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财务法规8篇

时间:2023-10-11 09:58:17

企业财务法规

企业财务法规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企业财务法规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产生;规避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61-01

收稿日期: 2014-05-30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的偏离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决定的,内部环境产生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工作各环节中产生的风险,具有较大的人为性,外部环境风险是指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二者都是企业不容忽视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种类

一般按照企业的资金活动可以将财务风险分成四类,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资金运营风险。筹资风险就是企业筹资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既包括自有资金,也包括外来资金。投资风险是企业投入资金产生的违约风险,投资风险往往与收益成正比,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控制投资风险的主要方法。收益分配风险源于企业收益的形成和分配的产生,资金运营风险则产生于企业的坏账、呆账。以上四类财务风险都是企业在运营中所不容忽视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客观性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各种风险,其结果一个是实现了经营目标,另一个就没有实现经营目标两种可能,这就说明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二)不确定性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领导人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可以进行评估和进行有效控制的,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发生,这给财务人员造成不能准确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估或者评估失误,其结果就会出现企业的资金流出现象问题、产生呆死账和应收款不能及时回收等,使企业财务活动乏力,企业经营难以把握。

(三)严重性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每个重大决策的失误和投资的失败,都会使企业现金流出现重大问题,给企业造成极其严重损失。一旦发生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债务重组和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缓解矛盾,但企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复杂多变

环境因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外因,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包括各种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等,它们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都影响重大,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与外部环境直接相关,这种环境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此外,诸如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企业体制改革等也加剧了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二)内在因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往往是产生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资金运营风险等四类财务风险的内在因素。控制好负债资金在所有资金中的比重是进行有效的资金安排的有效手段。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收益,一味地增加负债的比重,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负债规模与财务风险成正比。

(三)制度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缺乏

虽然国家有对财务管理的相应规范制度,但许多经营者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和支持,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以至于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活动流于形式,导致财务管理体制僵化,进而引起财务管理中诸如权责不清、预算失灵、财务监控失效、会计信息失真等种种问题,内部缺乏统一而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这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四)主观因素: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不足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构成了财务风险控制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和遵法守法意识,而另一方面在财务管理队伍中缺乏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法律等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财务管理队伍整体专业能力不足,这就使得风险控制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

(一)人才建设:改革财务管理用人机制

企业要规范财务管理的用人机制,人才培养要在加强已有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专业能力培训的基础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招收门槛,积极引进专业化、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和薪酬回报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

(二)制度建设:建立财务预算、风险评估等体系

在财务管理部门内部要建立起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各种规范,如可操作的现金报账制度、现金管控制度、应收账款催账制度等等,将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并在完善这些基础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企业的财务预算、风险评估等有效的财务管控体系,做到财务管理一体化。

(三)强化风险控制观念,理顺财务管理部门职权

企业要在竞争观念下积极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真正将财务管理置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活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处理好财务管理与内部各种经济关系的协调,明确协调好财务部门与各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决策设计部门的职权范围,逐步建立起一个核心分明、权责明确、相互独立而协调的统一的管理网络。

加强人才建设、改革财务管理用人机制是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本性方法。制度建设是保障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保障。加强企业风险控制的根本性任务在于经营者要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参考文献:

[1] 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财务与会计,2008.

[2] 徐艳艳.试论企业财务风险规避和防范[J].中国商界,2012(7).

企业财务法规篇3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企业财务法规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建议

引言

电力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也慢慢建立,促使电力企业逐渐变为可以进行自负盈亏、自负盈亏的经济体,在这之中财务管理是电气企业管理之中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逐渐凸显出十分重要的位置。

1、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1 财务管理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之中的核心环节是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是以资本增值以及价值作为其目标的管理活动,而其基本特征则是其价值以及资本化进行管理。在当前的诸多企业看来,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实际来讲,此种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企业财富创造的过程之中起着中坚作用的是员工,其在创造、接受、加工以及掌握知识技术等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具体上来说知识资本同财务资本此两种资本和其之间的“复合契约”组成了当代企业主体,同时也是利益关系者之间的产权合作。所以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目标应该要照顾到当前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获得一定的利润,也应该照顾到其他主体的相关利益,并且实现公平。服从对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

1.2 财务风险和危机不能有效避免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对目标财务收益以及具体财务收益之间的出现一定的矛盾,进而导致出现一定的问题。当前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在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逐渐加大,与之而来的财务风险管理挑战也慢慢严峻,然而电力企业风险意识需要不断提升,当前并没有达到与之相应的水平,比较好的财务风险意识还需要改进,同时风险管理机制还需要不断改进。所以,电气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是不断加强以及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1.3 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比较欠缺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较为激烈,导致企业也面临着提升投资风险、成本控制风险、经营性风险以及政策性风险等等问题。在此背景之下,这些风险也在不断的提升之中,而电力企业风险意识却没有得到一点的提升,健全的财务风险意识存在一定的问题。

1.4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同当前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

我国的电力企业有效的管理机制之中,缺少科学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于此同时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们的培养缺少重视,导致当前的财务人员的素质同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在这之中的主要的表现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较为落后,缺少与之相应的知识、并且缺少创新的精神,在将会计信息变为企业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够,在电力企业发展之中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导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问题。

2、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2.1 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意识

在电力企业发展之中需要不断提升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不断加大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将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为了同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应该在财务管理工作之中不断树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信息管理、质量观念以及成本效益等等企业管理观念,促使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动态那进到企业财务管理之中,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2 不断提升财务风险

在当前投资风险、成本控制风险、政策性风险以及经营性风险等等风险的逐渐提升,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应该做好以下措施:首先应该树立起风险意识,也应该对风险进行科学规避、客观预测以及适时将风险分散以及进行一定的承担;应该在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的每一个环节将风险防范意识,对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关影响有充足的认识;同时企业应该不断建立和将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健全,这样就可以及时将存在的风险找出,并且使用与之相应的防范措施,促使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以及损失降到最低。

2.3 财务管理机制需要同社会发展的步伐相一致

促使企业管理活动规范并且有效,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保障体制。在当前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促使创新产权理论以及财务管理机制理论,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改革,不断推动当前电力企业的不断进步。

2.4 对电力企业的财务控制的加强

对于电力企业管理来说应该建立一个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企业财务决策机制的完善、管理效率的提升,将成本管控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的各个领域之中。不断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做好成本管理的工作,树立较为牢固的经济核算理念,而在电力企业管理之上,其对供电、发电等等问题不够重视,因此需要及时调动企业各方面的资源,不断降低成本。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析以及考核等等工作。监督以及审计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不断保证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将财务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

2.5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开展

对其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应该建立一个高效以及科学的预算管理系统,同时不断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做好预算控制,做好企业经营、生产以及建设等等环节的预算管理。同时通过业务、资金、信息进行整合,对其进行较为明确的分权以及授权工作。使用效率以及效益来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借助财务管理软件,促使预算编制从以前的年度预算,逐渐变为季度预算以及月度预算,并且把以前固定预算变为滚动预算,建立起较为合理预算体系。电力企业预算的重点主要是成本费用的预算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将预算的内涵逐渐拓宽,进而形成产、供、销多位一体的预算管理系统。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应该肩负其该单位预算管理的职责,而与之相关的财务人员则应该学习与之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定期组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并且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将预算执行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原因查明,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建议,将预算进行合理控制。在岗位之上应该坚持纵向分层级、横向分专业的原则,不断落实每一个预算单位其的责任以及权力,将经营目标进行量化以及分解,同时进行规范管理,做好考核工作,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2.6 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

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是建设现代公司基本条件,也是建立现代化电网的必要条件,其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都有一定的表现,并且也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渗透。而在管理理念之上,应该从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逐渐变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

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常态的运行管理体制,逐渐提高安全品质,在这之中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该不断落实,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好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等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共走,对于现场监督工作严格进行,强化监理的安全职能、在工程验收之中用高标准要求,这样才可以确保每一个工程之中各个环节安全进行生产。

对于考核激励体制,应该进行重点考核,建立绩效管理方法,对于种种指标评价以及考评体系及时健全,依照公司月度绩效考核方法来对每一个工作进行考核,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出来,确保每一个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

2.7 使用新型的财务管理系统

当前电力企业数据比较多,于此同时财务管理的任务较多,而使用比较单一的人工财务计算方法的话,会使得其较为繁杂,并且计算的时间也随着加长,这会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把新型财务管理计算系统使用到平时的财务计算过程之中,使用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企业财务数据计算的实效性以及精确性,实现数据科学传达,促使电力企业的负责人可以做出同企业发展相符合的决策,保证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企业财务的科学管理。

3、结语

从根本上来说,相关的经济利益关系其在企业财务活动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对于财务管理重视,会对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电力企业面对的压力也随之而改变。在当前电力市场政策的改变之下,私营以及外来企业也随之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国有电力企业也面对着更大挑战。因此,电力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琳.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219.

[2]张彩花.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当代经济,2011,14:22-23.

企业财务法规篇5

一、套期保值

1.套期保值概念

从期货专业角度看,套期保值是指生产经营者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现货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期货合约),其可以用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达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

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其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运用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综上所述,套期保值是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买进或售出的价格进行锁定的交易活动。

2.套期保值分类

从期货专业角度套期保值分为买入保值、卖出保值。

从财务专业角度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企业应结合所处的市场环境及金融形势,适时采取套期保值操作。企业无论采用买入保值或卖出保值,都是对其经营中的公允价值、现金流、外汇风险进行保值。

3.套期保值作用

套期保值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可以为经营者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即经营者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现货交易中价格波动的风险,锁定成本,实现预期利润,平滑企业财务曲线,从而破解企业风险困局。

二、套期保值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作用

财务风险包括价格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

1.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的源头是价格波动。期货市场在公平、公开、公正的“三公”市场环境及严格的监管制度下,其价格发现的功能更为透明。期货市场的价格能够较理性反映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不仅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当前的价格,还能为供、产、销各个环节展示价格变化的趋势,消除价格迟滞带来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链中的上述风险,都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套期保值能够较好地规避现货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可以锁定成本、利润,从而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境外成熟期货市场中,现货企业对于期货交易有着较为成熟的认识,也乐于运用期货工具为现货经营提供保障。据统计,美国有逾60%现货企业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保。

2.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例最大。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及受市场价格上涨的预期,往往会提前储备,造成存货规模上涨。由于存货太多,此时价格下跌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

例如,2013年4-5月的黄金大跌行情,面对黄金价格巨幅波动,由于没有开展黄金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使得不少公司面临劫难而束手无策。金价急跌之后,各大黄金公司旗下的巨额存货成为未来业绩的隐形“杀手”。金价形成趋势性下跌后,各公司的黄金储备被迫成为高价库存。如此将不得不计提巨额存货减值准备,这一切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形成存货风险,从而拖累公司业绩。

基于存货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买现货、抛等量期货的策略,将企业面临的现货绝对价格波动风险转化为相对的基差变动风险。不仅能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还可以使企业有更灵活的定价权,大大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金供给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而导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的关键是现金流风险,因为资金周转不灵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套期保值是企业稳定现金流,进而创造稳定收益的必要措施。其可以对企业未来会引发现金流变动的预期风险进行保值,从而使风险纳入管理;并保持经营各环节资金供求的动态平衡,做到实物流和资金流的相互协调,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企业的资金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4.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价格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例如,保险企业资金投资股票后,由于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会形成投资风险。为了规避这一风险,保险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做空,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规避掉。

套期保值作为一种对冲工具,不一定要等到现货交割才完成保值行为,而可根据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变动,进行多次的停止或恢复保值的活动,不但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同时还能保证获取一定的资金投资收益,对冲企业的投资风险。

5.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不仅是企业经营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的基础。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进出口贸易企业大多面临着筹资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等局面。套期保值可以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保值者可将套期保值视为融资管理工具,因为经过套期保值后,保值者由此可以获得较高的资信与资金支持。例如对于原材料生产商,其注册的标准仓单可以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期货公司、客户、银行三方合作,通过银行直接融资。因为有期货公司监督客户的套期保值进行风险控制,质押率可以大幅度提高,银行愿意放大商品的担保价值至80%-90%,从而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

在国外,套期保值融资服务已经非常盛行。Intl FCStone(国际资产控股公司)为客户提供仓单融资服务,符合条件的谷物收购站最多可获得相当于货物价值90%的质押款套期保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利润和现金流的波动性,增强债务人和上下游对企业的信心,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来应付危机事件,降低破产风险。

三、套期保值市场自身的风险防范

在经济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存在风险。套保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破解风险困局,但其本身也具一定风险性。

1.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

(1)流通量风险

流通量风险是指所选定的期货合约无法及时以合理的价格达到建仓或平仓目的的风险。为了规避此风险,应尽量选择交易 量比较大的近月合约作为套期保值合约。

(2)资金量风险

企业年初应对全年套保资金量进行预测,以减小资金压力。当期货价格短期内朝不利方向变动时,如没有足够保证金追加会被迫斩仓。所以在资金紧张时,企业可把现货量先对冲,相应地降低套保量,从而降低套保资金占用。

(3)基差风险

在传统的套期保值理论中,假设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相一致,基差在合约到期时为零。但是在实际操盘中,套期保值并不会如此完美。比如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由于供需不平衡及仓储原因,特别是在逼仓的情况下,会导致基差变化较大,从而引发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在期货交易中是无法回避的。为减小基差风险,一是选择期货合约到期日在现货交易日之后、且离现货交易日最近的合约作为套保合约,二是通过观察基差的变化来动态调整套期保值比例。

(4)投机风险

期货投机有时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逐利的本性使企业经常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或者并不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导致期货操作名为套期保值,实为投机。假如一家企业因套保而出现巨额亏损,那么这家企业在制定或执行套保方案时肯定出现了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年末审计人员就完全可以怀疑其套期保值的真实性。套保企业一定要提高套期保值负责人的认知能力,警惕借套期保值的名义进行投机、套利交易。

2.风险的防范措施

(1)全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和风控体系

套保企业应成立专业的期货部门负责套保业务。机构及岗位设置应体现管理的垂直性、业务的相互制约性以及职责的分离性。交易、结算、会计核算和风控的报告路线应分开。由于保值操作对经营成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决策层必须经过标准程序进行决策,执行部门严格执行决策方案,这是套保企业的核心原则。期货部与财务部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确保套期保值资金的正确流向,防止投机。财务人员必须监督整个套保过程,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套保方案操作:现货一旦交收,不管期货是否合约到期,都要求平仓。财务人员应起到事前监督套保的操作是否严格按照企业既定的套保方案的执行,而不要事后从核算角度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从监管制度层面加以严控

目前监管机构已经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项制度作为支持,主要包括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持仓限额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实物交割制度、强行平仓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会员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期货交易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保证,能更好地认识、防范、控制风险。

(3)积极推进期货业务线的纵深发展

日前监管部门批准期货公司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等业务,涵盖期货上市品种及其产业链相关品种的现货贸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割等,使得套期保值业务能更深入服务实体产业经济,锁定预期收益,破解企业风险困局。

参考文献:

[1]张鸿儒:套期保值[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1:100.

[2]罗旭峰:套期保值策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97.

企业财务法规篇6

关键词:盈亏临界分析;企业财务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00-02

盈亏临界点,也就是损失与利益两平点或保本点。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分析企业成本、销售量、所得利润三者之间的盈亏平衡。盈亏临界点主要是指在特定销量情况下,企业的销售成本和销售收入是等同的,即不盈也不亏。如果销售量比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低时,就会产生亏损;反之就能获得利润。盈亏临界点是重要的数量指标。

一、盈亏临界分析的相关概念

(一)盈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时的特殊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处于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也称保本点分析。

首先,它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会出现亏损等总括性的信息;也可以提供在业务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企业降低多少成本,或增加多少收入才不至于亏损的特定经济信息。

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为企业内部制定经济责任制提供依据,比如,企业决策层-董事会对企业经营层下达以某年的利润总额和销售量的经营指标。

(二)盈亏临界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对销售数量、销售的价格、基本成本、变动成本、盈亏等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评价计划工作可采用计算盈亏临界分析的方法。其研究内容为:利润受有关因素变动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利润增加的目的,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不同的生产计划或生产方式进行盈亏比较,并能达到最高的利润等。大多都采用数学加工的多少来表示。在非盈利企业组织中和盈亏临界分析的方法是相同的,也称之为“效益、成本的分析”。并且是对非盈利组织的各种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是否符合成本要求进行衡量的。偶尔也用对于企业规划的评价中。

(三)盈亏分析法的用途

对许多生产问题和全公司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时,盈亏平衡点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对公司盈亏平衡“点”的最佳估计,在图上实际上也只是一个相当大的包括该点本身的“斑块”。这是因为要获取关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比率的精确数据,实在是具有内在的困难,同时也由于日常管理决策常常改变盈亏平衡点。在多产品综合性的企业中,数字的意义变得粗略而模糊不清,因而所得出的关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产量等项目的粗略数字使许多重要细节不是那么清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使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看起来,整个公司的状况还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在计算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营业额时,必须包括汽车、冰箱、大型内燃机、货车、洗衣机、火花塞和其他许多项目。一个产品或一个部门良好的成绩掩盖了其他产品或部门的不良情况。

二、盈亏临界分析对企业财务规划的意义

盈亏临界分析是一项实用技术,它不但可运用于生产决策、销售决策方面,也能用作财务管理中成本决策和预测利润等,在现实运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使财务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

通过分析图,能容易地看出企业当前是处于盈利还是亏损状态,及经营生产的情况和企业安全性等,让企业财务决策具备科学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企业控制成本费用

经过盈亏临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自身成本的最底线,并且以此作为依据,用尽一切办法提高现有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各项开支都得到合理运用,进一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制定合理科学的价格标准

以最低成本的价格作为企业营销的基础,假设固定资本、单位性变动成本也是固定的,而售出价格与所收利润是成正向变动的。正常的提高销售价就能马上增加利润收入,这种情况出现就使企业更加的关注价格的波动,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动,及时的调整价格,就能促使企业对盈利的稳定性、可能性有所增加。

(四)调整产品结构

在品种较多制造企业中,综合贡献率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想提升利润就必须调整贡献率产品的比例,不但可使企业大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而且能主动寻找新的利润关键点,使企业能盈利更强、更长久。

(五)订货过度冲动和盲目的避免

通过盈亏临界分析,最低资金与企业生产与否以及生产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在价格高于变动成本时才能接订单;假如价格低于变动的成本,除了特别的情况,一定不能接订单,否则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变动成本是产品售价的真正底线。

(六)古老的成本观念转变成本动态观

通过盈亏临界分析,成本受时间和条件的影响,即使是固定成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成本管理、控制和考核时,应形成成本动态观。

三、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及用途

(一)盈亏平衡分析是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可用以下方式表达:企业收入=成本+利润,如果利润为零,则有收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收入=销售量×价格,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量×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

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每计量单位的贡献差数

盈亏平衡分析的分类主要有以下方法:

1.按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图解法和方程式法;2.按分析要素间的函数关系不同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3.按分析的产品品种数目多少,可以分为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盈亏平衡分析;4.按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和动态的盈亏平衡分析。

(二)对生产问题和全公司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时,盈亏平衡点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公司盈亏平衡“点”的最佳估计,因为要获取关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比率的精确数据,实在是具有内在的困难,同时也由于日常管理决策常常改变盈亏平衡点。数字的意义变得粗略而模糊不清,因而所得出的关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产量等项目的粗略数字使许多重要细节不是那么清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使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看起来,整个公司的状况还是可以接受的。一个产品或一个部门良好的成绩掩盖了其他产品或部门的不良情况。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对每个产品应该使用不同的盈亏平衡点图,这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常常很难合理摊派许多成本,特别当产品盈亏平衡点品种易于发生变化时更是如此,即生产的产品是同类型,且产量可以用诸如件数、或单位数、吨数、加仑数、桶数等来计量。尽管存在着这些困难,但对于形成有关预算控制、利润计划和生产过程。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很重要的。它使管理部门能够获悉,产量变化或准备采取的行动路线将怎样影响盈亏平衡点和利润。

四、盈亏临界分析在企业财务中的运用

(一)盈亏临界分析

要进行盈亏平衡点分析,首先应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为维持企业提品和服务的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由于这类成本与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相关联,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这类成本的数额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变,不随销售额(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 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采购商品都是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销售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商品的成本则保持不变。

(二)盈亏临界分析计算公式

BEP=Cf/(p-cu-tu)

其中:BEP----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

Cf----固定成本

P-----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Tu----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由于单位产品税金及附加常常是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与营业税及附加税率的乘积,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

BEP=Cf/(p(1-r)-cu)

r-----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利

(三)盈亏临界分析在企业财务中的运用

盈亏临界分析是以数学化的会计数据表现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额、单价、销售量、利润等的内在关联,是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为预测、定价、决策和规划的一种分析方法。固定成本是总额因为销售量变化而变化;变动成本是总额随销售量变化而相对发生变化的成本总额。盈亏临界分析利于对项目的风险情况及因素不确定的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决定,传统盈亏临界分析以盈利为零作为平衡点,却没有把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是静态分析。盈亏临界中盈利为零实际上是指项目已经得不到基本的收益了,存在一定的亏损。把资金的时间价值归纳到盈亏临界分析中,定义为净现值等于零的状态,便能将资金的时间因素考虑在盈亏临界分析内,变静态为动态的分析。因为净现值的经济实质是在整个经济计算期内得到的,并超过基本水平。而超额净收益是用现值来表示的,所以,净现值就相当项目正好获得基本水平的收益,就形成了资金最少成本的保值和盈亏平衡。动态盈亏平衡分析不仅资金的时间价值加了进去,而且还依据企业要求的不同的基本收益率来决策不同的盈亏平衡点,使企业能更全面、更准确地作出投资和经营决策,进而使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盈亏临界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其分析是以成本为出发点,正确认识成本并对其进行新的分类。在盈亏临界时的各个成本构造,提出引起关注的成本项目,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改善资本结构、加强管理以及使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变为变动成本。要充分利用盈亏分析法的参考价值和作用,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更加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静华.本、量、利分析及应用[J].辽宁经济,2007(6).

企业财务法规篇7

关键词:新常态 《企业财务通则》 调整 修订

一、随着经济态势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内涵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企业逐步走向成熟,企业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也不断引入,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其中也不乏国有企业。近年来,财政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加科学的管理要求。此外,国务院国资委以及各省国资委分别牵头制定了《国有资产法》和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法律规范。各级国资监管部门也要求或引导国有企业逐步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运作方式,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权限,企业运作更加规范。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遵循规则发生变化。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缺乏必要的规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随着各级国资委的成立,国有企业出资人不再缺位,国有资产管理日趋规范,特别是国有资产法和各个地方国资监管条例的出台,使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国有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出资人要求,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运作。2008年,针对企业内部管理无章可循的问题,财政部会同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陆续出台了17个配套指引。以上法律规章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遵循的规则更加清晰。

二是管理定位发生变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经完全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已从原来的记账核算向管理决策支持实现全面转变。财务不但进行事后核算,也进行着意义更为重大的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

三是管理内容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大批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显著提高,财务管理的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管理内容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风险日益凸显。财务管理领域从会计核算、全面预算、税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传统领域,逐步扩展到资本运作、生产控制、资金池管理、业绩管理等各个方面。

由于财务管理内涵发生显著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应适应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享有绝对的主导权,企业管理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内部事务。但是企业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方方面面发生联系,比如国家、债权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都会相互影响。如果企业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则,那么相关方的权益可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需要一定的规则去规范企业的行为,包括财务管理行为。这些规则除了各种财经法律,还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等。

在当前由各级国资委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通则应与其它财经法律、规章一样应着眼于调整企业的外部关系,保障各外部相关方的权益。

二、随着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位发生显著变化

企业财务制度一般是指企业内部根据自身财务管理的需求,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自行制定的财务管理规章。

会计准则是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指南。

内控制度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规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从国家层面看,财政部会同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7个配套指引,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规范性框架;从企业层面看,应在国家提供的内控框架基础上,制定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体系,包括内控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测等。

管理会计是一个将会计深入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会计学分支。通过深入挖掘会计信息,并加以分析,为企业管理提供支持,进行经营控制。

上述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都可能会涉及。其中,会计准则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由于是财政部制定的行业规则,因此企业必须加以遵守;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必备规章,由各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自行制定;管理会计是企业挖掘会计的管理价值的行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开展。

财政部门是国家财经秩序重要规范者,承担着规范企业会计秩序的主要职责和企业财务秩序的重要职责。财政部门必须要制定统一、科学的会计核算规则,以使各企业能够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满足外部相关方的需要。财政部门还会同其他财经管理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来促使大中型企业能够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规避企业因自身管理水平不足而存在内部控制漏洞,从而帮助企业规避重大财务风险,促进财经秩序的平稳、有序。而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如制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则可由企业自主开展,或者由出资人督促企业开展。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财政部门不宜干涉,或者说过多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三、在国企改革背景下,企业财务通则需要重新定位

2015年8月,国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以下几点,第一,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第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意见》明确指出:“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要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第三,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意见》强调:“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第四,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强调要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这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因为不以资本为管理纽带,就没有股东地位的平等,也就不可能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从以上论述看,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的切入点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说,通过加强董事会的作用,从“管资本”入手,做好国企的管理工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管理应主要由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的国资委来完成,并且国资委也不能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对国有企业的管控。因此,财政部门要考虑财务通则的制定目的是什么?是通过约束企业财务行为来规范社会财经秩序,还是以约束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来保护国家权益。按照上述分析,如果是后者,那么现在更应该通过产权纽带,由国资监管部门实施。如果是前者,那么则应该打破适用范围仅仅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限制,将制度推广至所有企业。

四、必须调整财政部门对企业管理职责和方式,以增强通则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在逐渐转变。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逐步退出了微观经济层面的运作。但是财政部门作为国家财经秩序的重要规范者,可以从维护国家财经秩序的角度出发,制定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防范恶性财务风险的规章制度,例如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而且其应用并不限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是应用于达到一定规模,能够承担管理成本的所有企业。因此,在当前体制和政策环境下,企业财务通则应考虑进行重新定位,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大中型企业。

如果企业财务通则的整体定位进行了调整,那么通则中有关财政部门对企业管理的职责和方式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通则规定,财政部负责制定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务关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

《公司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十)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按照上述公司法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财政部门不应再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而应由董事会对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及其他内部控制实施管理。并且财政部门也难以有足够精力指导这么多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在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企业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方式抽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能是较为可行的管理方式。同样财务关系隶属于同级财政机关的提法,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第二,通则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制定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研究、拟订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

上述职责虽然是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但是并未与企业财务管理有相关性。因此,作为企业财务通则的内容意义不大。

五、必须深入分析和调整通则的框架和内容,使其满足当前政策环境和实务管理的需求

企业财务通则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例如“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的财务审核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界定投资者职责和经营者职责等。二是对企业财务运作的规范性要求,例如“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下列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说明理由,经投资者审议批准”、“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经费,可以通过建立研发准备金筹措,据实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等。三是对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的要求,例如“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企业应当依法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使用或者占用国有资源的费用等”、“企业出售股权投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等。四是主管财政机关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事项,例如:“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应当将薪酬办法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清算报告应当报送主管财政机关”“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主管财政机关报送月份、季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等。

通则中对企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所占篇幅最大,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尚未出台前,对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出台后,通则这部分内容与内控规范产生了较大重叠。例如,通则和规范都指出,企业要建立存货管理(保管)制度、合理确定销售定价机制和建立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等。对于重叠的部分,既然已被重新编入内控规范,而且内控规范将财务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控要求整合成了一个完整框架,因此应考虑在通则修订中予以删除。而对于剩余的没有重叠的部分,则可予以保留。

通则中对企业财务运作的规范性要求,是从规范财务秩序角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限定,是统一财务工作标准,确保财务信息质量的必要措施,因此应予以保留。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应重新评估通则的这部分内容是否应予以修订。

通则中对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的要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已做出明确规定,但企业经营所受的法律约束远不止通则所列举的情形,企业理应熟悉经营管理的法律环境,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展开经营管理。因此,对于此部分内容,通则修订中可以考虑删除。

通则中主管财政机关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事项这部分内容,因为国家政策调整,政企关系发生变化,所以需要重新梳理,评估其有效性,以确定是否保留或修订。

六、对新时期财政部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财政部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财政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包括:“起草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负责有关政策性补贴和专项储备资金财政管理工作”;“负责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监督检查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是:“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企业财务法规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制度建设;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企业,要保证投入资本不断保值增值;就要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何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制定科学的、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1.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就是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进行依法治理、依章管理,并将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类制度、标准和工作程序以企业立法建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规范企业组织行为的准则。

1.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需要建立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有:

(1)完善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包括明确资本金管理办法,负债的审批、登记、归还、计息的处理办法,应收账款的登记、核对、清理、保管制度,投资方案、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立项审批、管理考核制度,成本费用计算与分摊办法,费用开支审批程序等。还应明确货款结算办法,产品退回、折扣、折让的管理的权限,目标利润的制定与管理办法,营业外收支的管理制度和利润分配办法等。许多企业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不够健全或不能切实执行下去,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

(2)明确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依照公司章程和内部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运行。

(3)健全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制定各项财产物资的购入、收发、销售、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有关手续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使用、维护、修理制度;货币资金的收付手续和牵制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盘存制度。

1.2制定财务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原则。不同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其财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吸收而不能简单模仿,既要遵循国家统一规定,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凡是可以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务政策,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2)合规性原则。合规性是指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财务制度中去。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规定,也是制约和引导企业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因素。

(3)效益性原则。制定财务制度是为了规范财务行为,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制定的财务制度应简单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制定财务制度时要考虑设计成本、运行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制度科学化,效益最大化。

(4)全面性原则。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也必须是对全过程的管理。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时必须全面规范各项财务活动,作出明确规定,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财务制度体系。

(5)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企业财务关系上要贯彻以责任为中心,以权力为保证,以利益为手段的责任制。

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决定了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必要性,笔者对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树立现代企业理财观念,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树立企业主体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筹资、投资及所有资本运作行为都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理财工作的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管理,扩大财务成果,提高经济效益。树立资产受托、资本保全观念。企业在理财活动中,要严格执行资本保全的原则,为维护国家及各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服务。树立安全观念。企业在理财活动中,不但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同时还要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在法制轨道上安全经营、自我保护和避免风险的有关问题。

(2)依法从严强化企业财务机构的理财职能。在企业资金筹措、投资分配和运用的全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论证和决策,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监督作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应明确各级领导、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各自的职权范围,分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企业理财的具体业务工作应坚持由专职财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以维护企业的正常理财秩序。加大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使企业的理财活动在规范的制度下进行,做到合法、合规、合理,确保各类财会核算资料真实、完整,杜绝企业财务行为失控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加强财务管理各环节的相互联系与协调理顺。企业财务关系,主要是企业对方方面面财务关系的调整。首先,企业要树立依法纳税和依法借贷的意识,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资金环境。其次,企业在产品物资购销活动中,要加强对经办人员的廉洁、防腐蚀教育,杜绝不正当购销行为,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坚持按期清偿债权,避免企业陷入债务的怪圈和经济纠纷之中。

(4)提高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人员的理财知识,不断提高企业理财水平。加入 WTO 以后,企业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都面临着理财知识更新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应具备全面的理财知识,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投资报酬、资本结构、财务风险、利润分配等理财问题应有全面的了解,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财务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较强的处理能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高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会人员要加强政治和专业素质及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

3.结论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日益增加,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也日益重要,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企业理财要更新观念、规范财务行为、健全机制、依法理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财务管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中进行,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竺素娥.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探讨.四川会计,2009,(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