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8篇

时间:2023-12-05 09:53:19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8-02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记忆力、免疫力以及智力等均逐渐下降[1]。优质的护理不但能够帮助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提升老年病人疾病治疗的效果。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患者进行疾病护理时,不但要清楚掌握疾病,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文章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40例内科老年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这一时期内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患者的年龄均在60-84岁之间,平均年龄68.7±4.3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疾病类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6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2例,脑梗死12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取的内科老年患者在开展内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以实施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措施如下文所述。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并与其探讨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以便在患者心里留下较好的印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

1.2.2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沟通时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老年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交谈的切入点,鼓励患者将心理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协助患者同其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为患者们构建一个交流与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

1.2.3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对于治疗操作没有获得成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表达歉意,并获得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同时,耐心与患者交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1.2.4 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老年患者开展不同的心理干预,与家属联系并相互配合,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亲友和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激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2和t检验,得到的结果以P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特点变化情况见表1。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经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显著,有意义(P

3 讨 论

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可以体现为焦虑与恐惧、消极、孤独、自卑、多疑、偏执等几个方面[3],现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作出如下具体分析。

3.1 焦虑与恐惧 这是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较常出现的心理状态,以初次住院的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周表现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的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方面不太了解引起的,具体可以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健康宣教来改善。

3.2 消极 老年人基本上都会存在一种日落黄昏的想法,这种不良心理在患病之后出现了负向加强的趋势,进而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出现容易促使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因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树立老年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3.3 孤独 具体表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乏家属的陪伴,这一类型的患者性格较为内向,不擅长与他人交流,言语较少,其他病患也不与其进行交流,加上探视的人较少,使得患者感到十分的寂寞、孤独,情绪极度低沉。

3.4 自卑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患者各种事情都想其他人代劳,自己不愿去做,完全依靠他人的照顾,长期下来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同时,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患者的自我满足感。

3.5 多疑 通常是发生在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是癌症患者的身上,他们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愈,所以出现了多疑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3.6 偏执 通常发生在性格比较急躁、极易被激怒且挑剔的患者身上,他们对于身体上的不适和不如意的事情,均需向周围的人发泄出来。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开展常规内科护理的同时加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桂英.探讨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06(30):211-213.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6-02

1 内科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1.3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5 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1.6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2.2 相制。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3

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龄化,而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危的严重病因,关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因此,也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点,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

转变观念、顺应角色、换位思考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责任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主动问候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做好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护理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休息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如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应限制钠盐摄入。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分,浓度30%~40%;严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便秘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严重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患者常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培养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行走方向轻轻揉压腹部,连续数日未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能下床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失眠的护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失眠,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护士可在一定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开床头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档,床尾有安全标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之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其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而导致病情突变,猝死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常用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各种抢救用物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实施抢救并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药;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护士执行各项抢救工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反应能力迅速敏捷、观察病情细致全面。

加强责任心,做好用药观察:护士应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七对。对于特殊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错服;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输液时护士要落实好查对制度,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也可根据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采取各种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人性化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人性化的护理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1],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各项护理工作中,降低了发病的致残率,减少了急、危、重症的发生以及发病的几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体会;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17-02

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特点,总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和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讨论并且分析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特点,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寻找针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为临床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曾经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最小的患者6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4岁,平均年龄为67.5岁。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医护人员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时刻保持着热情的态度,对于患者的疑问要及时解答,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及时满足,同时要保持服装的整洁同意,要时刻保持微笑,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医院的关怀,病房要保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问询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病情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相应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1.2.2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进入医院,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感到不安,再加上人在老年,心理上比较脆弱,容易对病情产生担心、焦虑、甚至是恐惧、愤怒等等消极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1],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打消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心理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康复。

1.2.3 生活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生活护理的质量要求非常高,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多吃水果蔬菜粗纤维,少食多餐。同时尽量食用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

1.2.4 病情监测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病情的加重,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严格关注患者的血糖、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如果患者发生不舒服的状况如气短、胸闷等要引起重视,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的变化,对于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要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以及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制定。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利用卡方检验以及t检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

2 结 果

全部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干预之后,病情康复顺利最终达到痊愈出院的患者有118例,剩余两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后不幸死亡。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满意的患者有86例,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7例,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7例,总满意度达到了94.2%,见表1。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2]。他通过影响老年患者的循环系统导致患者发生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等病症,严重影响到了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生命安全[3]。近几年来。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呈现上升趋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也就越发受到重视[4]。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特点,总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相应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和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发现全部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干预之后,病情康复顺利最终达到痊愈出院的患者有118例,剩余两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后不幸死亡。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满意的患者有86例,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护理措施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7例,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感到不满意的患者有7例,总满意度达到了94.2%。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病情观察护理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是一种临床上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茵,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生活质量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85-86.

[2] 周丽霞,等.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8(27):185-186.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a)-0156-03

Analysis of the Unsafe Factors Related to Femoral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LI Jie

Guilin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Gui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nsafe factors related to femoral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Six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1st, 2012 to December 1st,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treated by the usual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 treated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ursing method. And the unsafe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the two groups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unsafe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nursing proces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included the following aspects: lacking enough responsibility and sufficient risk assessment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apacity in the nursing staff; poor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preoperative adverse psychology of patients; low compliance of nursing; long length of stay; illness relapse and so on. And lacking enough responsibility and sufficient professional capacity in the nursing staff, preoperative adverse psychology of patients and long length of stay are the main unsafe factors, which accounted for 41.7%, 35.0%, 25.0%, 50.0%,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ed by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Femoral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Nursing; Unsafe Factors; Preventative measures

股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1],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在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随机该研究主要讨论了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选取该院2012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收治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5.1±4.8)岁,体重47~58 kg,平均体重(48.2±4.3)kg,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3.2±1.3)个月;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6.7±4.3)岁,体重48~59 kg,平均体重(49.1±4.5)kg,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3.5±1.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

(1)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疼痛护理,换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选用我院骨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通过吹气球呼吸法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注意改善患者饮食,进行防止便秘训练;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感,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应用温柔、鼓励的语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后采用患者硬膜外或静脉止痛治疗控制疼痛;输液速度控制在30滴/min,回到病房后暂时关闭止痛泵2 h左右,待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后,再打开镇痛泵的开关,这样会避免加重老年人全麻后的不良反应,便于护士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之后按常规输液速度输液,注意调节输液速度,保持充足循环血量,以保证有充足尿量。③嘱病人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的活动,15 min/次,2次/d,并协助关节膝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伤后3~6周做股四头肌收缩,30 min/次,2次/d,加强膝关节活动,防止膝关节僵直。伤后6周功能锻炼则以骨关节为主,逐渐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骶尾部常用红花酒精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压疮的发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主,忌油腻、生冷、酸辣,多吃青菜、萝卜、米汤、瘦肉汤、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经过循证文献查询,得出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患者术前心理问题、护理依从性低、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等。

(3)该院骨科护理人员通过院内学习培训、阅读书刊、工作经验、同事间交流等渠道,针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该院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不安全因素的不安全程度、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采用骨折护理功能综合评分标准[3]:评分为90~100分,无疼痛,行走正常为显效;评分为50~89分,轻微疼痛,行走基本正常为有效;评分为50分以下,骨折状况长时间未恢复,疼痛感加剧,不能行走为无效;其中显效、有效为护理总有效率)等。

1.4 统计方法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卫生统计)数据后经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以P

2 结果

该院60例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不安全程度分析,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缺陷和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住院时间长,在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占主要地位,不安全程度分别占41.7%、35.0%、25.0%、50.0%,详见表1。

表1 该院60例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不安全程度分析[n(%)]

两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对比[n(%)]

注:两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对比,P

3 讨论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所导致的后果,包括:(1)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在各种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出现对患者病情记录不详细和观察不细致等现象,导致患者引发其他症状,如活动性出血、剧烈疼痛、足趾活动受限、患肢血运差,患肢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等,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2)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若护理人员对存在风险评估能力不强,则易导致患者丢失生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加强风险评估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4]。(3)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由于护患沟通技巧不足,则易导致出现护患纠纷。(4)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工作年限、应急能力、业务水平的不足,对患者病情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和处理突发状况,引起家属、患者的不满和不信任,导致社会公众对医院不信任。(5)患者术前心理问题、护理依从性低、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由于股骨本身的严重损害,使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抑郁感,抗拒护理,护理人员不能顺利进行护理,导致患者术后康复缓慢、病情反复[5]。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中均出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患者术前心理问题、护理依从性低、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等不安全因素,其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占41.7%,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占16.7%,护患沟通不良占6.7%,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占35.0%,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占25.0%,护理依从性低占15.0%,住院时间长占50.0%,病情反复占10.0%,说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缺陷和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住院时间长,在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占主要地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6],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占、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病情反复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实施防范措施后,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这一结论与该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该研究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住院时间长是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实施防范措施后,均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针对不安全因素实施的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包括:(1)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的提高。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并对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2)护理人员加强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认识。由于老年患者有其个体反应及自身特殊的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有足够的认识之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个体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7]。(3)完善管理制度。对护士进行合理排班,为其营造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4)加强护患沟通。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老年股骨骨折的正确认识,大多具有特殊心理障碍频出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导致发生老年股骨骨折并发症或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真诚、主动的态度对待患者,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言行谨慎、掌握分寸、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态度和蔼,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8]。(5)制定跌倒、坠床评估表、压疮评估表等,培训护士填写相关的评估表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过程中,有效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防范,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芳.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19):30-31.

[2] 李俊荣.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外医疗,2014,33(4):163,165.

[3] 甘谱琴.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并发症的作用[J].安徽医药,2009,13(6):711-712.

[4] 叶彩云.老年股骨骨折34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3):100-101.

[5] 张爱华,赵雅,刘静雯,等.老年股骨骨折早期康复锻炼指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576-576.

[6] 韩秀丽,赵桂清,申秀君,等.老年股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79-180.

[7] 王晓庆,张玉莲,罗存珍,等.持续质量控制在预防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3,13(4):34-36.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老年;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近年来老年性疾病患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占了较大比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老年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呼吸道感染可使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老年患者而言,除了有效的治疗外,全面综合的护理对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为了探讨全面综合护理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康复的效果,文章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间入院的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护理,现将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45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3岁。老年患者中17例(37.78%)肺炎,19例(42.22%)慢性支气管炎,9例(20.00%)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脓痰等。

1.2  研究方法:分析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研究要求设计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护理观察报告,指定专门人员对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主要内容有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治疗手段、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等。统计所有数据并分析结果。

1.3  护理措施:对所有老年患者采取的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老年患者疏导心理障碍)、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专业的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护理,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对患者饮食、活动等方面进行指导,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维持病区及病房的卫生、定期消毒)。护理效果按显效、有效、无效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经过全面综合护理后,依据《护理学基础》判定护理效果[1]。其中显效31例(68.89%),有效11例(24.44%),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即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93.33%,与无效率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老年感染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呼吸系统的形态将发生改变,肺功能、免疫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易受致病菌的侵害,成为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2]。研究发现,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形态发生改变(如鼻黏膜萎缩,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少,支气管腔狭窄,气管壁、肺壁弹性下降,保护性咳嗽减少,呼吸肌退行性变等)将有利于细菌寄生。

    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发生改变,因此在治疗时必须给予人性化的全面的综合的护理措施。文章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入院的4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良好,总有效率达93.33%。本次研究数据表明我院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有效高,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有:①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的病情发展,警惕其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危及患者生命;②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焦虑、紧张、恐惧、孤僻等心理障碍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通。心理护理时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与老年患者多交流,向老年患者讲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护知识,同时在精神上鼓励老年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在精神上给予关怀,运用温和的语言,对患者的疑问热心、耐心地解答;对性格偏执的老年患者,采取冷静的态度耐心诱导与劝解,防止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影响治疗;③进行专业的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实施雾化吸入护理;指导老年患者有效咳嗽即以腹式呼吸为基础,让患者在深吸气呼气结束前进行咳嗽;对雾化吸入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对无力咳痰患者给予吸痰[3];④给予生活护理,指导老年患者的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软质食物为主,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与Vit C;根据老年患者肺部啰音等情况给予合理的体位指导,啰音位于肺上叶则采取半卧位,位于肺中叶采取仰卧位,位于肺下叶采取俯卧位。

    综上所述,老年呼吸道感染除进行积极治疗,还应给予全面综合护理。本文研究表明,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有效地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崔  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96-01

在临床上,老年糖尿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为一种心身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特从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6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按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男13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15±1.16)岁;患者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6.53±1.04)年;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62―79岁,平均年龄(71.13±1.21)岁;患者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7.41±1.13)年。对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指引患者做适量体育锻炼和放松训练,且做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并为患者进行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该种护理措施是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加以认知干预、松弛放松、应对干预和情绪干预等内容。(1)认知干预:该种护理措施主要是包含聆听、理解、解释、鼓励和疏导等内容,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疏导患者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应采用集体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讲解该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和防护措施,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疑惑感,同时,便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等。(2)松弛放松:护理人员通过渐进性放松疗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引患者在安静环境中选取舒适放松卧位或是坐位,深呼吸3次,5―7s/次。护理人员紧握患者右手5s,之后放松,重复1次,2次/日。(3)应对干预: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培养一些相关兴趣和爱好,便于患者获得家庭重视感和满足感。指引患者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中出现的事情,便于减轻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应激反应。同时,指引患者通过问题解决应对方法消除应激源。(4)情绪干预:护理人员应将所有糖尿病患者集中在一起,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其康复。该种措施可通过团体情感支持方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于出现侥幸心理和否认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引其正确认识疾病,发挥自身主观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3疗效判定[1]

显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得到改善;无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 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P

老年人心理护理措施篇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人护理风险以及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并回顾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临床收治的100例老年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根据这些患者在护理中的状况来分析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技能,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加强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老年病人的护理是医院护理中需要特别注重的护理对象,由于老年人自身对护理等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等因素的存在,那么,老年病人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必定也存在过多的焦虑,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护理中的风险,寻求有效地护理防范措施对护理效果影响极大。

关键词:老年病人; 护理;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2-01

老年病人在医院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身体素质下降等原因,会造成一些身体上及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增大了老年病人的数量。老年病人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老年病人体制下降,会出现步态稳定性下降、平衡功能受损,极易跌倒,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跌倒的防范措施。老年病人在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除了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生理因素外,还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护理的老年病人的相关资料,老分析老年病人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临床护理的老年病人作为分析研究资料。这些老年病人的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5)岁,他们均存在不同的病症后入院治疗。

1.2 护理: 老年病人年龄大,病情严重而复杂,死亡率极高,病程长且伴随着多种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多方面的护理知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他们受病情、环境、文化程度、家庭构成、地位等的限制,护患沟通就具有了特殊性。只有掌握了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护士与年老患者沟通的效果,进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在对老年病人护理中,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关心老年病人,了解其需求;

第二,与老年病人沟通时,要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

第三,尊重老年病人;

第四,注重与老年病人说话的方式、内容;

第五,与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病人沟通,要掌握不同的契机;

第六,嘱咐老年病人家属合理用药、按时用药;

2 护理风险

2.1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恢复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如果存在纰漏,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护理老年病人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第一,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完善,使得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了消极懈怠的心理;第二,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新少; 第三,护理人员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对护患纠纷的认识较为肤浅,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第四,护士长不负责,导致护士们打错针或者用错药等问题出现。

2.2 老年病人方面: 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并且其对自身的病情也不了解,极易形成焦虑不安等心理。部分老年病人还会出现擅自离开医院等行为,也会极易造成其他的安全隐患。

3 防范措施

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老年病人的生命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就需要护士做到:

第一,嘱咐病人或者家属按医嘱正确服药;

第二,遵循“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u行走;

第三,当需要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打呼叫铃,勿自行活动;

第四,老年人行动不便,所以行动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

第五,夜间家属应该将小便器放于床旁;

第六,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老年人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健全护士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护理的缜密程度,组织护士定期学习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以及在护理中的相关维权知识等,对老年病人给与详细的病情介绍,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护理风险状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丽芬,葛正中.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7):588-590.

[2] 白秀荣.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42-564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