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8篇

时间:2023-11-03 10:15:07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 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 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 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 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 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 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分析探讨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生物不是中考中的必考学科,所以部分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有所忽视。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因此,如何使得初中生物教学更加高效、生动,如何使得初中生对生物学习有更高的积极性,如何使得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相关能力有更好的锻炼等都已经成为了初中生物老师必须考虑的事情。因此,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转变初中生物课堂主体对象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当然,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首先应该转变课堂观念,明白课堂主体的对象。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中,老师一直充当的都是课堂的主体,并对课堂的一切事物起到了完全掌控的作用,其中包括学生在什么时间应该回答什么问题、应该思考什么内容、应该完成什么作业。当然,在传统教学时期,这样的“控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观念在不断的增强,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运用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这也是我国教育最终想要实现的目的之一。可是,部分老师却认为学生这样的行为实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因此会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强制性的打压,以期望能够抢回课堂的“完全控制权”。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是不符合目前我国初中教学主要思想的。在我国新一代课程改革标准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应该对课程的走向和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好的是一个引导者,以帮助学生用更好方式、更佳的思维去思考生物课堂中的各个问题。老师只有在生物课堂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才可能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更好、更全面的发展[1]。

2改变提问和倾听方式提高课堂与课下教学的效率

对于初中生物课堂而言,提问和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保证初中课堂的效率和进度往往会减少提问和倾听的时间,甚至部分老师还会选择“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进行提问和倾听,这样往往是无法得到较好课堂效果的。因此,在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强烈建议老师能够增加有效提问和有效倾听的时间,并改变提问和倾听的方式[2]。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可以选择“引导式”提问和“选择式”提问“。引导式”提问一般比较适合于老师在教授新课和课前回顾知识点时使用,这是因为在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或是在课前回顾知识点时一般都会有种不知从何入手的盲目感,此时如果老师为了加快上课的速度而“自问自答”,很可能会使得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从而打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当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老师在提问时更加生活化、简易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白老师要问什么,这么问的主要目的是要复习什么知识内容,自己又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回答才能切中要点。老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耐心,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而这“适当的时间”应该根据实际的提问情况和课堂情况进行控制。不宜过短,因为过短会打扰学生的思考,不宜过长,过长会让学生有多余的时间做课堂以外的事情,而也是考验初中生物老师教学经验的最佳时期[3]。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初中生物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单一且机械的,在过去里,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我国教学目标的不断调整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变化,这种单一且机械的教学模式也愈发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为这种单一且机械的教学模式很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惯性思维,而失去了灵活应变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建议老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初中生物课堂,根据相关的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学策略在各项信息技术和硬件设施等的支持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比如说在学习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时,简单的讲解就没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高,因为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多自然界食物链的划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并且可以明白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部分《动物世界》中与食物链有关的片段,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自然规律”,什么叫做“物竞天择”[4]。当然,除了多媒体的手段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所了解的“食物链”,因为通过自己收集资料画出来的食物链往往可以在提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4增加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比例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离不开一些生物实验操作,这些实验操作是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适当扩大生物实验所占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手探究自然界的各个奥秘,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明白生物学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初中生物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就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老师可以通过这一实验来提升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老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得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好的帮助,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曼曼.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5):279-279.

[2]付艳梅.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2):370.

[3]阮庆德.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关爱明天,2015,(10):412-413,414.

篇3

关键词:生物概念教学;直观化;情境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75-01

新版课标相对于旧课标最明显变化是更加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建立、理解和应用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生物概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 “头脑中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引导修正认识的错误与偏差,转化建立科学完整的“词典中的概念”。下面,我就如何有效进行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认真分析概念,了解影响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组成的,它们是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教师只有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概念做全面的分析,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概念讲解确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使学生能顺利地形成概念。生物学概念做为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单位,只有当学生掌握它后,才能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正确地进行思维,清晰、正确地表达生物学思想。

影响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的因素有:1、概念本身的影响。有的概念比较抽象如基因;有的概念高度概括如生态系统、花;有的概念既抽象又概括如神经调节;有的则比较具体如生物圈等,学生对具体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快于抽象概括的概念。2、感性认识欠缺的影响。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 生活空间的限制,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会存在一定差异,甚至是难度。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之前的前概念――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是形成“词典中的概念”的障碍和阻力。3、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性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

二、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概念教学的策略通过剖析学生形成概念时产生的问题和学生形成知识表象的原理,按“感知―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形成概念”的概念形成过程,实施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材料、教具(模具)、课件,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去学习概念,这样就能达到概念教学的最佳效果。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内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讲好生物学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常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述概念法

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按照它实际的特有含义来命名的,讲述法就是运用准确、形象的词语,进行概念的讲析。运用讲述法讲好概念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确切、透彻、重点突出。例如:染色体,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染成颜色的物质,具体含义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讲解“酶”的概念时,抓住“活”,“催化”,“蛋白质”,“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这些重点词语等。

2、利用感性材料,将抽象概念直观化

在进行生物学概念的讲解中,充分运用演示实验、传统的模型、挂图、板画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3、引入生活情境,将陌生概念熟悉化

将陌生概念与学生自身熟知的事物和生活体验通过类比,建立适当的联系,如果运用到教学中,这种联系可以促进学生对新概念认知的内化。所以类比法在概念讲解中有着广泛运用。例如;血液成分的学习中,将血浆和红细胞比作一个正常国家的经济建设力量,白细胞比作和平时期的国家军队,血小板比作社会紧急保障系统。这样理解血液成分所占的比例。

4、运用已学知识,建立新旧概念体系化

血液循环对学生来说缺乏直观感受,学生学习具有比较大的难度。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人的呼吸、人体的营养等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概念同化教学模式,将相关概念引入,同时利用在本章中形成的动脉血、静脉血、动脉、静脉、输送血液的泵等概念同化新概念――血液循环,逐次提出由浅到深的血液循环的概念,将血液循环概念的形成分散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整章教学中,强化知识结构,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

5、展示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化形成“词典中的概念”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特别应该将学生 “头脑中的概念”备入其中,以引发原有概念与新情景中的慨念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思维,产生新问题,为学生学习新概念做好铺垫。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产生不同的解决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既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有关理论的实际情况有足够的认识,又有对新概念有所拓展的教学设计。学生不断的讨论质疑,小组同学不同见解的表达,自己在不断构建、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头脑中的概念”,辅以老师的引导点拨,校正混淆认识,逐步形成“词典中的概念”。

篇4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贫乏

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都有网络,但是没有校园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学生的生均占有实验仪器量和微机数少得可怜。缺少相应的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实验器材残缺补充不及时,教育资源配套建设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二)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初中不少学校,原先的生物教师编制就紧,加上长期的生物“会考”,使得生物教师能改行的改行,不改行的也兼教别的主课,但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的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老师力不从心了。专业教师少,教师负担过重,管理机械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素质普遍偏低。

(三)教育观念陈旧

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是部分教师对待新课改的思维,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去挖掘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不去设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究,没有利用好农村这块天然资源进行实验的改革,而是把实验作为一种任务,流于形式地去做一遍,至于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未必去多想,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四)教学手段落后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实验仅限于课本,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课堂内容干瘪、肤浅,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文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与不做差不多,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实验中培养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二、农村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生物课程资源

农村中学一般占地面积大,校园内有人工培植的风景林木和奇花异草,校园周围的田野、山林、水库或小河中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这些都可供师生观察和进行实验材料的采集,也是参观、实习和生产实践的场所,为上好生物课和不断改革生物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开展制作生物标本、观察动植物生活习性、绿化环境等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在课堂内外亲自动手、动脑、动嘴,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二)提高生物教师地位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生活可以清贫但不能没有尊严,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誉,所以,各级政府要提高生物教师的待遇,不能认为是“副科”教师,在思想上轻视他们,学校管理者要做到以人为本,关心他们的利益,在晋级、评优、评先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工作中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农村生物教师理解、把握和驾驭新教材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生物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的开展,从一些农村教师成长的经验来看,这条自强之路是植根于农村本土文化的“草根式”道路,这种“草根式”的道路,虽然不同于传统的“学院式”道路,但却是许多优秀的农村教师的成功之路。对于缺少经费和资源的农村学校来说,这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脱困的根本之道。

(四)利用现代化的手段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探寻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如果能学好初中生物,就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但生物学科知识的来源多从自然和生活这两方面着手。因而,初中生物中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推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本文从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这几个方面入手,细致的探寻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生物学科,因而在学习中需要熟悉整个学习过程,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给学生导入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能进入到全新的感知世界内,这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的必要前提。为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良好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从生活情境逐步过渡到生物学习,这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生活化的情境学习中,要将生活中的发展规律、现象和生物学科知识进行密切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有良好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学生对生物有更好的了解,也就能对生物有更多的探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的时,教师为让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有更好的理解,可以在教学初期引入中国的一句俗语: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遗传现象,比如两只白猫能生出两只黑猫,两个父母皮肤比较白,但是却能生出一个黑皮肤的孩子,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都是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影响,也是生物基因变异的一种类型。教师在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引用较为常见的生活事物,因而需要解释生物学的各类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运用现实的形象理解知识的抽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度的添加相生物现象让生物课程更为形象,之后借助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让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实际生活,满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能感悟、领悟和经历生物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生物知识的过程,了解如何用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学生看到知识学生的实用性,就会对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也能真正的探究知识本质,更能进一步探寻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不同之处。如,我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这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何喜欢在大树下面乘凉,并能利用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详细的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散发部分水汽然后收到雾化影响,就会不断的吸收周边热量,所以夏天在树下纳凉会感觉很凉爽,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点了解到夏天在树下纳凉凉快的原因一方面是树枝遮住阳光,另外一方面是树本身会吸收周边热量。教师为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升,就要运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学生在学习初期不知道应从哪个方面思考问题。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应需重视生物课外活动,尽量让课外活动趋向生活化,更要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知识融合在一起,做好融汇贯通,这样生物知识就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使教学活动更为科学。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展开实际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相关的生物知识。比如,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拓展学习层面,寻找生活中能运用生物的知识点和知识内容,如学生将食品保存看成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搜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和保存过程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翻阅资料,也可以询问父母搜寻保存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父母一到共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掌握观察现象,也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上课之前,教师可借助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搜寻处出来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生物知识解释提出的问题。课堂以外,生物教师也需利用现有知识引导学生做食品保鲜的相关实验。借助于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存储方法对同一类食物进程存储,也可以通过观察各类不同的食物保存效果选择高效合理的保存方法。基于此,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设不但能拉近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也能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生活化练习和作业

给初中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也是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探究转化过程中的遗漏部分,然后进行二次巩固,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为让学生喜爱练习和作业,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实际生活内容,让初中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满足学习实践要求。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能将学生从枯燥的书面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尝试,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并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力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课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这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布置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类相关题目,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将各个小组不同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全班同学统一讨论,然后形成完整的调查后提交报告。

结语

总之,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初中生物教师不但要重视生活化生物教学方式的运用模式,更要通过各类方式让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造福于人。除此之外,通过生物知识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引导当代初中学生树立健康的生物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胡同炎.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06):3-6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94-0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其基本原理都以生物学概念为基础。可以说,生物学概念是生物科学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学好生物学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基础。

新课改后,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活动”,而对基本概念的教学有所忽视,对于一些核心概念,有些教师干脆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这样死记硬背的教学不但不利于学生建构概念,领会概念的内涵,更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此,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要防止轻视概念性知识的体验主义教学。”2011年审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也在原有内容标准的十个模块中,都增加了重要概念的描述,强调“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笔者认为,随着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强化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教科书就会很快启用,概念教学法会进入初中教师的研修、备课和教学工作之中。据此,笔者根据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进行了概念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针对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以及与高中生物衔接密切的基础概念,探索一些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框架,掌握核心概念,为生物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通过实验强化概念教学的策略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实验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知性,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充分感知所学内容,形成深刻印象,再上升到理论,形成概念,从而真正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动手参与教学。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往往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即知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指哪些生物,甚至知道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规律,但却不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这就是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面对该情况,如果在上课前教师能带领学生先动手做几个生态瓶,要求学生想办法尽可能让瓶中的生物生存更长的时间,让他们来考虑必须给其中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课上再让学生来介绍他做的生态瓶,以及其中的各种生物有什么作用,另外还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评出最成功的生态瓶。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一个生态瓶、一个鱼缸或是一个池塘都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最后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在主动理解和建构概念的同时,还深刻体验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师演示引导教学。在学习“食物中的能量”时,学生对脂肪中能储存更多的能量总是将信将疑,这时教师可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燃烧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和水稻种子,分别测量使试管中的水升高了多少温度。学生通过亲眼见证,就很容易理解食物中的能量这一概念。

3.师生同步探究教学。学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时,对于小肠内表面皱襞和绒毛的结构和作用,学生因为缺少感性经验,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可出示两张看似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整的,一张皱皱巴巴的,接着请一位学生把那张皱纸展平,看着皱纸展平后面积比平纸大了很多,学生也就理解了皱襞和绒毛的存在能增大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这一道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比教师用语言反复强调要有效得多,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

生物新教材中很多看似难懂的概念都可通过这样的小实验来进行探究,只要教师指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探索,就能让概念教学化抽象难懂为形象易懂,化死记易忘为理解难忘。

二、概念图教学策略

概念图(comcept mapping)是美国康乃尔大学诺瓦克(J . D. Novak)和戈文(D. B. Gowin)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图,以帮助学习者形成认知结构,从而加强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例如,学习“人的生殖”时,许多新知识同时涌入,如果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受精过程、生命诞生的场所等概念单独要求学生记忆,学生的记忆负担就较重,这时就可利用概念图,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其理解和记忆(见图1)。

又如,“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的基础概念很多,很零散,这时也可用概念图来描述(见图2)。

三、联系生活实际的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概念是生物现象的本质抽象,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在概念教学时,可联系实际,把抽象的概念重新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血管、血液及其作用时,可利用一张城市河道图进行教学,血管就像纵横交错的河道,其中流淌的血液就像河道内的河水,血液内的血细胞就像河流中的小船,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画面,从而加深理解。

再如,学习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时,可由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引入:“亲朋好友们都说你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呢?”“同学中有没有父母都是双眼皮,但自己是单眼皮的例子?”这样联系学生实际引入形象直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又如,学习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时,就可问学生:“米饭粒在口中细细咀嚼,会有什么味道?”学生就会仔细回想,答出有点甜,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消化酶的作用。

四、探究式概念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的内容很多,在探究过程中,一些基本概念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例如,通过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等,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生物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构建学科概念体系的基础,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对概念的构建就会容易得多。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策略使用

前言

目前已经有部分初中院校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在传统模式受到新型教学方式的冲击下,传统模式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学生自我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改变。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1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授之以鱼,将自己的知识完全的灌输给学生,一般的教学方式可能采取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就完全放任给学生,甩手不管了。但是这样的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反而会使得学生感到是无头苍蝇,不知从何下手,适得其反。尽管新课改的计划早已出台,但是一些老师并不能领会到新课改的真正含义。为了图方面,或主动或被动的学生一起组成了小组,进行一系列不知所云、不知所向的探讨研究,但是对于促进相互学习,促进人际沟通的作用显然不大。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在方式和程序上出现了一些错误,便使得这种教育方式变得毫无价值。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是合作,但是简单的分组和分工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合作交流,反而会有人偷懒有人辛劳。一个团队里面倘若只是一部分人或者个别人在努力,那么达到的效果也会使很不理想的。

1.2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总是认为老师教给他的就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不会去主动思考和学习。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好不容易迎来的分组自学,变成了分组分工,省时省力,那么,小组的学习效率肯定不会提高,反而会一定程度的下降。就算有很多学生是很热情的参与讨论,参与学习,但是最终,还是会有小组代表和组长等代表人物,来传达整个组的共同意思,最后还是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来否决个别同学的个性思维。因此,这种讨论的方式会对于学生自身的而学习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够很好地起到促进作用。

2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

就初中生物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而言,它具有实践性,更强的说服性,不同于文科性的学习,因此,本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1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要结合教材,在教材的指导和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开展实验学习课程。一个初中生物实验是需要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这里要注重每个小组组员的平等地位,不能隐藏或者排除少数同学的实验观点和实验发现。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有的人负责材料准备,有的人负责统计工作,在观察实验结果上,每个同学都应该做到平等权利的使用。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合作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2.2充分的引导和领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完全的指引着,为学生开启学习之门,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大胆的实验。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给与帮助,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合理的进行调控,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实验仪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游走于学生小组之间,切实的注意好安全防范,及时的进行点拨、指导,与学生一起做好实验工作,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这样,不仅学生获得了知识,教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水平自然会提高。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工作中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当好指南针,配合好学生的实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均衡发展。

2.3配备好充足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备:各高校应该配备好相应的生物实验和教学设备,硬件的充足才能保证学生实验学习的顺利实现。学校应该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准备好一些实验器材,例如,显微镜,细胞标准,洋葱,卫生棉,实验牙签等等,促进实验器材与教学学习水平相适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提前教会学生和教师如何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出现以外的危险情况。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使用实验仪器,共同利用学习机会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促进学生的良好人际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语

本文讨论了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问题,认为实行合作学习确有必要,而且可以改变一定的学习方法,提教学效率。本文也发现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合作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提出的解决措施对于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效率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艳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43-23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注重观察、调查等探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其有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提问技巧,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有技巧地提出问题,学生才能顺利打开思路。教师应联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找到生活与教材知识的联系点,展开探讨。例如,在讲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联系家庭住宅楼里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道,设计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嫁接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教师应通过设计问题串,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由浅入深的小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并在足够的思考时间里独自形成答案。教师还应当充分理解和欣赏学生的回答。

二、组建科学实验小组,合作探究

实验小组以4人左右为宜,应当将性格、能力特征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以扬长避短、互相学习。教师应选取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比如,合作总结出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方式,或者作出种子萌发与某一自然特征有关的假设,合作完成对照试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由表及里观察法、对比观察法。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好记录,及时整理观察结果。教师还应做好合作探究中课堂秩序的管理工作。

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适度利用投影、幻灯和电视录像进行教学,将原本抽象、微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教师可通过影像,使学生快速观察到植物生长发育的漫长过程。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与学生的直接互动,不容忽视。例如,在学习“观察人体的骨骼组成”时,具有高度立体感的生物模型更加实用,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以“板书教学”为主,综合使用视频短片、挂图等教学工具。

四、设计多样化的课堂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概念类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每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区分和感知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游戏类的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获取知识。观察类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真实记录观察对象。收集资料类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生物信息资料,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