休闲娱乐、渔具贸易、渔业发展等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被誉为钓鱼界的奥运会。

钓鱼运动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蓬勃发展,全球共有几亿钓鱼爱好者,美国前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及中国为数不少的领导人等均在此列。提倡健康休闲钓鱼活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合作,提供创造产业价值的平台。国际上的大型赛事和良好的垂钓商业模式是大连市发展海钓产业可以借鉴的模式。

四、威胁

(一)大连的地理环境在不断的改变。近年来,大连在城市建设中迅猛发展,对于近海的岸边海钓和原始的优美海景均在发生巨大改变,很多地方良好的休闲垂钓场所有的被填海建成小区或楼宇,有的被承包圈占,对于休闲体育运动海钓中的岸边垂钓,已经成为毁灭性的打击,将严重影响休闲海钓的发展。

(二)鱼类资源的匮乏是休闲体育海钓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威胁。大连近海海域与其他沿海城市一样,都面临着同样严峻的问题,由于渔民追求捕鱼利益最大化,致使其对近海进行过度捕捞,海洋鱼类资源逐年匮乏越趋严重。在海钓中钓到的鱼类数量明显减少,鱼的个头明显变小,严重影响海钓者的海钓兴趣。因此,海洋鱼类资源的匮乏是发展休闲体育海钓产业的另一重大威胁。

五、小结

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对外可以依托旅游经济带动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同时对大连的海域养殖产业开辟养殖+垂钓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经济,利用近海海产养殖场开辟近海的垂钓场,使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双惠双利政策,推动养殖、垂钓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大连发展海洋垂钓产业,其受到的威胁和处于的劣势地位也十分凸显,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才能够使大连的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发展壮大,迅速产生社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鲍晓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2

关键词 广西 海洋化工 专利信息分析

1.引言

海洋化工业是指以海盐、溴素、钾、镁及海洋藻类等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作为原料进行的一次加工产品的生产活动。据科学家测试,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含量最大的11种依次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溴化物、硼酸盐、氟化物、钠、镁、钙、钾、锶等;在80多种元素中,其中有17种元素是陆地所稀缺的,其数量比陆地储藏量要大得多,对提供人类能源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2.我国海洋化工产业专利信息分析

2.1海洋化工产业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分析

任何现代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该领域的技术发明创造。产业从无到有,从兴起到衰退,总是伴随着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基于专利申请的数据分析我国近10年海洋化工专利申请,对把握海洋化工产业发展趋势有指导作用。

图1 2002-2011我国海洋化工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见

从图1显示,10年间我国海洋化工专利数量增长呈现出典型的朝阳行业曲线特征,合我国海洋化工作为新兴产业的技术特点。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与授权量从2006年开始的大幅增长,与我国2006年《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跨越式的发展,各沿海省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开展科技兴海,取得了初步成效,也证明了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对于海洋产业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海洋生化工业用酶专利分析

图2.1 海洋工业用酶申请与公开趋势图

海洋工业用酶专利申请在2007年以前不足每年5件的申请量,说明该时期以前对海洋工业用酶的研发投入不够重视,2007年开始增长,说明申请人的相关研究已开始有所突破并企图抢占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5项外国发明专利均在2008-2011年申请,说明该领域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时间较晚,说明海洋工业用酶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拥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我国在海洋工业用酶专利申请排名前五名的分别为山东 26项发明专利,江苏 6项发明专利,浙江5项发明专利,辽宁4项发明专利,安徽 3项发明专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专利申请占了总量的近10%,说明国外科研机构已经开始重视我国海洋生化工业用酶领域,我国应加大力度发展自身技术,做好国外申请专利的相关准备与应对措施。

图2.2 海洋工业用酶申请各省分析

综上所述,在海洋生化工业用酶领域我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各种理论技术发明多由相关研究所完成,在技术生长曲线中处于萌芽期阶段,相关参与研究和开发的人员相对较少,在获利能力方面短期内难以见成果,需要在技术科研相关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在产品方面得到突破与创新。

2.3海洋精细化工专利分析

专利公开相对于专利申请具有滞后性,故专利公开数据与专利申请数据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由图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专利申请量最多,2011年仅次于2008年,专利申请量6件,而2004年未有专利申请;其余年限专利申请量比较稳定,保持在3件或4件。总体来看,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方面的专利申请比较稳定,但每年的申请量较少,与我国拥有大面积海域的地理优势存在不和谐之处。

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专利申请数据最多的省份为天津市,且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其次是山东和辽宁,分别申请专利有3件、北京和广州、四川专利申请各有2件,江苏、台湾和河南省也均申请有专利。如图:

图2.6 海洋精细化工领域各省份专利申请量图

综上所述,我国在海洋精细化工领域的专利数量较少,且针对支持提溴、提钾等新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溴系列制品、苦卤综合利用制品、精细化工等产品的专利更少,专利技术尚不成熟,从侧面也表明我国在海洋经济化工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

3 促进广西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进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革新,加快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广西作为临海大省,占据着明显的地理优势,在海洋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并未有突出成就,为加强广西该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尚需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基于广西现有海洋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广西海洋化工产业发展。

3.1增强海洋资源开发意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建设部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研发和生产基础,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产业技术、装备和产品体系,是推动广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

3.2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海洋科技人才

我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队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借鉴山东福建等省份的先进经验,广西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上,应以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新型海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造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重点人才的良性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才梯队,以尽快缩小海洋科技水平与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差距。

3.3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基于我国海洋新兴产业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一方面产业相关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科研技术的支撑,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利苦于缺少将专利成果付之产业的渠道,导致相关专利发明寿命普遍较短。因此,广西要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以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推进广西海洋开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成和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近十年我国海洋化工专利申请数据的时序曲线充分显示着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趋势,广西政府把加快海洋化工新兴产业建设列入“十二五”科技规划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要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广西需要加强海洋化工产业支持力度,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海洋化工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海洋化工技术科研水平,力争建设成全国优秀的海洋化工基地。

参考文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3

关键词:珍珠产业;专利分析;新兴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011-04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据《中国药典》记载,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广西北海市是我国南海珍珠的重要产地之一,广西珍珠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发展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海水珍珠养殖非常重视,广西珍珠产业在政府支持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以北海市铁山港区和防城港市防城区为重点的珍珠主产区,产业链基本完善,每年珍珠产量占全国海水珍珠一半以上。广西现有珍珠综合加工利用企业18家,产品包括药品、食品、化妆品和工艺品等。以珍珠贝为原料开发生产的系列副产品年产值3亿多元,占全国海水珍珠综合开发利用产值的90%以上。虽然广西拥有雄厚的海洋珍珠养殖基础,但是珍珠价值的开发仍以传统的装饰品、工艺品为主,在药用、保健等新兴产业方面的专利技术较少。目前许多疑难杂症长期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传统的新药研发手段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力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产业是解决当下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中国海洋珍珠产业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现状分析

海洋珍珠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该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而专利分析则是基于专利数据,即对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巧使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功能的专利情报,为相关产业的技术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因此,基于专利分析技术手段对中国海洋珍珠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找出我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对我区海洋珍珠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cn/)中国专利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对我国珍珠产业技术领域2002~2011年公布的中国发明专利进行检索,共检出中国相关专利728件,其中广西专利28件,占申请总数的3.8%。

1.1 珍珠系列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图1 珍珠产业中国专利申请趋势图

我国首件公开珍珠系列专利出现在2002年,从发明专利申请量来看,我国有关珍珠专利申请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2009年,随着海洋新兴产业的兴起,海洋珍珠在药用、保健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相关专利申请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在2009年达到顶峰,共申请了110件发明专利。第二阶段是2009年以后,由于受到资金和市场限制,再加上后续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发展后劲不足,专利申请量和专利公开量处于一个发展瓶颈状态,需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1.2 珍珠系列专利申请人分析

通过对珍珠系列专利申请数量前十位申请人分析得出,前十位申请人共计申请专利180件,其中企业申请87件,占总数的48.3%;高校申请42件,占总数的23.3%;个人申请数为51件,占总数的28.4%。海洋珍珠系列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是海南某公司,拥有39件海洋珍珠系列发明专利,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是由个人申请和广东某高校申请,分别拥有发明专利数量37件和24件。

1.3 珍珠系列专利申请地域分析

在相关海洋珍珠专利申请地域分布方面,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海南、上海、湖南、山东、广西、北京、天津。浙江省以175件发明专利位列第一,广东省排名第二,拥有83件专利。浙江海洋资源丰富、基础雄厚,其相关产业暂时领先于国内其他省份。广西相关专利申请量暂处于第八位,共有28件发明专利,仅次于山东的29件。湖南处于内陆地区,周围无临近海域,但在珍珠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却高于我区,达到30件,其主要原因是该省另辟蹊径大力发展洞庭湖淡水珍珠养殖,带动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详见图2:

图2 珍珠系列专利地区分布图

我区共拥有28件海洋珍珠系列的发明专利,从专利权人分析看,其中个人专利17件,企业专利7件,研究机构专利4件;从申请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看,其中关于珍珠养殖方法专利技术6件,珍珠加工专利技术7件,珍珠医药专利技术4件,珍珠保健、食品专利技术10件,其他专利技术1件。

1.4 珍珠系列IPC分析

我国海洋珍珠系列的专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制品方面,包括治疗消化道或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38件、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36件和治疗代谢疾病的药物32件,同时含有其他不明结构的原材料或其反应产物的医用配制品154件、以特殊物理形状为特征的医药配制品66件、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41件等医药配制品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除此之外,医药保健食品类应用拥有75件发明专利。

2 广西海洋珍珠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放缓,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广西的海洋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海洋经济主要以传统的科技含量低的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和滨海旅游为主,海洋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港口海运和临港工业的发展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产业结构优化度低,海洋产业结构也不甚合理。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打造北部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科学统筹海岸带、近海海域、深海海域三大海洋保护开发带,推进形成海陆联动、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

从中国海洋珍珠产业相关专利申请来看,2002~2009年是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高速发展期,专利申请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全国相关专利申请步入平缓阶段,整个行业创新发展明显后劲不足。广西北部湾是我国唯一养殖海水珍珠的海域,“南珠”以其凝重结实、浑圆莹润、光泽绮丽、形态优美而美名远扬。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珠还合浦”,更使合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海水珍珠的“圣地”。受行业大环境影响,广西海洋珍珠产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近年来南珠养殖在广西持续萎缩,家庭式养殖逐渐消失,转入大公司主导的阶段。目前,北海市南珠年产量不足历史顶峰期的1/10,防城港市之“珍珠湾”养珠数量和质量也在下降。

2.2 海洋珍珠产量与相关专利产出不成比例

据文献报道,多年来,广西珍珠产量最多,且占全国海水珍珠总量的一半以上。而在检索时间范围内,检出的相关专利数量广西28件,排名第八。主要原因是因为广西在海洋珍珠产业发展过程中短期行为突出,重“量”不重“质”,资金多用于扩大传统产业的规模,而少投入原始创新。特别是珍珠药物、化妆品、保健食品开发等新兴技术领域创新投入严重不足,职务发明数量与我区海洋珍珠产量规模不成比例。

2.3 专业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匮乏

由于广西海洋研究所和北海市珍珠总公司的改制以及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珍珠养殖业逐渐萎缩,原有的珍珠研究机构大多已撤销,专业领域研发机构缺乏,科技投入与产出严重不足。缺少专业科研机构,不但难以开展系统的珍珠深加工产业研发工作,更缺少了与国内外珍珠科研机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技术不能直接被“引进来”和被“再创新”。另外,新技术开发不足而导致无法获得足够的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科技人员培养不足,加上原有的科技人员有些转业或者外流,严重影响了广西海洋珍珠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广西从事海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120人,其中研究生数量6人,暂时没有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博士人才;大学生的数量73人,大专生31人,其他人员10人,是沿海各省区市人数最少的地区,而且层次较低,这直接导致了广西海洋科技力量薄弱,海洋开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3 基于专利视角分析广西海洋珍珠产业发展对策

3.1 尽快出台产业发展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进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革新,加快以海洋资源为依托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广西作为临海大省,占据着明显的地理优势,但在海洋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并未有突出成就。目前,广西珍珠产业急需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带动和促进广西珍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际新形势下,应根据广西社会经济文化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广西珍珠产业,明确广西珍珠的商品定位和产业定位,出台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目标、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新规划应增加创新资金投入与产出,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下游珍珠深加工业,打破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方式,提高珍珠质量和产业品牌效应。

3.2 加大创新投入,增加专利技术产出

首先,增加财政投入,设立珍珠产业专项基金。从自治区财政预算中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珍珠产业技术创新。资金通过财政、科技、水产等政府部门以项目的方式资助给有技术、会创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引导其开展珍珠养殖、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其次,出台优惠奖励政策,增加专利申请量。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急需在政府补贴、生产流动资金贷款、税收等方面获得政策优惠扶持。另外,对于珍珠产业专利申请过程中所产生的的费用给予减免,并且对已获授权的专利给予一次性奖励,以刺激更多研发机构或者个人开展专利申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3 成立专业研发机构,培养科技型研发人才

当前我区海洋领域专业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海洋珍珠产业的发展。我区应借鉴浙江、广东等省份的先进经验,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上,应以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新型海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造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重点人才的良性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才梯队,以尽快缩小海洋科技水平与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差距。从我国海洋珍珠产业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一方面产业相关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科研技术的支撑,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利苦于缺少将专利成果进行产业成果转化的渠道,导致相关专利发明寿命普遍较短。因此,加强大学-产业之间的合作研发,以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推进我区海洋开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3.4 加强海洋珍珠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研究

目前传统的珍珠养殖和简单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受各方面限制已难以为继,开发新兴海洋珍珠医药、保健产业增长极是解决当前我区海洋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珍珠在抑制脂褐素、清除自由基、防衰老、抗肿瘤方面有明确的药理作用,从检索的专利来看,目前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以珍珠有效成分为分子模型进行合成或半合成,开发高效低毒的海洋药物的相关专利。现阶段是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黄金时期,我区应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和引导海洋珍珠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开发,开展知识产权战略部署,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总之,增强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以名牌产业“合浦珍珠”为依托,建设部级海洋珍珠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强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研发和生产基础,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珍珠产业技术、装备和产品体系,是推动我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和技术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锦锋,唐丽永,黄若谷.当前广西海水养殖珍珠

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

报,2008,(5):114-116.

[2] 郑贵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制约因素与对策

选择[J].东岳论丛,2002,23(3):18-21.

[3] 庞许明,黄庆锐,贾友宏,等.广西珍珠产业发展

现状与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11,(3):

103-108.

[4] 何毛贤.我国珍珠养殖业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其对策

[J].水产科技,2000,(6):29-31.

[5] 王德刚,杨义菊,孙丽.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148-152.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4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88)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编号:S2013020012779);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经费资助”(编号:GD2012-D02-003)。

作者简介:白福臣(1962-),男,吉林桦甸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E-mail:fuchenb@163.com

周景楠(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7.019

摘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是我国由海陆二元经济向海陆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2001-2012年统计数据,计算出主要海洋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显示:我国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二、三产业关联性强,同时海洋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据此提出加强海陆产业管理部门的统筹与协调、增强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能力、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政策建议,从而实现海陆产业关联的最优平衡,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1+1>2的效果。

关键词 :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海洋产业;陆域产业;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陆域资源、空间及生态环境因长期的开发利用而承受的压力日趋增大,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从地理构成上来说,我国是一个陆海二元国家,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所以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要注重与陆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海陆产业之间在资源、产品、技术上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海洋产业可以说是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结果,陆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海洋产业作为新的支撑点[1]。充分发挥海陆产业之间在物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转换性和互补能力,使海陆产业在生产、技术、效益、分配等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聚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逐步实现海陆产业关联达到最优平衡,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1+1>2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5]。

)由于海陆产业在产业生产要素上具有共同性、流动性,在产业结构上具有趋同性,在产业布局上具有依赖性,决定了海陆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深刻的有机联系。发展海陆产业,在技术规律、经济规律的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关联机制建立各产业部门之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数量比例和有序关系,从而实现海陆产业关联的最优平衡。海陆产业关联研究对于海陆产业的联动发展,陆海统筹规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产业关联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各个产业之间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的关系,由于海洋产业经济统计系统关于投入产出的数据不易获得[3],本文尝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解决海陆产业关联度计算的问题。通过更为精确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我国海洋三次产业以及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进行计算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海陆产业的关联。

1理论基础与数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统计序列的几何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分析系统中多个因素关系的紧密程度,统计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则表明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由于两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态势一致性主要由总体位移差、总体一阶斜率差与总体二阶斜率差等方面来表现,目前现有的几种灰色关联度模型均是在充分考虑因素间的位移差、斜率差的基础而建立的,所以灰色关联分析可以深刻地剖析事物间相关的实质与内涵。[6]灰色关联分析比起其他统计分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灰色关联分析是按系统要素发展趋势来做分析,因此对研究对象的样本量没有过多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其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克服统计序列的非连续性问题,同时既可以体现统计序列曲线间的相似程度,又能反映统计序列曲线间相对变化趋势的接近程度。广义灰色关联度包括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7]广义灰色关联分析的模型如下:

灰色绝对关联度是用两条序列折线间所夹面积的大小来测度两个序列之间关联性的大小,ε0i越大,说明两个系统行为序列在几何上形似程度越大,可以反映两个序列绝对增量间的关系。

)通过变换序列折线的方式,记折线(xi(1)/xi(1),xi(2)/xi(1),…,xi(n)/xi(1))为x1i,此时带入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计算公式,得出灰色相对关联度。其主要反映的是两个序列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一般记为γ0i,γ0i越大,说明两个系统行为序列的变化速率越接近。

)通过灰色绝对、相对关联度,计算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

)ρ0i=θε0i+(1-θ)γ0i

)灰色综合关联度是一类较为全面表征序列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数量指标,θ是灰色绝对关联度与灰色相对关联度的权重,θ取值大小根据所研究问题来确定,如果更关心序列形状的,则θ取值相对大一些;如果更关心序列变化速率的,则θ取值相对小一些。本文取0.5,ρ0i的值越接近1,则两序列之间的关联性越强。

2海陆产业关联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依托2001-2012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择各个产业的增加值作为计算关联度的数值,与以往计算灰色关联系数不一样,本研究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通过纵向的时间序列综合考察海陆产业在研究期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

2.1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及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以海洋三次产业产值作为原始序列,以陆域三次产业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比较序列得出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三次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都在0.7左右,其中海洋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度最高(0.73898),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海洋第三产业总体占海洋经济比重比较高,另一方面与海洋第三产业部门与陆域产业联系较大有关。通过图1,可以清楚地比较出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海洋第二产业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大体相当,且相比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关联度最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关联度最高,其次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排名次之。

2.2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原始序列分别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进行广义灰色关联分析,计算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与排序见表2。

2.2.1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按照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大小对12个主要海洋产业进行排序,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从各个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大小排序来看,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高,其值均大于0.6。一方面由于这些产业在海洋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面这些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陆域产业的依赖性较强,与陆域产业的互动关联最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传统流通部门,源源不断为陆域产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从原有的陆域产业部门直接转移过来,其技术以及生产能力依托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滨海旅游业是海陆产业在空间布局相关联的重要纽带部门。其他主要海洋产业虽然相比之下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度较低,主要因为这些产业在海洋产业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是随着动态的发展变化,一些新兴的主要海洋产业部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会有所提高。

2.2.2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海洋产业相对于陆域产业总体起步较晚,虽然海洋产业系统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生产对象等方面不同于陆域产业系统,但是为解决沿海国家和地区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迫切需要,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使得一些较为成熟的陆域产业逐步向海洋产业延伸。海洋产业部门的兴起,会吸引传统陆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及生产资料从原来的产业部门转移出来,进入到海洋产业领域,从而使海陆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关联性,每一个海洋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不但与陆域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而且也体现了陆域产业经济和科技的总体实力。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三次产业划分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关联性。[8-9]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分析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关系,本文根据主要海洋产业分别与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及排名,同时结合各个主要海洋产业自身的特点依次分析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关联性。

)(1)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其中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269,其关联度是最高的,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陆域第一产业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捕捞、养殖技术以及饲料、肥料等,同时海洋渔业的丰富资源促进了陆域第一产业的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为陆域第一产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货流运输。陆域第一产业的各种产品流向滨海旅游业,丰富了旅游资源。海洋盐业为陆域第一产业提供各种无机肥料与原料。其他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较小,从产业自身特点来说关联性不强。

)(2)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陆域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制造业、机械工业、建筑业、能源工业等早已成熟,陆域第二产业为主要海洋产业提供机械装备、基础建设、能源支持等,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与陆域第二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关联度为0.69538)由于其运输服务能力强、成本低的特点,在我国陆域第二产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运输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3)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与陆域第二产业基本相当,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排名次之。陆域第三产业包括流通部门与服务部门,整个陆域第三产业都表现出与主要海洋产业的强关联性。首先,流通部门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运输、仓储、信息服务以及推动海洋产业产品流向广阔的陆域消费市场;其次,生产生活服务部门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资讯、科技服务,助推海洋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陆域第三产业发展,通过经济扩散效应沿海地区高附加值海洋产业的发展不断带动周边及内陆区域的发展。滨海旅游业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最高(0.69983),主要由于滨海旅游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可以说是陆域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中的进一步发展,海洋为旅游业提供优质的旅游资源,传统旅游业为滨海旅游业提供信息、制度支持,产业关联作用强,前、后关联的产业部门较多。截至2012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6931.8亿元,是我国海洋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推动我国海陆统筹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结论与启示

)实证结果显示海洋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海洋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经济的强劲增长,可以增强对内陆的辐射力,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内陆经济发展;同时陆域产业通过与海洋产业技术协作,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海洋产业不断发展,产生乘数、规模效应,促进新兴的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发展。我国正处在海陆联动发展的新阶段,海陆二元结构正在朝着海陆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前进,通过海陆产业各种联动发展机制助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本文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促进海陆联动发展的建议:(1)加强海陆产业管理部门的统筹与协调。建立海陆产业综合管理机构,以改善海陆产业各自为政、管理部门界限模糊的问题,真正做到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协调海陆产业发展。(2)增强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能力。通过大力发展临海产业和加强海岸带建设,增强海陆产业的紧密衔接。以临海产业、海岸带为纽带,将海洋产业优势资源转移到陆域产业系统促进陆域产业发展,同时将陆域产业积累的优势技术、资金延伸至海洋产业,带动海洋经济增长;(3)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海洋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欣.海陆产业耦合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2

[3]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4]徐胜.我国海陆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27-33

[5]叶向东.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8):33-36

[6]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曹明霞.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8]陈思敏.基于产业关联的江苏海陆产业统筹发展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

[9]殷克东,王自强,王法良.我国陆海经济关联效应测算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06):110-114

ResearchonMarine-landIndustrialRelevancewith

GeneralizedGreyIncidenceModel

ZHOUJingnan,BAIFuche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ResearchCenterofMarineEconomy

andManagement,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524088)

Abstract:Marine-landIndustrialassociationdevelopmentisanimportantstrategyoftheextractionofmarine-landdualeconomicstructuretothemarine-landindustriesassociation.ThispaperselectgeneralizedgreyincidencemodelinordertoresovlethequestionabouttheindustrialrelevancebetweentheminemarineindustriesandGDP,thelandindustries,theresultsshowed:marineindustrieshavestrongrelationshipwiththelandsecondandthirdindustries,whilethemarineindustrieshavethecharacteristicsofgreatrelevance,strongpenetration,radiationwide.Accordingtotheresults,thispaperproposedsomepolicies,likestrengtheningthemanagementofmarineandlanddepartment,enhancetotheabilityofmarine-landindustrialassociation,tak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astheprinciplewhilemarine-landindustrialassociation,soastoachievetheoptimalbalanceofmarineandlandindustrialassociation,tomakethewholenationaleconomyhighlyimprove.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5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 海洋产业 产业关联度 海洋三次产业

一、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即: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或人类在海洋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

改革开放后,中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90年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3%,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倍以上。按照最新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国海洋经济已形成 29个产业,它们是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十二五”规划指出海洋经济将成为持续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本文利用灰色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海洋主要产业发展进行关联度分析,选取2001-2006年的数据,将前12类海洋产业全部纳入分析中,其中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合并为一个产业,即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业。

二、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方法

设有m个时间序列,即:

……,t=1,2,…,N

N为各序列的长度即数据个数,m个序列代表 m个因素。

另设时间序列:

,t=1,2,…,N

该时间序列称为母序列,而上述 m个时间序列称为子序列。关联度是子序列和母序列关联性大小的度量,其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原始数据变换。各因素的量纲一般不相同,而且有时数值的数量级相差悬殊。采用均值化变换,即先分别求出各个序列的平均值,再用平均值去除对应序列中的各个原始数据。

第二步,计算关联系数 经数据变换的母序列记为{X(t)},子序列记为{Xi(t)},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ρ 称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1 ~0.5,本文分析中取0.5。

第三步,计算关联度。母序列与子序列的关联度以这两个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之平均值计算,即:

第四步,排关联序。将 m个子序列对同一母序列的关联度按着大小顺序排列,组成关联序,记为{X},直接反映各个子序列对于母序列的优劣关系。

三、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一)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各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选定2001-2006 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为母序列,以各主要海洋产业的产值作为比较序列,按上述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进行分析(表1)。

表1 2001-2006年中国海洋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02-2006年中国海洋年鉴和文献

计算,得出结果:关联系数:

G(0,1)=0.81306,G(0,2)=0.71684,G(0,3)=0.70861,G(0,4)=0.69531,G(0,5)=0.73508,G(0,6)=0.67463,G(0,7)=0.55331,G(0,8)=0.60966,G(0,9)=0.51313, G(0,10)=0.53238, G(0,11)=0.42013

关联序:X1> X5> X2> X3> X4> X6> X8> X7> X10> X9> X11

从结果看,11 个海洋产业与海洋总产值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洋水产、沿海造船、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与海洋水利、海上油气、海洋化工、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药物、海洋盐业和海滨砂矿。

(二)海洋产业总产值与海洋三次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选定 2001-2006 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为母序列,以第一 、二、三海洋产业的产值作为比较序列,按上述步骤进行关联分析(表2)

表22001-2006年中国海洋三次产业之比 单位:亿元

计算,得出结果:关联系数:

G(0,1)==0.72099,G(0,2)=0.65253,G(0,3)=0.86470

关联序:X3 >X1 >X2

从分析结果看,海洋产业总产值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第一位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一产业,最后是第二产业。

从中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1年海洋三产之比为 31.2:17.2 :51.6,2006 年海洋三产之比却变为14.0 :42.0 :44.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为 14.0%,由原来的第二位下降为第三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 17.2%上升为 42.0% 。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看,虽然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仍然大于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第一产业比重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来看,根据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分析,若按照与海洋总产值关联度高低进行排序,依次为滨海旅游第三、 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第五、海上油气第六、海洋化工第七、海洋工程建筑第八、海洋药物第九。这说明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海洋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依然较低,海洋经济发展受海洋灾害影响仍然较大。

(二)应对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力度

要从调整这些传统海洋产业的内部结构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以科技带动海洋产业,增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贡献能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2.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

根据我国沿海各地区的特点积极扶持,实现海洋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沿海旅游业要逐步扩大其服务范围,进行海陆结合,在海岸地带和岛屿上建立多功能综合性旅游区;针对海洋油气产业,重视对老油田的技术改造,加快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积极发展上游产品,开拓下游产品,提高海洋石油产业的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3.积极培育未来海洋产业

海洋未来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形成一个群体,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积极支持海洋未来产业的发展,加快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实施产品带动战略,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开发技术先进、效益高、出口创汇能力强、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支柱产品,培育出海洋产业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白福臣.中国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及发展前景[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1).

[2]吴凯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6).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6

关键词: shift-share方法;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势

1 引言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 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 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 较大,l > 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 pi较大, w> 1 ,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 u> 1 ,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 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 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 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 ,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 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 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 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增长率慢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由于pi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 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不多,总体竞争力明显偏弱,需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加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

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 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原有产业结构基础较差但有良好的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部门,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这些产业虽然结构基础较差但具有后发优势,发展潜力较好,应该抓住海洋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机遇,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积极培育和扶持,使其向着主导产业部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属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其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产品需要较强的创新技术研发体系,故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产品研发基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2)对于结构基础较好,具有产业部门优势,但其竞争力较差的海洋产业。这些产业部门正在衰退。如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针对这些产业应该积极找寻衰退的原因,总结经验,因为有着良好的结构基础,如果政府能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资金支持,强化政策干预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增强其竞争力,会使它们走向复苏之路。海洋化工业应该转型发展为新型高端产业,由于有较好的资源优势,根据环境的承载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引进高科技人才。在政策上政府应该给予海洋化工产业的支持,积极寻求与外合作,加快产业转型。

(3)对于原有结构基础较好,拥有部门优势和增长优势、竞争力优势较明显的产业部门,比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今后应继续加强具有全面优势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地位,根据本区域海洋发展的大环境,积极引导本区域的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海洋渔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主导产业,为了强化其地位,应该建立与环境相适应并具有高科技的新海洋渔业。环境是海洋渔业的命脉,根据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建立生态、低碳、高效的亲环境海洋渔业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把海洋渔业文化加到海洋渔业发展中,与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fotopoulos g, spence n.regionalvariation offirm births, deaths andgrowth pat terns in theuk, 1980-1991 [j]. growth and change,2001,(32): 151-173

[2] pened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3,(14): 427-448

[3]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4]潘雄锋,李名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3):32-36

[5]王宜虎,徐银良.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85-89

[6]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06,2009

[8]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徐芳.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733-736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7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88)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编号:S2013020012779);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经费资助”(编号:GD2012-D02-003);广东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广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1112247)。

作者简介:周景楠(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白福臣(1962-),男,吉林桦甸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E-mail:fuchenb@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8.008

摘要: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分析了广东省2006—2012年间广东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广东省海洋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海洋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但是通过分析内部结构,就暴露出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特点。同时,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要么占产业结构比重过低,要么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具有“瓶颈”效应。所以,广东发展海洋产业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更要把握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海洋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F326.4文献标识码:A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有力支撑,并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3%,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海洋产业内部结构中传统行业比重大、科技含量低、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制约着广东在新形势下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6-2012年期间海洋产业结构状况做一个综合考察,分析存在的问题。

1动态偏离份额模型

根据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把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其中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之和称为偏离分量。通过对这三个分量的分析说明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分析产业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广东省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海洋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广东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假设广东海洋产业在[0,t]时间段内三次产业结构和产值均发生了变化,广东省海洋总产值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0和gt表示,将广东省海洋产业划分为i个产业部门,第i产业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i0和git表示,全国海洋经济作为参照大区其初期和末期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用G0和Gt表示,第i个产业部门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i0和Git表示。同时,以ri(t)表示广东省海洋第i产业部门在[0,t]时期内的总产值变化率,以Ri(t)、R(t)表示全国海洋第i产业总产值和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变化率,则有:

设Ni表示区域增长份额分量,Ni(t)表示年度区域增长份额分量。即在研究时段内广东海洋产业如果与全国以相同比例增长,到期末应该增加的数量,用来衡量由于宏观海洋经济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共性增长。如果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实际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则值为正值。其中:

设Pi表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t)表示年度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即表示假定广东省海洋产业所有各部门与全国相同的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如果这时广东海洋经济应该达到的增长速度与全国海洋经济实际达到的增长速度偏离,那就是由海洋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反映的是广东省海洋产业内部结构对海洋产业增长的影响。因此,结构偏离分量如果为正值,则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海洋产业结构,反之,则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

设Di是竞争力偏离分量,Di(t)表示年度竞争力偏离份量。即假定广东海洋产业所有部门均按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增长,如果这时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与实际达到的增长量相偏离,那就是由竞争力的差异造成的。D值越大,表明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则说明产业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很小。其中:

偏离总量PDi和年度偏离总量PDi(t)为:

总增长量Gi和年度总增长量Gi(t)为

2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全国海洋产业结构状况为参照,选取2006—2012年为考察区间,参考《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中的原始数据。其中,2006年为基年,以海洋产业总产值为研究目标,根据上述测定模型,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在此区间内的总变化量以及偏离份额分量,计算结果见表1。

2.1总体偏离情况分析

由表1,我们可以得到2006—2012年间广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总量G为6392.767,比较份额增长分量N(N=5420.983),广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全国海洋产业增长速度高,与此同时总偏离为正(971.784),这说明,在考察区间内,广东省海洋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海洋产业平均发展水平。考察结构偏离分量P(P=27.557),广东海洋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平均为4?593,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中增长速度快的部门所占比例较大,结构优势略高于全国海洋平均水平,但是结构效益并不明显。相比于P值,广东海洋产业在考察区间内的D值为944.227,平均为157.371,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是广东海洋产业一直领先全国其他省份的原因之一。

从时间序列考察分析,在2006—2012年间由图1,广东海洋产业呈现波动式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6—2008年间,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体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其中主要是由于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带动作用,说明广东省在这两年中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优势的海洋产业部门,但是结构偏离分量不断下降,这说明广东省海洋产业兴旺部门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与全国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有所差异。第二阶段:在2008—2011年间,广东省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出现连续下降,结构优势不复存在,同时竞争力偏离分量出现了很大的下降,在2011年时,下降到了负值(-191.504),说明广东省在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海洋产业兴旺部门时,出现了“瓶颈”,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缓慢,并且占海洋产业部门比重较大,导致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在2011年时低于全国发展水平(G为937.600,N为1128.539)具体在此区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在下面分析各产业部门时会详尽讨论。第三阶段:2011—2012年间,广东海洋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结构偏离分量提高了近40倍,说明在发展中增长速度缓慢的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减小,增长速度快的优势部门比重不断增加,同时增长速度快的产业部门具有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结构逐渐得到改善,对经济总量的增长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2各产业部门偏离情况分析

通过对以上广东省海洋产业的整体偏离份额分析,可以得出在考察区间广东省海洋产业虽然在总量上一直保持优势,但是在时间序列上结构优势、竞争力优势都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为进一步考察哪些是海洋产业优先发展的优势行业以及需要深入进行改革的劣势行业,本文将根据国家标准分类法,从广东海洋三次产业部门的角度进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表2是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的动态偏离结果。

2.2.1海洋第一产业偏离情况由表2和图2,在考察区间内海洋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始终为负值,结构偏离分量平均为-4.399,份额分量大于总增量,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都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海洋第一产业不具有竞争力优势,同时内部结构效率低下,主要靠全国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带动。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2010年间,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结构偏离分量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与竞争力的矛盾,发展具有竞争力优势的部门会导致内部产业结构效益下降的情况,这点也可以从2011—2012年两者的变化反映出来。

2.2.2海洋第二产业偏离情况由表2和图3可知,广东海洋第二产业的偏离情况在考察区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结构偏离分量一直处于横轴左右波动,平均为负值(为-34.074),说明海洋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内部结构效率低下,并且有下降的趋势,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竞争力分量变化与总增量变化趋势十分一致,纵观2008年和2010年竞争力分量和总增量同时达到了波动的峰值,海洋第二产业竞争力优势为海洋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竞争力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优势。所以要大力发展广东海洋第二产业的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在总产业部门的比重。

2.2.3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偏离情况

由表2和图4可以得出,在2006—2008年与2010—2012年间,份额分量大于总增量,广东海洋第三产业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年中,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都处于很低的水平,其中竞争力分量均为负值,说明海洋第三产业既不具有结构优势也不具有竞争力优势。在2008—2009年间,竞争力分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达到358.156,同时,总增量大于份额分量,海洋第三产业体现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强劲的增长势头。从而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竞争力优势对于产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作用。

3结论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广东海洋产业2006—2012年发展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份额分量与总增量的对比来看,广东海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海洋第三产业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应该调整发展思路,不能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把握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海洋产业与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海洋第三产业。第二,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分量,可以得出广东海洋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偏离分量表明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广东海洋经济虽然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但是通过分析内部结构,就暴露出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特点,所以应该抓紧调整内部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部门时应注意避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从而利于海洋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第三,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本研究最突出的点,广东海洋产业总体上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则表现出竞争力弱势。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要么占产业结构比重过低,要么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具有“瓶颈”效应,不能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长期稳定的贡献作用。

参考文献:

[1]

DanielC.Knudsen.Shift-shareAnalysis:FurtherExaminationofModelfortheDescriptionofEconomicChange[J].Socio-economicPlanningsciences,2000,34:178-195.

[2]DUNN,JESA.StatisticalandAnalyticalTechniqueforRegionalAnalysis[J].Papers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1960(6):97-112.

[3]徐建中,刘爱丽,徐莹莹,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结构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3(4):112-115.

[4]邱文彦.海洋产业发展[M].台北:胡氏图书出版社,2003:42-44.

[5]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等.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55-58.

[6]王兆红,张晓平.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05:604-610.

[7]唐正康.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97-100.

[8]王颜齐,郭翔宇,曹玉昆等.黑龙江省农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97-102.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8

【关键词】 MGM(1,2)模型 海洋产业 劳动生产率 就业弹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契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助推海洋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将海洋产业与就业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为扩大就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目前,把就业理论和海洋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海洋经济就业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张万鑫对海洋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与就业弹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研究海洋产业与就业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孙昭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各地区海洋产业吸收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就业吸纳水平的影响程度。周洪军对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沿海区域涉海就业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的特点,指出了存在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周井娟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弹性和单位岗位贡献两个角度出发,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做出分析。上述文献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涉海就业互动影响,但由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导致统计计量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比较大的误差。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所需的样本量较少,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状况。鉴于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拟采用MGM(1,N)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是灰色GM(1,1)模型的多元推广,旨在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对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几年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总量,并测算出未来几年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的走势,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一、海洋产业发展与就业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9518.4亿元上升至2011年45570亿元,年均以16.95%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8.81%提高到9.67%,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强,涉海就业人员从2107.6万人上升至3420万人,年均增长4.96%。然而,由于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以及技术条件等差异,因此相应的产业活动及其就业分布各具特色。2001年到2010年,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与从业人员变化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虽然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起步较晚,增加值不大,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但其增长率较高,发展前景巨大,并且海洋生物医药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也比其他产业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较大。

从2010年来看,主要海洋产业就业吸纳主要集中于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几个海洋产业,占海洋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66.38%;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总增加值的89.32%。从2001年到2010年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主要海洋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在逐步扩大。

二、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是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一定时期内某产业实现的产值与该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的比值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值(万元)/劳动力人数(人)。劳动生产率越大,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出效应越高,劳动生产率越小,说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益越低,在研究某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时,不能只看到其吸纳劳动力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应同时考虑到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一个指标,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之比。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用来反映海洋产业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对海洋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及海洋产业自身变动幅度的一个反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产值增长率;新增就业机会=1%*就业弹性*就业人数。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强;系数越小,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弱。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分析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便于了解海洋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拉动的能力。涉海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与就业弹性有关,还与当期的涉海就业人数规模有关。

从图1可以看出,海洋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国民劳动生产率,并且其差距有增大的趋势,说明海洋就业增加1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国民就业增加一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如果国民经济中剔除了涉海的部分,那么非涉海部分与涉海部分两者的差距还要大一些。该图也从一定层面说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会继续呈现出趋海性移动的态势。

虽然,海洋经济从业吸纳总量不如国民经济总量的吸纳总量,但从图2可以发现,海洋就业弹性明显高于整个国民就业弹性,说明海洋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国民经济吸纳能力强,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来支撑。

三、海洋产业吸纳就业人数预测与分析

多变量灰色模型自提出以来,应用到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从业人数两个指标所受影响因素较多,相关因素复杂且数据信息难以获取,自身数据也较少, 模型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通过上述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和涉海就业人数预测,以期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从表2中的海洋生产总值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为1.61%,涉海就业的MAPE为0.11%,误差很小,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很好地从动态的角度展示了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该模型可以用来作预测,得到表3。

从预测结果看,到“十二五”末期,海洋生产总值规模将达到近10万亿元,涉海就业人数将达到3800万人,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前述新增就业机会计算公式得到2007年至2015年我国新增就业机会如图3所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MGM(1,N)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动态分析并预测了我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末,劳动力需求将达到3800万人,劳动力的增长也为海洋经济的继续发展带来契机,2015年,预计生产总值将达到近10万亿元。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需要有力的对策来支撑。

第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影响就业水平的根本因素。上述分析中,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海洋产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第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上述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特别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这几个产业的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的就业机会高于其他海洋产业所带来的。

第三,加强海洋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培训制度与体系,促使海洋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劳动力在数量上和结构上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形成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就业力增加的良性互动。

(注:本文获得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评价及试验区建设研究项目(AOCZDA201102-1)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万鑫:我国海洋产业与就业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孙昭君: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海洋产业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周洪军:全国涉海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D].天津大学,2005.

[4] 崔旺来、周达军、刘洁、汪立、朱婧: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8).

[5] 周井娟: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

[6] 栾维新、宋薇: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

[7] 翟军、盛建明:MGM(1,n)灰色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

[8]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

[9] 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