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8篇

时间:2023-10-05 10:28:51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1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测度体系 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 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2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测度体系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3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测度体系 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 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4

论文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煤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一些学者研究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建立科学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出差距,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更好地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交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1.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2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而且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水半。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自身的特点,煤炭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借鉴已公_布的闰家信息化指标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提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煤炭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把煤炭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层次划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结构、特点有比较透彻的认识,用系统的观点来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目的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让煤炭企业认识到自身信息化水平,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更好地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南于煤炭企业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盲目套用现成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不仅会偏离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的重点,而且不能客观的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因此,要本着客观性的原则,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一套能客观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3)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如实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煤炭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组织建设和信息化人才;而且还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安全、营销等业务流程的应。因此,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分主次地将所有町能的方面都包括进来,而是应该经过实地的调查、仔细的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避免选择那些具有包含关系的次要指标,从而减少指标问的重叠,使评价更加可信。

4)可操作性与可延续性想结合的原则。对于所选取的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表达的内容,客观地反映问题,还要能够便于数据采集,能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计算方法简明易懂。只有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从实际中获得可靠的数据,进行更准确的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使研究更有意义。南于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相互结合,而且要考虑其在时间上延续和内容上扩展,从而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使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虽然定量指标虽然能更准确的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但是由于统计资料缺乏,对某些指标如信息化重视程度、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等的定量评价非常难。定性指标只能对指标有一个粗略的估计,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但能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不可能全是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这样都不能不利于客观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因此,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是实现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客观评价的重要途径。

2.2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南美围著名运筹学家兹堡大学萨蒂(T,L.Saaty)教授首次提出来的。该方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

1)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构建了一套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参考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关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和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唐志荣等提出一套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及煤炭企业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是给出每一层次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A.LSaaty引用了如表1所示的1~9标度方法使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构造的判断矩阵中元素满足如以下关系:

3)计算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判断矩阵以后,就要利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目前,通常采取和积法和方根法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但由于这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用到许多公式,计算相对复杂,本文利用Matlab工具,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假设所求矩阵为A,在Matlab中输入如下程序。

%输出格式

fornatshort:

%输入待求的矩阵A

其中,为特征向量矩阵,d为特征值矩阵,执行程序,根据v和d,最后还涉及到对特征向量的标准化,通过编写程序能实现对特征向量的标准化。通过使用Matlab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不仅大大减轻了计算量,避免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差错,而且简化了计算过程,更具有可操作性。

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当出现3个以上的指标互相比较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不会出现内部相互矛盾的结果。

设为判断矩阵B的最大特征值,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建立了判断矩阵B的一致性指标: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越差。为了检验不同阶数的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T.LSaaty提出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Index)对于1—9阶的判断矩阵,RI的值如表2所示。

当阶数大于2时,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并记为CR(ConsistencyRatio),即CR=CI/RI。当CR=0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完全一致;当0

根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到煤炭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按照如上步骤,可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为进一步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5

论文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煤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一些学者研究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建立科学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发现问题并找出差距,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更好地实施煤炭企业信息化。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交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1.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2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而且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水半。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自身的特点,煤炭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借鉴已公_布的闰家信息化指标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提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煤炭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把煤炭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层次划分,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结构、特点有比较透彻的认识,用系统的观点来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目的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让煤炭企业认识到自身信息化水平,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更好地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南于煤炭企业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盲目套用现成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不仅会偏离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的重点,而且不能客观的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因此,要本着客观性的原则,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一套能客观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3)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如实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煤炭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组织建设和信息化人才;而且还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安全、营销等业务流程的应。因此,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分主次地将所有町能的方面都包括进来,而是应该经过实地的调查、仔细的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避免选择那些具有包含关系的次要指标,从而减少指标问的重叠,使评价更加可信。

4)可操作性与可延续性想结合的原则。对于所选取的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表达的内容,客观地反映问题,还要能够便于数据采集,能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计算方法简明易懂。只有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从实际中获得可靠的数据,进行更准确的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使研究更有意义。南于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相互结合,而且要考虑其在时间上延续和内容上扩展,从而为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使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虽然定量指标虽然能更准确的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但是由于统计资料缺乏,对某些指标如信息化重视程度、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等的定量评价非常难。定性指标只能对指标有一个粗略的估计,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但能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不可能全是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这样都不能不利于客观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因此,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是实现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客观评价的重要途径。

2.2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南美围著名运筹学家兹堡大学萨蒂(t,l.saaty)教授首次提出来的。该方法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

1)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构建了一套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参考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关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和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唐志荣等提出一套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及煤炭企业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是给出每一层次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a.lsaaty引用了如表1所示的1~9标度方法使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构造的判断矩阵中元素满足如以下关系:

3)计算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判断矩阵以后,就要利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目前,通常采取和积法和方根法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但由于这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用到许多公式,计算相对复杂,本文利用matlab工具,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假设所求矩阵为a,在matlab中输入如下程序。

%输出格式

fornatshort:

%输入待求的矩阵a

其中,为特征向量矩阵,d为特征值矩阵,执行程序,根据v和d,最后还涉及到对特征向量的标准化,通过编写程序能实现对特征向量的标准化。通过使用matlab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不仅大大减轻了计算量,避免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差错,而且简化了计算过程,更具有可操作性。

4)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当出现3个以上的指标互相比较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不会出现内部相互矛盾的结果。

设为判断矩阵b的最大特征值,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建立了判断矩阵b的一致性指标: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越差。为了检验不同阶数的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t.lsaaty提出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index)对于1—9阶的判断矩阵,ri的值如表2所示。

当阶数大于2时,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并记为cr(consistencyratio),即cr=ci/ri。当cr=0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完全一致;当0<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有满意一致性,根据此判断矩阵计算的相对权重是可以接受的;当cr>0.1时,则需要重新修订判断矩阵,直至获得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到煤炭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按照如上步骤,可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为进一步评价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化 灰色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灰色理论的方法,通过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定量化分析描述,建立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科学的评价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通过对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在本文所建立的灰色评价模型中,评价的总目标W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第一层指标集为U={U1,U2,U3},U1是信息化组织建设,U2是信息化基础设施,U3是应用信息化程度。U1的下一级指标集V1={V11,V12,…,V17},U2的下一级指标集V2={V21,V22,…,V26},U3的下一级指标集V3={V31,V32,…,V36}。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

设受评的中小企业为s,s=1,2,3,…q,第s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值为W(s),U代表一级指标Ui所组成的集合,U={U1,U2,U3},Vi(i=1,2,3)代表二级评价指标Vij所组成的集合,Vi={Vi1,Vi2,…,Vini},则灰色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由上述的灰色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层评价指标体系W、U、Vi,各指标的权重,得一级指标Ui的权重为ai(i=1,2,3),权重向量为A=(a1,a2,a3),且ai≥0,;二级评价指标Vij的权重为aij,权重向量,且满足aij≥0,。

2.评价样本矩阵求解。组织由p个专家组成的专门评价小组,设评价者序号为k=1,2,…,p。对s个受评企业按评价指标评分等级标准打分,并填写评价者评分表,评分表表式依评价指标体系表设立。由于各项统计数据之间的量纲,单位和数值的大小各异,需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这里采用无量纲标准化处理。根据评价者评分表,即根据第k个评价者对第s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按三级指标Vij(i=1,2,3;j=1,…,)给出的评分d(s)ijk,求得p个专家就所有三级指标对第 s个受评企业评价矩阵D(s)。

3.灰色评价系数、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的计算。该评价模型采用的灰类有三个(e=1,2,3),对每一个评价指标 Vij分别就这三个灰类给出第s个受评企业灰色评价系数,记为xije(s),则有:属于所有三个灰类的总评价系数记为xij(s),。

所有评价者就评价指标Vij,对第s个受评企业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rije(s):则对所有三个灰类的评价权向量rij(s)为:指标集Vi的评价权向量Ri(s)为:

4.受评的中小企业综合评价值计算。对第s个企业的Vi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记为Bi(s),则 Bi(s)=Ai×Ri(s),第s个企业的U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对第s个企业的U做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结果记为B(s)则:B(s)=A×R(s)。

由以上各步,我们知道,第s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结果B(s)是一个三维向量,其中第e个元素代表该企业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设将各评价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灰类等级化向量记为C=(c1,c2,c3),则第s个企业的综合评价值W(s),W(s)=B(s)×CT,根据W(s)的大小,给各受评企业排出优劣次序。

该方法操作比较简便,且能对改变目前主要凭主观印象作为评判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优劣的状况,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林德:浅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科技,2007(7):61~63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7

论文关键词:bp神经网络;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0引言

电力行业是国内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先后经历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建设阶段。目前,电力信息化呈现出基础设施齐备、数据庞杂、应用广泛等特点,已从量化范畴提升到质的高度。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评价和管理,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何种指标来科学评价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这是当前电力行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正式。通过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采用具有学习、记忆、归纳、容错及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科学、有效、客观地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利于规范和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力信息化健康,快速地发展。

1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建立的原则

(1)简明科学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明确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与指标间的关系,避免无关的指标列入,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应适宜。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则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问题上;而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则不能充分反映和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设计与使用情况。

(2)公正合理原则。即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公正、合理地体现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动态性。

(3)易于操作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含义明确、可靠,数据易于收集,可供不了解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人员进行操作与应用。

(4)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一定的定性指标。评价指标尽可能以定量指标为主,但全部采用定量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情况,所以要辅以一些描述性的定性指标。

1.2指标体系的内容

结合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3个层次来构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业务支持程度、it绩效水平、信息技术水平、it管理能力、it持续发展能力等五大方面构成,如表l所示。

1.3指标值的确定及归一化处理

在上述55个三级指标中,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分。根据指标的评价准则又可分为3类指标: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优化指标。由于不同的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之间又由于量纲不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因此,为了便于最终评价值的确定,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正规化处理,以便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考虑神经网络训练的收敛问题,对所有指标分3种情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有工程建设情况、信息安全措施、信息安全制度的完善程度、信息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职工it素质等。这些指标的评价值采用专家打分的办法进行评价,取值为0.0~1.0之间。

(2)正向定量指标。是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包括:设备的运行率、安全运行时间、物资供应保障率、劳动生产率、网络覆盖率、联通率等。因这类指标越大越好,故选用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大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负向定量指标。是指其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平均响应时间等。这类指标是越小越好,因此,选取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小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优化指标。是指标具有一个最优的取值范围,太大或太小都不好的指标,包括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如果太大说明企业在信息化投资建设中将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如果该指标值很小则说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发挥有限资本的价值。一般该指标取40%~60%比较理想,然后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如下:

(1)有量纲向无量纲的转化。采取一种二次抛物偏大型分布的数学模型描述:

(2)无量纲指标的处理。采取线性递增函数进行描述:

2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自组织系统,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记忆和处理的方式,设计出的一种具有人脑风格的信息处理系统。它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分类、模式识别和过程控制等各种数据处理场合,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更适合处理模糊、非线性和模式特征不明确的问题。

bp神经网络是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网络可分为输入层、中间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和输出都只有1层,中间层可有1层或多层。同层的网络结点之间没有连接,每个网络结点表示一个神经元,其传递函数通常采用sigmoid型函数。每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有一个加权系数w,它可以加强或减弱上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这个加权系数通常称为权值,修改权值的规则称为权值算法。建立在bp神经网络基础上的专家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确定网络权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权值确定、结构稳定后,就可以处理新的数据,给出相应的输出。

2.2基于bp网络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学习过程

bp神经网络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中,输入层包含55个神经元,分别接受55个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三级指标的样本数据输入;中间层包含26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就是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相应的bp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神经网络各层的初始连接权值是任意的,必须先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值的偏差尽可能小。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将学习样本的真实值与网络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到各层的神经元,采用梯度下降法不断调节各层的权值,减小因权值带来的偏差,从而使训练样本真实输出与网络输出的误差控制在设定的0.001误差范围内。具体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如下:

(1)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要求,提供训练集。选人对网络输出即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三级指标x1,x2,……,x55作为输入自变量,以此确定输入节点的个数(本网络有55个输入节点);

(2)进行初始化。置所有权值为随机任意小,给定学习精度£一10,目标误差为0.001,读入网络初始权重及学习样本。这里可通过对电力企业300名职工开展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前100组记录(样本序号为1~100)作为神经网络辩识模型的训练样本;

(3)按bp算法训练网络。学习过程流程如图2所示;

(4)判断学习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如达到转入下一步执行;否则返回上一步继续学习;

(5)储存并输出权值。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测试(采用10个样本记录为例),输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终评价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采用bp神经网络对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辨识,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结点数分别为55×26×1。根据经验和试验,前100组记录用作学习样本,作为训练神经元连接权值用,学习精度£=1×10;后10组(样本序号为291~300)样本作为测试检验用。经过反复多次学习,其学习结果(测试)如表2所示。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篇8

论文关键词:BP神经网络;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0引言

电力行业是国内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先后经历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建设阶段。目前,电力信息化呈现出基础设施齐备、数据庞杂、应用广泛等特点,已从量化范畴提升到质的高度。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评价和管理,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何种指标来科学评价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这是当前电力行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正式。通过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采用具有学习、记忆、归纳、容错及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科学、有效、客观地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利于规范和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力信息化健康,快速地发展。

1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建立的原则

(1)简明科学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明确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与指标间的关系,避免无关的指标列入,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应适宜。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则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问题上;而若评价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则不能充分反映和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设计与使用情况。

(2)公正合理原则。即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公正、合理地体现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动态性。

(3)易于操作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含义明确、可靠,数据易于收集,可供不了解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人员进行操作与应用。

(4)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一定的定性指标。评价指标尽可能以定量指标为主,但全部采用定量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情况,所以要辅以一些描述性的定性指标。

1.2指标体系的内容

结合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3个层次来构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业务支持程度、IT绩效水平、信息技术水平、IT管理能力、IT持续发展能力等五大方面构成,如表l所示。

1.3指标值的确定及归一化处理

在上述55个三级指标中,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分。根据指标的评价准则又可分为3类指标: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优化指标。由于不同的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之间又由于量纲不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因此,为了便于最终评价值的确定,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正规化处理,以便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考虑神经网络训练的收敛问题,对所有指标分3种情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有工程建设情况、信息安全措施、信息安全制度的完善程度、信息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职工IT素质等。这些指标的评价值采用专家打分的办法进行评价,取值为0.0~1.0之间。

(2)正向定量指标。是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包括:设备的运行率、安全运行时间、物资供应保障率、劳动生产率、网络覆盖率、联通率等。因这类指标越大越好,故选用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大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负向定量指标。是指其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平均响应时间等。这类指标是越小越好,因此,选取所有电力企业的最小值为该指标的理想值,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优化指标。是指标具有一个最优的取值范围,太大或太小都不好的指标,包括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如果太大说明企业在信息化投资建设中将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如果该指标值很小则说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发挥有限资本的价值。一般该指标取40%~60%比较理想,然后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如下:

(1)有量纲向无量纲的转化。采取一种二次抛物偏大型分布的数学模型描述:

(2)无量纲指标的处理。采取线性递增函数进行描述:

2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自组织系统,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记忆和处理的方式,设计出的一种具有人脑风格的信息处理系统。它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分类、模式识别和过程控制等各种数据处理场合,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更适合处理模糊、非线性和模式特征不明确的问题。

BP神经网络是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网络可分为输入层、中间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和输出都只有1层,中间层可有1层或多层。同层的网络结点之间没有连接,每个网络结点表示一个神经元,其传递函数通常采用Sigmoid型函数。每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有一个加权系数W,它可以加强或减弱上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这个加权系数通常称为权值,修改权值的规则称为权值算法。建立在BP神经网络基础上的专家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确定网络权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权值确定、结构稳定后,就可以处理新的数据,给出相应的输出。

2.2基于BP网络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学习过程

BP神经网络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中,输入层包含55个神经元,分别接受55个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三级指标的样本数据输入;中间层包含26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就是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相应的BP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神经网络各层的初始连接权值是任意的,必须先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值的偏差尽可能小。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将学习样本的真实值与网络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到各层的神经元,采用梯度下降法不断调节各层的权值,减小因权值带来的偏差,从而使训练样本真实输出与网络输出的误差控制在设定的0.001误差范围内。具体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如下:

(1)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要求,提供训练集。选人对网络输出即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三级指标x1,x2,……,x55作为输入自变量,以此确定输入节点的个数(本网络有55个输入节点);

(2)进行初始化。置所有权值为随机任意小,给定学习精度£一10,目标误差为0.001,读入网络初始权重及学习样本。这里可通过对电力企业300名职工开展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前100组记录(样本序号为1~100)作为神经网络辩识模型的训练样本;

(3)按BP算法训练网络。学习过程流程如图2所示;

(4)判断学习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如达到转入下一步执行;否则返回上一步继续学习;

(5)储存并输出权值。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测试(采用10个样本记录为例),输出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最终评价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采用BP神经网络对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辨识,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结点数分别为55×26×1。根据经验和试验,前100组记录用作学习样本,作为训练神经元连接权值用,学习精度£=1×10;后10组(样本序号为291~300)样本作为测试检验用。经过反复多次学习,其学习结果(测试)如表2所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