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8篇

时间:2023-10-12 09:32:18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1

【关键词】琵琶左手;技巧训练

乐手在演奏乐曲时,基本上都是左右手一起进行的,所以一般比较注重双手的配合训练,缺乏对单手技巧的训练的重视。单手技巧的训练很重要,特别是左手技巧的练习,它和右手技巧的练习是同等重要的。左手也是旋律歌唱的重要工具之一,比如在乐曲《春蚕》中,左手的音乐表达作用就很明显。若能单独地进行左手技巧的训练,然后再进行组合训练,就会对双手的配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琵琶左手技巧的训练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 左手的姿势

在进行左手技巧的训练之前,要先弄清楚左手的正确姿势。很多学琴者之所以没办法完成左手的技巧(特别是快速把位的移动),主要原因在于左手的姿势不正确。左手正确的姿势是:拇指一般放在琵琶背上,食、中、无名、小指放在面板的相品处,手心向内,手背向外,虎口悬靠或者倚靠在琵琶的边侧处。肘部在按奏相位、品位第一把、第二把时作下垂状,在按奏品位第三、第四把位时作平行状。在演奏时,不要刻意去把身体挺直,应该是把肩膀放松、放平,以自身觉得最自然松弛的姿势去演奏。

左手手腕的姿势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腕部具有调节臂部与手部位置、角度关系的功能。在左手系统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予手部动作以位置和框架的支持。手部在按音时的变化,须在腕部的灵活配合下才能够实现。左手的手腕在把位的移动过程中应当保持平稳。

二. 左手变位技巧的训练

变位技巧是左手的两个不同的音位之间的移动方式,主要由移位、换位、跳位三种基本的技巧构成。变位技巧考验的是演奏者的肩部、肘部、腕部关节相互协调的能力。在变位技巧的训练中,琴体重心的稳定性起着基础作用,人与琴体之间形成动态的协调关系。很多初学者在练习变位技巧时,容易产生肩部跟随臂部位置变化的情况,这样的姿势是不正确的。变位过程中,肩部应始终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为左手提供稳定的支撑。变位时,左手移动的速度必须与旋律进行的速度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左手按音的指序,左手手指应尽可能保持在弦上移动。其中,拇指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应配合其他手指的变位保持轻巧灵活的移动能力。

移位是指相同弦序的三度音程以内(包含三度),同一手指在两个音位之间的一次性垂直移动。左手手指与琴弦的距离影响着移动的速度,所以在移位技巧的训练中关键是采用手指贴弦移动的方式,灵活地上下滑动。此技巧的训练可自己随意搭配指序进行各个把位的移位练习。

换位是指同一手指一次性四度音程距离的上下移动。食指在换位技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常用的换位手指。当食指贴弦移动的时候,其他手指的按音动作要同时进行,以增加换位动作的平稳性和准确性。

跳位是同一手指的按音动作一次性大于四度音程的上下移动。跳位动作的指序设计应考虑到速度和动作衔接的流畅性,尽可能避免采用同一手指跳位。

变位技巧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进行音阶、琶音、不同度数音程的练习。练习中应做到心中有数,动作轻巧而果断,保持手指的均衡用力,声音清晰,保证音乐的连贯。

三. 左手发音技巧的训练

左手发音技巧分为基本发音和腔韵润音两种。它们之间是互相支撑的关系。

左手的基本发音动作由实音、虚音、独立发音构成。

实音动作时左手技术构成的基本条件,是其他发音体系的动作基础。实音技巧中关键是手指的抬起和落下。左手手指的触弦位置一般采用指腹,但通常食指采用指腹上侧,小指采用指腹下侧。手指应自然抬起和落下,而不是刻意抬高。其中拇指的实音技巧较有难度。拇指单音一般以手指侧面约在指甲二分之一触弦,并注意保持肩部的平稳。

虚音技巧主要包括泛音和浮按虚滑,其独特的音色具有独立的表现功能。泛音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泛音有它独特的音色,在乐曲中适当地运用,可使乐曲的色彩更为丰富多样。泛音被广泛运用于抒情写意的文曲中。自然泛音是将左手手指浮点在泛音音位处的弦身上,同时右手指甲弹弦。左手手指的姿势犹如蜻蜓尾巴点水的样子,触弦轻巧。人工泛音是右手采用小指在左手发音音位下方的八度音品上,与弦体轻触,并采用食指中关节的屈伸方式拨弦发音。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双手离弦速度的一致性。浮按虚滑技巧的演奏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要求,带有很大的即兴性,随音乐的发展而添加。

独立发音技巧包括打、带、擞。这三个技巧具有动态、音色、律动和意境方面的表现功能。在传统音乐作品的文曲中,它们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打音注重的是落下,带音注重的是抬起,擞音注重的是经过。这三种发音技巧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为旋律增添意境的趣味,产生音色的对比和色彩的变化。

腔韵润音技巧包括吟、揉、猱、推、拉、扭、绰、注、压、撞等。腔韵润音技巧的训练要注意依据不同作品的风格作变化。比如在《春雨》中,具有浓厚的江南地域色彩,在润音的发音上要注意柔缓,不宜幅度过大。腔韵技巧是通过手指对弦体张力变化的控制,传递出作品的细腻情感。

琵琶左手的技巧十分丰富,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左手要熟悉各个把位,做到心中有琴,并加强音阶的练习,换把、跳把、快速活指的练习,让左手更加灵活准确。随之增加润音腔音的练习,提高乐曲韵味的表现。琵琶学习者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左手技巧的训练,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日后在演奏乐曲中将会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参考文献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2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技巧;呼吸;发声;共鸣

1 声乐演唱及技巧的内在关系

声乐是嗓音、曲调、语言的完美融合,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声乐的探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日常演唱者的刻苦发声训练逐渐建立其模式化的声乐演唱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声乐演唱在音乐教育中也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发声的科学化指导,对相关技能的全方位掌握,无论是对声音还是站姿、咬文嚼字都有着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而在声乐演唱训练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讲求技巧,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如何保证气息的支持,如何让声音自然圆润,如何更富有渲染力的表达歌曲等等,都要依靠声乐演唱技巧得以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共鸣腔使用技巧、咬字技巧等等。发声技巧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唱歌时,气息畅通无阻,才能将声音似喇叭般高低自由收放,得到圆润、松垮、通畅、宽衡的声音效果。肢体语言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肢体动作,配合歌词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声,除此之外,适当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确保演唱者畅通的呼吸,使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共鸣腔使用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咽喉、口腔、鼻腔、胸腔,通过四腔的协调一致影响声音的共鸣,从而引导或牵制声音的变化。咬字技巧主要运用在对歌词的阐释,通过掌握每一个字发音的规律及腔调,分析并运用到演唱中去,通过对咬字适当的夸张或缩略来配合不同的曲风,从而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声乐演唱的过程也是声乐技巧运用的过程,声乐技巧作为声乐演唱的辅助工具,对于音乐的演唱及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声乐强调的是演唱,演唱即是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为了更好的阐释声和情感在音乐中的融合,需要声乐技巧予以辅助,通过坚持不断地发声练习和肢体表达练习来达到最终的演唱效果。除了互通的内在联系外,声乐演唱及其技巧还有共通之处,即声音的共鸣。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气息又贯穿声乐演唱技巧始终,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咬字技巧及肢体表达技巧练习,其都为“气息”所服务。在气息提供演唱动力的基础上,气息又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阐释歌曲,表达歌曲。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会充分利用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再由学生的悟性感知声乐,表达声乐。在领悟中,需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感知声乐演唱及技巧二者的联系,在技巧的辅助下将音乐完美的表达。

2 呼吸训练

呼吸为声乐演唱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自然的唱歌状态,即讲求气息的平稳通畅,从而推动声的发生,当然这种自然流畅的气息需要不断的气息训练加以强化,使得声音避免僵死和堵死的情况发生,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自然的形成“通”、“松”、“空”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呼吸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作用。古语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训练帮助声音正确的震动,随着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使得声音有高有低,音色各异,在气息的支持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当然气息不仅仅对声音有着支持作用,还有着渲染作用。气息的渲染作用主要表现在“饱满性”上,即随着喉咙的打开,气息的通畅流淌,使得整个上半肢腔体得以扩大,在充足的空间内,产生“共鸣”。因此呼吸训练不仅决定着音色、音调,也决定着共鸣体的渲染作用。打好“气息”的坚实基础是声乐练习的第一步。

3 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形式,即提炼出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动机、乐句,配合母音、音节,根据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正确的发声往往配合横膈膜控制呼吸法,在喉头的位置确定下,使得声与气息密切配合,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无论是美声还是通俗,在喉部器官稳定的基础上配合声、气的调节都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发声训练的另一大目的是为了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通过头和胸的控制扩张共鸣腔,在共鸣腔扩张的同时美化发声。训练中,老师往往会帮助学生做声区划分,注重学生呼吸、共鸣腔体的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最高效果。在发声练习中,通常选择a、e、i、o、u五个原音作为基础母音,从最易发声、最自然动听的母音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声乐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4 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呼吸训练中我们提到过,共鸣使得声音更有渲染力,更具饱满性,没有共鸣,声音失去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共鸣的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头腔,在歌唱中,由于曲调的不一,演唱形式的各异,咬文吐字的具体化,使得共鸣腔在演唱中的使用比例不同。通常来说,低音更多的使用胸腔,因此在低音域练习中,会注意胸腔发声练习,胸腔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声音的松弛,切莫用胸腔共鸣压迫喉咙。中音则适用于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的直接共鸣区域,声音由喉咙发出后、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状、下颚自然放下,在需要时可以稍稍后拉,上颚保持上提感,在烟、喉自然松开的情况下,配合牙齿、唇部、舌获得更好地口腔共鸣效果。头腔共鸣主要应用在高音发声,头腔共鸣的最大特点在于声音的明亮、辉煌,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不仅决定着音色,更决定着音质,练习时,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以闭口打哈欠状,双唇微闭,留宽气息通道,从而使得声音上提,以眉心震动为目标,集中声音的明亮,配合呼吸点、共鸣点、发声点,取得丰富,富有光彩的发音效果。

5 歌唱语言及其表达

声乐不仅是对旋律的表达,也是对语言的表达过程。歌唱艺术以唱腔为基础,搭配语言,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歌唱语言,首先从咬字说起,歌唱时的咬字不同于说白话时的咬字,讲求呼吸的支持,根据音域和音质的要求达到不同的共鸣。吐字同样以气息为动力,以口腔为发声源,在吐字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的打开状态,找到共鸣点,又要确保呼吸的支持,咬准字的发音,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保持正确的吐字效果。最后要提的是收尾,恰当的收尾做到承上启下的歌唱作用,不仅为下一句发音打好铺垫,更保障了整首歌的自然流畅的表露。

6 结语

通过对声乐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声乐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声乐演唱更完美、细腻。此外声乐的各个技巧间又相辅相成,穿插其中,无论是共鸣还是发声还是气息支持,都成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杨思思.浅谈声乐演唱中呼吸的运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3

关键词:美声唱法;发声方法;研究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文化始终在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跨越了种族和国界,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如果按照声乐种类进行划分,有三种被广泛接受的演唱方式,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通常唱法。伴随着音乐历史文化的发展,美声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发声方式,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发生体系,成为现代声乐的标致。

一、美声唱法的特点

(一)音域广

在美声唱法中,歌唱家通常能够达到两个八度,一些女高音通常能达到两个半八度,更高水平的演唱者甚至能达到三个八度。只有歌唱家的音域广,才能子啊演唱时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将演唱技巧与情感融入到一起,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让人情不自禁,沉浸其中。

(二)音色美

在美声唱法中,音色优美,音质统一。音色是否优美取决于声带的震动频率,即使是用一首歌,不同的人演绎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歌唱家们利用意识和母音变化的配合再加上咽部腔体的变化有力的控制了声带振动的频率充分发挥声带和音色的统一配合[1]。这种演唱方式发出的音色纯净优美。

(三)气息通畅

在调节气息上最常见的呼吸方法是胸腹联合呼吸法[2]。这种呼吸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让气息强弱控制自如,气息储存量大,与声带的发生技巧配合在一起,音量可大可小,音调可高可低,并且连贯性好。让歌唱者在演唱时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四)咬字方式

不同的唱法会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听觉享受,美声唱法在发生的时候,字正腔圆,在咬字方面最为规范。在唱歌时,咬字是基础,字的字头字尾,声母韵母,都要在发生中都要表现充分,如此才能将歌词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正确的咬字位置是在口腔内,而不是在嘴巴上,最为关键的是要在牙关和上颚咬字。通常情况下,咬字的同时还要伴随着发声,发声时咬字的圆润程度决定了声音的整体美感。吐字清晰再加上歌词的韵味最能打动人。

(五)横试、竖试唱法自如运用

为了提高发声吐字时的圆润程度,我国声乐教育家一般在使用横式唱法的时候,配合以竖式的唱法来吐字发音。根据作品的内容以及演唱时的精神内涵,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让作品发挥出最佳效果。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继承并发展了横试、竖试唱法。

(六)哭腔的演唱技巧

在演唱时使用哭腔的技巧,可以让演唱时的感情更加充沛。在使用哭腔技巧时,要让声音圆润自如,去掉声音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在调节气息的时候,让喉结处于下降状态,便于共鸣腔体的形成。强化气息和带的配合,通过使用发声技巧,对每个声音进行处理,使其充满感情。

二、美声唱法的发生方法

(一)声带

对于声带的运用对于演唱者来说,至关重要。有人天生声音沙哑,有人天生的声音条件是不一样的。有人声音沙哑,有人声音清澈洪亮,这跟声带有很大关系,声音清澈明亮的更合适演绎美声。在美声唱法中,声部是根据声带的特质以及声音的条件和音色来划分的。如果声音浑厚有力,可以演唱低声部;如果声音高亢嘹亮,同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这样的声音适合演唱高声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就是声带和横膈膜的配合来控制所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哭啼的方式来训练高音[3]。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如果从低音要瞬间转换到高音,可以采用真假声转换的方式,这种发生技巧可以使声音更加流畅优美。

(二)气息

歌唱家在演唱时,对于气息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发声技巧,才能在演唱时拥有充足的气息支持。在演唱美声时,使用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是胸腹联合呼吸法。这种发声方法可以在腹腔内使气息有很大的流动空间,在日常训练中,长期坚持练习,能够提高演唱者的气息。在呼气和吸气的过程中,要加强与横膈膜之间的配合,横膈膜张开或者是下降对呼吸的频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演唱中,要加强两者之间的配合。

在演唱过程中,微笑不仅能使歌唱者显得更加谦卑有理,同时也能使红楼处于最好的发声位置,这也是美学在发声时,最常用的技巧。在美声中,将这个技巧当做激起技能。激起技能便于人体处于共鸣状态。无论是硬激起,还是软激起,都要通过腹部的配合才能实现。歌唱者通过激起技能,找到人体共鸣的最佳状态,进而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以其独有的特点以及发声方法在音乐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声唱法通过对气息的掌握与控制,并且通过独特的咬字技巧,演唱出优美的旋律。我们加强对美声特点与发生技巧的研究,不断丰富我国的音乐技术。

参考文献:

[1]费云焱.刍议美声唱法的特点和发声方法[J].黄河之声,2015(24):90-91.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4

关键词:学习;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20-01

小提琴音域广远,音色优美婉转,演奏技巧丰富多变,既可以在乐队中表演合奏,也可以由演奏者独奏,是人们热爱的乐器之一。小提琴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手指灵活敏捷,对音准精确把握,才能缓缓流露出动听的音乐。二十世纪中期出现的“连顿弓”,演奏者能在一个分弓中连续快速地演奏出许多断开的顿弓,一度被视为神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超的技艺也是练习者从基本技巧开始挥洒汗水逐步熟练掌握的,下面本文对如何掌握小提琴基本技巧展开探讨,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练习小提琴。

一、持琴的正确姿势

持琴是演奏小提琴最基本的步骤,良好的持琴姿势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发挥演奏能力,对于学习者演奏小提琴的长久技术发展和潜力发挥有着重要意义。

小提琴的持琴姿势分为站姿和坐姿,站姿采取两腿分开站立,双脚分开距离基本与肩同宽,挺胸直背,头部略抬高,全身放松,身体重心由双脚平均分配或交替分配。坐姿采取坐于椅子的前方1/2处,腰背挺直,全身放松,双腿自然打开,左脚向琴方向自然放于地面,右脚于其右后方,只用前脚掌着地即可。要注意右腿位置以在演奏E弦上半弓时弓尾不会碰到为准。

二、小提琴演奏运弓的技巧

运弓是小提琴演奏中重要的技巧之一,千变万化的乐曲从小提琴中流淌出来都是演奏者熟练的运弓技巧的功劳。运弓是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所以小提琴演奏也被称为“运弓的艺术”。小提琴演奏的弓法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连弓:是指一弓中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②分弓:每一弓只拉一个音;③波弓:一弓演奏多个波型分弓(波型分弓:相连几个音持续没有停顿地逐渐膨胀而后逐渐减弱);④冲弓:是所有弓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弓法,对右手技巧的作用很大,有利于分弓的演奏;⑤顿弓:顿弓是指演奏中各音符间有明显的分离,声音短促且干脆,有如敲钟;⑥跳弓:跳弓与顿弓一样,用于演奏短促分明的音乐,不同处在于跳弓是弓毛与琴弦摩擦所发出的声音,利用弓子的弹性使琴弦振动发出铿锵的声音。由于演奏者的右臂随着拉奏各琴弦时的活动角度不同,所以在拉G弦时大臂应与肩同高,肘部不高于手腕部。运功时手指应灵活把握,指根部掌握好手指力度,中指配合食指活动,各种运弓动作自然放松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的配合,才能使演奏出来的乐曲流畅优美。

三、勤于练习基础音阶

美妙乐曲的陶冶能舒缓人的紧张情绪,调节人的生活节奏,使人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音阶是组成乐曲的重要部分,音阶练习能协调学习者手指的配合能力,锻炼手指的灵活度,使演奏者熟练把握手指的力度、角度,手臂抬起的高度等,小提琴演奏者熟练掌握音阶的演奏是至关重要的。

四、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

揉弦是小提琴演奏中重要的一项基本技巧,揉弦在不同历史背景、不同音乐文化思想中呈现着不同的特征,作为小提琴演奏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意义在于充分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通过揉弦技巧的应用,使乐曲的风格得到更好地呈现。十七世纪,奥地利小提琴家莫扎特之父莱奥伯德・莫扎特在他的著述中将揉弦称为“震音”,将其解释为小提琴上的自然振动,充满着古典主义理想。揉弦有利于歌唱性的表现,美妙动听的旋律有助于作曲家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揉弦技巧不会掩盖原曲的风格,能较好地表达和发展作者的心声,所以,在小提琴演奏中适当运用揉弦技巧是演奏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揉弦技巧对于小提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揉弦根据身体部位的弹奏可分为手腕揉弦和肘臂揉弦,根据弹奏动作可分为滚揉、滑揉、垫指滑揉等多种类型。不同的揉弦方式弹奏出的音色不尽相同。

1、好的揉弦动作应是娴熟而流畅的,这就需要演奏者勤于练习,熟练掌握揉弦的理论和基本技巧。揉弦时应以按压琴弦的指腹为中轴,根据乐曲进展随时调整手腕与按压指的位置,使手腕与手指尽量垂直接近中轴。要获得好的揉弦效果,应合理调整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的距离,使它们分别与手腕的轴心构成不同角度,及时调整不同的揉弦方法。

2、食指揉弦的方式比所有揉弦都使用无名指发出的音色更丰富多样,用食指揉弦时应将食指稍微放平,将手指根部作为琴颈上的支撑点,其余四根手指自然摇摆,从而弹奏出动听的揉弦效果。

五、结语

音乐是一种超越不同语言文字,直接与听者情感沟通的艺术形式。音乐可以通过动人的旋律向听众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听者与作者在不同时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小提琴演奏在音乐表现中发挥着缺之不可的作用,是美妙乐曲的创造者和发展者。演奏好小提琴不仅使学习者自身受到熏陶和感染,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更通过旋律向听者传达着美好的希冀。

参考文献: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5

关键词:长笛 影视 作用 应用 《料理鼠王》

长笛,音色优美动听,表现力丰富。这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宽广的音域,更是由于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渲染力和较强的穿透力。正因如此,长笛不仅是绝好的独奏乐器,更能够在乐队演奏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许多影视剧中,长笛越来越多的作为配乐乐器出现,或主或辅,对影视剧的情节、影视音乐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长笛的构造及演奏特点入手,结合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料理鼠王》中的长笛演奏,对长笛在影视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细致阐述。

一、长笛及其演奏特点

长笛,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材质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材质。现在的长笛虽然是金属所制,但是由于其发音原理跟以前木质的相同——由长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动而发声,使得其在西方管乐中一直被称作木管乐。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木质长笛和金属长笛还是有着区别的,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

长笛之所以能长久应用流传,归因于其独特的演奏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长笛之音色悠扬灵活使其符合众多音乐的内涵。自产生以来,长笛的材质已经从木质到金质银质,操控方式从孔到键,结构也由单管到多节,功能由原本只能吹几个单音到今天能够演奏多种多样风格的作品……长笛作为管乐器中最灵活的乐器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地演奏甜美悠扬的乐曲,更是特别擅长演奏快速的断音和快速的同音反复。换句话说,长笛音色独特,不仅能够在低音区(音色朦胧浑厚)、中音区(清澈抒情柔和)、高音区(光辉明亮)中灵活转换,更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正是由于长笛有着这样悠扬兼灵活的特点,它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甚至喜爱,这也是人们常常用于影视音乐的主要原因。

其次,长笛的演奏技法多样而灵活,非常适用于影视音乐。长笛属于技巧性管乐器,在很多的影视音乐及交响音乐中长笛被用作增加色彩性的乐器。例如:用它演奏的装饰音(倚音)经常用来描写昆虫、树林中的小鸟等;用它演奏的半音阶经常用来描写野蜂飞舞或是描写大自然(风声)的景象;用它演奏的连续性的音阶,经常用来描写潺潺的溪水,缓缓流淌地小河等;用它的演奏技巧相结合能刻画出机灵活泼的人物形象。总之,长笛的演奏技法多样灵活,富于变化,易于被作曲家喜爱。

再次,长笛应用于影视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长笛以其多样而灵活的演奏技法成为影视音乐的宠儿,一是它能够使影视音乐在原有配乐基础上更为灵动,处处充满自然性的生机和活力;二是通过配乐它可以丰富影视音乐的内容,使剧情在人物、情节之外还富有独特的灵魂音乐感,引导剧情更加深入人心;三是作为影视音乐的主旋律乐器,长笛应用技巧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影视音乐乃至整个影视剧整体艺术气息的展现。

二、长笛配乐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作用

2007年出品的迪士尼动画影片《料理鼠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不仅取决于其内容对广大群体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吸引力,还取决于影片拍摄的精良度及视觉效果的冲击性,更离不开与影片剧情相得益彰的配乐。《料理鼠王》的影片配乐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它具有以往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的配乐风格,即用适宜于欢快、兴奋特点的诸如小提琴等乐器进行配乐,同时还将各种音乐风格融会贯通,这是与以往迪士尼动画作品的配乐不同的。《料理鼠王》中,影片音乐创作者将传统的交响音乐、现代游戏配乐等音乐创作手法交汇运用,使观众在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管弦乐、电子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新式风格。事实证明,影片音乐人的这种“混搭”配乐让影片的音乐创作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丰富细腻的内涵,这种多元音乐文化的交融创新,使影片的配乐效果与众不同,十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料理鼠王》中的配乐根据主要是剧中的卡通角色及其所引领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同时,影片本身要求做到准确把握不同的角色心理以刻画出不同的任务形象,揭示角色行为下的主人公小米的思想感情,上述因素都使得配乐各不相同。如《料理鼠王》用长笛演奏了多首经典欢快名曲,但它们分别被用于不同场合以渲染主人公——小米鼠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应当说,长笛贯穿小米鼠在剧中行为展现的整个过程,将小米鼠这一坚强小老鼠的形象刻画的极其生动。

1.长笛曲渲染了《料理鼠王》的整体欢快气氛。正如前面所说,长笛可以通过音色、旋律的变换表现出诸如自然等场景和气氛。《料理鼠王》在描述整个剧情时,是以灰鼠小米作为绝对的主线,而小米的整个行为过程都搭配有长笛做铺底,这些长笛曲随剧情尤其是小米的遭遇有时加上一些欢快、幽默的配曲,有时则加上压抑的、不协和的旋律,让音乐透露出飘忽不定的感觉,不仅给小米笼罩上了坚强的神秘色彩,更给整部影片的向上基调定了位。

2.长笛演奏成为小米的心理情感象征。长笛是一种音色变化多样细腻的乐器,它的音色轻盈柔和,这正切合小米作为一只小老鼠外表温柔孱弱的特征,同时也符合小米对烹饪的情感。尤其是在描绘小米各项为了烹饪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行为时,音乐创作者选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用长笛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进行配乐。这些穿插在影片中代表小米心理情感元素的长笛曲,时而柔和、时而轻快,再配合上长笛吹奏出上行小二度的旋律进行,从音乐上给小米这个人物描绘上了励志向上的色彩。如在哥哥及爸爸被老太太追打走散之后,曾出现了一段长笛主奏的柔和旋律,低沉阴郁,不仅表现出了小米心中的难过,也为小米本身性格的感情细腻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为后面它的成功打下了性格基调。

三、长笛演奏技巧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

正如前面所说,长笛演奏技巧可称得上是木管乐器中最灵活最全面的,各种乐句、调式音节等都能比较灵活的吹奏出来。正因如此,其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可谓既广泛又深刻。《料理鼠王》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迪士尼动画影片,相应的音乐也应当与剧情相符,但由于音乐创作人对长笛的理解与准确把握,使世俗的和神圣的音乐在长笛上达到交融、古典的和现代的音乐在长笛上共鸣。

(一)《料理鼠王》中长笛演奏的总体原则

1.演奏技术精妙。《料理鼠王》全剧贯穿了长笛演奏作为配乐,并对长笛配乐演奏进行了精细加工,无论在呼吸技法还是吐音、颤音等技术方面,都体现出了演奏者精妙的技术。演奏者在对这些技术进行精雕细琢时,充分考虑到了演奏方式与剧情内容的契合,从音强、音准方面都给予了适度的刻画。

2.演奏技巧创新独特。在对演奏技术进行精妙改进的同时,《料理鼠王》的长笛配乐演奏者在演奏技巧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在剧情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或缩小原本规范的音色范围;在吐音、颤音的合理呼吸运用基础上开创了半吐、半颤音等,这些创新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更对影视音乐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二)长笛演奏在《料理鼠王》中的具体应用及表现

正是鉴于上述原则,长笛演奏在影片《料理鼠王》中得到了十分有效且适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气息和呼吸的适度转化应用

长笛作为吹奏乐器,在演奏时需要大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在以情节为主的影视剧音乐中,对气息和呼吸的把握应用更需适当。在《料理鼠王》中,主人公小米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这就决定了在演奏中演奏者的气息和呼吸运用一定不会是从一而终平缓的,需要演奏者根据剧情配乐的需要适度转化气息和呼吸运用:当小米的语言、行为散发出对烹饪的情感、对厨王之子的帮助时,长笛演奏定会适时出现,同时运用大量调性的转换,较大尺度的突出气息的铺垫和呼吸的程度技巧;小米每次在老板的打击下由安转危或是由危转安,长笛演奏都会变换演奏音彩,将气息轻重加以转换,时而将呼吸改换方式及频率,以形成气息与呼吸搭配剧情的新体系,突出小米这一角色的形象及性格特征。

2.规范吐音与颤音吹奏的有效穿插

吐音是长笛吹奏时的一种典型且重要的吹奏方式,它在《料理鼠王》中也有着不少应用。当小米的命运得到转折,尤其是由悲开始转喜时,长笛配乐就会出现吐音的元素,演奏者往往将较为欢快的乐曲配以相应的吐音,以配合小米命运的跳跃,让观众听众在看到剧情的同时伴随着听觉的协调搭配,真正达到全方位多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颤音总是伴随在《料理鼠王》吐音的左右,小米每次眼看就要历险,长笛配乐就会出现些许的类似波浪形的声音,这些声音既以其自然柔美使听者感受到影片中的音乐美,更带有着俏皮的元素让观众对小米这一角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音色的自由转换

在旋律方面,长笛之所以能够成为《料理鼠王》中最主要的配乐乐器,主要就在于其好听的音色效果上。长笛的音色有时就在于其不仅不受以往诸如钢琴之类的主流乐器所受的“修辞学”般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助于利用自身的旋律跳跃性对主题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保证配乐的连贯性。在《料理鼠王》中,长笛的旋律之所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正是由于其音色的灵活自由转换能够使配乐与剧情的搭配契合感空前的加强,不仅能是剧情得以凸显,又融合了较强的即兴性,改变了以往影片音乐中往往以动机展开方式为基础的器乐性旋律的面貌。尤其是在小米一次一次受到打击,由一次一次坚强应对,最终实现了自己烹饪梦想的过程中,音乐创作者们将配乐的力度、速度等方面与音色的自由转换有机结合,进行了精心布局,使每首舒缓柔情的名曲在长笛的演奏下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极度抒发了小米这一主人公不同时期分明的各类情感。

四、结语

长笛作为木管乐器的代表,在各类乐曲中都能有效施展其作用。《料理鼠王》作为经典的动画影视作品,其配乐却融合了现代、传统等多种风格,这使得长笛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空灵的声音、丰富的音色变化、多变的旋律、可控的节奏,这些都使剧中的经典曲目与剧情相得益彰,不仅得当的表现出原曲柔婉悠远的意境,更使人们强烈感受到了单一传统的音色己经无法胜任的现代混搭音乐风格。总之,长笛演奏风格的多元化已经成为长笛演奏的必修内容,这对现在音乐以及经典音乐等多种音乐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芑.长笛技巧强化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6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前言

所谓钢琴技巧它其实是一个泛指,在这里它包括的内容有琶音、音阶、双音、和弦、八度、断奏触键及各种连奏,同时还有力度强弱与否,想要得到相对完美的钢琴演奏技巧,上述所说的各类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对于钢琴的一个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整个演奏动作技能的一个养成过程,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必须经历不断练习,同时一直保持而且也需要迁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每一个钢琴学习者来说,可以在对于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技能上会有差异,而且在学习钢琴的天赋上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先排除这一部分的差异,所以如何得到这些技能就是最重要的了。

一、钢琴技巧的显现形式

通常是以各类练习曲与各类音乐作品为载体,纯粹的技能练习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完成音乐作品所设计的。因此,钢琴演奏技巧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得以实现。所谓“练习”是指为了获得技巧而经常进行的某种动作。钢琴练习即指钢琴学习者通过钢琴音乐作品获取各种信息输入大脑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大脑将加工整理好的有关练习信息指令通过输出神经系统传达给运动系统的各个感觉器官,各感觉器官及肌肉各器官协调运作,促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协调一致达到弹奏练习自动化的阶段。练习的目的是有效地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期用于准确地表达音乐形象。

二、钢琴演奏中的震音与滑奏

震音说的是在快速弹奏时,手指不能离开键盘,就好像长在上面似的,手腕与手指要结实有力,能够无损耗的将下臂产生的力量进行传递,如此才能成功演奏震音。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水的嬉戏》在48小节处便有了震音与滑奏的双手交替,在26小节出现了单手震奏颤音。这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何才能科学的学习与掌握?在左右手交替震音处应该均匀弹奏,手臂不可以过快或者过慢,这就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听觉能力。同时在此处小节中的震音还有些特别之处,它不需要下臂足够大的力量,而是将肩膀作为重要补充,以最小的力量演奏出最大的声音。在对震奏颤音演奏时需要用手臂回转的下臂完成,手腕保持着准确传递下臂最微小的动作,而上臂不能回转,仅仅是积极参与,它随着下臂回转而自由抖动。滑奏不是单个音的演奏,而是通过掌部动作让整个键盘上划出声音的演奏方法,因此也叫刮奏。在使用这种弹奏技巧时,手掌要坚实而不是僵硬,能够协助拇指弹奏。

三、身体的协调

1、手腕

手腕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更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唯一途径。对手腕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坚挺,又必须富有弹性的.手腕的灵活表现在它的动作方式。手腕的动作主要有三个方向,即左右,上下,周旋。左右方向的动作主要在于,一是配合大指的转弯。在弹奏音阶与琶音时,以及其它需要大指转弯的经过句时,大指要主动向里作水平状伸展,需要适度的手腕左右运动加以配合。大指需外推出,将整个手掌向外侧转出,手腕必须辅以必要恰当的水平运动。因而,大指与手腕作柔顺的水平动作的配合是手掌转弯的最重要的关键。二是弹奏连奏句,手腕必须作水平运动,从而实现力量的转移,确保声音具有连贯性和歌唱性。三是手腕的上下方向运动是用来弹奏某些轻巧的连续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强化触键深度。在演奏此类乐句时,手腕完全需要本身的爆发力,要具有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将最大限度的力量集中的能力。随着手腕自身的控制颤抖能力越强,肘部,大臂乃至全身放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手腕的第二种动作方向,是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周旋。这种用手腕“转圈圈”的动作很难掌握自如,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连接的远距离音符或同一音型的重复都需要用这种手腕动作将这些音符充连续起来。手腕是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发力“中转站”,运用不好,必定使整个演奏呆滞、无生气。

2、大臂

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应当是发自大臂的连接,不仅仅在音量响亮或大和弦处要运用大臂,在最轻弱处,在转弯处,在连贯处,都需要运用大臂。大臂的发力在于直接,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放松状态,大臂的用力其实就是一种以放松为基础的震动,在用力前,全身各部位非常放松;用力后也非常放松。大臂的用力可能速度非常快,时间非常短,非常大,也可能速度相当慢,时间相对长,而且不仅仅以爆发力的形态,而是以某种“拉压力”的形态存在,应当按照所需要的音色决定大臂运动方向速度及方式。

四、踏板的运用

踏板,在每一首作品中的使用都各不相同,作曲家们有的作了明确的标记,有的则没有标注,还有的并不使用踏板,因此,谱子上的标记也只能是作为演奏时的参考。这就如同一个人的讲话,她的呼吸是不用做标记的。使用踏板主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在连奏时踏板的使用较为突出,它的作用是既要连贯又不能使弹奏变得混乱;当弹奏密集和弦上行下行时,尽量采用切分踏板。

五、提升钢琴演奏技巧的途径

1、对于新的作品进行正确的弹奏。

首先对于一个新作品,不要去将整个作品都演奏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作品的新鲜感保留下来,在练习中依次去进行乐曲的短小片断或个别声部进行练习;在遇到了一些难演奏的片断的时候并不一定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因为当一个东西在重复了几次以后就会出现分神的现象,处理方式就是可以先去弹奏其它的一些片断,之后再全神贯注对之前难以掌控的片段来进行练习。

2、对于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进行有效地掌握

首先钢琴学习者必须要对教师的指导方法注意观察,这是由于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作品来示范钢琴演奏当中的技能动作并且做详细的解释。因此学习者一定要对老师的讲解注意观察。只有对理论知识掌握了才可能在实践当中有更加扎实的功底。

3、充分把握注意力与科学地安排练习时间

在进行钢琴演奏练习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并且精力是充沛的时候,才可能提高效率得到正确的演奏技巧。我们可以将练习时间分为集中练习和分配练习两种,前者指的是进行连续地练习,不休息直到掌握;后者指的是把要练习的曲目分成几个阶段,中间会有休息的时间。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看个人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时间的安排上还要针对不同的作品来进行安排。所以说,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学习时,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合理的分配练习时间,相信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掌握钢琴演奏技巧。

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钢琴演奏的有效途径就是掌握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钢琴学习方法,只有科学的钢琴学习方法才是通向钢琴学习成功的保证,只有科学地练习才能获得高深的演奏技能,只有科学地练习才能使每首作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7

【关键词】大提琴 演奏技巧 演奏能力

大提琴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曲,其音色悠扬具有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是管弦乐器中唯一可以弹奏出接近人声音域的“人性化”乐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音乐的造诣。高水平的大提琴演奏者可创造出纯美深沉的乐曲,表现出丰富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身临其境,更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将乐曲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提高演奏能力和演奏效果。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手型技巧与运用

演奏者弹奏大提琴乐器时,手型的技巧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于其他乐器,大提琴的手型技巧更为复杂。在实践中,大多数演奏者在手型的转换过程中,虽然关注了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对演奏效果的影响,但由于演奏者的右手比较灵活,更加习惯右手的弹奏,左手的技巧则相对较差。针对以上问题,要想提高大提琴的演奏效果,演奏者要重视左手手型的训练和把握,保证左手姿势的准确,进而弹奏出完美的音乐作品。大提琴演奏中,左手动作更加复杂,在不同的把位上,左手姿势应始终保持弧形,这样能够减少左手手指的动作范围,进而提高左手的按弦速度和音准的正确性。“航式动作”是演奏者常用的手型技巧,演奏者为了保持弧形的左手手型,左臂的弯曲要先转化到把位或弦的对应位置。演奏者要熟练掌握左手的弧形技巧和左臂的弯曲技巧,主要包括三度双音练习、六度双音练习等,是手型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运用的有效载体。

二、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技巧与运用

换把是指不同乐句演奏时,手指手型组合的换动。大提琴演奏乐曲的音域广阔,是这种乐器的特色,受到听众的青睐。也正是由于音域的广阔,决定了大提琴换把技巧的难度较大。作为大提琴演奏中的关键技巧,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换把的应用。大提琴的换把主要与左手技巧紧密相连,对乐曲的连贯、音准的正确以及音节合拍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中,演奏者要做好换把前的腕部准备工作,换把的距离越远,对演奏者的换把技巧要求越高,需要更加自然的将手指、手臂的动作配合。换把的成败与按弦的力度也有关系,如果用力过度,会导致换把的失败。大提琴初学者进行换把训练,要以准确性为训练目标,应注意换把的速度,轻轻的按弦,不能急躁,保证换把的流畅性和演奏的音准,为后期的大提琴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作为换把的辅助力量,手指要始终维持在弦上。演奏者左手的换把,需要与右手的动作相配合,避免左右手不协调的问题,防止演奏中出现滑音。

三、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与运用

揉弦是大提琴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技巧之一,其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于乐句适当的地方配合适当的揉弦,可增加乐音的生动性,更加有利于乐曲的情感表达。手指的运动、手臂的颤动是影响揉弦的重要因素,而组成揉弦的基本动作是揉弦技巧的核心。演奏者要认识到手指对揉弦的作用,合理把握演奏过程中手指的位置,并注意手指的力度。如果演奏者过于紧张或放松,揉弦的演奏效果就会变成难听的颤抖或震音。演奏过程中,要协调好揉弦的速度,注重换音时要继续弹奏揉弦,保证乐曲的连贯性,为听众弹奏出舒服、愉悦的乐曲。进行揉弦的训练时,应对左右手的动作一起研究。通常情况下,弓子靠近琴码时,放慢拉弓的速度,琴弦可拉出强有力的音色;较快的弓速,则可以发出柔和的声音。演奏者运用揉弦时,手腕要放在中间的位置,便于向前或向后移动,进而有效控制揉弦的频率,提高揉弦的演奏效果。揉弦的动作和技巧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将揉弦技巧较好运用于演奏中。

四、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技巧与运用

音准对于大提琴演奏是非常重要的,音准的把握是演奏者关注的重点技能,需要借助专业的训练提高音准的技巧。未经训练的演奏者,单靠自然的耳朵是无法准确掌握音准的。音准不仅仅与听觉有关,还需与手型技巧相结合,通过手指将听觉转换成姿势,其中更重要的是与左手姿势的配合,只有在舒适状态下展现出来的音准才是完美的。不同的演奏者,感知音准的能力有所差异,要加强左手姿势的训练,进而更好地掌握音准。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一定不能将琴颈沉落在左右的拇指与食指中间位置,这样会使演奏者的手指长度和手指按弦改变,影响演奏的音准效果。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还与把位及音色有关。通常情况下,把位不同,则手指尖距离不同。演奏者要掌握每个把位的音准,通过反复的联系,提高牢固的把位感觉和更换把位的能力。在把位观念建立后,演奏者就能够解决音准的问题。演奏者表现出的富有情感的音色,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能够跟随他们的思想而发生变化。音色直接影响音准的效果,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色和纯正的音准,才能够演绎出动人的音节。

五、演奏者艺术表现力技巧的运用

要想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大提琴演奏者要合理运用演奏技巧和手法,同时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力,装饰演奏乐曲,强化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技巧要培养良好的乐感和旋律感,准确控制乐曲的力度、节奏、音高和情感,演奏出乐曲要表达的艺术风格和精髓。同时,要对演奏作品进行创新,演奏者要融入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意境想象力,将情感和思维置于音乐作品表达的场景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可以感受到演奏者构建的场景中,引起听众的共鸣,提高乐曲的感染力,是高水平大提琴演奏者所必备的演奏技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提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能够弹奏出与人身相近的声音,其音色单调低沉,吸引众多听众的喜爱。由于以上特点,对大提琴的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演奏技巧的练习和运用,尤其是左手技巧的养成,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奏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提琴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促进大提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为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8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钢琴的示范教学中,对于钢琴键盘的运用能力都是衡量一个人钢琴技艺的最主要的标准,即便是在目前多媒体技术得到大量运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下,老师与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最主要的方式仍然是通过钢琴键盘上的演示与讲解,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现在在高校中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这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所以本文就对此作出探讨。 一、高校音乐专业培养其钢琴键盘运用技能的内涵分析 首先,能熟练的运用钢琴键盘这是演奏钢琴乐器最基本的技术,主要包括了跳音、双音、断奏和连奏等技巧,这是在运用键盘中最常用的几种技巧。其次就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到一定的即兴演出能力,这种即兴的表演能力是目前高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运用键盘中最为直观的能力体现,因为这种即兴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对于音乐能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或者歌曲创作并弹奏出最为恰当的伴奏音乐来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最后就是学生的合奏能力,因为通过锻炼学生的合奏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适合多人的集体演出,并且通过团队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以及专业技巧,这样也更加符合目前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方针。 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培养其钢琴键盘技能的策略探讨 在高校的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不同于专门的艺术院校中的学生,所以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给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在钢琴基础知识阶段的学习 在这个打基础的阶段我们最为注重的应该是基础的教学与学生已经掌握的钢琴键盘运用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首先就是要依据课程安排来设置专门训练各种键盘演奏技巧的专题来进行教学,这个阶段一般都要持续两年,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演奏技巧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且以此来作为教学核心来培养学生们的演奏技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看,认为应该重点关注的就是各种经典钢琴曲目的结构以及乐曲中和声功能等结构的运用,同时还应该科学的安排学生去学习各种技巧,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就是能够让学生全面并且准确的掌握键盘技能,其次就是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把过去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式的探索。其次就是可以充分的发挥出集体教学的优势来进行培养学生键盘技能的学习。集体的教学模式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发挥出群体的心理作用来帮助教学,笔者就曾经让学生来演示教学或者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学习对方的优势,然后反观自己的缺点。通过集体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培养出学生们较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更好的表演钢琴演奏。 (二)钢琴配弹阶段的培养策略 笔者在设计钢琴教学课时时,把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进行钢琴配弹的课程阶段安排在了大学的第三个学年,这种课程安排方式是符合高校的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规律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钢琴的配弹教学要求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到即兴伴奏的能力,这只是教学的其中一个方面,所以这个阶段的学习应当是在学生前两个学年已经充分的学习到了演奏技巧和键盘运用技能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的挖掘和培养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首先是针对钢琴键盘知识的理论学习,在高校中,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前两个学年已经学习完了最为基础的乐理以及和声等基础音乐知识学习,在第三学年已经开始进入到对于作品的分析以及写作歌曲等综合音乐理论的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知识就构成了学生学习钢琴配弹技能最为重要的基础。随着知识技能的逐渐丰富,学生们可以选择的各种手法以及材料也开始丰富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应该在教学去指导学生科学对歌曲的特点以及结构、和内涵等进行分析和学习,然后依据不同的表演场合来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表演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即兴演奏的技巧时应该让学生学会可以依据音乐的主题以及核心内容来选择配弹的材料以及用演奏来进行抒情和叙事。 在配弹学习阶段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钢琴键盘运用技巧能力的另外一个比较有效的策略就是可以让学生较多的分析和借鉴正谱的伴奏来学习其技巧。钢琴的正谱伴奏,这是作曲家在创作中经过其精心的构思的,在艺术感染力上是最强的,也需要最为精湛的表现手法,所以说这对于提高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运用钢琴键盘上的艺术性都有较多的指导意义。在这个方面,老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把和声看作是一种艺术语言,而不仅仅只是一种音响的材料,不能仅仅只是一种传统中的非常固定的呆板的思维方式,而是综合的去考虑前后的搭配以及整个乐章的结构来进行声部的连接和和声的选择。这是在培养学生提高对于钢琴键盘运用能力中的关键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高自身即兴演奏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结语 在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中,要切实有效的培养这些学生在运用钢琴键盘上的技能以及学生在亲身演奏钢琴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意识,其次就是改变传统的课时安排,把学生的键盘技能学习和基础学习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课时连接。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综合运用其所学的知识来分阶段的完成学习目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