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8篇

时间:2023-12-05 09:53:20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1

等待是宽厚的时间老人的笑脸,

等待,等待所有孩子把课文读完!

等待是一只抚过孩子头顶的慈祥的大手,

等待,等待着孩子的自信!

等待是欲啼的杜鹃鸟儿,

等待,等待着花开的声音!

……

杜鹃鸟啼,需要等待;鲜花盛开,需要等待.我们的数学课堂何尝不是如此呢?儿童接受教育是将外在的教育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一切均在潜移默化间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评价也稍微延时一会儿,等待并给予学生信心和肯定,教育才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一、延时评价,获取学生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个孩子来说,五分是成功的标志,而对另一名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等待,让孩子慢慢地感悟,是教师的一种心态,是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理解.

记得那次晨读课上,内容是读出亿万位的数,需要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放眼望去,坐在角落的程程也举起了小手.望着她胆怯的表情,我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并请她出来读数.“四亿……二……千……五……百……四十……万,万……”,她涨红了小脸,却迟迟没有了下面的声音.一旁的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帮忙,还有的直接报出了答案,越是这样,程程越是说不出话来,“四十……万……万……万……”看到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我忙将食指放在嘴边,给了大家一个“嘘”的手势,同时给了程程一个肯定的眼神.“四十……万……零……八百!”尽管那“八”字发音不准,但非常响亮.我带头鼓掌,学生们也心领神会地跟在后面鼓起掌来.从那之后,程程的表现一路上升……

等待是一种尊重,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和孩子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你只需要等待一小会的时间,但是守护的也许是改变孩子一生的转折点.

二、延时评价,是“慢热型”孩子的福音

教学是需要等待的.学生形成认知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J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有的时候不需要刻意的去重复讲解.当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时,你会发现,这不成熟只是暂时的.

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时,我们先学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时再出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笔算,可是沈丁琳一直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写成这样:

5

+23

73

我帮她补课,本以为一个数位错位的问题应该很容易就解决了,可是结果很奇怪,这道题目写对了,换了道题目,结果写成:

2

+47

67

当时心里很着急,又讲了一遍,再换道题目,结果照旧,我很失望,虽然嘴里没有表示出来,心里却觉得这个孩子有点“笨”!

大约二十天后,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惊奇地发现,她写算式的时候,已经完全正确了.我好好地表扬了她一下,并了解到这段时间并没有人给她补过课.她是怎么会的呢?我思考了好些天,终于悟出了:这个结果她自己感悟出来的,这就是孩子的认知规律.这种认知规律如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他有自身规律可循,身为教育者应遵循这一规律.

等待孩子的理解,等待孩子的掌握.个体机能的成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这种差别引起的接受困难或者是不能很快地掌握,我们不能称之为“笨”.学习是基于一种成熟,就像在一年级很多小朋友鞋带掉了,不会系,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他们自然地掌握了系鞋带的方法.因此,教师的等待则给了学生成熟的时间,有些学习有困难是暂时的,等一等,不要急着下结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延时评价是个好办法.

三、延时评价,让错误成为有效资源

错误是生成性资源.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认为:容错,是教师的大智若愚.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展现错误的机会,让其慢慢地感悟,并在改正错误的经历中获得知识.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误就是远离创造,等待,让学生慢慢地感悟,就是给学生“自我反省”,最终达到“自我收获”的过程.

有容乃大.从错误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启迪学生调整思维方法,慢慢地让其感悟,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也可使其在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提高反思智慧水平.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2

【关键词】自我反思;爱的教育;教育观念;专业成长

教师丰富的教育经验是实现教师成长的宝贵资源,教师只有在工作的实践中摸索,在不同的生活经验中领悟,在从师的道路上感悟,不断地去反思自己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道路,才能让自己专业更好地成长。我园开展了“个人自传反思”课题研究,教师们通过我的自画像、讲我的童年故事、讲我的从师感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其在讲述自己的从师感悟中,从工作的点滴说起,从教育的每一步说起,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幼儿教师的责任,在不断的改进中成长。

1 从幼儿生活感悟中找到爱的教育

我们每天面对着孩子,做着流水般的工作,和孩子的接触也习以为常,是否真的走进过他们的世界?王老师在自己感悟交流中这样说道:“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上着班突然有点发烧。我懒洋洋地趴在钢琴边,这时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个声音:‘王老师好像病了,我们别说话了,不要吵到老师。’‘好吧,我家有药,明天我给老师带来。’这是我们班最调皮的波波和泽泽的对话,这话从他们的口中说出真的很惊讶,要知道他们两个可是最让我头疼的人物,可以说我从来都没有关注过他俩。可就在今天他们给了我丝丝的暖意,让我感受到了那份纯纯的爱。”王老师说着说着眼睛就湿润了,在孩子的身上她找到了自己要改变的地方,那就是关注每个孩子,用爱去教育。从那以后,她的工作态度改变了,她学会了“爱”,学会了用爱去教育他们,她不再脾气暴躁地批评那些捣乱的孩子,而是与他们讲道理,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表扬。在她爱的教育下,班上的孩子变得乖巧了、懂事了。他们与老师相亲相爱,彼此没有距离,他们感受着爱与被爱的幸福。

庞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她在自己的从师感悟中这样写道:“在每天的相处交流中,我感受到爱孩子是我们走进幼儿内心的捷径。孩子虽然年幼,但是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在和孩子们交流时蹲下来或坐下来,与孩子平视,让他们感受被尊重、被重视;摸摸他或抱抱他,用肢体的动作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被呵护。老师就应该像妈妈一样。她是这么写的后来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班的孩子个个都很自信,也很懂事,他们班的互动墙最丰富,那里有粘贴着每个孩子的作品。

2 从工作感悟中找到积极的心态

幼儿教师是神圣的,幼儿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倾注了无私的爱,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得到满足获得发展。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赵老师在交流中说到:“如今的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无不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面对家长们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精心呵护每位幼儿,又要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得发展。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让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剧增,每位教师都不能有丝毫懈怠,都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管我面对种种压力,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但是我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要发挥幼儿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调节自己身体和心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做好每一项工作。”赵老师的这番话正是每位老师都要面的的问题,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过硬的本领才能为幼教事业发挥更大的价值。现在,老师们个个精神饱满,她们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及时为自己充电:组织不同主题的讲座、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多媒体会声会影、参观优秀的幼儿园。老师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地改进,面对老教师的指教虚心听取,欣然接受。如今,每一位老师在专业素质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她们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快乐了。

3 从教学感悟中找到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一件看似微小的事物都能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及时对此进行反思能帮助我们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提高教育行为的合理性。例如侯老师写道:初为人师,以为只要组织好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每天开开心心地玩、快快乐乐地学本领就行了,没想到虽然自己每天面对的是孩子,但更需要掌握的是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知道家长如何科学育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意识到这一点,侯老师便悉心研究家园沟通与合作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心得,并在“中美学前教育论坛”活动中,作为邯郸市幼儿教师的代表做了题为《幼儿园大班家园沟通与合作的策略》的专题发言,向教师同行们汇报了自己在家长工作中总结出的“分清主次、发现重点”、“找到典型、树立信心”、“突破难点、换位思考”等教育策略,并分享了自己在和优秀生的家长沟通、班级QQ群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案例。侯老师正是因为经常反思自己的从教经历才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了成长,自己的经验得到了积累,找到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在这次的个人自传反思中,每一位老师都用心地去思考。无论是回忆自己童年的老师,还是描述自己的从师经历,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需要学习或改进的地方,大家通过反思、交流、改进、实践有利地促进了专业的发展。正如老师们所说:从师之路,是平凡之路,但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平凡中的辉煌、简单中的不朽。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为我们神圣的幼教事业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小娟 《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陈妍、姜勇、纪萍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3

一、在对比中悟独立

课堂上总能看到一部分孩子只是安静地听别人发言,自己从不发表意见。课间游戏时这些孩子总是顺从别人的安排,并喜欢模仿别人的活动,没有主见。家访时,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从不独立思考,只等着大人给他讲解。的确,有这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孩子并不少见,这些孩子处处听命于他人,缺乏自信,总是依靠别人为自己拿主意。为了及时消除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教学时我们要巧妙依托教材,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品读课文、展开想象、互动交流中形成自信、自强的独立人格。

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我们可以通过一勤一懒两只狮子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从小就应该刻苦学习,不依赖父母的道理。为此,在指导学生读完小树与懒狮子的对话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围绕:“这两只小狮子长大后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你认为哪只小狮子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这些问题展开对话,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拥有生存的本领,才能过上好的生活。课末我引导学生对小狮子说说心里话,同时启发学生就“小时候,父母养我,长大了,我养父母,那么,现在我要怎样做”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由小狮子联想到自身,加深学生对“苦练本领,不依赖他人”的感悟。学生通过品读、想象、交流,实现心灵的自我对话,从而有效唤醒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向上意识。

二、在拓展中悟豁达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都存在嫉妒、嫉恨等不健康的心理。有这种不良心态的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当看到别人超越自己时,就会产生怨恨、伤感等消极心理,甚至会贬低、攻击、报复别人,这种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有效防止这种不良心态的滋生,教学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对文本进行迁移,适时拓展与文本的对话,在交流感悟中认识到要做心胸开阔、宽容豁达的人。

《草船借箭》一课就蕴含这样的教育契机。为了让学生了解妒忌心的危害,在学生对周瑜的为人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我让学生速读《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三气周公瑾”的相关章节。学生从这几个章节里再次看到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周瑜,看到一而再、再而三地想方设法地谋害孔明的周瑜,看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的周瑜。至此,学生切身感悟到嫉妒给人带来的危害。在讨论“英年早逝的周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个话题时,学生通过交流清楚地认识到人不能有妒忌之心,妒忌别人往往会害自己。面对一个能力和谋略都高于自己的人,应该虚心地求教,而不能嫉妒,更不能陷害。要心胸宽广、豁达,做能宽容别人、欣赏别人和汲取别人长处的人。

三、在移情中悟无私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孩子有明显的“唯我中心”倾向,他们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导致在日常行为中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利己、说谎等,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预防和矫治学生的这种自私心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文本中的某个角色,实现移情体验。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与人分享、无私给予的健康心理教育。

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我采取一个直观有效的好方法,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并适时让学生猜测李丽和林园园的心中所想,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心里话。学生有的说:“林园园,如果你向别人借东西,别人不借给你,你该多难受啊。”有的说:“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的。”……通过表演、移情、劝说等活动,学生既“教育”了林园园,又教育了自己,还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形成了真诚与人交往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无私给予的美好品质。

四、在品析中悟坚强

近年来,媒体不时报道一些孩子由于不能接受批评或是逃避学习而走上绝路的案例。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接受必要的生命教育及抗挫能力教育,导致心理脆弱而不堪一击。教学时我们可以围绕中心问题,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将学生引进文本的深处,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品析、感悟、体验,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切身体悟、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4

一、运用幽默的说话技巧,锤炼灵动机智的教学语言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说话方式,适当的运用一些幽默技法,创造诙谐有趣的效果,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如培养小班幼儿每天刷牙的习惯,可以巧妙地借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歌曲《嘻唰唰》的歌词元素,创编出这样的儿歌“刷,刷,我刷刷刷,我一天要刷两次牙;我上刷刷,我下刷刷,我左刷刷,我右刷刷,虫子你敢咬我的牙,我就把你冲到下水道。”极富旋律感和幽默趣味性的儿歌,加之生动的动作,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与口腔细菌“斗争”的乐趣,寓教于趣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再如,在早操活动中,幼儿学习拉丁基本舞步,总是无法准确表现出舞者张开两臂、昂首挺立迈步的姿态,教师随即模仿了正误两种不同的姿态,并生动解说:“你看,抬着头,挺着胸,身体保持挺立的,多像美丽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啊;你再看看,哦,弯着背,弓着腰,眼睛看着地板,好像什么东西丢了,在找东西呢。”孩子们的哈哈大笑中,很快理解了两种动作的不同形态,并在乐于模仿公主和王子的意向中,主动学习了正确的动作。

二、建立“顿悟”语境,促进幼儿多维的思维方式

幼儿在遭遇困难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过程要遵循指向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这个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包含了“顿悟”的过程,如教师在让孩子猜测一瓶液体是什么的时候,先让幼儿闻味,然后教师设置“顿悟”的语境,“这是黄色的――涂在身上凉凉的――夏天洗澡有时妈妈会放一点在水中的――蚊子害怕闻的――被蚊虫叮咬时可以擦一下的。”孩子在一步一步的语境启发下,几个孩子突然跳将起来,大声说道:“我知道,我知道,这是宝宝金水!”这就是孩子的一种顿悟。“顿悟”学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提出的,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积极的运用语言机智创设顿悟语境,促进幼儿在习得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诗化优美形象的生活语言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尝试用浅显、易懂、充满情趣的话语,把每个环节的要求清楚明了地呈现出来。

如做早操时,教师可以说:“太阳笑,看我做早操。我是好宝宝,锻炼身体棒。”午餐时,教师可以说:“饭菜喷喷香,色彩真鲜艳,小手洗干净,吃呀吃得饱。”午睡时,教师可以说:“中午到了,知了不叫了,小鸟不飞了,小朋友也要睡觉了。”盖被子时,教师可以说:“轻轻打开一扇门,小宝宝呀钻进门,肚子朝上躺下来,再把门儿关起来,闭上眼睛睡着了。”

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主动饮水意识不足的现象,我在饮水桶上贴上了笑脸表情的汽车图案,并画上了小脚印,利用优美的儿歌形式进行教育:“小汽车,准备好,加满油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比比谁最有力量!”孩子们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小汽车,都希望自己的汽车跑的最快,所以都来“加油”。

这些形象生动、简单明了的语言不仅让幼儿明白现在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且这些朗朗上口的念白能激发幼儿乐意去做,既达到教育要求,又让幼儿的心情如沐春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充满童趣。

四、营造情景语境,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

语言是显示教学情景最普通、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师具有情趣化、诱导化的解说和描绘相结合,能创设出具有特定情境的教学气氛,把孩子引入情景。如在散步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感受风的存在,就引导孩子们观察自己被风吹起的头发,说:“你们看看,是谁拂起我的头发啊?看,我的裙子也在飘,是谁?快找找它是谁?听,树叶沙沙地响,是谁和它捉迷藏?”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情景式的、游戏化的、可感知的意境,让原本单调、枯糙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与生机。

在情景中孩子既是情景的参与者,又是被教育者,有时甚至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者。例如,教师在讲述一个自己经历:“那天,老师走路匆匆忙忙,一不小心,‘嘭’的一声,老师的头重重的撞在了墙上,肿了一个大包……”这时,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老师的痛苦“惨状”,孩子们表现出积极的同情心,“老师,你要当心点!”“老师,你要记住,走路可要慢点!”“老师,你是不是在右侧走。”“老师,你走路可要看清楚,不能莽莽撞撞。”孩子们以其真切的情感,在教育着老师,其实这些恰恰是老师想提醒幼儿的话,然而这样的一次情景性语境的创设,让教育的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内心体验到活动带给的情感享受和深刻的教育内涵。

五、打造亲切动人的评价与沟通语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根据陈鹤琴先生的教导,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教师可以多使用这些充满魅力的评价语,如:“你非常聪明,我很喜欢你!”“你提的问题真棒,我们共同讨论一下。”“你真会动脑筋,太好了!不过,下次想仔细了再举手,行吗?”“看到你的进步,我真高兴!”“别着急,再想一想”等充满激励、充满尊重、充满信任的话语。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当幼儿的行为处于约束力即将松懈的边缘,教师可以及时用肯定的暗示性语言把幼儿哄抬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指引幼儿朝正确的方法去努力纠正。如“我知道***一定会轻轻把玩具收整齐的。”“你看,***多棒啊,坐得多端正啊!”赞赏性的表扬言语一出,即便孩子有了放松自己行为的念头,也会因为老师的表扬而立即打消,转而朝老师暗示的方向去努力。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5

小时候爱看《西游记》,是觉得那里面的故事情节可以深深的吸引我。长大后,静下心来读《西游记》,才真正觉得里面的奥妙无穷。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空地府统治者爱打抱不平勇于追求自由的英雄形象,另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猪八戒、唐僧、沙僧、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也都写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我把这本书作为我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的名著之一,我带着孩子一起读名著,感觉收获不少。

读名著首先有一个阅读的方向,也就是努力的目标,我们主要抓住以下要点进行阅读,第一,通读全书,想一想,孙悟空是从一个天生地长的石猴。成长为西天取经的重要人物,乃至成为斗战胜佛,到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他的思想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发展变化呢?

第二,本书中故事情节曲折精彩,所写妖魔鬼怪虽属于幻想世界,但却能从中映射出社会中的人情,是理念,我注意引导学生领会每个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第三,本书中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我还注意让学生仔细体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领着孩子读名著,不仅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提升了自己引领带动的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我就此次读名著的活动,梳理一下我的收获。

首先,我从网上搜索了大量的阅读教学材料,从中思索合适自己,引领学生的办法。

一、前期宣传推广阶段,我先精心制作课件,在全班学生面前去宣传推广西游记这本名著。

二、确定和我共同阅读名著的学生名单,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考虑,一我筛选平时观察下来有可能有兴趣坚持读名著的孩子,二采取自觉自愿报名的方式。

三、有仪式感的开启读名著活动,我又制作了一份课件,当着全班的面,我把确定好的学生召集在一起,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开启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幕仪式。

四、开始我们的师生共读名著活动,第一次共读中,我们先明确了我们阅读的期限,我们阅读的计划,以及我们共同阅读的方法和交流讨论的方式。由于这次师生共读名著活动与学期末的复习是同步进行的,所以选中的部分孩子中会有多多少少的为难情绪,但我的一番话让他们减缓了许多。尤其在进展下来的第三周,我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在读名著这件事情上,明显情绪有波动,从我收看他们所读名著的批注上可见,而且在阅读活动中,我通过逐本的去查阅他们的阅读批注,我发现很多孩子因为读到了这本书,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但有的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敷衍,甚至有人要退出。在每次学习交流活动中,虽然只有个别孩子积极主动发言,但就因为这些个别孩子的发言,似乎让更多孩子明显的感受到了阅读名著的额外收获。时间伴随着紧张的复习,如白驹过隙,飞快的到了我们阅读名著快要结束的日子,期末考试就要到来,当中部分孩子依旧能坚持下来,有个别孩子表现出放弃、停滞,或者是默不作声的逃避。这时鉴于实际情况考虑,我就鼓励孩子,为了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大家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所以决定把读名著的活动,剩余的部分延续到本次寒假。这种临时的调整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再读细读词本名著,我还又一次的整理出一份引领学生总结收获的名著阅读课件。我想等到开学时,我们在共同坐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这时的收获远远比紧着时间读出来的收获大而深远。

经历此次引领学生读名著的活动,我第一个感受就是,有些事情与其你去想,还不如去动手操作,即使中途有需要改变计划的时候,也不用太过纠结。接下来,我把自己读《西游记》的收获做一下简单的小结。

我想先从教育教学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孙悟空带给我的感悟,孙悟空是从一个石猴成长为斗战胜佛的,他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无父无母,没有人教育他,引导他,直到遇到了菩提祖师以及后来的唐僧,才算是有了相应规范的教育。他不甘于现实的束缚,所以才会到漂洋过海独自去到菩提祖师那里学艺。孙悟空本性有勇有谋,所以才成了美猴王。天生的灵性和悟性,又使得他学到了菩提祖师真传。而他仗着自己本领高强,即使面对玉帝和天兵天将也不让步,最终闯下大祸,由于孙悟空个性张扬,不懂得收敛又太自以为是,出问题是必然,因此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对待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任性,也应该冷静处理,多方考虑,帮助其尽量少的避免犯错。由此我也想到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懂得约束自己,不可随性而为,一个人即使再高智商、高技能,不知进退树敌无数,最终也会自食恶果。在我看来,班中的优等生就犹如故事当中的孙悟空,天生具有灵性和悟性,但是他们的思想其实是起伏不定的,非常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的老师去用得到的方法去加以引导。

而故事中的唐僧这一角色就有如一个班集体当中的灵魂,大家始终一心向往,求道求佛,求取真经,就有如我们全班学生的学习,一心向上。而这种无形的灵魂的东西又必须附着在一个班中具有德才兼备的学生身上。所以,作为老师如果能选对这个灵魂的载体,那么这个班集体就会有一个明确的重点目标,大家就会紧跟着目标,努力的前行。

班中的后进生就犹如猪八戒,天生懒惰,身上又有各种各样不利于达到目标的种种缺憾。

那么班中的中等生,此时就犹如沙和尚,每天都跟着大家一起踏踏实实辛辛苦苦的努力前行。他们总是默默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跟着大部队往前走,少会有自己的主见也不是那么积极,但也不是那么懒惰。

而故事角色当中的菩萨,就有如我们一个个教育者,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应当秉持着引导他们如何将功折罪,做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去让自己有更好地成长,从而弥补自己过失带给自己的愧疚、麻烦等。作为一个班的老师,如何能让唐僧师徒四人顺利地历经千难万险取得真经,我认为我们老师如果能像菩萨一样去处事育人,应该是再好不过。

理由一,菩萨从来都不会大包大揽,面对教育菩萨有着背朝大海,静待花开的心态。

理由二,菩萨们本身就像我们现在对老师要求那样,要让学生有一杯水,自己就是长流水。

理由三,菩萨总能在他们师徒四人取经途中遇到种种磨难时,恰如其分地给予帮助。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6

小时候爱看《西游记》,是觉得那里面的故事情节可以深深的吸引我。长大后,静下心来读《西游记》,才真正觉得里面的奥妙无穷。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空地府统治者爱打抱不平勇于追求自由的英雄形象,另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猪八戒、唐僧、沙僧、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也都写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我把这本书作为我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的名著之一,我带着孩子一起读名著,感觉收获不少。

读名著首先有一个阅读的方向,也就是努力的目标,我们主要抓住以下要点进行阅读,第一,通读全书,想一想,孙悟空是从一个天生地长的石猴。成长为西天取经的重要人物,乃至成为斗战胜佛,到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他的思想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发展变化呢?

第二,本书中故事情节曲折精彩,所写妖魔鬼怪虽属于幻想世界,但却能从中映射出社会中的人情,是理念,我注意引导学生领会每个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第三,本书中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我还注意让学生仔细体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领着孩子读名著,不仅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提升了自己引领带动的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我就此次读名著的活动,梳理一下我的收获。

首先,我从网上搜索了大量的阅读教学材料,从中思索合适自己,引领学生的办法。

一、前期宣传推广阶段,我先精心制作课件,在全班学生面前去宣传推广西游记这本名著。

二、确定和我共同阅读名著的学生名单,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考虑,一我筛选平时观察下来有可能有兴趣坚持读名著的孩子,二采取自觉自愿报名的方式。

三、有仪式感的开启读名著活动,我又制作了一份课件,当着全班的面,我把确定好的学生召集在一起,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开启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幕仪式。

四、开始我们的师生共读名著活动,第一次共读中,我们先明确了我们阅读的期限,我们阅读的计划,以及我们共同阅读的方法和交流讨论的方式。由于这次师生共读名著活动与学期末的复习是同步进行的,所以选中的部分孩子中会有多多少少的为难情绪,但我的一番话让他们减缓了许多。尤其在进展下来的第三周,我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在读名著这件事情上,明显情绪有波动,从我收看他们所读名著的批注上可见,而且在阅读活动中,我通过逐本的去查阅他们的阅读批注,我发现很多孩子因为读到了这本书,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但有的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敷衍,甚至有人要退出。在每次学习交流活动中,虽然只有个别孩子积极主动发言,但就因为这些个别孩子的发言,似乎让更多孩子明显的感受到了阅读名著的额外收获。时间伴随着紧张的复习,如白驹过隙,飞快的到了我们阅读名著快要结束的日子,期末考试就要到来,当中部分孩子依旧能坚持下来,有个别孩子表现出放弃、停滞,或者是默不作声的逃避。这时鉴于实际情况考虑,我就鼓励孩子,为了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大家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所以决定把读名著的活动,剩余的部分延续到本次寒假。这种临时的调整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再读细读词本名著,我还又一次的整理出一份引领学生总结收获的名著阅读课件。我想等到开学时,我们在共同坐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这时的收获远远比紧着时间读出来的收获大而深远。

经历此次引领学生读名著的活动,我第一个感受就是,有些事情与其你去想,还不如去动手操作,即使中途有需要改变计划的时候,也不用太过纠结。接下来,我把自己读《西游记》的收获做一下简单的小结。

我想先从教育教学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孙悟空带给我的感悟,孙悟空是从一个石猴成长为斗战胜佛的,他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后,无父无母,没有人教育他,引导他,直到遇到了菩提祖师以及后来的唐僧,才算是有了相应规范的教育。他不甘于现实的束缚,所以才会到漂洋过海独自去到菩提祖师那里学艺。孙悟空本性有勇有谋,所以才成了美猴王。天生的灵性和悟性,又使得他学到了菩提祖师真传。而他仗着自己本领高强,即使面对玉帝和天兵天将也不让步,最终闯下大祸,由于孙悟空个性张扬,不懂得收敛又太自以为是,出问题是必然,因此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对待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任性,也应该冷静处理,多方考虑,帮助其尽量少的避免犯错。由此我也想到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懂得约束自己,不可随性而为,一个人即使再高智商、高技能,不知进退树敌无数,最终也会自食恶果。在我看来,班中的优等生就犹如故事当中的孙悟空,天生具有灵性和悟性,但是他们的思想其实是起伏不定的,非常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的老师去用得到的方法去加以引导。

而故事中的唐僧这一角色就有如一个班集体当中的灵魂,大家始终一心向往,求道求佛,求取真经,就有如我们全班学生的学习,一心向上。而这种无形的灵魂的东西又必须附着在一个班中具有德才兼备的学生身上。所以,作为老师如果能选对这个灵魂的载体,那么这个班集体就会有一个明确的重点目标,大家就会紧跟着目标,努力的前行。

班中的后进生就犹如猪八戒,天生懒惰,身上又有各种各样不利于达到目标的种种缺憾。

那么班中的中等生,此时就犹如沙和尚,每天都跟着大家一起踏踏实实辛辛苦苦的努力前行。他们总是默默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跟着大部队往前走,少会有自己的主见也不是那么积极,但也不是那么懒惰。

而故事角色当中的菩萨,就有如我们一个个教育者,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应当秉持着引导他们如何将功折罪,做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去让自己有更好地成长,从而弥补自己过失带给自己的愧疚、麻烦等。作为一个班的老师,如何能让唐僧师徒四人顺利地历经千难万险取得真经,我认为我们老师如果能像菩萨一样去处事育人,应该是再好不过。

理由一,菩萨从来都不会大包大揽,面对教育菩萨有着背朝大海,静待花开的心态。

理由二,菩萨们本身就像我们现在对老师要求那样,要让学生有一杯水,自己就是长流水。

理由三,菩萨总能在他们师徒四人取经途中遇到种种磨难时,恰如其分地给予帮助。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7

在我看来,“卓越”的教育其实很简单。

如果有种感染的力量,让我们身处其中,我们把它称为教育。因为“教育”不是“我”去“教”你,而是“我”与“你”一道成长。在“我”与“你”的关系中,“感染”是一种永恒的教育的意蕴。我们在充满教育力量的氛围中求索卓越的人生,而“教育”却无迹可寻。

如果有种感动的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我们把它称为教育。因为“教育”不是冰冷的加工和塑造,而是直指人心的唤醒和触碰。不能在人的心灵里扎根的所谓“教育”,充其量仅仅是种外在的“影响”。只有在“感动”中,人的灵魂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心灵的每一次悸动,都是对成长的一次催生。

如果有种力量,让我们学会感恩,我们把它称为教育。“教育的最大收获乃是学会感恩”。因为只有一个感恩的人,才是一个优雅的、会担当的人。在感恩中,我们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对他人的开放、接纳,并随时准备付出。感恩因谦卑而使人站在高处。

如果有种力量,让我们能从中感悟,我们把它称为教育。教育归根结底是使学生“得到”,而“得到”多少,则取决于学生感悟几分。感悟不是旁观,而是投入。“感悟”使我们学会审视自我,面对我们内心的真实。

在我看来,“卓越”的教育其实又不简单。

究竟应该培养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不简单。人类的福祉将取决于我们的孩子能否以一种开放的、悦纳的心态来面对那一切不可掌控的未知。当孩子的幸福与成功发生纠结,我将义无反顾地坚持幸福而不是争取基于别人认同的成功。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使孩子感到幸福,这本身已是教育最大的不幸。但我们仍需论证幸福并不是愉悦,而是对生活本质的冷静自知。这差不多是教育永恒的不解之结。

究竟应该如何以合乎人性的方式来按照一个得体恰切的目的来培养孩子,这个问题不简单。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本身是不道德的,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教育本身也是不道德的,无论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是如何的不同,教育只能采用道德的方式,而所谓道德的方式,在我看来就是合乎人性的、合乎德性的、合乎人类尊严的方式。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教育”,并以此为乐,这应该是对这种教育理想最为朴素的证明。

究竟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个问题不简单。现代教育的流行病是太虚假、太做作,教育者并不把受教育者视为他的“曾经”,我们也并不和孩子走向同样的未来。我们需要扪心自问的恰恰是我们是否真的“爱”孩子。没有“爱”的教育,只能靠近孩子,但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灵。

究竟如何坚守教育的良知,这个问题不简单。有良知的事业注定伴随着孤独。没有什么能比用一生去完成一个神圣的允诺更能考验坚守的价值的了。此中滋味,作者“老徐”自是了然于胸。那一个个“想法”背后,没有对教育的虔诚之心是断断无法延续下去的。因此“老徐”很可爱,更可敬。

“卓越”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自然、优雅;“卓越”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现实,平淡、从容。致力于“教育”者,读之又怎不为之怦然心动?

孩子的心理教育感悟篇8

一、从一个野生的蛮猴成长为美猴王

孙悟空一开始只是一只野性十足的猴子,他只所以成为美猴王,受到众猴的拥戴,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有冒险精神,敢做别的猴子不敢做的事情,能大胆地冲入水流之中,进入水帘洞,为群猴寻得一安适处所。由此使我想到,作为教育者,应该让孩子从小有自信心,张扬个性,不能怕这怕那,畏首畏尾,要敢想敢做,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约束。否则会压制和阻碍孩子的发展。当然这也必须是建立在理智分析和清醒思考的基础之上,也不能蛮想蛮干。

二、由美猴王成为齐天大圣

当孙悟空成为美猴王这后,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本领不够大,于是他为了能漂洋过海学本领,冥思苦想,最后终于想出了办法,历尽艰险,不辞劳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寻师学艺。一开始,师傅不愿收他为徒,是他的诚心感动了师傅,最后学得了超凡的本领,他才能大闹天宫,赢得了自已的名份,为他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里我们应该想到孩子从小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制定一个发展目标。这样才会有上进心,然后他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才会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他是靠自己的本领打拼出来的,在经过各种打击和考验之后,他不但没有屈服,而且变得更加坚强。在经历各种磨难之后,他学到了更多的独到本领。如果孙悟空不在炼丹炉里受煎熬,他就不会有火眼金睛。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吃点苦,受点累,会磨练他的意志,会增强他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会让孩子变得更坚强,学到更多的本领。在温室里的花草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自己不能生长,只能靠别人的照顾。

三、被压五行山下

孙悟空能大闹天宫,被封为齐天大圣,在我们心目中,他已经是个大英雄的形象,但是当他被如来佛祖压到五行山下时,我们内心会很自然的有一种伤感,甚至是悲切。但细细想来,这是他做事目空一切、自高自大、我行我素的必然结果。不管怎么说,孙悟空为了自己能有齐天大圣的封号,做了很多不顾他人,不计后果的顽劣的事情。现实生活当中的人如果这样做事的话,他一定会受到众人的反对,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把孙悟空压到五行山下更直接的原因是孙悟空在如来佛祖面前不思回改,狂妄自大,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很自负地与如来打赌。由此,让我想到,对孩子要从小教育他们做事要有他人意识,不能只想个人利益,要顾全大局。而且不管自己有多大本事,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否则必然要败得很惨。

四、唐僧解救,感恩拜师,被戴金箍

孙悟空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当唐僧把他从五行山下救出后,他充满了感激,很高兴地拜唐僧为师,并全心全意的照顾师傅的一切。但是由于他的桀骜不驯,当他任性的时候,唐僧拿他没有办法。而孙悟空除了对唐僧有感恩之心以外,丝毫没有把唐僧放在眼里,在这种情况下,当孙悟空做了错事后,唐僧对他的教诲,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后来矛盾尖锐,发展到师徒不合。在这个过程中,唐僧的教育是对的,但对孙悟空来说,这种慈悲为怀的教育,不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而是激化了他和唐僧的矛盾。造成僵化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唐僧没有办法左右孙悟空,孙悟空不惧怕他,所以他敢肆意妄为。

但是当观音菩萨设计给孙悟空带上金箍之后,就不一样了,当孙悟空再不听他的话时,他这位慈悲大师就会狠下心来不停地念紧箍咒。当我们看到孙悟空疼痛难忍时,我们也会感到心痛和不忍心,可对孙悟空来说只有这样他才能就范,不给他点厉害尝尝,他就不知道谁是他师傅。所以,在他知道了紧箍咒的厉害后,他才能有纪律观念和约束性,才能服从师傅的命令,以后才能走上安心取经的正途。

由孙悟空尝受了金箍给他带来疼痛后,才能做事有所顾忌,才能走入正道,在取经路上披荆斩棘,吃苦受难,任劳任怨,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个重大转变,使我想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数孩子在学校或家庭中,对老师或家长的教育是能听照做的。但有个别的孩子会把像孙悟空那样,我行我素,如果只用唐僧的慈悲为怀的说教教育显然是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有很多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思想任性,行为放荡不羁造成的。对这样的孩子从小一定要给他带上金箍,必要的时候念一念紧箍咒。不能让他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这样有利于个别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五、师徒四人,团结一心,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孙悟空在跟唐僧取经的途中,跋山涉水,降妖除魔,历尽千难万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这个历程中,孙悟空的功劳最大,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取经就无望。多数人认为孙悟空能在取经过程中立这么大的功劳,是凭他的火眼金睛,七十二变等超凡本领。其实这是不对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