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采购管理方式探索与探究

时间:2022-10-14 17:26:14
摘要: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充分保障科研项目的资金安全,规避经济责任风险,满足科研管理的发展需要,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原动力。
关键词: 高校 采购管理 方式探索 探究

高校采购管理方式探索与探究

摘要:在科研经费管理和政府采购需求管理的新政策下,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面临政策理解偏差、审计要求严格、资金支付风险高、信息化管理难度大等困难与风险,提出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有效推进电子合同的实施、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等管理对策,为实现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方式转型、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科研经费管理;采购需求管理;高校

1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面临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把科研项目管理的“放管服”改革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工作要求,精准地回应了科研人员内心最关切的各类问题,对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人员成就感、激发科研创新创造活力、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4月,财政部出台了《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要求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采购前要充分开展需求调查,合理制订采购实施计划,加强履约验收管理,实现政府采购绩效目标。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而高效便捷的政府采购方式、完善的采购管理是保障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的有效推进,在新形势、新政策下,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2新政策下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风险

2.1采购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从高校采购管理人员的角度,“放管服”政策是下放上级管理部门的审批权限,由学校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全权负责,因此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从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放管服”政策是放宽学校层面的审批权限,由项目负责人自行采购,减少控制环节,达到科研经费的自主使用。双方对政策的理解偏差,造成了科研项目采购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由于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科研人员有较大的话语权,对采购管理人员产生一定误解,加大了采购管理的难度。

2.2采购政策与审计要求难以匹配

高校拥有大量的财政性资金,科研资源丰富,国有资产体量大,服务项目日渐增多,因此,各项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政策法规,符合风险控制体系的要求,保障审计安全。自“放管服”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以来,高校政府采购项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审计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风险问题,二者之间的矛盾使采购管理人员步履维艰。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需要采购部门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2.3科研项目资金支付风险较高

高校各类科研项目中,财政专项经费占比最大,如“双一流”建设经费、教学教改专项经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这些专项资金项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支付进度把控严格,并对下一年度的预算批复有决定性影响。高校每年的财政预算拨付时间为3—4月份,年末封账时间为11—12月份,实际采购时间约为9个月。由于高校科研项目存在周期性长、专业性强等特点,在采购过程中容易342022年9月总第393期ISSN1672-1438CN11-4994/T出现突发状况,导致无法按时验收支付,因此存在较高的风险。科研人员对采购项目的计划性不强,经常出现专项经费年底突击花钱、盲目购置贵重仪器设备等现象,并要求采购管理人员采购时能够急事急办、随到随办。由于缺少规范权威的参考标准,采购管理人员无法区分哪些项目是真急需、哪些项目是假急需,使项目管理部门和采购管理部门的经济责任风险激增。根据采购管理制度的要求,各类采购项目均实行“无计划不采购”的原则,而科研人员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不熟悉学校的采购管理制度,先斩后奏,使补计划、合同倒签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学校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理机制,造成项目负责人轻视采购制度要求、轻视审计结论,进一步加大科研项目的经济风险。

2.4推进全面信息化管理难度较大

政府采购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是指构建采购项目的预算制订、采购实施、资产管理及处置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性电子化管理平台。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实现了项目预算、采购计划申请、资产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电子合同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但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仍然是线下签订合同的方式。电子合同的实施困难主要在于电子合同需借助第三方认证平台,买卖双方都要在平台进行注册认证。这不仅提高了双方的采购成本,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一旦产生纠纷,需要交付司法机关进行鉴定,耗时耗财,追责困难。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还需要校内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共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由于这一过程涉及部门较多,缺少有力的牵头部门,各部门之间沟通和技术实现上存在难度,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阻碍了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此外,从事科研工作时间较长的科研人员,已经熟悉了实施多年的线下管理方式,不愿转变工作方法,排斥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使全面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实施。

2.5政府采购管理队伍专业度不高

随着我国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推进,高校政府采购资金预算逐年增加,采购工作总量也在逐年加大。很多高校现有的采购组织结构和人员数量已经无法与采购工作总量相匹配,使采购工作无法做到精细化、深入化。由于科研经费采购的专业性、特殊性和急需性,采购管理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对项目技术参数的理解不够全面,就会造成采购结果不理想。此外,做好采购管理工作需要多年的积累,一些采购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对采购政策的理解存在不足,容易引发采购过程中的经济责任风险。

3新政策下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策略

3.1有效加强对“放管服”政策的理解和宣传

高校科研管理相关部门要全面、深刻地解读“放管服”政策的意义和内涵,要明确到底放的什么权、管的什么事、服务的什么人。采购管理人员要善于借助校内宣讲会、座谈会、宣传栏、宣传手册、公众号、部门网站等多种手段,向科研人员进行宣传,使其对采购政策和要求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加强采购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互相理解,减少误解,使科研人员有获得感、采购管理人员有价值感。

3.2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从学校层面构建制度健全、标准统一、流程简化、职责明确、监督到位、整改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学校财务部门、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要联合起来,创建协同机制,保持信息通畅,共同帮助科研人员规避经济责任风险。有效利用财政预警监督平台,对科研经费实施动态监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督促科研人员按规定使用科研经费,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安全。

3.3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

高校要加强政府采购的前列化管理,强化前端的采购需求管理和末端的履约验收管理,灵活中段的采购方式,明确采购过程中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标准,使科研资金花得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果、有效率。对于无法按时履约验收的科研项目,相关部门共同商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减少支付风险。建立采购需求的内控管理制度,公开负面清单,由审计部门明确审计机制,杜绝先斩后奏的情况出现。此外,还要继续落实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强调项目负责人对采购结果负责的机制,明确权责关系,提高科研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3.4有效推进电子合同的实施

《意见》提出,要推动科研经费报销数字化、无纸化,让数字信息多跑路、让科研人员少跑腿,切实减轻科研人员报销负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基础上,构建权威可靠的电子合同签订平台,实现便捷的注册方式,尽量实现零成本注册和无难度注册。同时还要规避信息泄露和合同篡改的风险,保障电子签章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在合同有效性上产生纠纷。

3.5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

高校应重视和支持政府采购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的采购管理人员,定期进行采购管理教育培训,丰富他们的科研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预测、分析、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参与职业资格的认定,实现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规范化。采购管理部门应加强梯队建设,培养不同年龄段的采购管理人才,实现采购管理队伍的长远发展。实行定期轮岗的内控方式,使采购管理人员熟悉采购流程的各个节点,消除业务壁垒。采购管理人员也要加快职能转变,改变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从服务角度出发,适应新时代、新环境。通过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支廉洁、专业、创新、灵活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队伍。

4结语

随着“放管服”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压力,对采购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政策、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转变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充分保障科研项目的资金安全,规避经济责任风险,满足科研管理的发展需要,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原动力。

作者:金妍 侯冰贺 锦何凌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