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老年人安全护理8篇

时间:2023-05-28 08:21:40

老年人安全护理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1

方法:选取老年医学研究所于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就其中的安全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了总结。

结果: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中强化患者的安全评估与健康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指数,起到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作用。

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后要加强安全评估,以此为根据制定科学的安全护理规划,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全面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护理水平。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安全护理预防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90-02

安全护理工作是针对护理工作过程中常发生的法律及规章制度外的机体与心理方面的功能或结构障碍、缺陷、损坏甚至是死亡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安全护理工作是患者住院治疗的基础保障,也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1]。老年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视弱、运动障碍、前列腺增生等表征,住院治疗期间病情发生变化及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较高,一旦发生安全意外事故将会加重患者的机体损坏与缺陷,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说,安全护理工作尤其重要。选取老年医学研究所于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及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所于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组患者年龄为78-98岁,平均年龄为(92.4±2.9)岁,全部为男性脑卒中患者。我所对该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安全护理问题回顾,其中尤其注重患者安全护理中的意外事件报告单,总结了其中的安全事故,并对安全护理工作要点进行了探讨。

2脑卒中患者安全护理问题分析

86例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包括坠床、跌倒、压疮、烫伤、窒息等,每一项安全事故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具体的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坠床。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会因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躁动等精神症状、癫痫及定向力障碍等机体缺陷,在医院护栏措施未加强并无医护人员看护的情况下发生坠床。

2.2跌倒。大多数老年脑卒中患者年老体弱、视觉减退、机体的运动及平衡功能衰减、行动艰难;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会使用利尿剂与抗抑郁药剂等,这些药物在使用中会减弱患者的定向力,引发头晕等不良症状,更为患者运动带来障碍。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原因还包括地滑、路面障碍物等,引发患者安全事故的重要影响因素随处可见,我所针对患者的跌倒问题着重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看护工作。

2.3烫伤。老年脑卒中患者因年老会伴有一定的直觉迟钝现象,且患者的皮下组织变脆弱,烫伤容易形成。脑卒中患者的烫伤事故在冬季多发,因冬季老年患者血液循环减弱常会用到热水袋,热水袋稍有使用不当之处将会引发烫伤。

2.4压疮。脑卒中患者有部分是偏瘫患者,肌肉运动性减弱,再加上患者皮肤弹性降低,长期卧床皮肤将会受损,形成压疮。此外,脑卒中患者身体的压疮还与患者情绪躁动引发的躁动摩擦有关。

2.5窒息。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还面临着窒息危险,这与患者的吞咽障碍、误吸等有关,一旦患者发生误吸入某些东西,床头摇高操作将会直接引发窒息。

3安全护理策略及体会

3.1坠床护理。基于安全护理经验,笔者认为脑卒中患者的坠床危险事故预防中要着重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强化医院的病床护栏的安全护理,针对有活动能力的脑卒中患者要保证病床一侧具备护栏,医护人员在日常查房过程中要注重护栏的检查;其次对躁动情绪强烈的患者,要保证患者床前不离人,以保证患者安全护理约束到位;最后,还要加强夏季的温度控制,以免因温度过高,患者情绪躁动,机体摩擦过于频繁而发生坠床。

3.2跌倒护理。现阶段,脑卒中患者入院之初会进行相应的跌倒评估,并对患者进行等级划分。跌倒评估中包括患者意识状态及患者的肢体运行情况、自理能力等,对患者进行跌倒评估的目的便是为患者制定科学、全面的护理规划,保证安全护理的科学化水平。此外,笔者认为患者的跌倒护理工作包括常规护理与环境护理两大方面,其中常规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排便、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环境护理工作的目的在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具体包括增设防滑垫、室内温度与湿度护理环节等,跌倒安全护理中要注意为患者行动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

3.3压疮护理。脑卒中患者的压疮安全护理也要进行必要的压疮评估,其中包括患者的排便情况、皮肤情况、身体肥胖情况等,医院安全护理要基于压疮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压疮护理措施。压疮的形成多是因为患者运动障碍,机体血液循环不畅,因此,在进行压疮护理时要注重患者翻身及按摩,帮助患者促进血液循环[3]。此外,情绪躁动的患者要将坠床护理与压疮护理相结合,进行综合化安全护理。

3.4烫伤护理。要加强患者的烫伤护理应该着重控制冬季热水袋的使用,控制热水袋中水的温度,还要保证患者在使用热水袋时安全隔离肌肤。

3.5窒息护理。保证患者在饮食时科学的,还要尽量为患者选取流动性的食物,防止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发生窒息。此外,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鼻饲的患者要保持鼻饲速度适中,以免影响患者呼吸系统。

参考文献

[1]徐菲.老年脑卒中住院病人安全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6(1):38-39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2

【关键词】安全护理;老年痴呆;住院病人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50-02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症(AD)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上涨趋势。据相关统计[1],在全球范围内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中,有8.4%都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的临床症状具有易变性、多样性,AD患者容易发生坠床、跌倒、迷路、走失、伤人、自杀、误服、误吸、烧烫伤等意外事件,故在AD病人住院期间,做好安全护理措施具有重大意义[2]。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27例,男性25例,年龄在61-83岁,平均(68.7±4.3)岁。根据DSM-IV(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治疗手册)中的AD诊断标准,均确诊为老年痴呆症。应用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痴呆程度进行评定,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痴呆患者分别为20例、18例、4例。42例AD患者中,有10例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23例为脑血管疾病。其中合并2种疾病者12例,合并3种疾病者5例。

1.2方法

1.2.1完善病区设施病人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环境的舒适、温暖、宁静、安全、空气新鲜、光线明亮。医院应当在楼梯、走廊、厕所、洗漱间安装栏杆,病房拥有单独的卫生间,并在卫生间安装坐便器。病房的地面要使用防滑地砖,病房内配置物品简单、整齐,房内不可有危险物品,墙壁设置醒目标志。对于卧床患者,要在病床两侧加装护栏,以免发生坠床、跌倒。在病区入口安排专人把守,禁止患者单独外出,以免发生走失、迷路。

1.2.2做好入院指导病人在入院以后,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详细讲解病房环境,包括房内标志、病房号、洗漱间及厕所位置。将同室病友、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介绍给病人及其陪员,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以消除陌生感。病人入院后均换上专用病人服,护理人员在病人上衣的显眼位置别上身份识别卡,卡上记录了医院、病区、病人名称,联系电话及联系人姓名。以便病人在走失后,能被及时找回。

1.2.3加强饮食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后,要留意患者的进食情况。嘱咐患者细嚼慢咽,不要同时吞服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发生窒息、噎食。针对中度痴呆患者,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进食糊状食物,尽量避免摄入干硬、流质类食物。对于无生活自理能力者,护士要帮助患者进食或喂食。有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流质。

1.2.4加强用药管理对于有攻击行为、躁动、兴奋的患者,要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有情绪抑郁的患者,要应用抗抑郁药物。一些病人因妄想、幻觉常会出现误服、吐药、藏药、拒服等行为,所以患者服药均由护理人员按次送药,保证送药到口,并要在患者服药下肚后才离开。在用药期间,护士要密切留意病人的不良反应,比如呛咳、吞咽困难、直立性低血压等。患者服药时,要取半卧位或坐位,饮水不可过快、过急,服药后嘱咐病人卧床休息0.5-1h,如无不适感,再让病人下床活动。

1.2.5留人陪护对于中重度AD病人,需要留人24小时陪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讲解陪护的必要性,嘱咐家属勤探视。患者走动时,陪护人员要予以搀扶,以免跌倒,不可让病人独自外出,同时协助护理人员进行生活护理,比如沐浴、洗脸、进食等。陪护人员要经常接受护理人员的疾病知识、沟通技巧及相关注意事项的培训,以提升判断病人错误行为的能力,掌握纠正方法。在陪护过程中,要留意病人的思维、行为、情绪变化,将发现的问题告知责任护士,并与其一同制定护理方案。2结果

通过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42例AD病人在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跌倒、1例发生误吸,无烫伤、走失、迷路、自残或伤人事件的发生。与住院前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相比,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3讨论

AD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坠床、跌倒,走失、迷路,伤人、自杀,误吸、误服,烧烫伤,用药等[3]。发生坠床、跌倒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视力衰退、运动功能减退,使平衡功能受损所致,同时地面、鞋底过滑,性低血压也可造成跌倒[4];发生伤人、自杀的主要是因为AD患者的混乱期人格发生了变化,容易发生冲动、过激行为,比如精神错乱、错觉、妄想、幻觉、兴奋性躁动等,从而引发伤人、自杀行为;老年人在发生痴呆以后,其语言功能、记忆力都会减退,出现定向力障碍,所以容易发生走失、迷路现象;当AD病人进入极度痴呆期后,机体会丧失自主运动及语言能力,成为植物人,对热不会产生反应,故容易发生烧烫伤;AD病人可发生吞咽肌群障碍、神经反射减退,造成吞咽困难,容易出现误吸;病人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影响判断能力,故易将其他物品当作食物误服。

目前对于老年痴呆症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仅能通过药物治疗、护理干预来延迟病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对AD住院病人从完善病区设施、饮食安全管理、入院指导、留人陪护、用药管理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使AD病人出现意外事件的风险大大降低,让病人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由此看来,对于老年痴呆出院患者,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临床治疗,更应对安全护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以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发生意外,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参考文献

[1]孟桂芹.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09,33:3030-3031.

[2]谢朝霞.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干预[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244.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3

摘 要 老年人由于体质差、行动不便、平衡失调等原因,日常生活中易发生意外伤害。而老年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疾病的影响、环境不熟悉等原因,更易发生意外伤害。及早进行安全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老年住院病人的意外伤害,保障病人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老年 住院病人 安全问题 护理干预

老年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年人身体各系统退行性改变逐渐明显,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住院治疗期间,陌生的住院环境,疾病所造成的异常情绪,生活适应能力的减弱,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如跌倒、烫伤、坠床、药物服用过量等。给老年病人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和麻烦。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有关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保障老年病人的安全,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住院期间老年病人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如老年病人由于视物模糊、听力减弱、行动迟缓、平衡功能失调、不能有效避让等原因,易引起烫伤、碰伤等意外伤害。②疾病本身的影响,造成老年病人肢体功能活动障碍、骨质疏松等。易引起坠床、跌倒等意外伤害。③记忆力减退:易引起药物漏服、过量服用等不良后果。④陌生的住院环境:活动中易引起踩空、踏空的危险。⑤病室内布局不合理:物品摆放过多,障碍物多。⑥住院环境中细节的缺失:如卫生间缺乏扶手、呼叫器、地面不平整或地面光滑、指示牌不明显、不清晰等。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4

【关键词】心内科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病人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为了加强和保障老年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分析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提出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实际意义[1]。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病人原因

1.1.1年龄大,多科疾病共存。

1.1.2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

1.1.3药物治疗因素。

1.1.4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2]。

1.1.5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不愿麻烦护士或他人,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安全意识薄弱。

1.2.2工作责任心不强。

1.2.3缺乏预见性护理。

1.2.4外出检查计划不周全。

1.2.5健康教育不到位。

1.3环境因素 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患者多、拥挤、不够宽敞;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

1.4陪护因素 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陪护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属或者未进行正式培训的护工。

家属和护工有时缺乏照顾病人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2 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慎独精神,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时都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切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有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2.2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约束观念,认真执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监护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2.3重视和加强老年病人的护理 掌握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病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减少老年病人摔倒,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

2.4重视患者检查活动 虽然时间短,却存在威胁生命或对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特别是高龄、卧床或重患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必要时与相关科室预约沟通,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2.5做好老年病人的药物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现象。心内科老年病人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必须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

2.6改善注意环境 物品的摆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病人,如走廊有扶手、地面设置防滑地板、病房宽敞;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有夜灯设置,卫生间有呼叫器和扶手。

2.7重视陪护管理 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落实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 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护理安全与病人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5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98-02

1引言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更进一步的护理安全也包括护士的执行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心内科疾病所困扰,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分析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及时提出减少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实际意义[2]。

2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疾病因素:多数心内科老年患者年龄都相对比较大,普遍是多科疾病共存,而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因此疾病进展变化较大,夜间尤其明显。

2.2病人因素: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例如,有的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衰患者因不习惯吸氧,常常会自行取下吸氧管导致氧疗中断,缺氧、呼吸困难加重;还有的患者自行调节扩血管的药物滴速,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还有的患者会忘记或者故意不服用医生开的降压药等等。

2.3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个别护士护理安全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是工作责任心强,但经验不足缺乏预见性护理;还有就是对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不够到位,是患者对医院环境及疾病和药物不了解。

2.4陪护因素: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陪护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属或者未进行正式培训的护工。有的家属和护工缺乏照顾老年病人的耐心,有的缺乏照顾病人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2.5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不愿麻烦护士或他人,个别病人会出现比较悲观的情绪,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不配合或者自伤的行为。医院的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厕所设门槛,没有供老年人使用的扶手;没有醒目的安全提示标志。

3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3.1重视患者的检查活动:护士应该在值班期间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重视细节管理,做好前馈控制,准确评估患者的状况,特别是高龄患者危重患者。虽然巡视时间很短,却能及时发现存在威胁生命或对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外出患者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必要时与相关科室预约沟通,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3.2加强沟通并督促患者减少违医行为: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人群及其特点,将各项告知事项一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取得他们的谅解和认可,最好能让患者复述一遍,保证其清楚了解自己应该如何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经常巡视病房提醒患者,减少自取吸氧管此类危险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3.3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根据心内科工作的特点,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心内科护理工作制度,清醒的认识到造成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正确评估,采取措施。确立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防护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从而预防护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逐一说明,告知患者应遵医嘱服用强心药或抗心律失常药等,不可随意服药,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指导患者起床及必须改变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引起不良后果。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及考核,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特别是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尽可能要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对班内重点观察,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护理力量。

3.4重视陪护管理: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会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3.5多关心老人,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对于部分老年人自尊心强不愿麻烦他人的患者,护士须主动给予帮助,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合病例分析跌倒、坠床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的危害,使病人、家属从心理上接受帮助。对于悲观失望的患者,护士应该积极给予开导,寻找康复病例使其重新树立对疾病的信心。

同时,应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问须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稳定性好,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使用有栏杆的床,尤其是晚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限制肢体活动,注意带子的松紧,并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

4结论

做好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可提高心内科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6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0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79-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老年住院病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的住院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有效预防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质量及医院的信誉度。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 病人及家属原因。

1.1.1 年龄大,生理功能退化,多科疾病共存。

1.1.2 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1]。

1.1.3 药物治疗因素。

1.1.4 心理因素,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事事愿意自己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估计不足,而造成活动中发生跌倒,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1.5 老年患者的违医行为。

1.1.6 家属不重视,无陪护或陪护理不到位,或缺乏顾病人的科学方法。贴于中国论文下。

1.2 管理及护理人员因素。

1.2.1 规章制度不健全,乡镇卫生院无专责护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安全管理措施。

1.2.2 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忙于治疗而疏于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宣教工作。

1.2.3 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疏于管理,造成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2.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

1.2.5 护患关系不够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沟通。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容易失去了信任感[2]

1.2.6 健康教育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以治疗为主,不重视健康教育。

1.3 环境因素。

1.3.1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病床无护栏、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病房无单独的卫生设施或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走廊两边无扶栏等。

1.3.2 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如病房地面湿滑、高低不平,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内物品堆放过多、拥挤、不够宽敞,污物桶放置不当造成病室环境污染等。

1.3.3 危险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筒、氧气管道等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泄漏或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问题国论文下载中心。

2 对策

2.1 设置专责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护理管理职能,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医疗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的调试和维护,以备急需之用,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2 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士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密切相关。故应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间段(如中夜班)的护理力量,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确保患者安全。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工作流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3]。

2.4 加强对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教育,在病人住院时,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启老年患者健康教育。通过直接询问病人或间接询问家属方式,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改变不服老、不麻烦人的心理,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确保老年病人的安全。

2.5 加强病房巡视工作,给予老年患者多关心,多问候,多观察了解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如上下床、坐立、进餐、如厕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等做。

2.6 改建病房及住院环境的安全设施。①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时短暂休息;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要设扶手,老年人的卫生间,最好是坐式位置。床单元设置合理、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②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等。③与后勤部门通力合作,保持地面的干净和干燥。病室内物品放置有序、病区走廊安装醒目的安全提示牌,以保障老年患者在病室、楼道内活动的安全。

2.7 重视陪护管理,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对于有轻生念头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避免意外伤害。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通过对乡镇卫生院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了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桂程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FANILY NURSE September,2008 Vol.6 No.9B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 治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1〜86岁,平均(70.38±5.37)岁。另选择同期至本院就 诊的老年心血管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 年龄60〜83岁,平均(71. 25±5. 6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选择本院 手术室护理人员35例,其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3〜31岁, 平均(27. 84 ±3. 06)岁,工作时间在1〜6年,平均(3. 41 土 1.25)年。

1.2 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2.1患者内部因素根据文献[3-4],老年人不服老和不愿意麻烦别人的独特心理状态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十 分重要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老年患者在住院时的情绪不稳定, 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负面情绪,使治疗护理的难度增大。心 血管疾病属于比较复杂并且容易反复的疾病,更由于老年患者 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使得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自身各项功能的失调和混乱,会进一步加 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

1.2.2医护人员因素根据文献[5],由于医护人员短缺,手 术室护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护理人员精神状态始终处在高度紧 张中,使其身体和心理均十分疲惫,极易发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使护理人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变慢。另外由于手术 室护理人员的编制较为紧张,有些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护 理知识和足够的经验,业务能力不足以承担手术室紧张的护理 工作,不能对意外事件做出及时处理,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进 而危及手术的完成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方法

    1.3.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规护理的基础上围绕患者的个人需求加入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措施,包括缓解情绪压力、人文关怀等[6]。

1.3.2护理人员的管理调整措施包括主要包括:(1)对手术 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强化和完善,包括手术室内各项 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2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强 化和培训,使每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技 术精湛并严格遵守职责;3)在手术室人员的配置方面作出调 整和优化,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作出合理的安排,通过倒班和 有效排班等各种方式,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调动护理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4)将人才 培养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为护理人员创造出积极融洽的工作 环境,并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能力[7] ;5)对于手术室护理的不 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的排除;6)对于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要 更加严谨和慎重,实行动态排班和弹性轮休。

1.4观察指标

    1.4.1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观察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测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 压水平,同时记录心率;(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于 术前和术后对两组患者采用SAS评分;3)患者满意度比较。 于术后患者恢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采用百分 制,满分为100分。(4)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 意、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一般满意+比较 满意+十分满意)/本组总例数X10 0%。

1.4.2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的评定指标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应急处 理能力、业务能力等项进行评分,评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代 表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采用王土s表示,两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i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两组患 者在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出 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 术前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6. 74 ±7. 37)分,对照组 (55. 41±6.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33. 35 ±3. 97) 分,对照组(41. 62±5.36)分。两组患者术后SAS评分均明显 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表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王±s)

组别 n 收缩压(mm Ilg)舒张压(mm Ilg) 心率(次/分)

观察组 80 术前 155.24±16. 42 96. 54±7. 64 87. 25±7. 21术后 129. 64±7. 54* # 82. 91±5. 72* # 73. 14±6. 13** 对照组 50 术前 154. 82±13. 41 99. 13±6. 61 88. 39±6. 84 术后 139. 62±6. 47* 89. 53±6. 57* 79. 73±5.98*注:与术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比较,*P<0. 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价 高达97.50%,高于对照组(86.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 05)。见表 2。

2.4 护理人员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护理水平比较见表

 3 讨论

老年人安全护理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骨科老年病人;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29-0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骨科高龄患者日渐增多,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患者健康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势在必行。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石,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共收治75岁以上的骨科患者100例,通过开展新的排班模式及责任护士分层次管理,对科室老年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全程服务,责任护士对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最小75岁,最大93岁,平均80岁。其中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的52例,骨盆骨折4例,脊椎骨折11例,并脊髓损伤5例,上肢骨折及其他骨折16例,关节置换的8例,带入院内压疮2例,烫伤1例,肛周皮肤红肿、破溃1例。

2主要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其对策

2.1压疮:肌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及坏死。

2.1.1原因:①患者长期卧床,翻身不及时。②高龄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全身营养缺乏,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引起血液循环障碍。③皮肤经常受尿液、汗液各种渗出液的刺激而潮湿,皮肤组织破损。④护理不当。

2.1.2护理对策:①责任护士垫气垫,设翻身卡,床头交接班,每班对全身皮肤进行重新评估,调整护理措施。应勤翻身,1次/2h,告知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性,让患者配合我们的护理,本组16例脊髓损伤患者因翻身到位,定时翻身,均无压疮发生。②加强营养,遵医嘱经静脉供给营养,指导患者进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促进创面愈合。对骨突处予50%红花乙醇按摩,5~10min/次。本组患者中2例带入院压疮,经及时通过静脉供给营养,愈合迅速。③小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及时更换湿衣服、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④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为患者床上擦浴,避免用碱性肥皂,并用油性的润肤霜涂抹全身。⑤如发现皮肤已破损,除加强翻身外,予以压疮贴外敷创面,深部溃疡予换药。⑥对带有各种管道者,翻身一定要将各管道固定好,以免压在身下及脱管,挂防管道脱落提示牌。

2.2坠床与跌倒:骨科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合并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更容易使骨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

2.2.1原因:①虚弱、晕眩致步态不紊,平衡功能失调,控制能力下降。②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定向障碍,找不到自己的房间,给看护带来很大的困难。③患者有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不愿意让专人陪伴,不听医护人员劝解。④药物因素服用一些镇静药或降糖药削弱其认识能力。

2.2.2护理对策:①勤巡视病房,设温馨提示牌,尽量使用手杖、轮椅等助行器。②病房地面平整、干燥,不设台阶,病房内光线充足,设地灯,厕所应设扶手。③对需服用药物治疗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其不良反应,有针对性加强护理。④对固执、偏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有耐心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观察和护理力度,夜间休息加用床栏,呼吸器放在患者易于拿取的地方。本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40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骨关节病25例,护理得当,无1例发生跌倒。

2.3烫伤

2.3.1原因:老年患者感觉敏感性下降、热水袋温度过高或直接接触皮肤、患者麻醉后局部感觉减弱。

2.3.2护理对策:①严格掌握热水袋的温度,不超过50℃,严禁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要用毛巾包裹,对使用热水袋者,严格交接班,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②对于感觉麻木的患者,使用热水袋及理疗时尤应注意,使用特定电磁波(TTD)治疗,灯头距离与照射皮肤需>30cm,照射时间20min/次。加强护患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可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4.1原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老年病人血液循环差。

2.4.2护理对策:①主管护士按时给病人活动双下肢,按摩双下肢的肌肉。②鼓励患者在床上主动活动踝关节、膝关节,病情允许时早下床,进行行走练习。③密切观查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即足背动脉是否可扪到、足部皮肤温度、趾端甲床颜色及活动情况。出现肢体末端颜色苍白或青紫,肢体并发冷、感觉减退及麻木、巨疼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