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8篇

时间:2023-12-05 11:15:05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1

1 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1.1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的管理人员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管理员本身出发,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档案建立意识,如果管理员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档案建立意识,将很难意识到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管理员对档案出现的情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与处理。另外,管理员一定要进行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懂得控制与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实时性,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员的计算机录入知识已经得到普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操作,相反,管理员对于相关软件及数据库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除此之外,知识结构老化与服务技能单一的情况依旧存在,政府一定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因为这种落后的技能已经不再适用信息技术应用的新要求。

1.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规范性

纵观大局,我国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实还处于起步期,这就导致了管理员在对档案的管理上具体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说到底还是因为政府统一管理机制的缺乏,最终造成了各个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档案的规范性差、开发性差、服务性差、共享性差的局面,而这种情况下的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形势并不能与采购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相适应。再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机构甚至会出现将信息化仅用于采购档案的录入,这样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极大的降低了利用率。

1.3 安全保障的缺乏

这种安全保障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档案管理安全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来源于管理方法的缺乏。管理员对档案管理认识的模糊性,往往造成采购档案信息丢失泄密的情况发生,给政府部门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为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管理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档案采购的工作效率,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方面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采购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黑客入侵、病毒修改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极易影响档案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2 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重要性

2.1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数据大、分类复杂等缺点,造成了查询时间的耗损,另外,传统档案的纸制性,十分容易受到潮气与虫害的侵扰,从而导致了档案资料存放的不长久性,传统档案这种费时费力的管理已经相当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2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中学美术档案管理上的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档案的弊端。

(1)便于查阅: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得档案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其完整性便于查阅;

(2)节省空间:这种信息化的管理节省了资料储备空间,不用再大费周章的进行大空间的归纳,,与传统的纸质资料分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3)利于维护:信息化管理的有条不紊性,更加方便了管理员对相关档案的维护,提高了管理效率;

(4)节省劳力:传统管理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在对档案的管理上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投入一定的劳力,但是信息化管理运用的简单化与精细化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节省了劳力;

(5)方便检索:信息化管理的另一大优势体现在使用上,传统的资料查阅需要自己深入到各大查阅室,然而进行一一勘察,而信息化管理则可以直接通过编制检索工具,进行关键词的直接查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通过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将会实现全国性教育平台的构建,同时实现学校与图书馆在线统一的局面,最终得以接入互联网和政府教育平台;最重要的是,政府通过自己出资的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购买,然后提供给学校和学生;针对性的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2.3政府采购信息化与传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依据计算机为基础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其将快捷性与有效性集于一体,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办事时间,真正的造福于人民。此外,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政府也日渐重视采购档案信息化作,并逐渐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采购,形成了规模的集中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运用服务了大众,这是档案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要求。

3 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对策

3.1 加强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是整个档案完善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为只有扭转管理员的思想意识才能为信息化档案采购工作的积极进行打好基础。这种管理意识包括管理员的现代化意识、信息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意识等等。另外,政府应该对以往的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完善,以网络计算为依托,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政府管理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利用信息化成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把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办公都实现自动化,将其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系统管理之中,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3.2 提高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

政府一定要对档案做好针对性的安全保密规定,以防档案信息的流失,充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对网络进行必要的防火墙、防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从根本上保障系统的安全。

3.3 提高管理员技术水平

管理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提高管理员技术水平是实现采购档案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创新要求管理员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打造才是当前政府部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必胜法门。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外出进修等等都是提高管理员水平的方式,只有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推进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4 档案管理规范化

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政府部门一定要解决好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双套制”保存的问题,实现两者之间的“通道”建设,针对两者之间的特点,制定符合现实的管理规章制度。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2

关键词:信息化;采购;ERP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利润最大化”永远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更多的挑战: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信息化建设的困惑,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冲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利润目标已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采购是企业的成本中心,通常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普遍在60%以上。对于现代企业,采购不再是简单的购买,已上升到战略管理层面。随着企业对采购的重视以及采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采购效率日益增强,采购反而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又一源泉。尤其是生产型的企业,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

一、传统采购的弊端

传统采购管理存在许多不良的现状: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采购过程消耗过多人力、物力,同供应商的关系紧张,采购方式单一等等问题,其问题根源是:

1.物料采购与物料管理为一体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行使采购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供应部(科),也有企业将销售职能与采购职能并在一起,称为供销科。在这种模式下,其管理流程是:先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要求,然后由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定单、询价/处理报价、下发运输通知、检验入库、通知财务付款。

该流程主要缺点是: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完成,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2.业务信息共享程度差

由于大部分的采购操作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来进行的,没有必要的文字记录,采购信息和供应商信息基本上由每个业务人员自己掌握,信息没有共享。其带来的影响是:业务的可追溯性弱,一旦出了问题,难以调查;同时采购任务的执行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人员的岗位变动对业务的影响大。

3.采购控制通常是事后控制

其实不仅是采购环节,许多企业对大部分业务环节基本上都是事后控制。虽然我们承认事后控制也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前控制毕竟能够为企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一个企业的业务横跨多个区域,其事前控制的意义将更为明显。

上述传统采购管理的弊端,导致企业采购工作效率低下,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管理职能混淆不清,采购控制系统反应迟钝等等,如何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

信息化提供商结合现代采购管理新理论研发了一些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中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本文以ERP系统的实施作为采购管理信息化的典型解决方案,分析信息化对采购管理的作用。

二、信息化对采购管理的作用

1.提高了采购效率

实施了ERP,通过产品结构和物料清单,定义了每个物料的期量标准,把企业的产供销三项主要业务信息集成起来,同步地将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一次生成。如果需求有了变化,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将上千种物料的计划重新编排。采购计划员从忙碌的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

2.降低了采购成本

采购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响应效率,更重要的是见到效益。采购管理要见效益,首先要改变采购管理观念、规范采购工作。ERP系统通过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化,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其具体表现在:

(1)争取优惠。通过物料分类查询,对每一类物料,按需用的频度规定优选原则、简化物料的品种规格,保持一定批量,争取优惠。

(2)周密计划。ERP的计划可以延续到未来某个任意日期,这样不但可以按需采购,而且可以保证有足够的采购提前期和采购预算,防止因突发性采购而增加额外的采购费用。

(3)设置目标成本。企业通过运行ERP的模拟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的限额。

(4)控制库存量。ERP规定了每一种物料的最大储存量和最长储存期限。超过最大值时,系统会发出提示信号,以便管理人员采取纠正措施。

(5)严格控制付款程序。付款前,系统将自动进行全面对帐,如物料规格性能、合格数量、交货日期是否与采购单一致,报价单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只有全部相符才能执行付款程序,严格控制资金流出。

3.建立了完备的控制体系

ERP系统运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理念,建立了完备的控制体系:

(1)审批严格。虽然在传统模式下,我们也强调采购管理要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点非常难。通过ERP系统建立采购单据的审批控制流程,可以控制不同职责的员工可以采购哪种物料,其采购金额上限是多少,超过一定的金额必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否则ERP系统中将无法继续处理该单据。

(2)监督有方。系统提供了多种查询途径,如采购单编码、物料号、供应商号、采购员代码、交货日期等进行查询,及时跟踪采购合同执行情况。如发现业务处理有问题,则可以终止或暂停业务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如若发现某定单属于重复定单,可以将其暂停,查明原因,或取消该定单。

(3)分析预测。ERP系统可以随时运行需要的报表,来反映某一时期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包括趋势分析等,为下一阶段工作改善提供及时的信息。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3

关键词: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的创新管理提供了可能,本文我们将结合政府档案采购工作现状、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以及实现档案采购的创新化管理等问题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1 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1.1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的管理人员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管理员本身出发,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档案建立意识,如果管理员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档案建立意识,将很难意识到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管理员对档案出现的情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与处理。另外,管理员一定要进行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懂得控制与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实时性,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员的计算机录入知识已经得到普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操作,相反,管理员对于相关软件及数据库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除此之外,知识结构老化与服务技能单一的情况依旧存在,政府一定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因为这种落后的技能已经不再适用信息技术应用的新要求。

1.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规范性

纵观大局,我国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其实还处于起步期,这就导致了管理员在对档案的管理上具体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说到底还是因为政府统一管理机制的缺乏,最终造成了各个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档案的规范性差、开发性差、服务性差、共享性差的局面,而这种情况下的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形势并不能与采购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相适应。再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机构甚至会出现将信息化仅用于采购档案的录入,这样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极大的降低了利用率。

1.3 安全保障的缺乏

这种安全保障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档案管理安全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来源于管理方法的缺乏。管理员对档案管理认识的模糊性,往往造成采购档案信息丢失泄密的情况发生,给政府部门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为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管理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档案采购的工作效率,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方面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采购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黑客入侵、病毒修改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极易影响档案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2 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重要性

2.1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数据大、分类复杂等缺点,造成了查询时间的耗损,另外,传统档案的纸制性,十分容易受到潮气与虫害的侵扰,从而导致了档案资料存放的不长久性,传统档案这种费时费力的管理已经相当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2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中学美术档案管理上的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档案的弊端。

(1)便于查阅:新时期的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得档案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其完整性便于查阅;

(2)节省空间:这种信息化的管理节省了资料储备空间,不用再大费周章的进行大空间的归纳,,与传统的纸质资料分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3)利于维护:信息化管理的有条不紊性,更加方便了管理员对相关档案的维护,提高了管理效率;

(4)节省劳力:传统管理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在对档案的管理上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投入一定的劳力,但是信息化管理运用的简单化与精细化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节省了劳力;

(5)方便检索:信息化管理的另一大优势体现在使用上,传统的资料查阅需要自己深入到各大查阅室,然而进行一一勘察,而信息化管理则可以直接通过编制检索工具,进行关键词的直接查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通过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将会实现全国性教育平台的构建,同时实现学校与图书馆在线统一的局面,最终得以接入互联网和政府教育平台;最重要的是,政府通过自己出资的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购买,然后提供给学校和学生;针对性的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2.3政府采购信息化与传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依据计算机为基础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其将快捷性与有效性集于一体,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办事时间,真正的造福于人民。此外,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政府也日渐重视采购档案信息化作,并逐渐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采购,形成了规模的集中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运用服务了大众,这是档案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要求。

3 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对策

3.1 加强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是整个档案完善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为只有扭转管理员的思想意识才能为信息化档案采购工作的积极进行打好基础。这种管理意识包括管理员的现代化意识、信息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意识等等。另外,政府应该对以往的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完善,以网络计算为依托,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政府管理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利用信息化成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把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办公都实现自动化,将其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系统管理之中,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3.2 提高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

政府一定要对档案做好针对性的安全保密规定,以防档案信息的流失,充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对网络进行必要的防火墙、防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从根本上保障系统的安全。

3.3 提高管理员技术水平

管理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采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提高管理员技术水平是实现采购档案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创新要求管理员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打造才是当前政府部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必胜法门。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外出进修等等都是提高管理员水平的方式,只有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推进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4 档案管理规范化

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政府部门一定要解决好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双套制”保存的问题,实现两者之间的“通道”建设,针对两者之间的特点,制定符合现实的管理规章制度。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也要必须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政府档案采购管理工作的创新,最大程度的保障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本文对新时期政府采购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的研究与阐述,希望对相关部位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梅. 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 办公室业务,2012,11:116-117.

[2]邓显章. 浅谈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办公室业务,2013,11:177.

[3]周锦云. 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4

【关键词】信息化;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

一、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医院积极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创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医用设备是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教学及科研开展的基本前提,是医疗水平整体性提升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促进其信息化步伐也就成为了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的主要弊端

1.采购成本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

一方面,面对市场大环境给予的有利信息医院采购人员并没有做出最及时的反馈与应对,资源的共享与传递信息化水平不高,最终错失了较好的采购商机,直接影响医用设备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在医用设备的成本管理中,很多医用设备采购人员认为只需要将原有的纸质采购协议转化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数据记录即可。就目前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仍采用技术、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直接沟通,转而采购部门与其商议价格这一模式。这样一来,供应商在了解医用设备需求后,其价格必然不会降低。第三,为了更大程度上降低医用设备采购成本,采购人员还应注意成本控制,增强财务意识。只有将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采购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2.采购流程混乱繁杂

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综合素质上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人员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单纯的信息化采购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现阶段单据的签字与核对往往以手工的形式完成,同时由于采购过程中技术部门与需求部门的参与,使得其操作流程更加复杂化,增加了采购基本成本。

3.采购信息化平台构建有失完整性

在医用设备采购时,医院一般会以临床治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采购,其后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再重复购买相同设备。因此,批量式的集中购买往往不存在于医用设备采购中。采购数据在短时间内也并未得到及时更新,陈旧的数据参考阻碍了设备采购的选择,不利于采购成本的降低。此外,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现有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从中挖掘潜在数据信息。但目前医用设备采购数据处于较松散状态,每次都采购信息都记录于其中,再次购买设备却无从参考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在于这些数据仅仅以孤立的个体存在,未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只能作为信息的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医用设备采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有失完整性。

三、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1.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医院应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培训内容需本着“阶段性”“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制定,就采购询价、招标及中标各个阶段的采购重点讲解;另一方面,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以医院采购成本管理现状为实例指导并改进其弊端。或者以一些医用设备采购成本信息化管理发展较完善的案例为主题进行采购成本管理的探讨,从中总结经验,让采购人员切身体会到采购成本信息化的好处,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此外,还应注重对采购人员财务知识的学习,从而便于采购人员将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同时又能科学应对风险点把控。

2.采购流程规范化

以信息化的操作管理系统取代手工管理模式。一方面,应注重对采购人员学历的要求,普及信息化采购知识,规范其操作流程。作为采购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只有采购人员对自身采购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后续采购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采购灰色地带的出现,医院应将设备采购前的市场调研评估、招标工作、设备数据信息的统计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采购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实现对采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应剔除了与供应商谈判的复杂程序,由采购部门直接与供应商联系,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3.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

一方面,加强医用设备采购的电子定向监控管理,避免因暗箱操作带来过高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实行计划与临时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批量购买医用设备,统一进行数据的更新处理,得到更加全面的设备信息,为下次购买设备的选择奠定良好基础,从而间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采购信息化系统应对采购数据进行总体性评估,判断其是否做到了采购成本的减少。

四、结论

转变传统采购成本管理理念为信息化视域下的成本管理,在新时期进行信息化视域下的医用设备成本管理迫在眉睫。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设备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既要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规范其采购流程,同时又要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降低设备采购支出,促进其采购成本的科学管理化步伐。

参考文献:

[1]陆明,方梅华.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有效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8)

[2]诸志聪.电子商务技术在医院采购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138-139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5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高校中的教学仪器设备等逐渐划分为政府采购的范围之内。在高校的不断发展中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水平,是保障高校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为了推动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文章中笔者针对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流程与工作延伸

现阶段在高校中政府采购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采购模式,然而在采购工作的过程中,进行采购的阶段只是政府将资金对高校进行投入的环节之一,除此之外,高校中还要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其他工作环节进行重视,并且将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由传统形式延伸为项目审批与评价反馈等环节,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视[1]。

(一)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

在高校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将政府对于教育的经费进行严格管理,在进行政府采购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项目审批,这是在预算制定环节中对于高校中管理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在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项目“盲目上马”“需求不明”[2]。

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对于教育投入逐渐提升,因此现在高校中的教育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受此情况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没有经过论证、审批的项目就盲目上马的现象,为政府采购工作的执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政府采购工作完成的多么优秀,都会出现一些瑕疵。除此之外,政府在进行采购工作的同时,对于项目的需求不明也是现在对采购工作造成的影响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执行人员对于项目执行的条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虑,或是在采购的同时没有对市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查。如果项目执行人员在前期审批时足够的严谨,便可避免项目后期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项目的后期反馈工作

现阶段,在高校中对政府采购项目的后期反馈工作不是十分重视。采购的后期反馈工作中主要是对产品供应商、审批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以及采购项目等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大家评价研究的结果反馈给项目采购、审批部门,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

针对高校中的政府采购工作相关特征,将采购工作的项目审批、采购执行、以及项目反馈三个主要阶段进行连接,构建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在制定政府采购流程的过程中,高校要设立审计、财务等部门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建立完整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以下图一所示。

二、信息化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建设与实践

由图一所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体现的特点,可以制定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实践运用,可以将高校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进行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信息化。

(一)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立框架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主要是由预算审批、采购执行、采购反馈三个部分共同连接构成,并且由纪检、审计与财务一系列监督部门进行详细监管的信化管理平台。

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主要是对采购资金的来源与数量对不同的项目所申请的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审批的过程。

采购执行:采购执行是由专门的采购人员根据审批的结果进行购买的过程。

采购反馈:采购反馈是采购的相关管理部门对采购项目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反馈的过程。

监督: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体系中监督部门利用自身的职责对体系中所有的内容进行浏览,及时发现其中蕴含的风险,并且将其解决。

(二)运用体系研发技术进行开发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研发主要是以JavaEE技术为基础,辅以Exlipse的开发环境,选用SQL Server2005的后台数据库,Java1.6的编程语言,选用B/S的模式进行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研发[3]。

(三)体系结构建设与实践方法

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选用Struts2+Spring+Ibatis的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将体系结构主要分为控制访问、表示、业务逻辑、数据访问、vo层、基于Ibatis的数据实体层等多种层次的形式进行实践完成[4]。

三、信息化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特征

(一)政府采购项目流程更加严谨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将采购监督工作提前至审批环节,与采购的执行过程以及采购的反馈共同联系起来构成了更加完善的政府采购系统,避免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出现外运行的状况。以往在政府进行采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已经造成既定事实再向上级报告的现象,而相关部门也只是对其进行警戒。实施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能够将政府采购的过程更加完善,环节缺一不可,从根本上避免了“先斩后奏”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提高了采购的管理性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不仅完善了政府采购流程,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加强了相关部门的监督能力。实现了决定权、执行权等权利之间的相互制约,提高了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

(三)促进廉政建设与采购流程之间的结合

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由于选用了先进的技术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严谨性与透明性对管理模式的影响,提高了信息化政府采购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与监督部门的监督方式进行明确。尤其是纪检监督与采购流程之间的结合,对监督管理权实施的部位、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监管,进一步提升了高校的廉政建设水平。

(四)保留政府采购流程记录

信息化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建设中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僭越或省略。各个环节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遵守制度,按照法规则进行采购,在其位而谋其事。因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构建,因此相关人员在采购执行的工作过程中任何行为都会留下记录,其中包括采购申报、审批、采购反馈等具体操作。因此利用信息化建设高校政府采购模式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采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通过采购从申请到反馈的过程全记录,不仅保障了采购监督工作的连贯性,同时也为日后工作出现问题奠定基础,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记录的查找,保障采购工作的有效性。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6

【关键词】信息化;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

一、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医院积极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创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医用设备是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教学及科研开展的基本前提,是医疗水平整体性提升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促进其信息化步伐也就成为了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的主要弊端

1.采购成本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

一方面,面对市场大环境给予的有利信息医院采购人员并没有做出最及时的反馈与应对,资源的共享与传递信息化水平不高,最终错失了较好的采购商机,直接影响医用设备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在医用设备的成本管理中,很多医用设备采购人员认为只需要将原有的纸质采购协议转化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数据记录即可。就目前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仍采用技术、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直接沟通,转而采购部门与其商议价格这一模式。这样一来,供应商在了解医用设备需求后,其价格必然不会降低。第三,为了更大程度上降低医用设备采购成本,采购人员还应注意成本控制,增强财务意识。只有将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采购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2.采购流程混乱繁杂

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综合素质上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人员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单纯的信息化采购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现阶段单据的签字与核对往往以手工的形式完成,同时由于采购过程中技术部门与需求部门的参与,使得其操作流程更加复杂化,增加了采购基本成本。

3.采购信息化平台构建有失完整性

在医用设备采购时,医院一般会以临床治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采购,其后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再重复购买相同设备。因此,批量式的集中购买往往不存在于医用设备采购中。采购数据在短时间内也并未得到及时更新,陈旧的数据参考阻碍了设备采购的选择,不利于采购成本的降低。此外,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现有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从中挖掘潜在数据信息。但目前医用设备采购数据处于较松散状态,每次都采购信息都记录于其中,再次购买设备却无从参考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在于这些数据仅仅以孤立的个体存在,未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只能作为信息的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医用设备采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有失完整性。

三、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1.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医院应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培训内容需本着“阶段性”“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制定,就采购询价、招标及中标各个阶段的采购重点讲解;另一方面,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以医院采购成本管理现状为实例指导并改进其弊端。或者以一些医用设备采购成本信息化管理发展较完善的案例为主题进行采购成本管理的探讨,从中总结经验,让采购人员切身体会到采购成本信息化的好处,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此外,还应注重对采购人员财务知识的学习,从而便于采购人员将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同时又能科学应对风险点把控。

2.采购流程规范化

以信息化的操作管理系统取代手工管理模式。一方面,应注重对采购人员学历的要求,普及信息化采购知识,规范其操作流程。作为采购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只有采购人员对自身采购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后续采购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采购灰色地带的出现,医院应将设备采购前的市场调研评估、招标工作、设备数据信息的统计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采购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实现对采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应剔除了与供应商谈判的复杂程序,由采购部门直接与供应商联系,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3.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

一方面,加强医用设备采购的电子定向监控管理,避免因暗箱操作带来过高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实行计划与临时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批量购买医用设备,统一进行数据的更新处理,得到更加全面的设备信息,为下次购买设备的选择奠定良好基础,从而间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采购信息化系统应对采购数据进行总体性评估,判断其是否做到了采购成本的减少。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7

[摘要]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是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推进这一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包括准入管理、信息共享、动态控制、实时追溯和反馈评估的一体化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能,防范安全风险,对提升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采购;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96-02

近年来,随着外部市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同时也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而在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中,采购过程一直处于整个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开始无法满足高校食堂日益提升的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笔者认为,对采购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从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信息化水平低带来的主要问题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1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高校食堂的采购过程,连接着外部市场供应和内部食品生产,指的是从采购发起到验收入库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涵盖物资类别广,采购品种杂,涉及供应商多,配送频率高,配送关系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因此给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讲,其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1食品安全风险源头多

高校食堂的保障属性,决定了食堂必须满足不同师生的日常饮食需求,因此也决定了食堂所需物资在采购类别和具体品种上的多样性。目前,高校食堂的采购物资基本涵盖了常见的主要伙食物资,不仅包括粮油、肉类、禽蛋、果蔬、水产、调料、饮料和酒类等各类主副食,还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的衍生类别产品。与此同时,由于同一产品又存在品牌、生产厂家的多样性,整个采购物资呈现出类别广、品种杂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为满足需求和稳定供应,高校食堂往往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供应商。在这些供应商里,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既有国有的,也有民营的。

12伙食物资验收操作难

在供应商与产品的准入环节后,食堂的验收入库作为采购过程的最后一环,是防范高校食堂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由于高校食堂物资采购的特性和不容乐观的市场环境,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在来源与类型方面都较为复杂,这给食堂的验收操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检测能力特别是快速检测能力的不足,食堂在验收操作时很难对所有类别物资进行关键安全指标的量化验证。即便在借助第三方检测力量后,也因较长的检测周期和较高的检测费用,无法满足现场快速的验收要求。同时,大量伙食物资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在产品标准上的缺乏,导致在验收时很难形成量化的标准,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

13过程管理的动态性强

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不仅具有类别广、品种杂、涉及供应商多的特点,而且由于食堂的配送点多和配送频率高等原因,整个采购过程中的配送关系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较为分散。这就意味着这一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必须一直处于实时的运作状态,才能对发生的每一次配送关系进行食品安全的把控。同时,在实时的运作过程中,监管要求的变化(如国家标准修改)、由采购结果和安全评估带来的配送关系变更(如供应商更换、产品准入调整)等情况,也都必须得到及时的输入。因此,与单一品种集中式的大批量采购不同,高校食堂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呈现出频率高、不间断和操作量大的特点。

2信息化水平低带来的主要问题

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传统人工操作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效率、管理成本、风险防范、信息共享以及标准建设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信息共享、实时追溯、动态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21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滞后,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实现供应商与产品准入材料、食堂验收情况、内部监控情况和第三方抽检结果等信息在采购部门、监控部门和各食堂之间的实时共享,从而增加了在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对接上的管理成本,甚至造成了重复管理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缺乏产品的实时追溯系统

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品种繁多,并且涉及不同的配送商和生产厂家。作为终端消费方,产品的追溯涉及环节多,信息量大。由于缺乏产品的实时追溯系统对供应商与产品准入、订单发出、产品配送和验收入库等各环节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录入,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还无法达到链式的动态管理要求,也无法实现全部产品追溯信息的实时高效查询。

23缺乏高效的系统管理工具

高校食堂的采购过程涉及大量产品、不同供应商和频频发生的配送关系,整个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没有一个信息系统工具的支持,无论是在不同环节的信息共享、供应商与产品准入材料的期限查验,还是在具体产品追溯信息的实时查询、配送关系和监管要求的调整、采购过程各环节的沟通反馈等方面,都容易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并容易出现各环节人工操作的管理漏洞,从而给食品安全把控带来风险。

3高校食堂采购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食堂采购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为了建立包括准入管理、信息共享、动态控制、实时追溯和反馈评估的一体化管理系统,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能,防范安全风险。具体来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31要建立完整规范的基础数据库

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就是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供应商和产品两个信息库。供应商信息库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准入材料和合同要素等方面内容,通过供应商信息库可以实时查询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件、准入审核资料等信息,也可以对供应商的合同期限、供应品种和配送范围进行系统的锁定。

产品信息库则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产品分类信息、产品统一规范的命名和编码、产品准入信息和配送商家信息等内容。通过产品信息库可以实现对产品分类、命名和编码的系统化管理,从而有利于形成内部统一的产品信息规范,减少沟通上的信息不对称,具体来讲,对进入国家统一商品编码的产品按照一个编码对应一个品名的方式进入数据库,而大量没有国家统一商品编码的食用农产品等则按内部使用需要的规格进行对应的编码入库,确保一个品名对应产品的唯一性。通过产品信息库可以实时查询产品生产厂家信息和相关的许可证件和检测报告,以及产品配送商家信息和价格情况。

32要实现食品安全的实时追溯

在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纳入订单发出、产品配送和验收入库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食品安全的实时追溯操作。具体来讲,就是每个食堂的每批次物资和每个产品都能在信息系统上查询到它的验收入库信息、配送商家和生产厂家信息,以及该产品供应合同的相关信息,不仅可以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也可以对配送主体的经营规范和能力进行查询,还可以对问题产品进入的具体原因进行查找,从而有效减少管理漏洞,保障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33对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把控进行系统化管理

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大量的文件信息处理,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管理绩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动态的智能化管理,减少因人工操作产生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风险。具体来讲,这一系统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供应商准入和配送权限实行系统锁定。供应商在采购程序中通过准入审核并签订供应合同后,方可进入信息系统,然后开展实际配送。采购管理部门则根据合同对供应商的配送区域、配送品种和配送期限进行设定。

二是对产品准入的系统管理。为确保采购环节的食品安全,必须对每一个品种实施准入管理,但由于高校食堂采购涉及品种很多,人工审核的方式在全品种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则让这一管理成为可能。由采购部门对每一品种的配送商许可证件、生产厂家许可证件和产品合格证明等进行准入审核,通过则开放系统中的配送权限,并在配送过程中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如果出现证件到期或产品安全存在问题等情况,就可以通过系统对相应品种产品的配送权进行关闭。

三是能够为采购过程建立起动态的反馈机制。从采购发起、供应商确定、合同签订、订单发出、商家配送到最后验收入库,整个采购过程一直处在动态的过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不仅能有效串联各个环节的操作和信息共享,而且能够对每一次采购行为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便于采购管理部门开展评估,并决定下一次采购行为。

4结论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市场形势,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采购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技术实现和硬件搭建之外,还要着力于与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制定、管理关系调整以及使用人员培训,并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维护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与高校食堂的日常运行和其他管理系统实现顺利的结合,发挥出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篇8

本文中所提及的外部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式和相关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企业为某公共服务行业特大型企业。该企业拥有为数众多的下属分子公司,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本部对下属各单位管控能力较强。自2013年5月起,该企业采用自行设计和开发的“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加强了企业的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未使用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功能之前,该企业只有部分零散提报至本部的供应商不良行为于企业已有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简单管理,业务模式缺乏可操作性,且下属各分子公司的外部供应商不良行为提报及审批过程仍然在信息系统外进行。这导致了管理上的三大问题:

提报内容非结构化:下属各分子公司提交的不良行为材料形式多样、内容格式不统一,容易造成提报审批环节的反复,人工沟通成本较高;

提报方式不规范:通过线外手工提报,由下属各分子公司、物资公司、本部物资部逐级审批,环节反复较多,加大业务管理难度;

信息统计整理困难:由于不良行为提报内容多样、审批过程无法有效管理,加大了对不良行为业务信息的后期整理、分析、统计的工作量;

数据应用价值低:信息规范性不足、实时性不强,大大降低了供应商不良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以工程物资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这一采购业务中的管理难点为例,不良行为分析数据对采购决策的有效支持率仅为29%,无法满足飞速增长的企业业务需求。

一、业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设计、开发和应用后,规范了下属各分子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提报及审批环节,所有分子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申报需要在企业ERP系统中的“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内完成,并按照每月供应商不良行为逐级提报的时间节点要求,在系统中进行供应商不良行为的逐级审批。

“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与企业已有的ERP系统无缝融合,信息共享,并与同业对标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通过实时数据接口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实时同步。

二、业务流程说明

(一)供应商不良行为提报及审批

下属各分子公司在供应商不良行为提报界面填写供应商不良行为上报内容,填报内容包括必填项和选填项。

必填项包括:不良行为发生日期、合同号、合同签订主体、采购订单号、供应商编码、供应商名称、物资大类、物资中类、物资小类、工程物资等级、工程名称、不良行为类型、不良行为描述、不良行为严重程度、招标批次编号、处理依据条款、供应商联系人、供应商联系电话、供应商电子邮件、供应商不良行为报告(附件)、供应商不良行为支撑材料(附件)。

选填项包括:公司代码、不良行为发生日期、供应商编码、物资大类、物资中类、物资小类、不良行为类型、不良行为严重程度。

二级物资公司专责完成供应商不良行为申报填写后,填报人能够保存、修改申报内容,并进行提交。供应商不良行为申报为四级审批,依次为:二级物资公司负责人、一级物资公司专责、一级物资公司经理、本部物资部。各级审批人给出审批通过或拒绝意见,拒绝需要填写退回原因。各级审批人均能够修改“不良行为描述”字段。审批层级如下表所示:

对于创建、审批各环节的供应商不良行为申报单,通过标记不良行为申请单的状态对各地市上报信息进度控制和实时监控:

未提交:暂存状态。提报人可以修改、删除未提交的不良行为申请单。

已提交:提报人提交不良行为申请后,状态为“已提交”,申请单内容不允许修改、删除。

二级单位已审批:二级物资公司完成第一级审批,申请单内容不允许修改、删除。

一级物资公司已初审:一级物资公司专责完成第二级审批,申请单内容不允许修改、删除。

一级物资公司已复审:一级物资公司经理完成第三级审批,申请单内容不允许修改、删除。

本部物资部已终审:本部物资部完成第四级审批,申请单内容不允许修改、删除。

退回拒绝:任一级审批人给出拒绝意见并填写拒绝原因,申请单退回至提报人,申请单状态为“拒绝”。提报人可以修改、删除拒绝状态的不良行为申请单,申请人修改完成后可重新提交,提交后,系统将状态变更为“已提交”。

(二)供应商不良行为公示管理

对审批完成的供应商不良行为的公示情况进行管理,对于已公示的供应商不良行为,本部物资部相关人员能够标记“已公示”状态,则该数据可被同业对标系统获取,为企业同业对标指标统计奠定基础。

(三)供应商不良行为查询

新的管理模式重视供应商不良行为数据对各级业务分析的支持能力。“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支持各级用户按照提报申请时间、采购订单号、工厂编号、不良行为发生日期、供应商编码、招标计划批次、不良行为类型、不良行为状态(未提交、已提交、已初审、已复审、已终审、拒绝)、不良行为严重程度、物资大类、物资中类、物资小类查询供应商不良行为申报的基本信息及附件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权限角色控制。查询界面同时显示供应商不良行为申请单的审批状态、逐级审批人及完成审批时间、是否公示,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监控分析平台。

三、信息系统应用

“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自2013年5月初步建成和应用以来,在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增强采购决策数据基础、加大各级单位采购行为规范性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的支持,企业每月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采购行为获得了更多的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帮助企业在频繁变革和快速增长中仍保持了业务稳健和经营持续。

四、结束语

“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块”针对大型企业物资采购业务中的难点,着重分析和解决外部供应商不良行为管理模式不明晰、实用性不强、控制性弱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了管理模式的固化,实现了管理思想的落地,其所形成的信息化工具具有高度可配置性,具有通用意义。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