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8篇

时间:2024-02-08 14:59:12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1

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者,这是个总的基调,而且将来我们要进一步把这个现有的体系给维护好、建设好。

对《指导意见》的解读

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联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时至今日,《指导意见》已了5个月,已经没有那么高的热度了。但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从《指导意见》出台的时机、贯穿全文的先进理念上,将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全文5500多字中,有20条规定,“发展”用了19次,“创新”用了19次,“鼓励”用了17次,“支持”用了16次,同时还提出要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指导意见》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先进的。首先,它认可了互联网金融的功能与作用,肯定了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所发挥的其他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其次,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基调,实际上就是要在金融的创新和金融的监管上找到平衡,而且给了互联网金融发展2~3年的观察期。

经过反复、慎重的研讨才出台的《指导意见》,包含着国家的深谋远虑:既要着眼未来,也要当前防范风险,同时还谋划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路径,对金融业务规则、基本的市场秩序和基础设施、统计都做了谋划。同时,《指导意见》也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3条底线,也是需要反复强调的3条底线――不搞资金池、不能做担保、不搞非法集资。只要守住了底线,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十三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大趋势

央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的对“十三五”期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十个趋势进行了总结。

趋势一,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初步建立

以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指导意见》为标志,互联网金融步入规范发展阶段。《指导意见》出台后,有的具体实施办法已经出台;未出台的,一行三会也正在密集起草、征求意见。“十三五”期间,在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随着现行法律法规的动态调整,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监管细则将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将初步建立。

趋势二,国家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国支付法规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支付服务主体不断丰富,银行卡、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进一步发展,支付体系业务处理规模持续扩大,运营官僚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稳健高效运行。

趋势三,互联网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更加明显

互联网金融已经呈现一定的综合经营特征。比如说跨行业投资日益增多,部分金融机构依托资金和客户优势开展多元化互联网金融业务,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开始实行“子公司分业、集团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模式,众多互联网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互联网金融交叉性产品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随着金融业进一步的对内对外开放,互联网金融综合经营趋势将更加明显。

趋势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依然显著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一些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为实现平台规模经济效应,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因此出现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效应,品牌建立过程中会采取诸如免费服务、赔本赚吆喝的恶性竞争,潜在风险很大。

趋势五,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

今天,中国具有理财需求的人群有3亿~4亿人,而为这些人提供服务的理财师还远远不够。这个需求的缺口靠什么弥补?靠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的无间断服务,无时空限制,低成本,使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感增加,不再局限于高端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以享受。

趋势六,互联网征信应用更加广泛

完善的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征信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安全为手段,依托交易化数据分析潜在借款人信用情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征信更广泛用于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消费等各种业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经在开发P2P对接系统。数据对接后,平台数据透明,征信体系将逐步建立,这会扫清以前传统金融机构不容易触及的很多角落,使诚信环境大大改善,这是可以期待的。

趋势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颠覆与被颠覆的关系,在风险防范和大数据方面运用各有各的优势,两者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要充分融合、相互互补,共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反复呼吁的一点。希望传统金融机构抓紧布局互联网,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也是大数据、互联网的密集使用方,未来,在互联网浪潮之中,应该与互联网金融有更多的融合。反过来,银行有天然的大数据,它们过去在这方面的应用也做得非常好,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应与银行有更多互动。

趋势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作用进一步强化

大数据、云计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而区块链的研究在国内尚未形成热潮。P2P、众筹,包括互联网财富管理,都是共享金融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共享金融下,互联网会被物联网取代,互联网TCP协议会被区块链协议取代,但共享金融本质不会变。区块链产生后,是有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化是对的,但去中介不是去中心。所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很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但不要到最后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

趋势九,互联网金融地理空间重新积聚

当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集中性特点,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区域成为先发地区。随着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地理空间重新集聚,互联网有望向东部、中部辐射,新的区域性互联网金融中心将陆续出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西北地区在我国GDP的占比较多,但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创业浪潮不够。这些地区应抓紧时间跟上,否则,将来互联网金融在地理空间的重新积聚会加剧地方在金融资源上的不平衡。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2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在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共同辅助作用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使得“互联网+”成为了时代的标志,更是互联网升华的必然产物。从“互联网+”的本质来看,其价值主要体现于同经济社会的有效融合,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动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应用层面,更多地在于辅助社会实体管理、经营手段的颠覆性变革。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期能够为唤起更多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技术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近些年来,各类新型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包括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加速,使得新兴产业的崛起日新月异。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社会也由此实现了产业价值链体系的重组,加之信息技术同经济社会融合深度的不断强化,使我国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转型升级速度不断提升,跨界融合已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常态。在此之中,互联网凭借着诸多优势得以不断扩大着覆盖范围,在社会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助推着与经济社会的整合,使互联网得以从消费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从而更加直接地作用于传统产业与服务业等行业的创新。“互联网+”便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融合成果,要想进一步实现网络技术的稳定发展,则需要立足于现状并明晰未来趋势以为“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更新提供持久动力。

1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概述

“互联网+”,从概念上看就是互联网同社会各个领域融合所达到的一个新的层次,立足于互联网的创新,加速推动着社会进步的步伐,借信息化优势作用于各个领域技术的有效创新,从而辅助提升效率与组织的变革。因此,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就要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平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下使各个传统行业由此更新,整合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等合力构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核心即在于互联网的应用,并以此形成一个全新的互联互通的、具有最大价值的产业结构,为经济社会的全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续航。

2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技术在内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此,我国政府对互联网技术予以了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7月针对“互联网+”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指导意见颁布的目的亦在于为了能够为互联网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并引领互联网从消费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以作用于促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各个行业领带去更为强大的创新动力,从而有效构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动力。具体来看,“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被定位在协同制造、智慧能源、现代农业、惠普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服务益民、绿色生态、智能交通以及人工智能等等层面,更为可靠的在于,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也已由此而获得了更多的保障,要求将更多创新驱动倾注在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中,并为此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以智能化建设与政策、组织的支持争取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也已将短期目标定位在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CPS(信息物理系统)也将成为新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为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技术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由此可见,我国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已趋于良好。

3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未来趋势

在新形势下,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的未来拥有着无限良好的前景,但亦需要明确几方面的重大挑战。

(1)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深入普及致使业务类型的更新频率不断加快,网络的荷载量不断增大,可伸缩性能也就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机物的互联已成大势所趋,用户规模的扩张与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必然将网络推向超大规模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借数据化与智能化的进一步创新最大程度优化网络资源,以此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2)现代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均在不断提高,鉴于行业发展的特定需要,网络技术的更新也将永无止境。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很多特殊行业对于互联网的要求较高,这样的形势也就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对于网络技术的促进作用也就在于需要网络具有超高性能。对此,有必要构建“泛在宽带”的基础设施,将网络协议和传输机制进行必要创新,依据网络用户将传输路径合理化,,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

(3)“互联网+”时代最需要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即在于网络安全问题,从互联网发展至今的整个历程能够看出,计算机安全问题始终是网络的“天敌”,在互联网当中,网络形态各异,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不仅体现在此,更体现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简单地讲,不同领域的互联网需要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唯有根据互联网的差异化环境切实对行业知识领域进行创新,才能确保安全方式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用户行为信息的安全。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已经转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作用下,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互联网+”由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既然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则必须要明确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以为网络技术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尹浩,詹同宇,林闯.多媒体网络:从内容分发网络到未来互联网[J].计算机学报,2012(06):1120-1130.

[2]刘登云.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246.

[3]高冲.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247-248.

作者简介

王金强(1974-),男,江西省安福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胡晓敏(1979-),女,江西省萍乡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 产业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化 可穿戴设备 网络安全

一、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

互联网正在从以消费互联网主导时代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时代转移,互联网经济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同时不断向物流、交通、金融、传媒、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向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的发展模式转变。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化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各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和接轨互联网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者。预计到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4.5倍,接近6000亿元,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日益深入,企业级应用逐渐起步,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的领域将会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三、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地位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核心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新热点;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业务领域。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交换能力和快速渗透能力,通过定向整合生产要素,来扩展新的创造空间,从而改造甚至兼并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家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引领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发展迅猛,带动软件、存储、和显示等产业发展,借助政策和发展东风,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大有可为。

四、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

4.1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但应用高速增长,产业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演化

移动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和创新态势,预计未来智能手机将逐步增速放缓,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移动化不断加快,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更新换代和WLAN的普及下,互联网内容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社交多媒体应用快速扩张,移动互联网内容分享迅速从文字快速过度到图片和视频。

4.2可穿戴设备将使智能终端多元化发展,新的终端与应用初步酝酿

随着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水杯等出现,智能终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新一代iPhone升级,智能终端进入创新瓶颈期,但可穿戴设备带动第二轮硬件创新潮。2014年以来,主要的跨国企业利用其产业生态系统优势加快组织硬件与应用产业链,共同推动可穿戴设备商业化发展,并带动新兴可穿戴应用服务,创造新业态,带动移动医疗、移动健身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3移动互联网进入企业级应用时机已至

传统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实施跨界融合,O2O市场成功沉淀大量用户,用户对移动端的粘性和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凭借便携、触屏、高清的丰富体验,移动设备正悄然改变着企业的商务运行,人们开始将金融服务、图表、设计、个人事务管理等迁移至移动端,企业级应用厂家将研发重点转移至移动应用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移动解决方案”与客户沟通,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奠定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

4.4网络安全将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迅猛增长,移动设备存储了大量的隐私数据,安全隐患逐渐暴漏出来,网络威胁带来的负面事件也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产业发展、个人隐私的重大隐患。未来几年,伴随着云计算大规模应用,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建设将成为全球的关注重点,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云系统、数据加密等服务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将助推网络安全领域新商机不断产生。

结束语:现在移动互联网已进入蓬勃发展期,PC互联网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激烈的领域,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产业格局日趋合理化,新的终端及应用酝酿而生,新业态逐渐显现,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将逐渐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

参 考 文 献

[1]马敏,王旗. 中国移动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4

[2]杨焕.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会计;发展趋势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互联网通过将互联网深入扎根传统行业,实现各行业业务活动的融合。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支撑下,深度实现市场、产品、技术、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的融合、重组和创新。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实现信息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带动实体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互联网 +”平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同时,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创新成果完全融于经济和社会的领域。从而,提升了全社会生产力和创新程度,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见图1)

在“互联网 +”概念的推动下,产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的阶段,国家也已经把行业的互联发展作为重要的驱动力。通过互联金融、互联工业的纽带,促进效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改革,逐步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互联网 +”促进社会化分工,强势构建新型现代会计服务业体系,并推进会计服务水平的提升。面临当前形势,传统的会计行业在商业模式、交易方式和管理活动等方面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会计服务业体系变得日益丰富,在为传统的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的同时,更多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的决策信息。但同时,会计行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核算的不足,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模式和渠道。因此,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如何高效快速地实现职能转变、转型发展和内容扩充,成为会计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对会计行业冲击的不断加大,国内学者针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思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陈祥民(2015)认为,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互联网+会计”,而不应该是“会计+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行业不应该固步自封,需要明晰自己面临的挑战并积极适应时代特征,从而完成行业内资源的整合优化[1]。秦荣生(2015)深度剖析“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提出 “互联网+”推进会计服务水平升级、促使会计服务效率提高、促进会计服务平台建设、改善会计服务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会计服务流程一体化、会计服务企业布优化局、会计教育新形式等发展趋势[2]。胡显莉(2016)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行业的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都将迎来巨大改变,适应会计行业的变革的政府的监管是影响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原有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政府应转变监管观念,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网络安全、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关注力度[3]。崔扬,李海成,王墨(2016)认为由计算机的使用将会计人员从复杂繁琐的手工操作中得以解放,从而将更多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据的处理、分析、预测和评估,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的不断增加,只会记账算账的传统会计人员难以适应时展。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学习互联网知识的,较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运用信息技术[4]。卢悦(2016)简述“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在会计领域遇到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政

策建议[5]。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找出传统会计行业的诸多不足之处,并针对会计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研究。

二、“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发展提质增效。由于网上财管中心平台的建立和财务软件的创新设计,企业资金流向可以公开、透明、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远程的控制,实现子公司和部门资金来源和流向的统一管理,实现会计核算动态化、财务管理在线化。互联网的环境下,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部门相互联系,加工和处理财务数据来满足管理者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跨国和跨地区经营广泛存在,互联网和财务平台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网络会计技术,使得企业管理逐渐从制度控制模式D变为程序控制模式。这样一来,企业处理会计信息能力进一步增强,呈现的报表透明度会随之增强。企业借助网络可以直接获取大量数据和信息资源,优化财务运转的程序,加快财务运转的速度,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务报表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决策。

“互联网+”为会计人员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 + ”和大数据不断发展,会计资格从业人员将面临转型危机。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会计管理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不再是繁杂的数据收集,而是信息化的数据加工。在过去,由于会计人员素养的有限,企业统计分析数据工具的落后,使得企业财务分析总是根据内部的历史数据,难以避免数据过时化、不完整性的问题。但是,在互联网出现并快速发展后,会计人员可以多层次加工信息,操作流程简捷化、透明化,财务核算规范化、有序化,财务监督科学化、准确化。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会计人员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建立会计数据数据库进行行业交流,及时反馈有用信息,从而满易和决策的需求。此外,从经济效益、时间成本的角度考虑,“互联网+”改变了会计报告的传输模式,财务信息的传导畅通无阻使得成本大大地节约。

三、会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会计行业的风险会越来越低。财会行业相对特殊,公司不可能经常更换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小,从事这个职业的风险也较低。随着会计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较健全,财会将成为今后国家重点推动的行业。此外,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整个行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来补充。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很好地配合了会计行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会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快捷化、高效化的趋势。会计信息共享度会不断提高,信息传递更加及时,信息内容更加充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在此基础上,企业内在动力增加,管理者会在迅速的信息反馈机制下及时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变得更加便捷,信息资源利用更加充分。企业上下层级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直接,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充分透明地被总公司掌握,各种时空因素造成的损失将很好的弥补。企业进行会计决策会更加科学合理,财务信息的搜集更加动态化、实时化。企业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生存形式将会是电商,因此结算支付方式就会电子化。电子化支付方式的优势就是,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而且可以很好的保证资金交易的安全性。此外,企业可以实现公布式处理任务。在计算机系统进行大型会计业务处理时,可以将业务分布于网络内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处理,当所有的处理结束后进行汇总,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针对会计行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互联网 +”会促进会计教学新形态。“互联网 +”时代,会计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具体划分。“互联网 +”会计教学主要应用于对在职人员的一对一的业务教学,还有对想掌握专门技能的非在职人员的教学。而且,会计服务职业一直颇受创业者追捧,具备丰富的创业领域和大量的创业机会。由于政府和企业对“互联网 +”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扩大,使得“互联网 +”会计线上线下教学的繁荣发展。

四、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本文基于“互联网+”角度,针对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一定的趋势分析。虽然会计行业未来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网络化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审核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但是管理者在运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网络毕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种不确定性都会威胁着行业的发展。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依赖网络发展会计行业,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政府部门针对“互联网+会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制,就能很好地促进行业发展。总之,对于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充分肯定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作用,否定传统会计行业的不足,吸取教训并学习先进的方法,保证会计行业稳健持续的发展。

(二)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时展的优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该优化网络系统的运行环境,定时定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预防网络病毒的攻击,实时检测网络系统设备。其次,借鉴国内外丰富经验并结合专业知识,建立和完善互联网会计法律,从而很好地保障互联网会计操作的安全。最后,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普及专业知识和规范操作方式,全方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祥民.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行业如何突围[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40.

[2]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20-24.

[3]胡显莉.对“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行业监管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6(15):11-12.

[4]崔扬,李海成,王墨.“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行业变革[J].现代商业,2016(17):138-139.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台联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6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分析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发展趋势 探讨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诞生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迅猛。其概念在20世纪末被提出,目前仍处于明确内涵和拓展外延的初期阶段,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或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社会各界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使用手机、PDA或其他无线终端,通过各种无线通信网络,在移动的状态下,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以获取信息、内容和服务。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以及其上提供的应用和服务。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是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软件平台提供商、应用软件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环节构成,是集硬件、软件、内容、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

1.1 移动终端制造商

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引爆全球市场,引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性能的持续提升和种类的不断丰富,不仅为移动互联网创造了服务载体,更是助力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智能终端的种类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外,电子阅读器、车载导航、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游戏机等移动终端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和使用,在丰富移动互联网发展内容的同时,也扩大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

1.2 运营商

运营商网络的不断提速、使得大量对速率和宽带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应用得以快速发展。3G、LTE、宽带、wifi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环境保障。但是,传统通信业务需求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和增值服务发展滞后,导致运营商沦为产业链中价值含量最低的管道提供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运营商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角色和位置,完成去电信化改革,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

1.3 软件平台提供商

软件平台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终端操作系统、浏览器、中间件、应用开发环境和应用商店等。软件平台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是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的通道。苹果和谷歌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个通道,才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占据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位的高端。平台模式的出现,大大拓宽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其商业模式的侧重点,已经从桌面互联网的只强调内容,升级为构建终端、内容和应用的商业生态体系。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不会再是单一的“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而是向着多元化收费模式演进。

1.4 应用服务商

应用服务是用户与移动互联网接触最直接、最充分的部分,是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价值的最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彰显,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日益丰富。基础应用包括IM、LBS、SNS、WEB浏览、移动搜索、NFC等,内容应用包括视频、音乐、游戏等,生活工作应用包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地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传统PC端的内容和应用也再逐步平移和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上。

2 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00年12月1日,中国移动开始实施的“移动梦网”计划。但是,由于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和商业模式等问题,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始终处于萌芽期阶段。直到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颁发了3G牌照后,移动互联网产业才有了质的变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产业结构演变逐步深入 。

2.1 多参与主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纷至沓来,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结构也将被越分越细。除了运营商、终端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甚至新媒体、电商等也将不断的涌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中。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多,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将会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也会愈来愈激烈。

2.2 跨界融合

传统产业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拥有巨大潜力,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带来更多机会,也为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移动互联网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不断增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新形势下,突破既有领域,主导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构,形成基于多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确立科学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率先确立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2.3 平台化竞争

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充分接入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事实已充分显示出移动互联网趋于平台化的趋势。未来,移动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平台之间的竞争。谁的平台优势明显,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和服务。

3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3.1 产业链和平台趋于融合

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发展,需要包括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互联网企业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广泛参与,建立清晰合理的产业链体系。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终端平台等各种平台进一步开放和融合,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创新。

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不断瞄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内容领域,频频拓展业务领域和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2 移动应用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应用的创新和淘汰的速度将不断提速。即时通讯、移动浏览器、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移动应用商店、移动安全服务、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网络、移动视频、移动办公、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交通、移动游戏等娱乐服务、移动广告,以及还有很多现在无法想象或者技术尚未成熟的各种应用服务都将陆续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并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

目前,移动应用的主要发展趋势有:一是随着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移动支付成为应用企业、用户共同关注的发展方向;二是移动社交网站通过开放API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移动应用开发商开展深入合作;三是移动安全企业将提供包括杀毒、防恶意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等的移动安全应用,以及包括安全信息、设备监控和防盗等相关服务。四是移动应用商店领域将随着腾讯、百度、360等传统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加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五是未来用户的许多活动都将基于位置服务展开,如购物、就餐和娱乐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的附近进行。

3.3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实质阶段,技术、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盈利的商业模式呼之欲出。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服务”的商业模式是目前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游戏规则中终端制造企业只能通过制造环节来获取利润的固定模式,通过构建面向双边市场的应用平台将互联网体验完美移植至移动终端。此外,搜索业务将随着智能语音和穿戴式设备发展,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支点;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屏幕的变大和流量资费的降低,移动广告的效果和接受度将大幅提高;移动游戏与社交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越来越吸引用户的兴趣和时间,用户的付费意愿加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已经出台,技术环境成熟,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未来潜力巨大;移动视频可以很好的移植PC端的广告植入模式等都将陆续的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商业模式。

3.4 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凭借系统建设运营成本低、附加值高、产业拉动力强等特点,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中,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出更具活力的移动互联网经济。

移动互联网融入企业应用管理,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此外,利用GPS和LBS位置服务预约出租车;在旅游或出差途中利用手机预约机票和宾馆,查询景点信息和当地天气等;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信息采集设备,进行远程医疗、教育等;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办理金融业务等。

参考文献

[1]祁晓清,付忠.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应对之策[J].通信企业管理,2014(1).

[2]余晓辉.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展望[J].现代电信科技,2013(12).

[3]李伟忠.全业务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究[J]现代商业,2013(33).

[4]石伟.移动互联网成功的关键:生态系统[J].通信世界,2013(31).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工作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推动之下不断加快,但这对商业银行的创新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创新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其中主要包括风险管控理念以及风险管理方式。传统风险管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现阶段业务创新方面还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所以这也是导致风险管控手段相对落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功能重构与风险审视

1.1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路径选择

互联网企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互联网的多种冲击,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两点并进行仔细分析。1)传统业务网络化。该策略主要将银行信息化基础与前提,并将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主要依据促使信息业务以及银行业务实现有机融合,这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功能的重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融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精神对业务创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开发、平等、协作以及分享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服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趋向于网络化以及平台化。商业银行会涉及到多种衍生功能与业务,错综复杂是其显著特征,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管理中没有将其视为工作重心。在对金融业务路径进行选择时注意将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其发展模式与功能。

1.2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重构

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可通过全资产经营战略进行直观体现,特定的客群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与整个经济服务体系的转变,存款资产的多元化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这对竞争优势的培养与构建能力的转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帮助商业银行以更好的面貌面对金融行业的危机与挑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机融合对金融功能的优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金融功能在实际进行重塑时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下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1)商业银行获取客户的渠道是共享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客户来源也存在一定的联系。2)专业性以及复杂性是银行产品的主要特征,在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重构基础上其依存度会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通过专业的能力以及专业的团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金融重塑的驾驭以及推动。3)多样化是资产以及负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资产驱动与负债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4)互联网精神主要包括共享、创新以及合作,这部分内容也作为核心要素存在于互联网精神中,互联网精神可通过银行经营管理体系进行直观体现。

2传统风险管理体系的缺陷与不足

商业银行不仅是一种避险产品,也是一种增值工具,主要是针对投资者提供上述两种功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针对不同风险的金融资源发挥不同的作用。银行功能重构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相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工作来说,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首先是银行客户对金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传统金融没有覆盖到的板块提出越来越越高的要求。其次是大量的创新业务出现在金融服务的板块中,其受监管程度较强,尤其是针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来说具有更强的监管力度。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业务属于带有明显的创新属性,从业务发展角度来说,风险管理带有相当大的滞后性。相比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具有风险可控性低、风险传染性强以及风险的外部因素作用显著等特点。传统风险管理手段难以较好地应对内在资金、技术等风险,以及不断严格的外部监管风险,已不能被简单复制运用。

3互联网金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互联网金融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功能重塑,既形成了新的经营风险,又给传统风险的管理带来了新变化和挑战。基于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路径趋势,“大数据+平台经济”业务逻辑将会颠覆传统商业银行原有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和体系,并会对原有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互联网金融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其监管体系、发展路径和最终形态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其风险管理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诸多特点。这需要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共同努力,形成符合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特征的新型风险管理框架。对此,在更广的审视框架下建立了三层级体系模型内在机制,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

3.1构建全方位、松紧有度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其不仅依赖于市场驱动,更需要监管政策助力,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尤其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初期,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开始暴露,从而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和平台创新,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完善有关财税政策等方面加以鼓励和引导。对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端和支付业务上进行创新,以及提升在P2P、网络借贷等领域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树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风险管理理念。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传统风险管理理念的最大区别在于,要将互联网金融思维和理念贯彻到风险管理中,这样才能充分识辨互联网金融风险并有效加以管理。新常态下,面对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不仅不能简单地畏惧风险、回避风险,更要站在经营角度勇于直面风险的挑战,把握好收益和损失的有效平衡,实现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高效发展。互联网具备明显的平台效应,其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和自我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机会。

参考文献

[1]逄明亮.我国P2P网络货款平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要素;影响

在新时展趋势下,使互联网成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创新性工具。在网络不断推动下,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以扩展和进步。在这种创新下,会计工作也进入到创新时代,实现技术融合发展,保证会计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

1 “互联网+”的相关概述

1.1 “互联网+”

“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该发展趋势下,能够将各个生产要素进行集成运用以及实现优化分配工作。在互联网这种创新手段下,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中高效利用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能提高各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其中,可以将互联网作为主体,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形态趋势。“互联网+”的存在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技术,使其广泛应用到制造行业、服务行业等各个领域,促进“互联网+”时代的综合应用和创新性发展。在“互联网+”基础上,为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性手段,增长了营业数值,不仅促进了大众创业发展,还为其提供了创新性环境,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利支撑,增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动力,从而保证我国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和产业升级。

1.2 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互联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其中的“云”能够实现自我保护以及虚拟资源管理工作,在各个大型服务器上得以利用。云计算的使用具备自动管理优点,能够将被利用的信息集中、汇总,在无人管理方式下,利用应用软件实现合理的操作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为其提供较大方便,还减少人工操作期间面对的复杂现象,为工作人员节省大量时间,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实现成本节约目的,促进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云计算的应用还可以应用到大规模、无形空间内,为其创造无限空间应用规模,也能为使用人员提供有用的数据信息。云计算存在一定的虚拟化特征,能够将无限网络服务器连接起来,也能对信息有效传递,不仅为信息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还实现了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云计算也具备通用性特征,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根据各个行业在发展进程中的服务需求,对资源合理利用,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

1.3 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时期发展下的一种技术,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在现有发展阶段,能够实现网络的信息化发展,促使其工作的进步。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来实现的,在该基础上,不断深化与应用,使用户端逐渐扩展到各个事物中,促进各个事物信息的相互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物联网与互联网相比,深入到社会中是互联网应用的扩展性,也是互联网的创新性发展。利用通信技术,将各个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在该趋势下,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性,还能实现远程控制工作,促进事物的智能化发展。

1.4 大数据

大数据的大小与一般的数据库是不同的,在一般数据库基础上,其具备的储存性、管理性等,促进数据的组合,形成数据集。大数据适合应用到各个行业中,符合现代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一种信息多样化信息模式。在当前竞争趋势下,大数据存在较大的开发价值和使用价值,所以,实现大数据的升级与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应用具有的优势为快速、多样以及大量,在大量数据模式下,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不仅能将发挥时效性,信息的多样性,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还能发挥独有的价值,促进数据流与信息流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2 会计要素概况

会计要素主要对最基本的会计对象进行分类,不仅能促进会计核算对象更具体,还能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实际的经营成果展现出来。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于会计要素能够促进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表现,不仅能为会计基本理论工作的研究提供条件,还能在会计准则建设中发挥其核心要素。对会计要素定义的是否合理,与会计实际工作质量存在较大联系。我国学习了国际会计准则,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企业的会计准则提出六大要素。该准则的产生和构建为会计工作的执行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提升,新经济业务形式不断产生,促使我国具体准则的出现,基本准则的使用对会计要素还存在较大局限性,不仅无法促进具体准则的优化建设,也无法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所以,对会计要素进行修订是必然的。尽管如此,会计要素在使用期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其中的资产、负债、所有权,能够组成资产负债表。资产为资金主要的占有形态,负债、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相对应,为取得的主要途径,这些要素能够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充分展现出来。收入与费用、利润,这三个要素能够组成利润表,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的流入,费用为经济活动中的流出,实现收入与费用的相互配比,能够获得良好的资金利用效果,也能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充分展现出来。基于对会计要素的分析,在“互联网+”时展下,也产生较大变化,不仅自身的范围得以扩展,实现计量属性之间的完善性,还明确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3 “互联网+”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3.1 范围的扩展

根据我国企业对会计的相关规定,会计要素主要分为6个方面,其中,不仅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的相关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的权益,还包括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与发展,该模式的积极推动,使我国的会计要素也产生较大变化。对于资产来说,是企业传统经营交易、各个事项形成的,由企业对其控制并拥有,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基础条件。但是,相对应的,现展中对资产有了新的界定,是个体受传统事件的影响,对当前存在的经济资源进行控制[6]。经济资源是经济利益产生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权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明确看出,“互联网+”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的利用,将其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也是一种扩大使用现象。在确认资产的同时,也需要对其改进。传统模式下,对其存在的标准和要求只要符合资产定义,就能认为资产计量更安全、更可靠。新标准要求,确认并扩大模式下,当符合相关性的同时,遵循表述与成本效益原则,才能确认出资产。基于资产要素中存在的无形资产会计科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下的会计要素范围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一些无形流通程序、无形能量储存等,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可以确定出无形资产。基于以上对资产传统标准与新标准的分析和阐述,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下,会计要素随着网络时代也得以改变。因此,为了在互联网发展下满足当前的会计应用需求,需要基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充分理解会计要素应用范围,保证会计要素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3.2 计量属性的完善

根据我国对会计的相关界定,会计要素中存在的会计计量属性为五个。其中,主要包括公允价值、现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在“互联网+”时展下,会计工作是根据网络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应用与传递,从而使其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灵活运行,促进信息的相互关联与融合,在该趋势下,才能使会计行业发挥良好的使用效果。同时,这种发展_步也将传统会计存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基础上,合理利用会计要素。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创新与发展,为了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会计计量属性也得以进步和发展。目前,历史成本法得以普遍利用,互联网发展趋势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我国在会计计量工作中,存在的大部分资产都是利用历史成本实现属性计量的。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得以普遍利用,依靠历史成本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衡量,是无法确定出企业资产的,也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无法遵循可靠性发展原则。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在“互联网+”时展趋势下,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并对会计要素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符合会计计量属性。

3.3 要素之间的联系

会计要素之间存在恒等式的关系,资产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利润是收入与费用可得之差。当等式的一边产生变化后,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等式的另一边,会随着因果关系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实现等式具备的恒等性特点。在“互联网+”时展下,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已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信息的连接和计算,将各个要素相互连接,不仅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更方便、更快捷,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使用成本。近几年,互联网以及网络信息时代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为了使会计要素满足一定的适应范围,促进要素的扩展性与会计计量属性的完善化,一定要明确出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减少会计要素界定模糊现象,促进各个会计要素的准确计量,在这种会计要素恒等式发展下,才能使会计行业稳定进步,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其朝着新时代方向发展。

4 总结

“互联网+”时代下,将其应用到各个行业中成为一种新潮流模式,在会计工作中也面对较大挑战。“互联网+”应用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一些优势和劣势,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化,并积极应对,保证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谢立峰.试析电子商务对会计影响的现状与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5(19):13-13.

[2]周星煜,余英.新时期“互联网+”对会计领域的影响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109-110.

[3]纪希鹏.互联网+对会计与财务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商情,2016(29):15-16.

[4]芮雅岚.“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影响思考[J].商情,2016(40):4.

[5]左丽文.“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影响思考[J].商情,2016(40):5.

[6]李智超.浅谈互联网金融会计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6(9):196-19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