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12-05 09:53:20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1

按照《2009年全国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要求和《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切实做好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结合客观实际,按照大力宣传、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有效遏制了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案件的发生,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现将市广电局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广电系统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部署,落实到人,从严从细,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设施保护,防范各类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

二、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防范体系

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采取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措施,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甘肃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强化日常安全管理与维护,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强协调,组建了专群结合的巡护队伍、建立了巡护机制,配备了车辆和防护装备,切实加强对案件多发线路、地段、时段的巡逻防控,确保了广播电视设施安全。共建立治安保卫机构8个,现有治安保卫人员40人,投入防范资金22.95万元,组建专职巡护队伍50支,队员134人。

三、加大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宣传力度

全市各播出机构大力宣传《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2009年甘肃省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等保护“三电”设施的法律法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利用专题报道、张贴标语、制作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重要性,为深入推进“三电”专项斗争的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自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在电台、电视台共播出专项斗争新闻180条,公益广告129条,宣传相关法规累计播出428小时。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可视化 继电保护 整定计算 新算法

电网的运行方式多种多样,继电保护定值不能完全的满足“四性”要求,并且在传统的计算当中也存在着直观性差的问题,导致难以反应出真实的情况及计算的准确度。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的出现,使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利用可视化组件和流程控制方式进行计算机的设计和模拟,这不仅能更加直观的对数据进行管理,更加能提升计算中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可靠的系统操作平台。下面将对可视化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新算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1 可视化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方式进行图像的处理,从而以图像和图形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且实现交互式处理方法,这就是数据可视化技术。当中包含了很多不同方面的技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数据的可视化内涵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这不仅能促使数据可视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能为此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数据可视化技术有着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有着较强的交互性。用户通过交互能够快速的实现数据管理。其次有着多维度性。用户能够查看一个或者以上的变量和属性所代表的食物,这些数据能够在每一个维度上进行处理。此外还有这较强的可视性特点。当前阶段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很多的新的数据出现给人类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现阶段我国的电网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交易的规模和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各中心的能源发电设备不断出现,可以说现代电力系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当前的电网运行系统在日常进行紧急情况处理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可视化方式来进行各种数据的显示。因此积极的提供可视化的D形展示方式将对未来的电力发展和稳定十分有利的。

基于计算机基础上的软硬件技术在当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进步却并没有体现在可视化过程中。因此,在当前的电力系统可视化编程技术中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在进行可视化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寻找到合理的数据表现形式来反映出实际问题的特点,也就是要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电力系统都是全局信息,并不是局部信息,因此在对可视化图形的表达上会有着较为宽裕的空间。其次是在接口和数据来源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的关系到数据格式和数据库,所以需要对此加以重视。仿真程序系统有着较强的灵魂性,因此需要数字仿真对于电力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建立起更加系统化的数据库。

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的广阔,对此还需要紧密的与电力系统的特点进行结合,从而促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 可视化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新方法解析

2.1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特点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是继电保护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该工作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由于整定计算工作不能独立于继电保护之外,整定计算需要满足“四性”要求――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和灵敏性――这几点要求之间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达到了“四性”要求以后,需要全面的进行统筹考虑,不能单纯的强调当中的一项而对另外几项有所忽视,从而导致发生顾此失彼的问题。

2.2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任务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方案,当前市场上定型的微机保护产品一般都是需要保护装置的生产厂家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而设置的。整定计算人员需要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变压器保护模块选择,从而促使每个模块能完成各自的工作。其次是确定各个保护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当中主要包含了装置内部各功能单位之间的配合关系和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此外,还要进行保护方案的准确表达。在这当中除了有编制整定计算方案和给出的继电保护定值以外,还有一项就是编制继电保护整定方案。编制继电保护整定方案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保护定值的执行,促使继电保护装置在发生系统故障的情况下能及时进行动作实施,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减少停电范围。

2.3 整定计算系统的通用型和实用性研究

线路保护整定计算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当中最为复杂的工作,当前阶段并没有完全的实现线路保护整定计算全过程的自动化,同时在零序电流保护和相间距离保护等方面也没有考虑到这些保护装置的配置情况[4]。为了进一步的改善这样的问题,当前一定要对此进行详细研究。需要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整个过程中的全部工作能力入手,同时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更加直观、方便的用户操作环境,从而促使整定计算系统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3 结语

随着社会和电网的应用发展,传统的继电保护整定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的电网需求。当前阶段积极的开发一套功能良好、并且通用型强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将能有效的减少运行中的麻烦,提升工作的效率,并为电网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谌炜,黄家栋.电厂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介绍[J].科技信息,2012(05):45-50.

[2]李耀,章健,晋彦斌.基于Visio图形化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1(04):62-66.

[3]李勇.基于的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设计[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03):78-80.

[4]刘洋,吕飞鹏,胡美蓉,谢熹,雷云川,陈冬.基于.NET智能客户端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定值管理[J].四川电力技术,2012(07):56-59.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眼科患者;安全管理;防护

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1]。患者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眼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眼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视力障碍,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等安全问题的机率比一般患者高。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 专科疾病因素 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对比觉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状,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使眼科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

1.2 暗室问题 暗室是眼科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场所,室内光线暗淡,贵重光学仪器林立,容易引起碰撞,不仅容易损坏光学仪器,还威胁着患者的人身安全。曾经有过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暗室内碰伤,导致右前臂骨折的事例。

1.3 跌倒 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

1.4 误食 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5 服药安全问题 老年住院患者所服药物的种类繁多,在服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误吸等安全隐患。有研究表明:54.0%老年住院患者曾发生过忘记服药,25.0%患者曾有不能按时服药的现象,28.0%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丢失、撒落药物的现象,47.0%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过呛咳。因此老年住院患者服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素质 我国眼科人员占眼科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1.94%,医护比仅为1∶0.77,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县级医院五官科中尤其突出,医护比仅为1∶0.65[2]。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医院管理者不够重视。部分医院管理者重医疗,轻护理,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眼科在医院一般都认为是“小科”,其重视更加不够;②护理人员流失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护理工作辛苦、责任重大、社会地位偏低、待遇不高,导致了护理人员的流失。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临床护理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如提高福利待遇、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加强对护理人员在职教育,推行“全程护理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2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3 重视安全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重点强调住院安全须知:①请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现金及时交住院处,以防遗失;②有事外出,请向护士说明,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医院,否则发生意外后果自负;③为了你的安全,禁止使用电器,以免电路损坏发生火灾;④讲究卫生,保持安静,禁止向地面泼水;⑤有困难和问题,及时与分管的医护人员联系[3]。对于低视力或极低视力者、因各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者均应有专人陪护;医院应尽量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不听从医护人员劝阻的擅自外出的患者,应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其离开医院的时间、经过,一旦发生纠纷,可提供法律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逐渐摆脱传统的电网建设模式,将智能化的电力设备应用于目前的电网建设中,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的总体服务水平。智能变电站是以传统的变电站建设为基础,将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变电站建设中,实现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智能化。

一、智能变电站的含义

智能变电站以网络和计算机为载体,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输出等。智能变电站不仅能够实现通信的网络化,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和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等。智能化技术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国相关电力企业变电站的服务水平,而且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变电站的建设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1.数字化的数据采集

与传统的变电站不同,智能变电站采用光学互感器、电子互感器等实现对电压和电流的采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如图所示,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或光学互感器对电压电流进行采集,合并单元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合成和汇总,然后在网络背景下进行数据传输,完成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之间的电气隔离,不仅加大了测量范围,而且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有效降低了电力企业的工作的难度,提高了信息测量和采集的精确度等。

2.智能化的信息应用

智能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在信息的应用方面更加的灵活化和智能化,使变电站中的各项设备的功能更加全面。并且采用智能化的网络技术,减少了变电站中的二次回路连接线的数量,使变电站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实现对数据的全方位采集和应用,为日常的电力工作提供了便利[1]。

三、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1.数字化的应用

智能化变电站将数字化应用于变电站日常运行中,提高了变电站的保护性能和互感器的传输性能的同时,减少了互感器的故障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二次回路断线、接地等故障的发生。同时也实现了信息传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提高。

2.变压器保护配置

在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无论电压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配电产生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变电站的正常工作和运行。但是,变电站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变压器装置能够对电压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变压器的设置。相关电力人员采用分布式的配置方法来对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进行设置。同时更加重视对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将电缆与断路器连接,实现对非电量的继电保护,使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减少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故障。

3.线路保护装置

线路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线路保护。根据相关线路情况采用集中式、后备式等保护方法,以减少线路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保证线路运行的质量。线路是控制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间隔的单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线路保护装置具有测量、通信和监视等多方面的功能,有利于实现对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发电厂的保护,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我线路运行水平和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保证人们的日常用电安全,为人们的日常用电带来便利[2]。

4.电压限定延时的过电流保护

在智能变电站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的前提下,电流、电压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都容易导致外部断路、电流超负荷等。电流的超负荷一般不会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但是当变电站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跳闸等现象的发生,不利于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相关电力人员可以采用电压限定延时措施,对人们的日常用电进行控制,当各线路的电流量超过相应标准,就会对系统进行保护和提醒。

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安全保护,避免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电子装置的应用是继电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关负责人应该重视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提高光缆线路的性能,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继电保护的实效性

相关电力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继电保护的同时,也要重视继电保护的实效性。但是数字互感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必然出现时间误差,使得数据接收受到严重的影响。电力人员应该对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相关的整理和计算,确保智能变电站实现继电保护的实效性和其服务水平。

3.继电保护的安全性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服务性能和工作效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目前,很多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用户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各项设施的不完善,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设备故障。所以,相关电力人员应该认识到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对智能变电站日常工作的重要作用,重视继电保护的安全性,从各方面改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智能变电站数据通信的安全性,为人们的日常用电带来便利。

五、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常用电水平的提高,相关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的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措施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改进建议;雷击防护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02-02

1 研究背景

目前,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国家和政府对于影响到居民基本生活的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给予了高度关注,因此,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显得格外重要。数字化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其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比如雷击事故和线路烧毁等,不仅给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造成了影响,还严重威胁了人员安全。因此,要确保正常供电,就必须科学认识变电站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做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措施,积极改进继电保护措施,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 数字化变电站的设备简述

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有以下两种设备。

2.1 光学互感器

目前我国变电站所使用的光学互感器主要有两种:光学电流互感器、光学电压互感器,前者通常用于测量导线电流,后者一般用在测量电压上。此种类型的互感器具有体积和质量较小、抗干扰能力强等显著优势。

2.2 智能断路器

此种断路器与传统的相比具有很大差别,它使用数字化接口代替了原本的硬接线,这样不仅可以对于断路器运行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实现对于设备的运行监视,便于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检修措施,使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改进建议

3.1 35 kV线路

针对35 kV部分线路,继电保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I段电流速断保护和II段定时限过流保护、快速重合闸。设置时,应注意,主保护为I段电流速断保护,一般反应于出现相间故障的时候,对于电流增大导致的瞬时动作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但要注意控制线路长度,线路长度所占比例不得小于总长度的15%,同时也不应该超过20%。

②对于35 kV部分线路来讲,II段定时限过流保护是一种后备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护全部线路,对于相邻线路也有较好的实时保护功能。

③由于线路故障极易导致供电异常,因此,为了保护电力正常供应,降低故障带来的影响,就必须重视故障的影响。对于线路发生的临时故障,为了降低其破坏力,可以通过加设自动重合闸的方式来改进。

④35 kV部分线路电流较小,所以在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此系统仍旧可以再运行2 h,所以在出现故障时,一般只会对信号产生作用,无需跳开断路器,连接在PT三角处。

3.2 10 kV线路

对于10 kV线路实施继电保护与35 kV基本相同,都是从上述三方面进行。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10 kV线路的主保护为II断定时电流速断保护,保护对象为线路总长的70%~80%,在线路发生故障时,10 kV线路的应对措施与35 kV也基本一致,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10 kV应接在小电PT三角处。

另外,对于10 kV线路来讲,由于其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为了保护线路运行安全,降低故障的发生率,可以通过加设能够反映出相间、单相接地等故障的保护装置来进行改进。可以通过加设三相一次重合闸、两相式接线以及接地信号等装置可以对于线路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4 防雷保护改进建议

雷击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对于线路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在变电运行时,一旦遭受雷击,将会酿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导致电力供应出现问题,还会对于电网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变电站的保护必须重视防雷措施的改进。避雷措施的改进,应在详细分析雷击事故的前提下进行,明确变电站遭受雷击的原因和后果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避雷措施。一般来说,针对不同情况,数字化变电站的防雷保护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4.1 直击雷的保护措施

直击雷对于线路的危害是很大的,为了确保设备安全,应重视直击雷的防护措施改进。安装避雷针是一种有效的避雷措施,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变电站不受直击雷的破坏,就必须重视加设避雷针。避雷针的功能在于在发生雷击的时候可以将雷击转至自身,之后将其导入地下,保护设备安全,实践证明,数字化变电站加设避雷针能够起到良好的避雷效果,有效的保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110 kV变电站在进行避雷防护改进的时候,由于自身具有装置的绝缘性比较好的特点,避雷针是可以直接安装的,正因如此,在避雷针遭受直击雷的时候,高电位不会导致严重的反击事故,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4.2 雷击侵入波

针对雷击侵入波,变电站可以实施的防护措施为加设避雷器和保护间隙。对于雷击侵入波,数字化变电站最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加设阀型避雷器,此种避雷器的元件主要包含火花间隙以及非线性电阻两种。就目前形势来看,保护数字化变电站的高压设备安全,多使用FCZ1系列的磁吹阀型避雷器。

4.3 进线防护

进线防护指的是对于雷电的电流幅值以及雷电波陡度进行限制,以保障线路安全。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当有过电压时,行波就会随之产生,行波将顺着导线行进向变电站,幅值可达线路绝缘一半的冲击闪络电压,也就是说线路耐压比将远远大于设备。所以,在变电站附近的进线受到雷电攻击的时候,电流幅值最高将大于5 kA,并且陡度也会远远大于允许范围,防雷主要依靠避雷线。合理架设避雷线,可以对于进线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防止雷击破坏线路,影响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和正常供电。

5 结 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对于电力的正常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而变电站的运行却很容易受到雷击的影响,导致线路故障,甚至破坏电网。因此,为了确保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重视做好继电保护,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为线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继电保护不仅关系到线路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护发展秩序,就必须重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改进措施。

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变电站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基本的防护和继电保护手段,依据科学的原则,做好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改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艳,常笑,军.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9).

[2] 马同新.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及前景研究[J].无 线互联科技,2015,(3).

[3] 熊楠.探讨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关键技术[J].电工技术:理论与 实践,2015,(3).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6

2000年9月到2002年11月,对12656例手术病人实施术前访视,其中男7128例、女5528例,年龄1个月至100岁,平均41.5岁,手术种类包括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整形美容科等。

2术前护理访视的方法

术前护理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病人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3-5]通过对本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实施方法以及满足病人需要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手术病人具有术前心理活动复杂,了解手术治疗效果迫切,对医护关爱程度、心理支持敏感等特点,确定把术前护理访视作为实施整体护理的切入点。具体方法如下:

2.1确定访视的初始对象

手术室面对十几个专科,每个护士又将面对不同专科的不同手术病人。开展术前访视,把过去对手术的单一护理变成了对人的整体护理,面对面地与病人直接交流、沟通,既要有勇气、知识,还要有交流技巧。而手术室护士平常与病人接触少,缺乏病房护理实践,掌握的知识有限,如果一开始就大范围实施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从病人对手术顾虑程度、等待手术时间长短、手术难易以及护理成功后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估,最终确定以一个科的特色或经典手术术式为初始对象,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获取经验的基础上再多科多术式全面铺开,让护士有一个学习、适应、经验积累到熟练的过程,避免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不及而走弯路,确保工作有效性。

2.2建立和确定访视指导文件

要使术前访视做到有的放矢,确实让病人得到帮助。实施前,我们深入临床收集资料,对手术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针对病人提出的心理、手术、康复、收费等4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资料整理,制定了术前护理访视的操作流程图、手术病人术前心理问题标准护理计划、手术病人访视评估表(术前)及术前访视表格的书写规范,使术前护理访视工作简单化、程序化、标准化、法规化,在最大限度地解决或满足病人需要的同时,为护士工作提供方便和安全保障。

2.3开展岗前培训

根据工作需要而制定的访视文件要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必须进行培训。

2.3.1理论培训

首先进行临床专科专业理论、人文关怀理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例如,我们在实施颈椎病人术前访视前,首先请脊柱科专家到手术室作专题讲座,讲解颈椎前后路组织解剖、手术标志、术中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及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请骨科护士长讲授术前准备工作与术后护理的具体内容、要求、意义和注意事项,介绍病人饮食、卧位、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知识,以增强手术室护士对颈椎手术治疗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下科访视的信心。同时,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人文关怀理论和访视表格书写规范要求的讲座。

2.3.2明确责任

召开护士会,说明开展术前护理访视的客观需要及意义,征询护士对术前护理访视的意见、要求和存在的困难,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做好准备工作,严格落实操作程序,确保术前访视开展的扎实、有效。

2.3.3模拟示范

根据操作流程由护士长在科室演示操作过程,重点强调操作方法、表达技巧、时间控制及保护性医疗护理措施等。同时,积极与相应专科的护士长、科主任沟通,以得到病房护士长、经治医生、责任护士的支持和协助。

2.4逐级岗位带教

首先由护士长带领各专科组长到病房进行实地教学,组长们连续跟班5次,直至掌握方法。然后,再由各专科组长带组员以相同方式分组开展,使护士逐步实现独立操作。

2.5定人负责落实

访视护士由手术的巡回护士担任,于术前1d下午或晚上到病房探视病人,并填写“手术病人护理访视情况一览表(术前)”有关内容。若巡回护士不在位,由该台手术的器械护士负责落实。特殊情况下,也可指定其他护士临时负责。访视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护士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从不同角度收集病人的护理问题、不断完善访视手段,使访视工作既扎实、有效,又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既能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服务,又能密切医护关系、不给医疗添麻烦。护士长在整个术前访视过程中,主要通过检查访视表和调查访视病人对访视工作的意见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不断改进访视方法,提高访视效果。

3结果

2000年9月至2002年11月,全科40名护士对12656例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访视结果经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评为优秀4531份(35.8%)、良好6535份(51.6%)、一般1590份(12.6%)。访视前护理质量问卷调查,发问卷180份收回167份,满意率86.3%,2002年9月问卷调查满意率达到100%。查对时发现:医生、病人未签输血和手术同意书而督促补充签署者分别有9份和7份;药物过敏试验未做或执行后未签名,督促补做或补充记录者41份;青霉素皮试阳性而误写为阴性2例。访视询问和查体时明确手术病人体内有无法取下之金属植入物的11例。

4体会

4.1规范访视工作模式或流程,是确保术前访视工作有效的关键

首先,起步阶段找准访视的初始对象,由此及彼、循序渐进扩大访视范围,最终达到全员访视的目标;其次,建立一整套简单、便于操作的护理访视指导文件和病人情况评估表,既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又反映病人心理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其三,开展培训带教,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按此模式或流程严密组织,循序渐进,边开展、边完善,使手术室护士普遍掌握方法后,才全面铺开,确保效果。

4.2更新知识结构,是术前访视工作的客观需要

术前访视让手术室护理人员走出手术室,深入到病房直接与病人接触,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在涉及到单位与个人名誉的提问时,回避,妥善地保护他人的形象和名誉;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位参加访视的护士具备多学科医学理论知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深入实际,注意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满足为手术病人服务的需要。

4.3抓好访视与护理记录,是手术安全的必要保证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7

一、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放以后,先后颁布了若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各类文化遗产得到了应有保护。然而,“文革”期间,我国的文化遗产及保护工作遭受空前浩劫,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拨乱反正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恢复正常,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得到了重视。2002年10月,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公布实施,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明确的保护依据。在这部法律指导下,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面临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对此,党和国家再一次强调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全人类的瑰宝。基于这样深刻的认识,国务院于2005年12月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及加强领导、法制建设、经费投入、保护工程、规划编制、名城保护、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这是继修订后《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针对性强,措施到位,前景明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指针。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国家保护为主、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宣传的目的是提高全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的认识。认识有多高,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有多大。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作为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重视宣传促销,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广泛、深入地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各种展览和学术交流。另外,还通过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图片、举办宣传栏、悬挂横幅、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等手段,使广大人民了解了《文物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切实提高了各级政府和领导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法制观念和自觉意识,人民群众中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著书立说和主动参与景点讲解、主动举报文物案件者越来越多。因此,文物工作者更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教育广大公民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加大保护经费投入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就提出了“五纳入”的要求,要求各级政府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这一规定有力地保障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各地因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在投入上也不尽相同)。近年来,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得力于保护经费投入逐年加大这个关键。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确定“统筹规划、集中资金、保证重点、讲求效率、整体推进”的原则,始终坚持把资金的筹措、落实作为保护维修工作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地方专项资金。同时,组织社会各界进行募捐,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些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保证了文物保护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保证。由于历史原因,专业人才缺乏一直是困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长足发展的一个难题,尤其是人才断档问题很突出,许多业务工作很难开展或者是事半功倍。要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我们应重视人才的培养,保持专业队伍的稳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人才队伍结构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避免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盲目性;应当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手段、理念、机制,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管理制度约束人、先进的管理手段武装人、超前的管理理念塑造人、竞争的管理机制激励人,积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和引进工作,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加强原有职工队伍的专业理论培训和继续教育,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广开渠道,从社会上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引进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史知识丰富、热爱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员充实专业队伍,缓解文博单位专业人员缺乏的矛盾。同时,还应推出部分年轻有为、专业素质较强的同志赴外地文博机构进行深造学习,邀请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术交流,这样既丰富了职工的专业知识,又开拓了视野,为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促进保护工作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打下了人才基础,为新时期文物保护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保障。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一)提高文物保护水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科学规划,保障投入,加大力度,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继续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抢救濒危文物古迹,重视重要革命文物的收集和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制度,做好基本建设中抢救性文物保护和考古挖掘工作,加大馆藏文物、水下文物的保护力度。继续搞好文物资源调查,健全文物普查、登记、建档、认定制度,开展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国海外流失文物调查和民间收藏文物调查,编制国家珍贵文物名录,推进文物保护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文物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加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文物安全防范设施,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二)保护好现有文化资源经过历史积淀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认真挖掘、整理本地的文化资源,摸清家底,切实做好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制度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标准和规划,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和平台。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年老体弱的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统筹部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立长效传承机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

(四)加强中华古籍保护与出版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继续实施文化典籍编篡出版重大工程,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完善《国家古籍名录》,完成清史篡修任务,推进《中华医藏》和新版古籍基本丛书出版,编篡《中华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系统整理散失海外的中华古籍珍本。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版权保护;全民阅读;关系

关于事物间关系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所有存在物都是一定关系下的存在物,存在物只有在一定关系中才可以描述其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版权保护和全民阅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课题。从历史源头上看,二者关系紧密,在以平面媒体为主的时代,版权保护的物质载体和全民阅读的物质载体高度重合――主要是书报刊等出版物。就现实作用而言,二者协同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版权保护和全民阅读以精神产品为纽带,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文化建设、服务社会民众、传承人类文明。对这样两个现实事物,基于社会发展视阈,运用哲学辩证思维,厘清其逻辑关系,既是理论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从相关性视角更好地把握二者的特点和功能,也是推进实践的要求,有利于从协同角度更好地发挥二者的社会作用。

如何认识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的关系?其内涵如何?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物质世界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那么,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最基本的关系就是这种关联性。而我们探讨的根本,则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其关联性的内涵和表现进行梳理和归纳。我们认为,作为实践范畴的事物,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关系的主要类型为同一性、互动性和矛盾性。

一、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的同一性关系

所谓同一性,主要指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的内在一致性、趋同性,两者相互贯通、相互融合。

首先,从内在属性上讲,二者以精神文化活动为根本。版权保护的核心在于保护“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进而鼓励人们从事精神生产、创造精神成果。离开了精神成果,版权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现实中,版权保护的各种人身权、财产权,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核心还是对合法精神文化活动的保护。而全民阅读,从国际上看,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而在我国,则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举措。全民阅读的核心是读书,进行文化接受与传播,而非一般文化商品的消费。特别是在依托载体层面,版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对出版物相关责任人权利的保护,而全民阅读的重点是倡导全社会读书,以图书等出版物为重点进行阅读,构建“书香社会”。

其次,从目标导向上看,二者最主要的作用是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成果创作与传播的根本保障,版权保护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确保了现代社会中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和壮大。版权法专家郑成思曾言:“在静电复印、网络和数字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没有版权必然会妨碍精神成果的创作与传播。”而全民阅读,作为一种集体文化行为,旨在倡导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优化社会风尚。在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上,全民阅读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被写入会议报告。并且,在现代社会,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也成为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版权保护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文化资源保护,“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利于减少对外国作品的依赖和减少智力资源的外流。”对于全民阅读来说,则是通过强化知识、文化的传承传播,一方面反击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公众精神文化空间的挤占,另一方面提高全民文化认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进而实现主动、积极的文化安全。

第三,从实施主体上说,二者都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版权保护作为一种利益保护手段,原初是由版权相关权利人提出,但是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机制,则有赖于政府力量。现代版权制度的滥觞,是18世纪初英国颁布的《安娜女王法令》。同样,现代的版权保护体系,最主要的是由世界各国政府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构建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在我国,版权保护当前是行政和法制手段并重,行政力量相对较强。全民阅读的提出,是将个体的、自发的文化行为上升为集体的、自觉的社会行动。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世界非政府组织提倡,许多国家更是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以推动。比如美国的《卓越阅读法》、韩国的《读书振兴法》、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等。我国也在着手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每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各地政府大力开展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公共文化建设。

二、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的互动性关系

所谓互动性,主要指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交互作用,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首先,版权保护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基础与保障。作为以保障精神产品权利人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版权保护,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既是世界公认的基本人身权利的保护,也是普遍认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版权保护最重要的两大作用,一是保护作者,尊重其劳动价值和权利地位,鼓励其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二是保护作品,确保其在合乎社会制度体系的范畴内使用,不致被不当使用,损失其价值。这样,版权保护以强有力的约束手段,一方面保证了大量的精神文化作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使全民阅读有书可读,并且,由于版权保护而使精神劳动者获得经济和精神利益的现实,也有益于更多人自觉而理性地投身阅读,另―方面,也保证了精神劳动者理性而自觉地投身精神生产活动,从根本上满足持续不断、丰富多样的阅读需求。而且版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保护健康合法的精神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全民阅读的作品环境。

第二,全民阅读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动力和支撑。版权保护的要义不在于精神产品相关权利不受侵害,而是使精神产品价值通过合法的途径得到最大化的体现。而全民阅读,既是一种文化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大量的阅读活动必然带来大量的阅读消费。“提倡全民阅读,推动了书籍阅读在公民精神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就是在扩展出版业的产品市场”,也就真正彰显了现代版权制度的作用。并且,一个社会越重视阅读,人们也就越重视精神劳动价值,也就有可能有更强的版权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全民阅读能够有力地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从源头上提高精神劳动者的技能和水平,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精神劳动者,使版权保护的对象不断丰富扩充――毫无疑问,没有源源不断的精神产品,版权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全民阅读与版权保护相得益彰,促进文化建设。应该说,全民阅读和版权保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但是二者的实践特点又有所差别。相对而言,全民阅读是一种主动性、扩张性活动,它以积极的方式推动人们从事阅读文化活动,版权保护则是一种消极性、约束性活动,它以限制的方式规范制约人们的文化接受活动。相对来说,全民阅读强调实践活动的利己性以及集体意义,重在繁荣发展文化,版权保护重视实践活动的无害性以及长远意义,重在保护扶持文化。从现实情况看,二者在许多国家都处于一种并行不悖、平行发展的状态――重视阅读的国家,往往也相对重视版权,比如美国、英国等。这既表明二者内在的关联性,也说明在实践上对文化建设以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的矛盾性关系

所谓矛盾性关系,主要指版权保护与全民阅读相互排斥、互相限制,在现实中存在着冲突性、对抗性的一面。

首先是版权保护的限制性对全民阅读的约束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商品化必然带来文化阅读行为的市场化――阅读过程必然伴随经济学上的价值让渡过程。也就是说,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内在地包含了利益的获得,而进行阅读的过程,自然有经济利益上的付出。版权保护的显性结果之一是杜绝不符合市场交易原则的阅读行为或改编、编译等再创作活动,毋庸置疑,这也会把有强烈阅读需求而无经济实力的阅读者排除在外。所以,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版权保护对全民阅读产生阻碍作用的状况,比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弱势群体当中。即使不考虑经济水平差异,过于严格的版权保护制度也可能会伤害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阅读消费行为选择。蔡翔教授等人提出,版权制度对文化产业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会“减少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影响文化产品的供给”,并且提出了版权保护强度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负相关性的概念。

第二,全民阅读的不可控性对版权保护的破坏性。全民阅读的内涵是提倡全社会的民众进行大规模的自觉的阅读,这必然伴随阅读行为的遍及化、便捷化和便利化,由此而来的可能是版权利益的减损。因此,那些或真或伪以服务大众阅读、促进文化传播为宗旨的个人和集体行为,很可能会和版权保护的理念与规则相违逆。比如私人复制,或许有利于更好地让更多的人阅读作品,但是在英国等版权制度严格的国家,这却是被禁止的行为。再比如IT巨头们的数字图书馆行为,的确能够推动阅读和文化的普及,但是在版权保护方面,却很少能够提出合理的实现模式。更为典型的是传播技术的发展与版权制度的完善。回顾历史,每每信息传播技术获得大发展,人们有了更加高效而实惠的阅读工具,版权保护的范围也就会迅即扩大、方式也就会不断丰富,极力限制人们利用新技术对精神文化产品进行不当使用――似乎传播技术的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更多的是挑战和考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