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8篇

时间:2023-10-05 10:29:06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1

老师们都不想在“盼”与“怕”之后追问“时间都去哪了?”“活在当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教师职业幸福应建立在享受当下,感受教学之路。

一、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感受成长之路

以知识和练习题组织教学的课堂只能是机械记忆和机械训练的课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所以,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经历体验,经历发现者的思维过程,才能体会形成发现者的智慧和精神,体味教学相长之路。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1.目的性:为思维而设计

笔者曾与一位数学老师在冬季的校园散步,途经一人工湖边,数学老师感叹:“世界真奇妙,水正好在0度时结冰。”笔者打趣说:“还有更奇妙的,1升水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此时数学老师居然还附和说:“对呀,真奇妙!”

我们也可以反思当年的数学知识物理教师又能记住多少呢?当年的课堂究竟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爱因斯坦曾经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而“知识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只能是思维、科学素养。当年的其他学科知识似乎已经忘却,但是在当年各科学习过程中所留下来的思维,正是教育的追求。

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科的思维特点,为思维而设计。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乐于创新,这是物理学科需要的思维品质。

2.活动不是训练

训练能培养习惯,但思维的重复训练反而会固化思维,会成为定式思维。

例如,有一道济南物理学业水平测试题,曾令广大师生痛心疾首:

如下图所示,先将半个西瓜皮轻轻放在水缸中,发现它漂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1,然后把它按入水面下,发现它沉入水底,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2,则F浮1与F浮2的大小关系是( )

A.F浮1>F浮2 B.F浮1=F浮2

C.F浮1

经过大量的练习后的固化思维:F浮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似乎西瓜皮漂浮时比下沉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所以大多考生错选为C。

没学物理的学生反而能做对,其思维是:同一个西瓜皮,漂浮时当然比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大。

3.智慧复演

智慧复演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而且在培养思维方面非常有效。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体会探究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甚至是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师把自己的答案告诉学生,并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这种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可以回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活动中复演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体会教师思维过程,在活动中建构,这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问题主线

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有主线,从而贯穿始终,主线就是问题,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等;教学活动应该“形散而神不散”。问题与活动的关系是先有问题才会有活动,忘记自己的目的,为了有活动而活动,就是无意义的假活动。

三、教学活动的实施

1.活动实施的前提――学生参与

学生是演员而不是观众,要想让学生变成演员,教师必须让出舞台。

2.活动实施的舞台灯光――教师的激情

罗恩?恩克拉克的教育奇迹被拍摄成了电影《热血教师》,“热血”是对于老师激情的最好诠释。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一批这样的青年教师,经验几乎是零,教学重、难点都把握不准,可是人家的学生成绩却很好。他们大多都有这样的共同点: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更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赢在激情。

3.活动实施的动力――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来自于挑战与成功,对中学生来说“大拇指”教育有时会很尴尬,学生对于教师近乎“虚假”的表扬并不“感冒”;为了激励而故意的表扬让他们感觉到那是教师的计策,而真正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和荣耀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活动要有挑战性。

依据学情把活动设计有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事实上只要学生参与活动,思维差异比我们看到的分数差异要小得多。

把平庸的题目故意讲错,有争议的题目偏向错误的方向引导,教师“傻瓜”式的分析,这都会使课堂兴趣盎然,学生异常活跃。要学生发声就要教师“装傻”,超越老师的成功感自然使他们异常兴奋;同时能说服“装傻”的老师更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

4.管理:程序与秩序的建立

学生变得活跃了,这样的课堂似乎又变得无序有时甚至低效,所以程序与秩序的建立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2

关键词: 问题设计课堂提问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应避免单纯采用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应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也就是说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它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理念,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环节。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提问并非无的放矢,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1)唤起学生注意;2)鼓励学生参与;3)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4)检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5)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6)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基本事实的理解;7)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8)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9)诊断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10)调控教学进程;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作出色表现。

2.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又如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课来实现的,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既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能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如在教SEFC第三册Losson 34“Gymnastics”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现著名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图片,并设计以下问题:

①Who is your favorite gymnast?

②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he/she win a gold medal?

③How many types of exercises do you know?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体育明星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再慢慢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Gymnastics上,这样既科学又自然,学生容易受感染。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并捕捉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

3.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既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故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就

会失去积极性而放弃深入问题情景。

4.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新颖是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中学生的求异心理特别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的问题就应既考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面,又要抓住热点、关注焦点、把握兴奋点,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学习SBⅡ,Lesson 58―59A“Famous Detective”一文中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Why was the young lady worried?

②Why was Holmes worried?

③Where was the red bell rope connected?

④Why did Holmes ask if her uncle kept pets?

⑤Why did Holmes and Wasten sit with the light on for half an hour?

And Why did they turn it off later?

⑥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uncle’s room?

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are related to the murder?

⑦Can you make a description about how the uncle was killed?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中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表达及言语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教师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广度精心设计,而且要注意提问的时机、灵活性,适当地等待时间和追问,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踊跃地回答问题。

1.抓住提问时机。

课堂教学之初,学生的思维还没启动,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与本堂课程有关的问题,由浅入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把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这时再巧妙设置新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转入新的学习内容。这样一环扣一环,不失时机地安排提问,就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2.提问时要有灵活性,及时调整对象。

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察言观色”,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绝不能言辞粗暴、横眉冷对,甚至埋怨学生说他在家没复习、上节课不注意听讲等。否则将损害学生自尊心,使他产生反感、对立的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对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能为了使提问快速进行,把提问都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而把中、差学生变成“遗忘的角落”。为此,教师一定要随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风气,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还能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

3.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发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减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4.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延伸、扩展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部分趋异性问题时往往会缺少一定深度,这时教师应再追问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驱使他们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阐明观点的能力。如:“Can you explain your idea more exactly?”“Why do you say so?”“Are you sure what you say?”等。当然,在追问中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思想程度、难易程度及学生个性,讲究提问的策略。我们知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而不是为难学生。因此,追问要因人而异且不宜过多。适度的追问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长知识;过于简单、过于困难或过于频繁的追问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感到乏味。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赞扬,应该毫不吝惜地对学生说:“You are great!”“You are clever!”“Excellent!”

5.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也要讲民主、人权,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可以设置错误问题,提示并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善于紧扣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进行解惑。这样学生不仅接受到来自教师的知识信息,同时还接收了来自同学间的知识信息。而学生自己的语言所传达的知识更符合学生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更容易被吸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而且通过质疑提问,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罗晓杰.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0).

[3]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4).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3

一、小学数学课堂弹性设计的教学价值

1.凸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虽说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其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中的主动作用,然而学生却没有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这一环节中。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动态课堂中促使学生更好地生成,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探索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2.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基于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应对出现的各类情况进行认真思考,倘若与预设的情况一样就可按照原预设进行教学,若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情况,那么就要及时判断此情况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若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则要及时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引领学生更加全面地去认识新知,完善新的认识。如此弹性的课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高质量课堂的重要体现。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弹性设计与实施的几点建议

1.提高课堂弹性设计水平的几点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不但要有课前的构思设想,还应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补充以及完善,此外还必须有课后的自我反思和完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下面提出几点策略:

(1)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可以达到“取众家之所长,补自身之短”的效果,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预设到更多的情况,不仅可以让弹性教学得以更好的设计和实施,更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分析教材、学情,分解备课任务,制订教学计划,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2)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动态生成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习过程中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课堂上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在自主探索学习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如在“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中,课堂上先出示两道例题,让学生进行运算,结果第一道题几乎有一半的学生都计算错了,而且很多学生的结果是“0”,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并没有直接纠错,而是让学生把两种答案都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再进行纠错改错。面对这种动态的生成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进而解决问题。正如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学生会给你一片灿烂的天空。

(3)重视课后反思,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设计已经结束,教师应勤于课后反思,能够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设计,让教学设计更加切合学生的学情,让教学设计更加有效。

2.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弹性教学实施的思考

(1)留有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出空间,既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留白,又可以在学生的思考时间上留白。尤其是在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在做好调控的基础上学会放手,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相信这样的课堂会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2)善于捕捉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更富创造性和活力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65-02

一、绪论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叫颠倒课堂,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习惯(老师上课讲解,学生回家做作业)发生翻转,学生课前在家里通过观看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而学习新的内容,课上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的心得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1]。

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2]。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信息化教学模式,目前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应用由原来的起步阶段发展为快速发展阶段[3]。

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统计分析是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判断时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是现在研究成果发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是科技、工程、检验等领域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课程是关于实验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理论、方法的课程。课程已经开课多年,在教学中,关注实用性,简化理论推导,突出理论整体理解和掌握,重点教授利用软件完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翻转课堂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针对课程中有较多专业软件实际操作内容、应用性强等特点,改变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分别采用集中教学、集中讨论和视频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理论部分集中教学使理论掌握扎实;算例采用课后筛选集中讨论,使学习和专业课题结合,更好地为把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统计应用到后续课题研究中做准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部分采用视频教学,使学生机动灵活跟随教师的讲解,针对自己的算例,实时实际在电脑中进行专业软件操作。从而总体教学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理论,紧密结合专业课题,熟练使用SPSS、mintab等专业应用软件,使学生具备数据统计分析素养,在研究生课题完成中能学以致用,科学地使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知识,并应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本文主要针对第三部分即软件实现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并结合第二部分筛选的与专业有关的算例及习题进行具体教学。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以课程第四章统计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内容为例完成具体的设计与实施,首先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将课件内容按主题分解成10张PPT左右的小课件并完成视频录制。课程视频是为了学生课前方便、灵活学习。按学习规律,人每一段学习注意力集中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所以视频长短控制在10分钟左右,保持高效学习状态。现在学生都有智能手机,随时可以观看视频,化整为零,可以利用等车、排队等小块时间灵活学习。在视频中间加提问,学生答对问题才可继续观看,在视频结尾加提问,学生答对问题才记录视频完整观看。

2.提前一周左右发课件和视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我学习并完成例题软件操作。学生按个人信息登录后看视频学习,并回答视频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观看时间、是否完整观看等情况。问题是要回答正确才能继续观看并完成整个视频。学习后完成例题,自己参考课件、视频内容自行用软件完成,并提交相关数据和结果文件到指定地址。

3.课堂转换到计算机教室上课,课上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答疑并重点讲解重要内容。上课收集同学学习中的问题,并针对有共性的和关键学习点进行重点回答和讲解。并系统重点讲解主要和难点内容。

4.学生课上完成习题。课堂答疑和讲解内容完成之后留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允许同学互相讨论,同学之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统一答疑。

5.学生课后继续完成习题并复习。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布置同学继续完成课后习题,并通过习题练习复习所学内容。

总之,通过上面步骤,将课程内容学习放在课前学生自行完成,课上完成讨论、重点讲解和课上习题练习,课后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练习巩固学习内容,这样将学习和练习进行了翻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三次重复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三、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1.将课件内容按主题分解成10张左右的小文件并完成视频录制。按主题分解第四章讲解内容,满足主题突出、内容专一并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采用的录制软件是Office2013和Office Mix,最后生成MP4格式视频文件。具体分解主题如表1所示。

2.提前一周左右发课件和视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我学习并完成例题。通过完成例题的情况反馈出学生基本完成视频观看,并基本掌握学习内容,可以按照例题过程完成例题的软件操作。也有集中的问题出现,主要是成组和成对资料的假设检验有混淆。

3.课堂转换到计算机教室上课,课上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答疑并重点讲解重要内容。根据同学反馈,集中重点讲解理论:统计假设检验的意义和基本原理;以单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为例重点讲解软件操作过程和数据结果的解读;重点对比讲解单个样本平均数中u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和两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中成组资料与成对资料的区别。

4.学生课上完成习题。最后15分钟左右,学生开始完成习题,集中问题还是前面强调的两个不同区别,经再次反复强调明确,加深理解逐渐不再混淆。

5.学生课后继续完成习题并复习。课后继续完成习题基本正确,说明基本掌握了本章学习内容。

四、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最终期末考试和学生调查反映,这种翻转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重点理论透彻、清楚,数据检验软件操作完全掌握。尽管看似多花了时间,但时间很灵活,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效率高,省去了课后自己摸索完成软件操作的时间,实际上是节省了时间。说明对于这种侧重应用和重点需要掌握软件操作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好于传统单纯课堂讲解和课堂演示软件操作的教学模式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5

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成绩更要好,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教学是有效的。那么,如何进行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呢?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难以表达出来。如果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一切活动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要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高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提高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时间让给学生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历短暂的困惑后接受了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结果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予人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做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中动辄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有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6

关键词:课堂展示;主动式学习;专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54-03

在本科教学阶段,工科理论课往往计算繁杂、理论晦涩,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受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这些专业基础课讲授的知识经常涉及本专业的共性基础知识,很多知识点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不断地使用,因此教师不能仅以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期末考评来评价教学效果,而是要更加重视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内化的效果问题。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进而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以使这些专业知识能够对学生产生长期的影响,从而完成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科架构的形成引导。本文以吉林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材料工程基础》为例,阐述在工科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如何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材料工程基础》是一门60个学时的必修课,包含5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8个学时的实验课。作为第五学期开设的第一批专业基础课,在传授好知识的同时,这门课也肩负着让学生了解专业概貌的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增加课程容量,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为了鼓励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促进知识迁移和内化,我们在《材料工程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摸索和开发了一些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的学生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科思维。其中,效果较为显著的课堂活动,是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课堂展示”。该活动的设计原则是:充分强调参与的趣味性,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引入适度的竞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强调团队合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的创造力来赢得别人尊重的幸福感,从而提升专业认同感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内在积极性。目前在《材料科学基础》课堂进行观看“课堂展示”环节,是将原来期中考试占用的学时平均分配在课堂教学中,并对其他授课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与删节,在课堂上为12组学生开放10―15分钟(每组)的展示时间。该环节充分发挥了选题自由性、开放性的特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适当调整激励措施来促成小组的适度竞争,同时辅以教师总结环节和学生总结环节,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参与乐趣。

二、“课堂展示”的教学过程控制

“课堂展示”环节是从2013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由于形式和内容较为新颖,自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该环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随机分组

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学生分为3―4人一组,要求学生自己选出组长,负责整理小组文件。

(二)自主选题

规定开放性和趣味性很强的题目,让学生充分自由选题,每组选1题,确定后提交给任课教师。

(三)“听众”投票

在课程网站上公布所有小组的选题题目,由学生匿名投票,评选最感兴趣的“课堂展示”,评选结果的排名计入小组最终成绩。

(四)题目准备

学生根据课程网站提供的基本资源,自行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准备课堂展示的内容,并合作完成内容编排、PPT准备与制作。

(五)课堂展示

每组10分钟的时间针对选题,或选题中的一部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讲述,目标是尽量吸引听众,推送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该阶段的完成效果评定小组成绩。

(六)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进行5分钟左右的总结,点评展示的优点,阐释该选题的学科深层次意义,更正其中的错误,鼓励创造与创新,帮助学生构建专业思维、并深化对以往知识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新的学习内容。

(七)提交小组文档

组长按照要求提交小组总结、过程分工、实施细节、PPT作品、原始资料等相关文档内容。教师根据文档的完整程度和提交时间评定该阶段小组成绩。

(八)提交个人总结

针对学生个人在“课堂展示”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个人感受等进行总结,不限字数。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和原创度评分,记入学生个人总评成绩。

(九)图文拉票

所有的“课堂展示”结束后,每组提交20―50字的简短总结,和一幅典型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课程网站上对小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公示两星期后,由全体学生匿名投票,评选印象最深刻的“课堂展示”,评选排名计入小组最终成绩。

(十)成绩评定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展示内容、表现形式、展示效果、课堂气氛、个人创意、学生两次投票结果等,以精细化评量的方法给出每组在“课堂展示”环节的总成绩。

三、“课堂展示”的教学效果

该活动自开展3年以来,学生的课堂反响很好,课后调查满意率一直接近100%,这种新的工科理论课授课模式也得到了听课教师和督学的肯定,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促成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下面是我们针对“课堂展示”环节,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反馈。

43120409:记得曾经看到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描述其理想的课堂:“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觉得我们的工程基础课堂就在慢慢向这个方向转变。通过这次课堂展示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但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知识。在我们的展示、质疑、对抗和讨论中,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仿佛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这使我明白了,优质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课堂,一定是师生追求幸福的课堂,一定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课堂。

43120412:这学期的课堂展示业已尘埃落定,这个环节在课堂中的加入为原本死板的课堂增添了不少新鲜感和趣味性。我有如下三点感受:第一,这个环节消除了以往课堂作业在完成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人得‘道’,全班得此‘道’”的不良现象,每个人都为自己组的课堂展示做出很多贡献;第二,这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展现自我的好机会,学习他组的长处,反省本组的不足以求改进,才能最终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所准备的内容清晰而准确地表述出来;第三,当我为了一个专题或题目查找资料时,我便会经历一个对它从不知到已知再到深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许多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更让我学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43120405:每一组的同学都非常努力地为我们准备着他们的课堂展示,来给我们打开一扇扇全新的关于材料世界的大门。大家有的制作视频,有的自己拍视频,生动幽默的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这种新颖的课堂环节的热情与认真,也看到了大家对这门课的热爱。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与平台,让我们能自主去探索、学习!

43120325:上大学之后,上的课基本上都是上课听老师讲,期末准备复习,很少有这种自己参与其中的机会,从最开始的抽扑克牌分组感到好玩,很新颖,到准备课堂展示资料,准备PPT的繁忙时的些许抱怨,到课堂展示前的紧张、过程中的兴奋,展示后的自豪,习题课的激励竞争和完美讲解,这些都让我永远难忘。

43120410:其实,课堂展示环节在最开始的时候感觉不想做,但是真正到自己做的时候确实感觉很有趣,……向别人展示的时候,得到最多的是自己。

43120408:课堂展示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上课方式,相比其他的课程,做到了真正参与和融入到课堂中去。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抗拒,后来看到其他组的同学都那么认真投入,自己也不自觉地认真起来。这种带有竞争性的课堂展示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我们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课堂展示更加独特与出众。而且,能站在讲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组的成果也带有一点小小的挑战,我们努力做到大方不紧张,从容淡定。我也非常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展示自己。

43120322:看着大家一次次成长,一次次进步,从最初的窘迫、浅显到如今的自如和卓越,这种神奇的改变就这样发生了。大家更加了解材料领域,更加迫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更加渴望将来将自己的所学造福材料。老师展示过后的补充讲解也让整个体系更加完整。

43120317:每一组的展示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和感动,PPT、视频、图片、话剧、音乐……也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动作,让我们感觉上课也是一种享受。……以课堂展示这种形式来传授我们的知识的确是十分有趣的,而且也特别有意义,更给我们美好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3120402:同学做课堂展示趣味性很强,让我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让我们也融入到互相学习的气氛当中。

43120418:让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一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未来,去探索知识。

43120309:通过每组的“课堂展示”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每组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展示,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开阔视野,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带来了欢乐,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每组同学做的课堂展示都非常精彩,尤其是后面几组同学在讲PPT的同时,还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增进我们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七组同学的课堂展示,视频做的既生动有趣又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还有第八组同学的课堂展示,使用了双语讲解,不仅与教学要求相符合,还把相关的专业知识讲解的非常透彻。

43120312:在课堂展示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些前沿的东西,也让我对我的专业更有信心了。我们应该将我们的专业与其他行业联系起来,运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去开创更多的可能。

43120406:在准备过程中,培养了我们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通过课堂展示,也知道了一些找资料的方式,制作PPT的小技巧。面对琳琅满目的资料,如何筛选和判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希望这种形式可以继续下去,我们要学会自主独立学习。

43130407:通过这次小组的课堂展示,我们锻炼了自己查找信息、筛选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等,虽然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物超所值。虽然这次的课堂展示还有一些不足,但我相信以后如果再有这种展示,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完美。

43130324:本次课堂展示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上台展示,都是第一次。前期准备,查找资料太杂了,也发现我们选的课题太广了,就需要筛选,这真是技术活,非常难。资料整合制作PPT,也难,连不上,又是讨论出主意,删除原本的,重新排版,好多问题,但大家一起慢慢改,这就是团队合作。上台展示,紧张,就是紧张,听着队友讲的好,就更紧张,到了台上就好很多了,这就是团队合作的魅力,喜欢这种展示,学到的不光是课本上的,还有生活工作上的,谢谢队友。

43120319:觉得课堂展示环节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环节,可以增强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以及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这也算是一种自主学习,可以提高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感情,也为我们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增加了我们课堂的趣味性,让我们可以展示自己,同时让自己、让别人都能学到挺多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式!

43120314:……我们收获到了很多的知识,也得到了很多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感悟。也许在很长时间以后学习的知识会逐渐地忘记,但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能力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是不可磨灭的。

43120426:如果有下一次机会,我会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或更加高科技的内容,一是可以更加了解生活,学以致用;二是更高科技的东西会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3120306:这些现在看来并不是必修内容的知识,在以后却可能成为进入某个行业的钥匙。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7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是贯彻和执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主要渠道之一。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教师体现特色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的途径。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http://

关键词 课程改;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为书包减负”和“向课堂要效率”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是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难易度,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把握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中,要准确的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把现代教育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新课改才有明显的成效。教师要根据数学科目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环节做最优化的全面构思和合理安排,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本文就在新课改下,如何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与策略是:一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二是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三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四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五是新课改下要求课堂教学活动的民主化和适应性。新课改下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新课改的理念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的理论体系转化为实际的操作事项,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内容,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认真的研究教材,深入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状况,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这样才会有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限制在课本的框架下,必须深刻理解课本所包括的知识点,将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更加体现出知识的应用性和灵活性,区分出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教材的变更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在透彻理解教学内容之后,与实际生活联系,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明确课本只是教学的参考,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根据时代教育的要求进行更新,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加工,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根据教学内容调整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在保证高效的情况下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教师不能过多的依据旧课程内容,也不能大讲大谈从网上查阅下载的资料,也不能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由此,不能完全的吃透教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科学。所以,教师在讲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读,认真备课写教案,才能把握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非重点。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过程就是改变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学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有助于教师转变从过去的依赖教材到灵活应用教材,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抓住了教学内容的重点,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细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新课改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尽可能地细化这三个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目标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新课改的有关要求,与素质教育的发展相一致,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这样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能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创造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能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巧设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数学课堂教法、学法,同时细化课堂教法、学法,力求科学高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情境化、问题化、层次化。教师在教学中教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新的教学理念经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才能转变为教学实践。在实际的教法、学法设计中应该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②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③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品质,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撰写反思札记,养成良好教后反思习惯

教学相长,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检讨。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批判反思的能力。撰写反思札记,以帮助教师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并要不断学习,掌握教后反思的步骤和程序,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http://

参考文献

[1]张刚.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特点[J].新课程,2009(4).

[2]杨剑.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3]胡小平,唐人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洪燕君.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9).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篇8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 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 实施策略

1.引言

高中化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就是实验性非常强。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目的是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双向的传递,也就是从学生已知的部分出发,让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技能和能力去探索,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从理性认知转化为感性认知,从而从课本枯燥的知识文字中解脱出来,形成自己的理解。所以高中化学课堂的实验探究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多元化的平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变成“死读书、读死书”。因此应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出课堂实验的策略调整。

2.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的改革当中,教师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课堂实验既不是一种课本上实验的重复,又不是一种现象的重现,而是一种根据学生能力进行设计和实践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多样化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但是教育现状是时间紧迫,教师未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充当了填充知识的容器。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太多,教师只能够自己示范,然后督促学生重复和复制自己的行为步骤。这种情况下,表面上学生体验到了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实际上学生被当成一个工序人员,他们并不具备自主性,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还是占据着主体地位。

如何才能够转变这种教学理念呢?首先教师必须把教学过程的主置交给学生,学生不再是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复制的人员,他们可以自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化学课程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突出教材中的可信知识,做好实验探究教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具有生命力和活泼性,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枯燥的化学知识中跳出来,面对真正有情感、价值的实验课程。这个设计理念在于摆脱了教师以往只是教教科书的呆板模式,实现用教科书去教的转变,从一个静态的教学转化为一个动态的教学。

3.激发兴趣设计

在实验探究教学的设计上,必然是把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只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有效地达到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

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譬如在NaOH的特性讲解中,如果只是把溶于水放热这个实验,让学生用手去触碰,实验效果并不明显,也不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所以笔者进行了改良,演示的时候把试管里的水煮沸,接着把试管移开火焰,在这个时候水已经停止了沸腾,迅速加入两块NaOH固体,如此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这种视觉上的感觉冲击,让学生不得不称奇,让化学实验更加富有神秘色彩。

没有学生不对这个魔术感到奇怪,他们都想明白这种现象的原理,正如观看魔术的人都是希望知道魔术为什么形成一样。如此对于教学有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课堂试验中,能够总结出这几方面的经验。首先是一开始知识面应该具有单一性,尽量避免知识的大跨度,这样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解决新问题中的喜悦和成就。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此就有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实验的设置,他们需要设计、讨论和实验,发挥想象力,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良性循环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辅导员,能够在学生困惑的时候给予提示,但是实验的主体还是学生。学生能够针对多方面进行实验探索,譬如是教室环境的保护,垃圾回收的工作,校园通风系统的设计。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力,在组队或者是个人的情况下进行微型实验探究,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亲手做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和课外实验,等等。

譬如在环保微型试验中,学生尝试利用废聚酯饮料瓶回收对苯二甲。通过运用废PET经化学解聚制备PET的初始原料对苯二甲酸(TPA)及乙二醇(EG),在这个反应技术下使得资源循环利用。而这实验中的废旧聚酯瓶就是学生在生活废弃中所得。

教师通过这种实验探索活动的开展,能够更了解学生的知识范畴和掌握程度,也就能够针对其部分的能力进行巩固和教育,实现一种在课堂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能力和思维不一样的学生,教师有所选择地教授他们的知识,加以引导,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实验题目。如此学生对自己的实验项目感兴趣,他们乐于实验、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形成一种良好的实验氛围。

4.实验流程设置

在课堂实验开展之初,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感到比较生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驱动性教学模式。驱动性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基本部分。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有趣的、有生命力的,也就是说这个实验问题对现实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接着学生能够针对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进行任务分配,也就是设计是一人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如果是小组完成,那么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接着学生开始进入探究学习的过程阶段,教师作为辅导人员,调节他们的任务进度,学生则针对一个独立的问题开始实验的设计和探究。

5.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探究教学与策略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认知风格去进行规划设计,设计之前应明确目标和预想效果,在实施之后,应该做出策略总结。教师必须在课堂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去观察学生信息的反馈,不断地修正自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教师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样能够成为教师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翟远杰.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