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12-22 11:25:49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1

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罗森塔尔把教师期待的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人的期待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会发生很大作用。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时期尚未形成对自己稳定的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父母和教师对自己评价而得来的。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励孩子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成人对孩子寄予某种希望时,就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的一举一动,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与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也就产生了对成人的信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成人期待的目标发展。

如何认识和对待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临的教育的核心问题。现代的儿童观要求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卢梭认为,儿童首先是一个“人”,他们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受社会上功利思想和浮躁氛围的影响,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教育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许多家长缺乏爱的能力和艺术。赏识教育正是解决了当前家庭教育的诸多弊端,提倡科学认识儿童、正确对待儿童,提倡在对儿童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宽容的基础上开发儿童潜能,使儿童增强自信,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在家庭中实施儿童赏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儿童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越无法抗拒家庭教育给予的一切影响,因而儿童早期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中多种教育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渗透有很大的关系。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就是要求家长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在爱的情感支配下,通过表扬和激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儿童发挥潜能,为儿童的发展创设出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父母对孩子的爱属于人之常情、天性使然,但是真正的理智的爱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儿童身上.不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有意无意地挫伤儿童的自尊心,有时当众羞辱甚至苛求孩子。儿童是在爱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获得激励和信任,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理智的爱应该是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的情感体验。赏识教育要求父母一定要懂得爱和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看到他们的努力,欣赏他们的成就,在尊重、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主动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赞许并适当放大,激励孩子发挥优点、克服缺点或弥补不足,让孩子一直有取得成功的动力。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地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在孩子遇到了困难和失败时,对孩子要宽容,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要积极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尽快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家长只要把握好时机,赏识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励志教育 误区 措施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四有人才”的培养教育中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还是个薄弱环节,由于传统因素的束缚,家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进一步突出家庭教育中励志教育的地位,加速家庭教育科学化已势在必行。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追溯“励志”一词的本源,“励”即激励、鼓励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励志,指集中心智致力于某种事业。新时代的“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激发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青少年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成功品质,激发青少年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的本质,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志向,激发青少年的动力,磨砺青少年的意志,并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质修养,从而走向人生成功。

二、传统思想教育下的家庭励志教育

古时候,励志传统教育理念提倡精神层面上的成功,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实现了原先的既定目标,就是一种成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人对成功的理解发生了曲解,对于目前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家庭励志教育引起了普遍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带着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及综合竞争力的初衷接受励志教育,这无可指责。家长往往要求孩子们阅读各类励志图书,参加各种励志类的培训班,这已经成为一种培训模式,很多人都对此趋之若鹜。但是,这种不正确的家庭励志模式,让孩子只是盲目地参加所谓培训班,而忽视了励志教育的真正内涵。很明显,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真正的家庭励志教育是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激发孩子在困境中的潜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努力奋斗拼搏。家长能够在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中真正认识这一点,并且努力改变现状,是家庭励志教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必须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家长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努力。

1.家长首先要正确的理解励志教育

(1)励志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教育界有一种误读,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励志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家喻户晓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近乎残忍的励志,勾践固然是复国成功了,但这是以扭曲人性、变态人格为代价的。不可否认,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鼓励能够使人改变现状。但是,过于艰苦的环境,又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损害人的人格健康,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励志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无论是励志教育,还是挫折教育,都是为了激发青少年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相辅相成。但是,这不是二者相等的原因。青少年的励志教育,从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勉励青少年树立志向,并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挫折教育是励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挫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2.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励志教育不仅是口头上的励志,也不只是口头上的鼓励,它应该表现出实实在在的励志行为。励志的首要前提是自知。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有了自知之明后,就是设立最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代名臣苏颂在他的教育专著《魏公谈训》中也提到了家庭教育应该注重远大志向的培养,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青少年前进的动力。有了奋斗目标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把人生的终极目标切割成若干小目标。要让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必须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上。只有踏踏实实地行动,才能达到励志的效果,走向人生的辉煌。

3.将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当代青少年面临各种压力,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挫折教育,引导青少年化压力为动力。首先,教育孩子确立合理的期望目标。其次,运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如补偿法、精神宣泄法,善于自我调节。再次,培养“压弹”能力。“压弹”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泛指物体受压时的反弹,在心理学上,则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及重大压力下的良好适应。赏识教育以赏识为先导,通过鼓励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激励不断追求成功,是家长与孩子相互激发与鼓励的过程。这要求家长有较高的素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突破口,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家庭励志教育中,家长必须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坚持赏识教育。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4.重视榜样的力量。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找生活学习中榜样,榜样的力量往往是超乎想象的。它既是感性的刺激,又是理性的教育。说它感性,因为这样的示范作用直观、生动、鲜明,榜样的事迹是鲜活而真实的,对人的教育作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也具有很强的持续性,甚至是终身的。说它理性,因为孩子可以通过审视榜样任务的历程,获得更多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这让孩子获得更多信赖感。对孩子而言,榜样可以是一些著名人物,也可以是高年级学生等。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榜样学习、生活方面的典型案例,可以获得最直观、生动和持久的激励,燃起自信、自强的火苗。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励志教育时,要以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例如,家长要求孩子遵守固定的作息时间,家长首先就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求孩子高效率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交代的任务,家长平时做事情就要雷厉风行,不拖拖拉拉;要求孩子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沮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积极乐观地处理问题。总之,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把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守时惜时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当好孩子的“启蒙教师”。只有既重视言传,又注意身教,把二者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励志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M].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励志教育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part of the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confused political beliefs, fuzzy ideals and belief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earning problems in power shortage, their impact on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pursuit of value target, resulting in a lack of motivational goal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o promote university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tection of family, school,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Keywords: students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更多中学生有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同时高校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从而给高校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学校与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主要在经济上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帮助。

一、励志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一)励志教育的含义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

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中国有很多经典著作都具有励志性质,如《论语》和《菜根谭》等,这些书籍强调气质精神,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故能长久不衰。

(二)励志教育特点

励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崇高的思想性。励志教育的思想性,是指励志教育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克服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第二,坚定性。励志教育的坚定性,是指励志教育能够鼓励受教育者增强对理想信

念的坚持。人只有坚定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够脚踏实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励志教育的坚定性,能够鼓励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是人们迈向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第三,先进性。教育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现实的本

性。励志教育在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夯实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发扬,采取更为先进,

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不仅丰富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对其壮大和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

作用。

第四,激励性。意为激发、鼓励,是一种推动人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激励性是励志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教育工作者通过具体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学习,生活,关心和尊重他们,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表现,我国各高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励志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励志教育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励志教育的内容掌握,励志教育的实践探索还远远不够,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识不深入

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提高励志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然而部分

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首先,没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其次,没有认识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他们需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最后,没有认识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呈现复杂化的现象。归根结底,正是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没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认真的调查和深入细致地分析,才导致励志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二)人文关怀不够

人文关怀主要是体现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就是对人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

题的关怀探索和解答,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

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高校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欠缺人文关怀的表现有以下三点:

第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重视不够。目前,部分教育者往往只看到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特征而忽视“个体”特征,没有顾及到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实际,只一味从自己的主观理解出发安排各类资助或进行教育,因此造成资助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成效,不能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觉到关怀和温暖,产生距离感。

第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多数思政工作者错误地认为,只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备比较健康的心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已达到目的,而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方面没有下更多的功夫,这点也正好迎合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弱点,只求学习成绩上的优异,逃避其他各方面能力上的锻炼。

第三,教育者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不足。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励志教育,必须发挥情感的先导作用,抓准契机,以高尚的情感、关爱的情怀去感染他们,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的预期目的。

(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实践探索不足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探索也就十多年时间,真正使励志教育从理念转变为付诸行动,也就几年的时间。因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的实践摸索不够,经验总结不足。

三、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一)深入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热爱祖国,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生活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高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必须坚持人文关怀原则,关心每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心观察他们的成长,给他们自由、适度的空间,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意识,提升他们学历和工作能力,坚定他们信心和人生理想,进而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明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赏识教育,发掘优点

在平时的励志教育工作中,主要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名学生,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引导每个同学都发现自己的长处,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发觉闪光点。

第二、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他们自信。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才能,不以成败论英雄。

第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在活动中能培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每次活动为契机,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随着社会的全方位进步,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将会更加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激励人们奋进,给人的感觉将更加沁人心田、暖人肺腑,这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期盼的。

参考文献:

[1] 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2-63。

[2] 张晓琴,陈松.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83-88

[3] 田中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4] 刘永琴.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成因及其对策[J].高教探索,2001(1).

[5] 邱伟青.贫困大学生常见问题及应对思考[J].职业圈,2007(9).

作者简介: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公正敏感性

公正,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时刻都在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对待,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公正对待。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公正敏感性?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公正敏感性影响有多大?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公正敏感性状况,对今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正教育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有了公正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公正个性的未来接班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公正敏感性

Schmitt和Arbach(2010)对公正敏感性作出了如下描述:“不同个体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个体对公正有多敏感,能够多容易地知觉到不公正,以及对知觉到的不公正所作出的反应有多强烈。” Schmitt和Arbach(2010)把公正敏感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受害者敏感性: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的敏感性;二是观察者敏感性:仅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的人的敏感性;三是犯过者敏感性:主动促成不公正事件并从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四是得意者敏感性:被动地从不公正事件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目前对于公正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Schmitt等人在2005年和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和公正敏感性有相关关系, 并且与人口学变量,如年龄、就业情况、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Gollwitzer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构念方式对公正敏感性有预测作用。本文就想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发,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公正敏感性有何影响。

二、家庭教育方式

本文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所有形式的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 Parental),以便测量父母使用的不同教育方式。其中,采用的变量――父母关爱与父母控制根据依恋理论得出。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而控制则指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本研究将采用修订后的PBI量表(蒋奖,2009),从修订后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来看,它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三、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总共选取四川地区某高校大学生302名,男女各一半,所选对象确定没有参与过类似的研究经历。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和公正敏感性量表,其中PBI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3个因子。采用4点计分方式,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种情况。

公正敏感性量表使用6点计分,有4个分量表,共40个题,每10个题为一个分量表,依次是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意者敏感性、犯过者敏感性。

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公正敏感性量表订在一起,答题纸另发。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实事求是完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发现有效数据有288组,14组无效,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最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数据结果和分析

本实验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1.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育方式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24.96±3.51,女=23.89±3.31,F=6.673**,P< 0.01),即母亲对男生温和、理解、支持明显高于女生;父亲的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也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12.57±3.74,女生=11.62±3.84,F=4.941*,P< 0.05 ),即父亲鼓励男生独立和自主明显高于女生;受害者敏感性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9.53±8.12,女生=31.78±6.89,F=6.190*,P< 0.05),即女生在面对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时比男生更加容易表现出公正性;观察者敏感性中也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8.40±9.39,女生=30.71±8.02,F=4.913*,P< 0.05),即女生在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时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公正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公正敏感性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母亲关爱、母亲鼓励以及父亲鼓励上的得分更高。女生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上的得分更高。

2.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受害者

敏感性 观察者

敏感性 得意者

敏感性 犯过者

敏感性

母鼓励 -.112 -.192** -.068 -.012

母鼓励 .232** .088** .077 -.045

母鼓励 .096 .189** .020 -.045

母鼓励 -.107 -.132* .000 .074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与大学生工作敏感性量表的很多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母亲控制因子与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控制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有相关关系;母亲与父亲的鼓励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负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预测作用,分别以公正敏感性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控制与鼓励能够有效地预测其受害者敏感性,解释其7%的变异,在有效预测观察者敏感性时能解释其6%的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亲对于男生的关爱、鼓励得分是显著高于女生的,而女生的公正敏感性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尤其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维度上。换言之,女生在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无论此人与自己有无关系,都更容易产生同情心,而产生不公正感。同时,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相关关系。

当父母实施控制教育,即严格要求孩子,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限制孩子自由,孩子能更容易产生公正思想。而当父母还给孩子自由和独立时,反而让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公正思想。

以上结论的原因有:第一,为何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关系?因为关爱与公正是道德判断的两级维度,因此两者是没有关系的。第二,为何父母对男生的关爱高于女生?因为中国深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因此更容易对男生使用疼爱放松的教育。第三,为何女生具有更高的公正敏感性?因为从社会性别角色出发,女性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更容易引发同情心。第四,为何控制式的教育更能引发公正思想?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家,“棍棒出孝子”“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所谓传统式的中国家庭,实质就是听父母话,做父母赞同的事,错了就罚。父母的严格教育、过分干涉实质就是在用实践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是非观,从而形成公正思想。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5

论文关键词:孩子教育,边际效用递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绪论

面对21世纪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1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及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1.1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其含义是随着一个人所“消费”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数量增加教育内容,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并存在边际效用等于零或变为负数的可能.此时意指对于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讨厌和损害。究其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即消费一种物品(服务)的数量越多,接受同类信息的次数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1.2边际效用递减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分为物质上的消费和精神上的消费。父母教育自己孩子过程中既有有家长在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的各种物质保障和奖励;又有传授知识和能力,提供精神领域的服务。孩子在享受物质条件,接受信息,接受知识,获得能力的成长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消费”父母所提供的各种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因此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孩子教育行为中,让父母知道对孩子提供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保障或精神教育,最好能两者结合,使孩子在物质中生存,在精神中上进;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2 孩子教育行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根据现在一部分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教育中两个方面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2.1 教育内容“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是缺失精神教育下的物质教育“消费” 的边际效用递减论文格式范文。有的孩子家庭情况宽裕,要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亲给孩子摘星星,捞月亮,孩子从小不知道苦是啥滋味;父母亲交给他们的是金钱,教育他们的是赚钱。父母亲从来就把心思放在生意或者事业上,没有花时间好好的教育过孩子,很少陪自己的孩子吃晚餐、逛公园,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就行,并且在提供物质上认为是越多越好,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一开始孩子可以从物质消费中觉得有满足感,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觉得自己对物质可能达到了消费效用的最大,这个时候父母亲提供的物质再多,孩子认为都只是一种摆设或累赘,物质教育就会出现负效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味的满足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父母亲还不及时的纠正孩子的消费观念,还是不断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教育的效果也会使得其反,可能会让孩子养成奢侈奢骄淫的习惯。

二是缺乏物质基础的精神教育“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亲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可能一开始孩子能够非常乐意的接受,觉得自己应该理解父母,应该学习老前辈们的艰苦朴素精神。但当自己的一些基本生活条件不能很好的解决,自己想要的父母亲给不了,而自己应该有的也没有;相反看到别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期下去,可能就不能接受了教育内容,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向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或采取其他的方式去达到这些目标,这个时候父母亲还在过度强调艰苦朴素,让小孩觉得有点“抠门”的感觉,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负的效益。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可能就开始自我压抑,自暴自弃,不和其他人交流,也不愿和其他人交流,怎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

2.2教育方式“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采取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的教育方式。批评责骂的信息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是负的或者说是负效用,受到批评责骂的孩子心理上将产生一种痛苦感。父母亲的第一次批评责骂,给孩子的印象最深,痛苦感最大,孩子也许会因此下决心改变原来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产生升华理念;也许会因此产生消极或破坏性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过去的痛苦感开始淡忘,再次批评责骂的效果将会变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变大,痛苦程度越来越轻,最后孩子对批评责骂几乎毫无感觉,有违父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初衷。另一方面,当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屡次无效时,会有碍于家庭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也有碍于父母亲人格威望的保持。

接受鼓励表扬信息的孩子,能从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其效用是正的,而且鼓励表扬的首次获得,其边际效用值都比较高,动力比较大。但是,如果其连续或多次地受到同类鼓励表扬,他所产生增加的满足感将呈现递减现象,这种鼓励表扬对其刺激或激发效果将会下降。

3 追求教育效果,缓解边际效用递减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陷阱和诱惑,孩子的家庭教育已日益重要,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概论,本人针对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3.1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单一地过度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不能做到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都会出现教育

效果的边际效用递减。父母亲在提供优裕的物质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习惯,适可而止。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教育内容,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相反,我们父母亲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能一味的节省,只用精神的力量去教育、去要求,基本的物质需求和适度、适机的物质鼓励也是必要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亲的教育内容并不能一味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要注意提供的数量的适度,提供时机的适中,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3.2 树立“父母亲榜样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亲必须以身作则,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特别是家庭的“战争”,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父母亲应当深入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了解孩子认识的偏差及教育的失效。要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父母亲本身必须不断学习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论文格式范文。

3.3 正确运用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3.3.1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当孩子孩子不听话或犯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和责骂。由于孩子对第一次批评责骂的负效用大,应该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以免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3.3.2 对于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每次批评责骂的力度应强化

每次同样的批评责骂方式,等量的批评责骂力度,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会产生痛苦感递减,影响力不大,甚至无动于衷。对此,必须强化每次批评责骂力度,改变批评责骂方式.这样会使孩子对批评责骂的“觉悟”深刻,痛苦感不会递减,能有效地抑制错误的再生。

3.3.3 重视批评责骂后的鼓励表扬

批评责骂会使孩子产生痛苦是一种负效用。作为孩子,当他接受批评责骂的信息时,对鼓励表扬的效用评价相对较高,渴望鼓励表扬的心理较为强烈。如果该孩子“迷途知返”教育内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父母亲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会令孩子“受宠若惊”,激发好学上进的热情。

3.3.4 鼓励表扬应该强度递增

单一地采用某种鼓励表扬形式与鼓励表扬力度.终会导致孩子对鼓励表扬 “消费”的边际效用的递减,削弱了鼓励表扬的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存在,若要对孩子单一采取鼓励表扬以保持其长久的积极性,必须增强鼓励表扬力度.才会使孩子觉得边际效用不变乃至递增。

3.3.5 鼓励表扬应多样化,适时适度

对于同一种鼓励表扬,不同心理期望的孩子,其效用往往也不相同,有的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有的可能会不以为然。要提高鼓励表扬的效用,使它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和鞭策力。鼓励表扬须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掌握时机及角度。

4 结束语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生活在社会的大群体中,社会与家庭的整体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亲对家庭的整体氛围的创造和对社会的整体风气的把握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亲应充分分析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追求教育艺术,扬所长,避所短,不断提高教育中的边际效用值,教育好孩子,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树元.边际效应与班主任工作度的把握[J]. 班主任,2006(3)

[2]江昌勇.课堂教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分析及对策[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6

论文关键词:孩子教育,边际效用递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绪论

面对21世纪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1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及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1.1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其含义是随着一个人所“消费”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数量增加教育内容,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并存在边际效用等于零或变为负数的可能.此时意指对于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讨厌和损害。究其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即消费一种物品(服务)的数量越多,接受同类信息的次数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1.2边际效用递减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分为物质上的消费和精神上的消费。父母教育自己孩子过程中既有有家长在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的各种物质保障和奖励;又有传授知识和能力,提供精神领域的服务。孩子在享受物质条件,接受信息,接受知识,获得能力的成长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消费”父母所提供的各种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因此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孩子教育行为中,让父母知道对孩子提供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保障或精神教育,最好能两者结合,使孩子在物质中生存,在精神中上进;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2 孩子教育行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根据现在一部分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教育中两个方面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2.1 教育内容“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是缺失精神教育下的物质教育“消费” 的边际效用递减论文格式范文。有的孩子家庭情况宽裕,要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亲给孩子摘星星,捞月亮,孩子从小不知道苦是啥滋味;父母亲交给他们的是金钱,教育他们的是赚钱。父母亲从来就把心思放在生意或者事业上,没有花时间好好的教育过孩子,很少陪自己的孩子吃晚餐、逛公园,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就行,并且在提供物质上认为是越多越好,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一开始孩子可以从物质消费中觉得有满足感,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觉得自己对物质可能达到了消费效用的最大,这个时候父母亲提供的物质再多,孩子认为都只是一种摆设或累赘,物质教育就会出现负效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味的满足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父母亲还不及时的纠正孩子的消费观念,还是不断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教育的效果也会使得其反,可能会让孩子养成奢侈奢骄淫的习惯。

二是缺乏物质基础的精神教育“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亲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可能一开始孩子能够非常乐意的接受,觉得自己应该理解父母,应该学习老前辈们的艰苦朴素精神。但当自己的一些基本生活条件不能很好的解决,自己想要的父母亲给不了,而自己应该有的也没有;相反看到别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期下去,可能就不能接受了教育内容,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向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或采取其他的方式去达到这些目标,这个时候父母亲还在过度强调艰苦朴素,让小孩觉得有点“抠门”的感觉,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负的效益。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可能就开始自我压抑,自暴自弃,不和其他人交流,也不愿和其他人交流,怎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

2.2教育方式“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采取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的教育方式。批评责骂的信息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是负的或者说是负效用,受到批评责骂的孩子心理上将产生一种痛苦感。父母亲的第一次批评责骂,给孩子的印象最深,痛苦感最大,孩子也许会因此下决心改变原来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产生升华理念;也许会因此产生消极或破坏性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过去的痛苦感开始淡忘,再次批评责骂的效果将会变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变大,痛苦程度越来越轻,最后孩子对批评责骂几乎毫无感觉,有违父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初衷。另一方面,当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屡次无效时,会有碍于家庭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也有碍于父母亲人格威望的保持。

接受鼓励表扬信息的孩子,能从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其效用是正的,而且鼓励表扬的首次获得,其边际效用值都比较高,动力比较大。但是,如果其连续或多次地受到同类鼓励表扬,他所产生增加的满足感将呈现递减现象,这种鼓励表扬对其刺激或激发效果将会下降。

3 追求教育效果,缓解边际效用递减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陷阱和诱惑,孩子的家庭教育已日益重要,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概论,本人针对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3.1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单一地过度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不能做到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都会出现教育

效果的边际效用递减。父母亲在提供优裕的物质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习惯,适可而止。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教育内容,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相反,我们父母亲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能一味的节省,只用精神的力量去教育、去要求,基本的物质需求和适度、适机的物质鼓励也是必要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亲的教育内容并不能一味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要注意提供的数量的适度,提供时机的适中,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3.2 树立“父母亲榜样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亲必须以身作则,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特别是家庭的“战争”,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父母亲应当深入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了解孩子认识的偏差及教育的失效。要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父母亲本身必须不断学习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论文格式范文。

3.3 正确运用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3.3.1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当孩子孩子不听话或犯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和责骂。由于孩子对第一次批评责骂的负效用大,应该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以免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3.3.2 对于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每次批评责骂的力度应强化

每次同样的批评责骂方式,等量的批评责骂力度,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会产生痛苦感递减,影响力不大,甚至无动于衷。对此,必须强化每次批评责骂力度,改变批评责骂方式.这样会使孩子对批评责骂的“觉悟”深刻,痛苦感不会递减,能有效地抑制错误的再生。

3.3.3 重视批评责骂后的鼓励表扬

批评责骂会使孩子产生痛苦是一种负效用。作为孩子,当他接受批评责骂的信息时,对鼓励表扬的效用评价相对较高,渴望鼓励表扬的心理较为强烈。如果该孩子“迷途知返”教育内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父母亲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会令孩子“受宠若惊”,激发好学上进的热情。

3.3.4 鼓励表扬应该强度递增

单一地采用某种鼓励表扬形式与鼓励表扬力度.终会导致孩子对鼓励表扬 “消费”的边际效用的递减,削弱了鼓励表扬的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存在,若要对孩子单一采取鼓励表扬以保持其长久的积极性,必须增强鼓励表扬力度.才会使孩子觉得边际效用不变乃至递增。

3.3.5 鼓励表扬应多样化,适时适度

对于同一种鼓励表扬,不同心理期望的孩子,其效用往往也不相同,有的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有的可能会不以为然。要提高鼓励表扬的效用,使它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和鞭策力。鼓励表扬须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掌握时机及角度。

4 结束语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生活在社会的大群体中,社会与家庭的整体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亲对家庭的整体氛围的创造和对社会的整体风气的把握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亲应充分分析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追求教育艺术,扬所长,避所短,不断提高教育中的边际效用值,教育好孩子,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树元.边际效应与班主任工作度的把握[J]. 班主任,2006(3)

[2]江昌勇.课堂教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分析及对策[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影子教育;家庭教育;管理策略

课外补习,因其教育内容以及方法与学校教育相近似,主要模仿主流教育系统,并与主流系统联系紧密,仿佛是学校教育系统的“影子”,因而也被称为影子教育。今天,影子教育现象遍及全球发展迅速。然而,大量的额外教育费用,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这也使得教育公平问题尤为凸显。对于影子教育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一、影子教育发展及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有学者关注国外影子教育发展的状况。21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问题集中在影子教育的规模、支出、需求和供给、影响和政策启示等方面。由于研究者背景不同、研究地区不同、切入角度不同,对影子教育基本现状的研究还存在争论,如影子教育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影子教育是否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影子教育是有利于还是损害了学校教育等等。另外,关于家庭教育资源对影子教育的影响状况也开始有人关注。总体来讲,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视角越来越趋于多元。从对影子教育管理策略研究结果上看,从政府对影子教育的政策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鼓励政策,例如新加坡政府就为应试教育提供鼓励性政策。其二、严格禁止政策,比如韩国,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严厉禁止任何形式的营利性补习活动。其三,混合型政策。例如我们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禁止学校教师课外有偿为学生提供服务。但对于课外营利性部级机构,没有明确的打压措施,对他们的教育质量也没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成绩与个性发展

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家庭教育资源对学生获取学校教育机会的影响作用,而对于学生个性,成长,及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美国的哈特和莱斯利的研究显示,在职业家庭中孩子们听到的平均字数是每小时2,150个在工人阶级家庭中是每小时1,250个,而在福利家庭中是620个。在职业家庭中,平均每小时儿童会受到32次表扬和5次批评,在工人阶级家庭中是12次表扬和7次批评。而在福利家庭中表扬次数为5次批评次数为11次[1]。从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来看,家庭内社会资本越高的学生获得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越好。从家庭文化资本来看,学生进入排名最好学校的比例随着父母学历上升而上升,父母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学生进入排名最好学校比例(52.0%)是父母最高学历为文盲、半文盲学生进入排名最好学校比例(14.1%)的3倍多[3]有研究表明:那些没吃早餐上学的孩子学到的东西比别人少,晚上父母在他们放学后不在家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孩子越有可能在成绩测验中排在后面。在家庭缺乏鼓舞的情况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可能成为智力障碍的原因。[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资源,对儿童的鼓励关怀行为在儿童个性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三、影子教育发展管理策略

首先,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流教育作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政府有必要支持公立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从而降低学生参与教育补习的数量。并且,尽量改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态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补差,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义务教育的功能,解决学生学业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改革学校评价体系,改进考试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找到自信得到发展。其次,支持家庭教育,提升家长教育水平,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学生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家长也不能短时间改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家庭阶层。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家庭教育,相应的支持,比如,扩大家长学校的影响力,家庭教育出现难题时,给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定期对家长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同时,为弱势学生提供免费的,补偿性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最后,对于影子教育的发展给予指导和管控。一方面,要打击应试教育倾向。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没有明确的关于课外补习质量标准,对其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也没有明确的政策给予禁止或控制。因此解决影子教育盛行的状况,实现教育公平,有必要对,影子教育的发展,给予指导和管控。另一方面,发挥影子教育的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引导影子教育将补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兴趣天赋发展上,使其与主流教育相辅相成,也将大大提升影子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英]布莱恩•巴利,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7-70.

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篇8

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是非常错误的。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才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定事设置练习等,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养成教育习惯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炼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二、树立家庭创新教育观

我国的家庭教育历来具有浓厚的权威主义色彩,父母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真理的化身。在父母看来孩子是不懂事的,孩子天性是逃避学习的,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成人规范的,父母乐意用强制的态度实施教育。家庭中的创新教育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表达不同于父母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好奇心和探索行为,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打破事物的固有模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倡标新日异。尊重他们通过犯错误获得的经验教训,给他们留下展现自身想象力的空间,这是促进孩子创新精神和发展孩子创新能力所必须的文化心理氛围。

三、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快乐使人精神振奋,才能与睿智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孩子的性格最具有可塑性,幼年和少年时期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1、提供快乐的环境,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凡是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了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而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们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让孩子追求快乐,给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感受,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中。

四、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