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生儿基础护理8篇

时间:2023-10-07 08:47:29

新生儿基础护理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1

【关键词】 NICU; 优质示范病区; 医院改革;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89

NICU是集中治疗护理危重新生儿的病室,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响应卫生部及卫生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201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作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之一,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全员号召,加强培训,转变护理观念

在医院护理部和科护士长的领导下,组织护士学习领会卫生部及卫生厅《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和NICU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围绕“夯实基础护理”这一重点,明确NICU护士应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和工作范围,安排觉悟和服务意识高的护士谈体会和做法,组织经验交流座谈会,有效扩展了思路,激发了热情,坚定了护士的决心和信心[1]。

2 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2.1 创造NICU温馨、安全的住院环境 新生儿病室温度常年保持在24 ℃~26 ℃,相对湿度为55%~65%。室内设动态空气消毒机,24 h持续空气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检测并记录。新生儿病室内安装可调节照明灯,调节室内光线明亮度,建立24 h昼夜循环,并控制室内声音强度

2.2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优化护理行为 笔者所在医院NICU实行无陪护全封闭管理,在无陪护、无外界及时监督的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源于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强化团队意识,加强协作能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与医生、护理人员之间默契配合,实现救死扶伤、服务患儿的目的。对于NICU患儿而言,护士不仅扮演护理者的角色,还扮演着母亲、老师等角色,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新生儿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应主动关心患儿,多抚触、搂抱、言语引导,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在治疗之余,对有条件的患儿进行早期教育,让家长安心。建立良好的家长探视制度和联系制度,每周设定两个探视日,每天早上责任组长和医生一起主动与家属沟通患儿情况,每天晚间将患儿日间情况编辑成信息发给家属,增加沟通,以耐心换取家属的放心。

2.3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基础护理是实施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优质护理的基础。NICU的基础护理主要体现在入院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安全护理以及出院护理等方面,在临床中要做到三化一体,即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服务个体化、工作程序化。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具体体现为,结合新生儿的特点加强专科护理;服务个体化,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评价;工作程序化,在临床工作中制定工作流程,根据流程规范日常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整体护理内涵。通过护理服务,不仅使患儿得到身体健康上的改善,而且可逐渐帮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同时每周2次对家长进行家庭护理培训,解决家属在家照顾孩子时遇到的难题。康复出院1周进行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指导,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友谊。

2.4 改善工作模式,责任制优化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由病区护士长-责任组长-低年资护士-辅助护士组成网络,患者具体落实到护理人员,分床到人,基础护理内容由辅助护士、低年资护士负责,责任护士负责对该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落实各项护理,每日上、下午下班前,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了解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作中改变旧有护理文书书写模式,设计精简、合理的电子护理文书,减少繁琐的重复记录,有效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把护士真正还给患者。

2.5 提高业务素质,绩效考核,提高工作积极性 全科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定期组织护士到全国知名三甲医院NICU进修学习。每年组织至少两次学术交流会,与全市NICU护士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每月科内组织1次不同资历护士经验交流座谈会,不断接收新信息,提高综合素质。

科内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并设有合理的奖惩制度,按照各能级设定绩效考核分配原则,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

3 讨论

笔者所在医院NICU开展优质护理,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NICU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NICU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新的护理理念的形成从真正意义上把护士还给了患者[2]。

通过采用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方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从根本上改善了NICU护理质量。满意意味着更高的服务质量和顾客对工作的认可[3]。笔者所在医院NICU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服务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满意度由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病区前的90%上升到了99%,充分说明优质服务示范病区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皓,张华,李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0,27(8B):1206-1207.

[2] 张晓静,薄海欣.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93.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2

[关键词] 风险管理;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6] 郭丽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17(26):58-59.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3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查阅。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坚持出院患儿电话随访,做好病情随访、健康宣教、意见反馈。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甲进,张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082-1083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5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护理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1-02

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1]。新生儿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具有易感染、病情变化快、不能言语表达、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等特点。护理实习生对新生儿疾病知识及护理掌握难度大。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对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自2008年起,本科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应用目标带教法,让护生入科实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观察组为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科实习的护生100名,其中女性94名,男性6名,年龄18~22岁,将10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与观察组50名,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和入科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带教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法带教管理,将教学任务分为制定目标和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考核评价三个部分来完成。

1.2.1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目标

①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医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熟悉新生儿常见病病儿的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及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病儿的抢救原则。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出院健康指导。②急救及专科技能培训:掌握危重新生儿的抢救预案和抢救药物的使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内用药、心肺复苏、洗胃等,呼吸机治疗病儿的基础护理,危重新生儿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措施,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管理及护理,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的应用,具有实施新生儿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

1.2.2实施目标和计划。在学生入科前召开儿科带教老师会议,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新生儿临床护理教学培训表,公布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目标,按照计划目标进行带教;由新生儿科总带教脱产教学,以“一带多”形式或安排给主管护士带教,本阶段教学工作完成后,由总带教老师对本阶段带教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共分两个阶段进行。①新生儿科基本知识教学: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新生儿病区的环境,要求护生熟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础护理技术,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病情观察等,熟悉了解新生儿科的常用药物、常用仪器及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等等。②强化和提高阶段:在带教老师或主管护师的指导下,每位护生分管2-3个新生儿患者,按照新生儿护理流程对新生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完成患儿的护理操作。安排教学查房,由总带教老师主持查房及安排老师小讲座,对临床实习中所遇到问题与解决方法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

1.2.3考核评价。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新生儿科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考核,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自行制定,以百分制计算。同时设计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见表l。

2.2 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带教老师向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0%、74.0%(χ2=9.49,P< 0.01)。

3 讨论

目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要求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而教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在确立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并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目标教学法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是成功有效的。

目标教学法让护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具有主动性,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和惰性,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估,使带教老师对学生的需求和不足都更好地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注重护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使护生从传统的被压抑、被忽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带教模式,是在“以导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育,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老师带教目标不明确,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不高,学习效果差。

目标教学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制定学习目标计划,有利于完成教学大纲应用,改变了盲目带教的现象[4],使护生入科后能很快把握该专业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指定的目标查阅书籍资料,带着问题进行临床实践,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目标教学使护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5],使护生在较短的实习周期,很快的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为以后的实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护生共同参加护理查房和医疗教学查房,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培养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6],使教与学得到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医学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护理人才的培养很关键,目标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慧麟,薛小玲.护理目标教学临床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0-21.

[2] 俞群亚,王蓓.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lO,25(8):717-718.

[3] 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8,25(8):37-38.

[4] 王海芳,孙志敏,钮美娥.目标带教法在护理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87-788.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6

[关键词] 风险管理;脐带绕颈;产程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90-03

为提高医疗安全,我院于2011年4月开始对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和制度。本研究笔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风险管理前后1年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60例胎儿脐带绕颈病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60例胎儿脐带绕颈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产前确诊为脐带异常;②均有阴道试产指征;③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④年龄均小于35岁;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无阴道试产指征;③生命体征不平稳;④生命体征尚平稳,但是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恶化的可能性较大;⑤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在年龄和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措施制定方法 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程序,先对胎儿脐带绕颈产科产程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鉴别,找出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和制度。组织产科全科护理人员学习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对胎儿脐带绕颈病例护理质量。根据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标准和制度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监察。统计胎儿脐带绕颈病例风险管理前后1年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2.2 风险管理具体干预措施 ①加强全体助产人员脐带绕颈相关知识培训 利用专家培训、个别指导、讨论答疑、多媒体形式学习和现场模拟示教等多种方式让助产人员掌握脐带绕颈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对胎心监护仪图谱分析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脐带受压引起的频繁变异减速等改变。每月例会中结合典型病例开展讨论总结,强化脐带绕颈风险意识。②制定绩效考核薪酬分配方案 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岗位风险、技术含量和工作数量来确定各岗位薪酬额度。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业绩给予奖惩,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充分体现标准统一、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绩效考核根据考核周期的长短分为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采用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三者结合的考核办法。③落实分层级分组护理模式 对本科室助产人员进行分组排班,根据助产人员专业工作年限、理论考核成绩、小讲课成绩、业务查房和民意测评等多方面考核,从中选出护理组长,其他助产人员则按照专业工作年限和能力考核分层级。每班设护理组长1人来负责质控质量以达到各班人员分配均衡和人力充足的目的。要求助产陪伴人员产前B超是否存在胎儿脐带绕颈作为交接班内容之一。产程观察时,助手上台准备随时协助断脐,助产陪伴人员重点关注有无脐带绕颈引起的胎监频繁变异减速,一旦出现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护士长和护理组长采用跟班检查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助产陪伴人员掌握情况。④向产妇宣教分娩知识,正确认识脐带绕颈 在产妇分娩前,由护理组长对胎儿脐带绕颈产妇进行产前宣教,加强与产妇产前沟通和交流,制作书面宣教材料,向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宣传分娩知识,消除产妇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树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分娩信心。同时,鼓励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及其家属参与分娩方式的选择。⑤活跃期常压面罩吸氧干预 指导产妇使用面罩吸氧,避免吸氧方式不当引起产妇不适,以提高吸氧的效果。当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常规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40 min,共2次,氧流量为5 L/min以上,在两次间隔休息5 min。⑥脐带绕颈分娩时护理 当胎头娩出后用手指扪胎儿颈部检查是否有脐带绕颈以确定脐带绕颈周数和松紧程度。如果胎儿脐带绕颈1周且绕颈较松则手指顺势牵下脐带,不需要用止血钳钳夹并剪断胎儿绕颈的脐带。但如果脐带绕颈过紧或者绕颈2周以上影响胎儿娩出,待胎头娩出后立即用两把止血钳钳夹并剪断胎儿绕颈的脐带。

1.3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1]

①基础护理合格率 由我院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由患者家属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病房巡视频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疾病知识讲解、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注意事项讲解、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情况、患者隐私保护和产科病房环境等10项,每项10分,该调查表总分9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该项目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3]。护理风险不仅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而且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4,5]。产科是高风险科室,脐带绕颈是产科最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之一,是产程中造成胎儿窘迫的重要因素之一。脐带绕颈造成脐带受压或牵拉过紧进而影响脐带血运,最终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胎或者死产,脐带绕颈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从临产后开始。作为产科的管理者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程序先对胎儿脐带绕颈产科产程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鉴别,找出胎儿脐带绕颈病例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和制度对提高医疗安全至关重要。

本研究笔者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60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6],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根据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的行为;②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加强护理人员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使家属的风险意识明显提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提高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综上,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程序,不断寻找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总结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和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胎儿脐带绕颈产程过程中护理质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2] 袁景馨,魏艳丽,尤丽娜. 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管理干预[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8(5):38-39.

[3] 林菊英. 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4] 何春燕.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 天津护理,2011,19(2):119-120.

[5] 杨艳贞,郑剑兰,付景丽,等. 产房风险管理探讨[J]. 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72-174.

[6] 曾育玲,聂郁林. 胎儿脐带绕颈产程观察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464-465.

(收稿日期:2012-07-18)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process in the umbilical cord around neck birth process

ZHENG Hongjing1 QI Su`e1 WANG Weiping2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anme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Sanmen 317100,China;2.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7

【中国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403-01

新生儿学是研究新生儿保健、医疗和教学的一门学科,是儿科学中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新生儿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收治的患儿多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营养不良的新生儿。所以新生儿科护理除了满足于临床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新生儿科的特殊护理要求。现将新生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 树立护生正确的实习态度,制度完善的带教计划

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全护理病房,所以更加需要护士的责任心,爱心及细心。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周内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意识,带教老师必须制定出一个周密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讲课的内容和时间、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等,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护士长应挑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年资护士或护师来担任带教老师。为保证带教效果,施行1位老师带教1名学生。临床带教的质量与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实现教学目标、决定实习效果的关键。新生儿科实习一般只有1个月时间,第1周由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环境及医护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布局,科室工作性质及专科特点,各种药品、器械、抢救器材的存放位置,新生儿室无菌区、非无菌区的划分,以及各种医疗物品的消毒方法及治疗室、隔离室、沐浴室、配奶室、污物间的空气消毒法等。第2~3周带教老师讲解并示范各种操作,如:配奶、喂奶方法,口腔、脐部、臀部、皮肤的护理,配药及药物小剂量换算等;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如:温箱,微量泵,兰光仪,呼吸机,雾化机,吸痰器,监护仪等的使用。及时了解护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带教计划。第4周在全面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实习,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带教老师认真修改并指出问题,让实习护士尽快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要领。最后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的考试。

2加强整体观念的培养,注意言传身教[1]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操作技能,当今的护理学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让实习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整体护理行为,促进其观念的改变和形成。

3严格要求护生,加强思想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严格要求护生,使她们在思想、言行、举止、仪表等方面都要能按护士礼仪风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由于新生儿室是24小时无陪病房,大多学生认为新生儿不懂表达,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所以对新生儿操作动作粗暴,对新生儿的啼哭和反抗完全不理会,甚至没带教老师指教情况下擅自操作,对新生儿的生命毫不尊重。所以更要培养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在操作中要严格认真地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加强无菌观念,掌握消毒隔离方法等。在带教过程应同时加强学员的思想道德再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注意形体仪表美,树立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具体而生动的事例,教导学生在工作中应勤勤恳恳,严谨认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及时、细心、熟练、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4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医院是实习的基地。学生对在校时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感到比较抽象并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带教老师应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或讲座,将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传授给学生,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增补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护理查房或交接班时经常提问,并多为实习护士创造动手机会,并在旁监督指导,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应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生交流,注重信息反馈

在带教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可产生积极的效应,而消极的情感会大大降低实习的效果。老师对学生应充满热情,对患儿犹如自己的宝宝,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学生会因老师情感的感染而产生愉快、积极的心理,接受知识快,从而提高实习效果;老师要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使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感受到重视,对实习医院有信赖感;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是采用启发、鼓励、诱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清除紧张心理,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经常听听她们对教学的反映,从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6 巩固基础知识,突出专科教学特色

新生儿科知识涉及非常广,涉及呼吸疾病、消化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多方面的知识,除了需要掌握新生儿期生理特点外,还须了解其他科疾病的常规护理。只有具有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才能达到较高的专科护理水平。教学组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出一些产科相关基础知识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发现知识的薄弱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然后根据知识薄弱面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与讲解。新生儿的急危重患儿多,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有些患儿一入院时就会有生命危险。例如:新声儿重度窒息,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对危重病人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

新生儿基础护理篇8

从临床实践可以看出,很多新生儿由于各方面原因,引发缺血缺氧性脑病。该病对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了损害,并留下了后遗症,不利于新生儿心智的正常发育,必须给予必要的早期护理,避免影响新生儿的发育质量[1]。本文分析了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儿的日龄为1~28 d,平均日龄为(17.5±3.6)d。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早产23例,足月57例。本组患儿均与HIE标准吻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为:意识模糊,呼吸紧张,肌张力低下等。80例患儿均同意配合本院治疗。按照住院的时间,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患儿吸氧、通气,保持血压稳定,耐心喂养,加强监护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①向患儿家长普及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医疗知识、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②对患者的感觉、触觉方面加强刺激[2]。③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体操练习。最后,实施康复训练。根据小儿智能发育规律进行早期教育,结合患儿的语言语言、情绪、认知能力情况,在出院后的1~2 w后指导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如被动运动,定期进行随访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这两个指标的水平,以及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1.4评价指标 在干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进行测评。根据测评表中的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与智力发育指数情况。

2 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与智力发育指数。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标、智力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HIE是造成新生儿智力障碍、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临床资料显示,孕妇有滞产、妊高症等异常产科病史,容易使新生儿患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窒息。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会引起HIE,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后天功能性障碍,留下后遗症。脑细胞在缺血状态下,导致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加快了对神经细胞的损伤[3]。除此之外,还会造成新生儿语言、智力、视力、听觉障碍,并影响日常的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应该加强早期诊断,积极实施干预,避免神经细胞凋亡,对中枢神经造成破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