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8篇

时间:2023-12-08 17:18:14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64-0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特点为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口吐白沫、呛奶、口周发青、呼吸短浅急促、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1]。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黏膜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淤血发生感染,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减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病情状况以及通过维持体温,给氧,物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病情改变情况。得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2]。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介于出生后1h-25d之间,足月72例,早产30例,过期产2例。出生体重小于2kg的4例,2-4kg的98例,大于4kg的2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吸入性肺炎,均无宫内窘迫史及产时、产后窒息史。

2 病情观察

2.1 一般病情:①体温:新生儿患肺炎后不但表现出发烧症状,还可表现为体温不升,但需与正常体温波动相鉴别。出生1周内体温波动较明显,部分新生儿可出现脱水热现象。②呼吸:新生患儿表现出呼吸增快、表浅、呼吸不规则或反复窒息,鼻孔稍扩大,鼻翼扇动等症状。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有呼吸,有时也可以短暂窒息后才开始有呼吸、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出生后前两周呼吸约40次/min,也可波动范围较大。③意识及吸乳:新生患儿常出现反应差,哭声低或不哭,吸吮力差,拒食或呛奶等现象。正常新生儿生后数日常处于睡眠状态,吸吮与吞咽功能完善,也易发生溢乳、哭声响亮。④皮肤和粘膜:患儿常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可伴有硬肿,四肢厥冷,黄疸,出血、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2-3日内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

2.2 肺脏、心脏病况及其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两肺可无湿鸣,可出现吸气三凹征,有时可闻及小水泡音或捻发音。有些患儿心率增加过快,易导致心力衰竭。正常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另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有时还伴有口腔炎、脐炎、腹泻、腹胀,尿量异常等症状。

3 护理措施

3.1 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一般室温保持22~26℃,使患儿皮温达36~37℃,以减少氧的消耗,改善缺氧症状[3]。夏季包裹物勿过于严密,冬季注意保温预防并发硬肿症。另外,病室应严格控制洁净度,避免污染,并尽量与其他病种的新生儿隔离开。室内应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安静、清洁、舒适,并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有利于患儿分泌物的排出。

3.2 :要注意经常变换,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3 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管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4]。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鼻前吹氧,必要时吸痰。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注意有无腹胀现象。

3.4 物疗:①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②拍背:五指并拢呈空杯状,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③吸痰;奶前或必要时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

3.5 保暖:新生儿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速度快,耗氧多。肺炎时导致棕色脂肪产热受限,使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下降形成低温。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暖箱、热毯等措施进行保温,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3.6 给氧:为减少对患儿鼻黏膜的刺激,多采用头罩法给氧、箱内吸氧或小硅胶管鼻前庭吸氧。氧气应先予湿化,并加温至31-33℃为宜。

3.7 密切观察病情:保证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 结果

本研究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采用以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护理治疗时间均为为1-2周,其中痊愈的72例,痊愈率69.23%,好转的30例,好转率28.84%,家长放弃治疗的2例,总有效率为98.08%。

5 讨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表现不典型,危害性极大。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尽心尽力为每个新生患儿服务,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魏克伦.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1-2

[2] 王晓莉.新生儿细菌肺炎82例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8,33(2):184-186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2-0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反应,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各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患儿发热或出现高热时,除做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外,患儿的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占新生儿疾病死亡病历的12.6%左右,由于新生儿期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因此在新生儿学科中越来越重视。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35例,女30例;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52例;生后72h内发病者26例;吸入性肺炎37例(包括奶汁、羊水及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28例(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感染);合并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低体温13例,败血症3例。通过采用维持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痊愈58例,好转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6 9%,效果满意。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瘀血:因新生儿不会咯痰,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但要避免频繁而无目的的吸痰操作,以减少刺激,防止加重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黏稠者可给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2],稀释分泌物,以便于清除。

2.3 吸氧:合理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改善酸中毒,减轻缺氧引起的脑细胞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般采用面罩给氧2~4L/min。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口周青紫及末梢循环情况。对早产儿吸氧应遵医嘱。避免长时间吸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4 雾化吸入: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上患儿幼小,无力将痰咳出,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5ml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本文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次/4h,每次15~20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 -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2]。

2.5 预防和控制感染: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病房严格控制人员探视,加强室内空气及地面消毒,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每日坚持空气消毒1次,定期监测空气,以防发生并发症。做好患儿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6 合理喂养: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内纳功能差,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消耗大,易造成患儿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够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奶或进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h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h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参考文献

[1] 范玲,林晓云.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3

及时发现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吸入了羊水、胎粪、乳汁而发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有羊水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之分。

羊水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在宫内或分娩中由于某些原因,如母亲患“妊高征”、产时大出血、胎盘老化、脐带绕颈、巨大儿、难产等,导致胎儿窘迫缺氧,使原本在宫内不呼吸的胎儿出现喘息样呼吸,将羊水特别是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吸入呼吸道和肺内,引起弥漫性肺炎。有过宫内缺氧史或羊水混浊史的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吃奶差、哭声弱;呼吸表浅而急促,鼻翼扇动;呼吸不规则、点头呼吸,或口吐泡沫,面色发绀,咳嗽或吃奶后呛咳;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乳汁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或小婴儿呕吐或溢乳时,乳汁被吸入呼吸道及肺部引起的炎症,有呛奶及乳汁吸入史。一次大量吸入乳汁可引起患儿窒息,呼吸停止;呼吸恢复后可出现呼吸急促,面色青紫,肺部闻及干湿罗音。吸入量少的宝宝可表现为呼吸较快,鼻翼煽动,口吐泡沫,咳嗽,有时可有哼哼的声。发热可不明显,肺部罗音亦可不明显。肺部X线可见肺门影增宽,肺纹理增粗,呈条索状或斑片阴影。

宝宝患了吸入性肺炎,轻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等措施,可完全康复。重者如不能及时恰当治疗,可导致肺纤维化或并发支气管扩张症,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产前产后都要“细心”预防

防止胎儿宫内缺氧和分娩时缺氧,是预防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关键。所以要汲取晓娟夫妇的教训,重视定期的产前检查,及时防治各种孕期并发症。临近分娩时更应及时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如发现胎儿有宫内缺氧征象,应积极采取措施,尽快结束分娩。宝宝出生后医务人员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先吸净口腔羊水及分泌物,再吸净鼻内羊水。

给3个月内宝宝喂奶时,尽量避免躺着。最好斜抱宝宝,头高位哺乳。乳汁太急时,不要让宝宝连续吸吮较长时间。应让宝宝适时换口气,休息一下再继续吸吮。人工喂养时,不要用奶眼过大的,奶瓶适当倾斜,保持奶瓶及奶嘴前方始终充满奶汁,以防宝宝吸入过多气体引起返呛。宝宝喂饱后,可将其竖起趴在妈妈肩头,轻拍背部,通过打嗝方式排出胃内空气。在喂奶后1小时内,尽量让宝宝取侧卧位,同时适当垫高上半身,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至咽喉,引发呛咳吸入气道。如发现宝宝呼吸加快、口吐泡沫、、面色青紫等异常表现,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名词解释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4

了解新生儿肺炎

肺炎在新生儿期很常见,是导致小宝宝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种。

吸入性肺炎

目前较少见,主要是吸入母乳或牛奶过急过快,来不及吞咽,进入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内)所致。

感染性肺炎

主要症状是吃奶减少或拒奶、口吐白沫、对外界反应差、出气不赢、发烧可有可无,咳嗽轻,这是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抗病力低下,咳嗽反射差,不少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得肺炎时可不出现咳嗽症状。由于新生儿患肺炎时可以不发烧、不咳嗽,容易被误诊而耽误病情,值得年轻的妈妈们引起高度重视。

“与平常样子不同”是新生儿患肺炎的信号,呼吸频率增快和胸凹陷是两项重要且易被妈妈掌握的肺炎征象,尤其是观察新生儿呼吸频率比什么都重要。小宝宝在家中“感冒”后,年轻父母发现他(她)安静时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大于60次/分,同时出现胸凹陷(是指吸气时胸壁内陷),口唇周围发青,无需做胸部X线检查就可判断小宝宝已经患上肺炎,一定要及时抱到正规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因呼吸困难而影响吃奶、喝水,喘憋严重发作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脓胸等,就可诊断为重症肺炎,如不及时抢救,进而危及生命。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

患上新生儿肺炎一定要住院治疗

婴幼儿咳嗽反射差,咳嗽无力,呼吸肌发育不成熟,气管和细支气管相对狭窄,加之炎症的充血、水肿容易发生分泌物积聚,堵塞气道引起肺不张和呼吸衰竭。儿科医生观察到,严重喘憋或呼吸困难加重、面色表灰或烦躁不安,常是呼吸道痰液堵塞的主要表现。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至关重要。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和激素及支持对症治疗。

怎样护理好宝宝?

・妈妈或最熟悉的抚养人必须和宝宝在一起,便于随时喂奶,稳定宝宝的不良情绪。

・使用输液泵来控制液体滴数。妈妈如随意调节宝宝输液速度是非常危险的做法;注意查看宝宝穿刺部位有无发红、疼痛、液体外渗和肿胀,输液管有无受压或扭曲等。

・输液过程中宝宝尿量明显增多,无论何时尿布湿了,要及时更换,以防红臀形成。

・学会做胸部物理疗法,包括引流、拍击震动、超声雾化和理疗。引流是靠重力和气流作用引流分泌物,常采用抬高床脚的办法;变换指的是经常翻身,一般在宝宝吃奶前和睡前进行,每天4~5次,每次5分钟左右,以使肺内痰液松动,利于痰液排出;睡眠以侧卧为好;对分泌物稠厚的患儿,还可采用胸背部拍击或震动协助,每次约5分钟,一日数次,有助于分泌物借重力流向大气管,便于吸出,注意胸部拍击部位不宜过低以免腹内脏器受损;也可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一日2~3次,在雾化疗法前后轻柔吸痰,每次15秒,短暂停止后再吸,直至患儿面色转红,安然入睡。

预防很重要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1.别在宝宝哭得厉害时喂奶,这时宝宝由于呼吸不顺畅或吸奶过急、过冲很容易引起呛咳而呕吐。

2.遇到宝宝吐奶或呕吐,妈妈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宝宝,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使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肠内;喂奶后要抱起宝宝,使之头伏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直至打出响嗝,让胃内气体排出后,再放下并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过会儿再改为仰卧位,这样就可以减少吐奶的发生。

3.妈妈应在宝宝情绪稳定时喂奶,奶嘴大小要适中,喂奶时奶液充满,而且,喂完奶后不要过早地翻动宝宝,如换尿布等要在喂奶前进行。

感染性肺炎的预防

防感冒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具体措施有:

1.宝宝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早晨开窗换气不少于15分钟,保证空气新鲜。维持一个适中的环境温度(成年人为24℃~28℃,婴儿为28℃~32℃),相对湿度以40%为宜。

2.宝宝衣着要穿暖,被盖与成人相仿便可。家长经常摸一摸孩子后颈,若摸上去温暖不出汗,说明保温合适;若发现宝宝后颈较冷,则提示体温偏低,需要加强保暖,多穿1~2件衣服。

3.母乳喂养儿应每天按需补足奶水。

4.避开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吸二手烟)能使宝宝感冒的机会大增,还能引发婴儿猝死综合征。故为了宝宝健康成长,家中吸烟的父亲应主动戒烟。

5.远离感冒患者。如父母亲或保姆感冒了,暂时与宝宝隔离,哺乳妈妈感冒了应戴上口罩喂奶。冬春季或传染病流行季节,许多引起感冒的病毒在空气中循环,家长尽量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如大商场、影剧院和娱乐场所,以免染上各种呼吸道疾病或传染病。

知识加油站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措施;浅析

定义阐述:新生儿肺炎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肺炎,是由于各种病毒细菌由呼吸道侵入肺部而产生炎症。其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不哭,复苏后呼吸急促、、反应差、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体征为:吸气三凹征,肺部听诊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或闻及罗音、合并心衰时心率增快,心音低钝、肝脏肿大在生后24-48小时出现。感染途径:母亲或护理新生儿及家人患呼吸道感染时和新生儿密切接触,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的生理特点功能不完善,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肺炎;继发性与其他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通过血液传播而致肺炎;应用人工呼吸机。

1临床资料

气管内插管、供氧用导管、氧罩与雾化吸入器等,若消毒不严密极易引发医源性感染性肺炎。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入院的新生儿156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58例,期中双胎3例,早产儿13例,平均孕周在35至38周,体质量2.2-4.3kg。

2护理措施

2.1温度控制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自身调节差,皮下脂肪较少,肌肉活动少,因此体温低。另外,角质层又很薄,汗腺发育不成熟,造成散热困难。在护理时,对新生儿保暖及体温控制,对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很大的直接关系。一般新生儿室温控制在20-22℃,相对湿度在55-65%,以防空气过于干燥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防止交叉感染。温度湿度计随时检测。对于需要放入暖箱的新生儿要24h测量体温及暖箱的温度。促使患儿保持正常的体温,维持正常生理代谢。

2.2呼吸监测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反射能力差,排痰功能弱,痰液不易咳出,容易阻塞呼吸道,易发生缺氧,甚至呼吸暂停。针对这个特点,护理时,要勤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的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必要时进行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加重。适当吸氧,氧浓度要控制在40%以下,氧浓度不能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因高氧或低氧对患儿造成很大的危害。高氧可使红细胞破坏,而导致生理性黄疸加重,低氧可导致心动过速,颅内出血等,因此要严密观察氧浓度和氧流量。

2.3光线与噪音光线过强可刺激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导致其视网膜病变,另强光可使早产儿活动增强,睡眠减少,干扰睡眠改变生理规律。所以新生儿室应设置柔和的光线,灯光要柔和,白天阳光强烈时应使用窗帘。也要求医护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我院使用地灯,尽量减少随员陪护,避免噪音,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保证患儿稳定的睡眠和休息、身体发育的需要。

2.4喂养及抚触新生儿的喂养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吸允力差,体质弱,因此科学喂养,是保证减少新生肺炎并发症重要手段之一。专家提倡出生后早期母乳喂养好,一般为出生的半小时左右。因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及免疫因子,能为新生儿提供最好的营养保证,增强免疫力。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身体护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精神护理,要与新生儿进行精神交流。抚触护理,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增加患儿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可增加患儿睡眠深度,平复患儿烦躁情绪,有利于肺炎的恢复。

2.5预防并发症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我们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物品定期消毒,杜绝交叉感染。新生儿的皮肤柔嫩,局部预防功能差,易因皮肤轻微损伤而造成细菌感染,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所以新生儿的皮肤护理很重要。除此外,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发育较好,故易出现溢奶现象,要防止呛咳,以免加重肺炎的症状。护士加强巡视病房次数,避免在静点时发生渗漏,给患儿造成痛苦。发生液体渗漏时,要及时处理,尽量不要用酒精纱布覆盖,防止酒精中毒或过敏。我院患儿采用患处敷“一贴凉”效果极佳。

2.6注意事项

2.6.1对居室的要求①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为宜,湿度50-60%,室内干燥,可以安放加湿器。②空气要新鲜,居室要安静,光线不要太强,有利于患儿休息。③衣被要轻柔舒适。④尿布要及时更换,避免产生尿布疹。

2.6.2注意营养及水分供应,应尽量母乳喂养,若人工喂养可根据其消化功能及病情决定奶量及浓度,或者给与脱脂奶。对危重病儿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补充热量和水分。

2.6.3要定时测量体温,如有高热,应及时处理。

2.6.4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氧。痰多稀薄者,可以反复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及炎症的吸收。

3结果

采集我科156例新生儿肺炎,所有患者经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痊愈出院154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死亡2例,达到了满意效果。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主要收治的是出生至28天以内的患儿,他们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家属陪伴,采取24小时护士全程护理,而护理中有着许多风险因素与护理缺陷。因此,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对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才能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1 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1.1 执行制度不严 因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按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规程办事,酿成护理纠纷。主要表现为: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致转抄医嘱时,未认真查对,导致执行过程中的差错,给患儿打错针、输错液、喂错奶,未仔细核对床号、姓名与手圈;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导致不能按时用药,遗忘医嘱,造成不良后果;观察病情不及时,延缓治疗和抢救时机。

1.2 护理不当 新生儿科的患儿全是护士人工喂养,而奶瓶的孔大小不一,空较大容易呛奶、溢奶,牛奶及呕吐物误吸会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不当易发生尿布疹;沐浴用水温度调节不合适而致烫伤;新生儿自制力差,随时可能将导管拔出,抓破表皮,碰伤四肢;输液时没有及时巡视导致患儿输液外渗;甚至由于护士粗心大意或没有采取安全措施而发生追床等。

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是患儿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具有法律意义,一定要真实客观。如果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或记录不当,将会引起医疗纠纷,或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危重患儿急救时护士执行的大部分是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后进行补记,在补记过程中有疏漏及书写不全面,内容记录不完整。医护沟通不畅时,造成医护文书书写内容不一致,出入量记录不准确,医嘱执行后漏签名。还有一些护理人员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带签执行时间、漏项、错记、涂改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性别、年龄写错而引发护理纠纷。

1.4 医院感染观念不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生命较脆弱,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接触患儿的医疗器具消毒不严格,护理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未认真洗手,进入新生儿病房不更衣、换鞋、戴口罩,奶瓶、奶嘴做不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制度职责 护理工作制度对保证护理工作程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这些都是保证患儿医疗、护理安全的核心制度。对早产儿、危重儿特殊治疗做到心中有数,护士长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的特点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人员,以缓解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

2.2 加强护士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掌握重点,重视举证责任,增强落实法律制度的自觉性,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强化培训急救知识,应急预案演练,熟练掌握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确保护理安全。

2.3 规范护理操作规程 按医嘱定时定量选择奶孔大小合适的奶嘴喂奶,喂奶时保证奶液完全充满奶嘴,避免空气被患儿吸入,喂奶后将患儿置于右侧卧位,减少患儿呛奶的发生,并加强巡视。每次患儿大便后擦干并涂鞣酸软膏于肛周;给患儿沐浴前先调节好水温;将患儿的四肢都带上防护手套,以免抓伤或碰伤;输液过程中要及时巡视,防止输液外渗;将患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台上后应检查暖箱门或防护栏是否关好,防止坠床或摔伤的发生。

2.4 规范护理文书记录 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记录护理记录单,根据医嘱、疾病护理常规及病情进行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与病情相符,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用双横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各项病情观察应根据专科情况及病情要求正确填写。

2.5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手卫生,接触患儿前后均用快速消毒剂擦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区应用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两次;每月进行一次检测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奶具等实行生物学监测;患儿用物实行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根据患儿病情、年龄、体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6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让护理人员有更多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知识更新,在工作中才能主动、准确分析判断处理各种护理问题,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年轻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培训,只有掌握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才能识别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其进一步加重造成损害。每年派2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水平,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

总之,新生儿护理安全是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关键就是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防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尽可能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力争形成一种诚信文化,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证患儿生命安危。

参考文献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7

其实,吐奶在新生儿期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几次奶。面对这种情况,新妈咪千万别慌,做好应对措施才是关键。

了解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是婴儿期的正常现象

婴儿的胃呈水平横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在喂食后,胃部胀大产生压力,但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收缩,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很容易流回食道。另外,宝宝吃奶时常常吸入空气,当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就容易被吐出来。随着月龄增长,胃的位置逐渐变垂直,贲门括约肌收缩力增强,吐奶次数将逐渐减少,大约在出生后6~8个月时停止吐奶。

病理性吐奶是身体疾病引发的

如宝宝患有消化道畸形、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疾病等,都可能引发吐奶。如果宝宝吐奶量多,呈喷射性,奶有酸臭味或混黄绿色胆汁,甚至吐出咖啡色液,或伴有腹胀、食欲不佳、发热、排便异常、黄疸加深,以及吐奶后出现呛咳、气急、青紫、表情痛苦、使劲啼哭等异常情况,需考虑病理性吐奶,建议及时去医院诊治,切勿耽误!

7招预防吐奶

1.喂奶后最好让宝宝趴在你肩上,你用手轻拍宝宝背部5分钟以上,直至打嗝后再将宝宝轻轻放下;或者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手托住宝宝的下巴,然后轻拍他的后背。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减轻胃的压力。

2.先换尿布后吃奶。当宝宝肚子饱饱的时候,如果被妈妈左翻右翻地拎起双腿垫尿布,很容易吐奶。同样,按摩、抚触、洗澡等都应安排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翻动引发吐奶。

3.吃完奶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最好是右侧卧,将宝宝上半身用浴巾垫高一些,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来。

4.奶嘴大小要适合宝宝。如果奶嘴孔过小,宝宝就要用力吸吮,容易导致空气与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过大,宝贝吸吮时又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咳嗽。

5.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进入嘴里。用奶瓶喂时,应让奶汁完全充满。

6.采用适宜的喂奶姿势,最好抱起宝宝坐位喂奶。怀抱里的宝贝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排空。

7.适量喂食,切勿过多。喂奶时不能太急、太快,中间让宝宝休息片刻。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一般在3小时左右。若吐奶较频繁,可让宝宝少量多餐,以减轻胃部压力。

吐奶后的护理措施

宝宝吃完奶后熟睡,应保持头部偏向一侧,能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发意外。当宝宝发生吐奶时,应将他抱起来,使头歪向一侧,垫高宝宝的身体使上身抬高些。

随手为宝宝准备一些小毛巾或湿巾,一旦吐奶,可以及时为宝宝擦干净。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护理;存活率

超低出生体重儿为出生后体重不足1kg,在胎儿阶段,因为疾病因素或者母亲的营养不良都会造成胎儿的发育迟缓,这类新生儿因为免疫以及各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很难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会出现并发症,治疗的难度大,且病死率高,有时会对对智力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不仅要给予较好的治疗,还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9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9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胎龄:27-29周,体重范围:710-980g,出生时间:10-40分钟,出生后全部有窒息的症状,并发症:3例为早产儿视网膜病,2例为肺发育不良,1例为肺出血,10例为呼吸暂停,3例为颅内出血,2例为肺炎,2例为电解质紊乱,1例为肝胆淤积综合征。对照组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胎龄:26-29周,体重范围:710-960g,出生时间:15-40分钟,出生后全部由窒息的症状,并发症:2例为早产儿视网膜病,3例为肺发育不良,2例为肺出血,3例为呼吸暂停,1例为颅内出血,2例为肺炎,1例为电解质紊乱,1例为肝胆淤积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保暖护理 该类患者的适宜温度为36.9摄氏度, 在该温度下,可以降低患者的耗氧量,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蒸发散热,当患者进入新生儿监护病房之后,要将其放置在预热暖箱,传感器要和患者皮肤蹄筋,调整温度,保持中性体温[1]。当患者在俯卧位的过程中,要把传感器放置于上臂三角肌的下方外侧或者大腿外侧,并将患者物品全部加热,其中包括:毛巾、床单、输注液体、帽子、听诊器、鸟巢以及洗胃液,在出生2-3天后,将暖箱的湿度设置为80-90%,出生3-7天之后,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逐渐降低,维持50%左右,集中进行所有操作,每次操作完成后要尽快关好暖箱门。

1.2.2营养护理 最佳应选择新鲜的母乳喂养,因为该类患者消化道的吸收功能比较差,而且吞咽、吸吮能力弱,容易出现呛奶、溢奶的情况,造成窒息,也会因为喂养的不耐受性出现坏死性的小肠结肠炎。早期患者一般选择鼻饲喂养,一直到体重超过1.5kg或者吞咽、吸吮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没有呛奶或者呕吐时,则减少鼻饲,可采用经口的微量喂养,有利于胃肠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缩短静脉营养时间[2]。且在鼻饲养的首次剂量为:0.5-1.0ml,2-3小时就喂养一次,如果喂养耐受,逐渐增加喂养量,在鼻饲过程中,保持缓慢的速度,进行下次喂养要选择2ml注射器来回抽胃管[3]。如果有残奶,要先回抽,本次奶量要减去残余的奶量,如果残余奶量大于上次的喂奶量,则暂停喂养。在喂奶之后选择侧卧位,在暖箱中将头部抬高30度,避免胃食管的反流造成窒息。半小时后按摩腹部,有助于肠蠕动。早期可通过中心静脉或者脐静脉选择静脉营养的方法,给予微量喂养,从而补充能量。在营养液的选择上要使用小儿专用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混合配制,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然后每天对肝功能、血糖、电解质等监测,称体重,观察变化,然后及时调整护理措施[4]。

1.2.3环境和身体护理 要求病房保持柔和的灯光,安静的缓解,在暖箱四周要采用遮光布的遮盖,减少光线、噪声对患者的刺激,使其皮肤保持清洁,及时调整卧位,避免因为局部有长时间的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并观察其皮肤是否有压伤、皮疹、溃烂、破损等情况,可使用棉签擦拭眼部的分泌物,然后使用抗生素的眼药水,保持鼻腔通畅,将鼻垢及时清除[5]。采用呼吸机鼻塞式给予持续气道的正压通气,如果病情得到好转,可以在短时间内松开鼻塞,对受压部位给予轻柔,在应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在患者口唇部涂抹鱼肝油或者生理盐水进行保湿,避免有干裂情况的出现。促使脐部保持干燥、清洁,每天对脐部使用酒精、碘酊进行2-3次的消毒,若有臀红者,要经常更换尿布,涂抹达克宁软膏或者鱼肝油进行处理。

1.2.4预防感染护理 该类患者因为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出现感染,因此需要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并给予保护性的隔离,每天对空气给予2-3次的消毒,定时通风,每次通风要保持1-2个小时,医护人员必须佩带口罩,穿隔离衣,且消毒后再与患者接触,对患者的床单、衣帽以及毛巾都要使用高压的蒸汽消毒,在所有操作中都要按照无菌原则。出院前医护人员还要叮嘱患者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24例患者中,15例护理显效,所占比例为62.5%,8例护理有效,所占比例为33.3%,1例护理无效,所占比例为4.2%,护理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15例患者中,6例护理显效,所占比例为40.0%,5例护理有效,所占比例为33.3%,4例护理无效,所占比例为26.7%,护理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超低体重儿的生命较为危险,给予其优质的综合护理,能够促使存活率的提高,包括保暖护理、营养护理 、环境和身体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护理,尽量避免因为身体免疫功能的低下而产生其他并发症,同时加强喂养护理,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使其可以尽快的增加体重,提升身体抵抗力。实验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体重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并在出院前告知家属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身体出现其他疾病,有利于体格增长,对照组患者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3.33%,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超低出生体重儿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提高存活率,增加体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成艳玲.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 吉林医学,2014,23:5273.

[2] 王恋,李娟,毛健,张静,陈丹.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06:601-605.

[3] 杨秀丽. 极低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策略[J].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41+284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