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8篇

时间:2023-10-19 10:09:16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1

论文关键词: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技能培训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实现员工培训“做大做强”的功能定位,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1年,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有价值、可推广的电力培训教育模式,为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培训中心创造内生基础。

“电能计量Ⅲ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组,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拿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培训方案,入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八大“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本项目组期望以“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模块建设、培训方式方法建设、培训精品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精品培训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立项意义与理论支撑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和员工的技能水平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利益,其工作的好坏是客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开展电能计量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是电能计量培训的重点之一。

岗位技能培训不仅要有好的、实用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培训场所。作为承担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培训中心,近年来已建成多个与生产一线场景相吻合的电能计量实训室,通过近些年的培训,已摸索出一套针对一线人员的培训方法,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建设针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精品培训项目就是重中之重。通过此项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培训质量,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培训项目朝着更有利于员工技能提升的方向发展。

然而,何为“精品培训项目”?如何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都没有检索到明确的表述。参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本项目组认为,“精品培训项目”也应很好地诠释“五个一流”。“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也应是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培训指导教材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培训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二、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进程安排与建设思路

“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项目组以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标准》为依据,按照上述“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培训管理5个方面,逐步开展“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4个步骤:2011年4月-5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2011年6月-7月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2011年8月-9月进行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2011年10月-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形成项目成果。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理实一体”的道路。由于历史的影响,一方面,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多是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弱;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专家,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相对薄弱、缺乏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的培训师资队伍,项目组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到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一线挂职锻炼。只有将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双师型”人才,才能胜任企业培训的需要;二是请进来,引进供电公司一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兼职培训师,壮大我们的队伍。

第二,培训内容模块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培训内容模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合用的培训方案,才能收获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期望的培训效果。为此,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要求,将电能计量Ⅲ级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分解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均以与现场关系紧密的实际操作项目为主。

第三,培训教学方法建设。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现场实操等等,推进培训项目的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

第四,培训项目教材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为基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补充、开发电能计量一线员工迫切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指导手册和标准化专业试题库,利用团队优势,做出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课件及视频材料,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进行远程分享。

第五,培训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培训中心标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4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每期培训班开办前,项目组会将培训方案、课程要求、学员信息等告知培训师;开班过程中,项目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学员和培训师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二级评估的准确、可靠;培训班一结束,项目组立即收集整理培训归档材料,并通过反馈进行及时整改,从而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对地市公司培训业务的开展起示范作用的精品培训项目。

三、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亮点介绍

1.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需求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时间为2009年初,显然很多的最新技术没有列入其中。项目组考虑应该将最先进的技术放入培训中去,以体现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及时性。为此,将“智能用电技术”和“GIS技术”引入培训内容中,并将所有培训内容按照技能项目和子项目的层次编写成了课表的形式。

项目组自2011年3月即开始广泛学习、搜集资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编制《电能计量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2011年4月-5月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南昌、九江、赣州、抚州、萍乡、吉安、景德镇和赣东北8家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征求他们对我们设计的培训课表的看法和建议。项目组根据从一线获得的数据和培训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确定培训项目的内容模块。

2.合理配置教师,突出高效实用

按照调研整理出的培训课程内容,项目组从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库中选择生产一线专家作为主讲教师。这些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省公司互感器的检定和验收工作,在江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及其地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对现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了解非常及时;“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担任,他们也都是多年从事该项目教学的主讲教师。这样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实用。

3.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参与

由于参培学员大都来自于生产一线,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可能缩短学员的适应时间,快速地进入培训学习状态,本培训项目,特意以“情绪管理”课程开始,通过疏解学员的心理压力,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然后学习业务技能、新技术;最后进行研讨。7天的培训课程,以快乐学习为基础、以培训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强化学员的工作流程意识。

在技能培训中,通常我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讲授法”,也就是“灌输”的模式,学员在学习中很难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容易阻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的培训教学中采用当今职业教育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的“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学员通过全身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出了“探索知识”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言堂”现象,鼓励学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最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员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

4.提前精编讲义,实施全程录像

在本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按照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建设要求,我们事先向各位培训师提供了培训模块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编写的要求和模板。督促各位培训师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认真备课、按时交纳材料。项目组按照培训模块序列,精编讲义,让学员在报到之时即可拿到讲义,方便学习与记录。

本培训项目还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将7天的教学录像,结合精品课件,制作成本项目的“精品培训项目”视频教材,为更多的不能前来参加培训的现场电能计量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参考,也为进一步做好培训项目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四、经验总结

笔者认为,作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建设者,培训师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1.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企业培训机构要成功地开展职工培训项目,就要将过去那种“我有什么,我教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推销式培训做法改变为“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教什么”的营销式培训做法。只有通过训前的充分调研,才能把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要什么”,才能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学员“缺什么”,进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着眼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构建框架

培训师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能力项分解,再围绕每一个专业能力项,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设计,以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培训师的操作点和学员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要点,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点和情绪的协调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训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将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意编写培训讲义,为打造精品搭建桥梁

培训讲义是将培训师的教学设计与学员的能力构建实现清晰对接的桥梁,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职业培训的讲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科书。它不应该长篇大论强化理论,而应该简洁明白强调实用;它不应该太高精尖,而应该通俗易懂、实用够用;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培训师语录、课件翻版,而应该是学员的行动指南、学习指导。培训讲义应该人本化、实用化、逻辑化、系统化,一本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员工兴趣的讲义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2

论文关键词: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技能培训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实现员工培训“做大做强”的功能定位,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1年,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有价值、可推广的电力培训教育模式,为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培训中心创造内生基础。

“电能计量Ⅲ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组,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拿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培训方案,入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本项目组期望以“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模块建设、培训方式方法建设、培训精品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精品培训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立项意义与理论支撑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和员工的技能水平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利益,其工作的好坏是客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开展电能计量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是电能计量培训的重点之一。

岗位技能培训不仅要有好的、实用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培训场所。作为承担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培训中心,近年来已建成多个与生产一线场景相吻合的电能计量实训室,通过近些年的培训,已摸索出一套针对一线人员的培训方法,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建设针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精品培训项目就是重中之重。通过此项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培训质量,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培训项目朝着更有利于员工技能提升的方向发展。

然而,何为“精品培训项目”?如何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都没有检索到明确的表述。参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本项目组认为,“精品培训项目”也应很好地诠释“五个一流”。“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也应是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培训指导教材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培训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二、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进程安排与建设思路

“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项目组以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标准》为依据,按照上述“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培训管理5个方面,逐步开展“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4个步骤:2011年4月-5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2011年6月-7月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2011年8月-9月进行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2011年10月-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形成项目成果。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理实一体”的道路。由于历史的影响,一方面,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多是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弱;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专家,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相对薄弱、缺乏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的培训师资队伍,项目组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到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一线挂职锻炼。只有将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双师型”人才,才能胜任企业培训的需要;二是请进来,引进供电公司一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兼职培训师,壮大我们的队伍。

第二,培训内容模块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培训内容模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合用的培训方案,才能收获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期望的培训效果。为此,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要求,将电能计量Ⅲ级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分解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均以与现场关系紧密的实际操作项目为主。

第三,培训教学方法建设。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现场实操等等,推进培训项目的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

第四,培训项目教材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为基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补充、开发电能计量一线员工迫切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指导手册和标准化专业试题库,利用团队优势,做出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课件及视频材料,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进行远程分享。

第五,培训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培训中心标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4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每期培训班开办前,项目组会将培训方案、课程要求、学员信息等告知培训师;开班过程中,项目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学员和培训师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二级评估的准确、可靠;培训班一结束,项目组立即收集整理培训归档材料,并通过反馈进行及时整改,从而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对地市公司培训业务的开展起示范作用的精品培训项目。

三、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亮点介绍

1.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需求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时间为2009年初,显然很多的最新技术没有列入其中。项目组考虑应该将最先进的技术放入培训中去,以体现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及时性。为此,将“智能用电技术”和“GIS技术”引入培训内容中,并将所有培训内容按照技能项目和子项目的层次编写成了课表的形式。

项目组自2011年3月即开始广泛学习、搜集资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编制《电能计量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2011年4月-5月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南昌、九江、赣州、抚州、萍乡、吉安、景德镇和赣东北8家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征求他们对我们设计的培训课表的看法和建议。项目组根据从一线获得的数据和培训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确定培训项目的内容模块。

2.合理配置教师,突出高效实用

按照调研整理出的培训课程内容,项目组从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库中选择生产一线专家作为主讲教师。这些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省公司互感器的检定和验收工作,在江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及其地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对现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了解非常及时;“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担任,他们也都是多年从事该项目教学的主讲教师。这样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实用。

3.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参与

由于参培学员大都来自于生产一线,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可能缩短学员的适应时间,快速地进入培训学习状态,本培训项目,特意以“情绪管理”课程开始,通过疏解学员的心理压力,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然后学习业务技能、新技术;最后进行研讨。7天的培训课程,以快乐学习为基础、以培训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强化学员的工作流程意识。

在技能培训中,通常我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讲授法”,也就是“灌输”的模式,学员在学习中很难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容易阻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的培训教学中采用当今职业教育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的“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学员通过全身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出了“探索知识”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言堂”现象,鼓励学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最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员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

4.提前精编讲义,实施全程录像

在本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按照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建设要求,我们事先向各位培训师提供了培训模块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编写的要求和模板。督促各位培训师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认真备课、按时交纳材料。项目组按照培训模块序列,精编讲义,让学员在报到之时即可拿到讲义,方便学习与记录。

本培训项目还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将7天的教学录像,结合精品课件,制作成本项目的“精品培训项目”视频教材,为更多的不能前来参加培训的现场电能计量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参考,也为进一步做好培训项目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四、经验总结

笔者认为,作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建设者,培训师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1.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企业培训机构要成功地开展职工培训项目,就要将过去那种“我有什么,我教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推销式培训做法改变为“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教什么”的营销式培训做法。只有通过训前的充分调研,才能把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要什么”,才能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学员“缺什么”,进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着眼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构建框架

培训师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能力项分解,再围绕每一个专业能力项,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设计,以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培训师的操作点和学员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要点,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点和情绪的协调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训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将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意编写培训讲义,为打造精品搭建桥梁

培训讲义是将培训师的教学设计与学员的能力构建实现清晰对接的桥梁,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职业培训的讲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科书。它不应该长篇大论强化理论,而应该简洁明白强调实用;它不应该太高精尖,而应该通俗易懂、实用够用;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培训师语录、课件翻版,而应该是学员的行动指南、学习指导。培训讲义应该人本化、实用化、逻辑化、系统化,一本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员工兴趣的讲义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3

【关键词】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特色;创新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理念由“应用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注重岗位能力培养。《变电设备检修》是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自建校以来,本课程由于是理论、课程设计与实习三个环节进行施教,教学体制问题导致三个环节不协调,内容上有重复现象、时间安排上有矛盾,理论与实习完全脱节;基于此因,本次精品课程建设从岗位群出发,突出实践环节,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组织课程教学、实习;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型人才。

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我们引入了校企合作的开发机制,深入企业,通过与现场技术专家及工作人员交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开发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项目,并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同时,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检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为以后从事有关电气检修、安装、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学科建设意义

行业办校的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应能适应行业制定的各种标准,满足就业需要。因此以行业专家对贵州电力各地区实际工作环境分三大专业,九个专业类别,一百二十个“岗位培训标准”为准绳,对其通用、专业、岗位三个维度的培训标准进行提炼和升华,把本门课程建设成为既是学生就业需要完整体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达到系统学习的一门课程,又是专职岗位培训的好教材。通过学院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对于“变电设备检修”岗位培训无论是在职员工、转岗员工、新入企员工都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精品课程的建成及应用,将成为国家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定位,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就业性、务实性、开放性,正符合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思路。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以现场规程、规范、标准等内容为主线,按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的岗位维度需求进行项目训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从业能力、跟随企业用人岗位标准,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岗位标准,提高了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学生实现了“零”距离岗位实习。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精品课程建设结合岗位标准整合重组传统模式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内容,创出新模式是可行和实用的。近几年来,学院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和奖励制度,体现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程建设

2.1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首先精品课程建设与短期的岗位培训的区别,它是高职高专的系统教学;其次它不是专一的“师傅带徒弟”那么单纯,它需要用工作任务驱动理论教学,为某一就业岗位奠定基础;第三它不是某一专长的技师、高级技师,仅仅是某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某一模块学习内容,具备初级能力满足就业需求。因此《变电设备检修》课程定位为:为“变电设备检修初级作业员”工作岗位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基本实践技能,即为初级专业水平。用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和员工能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变电设备的拆装、检修、维护方法和工艺要求,具备变电设备检修初级作业员岗位的基本能力,实现方法目标、专业目标和社会目标。

2.2课程内容

在建设精品课时,注重课程的衔接,开设本课程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紧贴实际岗位标准,够用为原则,设计工作任务以能检验为基准,所以在选取内容时应遵循:一是具有针对性,即适用于学院电类专业课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实习完钳工和电工工艺实习,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二是具有实用性,即按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职能体系标准,针对我院电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群,结合现场专家编制的实训项目,我院实训基地的条件,拟以设备为模块,业务技能为主线,专业知识融合于项目中的教学模式选取教学内容,建立循序渐近的教学模块,使学生的能力由弱到强,掌握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能力。

2.3课程设计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训项目。在课程建设中,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通过变电设备检修现场规程、岗位维度和专业维度为主线,设计训练项目。由精品课小组成员到现场学习、调研,最后确定本精品课实训项目和模块,编写整体方案及单元设计、确定课程网站内涵。

2.4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工作原理利有动画、视频;参数教学采用现场参观与学生汇报;设备检修采用六步教学法;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情景交替,记忆犹新。

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一是要循序渐进,技能训练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二是工作任务模块化;三是理论知识与技能渗透性,通过任务的训练,在“做中学”,专业知识不断渗透到工作任务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理论并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中做”,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学生亲自动手,感悟领会,能力不断提高。

2.5实施条件

1)资源条件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历史悠久相当实力的实习室,服务于学院、南方电网多种岗位的培训,成为了贵州电网公司培训评价中心,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电力高职学院。目前我院与本课程相关的实习基地有钳工车间、电工工艺车间、电气设备检修车间、内线与照明实习室、高压电气试验实验室、变电设备检修实习场地、10kV配电线路实训场地、比例为1:1的220kV实训变电站,同时拥有50多个多媒体教室用于现代信息教学,让学生在视频、音响、动漫的世界里认知、认识变电设备外观、内部结构、动作过程,形象生动展示,帮助学生记忆、掌握,真正做到见图如见物,见物为相知的效果。

我院在注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的同时,按照“走出去,引进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实现“零距离”顶岗实习,与兄弟企业单位一起校企联合办校,达到“双赢”效果,在校外建立了若干实习基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同时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受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针对实际岗位的实训实习指导。

2)师资条件

课程建设团队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一是专职教师,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讲师各2人、工程师4人、讲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评标专家1人。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又有刚刚出校门不久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二是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行家,是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企业兼职教师共6人,均是在发、供电企业从事10年以上变电检修或管理的经验丰富的专家。

这些专、兼职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是好手,在科研项目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初步统计,他们共计完成科研项目12项、编写教材18本、16篇、培训在岗人员若干期。

对于重在动手能力的变电设备检修课程来说,师资已具备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条件。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3.1基于岗位,实施教学

本课程开展了基于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实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初步模式。教材只是一种参考依据,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内容的结构,让学生先走进实训室,第一步感性认识设备外观,第二步通过老师演示讲解,先教会学生做,学生可以边看边学,再讲怎么学教材的学习理念。第三步让学生自己动手,边做边学,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这样既解决了理论较差同学的学习,又满足了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需求,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2依托行业,服务企业

贵州电力技术学院,承担着贵州电网公司在职岗位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因此要求教师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知工作岗位并掌握岗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讲教材,要求教师利用暑假或抽调深入企业调研,以便对该课程合理设计实训项目,接近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教师们向企业内行专家学习、交流,互长补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与企业合作编写了《供电企业五岗位培训与考核标准》(高级、中级、初级)、《供电企业五岗位培训标准理论教材》、《变电设备检修工培训教材》以及岗位试题库(请点击课程网站学习资源)、《高电压试验工培训教材》、《配电线路工培训教材》、《变压器检修工培训教材》。

3.3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本次课程单元设计教学内容是根据《贵州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技能职系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岗位维度培训标准》及《贵州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技能职系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专业维度培训标准》经过现场专家讨论,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条件,初级作业的要求而编制,完全符合现场需求,学生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实习。

3.4教培兼容,突出技能

本课程对于在校生来说是所有的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的一个重要实训环节,而对于培训则是电网运行与检修中的一个岗位——变电设备检修,教学与培训相互兼容,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贴近现实,工作任务就是变电检修初级作业员的技能要求,突出了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达到教学目的,理论知识、岗位规范、安全教育等等随着工作任务训练完成互相渗透、学习、掌握、消化。

3.5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程建成后,经过实践,得到了学生和职工的好评。学生因其符合高职教育理念,贴近现场工作岗位;学员通过现场或远程网培训合格率提高,因此受到了学生、学员的欢迎。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经发、供电企业专家审核,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院内专家评价:

①该课程建设的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突出整合教学资源,按行业能力要求来架构,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环节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坚持在学生技能强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220kV实训变电站资源的优势,使工学结合形式多样、收效大,是该课程建设中形成的较为突出的特点。

②该课程建设具有特色:经过课程改革后,内容充实了,目标明确,并能与实际的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能力相结合,这样职前职后能较好的衔接,有利于就业。工作任务驱动理论教学,利用学院的变电站进行现场教学,有利于学习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克服了厌学心理,反过来学习好的同学用实物现场使他更容易理解,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经过课程建设后,内容丰富,编排科学,繁简适当,在保证相当广泛的覆盖面的同时,又保证了变电设备检修岗位能力的要求。

行业企业专家评价:

为了检验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还邀请了多位行业企业专家对本门课程进行了跟进和考察。这些专家均是长期从事变电检修、试验、管理及培训工作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他们的评价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是培训考证合格率较高,二是新员工通过培训很快能上手工作,三是对于一般员工经过培训技能上有进步。

来自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的肯定,这更加激励我们精品团队去更好地理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改革、更好地去建设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

四、结束语

在精品课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行业发展速度快,新技术、新设备要跟上要加以补充,因此网站建设要不断维护和充实内涵;在线测试题库有待充实。总之以后要做得更细更全面,让精品课更上一个台阶。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变电设备检修》精品课建设团队本着这一精神,不断地学习、调研、探索、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搭建新的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带动我院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春球.发电厂电气部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64-257.

[2]马振良.变电检修工.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李开勤,肖艳萍.电气设备检修.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供电职业技能培训系列片——《第五集 变电检修 ——10kV真空断路器检修》.北京:中国电力音像电子出版社.

[5]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变电检修.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6]贵州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技能职系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岗位维度培训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4

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对培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目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是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课程。因此,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以高素质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面对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职业岗位群,该课程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知识则强调专业技能,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包装设计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进行包装设计实际项目,提高包装结构设计和包装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具备对商品包装设计中进行包装容器、结构、材料、印刷加工等设计制作的能力。

二、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又要知识结构合理,注意高职包装设计的科学性。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教学的构建就是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优化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为:一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将原“包装设计概述”“包装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重组成为包装设计基础课程,对涉及到包装容器、结构、原理、材料和印刷工艺等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优化,使该课程包含了包装设计的工艺制作全过程的知识。二是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市场商品包装开发实际相联系,与企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中,整合包装容器结构的内容,把较难的容器计算等方面知识适当放到实训中,增加了市场常用的纸质包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瞄准地方特色商品包装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课程的授课。让同学们进行实际包装设计与制作,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操作体验。三是加大纸质包装设计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学生动手制作纸盒造型训练课程,感受体验纸质包装设计结构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然后让学生到超市货架上去分析对比,反复修改调整。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评定后,让学生到制作公司按实际尺寸制作出来。要坚持有目标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并与包装行业的职业资格技能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比如,2005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黎镜昭、石建峰等同学设计的《古韵——普洱茶系列包装》作品,获得2007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铜奖,还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银奖。在课程设计上,应及时把包装设计最新理念和设计制作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包装设计原则、市场动态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体现两个“学”,五个“用”的方法。两个“学”指的是学习内容适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五个“用”指的是学生学了以后“会用、够用、管用、能用、好用”,逐步完善学习和实训一体化。除此,还应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及计算机、制作机、打样机、装裱机、压型机和包装实物作品为一体的教学设施,还建有包装设计陈列室。根据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建立了校外包装设计实训基地,以创意设计、制作出片、制版打样等一整套的工艺流程设备,让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逐步开发了包装设计网络教学资源,使精品课程的教材、电子教案、课件、学习指导、试卷、视频录像、网上答题等教育资源网络一体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己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大平台。同时,也为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

四、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构造双师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主讲教师队伍的结构,按照教育部的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要求,我们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示范性建设中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依托,采用了“三个坚持”的具体措施。

1.坚持引进和学院培养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建设方针,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安排到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中来。《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由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高级平面艺术设计师、高级商业美术设计师和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组成,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配备了公司设计总监、辅导教师、技师等,构建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梯队。教师团队成员思想活跃,在全国级、省级立项获得教改课题3项,发表高质量教改教研论文十多篇。指导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得金、银、铜奖和优秀奖160项。

2.坚持实施教师团队继续教育的优惠政策

学院制定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条例》,并设精品课程专门建设经费,其中一项是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鼓励专业教师攻读硕士及在职研究生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高级培训班,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每年安排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或专业实训基地参加设计创意项目的实践、职业培训或技术服务,合理安排中青教师培养计划,不断适应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3.坚持实行导师制和岗前培训制度

学院相继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导师管理法》和《导师任职条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取由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组织教学文件或相互听课、评课的办法,并组织青年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青年老师申报科研课题,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带领青年教师下企业一起开发品牌设计项目,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地培养了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梯队形,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连续性。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了高水平的定位,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示范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的标准。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明确艺术设计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一系列地改革,有效地实现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设计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加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了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

五、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实训环节

从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角度分析,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实训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都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训与实习,搞好生产性实习,并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广东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设计中心、广州沸点设计公司、番禺日报印务中心、广州番禺新龙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保障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正常实训教学运转,提高了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质量。一是重视实训,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技能训练后,就到校外实训基地,在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与示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技术工人交流,主讲教师到现场配合指导,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到包装印刷各个生产环节学习,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开发地方特色包装。创意设计地方特色包装,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比如,2007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到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进行茶叶包装的开发设计。在实习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土特产品包装进行创意设计,学生在参加实践项目中,感受到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意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考核与考查,认真抓好每一项实训课程的环节,及时对校内外实训成绩进行评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设计的《番禺三宝》《普洱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作品,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三是加强生产性实训考核,安排学生到香港艺宝制品公司实习,直接参加公司的包装设计开发、制作、打样等工艺流程。

六、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编写指导教材

为了配合精品课程建设,学院组织教师、设计师共同编写了《包装设计》新世纪高职高专教学成果教材,以及教育部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在全国同类院校反响很好,至今已经是第11次印刷。根据授课老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建议,包装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也参与编写,加上近几年的专业调研与教改成果进行修订,增加职业岗位和专业技能知识,2008年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修订(第二版)出版,这就丰富了包装设计教材的内容,更加适应了职业岗位的需求,提升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能力。

配合《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增加包装设计职业岗位知识和技术,把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内容增多,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包装造型案例。并与包装设计专家编写包装设计实训指导书,按照企业管理工艺程序与步骤来编写,方便学生自学。编制包装设计电子课件,其中除了编写包装艺术设计外,还编写了包装设计欣赏、最新包装设计和中国之星获奖作品、世界之星国外作品选等参考资料。除此之外,还按类别编辑,如商品包装、食品包装、酒类包装、工艺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玩具包装等多种包装设计作品,为同学们提供生动的包装设计参考图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还将图书馆、艺术设计资料室1000多种的包装设计出版物目录挂在网上,整理全国30多个包装设计及相关的网站链接,既为教师提供授课参考资料又为学生自学包装设计提供学习资源,同时也为社会包装从业人员继续学习提供了一条自学途径。

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立成为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善了包装设计课程优质教学资源。为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岗位群的新要求,我们将继续对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以更好地为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编.国家精品课程——2004[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3]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侯治富等.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5]柳礼泉等.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6]胡宝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钟启泉.论“教学的创造”[J].教育发展研究,2002(7-8).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5

[关键词] 护理技术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以培养护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总体建设目标,确定了《护理技术》精品课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求实创新的教育思想,着力建设《护理技术》精品课程,进行《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组从2006年开始创建《护理技术》精品课程,历经两学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现将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介绍如下,为护理各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经验,以推动护理学科和护理教育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护理技术》教学新体系

《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部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中被确定为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课程组在讨论、听课、评价的基础上,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必需”“够用”“渐进”性原则。为了充分体现护理技术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重新调整各章节教学时数,尤其增加了实训教学学时数,使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达到甚至超过11,整合课程中最能体现护理基础知识的内容,精选、重组教学内容,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无缝衔接。根据护理技术课程内容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的理解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层次,从学时、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和老师的配备几个方面保障教学质量。

二、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完成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实现网络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领导下,确定《护理技术》精品课程负责人,并由团队成员共同承担了课程全部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电子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试题库和实训指导的建设工作。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课件内容中除护理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外,还引入护理最新和前沿的技术,如人工呼吸机使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真空采血法、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应用等。并且自己拍摄照片,编辑视频、音频资料,制作出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PPT课件。建立了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网,课程网站涵盖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和讲稿、试题、实训指导等教学资源,网站运行良好,网站功能强大,画面美观,内容丰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功能完善。强大的网络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课程的受益面。

《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使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最缺乏的是直观和动态的图像资料,而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不仅有直观形象的图片,而且还有动态的操作录像,在讲完理论后,即可随时播放操作录像,加深了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进入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实训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完善全方位、多形式的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护理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组重视护理实训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不满足于现有的实验室和设备,贯彻实训基地建设和临床护理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实验室装备和实验用品,建立了模拟、高仿真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通过课堂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医院课间见习、实习前强化培训、毕业实习四个环节的护理技能训练,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

在实训教学中,实验设施、设备除正常的安排使用之外,我们还探索出一套实验室管理高效能运行模式,即白天实验室供老师上实验课,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到实验室练习操作,有实验室带教老师负责管理和指导,这种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应用,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由课程组负责人主编,课程组成员参编的《临床常用护理技能实训指导》作为一种工具书,在对学生的操作指导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应用效果良好。

四、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关键,我系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或脱产进行研究生学习,送年轻老师到四川大学华西护理系脱产进修护理教学;鼓励在职专业教师尽可能教学临床双肩挑,即利用无课时间到附属医院带教并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为课堂教学积累经验和素材;聘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护师到学校任教,把她们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传递给年轻的老师,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每位新教师都有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负责带教和督导,使新老师能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还为新老师提供每年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参加一些护理学术研讨会和省上师资培训班学习。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检查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系上和学院的优质课竞赛,通过赛课提高教学能力,涌现出一些多媒体教学能手。《护理技术》教学团队成员有两位分别在学院两届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五、完善考试题库,教学改革与执业考试相对接,提高考试过关率

从2006年开始,我院对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和考试进行改革,利用已有的试题资源参加全国27所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发的护理专业(网络版)试题库建设,该题库内容涵盖了护理技术课程试题,在指导学生学习以及执业考试中发挥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将题库放入精品课程网站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做题,以锻炼解题能力,取得较好效果。在考试方式上(题型、题量等),摒弃传统的考试模式,转为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对接,模拟国家护士执业证考试模式,以提高其今后适应执业证考试的能力,这项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我院高职护理专业护士近两年执业证考试通过率达到95%以上。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通过建设《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6

一、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以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质为目标,最好能系统化、模块化也就是说设置的课程必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文化基础等模块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在具体设置课程时,要把相对分散、内容接近的课程进行整合,删减陈旧过时的知识内容;将大多数学生难以学会、学精的课程列为选修课程,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并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等把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定位在基础理论职业技能和应用提高这两个方面,重点放在职业技能上积极开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模式和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加课程的系统性、职业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二、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个性教育

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校园环境因素、师资队伍结构、实习实训条件及学生实际需求等内容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它的目的是要整合和尽可能地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可供选择的课程《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尤其需要开发适应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课程,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发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本位、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使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既充分体现个性化的教育,又符合课程设置社会性、基础性、专业性和发展性的要求;既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又能帮助残疾学生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基础更好地适应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满足他们差异性和独特性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塑造健康的性格。

三、建设精品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及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使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改善,推动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

1.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与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相一致学校应根据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来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给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与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培养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学校要将师资培训形成制度,并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参加专业课程培训,及建设精品课程的奖励,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动力。

3.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与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相结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之间通过建设有效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和服务平台,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分享、共同发展的目标,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与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进行精心教学设计课堂效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研究和设计,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四、加大实训建设,强化技能培养

1.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指在校园内建成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包括场地、设备、师资等在内的综合设施,是实现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开展技能训练的基础在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中,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和认知的缺陷,使课堂教育不仅抑制了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需求,而且放大了他们的听觉、视觉缺陷所以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通过校企共建、教学工厂、校办企业、校际合作、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来改进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教学需求;通过多做、多练,充分挖掘残疾人的剩余感觉敏感(如听力言语残疾人的视觉敏感、视力残疾人的听觉敏感等)优势,为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建立捷径。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7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relation to the level of school-running and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of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ing Technology course, it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from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double certificate"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team and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精品课程;油气集输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Key words: excellence course;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ing technolog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79-02

0 引言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一切工作均围绕着教学开展,课程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是工科院校油气储运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向课程要质量,向名师要质量。任何精品课程的建设均是一项庞大的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体系分解为若干个系统。《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和关系到精品课程的效果,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综合教学环境

随着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理论教学做到“必需、够用”,另外需注重培养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和教学环境,使之更符合实际生产环境,以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通过《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探索出符合区域经济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行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鼓励企业接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实习。经过不断的努力,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在陕北地区建立了几个相对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学生课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企业也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双证课程”体系

2.1 “双证课程”是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措施 即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具体要求和课程的教学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将集输工(中级、高级)考证标整合到日常教学及考核中,在《油气集输技术》课程结束的同时完成集输(中级、高级)工的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

2.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进程中,本着调整改革、提高的课程建设思路,采用面向实际、面向专业课程、面向整个教学体系的教改方法,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整合和改进。《油气集输技术》是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对内容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3 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平台是《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具有资源共享、教学互动、信息远传、个性化等特点。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3 实践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载体,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训与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在充分考虑精品课程教学的实训要求以及生产一线(就业岗位)的具体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将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成为综合性、创新性实训室;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及人才优势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经济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健全合作培养机制,把综合性实践教学搬到企业中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队伍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所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拟通过教师培养与引进,形成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构成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具体的措施有: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队精神;引进博士生、研究生等高层次专业人才;鼓励专业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及下企业锻炼,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行专业带头人及教授、副教授聘任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授课及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等。

5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材的自主研发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品课程的关键,编写教材又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将教材建设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在不能够独立编写教材的情况下,鼓励团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积极参与编写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

6 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油气集输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教师水平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成果将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创业率以及价值创造上。教师也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培育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增菊,张清枝.《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4):86-87.

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篇8

关键词 专业群 师资队伍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23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Grou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 Group

GAO Ruwu

Abstrac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work,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high-quality goods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as the leading to stimula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roup, is a key factor in enhanc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chool,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ability and level of important basi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group; the teachers troop;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0 引言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最重要教学的工作,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项关键性要素,也是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必要环节,专业建设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专业建设水平决定一所高职院校的声望与水平;二是专业建设是教师成长、进步的平台;三是专业建设对学生的发展起定向和规范作用。专业群是由1到2个骨干专业和若干个培养方案、就业方向相近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具有同一的行业背景、相近的课程内容、共用的实验实训设施和共同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条件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核心骨干专业的重点建设,特别是以精品专业的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专业群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1 建立精品专业建设机制,促进专业群的形成与发展

精品专业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龙头,专业群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本身的行业特点,形成了适应行业的电力、水利、建筑、机电和信息等5个专业群,凸显了学院的专业特色。在专业群中,重点以核心专业进行精品专业建设,从而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学院高度重视精品专业建设,建立了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育先进工作者等活动,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设立示范性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在人员培训、设备购置与教学业务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利用精品专业建设机制,学院的精品专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电力专业群中将核心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作为建设重点,使该专业成为首批省级精品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整个专业群的发展,骨干专业“供用电技术”也成为省级精品专业。

2 围绕精品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具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师资队伍是精品专业建设的关键,也是一所高水平高职院的重要标志。学校大力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名师可以吸引优秀生源来校就读,可以凝聚一支教学科研队伍,可以专业甚至整个专业群的发展。为此,学院围绕精品专业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一是加持内部培养和校外引进相结合,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通过参加对外技术服务和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三是有计划地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技术人才;四是开展校企联合,从企业聘请部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当学校的客座教授,让他们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

电力专业教师所有教师先后派到设计、施工、供电和发电企业从事勘测、设计、运行等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锻炼和实践,电力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形成了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构成,老中青教师结合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完成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和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此外还聘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教授,主要从事教师业务指导和实训教学工作。电力专业群现有由教授5人、兼职教授3人、副教授1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24人,和“双师型”教师26人组成教学团队,其中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人,并成为首批的省优秀教学团队。

3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建设特别是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确保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建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和专业不断发展的情况,对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和考核办法改革,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以此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带动相关课程的教学和专业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是学院的传统骨干专业,学院十分重视该重点专业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了《学院试点专业建设条例》和《关于加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决定》,并成立了学院、系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并积极组织申报省级、院级和系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电力专业主干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部级精品课程和国家优质资源课程,并有“电力系统”等4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电机学”等5门是院级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有效推进了专业教学的改革,特别是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一是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面向电力行业的特点,确定了以“面向行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技术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促进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使广大教师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上来;三是课堂教学中融入电力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

4 搞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行业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要努力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高职学院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搞好校内实验实训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与当地供电企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共建,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实训的原则,加大专项投资力度,更新教学仪器设备,营造与电力企业生产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现已建成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覆盖电力专业群实验实训教学、行业人员培训、电气检测和职业资格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了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场、新能源风力与光伏发电实训场、智能电网实训场、微电网实训场、进网电工技能实训基地、输电线路安装实训场、电气设备检测实训场等重点实训(验)场。室内实训场总面积3600平方米,室外实训场总面积5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876万元。

5 加强专业教材建设,为教学提供可靠保证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专业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学院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特别是重点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选择了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核心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作为教材建设的试点。

一是学院高度重视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课程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二是加强国家、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重点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优质资源课程,“电路与磁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进行教材建设。现已全部完成了这些课程的教材、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和课程设计指导书等系列书籍的编写,并通过该精品课程的建设创出学院的品牌课程,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认真组织全国高职院校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我院发起并参加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组织的高职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的编定写工作,我院共参加了共25门课程的编写工作,共有28人参加编写,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调试技术》等7本教材由我院主编,我院教师完成320万字的教材编写任务。为了做好本轮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多次召开参加编写教师的会议,提出编写教材的要求,要求各位老师积极与主编和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编写出适合高职特点、内容科学、形式新颖、经济实用的优秀教材。通过本轮教材的编写为我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能满足我院教学要求的教材,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这对提高我院电力专业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教材建设”项目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6结语

精品专业的建设很好地带动了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群的形成、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龙头,带动辐射发电、供电、输电、用电等8个专业的电气工程专业群,电力专业群在校生达到1350多人,2014年《供用电技术专业“一轴三翼”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又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使学院的专业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全院的专业与专业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尹睿,谢虎.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 高汝武,包晓晖.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3] 王秋红,黄益华,徐明.电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