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配音技巧和方法8篇

时间:2023-10-12 09:32:16

配音技巧和方法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1

【关键词】笙演奏;技巧配合;花舌;历音;复调技术;演奏表现

中图分类号:J63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85-01

一、细花舌与历音的配合

花舌在民间俗称“嘟噜”,指的是通过气息冲击舌尖而引起震动,从而表现出快速频率的抖动音,类似于弦乐的抖弓,根据力度以及表现力的部分可以分为细花舌、粗花舌、爆花舌等多种。历音指的通过手指快速地级进上行或下行而表现出了音串,长运用在快速热烈的乐段或者是乐句中,有时在音头位置也运用历音,起到修饰性的作用。在董洪德、胡天泉创作的《凤凰展翅》中就运用了这种技巧的结合,表现出了凤凰抖动翅膀的形象,并在渐快的速度下通过音型的不断反复,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谱例1

二、呼舌与打指的配合

呼舌指的是依靠气息与舌头的配合,以舌根作为支撑力和力度点,通过喉头的带动和舌头的伸缩运用表现出的一种类似于波浪式的音波,对于表现鸟类展翅飞翔的形象具有突出的作用。打指是借用了笙的和声效果并通过多指在本音孔上表现出的一种强调节奏的技巧。由于其和声性的音响而表现出一种节奏感,以上这两种技巧的结合既表现出了一种规律性的波浪式表现,又相应地凸显出了节奏因素。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笙演奏家阎海登创作的《孔雀开屏》,在第二部分的主题中就采用了两者结合的技巧形式,表现出了“孔雀振翅无蹁跹”的形象特点。此部分为四二拍的节奏,其中在强拍上要运用强打指,以突出节奏性,在弱拍上则需要软打指,起到衬托和对比的作用。谱例2

在笙演奏家孙友创作的《欢乐的泼水节》一曲中,慢板的主题发展上也同样运用到了两种技巧的结合。此部分是一个复乐段结构,虽然表现了同一个主题,但是在层次上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的呈现和陈述,以单音旋律的进行为主,第二部分由于和音元素的加入,为表现表现旋律上的丰富性,即采用了呼舌与打印的结合,将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谱例3

三、复调与舌类技巧的配合

笙是我国吹管乐器中唯一能够演奏复调的乐器,其复调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程,从早期的支声性复调到赋格技术的发展充分地体现出笙在演奏多声部方面的优越性。随着演奏技术的发展,在创作和演奏中除了在展现复调技术的同时,也相应地加入了许多口舌类的技术,通过不同技巧的结合,促进了笙的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力。如著名笙演奏家徐超铭创作的《故乡行》就通过运用复调与舌颤音、碎吐的结合,表现出了对故乡的赞美和深切的情感。谱例4

四、演奏体会

作为笙的演奏技术,在笙演奏中不再单一地运用,而是通过技巧组合的形式与作品的风格、情感的表现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演奏者而言,对于这些组合技巧的运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要不断加强个人的基础训练,如果没有系统的训练则难以领会到技巧的奥妙之处,其次就是要善于掌握方法、运用方法,通过科学的理论阐释指导自己的实践。二是要注意技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作品的风格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形象与情感,一首优秀的作品是通过一定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的,并在主题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的所想所感,无论是形象还是情感的表现上都基于一定的演奏技巧,所以演奏者不能重技而不重艺,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掌握好作品的风格,进而在练习中加强风格与技巧的配合与表现。三是要不断加强个人的艺术修养,当前笙曲的创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传统笙曲和现代笙曲两种类型,传统笙曲注重地域风格的体现,现代笙曲则很多都是中西结合的作品,两者的共同点都意在表现出笙的艺术表现力,不同点则在于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术的运用,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对不同体裁的作品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技巧表现方面运用得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董青.笙的吐音与训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7(02).

[2]高沛.笙的复调艺术解析[J].乐器,2006(06).

[3]高沛,柯楠.笙的艺术流派初探[J].乐器,2007(12).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影视剧;人物配音;贴合技巧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世界文化多样性潮流的涌进,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日益增强。影视译制事业恰恰在改革开放春雨的滋润下,发育、成长、壮大。

配音是指对未经同期录音的影视片进行的一种还原或补充的后期制作过程,其包含的声音素材为人物语言、现场音响、画外解说、音乐等。配音过程中,人物语言应与人物口型、人物动作一致,现场音响应符合现场事件和环境,画外解说、音乐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并与情节发展相配合。从狭义上说,配音是指在影视剧作品中,专为对白、独白、内心独白、旁白以及群杂等人物语言的后期配制而进行的一系列艺术创作活动。影视配音艺术创作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独特的技术性:一方面表现为对录音科学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其创作本身又具有独特的技术技巧。

配音绝不是单纯背台词、对口型,而是根据原片进行再创作的一门艺术。影视剧人物配音贴合技巧体现这种创作的根本所在。贴合技巧包括贴合角色人物的口型、贴合角色人物的行动、贴合画面的情境、贴合人物内心感觉及戏相等。

一、贴合角色人物的口型

它是配音工作的核心,也是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中最基本、最具特点的技巧。人们观看译制片,首先最直接的便是看配音与原片人物说话动作的长短是否相合。人物口型的贴合,首先要做到原片人物的口型时间长短相一致,形成同步。要对准人物口型的长短,首先,要把握有声语言节奏的问题。贴合口型的长短不是仅仅记着从什么地方开始,什么地方结束就可以了,而是要在把握人物性格和具体场景的基础上,体会人物语言的节奏,调整自己心理节奏的快慢、松紧与之相合。其次,就是贴合人物口型的开合。要想达到人物口型的精微贴切,更好地还原人物的音容笑貌,达到传神的境界,要努力做到贴合人物口型的开合。无论是普通话译制片、外语译制片,还是地方语和民族语的译制片,在说话时的口型上却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是在不影响语速与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再加上一个正好合上口型开合状态的语气词等虚词与之相吻合。最后,就是贴合人物口型的松紧。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很简单,不能只贴人物口型的外部长短与开合状态,还要极为重视其内心状态导致的筋肉感。要从表演出发,跟上人物的种种心理与生理表现,适当调整自己说话的筋肉感,该松则松,当紧则紧。

二、贴合角色人物的行动

在幻化人物的时候,除了抓住人物语言的性格特征以外,还要与原片人物角色的行为特征同步。要想贴合人物的行动,首先要贴合人物的气息。因为要配好人物,先要与之“同呼吸”。气息状态首先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理节奏。配音时我们如果没有贴合人物的气息,即使口型对得严丝合缝,但依然给人的感觉是“两张皮”。行为动作本身就是演员塑造剧中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演员对片不能光看口型,还要看他的表情、手势、一转身、一呼吸,这都要仔细观察,才能更好地贴合人物的行动。

三、贴合画面的情境

影视剧人物配音时,除了贴合人物口型和行动以外,还要把握好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好作品中所有与人物情节有关的表现手段与情境,才能全面、立体地配好人物。无论对白、旁白、人物身份都要准确。无论画里画外、语言感觉都要贯穿。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很多时候,人物语言并不都完全对应在人物面部的画面上,越是较长的、大段的语言越是如此。要想处理好画里画外的问题,需要保持人物感觉的贯穿,尤其是语言节奏和心理节奏的统一和贯穿。在技术上,初对时要画好气口位置,标明画外的内容,记住时进时出、时近时远、时正时侧的人物语言的开口位置。

四、贴合角色人物内心感觉及戏相

与人物感觉相贴合有两个方面:(1)与人物总的个性、气质相合;(2)与人物的每一具体活动即思维、情感、表情、动作相合。也就是说,要为一个人物配音,要从心理上完全成为那个人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那个人物的一切心理行为,配音语言才有底蕴。

综上所述,在影视剧人物配音过程中要把人物体现得活灵活现并且去“还”角色人物的“魂”,必须掌握贴合技巧。要掌握好整个影视剧人物贴合技巧,除了上述的贴合角色人物的口型、贴合角色人物行动、贴合画面的情境、贴合人物内心感觉及戏相以外,还要贴合气质、气息等。

参考文献:

[1]王明军,闫亮.影视配音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施玲.影视配音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力宏.表演艺术之有声语言再创造:影视剧配音创作浅析.当代电影,2007(06).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3

关键词:民族声乐;共鸣技巧

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中,必须很好的把握的演唱时的技巧,才可以非常全面的展现民族声乐的魅力和艺术特色,但是根据实际演唱的特点,更加有效的利用共鸣的技巧,可以让演唱变得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在民族声乐的唱法中,共鸣和语言是联系异常紧密的,除了能完美的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和演唱的特色以外,还能展现民族的风俗。在演唱的时候可以根据现场的要求和听众的习惯,恰当有效的使用共鸣,不但可以提高演唱的感染力,也可以体现共鸣技巧下声音的魅力和效果。

1原理

民族声乐中,如果没有共鸣技巧的运用,演唱就会显得势单力薄,毫无特色可言,而且声音也异常细小,缺乏一定的感彩。加入共鸣技巧的使用之后,就会让声音变得悦耳动人,同时也具备了相当强大的穿透力。因此,在表演的时候完美的展现共鸣的效果,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之中,共鸣的意思就是唱歌时发声的时候,通过气息的冲击,产生一定的音波,通过声带或者周围的肌肉等,经过空气的传递让口、胸和头产生共振。但是只依靠声带传递出来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但是,经过共鸣技巧的使用之后,声音就可以在瞬间变得圆润、饱满,富有穿透力,演唱的旋律更加动人。共鸣的主要部位有口腔、鼻腔和胸腔。第一,需要学会用三腔各自共鸣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将三者融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和联系,缺少其中一个都达不到共鸣的效果。所以,在唱歌的时候,需要正确规范的调整胸腔和口腔的共鸣,然后让整个系统达到一个完美的配合。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三腔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把共鸣的整体效果发挥到最完美。

2运用

根据上述材料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对于共鸣技巧的原理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对于共鸣技巧的把握重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共鸣技巧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实际利用和掌握方法,通过呼吸的训练、语言的训练以及唱法的训练和共鸣的运用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力求在相关的技巧运用中,可以将其特色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1)呼吸的训练。民族声乐中,演唱有关的美声唱法和普通的唱法之间二队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与此同时,又具备独特的特点。第一点:民族声乐的唱法特点是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通过长时间的培训完成的。正确的呼吸训练是民族声乐的学习基础。同时,呼吸对于民族声乐的表演和演唱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找到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的支点。然后身体必须笔直的站立,身体要尽量的放松而且精神状态必须饱满,合理利用鼻子和嘴呼吸,肩膀不能上抬,小腹必须配合性的进行收缩。这样的话,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在支点的控制之下缓慢合理的运用气息进行表演和演唱。在训了的时候,还需要对弱音、高音、强音等,不同阶段的进行加强锻炼,利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发声时的一种近乎自然的状态。

(2)语言的训练。说话和演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演唱的时候,需要将文字和声音产生一定的共鸣把两者联合在一起,才可以把声音表现的优美动听。首先是对四声五音进行分别,在演唱的时候可以根据旋律对歌词进行完美的表达,利用共鸣的技巧,将字尾、字头和字腹分清楚。演唱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齐、合、开等四呼的差异性麻将文字和声音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然后产生一种良好的共鸣的效果。然后在吐字和咬字方面。必须要求其连贯性和清晰性,利用气息将字送出来,同时唇齿的配合必须到位,以此增强演唱时的魅力和表现力。

(3)唱法的训练和共鸣的运用。民族声乐的演唱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必须注意情绪的彰显对共鸣进行相对应的调节。与此同时,根据声情并茂的原则性,灵感的运用共鸣技巧,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把握好音色的处理。在共鸣技巧的实际训练过程中,不但可以注重口腔的训练,还可以注重训练的规律,对此进行合理的把握。还需要注意的是,咽腔通道的运用。使用中音区演唱的时候,必须保证鼻腔、口腔和咽腔等达到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关系,进而使得演唱的时候上下通常,没有任何的阻碍。

3总结

综上所述,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共鸣技巧的利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又根据两个大方面、三个小方面的具体分析,了解到了共鸣技巧的基本原理,以及民族声乐中运用共鸣技巧的完美效果,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民族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共鸣技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共鸣技巧的原理也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争取把共鸣技巧的穿透力和演唱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民族声乐的特色和魅力,使得整个演唱的效果达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高美英.论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共鸣技巧[J].北方音乐,2013(16).

[2] 曲璐.论歌唱的表演与技巧的统一[J].音乐探索,2007(03).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4

【关键词】演奏技巧;音乐表现;小提琴艺术

小提琴拉出好的声音要有共鸣,震动好,声音通透,传送力强,这些主要是右手及右臂作用于琴弓后的力量和支配。而右手技巧主要涉及音色质量,而音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小提琴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之一,“人琴合一”则是达到小提琴演奏的最高境界。为了使乐器的演奏犹如歌唱般的优美动听,深入研究右手的各种技法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能够熟练掌握高标准的右手技法,决定着音色和音质的完美表现。让乐曲的乐思体现得更加细腻,情感表达更为丰富,使音乐表现出乐曲应有的张力,最大程度上的感染听众,右手技法的培养对于演奏者的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几种着重右手技巧的演奏方式

小提琴是炫技型乐器,而大部分音色的变化都掌控在右手上,所以技巧难度加大,能否突破,取决于右手的调控能力。众多演奏家们认为,掌握右手技巧的重要诀窍是“放松”。而我也赞同,一个“松”字突破了许多运弓瓶颈这种说法。以下是几种小提琴常见的弓法以及这些弓法所使用的右手技巧:(1)分弓;(2)连弓;(3)顿弓;(4)跳弓;(5)拨奏。

二、有利于音乐表现的右手技法

在乐曲表达中,音质直接影响感官和感染力,而小提琴音质的好坏就是靠右手的技巧直接决定。在小提琴演奏中:除了以上众多弓法外,还有从站立姿势、握弓手型、力度把握、重心转移等各方面深化了演奏难度,所以对于右手技法来说,必须将发音、运弓、左右手配合以及技巧、情感等综合运用。为了有良好的音乐表现,我们必然要做到运筹帷幄,将弓的控制达到最大化。

三、右手技法与演奏情感的表达

情感的表达一直是小提琴演奏者与曲谱作者的心灵对话,揣摩作者的情感内涵与表达自己的情感领悟同等重要。曲谱中每一个细微的变换、以及处理,都离不开情感的领悟,所以小提琴右手技能的运用要与情感的表达相协调,用情感带动力度的转换,将演奏与抒感充分融合,拉出灵魂中的乐章。

(一)想象力与右手的配合控制

除了对基本情感如忧伤、喜悦、痛苦、愤怒、激昂悲壮、喜庆雀跃……等的直接表达,还有一些如陈诉、低吟、悠远、想念等复杂情感的娓娓道来,需要的就是我们运用想象力结合右手的自控力来诉说。良好的演奏是将故事融化在每一个音符的处理当中,用音乐讲诉。例如,一个结尾拖音,它由强到弱再到无的渐行渐远声音的发出,完全依赖于右手和想象力的控制,如何拉得动人?首先得感动自己,如何拉得到位?自己必须先进入情境。这就要求我们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的情感积淀了。

(二)真情流露

演奏者所演奏的音乐必须充满真情实感。例如一本小说,作者夸夸其谈,内容一定空洞乏味,乏人问津;如果故事曲折感人,内容真实可信,小说必定畅销。同理可证,一首动人的小提琴曲演奏一定饱含演奏者的真情实感与倾情投入,没有了情感的艺术都是空洞的、丧失灵魂的。在小提琴演奏中则表现在右手最为明显。再有,演奏技巧的演奏者如果右手没有投入感情,即使左手音准和音符要求都做到极致,也难以演绎触动人心的旋律。

(三)提高个人修养

演奏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修养与情感积淀,文化修养是小提琴学习的基础与灵魂,是深层次的表达,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声如其人。这都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小提琴演奏者就是“琴如其人”要更好的拉琴,务必更好的学习知识,增长阅历,积累情感体验,将其转化为内在的修养,用琴音表达出来。有时伟大的小提琴家也会出错,但他们博大精深的技艺和修养足以遮盖这些瑕疵。音乐和艺术的学习,可以扩大到音乐的表现力,从而深化为自身内涵和修养。所以在生命前进的步伐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做音乐人要先做好一个大写的人!

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都在寻找一把与自己天造地设的好琴,认为只有用那把琴拉出来的声音才匠心独运、得心应手!然而,也许在我们都专注于挑一把好琴的时候却忽略了挑一把适合自己的弓,也忽略了运弓及右手技巧对最美琴声的主宰。有时正确的把握右手也能让我们发出意想不到的好声音,我认为弓与琴的和谐才能产生最美的共鸣。所以即使在琴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放弃用弓和右手技巧挑战音质的极致。小提琴是需要左右手以及全身配合来演奏的乐器,但相比之下右手的表现力,无论从技巧和规范来说,右手的表现力都更倾向于高级别的探索与学习,想要更好的驾驭弓子,必须同时兼具基本功和情感领悟等,要求更高,并且相比左右手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我认为右手更为密切,左手的音符是曲谱与音准的固定要求,而右手则发挥着更为随性的作用,机械的上下弓也是情感(如初学者),跌宕起伏演奏轻重缓急也是情感。这就要发挥演奏者对乐曲情感的领悟能力,以及考验其技能的水平了。一次好的小提琴演奏,演奏者情感的表达是否感染听众,这才是最主要的好坏评判标准!所以,为了琴声更加深入人心,琴技更上一层楼,学习时一定要深入学习右手技巧、规范右手姿势、充实内在情感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依凡・加拉米安著.张世祥译.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 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0.

[3] 尤・伊・扬凯列维奇.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人民出版社,2002.

[4] 西德尼・罗伯约翰斯.小提琴演奏技术入门[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12).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5

关键词:民族声乐 共鸣 技巧

只有高超的技巧、优美的声音才是声乐演唱所需要的。每一位声乐演唱者都在努力的追求优美的嗓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发声技巧。歌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通过声音,就能够让听众感受到其中的内容与情感,进而达到感化听众的目的。而正确的呼吸、咬字以及共鸣,才是良好声音的获取方法。在声带当中,人们的声音是非常小的,但是通过共鸣的方式,能够数倍地扩大原来的声音,从而让声音逐渐地趋近于完美。对于歌唱来说,共鸣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对于演唱者的音色、音量以及音高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把握共鸣技巧,才能够展现完美的声音。

一、共鸣

想要声乐作品艺术效果的完美,我们就不能够忽视共鸣的作用,想要“运用”共鸣,我们就需要先对共鸣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什么才是共鸣?

共鸣指的是某一个物体由于受到振动从而发出了声音,并且这一种声音传播到了其他的物体之上时,其他的物体也出现了共振现象。除了基音之外,当一个发音体在发音振动时,也会出现微小的泛音。

形成人体共鸣主要是从歌唱的发音到人体内各种共鸣产生腔体的利用,在受到了气息的作用之后,对声带产生了冲击,从而出现了基音。虽然这一个基音非常的微弱,但是当基音进入到了固有的人体共鸣空间后,就会有不同刑事的声波共振产生,从而就出现了悦耳而又优美的歌声,使用共鸣不仅能够将音响的效果扩大,也能够达到美化声音的效果。

在发声时,对于可以调节的共鸣墙体进行调节的时候,主要是根据音的高低变化。每一个共鸣腔都不能够孤立使用,而是需要练成一体,共同使用,主要是将头、口、胸腔一起混合使用,从而形成“整体共吗”。

二、共鸣技巧在民族声乐当中的运用

(一)呼吸训练

由于民族声乐的唱法与美声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共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民族声乐的延长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歌唱语言以及发生法,在民族声乐唱法当中,把握正确的呼吸才是基础,对于整个国内的民族声乐演唱来说,呼吸的作用都无法磨灭。在呼吸训练当中,我们首要目标是找准呼吸支点。在站立的时候,首先要保持身体放松且又挺拔,然后嘴、鼻同时吸气,保持双肩不会出现上抬现象,并且在两肋和腰部找到气息的支点,再配合上收缩小腹,如此,在支点支持的控制之下,气息就能够缓缓地呼出。另外,在民族声乐的歌唱训练中还要根据音的强弱以及不同的音域来进行,比如:连音、低中高音、断音、强弱音的训练。最后,在呼吸时,必须保持自然性,不能够违背了生理规律。

(二)语言的训练

唱歌与说话是完全不同的,在演唱当中,吐字要求结合到声音的共鸣,也只有完美的结合,才能够让听众感觉到歌唱的动听、优美、丰满。因此,第一,做好五音的了解以及四声的分辨,在演唱当中还需要将旋律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准确的传达出来,这就要求了要严格的进行语言的训练。作为一名民族声乐的演唱者,需要将字头、字腹与字尾明确的分出来,在开头不能够拖延较多的时间,保持干净利落:在腹部要保持与声音密切的关系,在训练当中要注意合、开、齐、撮之间存在的不同,从而巧妙的结合字音,产生共鸣效果。第二,气息与吐字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保持吐字、咬字的准确、清楚,通过气息将字送出来,并且配合上牙、齿、唇、舌的连贯性。另外,在歌词的内容上也要多多做好“备课”,才能够将歌词想要表达的意境结合起来。

(三)共鸣技巧的使用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当中对于“情”的表达是相当注重。所以,在演唱中对于共鸣的调节可以通过情绪以及情感的需要来进行,另外,也可以根据“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原则,来对共鸣腔进行灵活化的运用。还有,对于咽腔通道的运用也要留心,例如:在演唱中音区的时候,就需要将主导放在口咽腔、喉咽腔和鼻咽腔,在辅助配合上胸腔和鼻腔来达到共鸣,这只有如此的歌唱,才能够保持咽腔通道的“畅行无阻”。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6

关键词:音色;大提琴演奏;表现技巧

引言:

一场成功的大提琴演奏,主要是取决于音色是否美妙、大提琴本身所有的音色是否浑厚圆润。这也是衡量大提琴演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音色是人们在用音乐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体现出来的除了乐曲之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发声的好坏与音色的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作品的好坏。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除了其表现形式,最终是以听众的肯定来确认的。而作为一名普通的听众,在肯定音乐时,主要是对其音色和曲调的欣赏。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说,决定其音色的好坏的因素多种多样,对此国内外都有许多著作。本文仅以笔者感受,做大概性论述。

一、大提琴演奏中音色的作用

音色是每种乐器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每个人的声音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就是由音色造成的。从专业的程度上来说,也叫音品、音质。大提琴是从西方传入东方中,最具有感染的乐器之一。大提琴是一种西洋弓弦乐器的一种,在整个西洋弓乐器之中,它的音色是最具有色彩的。大提琴既具有小提琴的高亢、中提琴的婉转、低提琴的沉稳,同时,它的音域较其他乐器更宽。在很多大提琴的演奏中,人们都会被其音色折服,其现场感染力较强。而大提琴的音色并不是随着乐器的固定而固定,在不同的演奏弓法中,大提琴的音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从专业的解释上来说,是因为波形和泛音的不同也会造成声音的属性差异。

二、大提琴演奏的不同表现技巧所呈现的音色

一般来说,大提琴存在三种表现技巧会表现出不同音色。即:右手运弓、左手技巧、双手配合。虽然大提琴是双手都会运作的乐器,但是,在双手手法的差异上,也是表达技巧的不同。

(一)右手运弓

右手运弓,也叫通。通是大提琴演奏中的第一个层面。所谓的通,也就是说贯通,就是运弓时,两端的来回,中无阻隔。右手运弓作为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基础表现方式,有连弓、分弓、跳弓、抛弓等手法。握弓的不同,其发出的声音会也会差异,也就是音色不同。在发音上,需要让弓毛和琴弦紧贴,右手食指必须与弓杆施加一定的压力。需要注意,压力的控制十分重要。在运弓时,弓与琴弦需要呈直角,这样才能充分让琴弦产生规律的振动,从而发出优美的声音。运弓时,手臂的各个部分需要相互协调,不能孤立且机械的运作。弓点的不同的位置,也会让音色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演奏中,运弓点靠下,发音会相对浑厚,运弓点靠上,发音会相对暗淡。所以,在演奏时,需要依据乐曲所想要表达的效果,对运弓上进行控制。

(二) 左手技巧

左手技巧,也叫圆。在大提琴演奏中,圆是作为第二层面表达技巧,对于音色的控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圆也就是丰满、饱满。圆在演奏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左手来完成的。该处所说的左手技巧,实际上就是说的圆的表现技巧。通常来说,左手技巧主要是按弦、换把、揉弦等。首先,就按弦来说,分为实按和虚按。实按时,其手指按弦方法的正确性和指肚与弦的接触面积大小与力度都会直接影响到音色;虚按时,会产生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音色会相对清澈。揉弦主要是表现在手指在弦上以一定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上,这样会产生音高的变化。揉弦从速度上分为快揉、慢揉、中揉,从方法上分为滚揉、压揉、滑揉。在演奏中,也会出现先揉后不揉的情况,着主要是取决于音乐中所想要表达的音色效果。由于每个演奏者的性格差异,其揉弦的手法和速度也会存在差异。

(三) 双手配合

双手配合,所表达的效果叫“润”。润者滋润、滋益、细腻光滑。这是大提琴演奏中的第三个层面,也是音色表现中的最高境界。在大提琴演奏时,想要达到音色的最高境界润,主要是需要双手的技术配合,除此之外,也需要演奏者自身状态的配合,即气息与放松。

气息对于演奏来说,并不能算是演奏音色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是,它是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对于演奏技巧的发挥与艺术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印象。气息主要是指呼吸的速度、节奏等机体因素的调节。在演奏不同的乐曲时,需要不同的气息来加以支撑,所以需要演奏者自身控制好。

放松作为影响音色的一个侧面因素。从状态来说,要想获得润的那种效果,就必须让演奏者从内心感受到大提琴的美好,也就是说,需要演奏者放弃束缚自己的东西。一般来说,人们会把好听的音乐称为天籁,也就说,自然的音色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所以,完美的音色表达,需要演奏者对自身状态进行调节,让自身状态最为放松,演奏时顺其自然。同时,需要与技巧相结合,演奏的动作等都是需要以最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才能表达出音色圆润。

三、结束语

音色是大提琴演奏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对于大提琴演奏者能力的衡量。通过上述分析,可总结为,大提琴音色的表现除了与演奏者肢体的协调表达技巧有着直接关联外,也需要演奏者对于自身状态的控制。其实,无论是大提琴音色的表现还是其他乐器音色的表现,主要也是取决于肢体和气息的协调掌握。所以想要让演奏达到最佳效果,除了对于演奏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提升演奏者的内涵,将通、圆、润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音色达到最佳,进而让音乐作品能够完美呈现。(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敏. 论音色在大提琴演奏中的意义及表现技巧[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1:85-87.

[2]孙鹏. 论大提琴演奏中的心理与美感意识[D].西安音乐学院,2014.

[3]施岚. 大提琴演奏中音色问题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4.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7

关 键 词:钢琴即兴伴奏 技能培训

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它是一项常用的教学基本功。其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就是用钢琴为歌曲或乐曲进行快速而有效的伴奏。即兴伴奏,一般都是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是一种瞬间的艺术再创造。即兴伴奏要给演唱者在音高、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方面以提示或引导,在歌曲情绪上起到烘托作用,以达到准确表达歌曲意境的目的。中学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特别是在校内外组织的许多文艺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师的演奏水准和现场发挥情况,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音乐爱好并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包括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都至关重要。因此,钢琴即兴伴奏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相关课程已被列为专业主干课。

钢琴即兴伴奏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伴奏者应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技能、技巧,要求具备比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风格、调式,要求伴奏者具有一定的即兴创作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钢琴即兴伴奏应有的功能和魅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应设计教学目标,制订培训计划,保证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和系统训练,培养能够具备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并较好地掌握和声知识,具备对音乐作品准确感知、理解、分析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培训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无捷径可走,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味、感悟、总结演奏知识,并使伴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艺术,钢琴即兴伴奏则是该门艺术中进行瞬间创作的一门演奏方式。

一、钢琴技巧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条件是钢琴技巧,钢琴技巧绝不等于伴奏技巧,它是以机械练习为主来再现乐谱内容的,而伴奏技巧则是以创造性劳动来完成歌曲伴奏任务,使之成为与歌曲相辅相成的整体。要把钢琴技巧升华为伴奏技巧需要进行大量综合性的实践训练。正确良好的弹奏方法,富于层次感的触键方式,较好的音阶、琶音、和弦、八度技术以及钢琴踏板的合理使用,构成了伴奏技巧的基础,培训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因为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弹奏技巧是在各自技能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因此,不必做大量的机械性技巧练习,功夫主要用在练习大脑的反应、反复思考配弹方案、在内心视觉的键盘上配弹、感受品味配弹的音响上面,最后上琴检验配弹效果就是了。

其次,加强视奏训练。训练养成键盘的直觉感,使眼前始终有个键盘,看谱上的音符时视线在前,手指弹第一个小节时,眼睛保证已看到第二三个小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谱习惯,保证看谱弹奏时仔细看清楚谱号、调号、音符位置、节奏及变音记号、力度记号等。

最后,指导学生做移调练习。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练习可以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步熟练掌握七个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建立键盘上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

钢琴技巧的训练要耐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运用钢琴技巧训练伴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坚持艰苦训练才能不断完善。

二、歌曲分析

钢琴即兴伴奏者拿到一首歌曲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唱了解歌曲的调式、思想内涵、基本情绪、体裁形式,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恰当选择和声、伴奏音型。就和声而言,调性的明确,半终止、终止的确定及和弦结构、和声效果,也是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来确定的。

对歌曲正确的分析和把握,是建立在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的。要在注意加强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典型作品分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歌曲分析能力。

三、和声基础

钢琴伴奏属多声部内容的范畴。伴奏者必须具有很好的和声基础。和声在即兴伴奏中的选择与应用要根据具体作品需要来考虑,和声本身的功能与色彩同旋律相结合,使之既符合和声进行逻辑,又有色彩的变化。要处理好排列法、连接法、省略音、节奏感、功能性、色彩性、表现力及弦外音、和声风格的关系,使钢琴即兴伴奏真正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要指导学生按固定规则进行大量练习,打好和声基础的底子,保证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能灵活处理实际问题。

四、伴奏音型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选择适当的伴奏音型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伴奏音型就是和声基础应用到具体作品中有规律的陈述形式。伴奏者必须掌握各种情绪和较多类型的伴奏音型,分别在坚定有力、欢快跳跃、抒情流畅的乐曲伴奏中使用。创造性地选择、设计好的伴奏音型是弹好即兴伴奏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选择伴奏音型的能力,教师应拿典型作品进行示范,要引导学生在实练中反复训练,在不同选择中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对伴奏音型进行系统归纳、整体设计及灵活转化的技能。

五、心理素质

钢琴即兴伴奏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需要伴奏者有娴熟的弹奏技巧,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有些本来水平很高但上台即兴伴奏效果不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所谓“艺高人胆大”,学生提高技艺是基础,有自信心是前提,反复训练在一定规模场合“即兴伴奏”就是资本。

此外,还应当训练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际演出中,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练习者跑调、节奏不稳、嗓音出问题、音响失控等状况。此时,伴奏者不能因小纰漏而表现得手足无措,影响音乐的完整性。所以,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不同情况的适应能力。

配音技巧和方法篇8

关键词:长笛 影视 作用 应用 《料理鼠王》

长笛,音色优美动听,表现力丰富。这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宽广的音域,更是由于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渲染力和较强的穿透力。正因如此,长笛不仅是绝好的独奏乐器,更能够在乐队演奏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许多影视剧中,长笛越来越多的作为配乐乐器出现,或主或辅,对影视剧的情节、影视音乐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长笛的构造及演奏特点入手,结合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料理鼠王》中的长笛演奏,对长笛在影视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细致阐述。

一、长笛及其演奏特点

长笛,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材质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材质。现在的长笛虽然是金属所制,但是由于其发音原理跟以前木质的相同——由长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动而发声,使得其在西方管乐中一直被称作木管乐。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木质长笛和金属长笛还是有着区别的,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

长笛之所以能长久应用流传,归因于其独特的演奏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长笛之音色悠扬灵活使其符合众多音乐的内涵。自产生以来,长笛的材质已经从木质到金质银质,操控方式从孔到键,结构也由单管到多节,功能由原本只能吹几个单音到今天能够演奏多种多样风格的作品……长笛作为管乐器中最灵活的乐器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地演奏甜美悠扬的乐曲,更是特别擅长演奏快速的断音和快速的同音反复。换句话说,长笛音色独特,不仅能够在低音区(音色朦胧浑厚)、中音区(清澈抒情柔和)、高音区(光辉明亮)中灵活转换,更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正是由于长笛有着这样悠扬兼灵活的特点,它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甚至喜爱,这也是人们常常用于影视音乐的主要原因。

其次,长笛的演奏技法多样而灵活,非常适用于影视音乐。长笛属于技巧性管乐器,在很多的影视音乐及交响音乐中长笛被用作增加色彩性的乐器。例如:用它演奏的装饰音(倚音)经常用来描写昆虫、树林中的小鸟等;用它演奏的半音阶经常用来描写野蜂飞舞或是描写大自然(风声)的景象;用它演奏的连续性的音阶,经常用来描写潺潺的溪水,缓缓流淌地小河等;用它的演奏技巧相结合能刻画出机灵活泼的人物形象。总之,长笛的演奏技法多样灵活,富于变化,易于被作曲家喜爱。

再次,长笛应用于影视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长笛以其多样而灵活的演奏技法成为影视音乐的宠儿,一是它能够使影视音乐在原有配乐基础上更为灵动,处处充满自然性的生机和活力;二是通过配乐它可以丰富影视音乐的内容,使剧情在人物、情节之外还富有独特的灵魂音乐感,引导剧情更加深入人心;三是作为影视音乐的主旋律乐器,长笛应用技巧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影视音乐乃至整个影视剧整体艺术气息的展现。

二、长笛配乐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作用

2007年出品的迪士尼动画影片《料理鼠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不仅取决于其内容对广大群体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吸引力,还取决于影片拍摄的精良度及视觉效果的冲击性,更离不开与影片剧情相得益彰的配乐。《料理鼠王》的影片配乐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它具有以往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的配乐风格,即用适宜于欢快、兴奋特点的诸如小提琴等乐器进行配乐,同时还将各种音乐风格融会贯通,这是与以往迪士尼动画作品的配乐不同的。《料理鼠王》中,影片音乐创作者将传统的交响音乐、现代游戏配乐等音乐创作手法交汇运用,使观众在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管弦乐、电子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新式风格。事实证明,影片音乐人的这种“混搭”配乐让影片的音乐创作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丰富细腻的内涵,这种多元音乐文化的交融创新,使影片的配乐效果与众不同,十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料理鼠王》中的配乐根据主要是剧中的卡通角色及其所引领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同时,影片本身要求做到准确把握不同的角色心理以刻画出不同的任务形象,揭示角色行为下的主人公小米的思想感情,上述因素都使得配乐各不相同。如《料理鼠王》用长笛演奏了多首经典欢快名曲,但它们分别被用于不同场合以渲染主人公——小米鼠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应当说,长笛贯穿小米鼠在剧中行为展现的整个过程,将小米鼠这一坚强小老鼠的形象刻画的极其生动。

1.长笛曲渲染了《料理鼠王》的整体欢快气氛。正如前面所说,长笛可以通过音色、旋律的变换表现出诸如自然等场景和气氛。《料理鼠王》在描述整个剧情时,是以灰鼠小米作为绝对的主线,而小米的整个行为过程都搭配有长笛做铺底,这些长笛曲随剧情尤其是小米的遭遇有时加上一些欢快、幽默的配曲,有时则加上压抑的、不协和的旋律,让音乐透露出飘忽不定的感觉,不仅给小米笼罩上了坚强的神秘色彩,更给整部影片的向上基调定了位。

2.长笛演奏成为小米的心理情感象征。长笛是一种音色变化多样细腻的乐器,它的音色轻盈柔和,这正切合小米作为一只小老鼠外表温柔孱弱的特征,同时也符合小米对烹饪的情感。尤其是在描绘小米各项为了烹饪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行为时,音乐创作者选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用长笛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进行配乐。这些穿插在影片中代表小米心理情感元素的长笛曲,时而柔和、时而轻快,再配合上长笛吹奏出上行小二度的旋律进行,从音乐上给小米这个人物描绘上了励志向上的色彩。如在哥哥及爸爸被老太太追打走散之后,曾出现了一段长笛主奏的柔和旋律,低沉阴郁,不仅表现出了小米心中的难过,也为小米本身性格的感情细腻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为后面它的成功打下了性格基调。

三、长笛演奏技巧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

正如前面所说,长笛演奏技巧可称得上是木管乐器中最灵活最全面的,各种乐句、调式音节等都能比较灵活的吹奏出来。正因如此,其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可谓既广泛又深刻。《料理鼠王》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迪士尼动画影片,相应的音乐也应当与剧情相符,但由于音乐创作人对长笛的理解与准确把握,使世俗的和神圣的音乐在长笛上达到交融、古典的和现代的音乐在长笛上共鸣。

(一)《料理鼠王》中长笛演奏的总体原则

1.演奏技术精妙。《料理鼠王》全剧贯穿了长笛演奏作为配乐,并对长笛配乐演奏进行了精细加工,无论在呼吸技法还是吐音、颤音等技术方面,都体现出了演奏者精妙的技术。演奏者在对这些技术进行精雕细琢时,充分考虑到了演奏方式与剧情内容的契合,从音强、音准方面都给予了适度的刻画。

2.演奏技巧创新独特。在对演奏技术进行精妙改进的同时,《料理鼠王》的长笛配乐演奏者在演奏技巧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在剧情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或缩小原本规范的音色范围;在吐音、颤音的合理呼吸运用基础上开创了半吐、半颤音等,这些创新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更对影视音乐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二)长笛演奏在《料理鼠王》中的具体应用及表现

正是鉴于上述原则,长笛演奏在影片《料理鼠王》中得到了十分有效且适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气息和呼吸的适度转化应用

长笛作为吹奏乐器,在演奏时需要大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在以情节为主的影视剧音乐中,对气息和呼吸的把握应用更需适当。在《料理鼠王》中,主人公小米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这就决定了在演奏中演奏者的气息和呼吸运用一定不会是从一而终平缓的,需要演奏者根据剧情配乐的需要适度转化气息和呼吸运用:当小米的语言、行为散发出对烹饪的情感、对厨王之子的帮助时,长笛演奏定会适时出现,同时运用大量调性的转换,较大尺度的突出气息的铺垫和呼吸的程度技巧;小米每次在老板的打击下由安转危或是由危转安,长笛演奏都会变换演奏音彩,将气息轻重加以转换,时而将呼吸改换方式及频率,以形成气息与呼吸搭配剧情的新体系,突出小米这一角色的形象及性格特征。

2.规范吐音与颤音吹奏的有效穿插

吐音是长笛吹奏时的一种典型且重要的吹奏方式,它在《料理鼠王》中也有着不少应用。当小米的命运得到转折,尤其是由悲开始转喜时,长笛配乐就会出现吐音的元素,演奏者往往将较为欢快的乐曲配以相应的吐音,以配合小米命运的跳跃,让观众听众在看到剧情的同时伴随着听觉的协调搭配,真正达到全方位多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颤音总是伴随在《料理鼠王》吐音的左右,小米每次眼看就要历险,长笛配乐就会出现些许的类似波浪形的声音,这些声音既以其自然柔美使听者感受到影片中的音乐美,更带有着俏皮的元素让观众对小米这一角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音色的自由转换

在旋律方面,长笛之所以能够成为《料理鼠王》中最主要的配乐乐器,主要就在于其好听的音色效果上。长笛的音色有时就在于其不仅不受以往诸如钢琴之类的主流乐器所受的“修辞学”般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助于利用自身的旋律跳跃性对主题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保证配乐的连贯性。在《料理鼠王》中,长笛的旋律之所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正是由于其音色的灵活自由转换能够使配乐与剧情的搭配契合感空前的加强,不仅能是剧情得以凸显,又融合了较强的即兴性,改变了以往影片音乐中往往以动机展开方式为基础的器乐性旋律的面貌。尤其是在小米一次一次受到打击,由一次一次坚强应对,最终实现了自己烹饪梦想的过程中,音乐创作者们将配乐的力度、速度等方面与音色的自由转换有机结合,进行了精心布局,使每首舒缓柔情的名曲在长笛的演奏下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极度抒发了小米这一主人公不同时期分明的各类情感。

四、结语

长笛作为木管乐器的代表,在各类乐曲中都能有效施展其作用。《料理鼠王》作为经典的动画影视作品,其配乐却融合了现代、传统等多种风格,这使得长笛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空灵的声音、丰富的音色变化、多变的旋律、可控的节奏,这些都使剧中的经典曲目与剧情相得益彰,不仅得当的表现出原曲柔婉悠远的意境,更使人们强烈感受到了单一传统的音色己经无法胜任的现代混搭音乐风格。总之,长笛演奏风格的多元化已经成为长笛演奏的必修内容,这对现在音乐以及经典音乐等多种音乐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芑.长笛技巧强化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