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8篇

时间:2024-02-08 14:59:13

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篇1

关键词:秸秆焚烧 外部不经济 对策

一、秸秆焚烧的现状与原因

1.秸秆焚烧的现状

在农村,每当夏收秋收之季,便能看见大量秸秆被焚烧,滚滚浓烟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成为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12 年粮食总产量接近 6亿吨,伴生的秸秆产量高达 7亿多吨。据统计,全国秸秆的焚烧量约占总储量的 35%,带来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焚烧秸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情节严重者可处以罚款。2005年9月5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民航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对禁止焚烧秸秆做出了明确规定。每年夏秋两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都会积极开展禁烧秸秆的现场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秸秆焚烧的地点、面积等信息,尤其是随着环境卫星等设备的出现,更为秸秆焚烧的检测提供了方便。由此看出,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秸秆焚烧问题.但是在这么多的法规条例面前,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2.秸秆焚烧的具体原因

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相关政策严禁焚烧秸秆,但是焚烧却屡禁不止,更有愈烧愈烈之势。很多农民都知道焚烧秸秆的坏处,可是面对重重法规和执法人员的“围追堵截”,依然会去焚烧秸秆,原因有以下几点:

2.1收割时间紧,耕种繁忙,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

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农忙时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要将收割后的秸秆运送出去,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选择就地焚烧的方式。

2.2机械作业弊端多

据调查,由于我国生产的收割机功率不够,再加上操作人员为图省油,机械收割留茬高达15到20厘米,造成了下一季耕作的困难,因此农民便将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焚烧。

2.3科学技术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

现实中,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不再将秸秆当作燃料,不烧掉也没其他用途.其次,由于技术落后,农民无法将秸秆“变废为宝”。对于其他可替代途径,要么实施成本太高,要么就是回收价格太低,其中运送也会有交易成本产生。

2.4政府缺乏正确引导

近年来,针对农作物如何综合开发利用,政府提出了不少解决途径,但是由于政策实施不到位,资金投入少,宣传力度小,没有专门人员去组织协调,使得执行结果并不理想。同时,政府津贴不到位,试点的秸秆气化站利用的秸秆太少,行政手段和奖惩制度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秸秆焚烧的“外部不经济”

1.秸秆焚烧的“外部性”分析

一般地说,单个经济主体的某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可以当成是该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时候,某个人的某种经济行为可能给社会上的其他人带来好处,而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此时这个人从其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个人利益就小于给他人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情况就称为“外部经济”。也有相反的情况,个人的经济行为可能给其他人带来危害,然而却没有或者没有能力给他人给予相应的补偿,这种情况就称为“外部不经济”,此时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旅游景点乱丢垃圾,在公共场所抽烟以及本文中提到的秸秆焚烧,都造成了“外部不经济”。

农民作为“经济人”,在选择如何处理秸秆的问题上,定是以私人成本最小为准则。鉴于收割时间短,耕种繁忙,而且农村劳动力不足,运输成本等问题,秸秆的传统的能源功能被煤电取代,而其他的替代用途,比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和秸秆建材等都需要时间和资金,并且技术和市场等条件也成为制约因素。相比之下,农民很大程度上会选择焚烧秸秆。设秸秆的焚烧成本为C1。政府部门为处理秸秆焚烧导致的空气污染、交通受阻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市民因为空气污染会受到损失,此时的社会成本称为C2。明显地,秸秆焚烧的私人成本要低于社会成本,即:

。从农民个人角度来看,焚烧秸秆不仅省去了时间、劳动力以及运输的成本,而且可以烧死虫卵,其草木灰可用作施肥。将农民焚烧秸秆所得到的利益记为V1,如果焚烧秸秆得到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并且小于社会成本,即:

,那么农民显然会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

2.秸秆焚烧“外部不经济”的主要表现

2.1影响市民身心健康

秸秆在短时间内焚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和可吸入性颗粒物不仅会影响市民心情,扰乱市民的正常生活,更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严重伤害。秸秆燃烧产生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烟尘颗粒的浓度非常高,一旦被人体接触吸收,非常容易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的疾病。

2.2破坏生态环境

焚烧秸秆会产生约700℃的高温,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焚烧秸秆会使秸秆中的有机物流失,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秸秆焚烧的遗留物将会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2.3引发火灾

焚烧秸秆容易加速空气的对流并且改变风向,严重时会产生“火球”漂浮在空中,极易引发火灾,造成经济损失。

2.4造成秸秆能源的浪费

作为可再生能源,秸秆能源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来说更加“绿色”和经济。

三、焚烧秸秆的外部不经济的对策

秸秆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才能使农民自愿地选择不去焚烧?农民不焚烧所失去的利益为(V1-C1 ),同时由于没有空气污染,市民和政府将会避免损失(C2-V1)。由于(C2-V1)>(V1-C1),所以如果采取某些方式来重新分配焚烧秸秆的成本或损失,农民个人与整个社会的损失都可能减少。

1.综合利用开发才是王道

篇2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辖6镇2乡,160个行政村,289个自然村,总面积854hm2,总人口26.1万。2007年耕地总面积365011亩,平地377058亩,缓坡地52723亩。全县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小麦、果树等。果园面积15万亩,其中酥梨8.5万亩,年产量8万t,是“中国酥梨之乡”和“中国梨产业+强县”。畜牧业形成以牛、羊为主,鸡、猪及特种饲养并举的發展格局,牛饲养量11.2万头,畜产品人均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是“三晋养牛第一县”。

二、秸秆焚烧现状

据调查,我县2007年全县秸秆产生量23.36万t、其中:田间焚烧焚烧0.1万t。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很多,据调查显示:有3%的年轻农民认为秸秆焚烧后的灰分能对农田起到增肥作用才焚烧秸秆的,而实际上秸秆焚烧后的灰分几乎没有肥效。还有2%的农民焚烧秸秆是因为家里的只有老年人和小孩,除收种外,青壮年大多数忙于在外地打工挣钱,农忙过后,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就地焚烧秸秆。另外,有55%的农民是因不愿承担秸秆搬运的人力物力而焚烧秸秆。20%的农民误认为秸秆就是“废物”,根本没有利用价值,况且秸秆焚烧简单易行。还有20%的农民认为,小麦收割机在收割时为方便作业,节约成本,往往留茬较高。他们虽然将秸秆移出了农田,但留在田里的茬不利于下一季的耕作,只能把秸秆茬烧掉。

三、秸秆焚烧的危害

1、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發生。

2、引發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發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3、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从而严重影响到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最终影响到了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焚烧秸秆产生的滚滚烟雾、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质量,而且严重破坏了农业环境质量。

6、此外农作物秸秆被丢弃和浪费的现象,对环境、水质等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四、秸秆焚烧存在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农业部门下乡金费有限,所以,关于秸秆禁烧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对焚烧秸秆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单靠禁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千家万户秸秆处理的问题。

2、缺乏处置技术。

大部分农民不了解秸秆在能源开發方面上相关知识。农民信息闭塞,对新型农业技术了解甚少,如:对于秸秆的沼气發酵技术、大型秸秆集中大气工程技术等。

五、保护农业环境,减少秸秆污染的对策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秸秆生产沼气技术,让农民群众真正知其理,懂其义,明其利,使之明白秸秆是资源,秸秆就是效益,焚烧秸秆就是浪费资源,减少收益,营造秸秆开發新能源的良好氛围。

2、让农民真正掌握秸秆生产沼气技术。

秸秆沼气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面且解决了粪源短缺和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用沼渣、沼液施入农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作物的品质。同时,如果当做發酵原料,一亩地的秸秆完全可以满足一户一年的沼气使用,每户一年可以节约煤炭费用300元,同时利用沼液、沼渣种植蔬菜和其它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收节支900余元,这样每户农户累计增加收入1200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另外,在农村推广秸秆沼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对于不从事养殖的农户,也能建设沼气池,这大大拓展了农村沼气的發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循环经济进一步發展。

秸秆沼气的主要技术要点为:一般一个8m3左右的沼气池,一次投入400kg秸秆。秸秆入池前粉碎成3~5cm左右,加入1kg复合菌剂堆沤2~3d,待产生白色菌丝后,与适量粪便混合加入沼气池内。为提高产气效率,再加入15kg的碳铵。该项技术与常规稻草發酵和人畜粪便發酵相比,延长了产气周期,一般使用6~7个月后,从出料间取出料液三分之一,再从进料口向池内加三分之一的原料即可。

生产秸秆沼气主要把好三个关键技术:首先是温度控制在35~50℃之间。具体做法:在晴朗的天气将切碎的秸秆堆沤6~7天,并在其上扎6~7个孔,孔径要求在3~4cm左右,温度过高时小孔能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之后,再覆盖上塑料布,待秸秆出现白色菌丝即可。

其次把好秸秆分解关。即在堆沤秸秆时要加入绿秸灵1kg,因为绿秸灵是一种软化剂,加入它会充分分解秸秆外层的蜡质层,起到快速、完全發酵作用。否则会导致进入沼气池的原料产生结壳,产生的沼气不能进入气箱,沼气无法正常使用。

最后,一定要加入足够数量的沼气接种物,在秸秆入池后再加入1~2m3猪粪或牛粪,并加入35℃的热水,加水后至出料间顶部超过顶部液面12cm左右即可,然后放杂气3~4次,气压达到3~4个时,方可使池内秸秆尽快發酵产生沼气。

此项技术首次在我市介休已在2006年9月的洪山镇杨家庄村杨清兰家,进行了沼气玉米秸秆發酵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又于2007年4月绵山镇大靳村村委主任宋玉龙家进行了玉米秸秆沼气试验,连福镇大许村张秀龙家进行了小麦秸秆试验,张兰镇东北里村的张丽森家进行了杂柴和青草的试验,试验全部成功,截至目前,介休市發展秸秆沼气达4000户,这极大地拓展了农村沼气的發展空间和秸秆的利用空间,此项技术的利用,为减少秸秆焚烧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3、普及秸秆气化新能源集中供气知识。

为拓展秸秆利用空间。我市建成了许多处秸秆气化新能源集中供气工程。其中:昔阳县北庄村秸秆气化新能源集中供气工程就是一个成功例子。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大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工程占地1800m2,厂房面积280m2,包括气化设备,管网入户,燃料加工和项目工程总投资150万元。

篇3

关键词:焚烧秸秆;外部性;政府管制;市场调节;发电

我国广大的城郊和农村,每到夏收和秋收,在田野和路旁,人们时常能看到正在燃烧的秸秆升起滚滚浓烟。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且影响交通安全,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讲,焚烧秸秆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外部性,同时也引起了政府管制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焚烧秸秆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秸秆近7亿吨,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我国在用作能源的农作物秸秆中,其中用于畜牧饲料为1.45亿吨,还田肥料为0.91亿吨,工业原料为0.14亿吨,作为农民传统的生活燃料的秸秆为2.8亿吨,分别占总量的24%、15%、2.3%和40%。除了上述用途外,还有18.7%约1.13亿吨剩余秸秆没有任何用途,成为真正的废弃物,大部分被农民或农场主在田野焚烧了。事实上,按照秸秆的利用价值来讲,如果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话,其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四五倍。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总能量相当。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蛋白质含量约5%,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可作为肥料。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经过科学处理,秸秆的营养价值还可大幅度提高。那么如果综合利用秸秆能取得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还会屡禁不止?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的秸秆对于普通农民来讲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焚烧是一种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以前大多数农民都比较珍惜秸秆,麦秸秆当柴烧,稻秸秆可以编织草包,搓成草绳,挣钱补贴家用,但现在这样的好处对他们已经没有了吸引力。现在许多农民生活条件变好,做饭已改用液化气和电,秸秆作为柴火的功能已非常弱化。另外,用稻秸秆编制草包、搓草绳,费时费力,收益又不高,不如打工来钱快。于是每年麦收过后,由于无处堆放,而且影响下一轮的播种,村民们只好将秸秆就地焚烧。以上是农民焚烧秸秆的一些外在因素,而农民焚烧秸秆的内在原因,是在于现行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投入产出不合算,作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没有条件和技术科学地处理秸秆。例如,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秸秆还田技术,但农民无奈于一套机具7万元-8万元的设备费用,以及一亩地近百元的复式机具使用费用,便无人问津了。可见焚烧秸秆并不是农民的最佳选择,而是一种无奈之举。

(二)焚烧秸秆的主要影响

焚烧秸秆主要是影响道路安全,导致公路上的能见度很低,车祸增多;同时秸秆燃烧后产生的黑碳四处飘散,最后落入到城市土壤和各种建筑物上,也造成了负面影响。而焚烧秸秆的最大危害是在于给空气带来很大的污染,由于集中焚烧,会在短时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浓烟四起,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焦烟味,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二、焚烧秸秆与外部性

(一)外部性经济理论

当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时,就出现了外部性。因此,这个人或厂商没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那么对这个人或厂商来讲,该行为的影响是“外部的”。外部性是普遍的,乱丢垃圾的旅行者、弄得乱七八糟就走了的儿童、在拥挤的屋子里抽烟的人以及本文提到的焚烧秸秆的人,他们全部都造成了外部性。

(二)焚烧秸秆带来的外部性

现将正负外部性的分类用图表表示,进一步说明,具体如表1所示:

表1给出了对外部效果可能表现出的形式的一个简单的分类。这些效果可能是由消费或生产行为造成的,既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假设一名妇女决定给自己注射防止麻疹的疫苗,这一消费决策是基于她所得到的净收益为正这样一个考虑而做出的。但是她的行为将影响到其他人:她减少了感染麻疹的可能性,但这种减少也使其他人感染疾病的机会降低。这种对别人的效果不会影响到她本人的消费决策,她也不会得到别人对她的补偿(通过市场或其他途径),从这个效果上讲这种效果是外在的。

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焚烧秸秆的影响都可以认为是焚烧秸秆带来的负外部性。尤其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燃烧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学名――小颗粒PM2.5,是焚烧秸秆影响健康的元凶。可吸入颗粒物中尺寸小于2.5微米的小颗粒PM2.5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60微米,而2.5微米的粒子仅是它的二十四分之一,人的肉眼根本无法辨别。这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大气污染物中对居民健康威胁的最大污染物,也正是焚烧秸秆的影响中最为广泛的负外部性。

当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的劳作,经历了收获的喜悦后,接着必然大量焚烧农作物秸秆,这是一种成为习惯的传统处理方式(也是迫于无奈)。当危害面对传统时,就需要外力来协调这种矛盾。

三、减少焚烧秸秆外部性的方法

(一)政府管制

1、政府管制原理

当人类的行动会产生不可逆的结果时,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分析就变得特别重要。以焚烧秸秆为例,焚烧行为污染空气,损害健康,受到这种损害影响的各方应该了解损害的原因及其受到的损失。事实上对受到此负外部性影响的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这也反映了个人对复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当存在特别敏感的未知信息,而且未知信息的现在成本非常高的时候,政府管制也许确实能够提高效率进而增加效益。

一旦社会决定了政府应该做某件事情时,就有了第二个问题:政府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完成社会的目标。政府干预由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被称为行政工具,如规章制度的限制,对特定行为的限制或规范。另一类是财政工具,如税收和补贴制度及市场许可,目的是建立对私人行为的激励模式。

2、管制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部门针对焚烧秸秆实施的一些行政手段包括:环保部门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制,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任务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落实到田块。协助交通、民航部门督促检查交通干线、机场周边地区的秸秆禁烧工作。设立执法检查组,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这些行政手段看似严厉,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行为,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利益需求。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表明,焚烧秸秆并非农民本意,而确实是无奈之举,所以造成的现实情况就是政府年年下文件,但秸秆年年都在烧。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运用行政手段去强行禁止,而农民又不得不将秸秆堆放在田间,无人问津,也只能是影响下一轮的播种。可见运用行政手段并非长久之计。因此转变行政理念,摒弃旧的做法,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入手,这才是政府面对焚烧秸秆考题应当给出的答案。

(二)市场调节

我国的焚烧秸秆问题是工业初步改造传统农业,但还没有彻底改造的结果。问题的出现,表明我国现有工业方式还无法解决秸秆被替代后的出路问题。秸秆的利用最终仍需工业来解决。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目前,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70%左右,而煤在世界平均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仅为25%。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环境恶化也日益严重。那么被焚烧的大量秸秆,正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利用秸秆发电,可以减少煤炭消耗,清洁环境,是一举多得的良方。我国能源储备中煤炭占到了92%,这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以煤炭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众多因素造成了我国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过度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列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国GDP总量的3%-7%。而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的农作物种类有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料作物、棉花和甘蔗。如果将7亿吨秸秆资源用于发电,相当于0.9亿千瓦火电机组年平均运行5000小时,年发电量为4500亿千瓦时。秸秆为低碳燃料,且硫含量仅为0.12%-0.18%,而煤炭的含硫量一般高于0.8%,在有效的排污保护措施下发展秸秆发电,会大大地改善环境质量。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用一吨少一吨,而农作物秸秆是可再生资源,具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优势。

那么利用市场调节的手段,组织工业企业向农民收购秸秆用以发电,将是解决这种浪费性生物质能资源的一条出路。近几年,全国一些省市的工业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其中山东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成为国内首家利用秸秆发电的大型火电厂;西安市一座投资5.19亿元大型秸秆发电厂也已开工建设,发电厂项目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年消耗秸秆26.4万吨,被列为西安市再生资源产业重点示范项目。长春也正在建设一座秸秆发电厂,相信这些项目投产后,不但能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而且能充分利用省市周边区县的农作物秸秆,有效控制秸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改善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四、结束语

焚烧秸秆问题看似简单,都是农民所为,其实造成焚烧的背后是综合社会问题的反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焚烧秸秆将不再成为问题,但必须满足前提条件,那就是加快秸秆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出更多成本低、质量好的秸秆转化设备,让农民用着实惠;同时加快工业改造农业进程,促进企业向农民收购秸秆。一旦农民的“秸秆账”不亏了,谁还会在田野焚烧秸秆呢?

参考文献:

1、我国应大力推进秸秆发电[N].经济参考报,2004-05-15.

2、王嘉鼎.浅谈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DB/OL].农业信息网,2006-10-09.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罗杰・柏曼,马越,詹姆斯・麦吉利夫雷,麦科尔・科蒙.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曹国良,张小曳,郑方成,王亚强.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J].资源科学,2006(1).

篇4

关键词:标本兼治;秸秆焚烧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去年的雾霾天气已经证实对身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秸秆焚烧就是雾霾的一个推手,谈及秸秆焚烧时对于农民的片面指责是有失公允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矛盾的普遍存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不能一味地针对表象,把表象当作问题的根源,而要深入发掘问题表象深处的根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主次分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从而为解决矛盾提供方向和方法。

一、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产生及原因

秸秆焚烧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但是秸秆焚烧问题却是一个社会顽疾,屡禁不止。解决这个顽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影响

(1)空气污染。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可吸入悬浮物等污染物质被呼吸进人体后,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轻者,引起呼吸和眼部不适,重则导致肺部和其他疾病。

(2)影响交通安全。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大量烟雾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明显,在高速上行驶的汽车因此造成的事故屡有发生。

(3)土壤的污染。农民将秸秆直接焚烧,但是却烧焦了3cm~5cm的土壤,使得有机质大量损失,土壤生物不复存在,损害了土壤的墒情。[1]

2.农村秸秆焚烧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十年前小岗村18位村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逐步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三十年过去了,农民的主要生活资本还是土地。

(1)经济成本的考量

近年来,虽然政府相继减免农业税,作出一系列对于保障农民利益的举措,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种植成本却越来越高,估计不说人力成本,种植所需的化肥,种子的价格投入并不少,所以农作物作为初级产品的价格即使有政府的保护价格,仍旧收益很少。因此,对于农民来说,主观上不愿意在土地上投入很多,尤其是收获之后,为了方便,农民便很容易将在他们看来没有经济价值的秸秆直接一把火烧掉。虽然秸秆可以在地里堆肥,但是化肥使用对产量的作用远远大于秸秆堆肥的效果。

(2)劳动力的缺失和转移

如上所述,当农民发现在土地上无法获得对等的收益时,加之,中国的农业并非美国似的农场,属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民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进行投入。大量青壮年也逐渐走出农村,开始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虽然我国农民的人均土地量并不高,但是庄稼的收获却不是十分辛苦,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对秋收的雪上加霜。与其将秸秆进行堆肥还不如一把火烧掉来的省事。

(3)管理的不规范和滞后性

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往往是在焚烧之后产生大量雾霾才会引起关注。假设农民并未集中焚烧秸秆,那么雾霾天气也就不会那么严重。按照这样的逻辑,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看似就不是问题了。其实不然,对于秸秆焚烧这个顽疾,不可能通过村委会行政命令式的管教解决。管理的不规范只能是使得农民在有人管的时候不焚烧秸秆,无人管时焚烧秸秆。同样,也不能在村民开始焚烧时才去进行说教,这简直是现代版的亡羊补牢。秸秆焚烧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建立一套长效的机制,防患于未然。

二、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对策

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需要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根本,治标也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1.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途径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更消耗着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走“TFP增进型’、“集约型”的增氏道路[2]。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是解决的根本途径。秸秆问题只是一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小问题,真正解决农村秸秆问题在于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将秸秆资源重新综合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解决秸秆问题,另一方面还会给农民带来增收。发展混合农业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势在必行。政府不仅要着眼于农产品本身,更要为农民想增收、创收的方法。农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和循环模式,将秸秆资源,加工成为牲畜的口粮;将牲畜的粪便成为庄稼的肥料。政府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推广适合当地情况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变单一的种植业为综合农业。加大对这种混合农业的扶持力度,解决像秸秆运输成本高于秸秆利用效益的问题。坚持就近兴办混合农业。

2.加强引导、避免焚烧是目前所需

发展农业循环和混合经济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当前加强对秸秆焚烧问题的引导,避免秸秆的焚烧仍是需要的。首先应该主动加大对广大村民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率。[3]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其了解秸秆还田的好处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帮助村民在利弊分析之后自觉地、自发地秸秆还田,或者秸秆再利用,而不是一味的强制管控。其次要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防患于未然,将问题的产生扼杀在摇篮里,减少秸秆焚烧问题的出现。对于出现问题,产生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曹国良,张小曳,等.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J].资源科学,2006,28(1):9-12.

[2]林毅夫.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5-13.

篇5

关键词 秸秆焚烧;环境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31-01

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交界线的蚌埠,是淮海平原上的种粮大市,小麦和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从几年前开始,农村大规模焚烧秸秆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2012年麦收季节,蚌埠周边地区大规模的秸秆焚烧,致使一周多时间内烟雾弥漫,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00以上,特别是6月9日,城区部分地段能见度不足20米。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相关报道不断见诸媒体。为何现在秸秆焚烧成为问题?哪些因素阻碍农民接受、使用更有效的方法?又如何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这些都很值得我们探究。下面,笔者试以蚌埠市2012年6月秸秆焚烧为案例,探讨相关

原因。

1 收割时间短,耕种繁忙,劳动力不足

蚌埠小麦收割一般从5月末开始,持续一周,紧接着种植其他农作物,例如水稻,共需十多天。期间,农民需要完成包括收割、晾晒、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事,因为时间紧凑,农民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收获粮食的重量和播种的亩数以及播种的农作物品种上,而秸秆的经济地位远低于粮食,且运输、处理秸秆会耽误农时。

而且由于外出务工和进厂上班给农民带来比耕种更稳、更高的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据中安在线报道,九成以上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厂上班或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极为普遍。农忙时,若进厂上班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未返乡抢种抢收,农村劳动力不足,焚烧便成为最好的选择。

2 机械作业的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各种农业机械,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农忙时节,机械化使农民花费的时间大大降低。但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

2012年6月,蚌埠地区有一万台左右小麦收割机,收割机总量多,但与2011年相似,分布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农机扎堆和空缺现象普遍,严重妨碍农事。其中收割机的功能仅限于收割、脱粒、包装,收割之后,残留秸秆,特别是部分农机追求节省燃料、时间,防止损伤机器,留下超过15厘米的高麦茬,严重影响耕作。此时,对于农民来说,焚烧便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3 生活方式的变化

如今农村由原先的散居转变为小区化居住,居住空间变小,缺乏足够的空间存堆放体积大的秸秆。以前农村留存秸秆是作为燃料、牲畜饲料和建筑材料,现在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天然气、煤气等燃料走进农村,相比较而言能量低、灰烬多的秸秆便无人问津;农村牲畜养殖量明显减少,对秸秆饲料的需求也相应降低;钢筋水泥建筑彻底将秸秆挤出了建筑领域,秸秆在农村面临无处可用、无处可存的境地。

焚烧只是农民处理秸秆的一种方式,但现阶段提出的其他优化处理方式也存在各种弊端,下面将试以分析它们未大规模运用的原因。

当前,呼声较高的几种优化处理方案是秸秆发电、沤肥、制沼气、培养真菌等。这些方案在理论上已被证实比焚烧更能充分利用,并且依据蚌埠地区小麦秸秆总量计算,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利益,但在现实中,大规模实行却面临窘境。

总体上看,这些方案都需要大量运输、储存秸秆。蚌埠虽地处平原,但位于耕区的荆山、涂山、锥子山、淮河等瓜分地表;家庭经营模式在人为层面上继续细化地表,地面支零破碎,耕地与耕地的距离变大,分布零散,缺乏大规模的农场,秸秆的分布密度降低,运输距离长,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其次,储存是难题。秸秆收获后含水量大,容易变质,需要投入额外劳动力翻晒才能应用;而燃烧发电,气化发电所需秸秆含水率在15%以下,大于30%在锅炉内不易燃尽,而不达标的秸秆湿度大,存储时极易发热、变质,堆垛存储还会自燃。

最后,试论易为人们接受的方案——制沼气的可行性。一个沼气池修建的费用为3000元,使用时需长期投入劳动力一名。在蚌埠,秸秆产出的季节性强,冬天原材料缺乏,需增加配套设施,备用其他燃料,直接费用增加;由于原材料的供应量波动、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一些沼气池产气率低,不稳定;此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养殖场取代了农村舍饲,农村牲畜饲养量不足,动物粪便缺乏,沼气池原料单一,使用不便。

大部分方案对农民而言,缺乏资金、技术,无力承担。而对企业来说,利润空间小,风险高,其中的技术投入更是一个无底洞,投资者无力更无心承担此类项目。

从长远来看,焚烧秸秆不利于农业优化发展,一方面浪费大量秸秆资源,另一方面焚烧烟雾危害健康。而优化处理方式难以广泛应用,需要提出新的方法,则需要政府财力、政策支持。

若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有以下建议:

1)加强秸秆经济价值宣传,并以不焚烧的直接经济补贴(前提是补贴额度足以让农民心动)和经济诱导结合的方式,让农民有利可图,秸秆可以像谷物一样赚钱;此外,对循环利用秸秆的企业做出政策保护,例如减免税、财政补贴、贴息贷款、运输环节税收减免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2)改善农机,使收割机和秸秆打捆机或压块机结合,收割、包装谷物的同时,碾碎、包装秸秆,缩小秸秆,由此提高运输效率,不影响农时。据了解,当前中国在此领域没有独立技术。

3)针对蚌埠秸秆产出量、产出时间,秸秆质量、种类,其他农业垃圾(牲畜便粪等)的分布、重量,地方人文特色等,选择具体方案,例如气化、制沼气、固化致密成型等,投入资金,规模化生产。

4)对秸秆的经济所得进行利益分配,在保障投资者、农民获利的前提下,政府再利用市场杠杆,将经济所得商业化,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当前,很多蚌埠市民通过微博、QQ等途径谴责农民焚烧秸秆行为,认为他们短视,自私,应该为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负责;蚌埠地区政府亦出台各种措施禁止农民焚烧秸秆,并对焚烧火点进行罚款等各种处罚方式。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蚌埠的秸秆焚烧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焚烧小麦秸秆,从农民自身来看,只是一种趋利选择,应该从经济角度着手解决。

当下,高效率利用秸秆、减少环境污染、循环利用,若三者相权衡,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7:31-32.

[2]外出务工人数增加 农民工收入快速增长[J].中安在线,安徽信息资讯汇总/zhuyeguanli/system/2011/04/26/003976775.shtm,2012,9,1.

[3]“蚌埠大量联合收割机无活可干 调查:市场失衡为哪般”[J].中国广播网,/xwwgf/201106/t20110601_508056133.htm,2012,7,21.

篇6

【关键词】 政府作为;秸秆禁烧;视角

【作者简介】 庞敏,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10-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秸秆产出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在7-8亿吨。目前,农民普遍采用直接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问题,显而易见,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生态危害。农业科学研究表明,秸秆焚烧虽然可以方便种植下一季作物,但焚烧后的秸秆很多营养成分流失,并未增加土地肥力,同时还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秸秆以保护我们本已脆弱的环境,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是各级政府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政府对秸秆焚烧问题的治理困境

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成熟

学者马骥以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为例,通过数据比较的方式,详细研究了我国当前各种秸秆利用技术的成本与收益,研究表明,利用效益高的技术,因为资金、规模、市场等几个方面的条件限制,尚不能在农村大规模地推广。另外,就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囿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全国大部分地区机械收割留茬普遍较高,导致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调查表明,秸秆留茬高度在15公分上和15公分下需要的金额分别是50元/亩和80元/亩,不管是采用离田还是还田的方法,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都特别大,秸秆回收的成本和收益基本持平,无利可图。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农民在选择具体行为方式时,往往以私人成本最小化,而不是社会成本作为最优的选择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将一项用则亏本,不用反而节省开支的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推广到农村,所遭遇的只能是农户想方设法的逃避。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当然会选择直接焚烧的秸秆处理方式。

2. 单一的行政手段不能解决农民的利益需求

从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来看,现有的禁烧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制度设计也存在不合理性。政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深入,秸秆禁烧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民内心。其实不难发现,禁烧工作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焚烧秸秆具有外部不经济性,阻止农民焚烧秸秆就是阻止农民转嫁成本,而是要求农民自己承担,这肯定会遭到农民的抵触。即使政府设定了惩罚措施,也难以阻止农民选择焚烧这一简单便捷的秸秆处理办法。而政府在治理这一问题时,只是一味地“堵”,而不是疏通引导,忽略了利用市场的作用来促进秸秆的商品化、资源化这一途径。

3. 社会综合治理不到位

(1)从政府角度来分析。第一,法不责众。因为焚烧秸秆的农民数量庞大,政府无法处罚数量如此众多的农民;第二,政府的惩罚力度小且监督成本高,禁烧问题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昼夜监督检查,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过高成效又不好;第三,政出多门。管理焚烧秸秆的部门太多,互相沟通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第四,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实现。

(2)从农民的角度来分析。第一,农民并不是完全不愿意进行秸秆还田、离田,只是处理成本太高,农民不愿意接受;第二,对于科学处理秸秆,农民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第三,农民作为政策利益的最大相关者往往被拦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之外,政府出台的许多禁烧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感受。

(3)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对于企业界而言,秸秆能源产业发展缓慢,利润增幅小,又缺乏相应的投资、价格、财政补贴、税收和金融优惠等政策保障,导致许多投资者始终不愿意投资这一领域。因此,秸秆收集、运输、加工等合作组织很难形成规模。

三、政府有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的建议

1. 完善相关法律建设

我国政府就禁烧秸秆问题,颁布了很多管理条例,早在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就联合颁布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机场、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和省辖市(地)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禁止焚烧秸秆;对于禁烧区域的划定和调整,赋予省辖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一定的权力。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将秸秆焚烧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航飞行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09年颁布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也将机场附近区域列为禁烧区域,以确保民航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从相关法律责任的认定来看,目前我国对于秸秆焚烧行为的法律责任也有明确规定,违反者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但目前对于秸秆焚烧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认定仍然有所不足,主要是惩罚力度不够,罚款数额仅是200元以下,对焚烧者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对禁烧问题的监督执法力度也还远远不够,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因此,为有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国家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建设。

2. 改善秸秆焚烧管理体制

目前,国家对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高度重视,已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但是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克服现有的缺陷与不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将蔚蓝的天空还给民众。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做好规划,合理布局相关产业;其次还要切实完善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搭建平台,促进秸秆的产业化发展,形成综合利用产业链,还应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许多欧洲国家都把秸秆资源作为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予以高度重视并给于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第二,建立健全秸秆禁烧法律制度。从国家立法、地方立法上进一步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来对秸秆焚烧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同时也要积极完善秸秆禁烧规定的实施细则,明确秸秆禁烧区域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法措施,增强秸秆禁烧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秸秆禁烧中各行政部门的联合执法提供具体可行的执法依据。还要明确禁烧执法过程中的行政主体,为各部门相互沟通和配合提供便利,保障执法过程中,既没有监管的空白区也没有交叉重复的地方。

第三,建立农村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制度。对执行禁烧措施的农民要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目前我国秸秆的收集、运输、回收利用成本过高,个体农户很难承担因禁烧而增加的经济负担,而现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办法之中,对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民,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补贴规定。鉴于此,应通过行政法规对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农户、企业发放奖励和补贴,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免费的农业技术辅导。对那些依旧焚烧秸秆的农户则要依法进行处罚。

第四,对禁烧问题要强化宣传教育。政府要重视营造禁烧氛围,不要一味地“堵”,而要切实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他们讲解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禁烧的重要性,改变秸秆禁烧工作中“重禁轻疏”的局面。在每年秸秆焚烧的季节,基层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要充分利用广播、墙画、横幅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秸秆禁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秸秆禁烧,拒绝污染”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充分调动农民主动禁烧秸秆的积极性,从根源上遏制秸秆焚烧行为。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利益问题,秸秆禁烧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现行的禁烧制度反映出了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很多不足。环境保护与公民权利,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如何和谐共存仍有待深思。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 马骥.我国农户秸秆就地焚烧的原因、成本收益比较与约束条件分析――以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9,(2).

[3] 张琳,尹少华.焚烧秸秆――外部性及政府管制分析[J].华商,2007,(Z2).

篇7

关键词:玉米秸秆;焚烧;回收再利用;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215

玉米秸秆焚烧是农村环境治理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种问题,在我国环境管理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处理玉米秸秆焚烧,成为相关人员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当前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到玉米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危害,并对其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进行研究,为解决玉米秸秆焚烧问题提供新的方向。

1 τ胗衩追偕战崭盐侍獾难芯

由于农村农业化进程加快、一大批饲料替代品应用,导致我国主要农业区出现了严重的玉米秸秆过生问题,农民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会采取焚烧秸秆的方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

而我国政府为了控制玉米秸秆焚烧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禁烧”政策,但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不完善,导致出现这一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具体表现为:政府在落实“禁烧”政策时,存在很大的监管难度问题,农民为了躲避执法,往往会在夜间焚烧秸秆,导致执法单位到达时,无法直接处理责任人。惩罚力度小也是导致出现玉米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对于玉米秸秆焚烧情节严重者,要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无法对焚烧秸秆行为产生威慑力;对农民而言,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导致大部分农户家庭缺乏玉米秸秆回收能力,如果让青壮年返乡,将会极大增加家庭负担。同时,很多农民缺乏对焚烧玉米秸秆问题的认识,认为在自己家地里焚烧秸秆,不仅避免了成本,也能为农田施肥,没有考虑到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影响。最后,很多农民都知道玉米秸秆能转化成沼气,但很多家庭没有资金和能力来建造沼气池,相比之下,就地焚烧无疑是解决玉米秸秆过生的有效方法。

2 玉米秸秆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研究

2.1 从需求供给角度的分析

随着农村生活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本身对玉米秸秆的需求量不断下降,再加之当前玉米秸秆能源产业发展落后,导致企业在玉米秸秆回收再利用不会获得足够的利润,因此,整个社会对玉米秸秆的需求量较小。本文用图1来分析企业采购玉米秸秆的相关问题。

根据图1,在假设企业开始收取秸秆后,会导致秸秆成本快速上升,则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P=MC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关键,当利润增加至点时,企业生产达到均衡。假设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开始对企业进行补贴,并出台一系列规定鼓励企业回收秸秆的行为,则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成本就会下价格,从原本的MC1下降至MC2,则企业的生产均衡值则从变化至,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会随之增加。

该结果说明,在政府补贴、政策鼓励的支持下,企业回收再利用玉米秸秆的利润增加,有助于保证企业生产积极性。

2.2 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规模经济,主要指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的利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分工、生产规模、相关技术的使用效率等都会对成本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农民在秸秆回收再利用中的成本与收益基本是持平的,但是受规模的影响,农民所获得的收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规模较大的农户在回收秸秆时,成本所获取的利润约为50~100元/t,而小规模的农户在秸秆回收中,所获得的收益为0~20元/t,甚至少部分农户可能会出现亏损问题。

3 结论

目前玉米秸秆焚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对玉米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是减少焚烧玉米秸秆污染的重要措施。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为了能有效解决玉米秸秆回收的成本问题,政府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对玉米回收的相关主体进行引导,给予相应的自己与政策支持,才能有效解决玉米秸秆焚烧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良.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

(32):15853-15855.

篇8

关键词:秸秆禁烧;方法探索

Abstract: After the mechanized production achieved in agricultur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cial problems brought by straw burning is a big trouble.The relevent documents are issued by government every year, while the effect is little. In this paper, the personal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auses and harm of straw burning and how to slove it will be discussed.

Key words: straw burning; solution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 F4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淮北平原地区,甚至全国各地种植小麦的地区,每年午收季节,环保部门关于因燃烧秸秆造成空气环境质量恶化的投诉电话便响不停。漫天烟雾笼罩天空,呛得人直流眼泪,影响人的视线,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焚烧秸秆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针对秸秆禁烧问题,每年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出台相应的文件,采取相应的措施禁止燃烧秸秆,但成效甚微。就焚烧秸秆的危害、产生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索,本人简要的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焚烧秸秆的危害

(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就我市空气环境信息显示,秸秆焚烧期间可吸入颗粒物最大值是平时的10倍左右,最大浓度达到0.8mg/m3。 焚烧秸秆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二)引起火灾,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造成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致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被烧死、烫死,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焦土,对地区的环境形象破坏很大。

二、焚烧秸秆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机械收割留茬较高。抢收时为防止损伤机器,提高收割速度、省油,以及国产收割机功率不够等原因,机械收割时留茬较高,影响下一季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播种,农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进行焚烧。

(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短缺,主要以妇女、老人为主,为了尽快完成收割和播种任务,只得就地焚烧秸秆。

(三)是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循环经济价值难以发挥。综合利用秸秆的科学技术不够成熟,综合利用成本太高,如用秸秆做沼气原料,建一个沼气池至少要花费三四千元;秸秆回收价格又太低,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缺乏处置技术,秸秆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一是多数农户已不再用秸秆当柴烧。二是原有的小麦秸秆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农民找不到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三是秸秆饲料处理成本高,难度大。另外,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沤造有机肥等秸秆处理方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五)缺乏正确的引导。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奖惩措施为主,秸秆利用的组织、协调和转化工作无人去做,只堵塞不开流,导致禁烧工作收效不大。

(六)宣传力度不够。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秸秆禁烧宣传教育不能深入到农村,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此外,秸秆禁烧监管力度不强,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

三、秸秆焚烧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与思路

(一)综合利用,合理利用资源

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机械将秸秆打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另一种秸秆回田的有效方法是将秸秆粉碎后,掺进适量石灰和人畜粪便,让其发酵,在半氧化半还原的环境里变质腐烂,再取出肥田使用。

2、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是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可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

3、培育食用菌。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4、制取沼气。将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秸秆产生的沼气进行做饭和照明,沼渣喂猪,猪粪和沼液作为肥料还田。

5、用作工业原料。农作物秸秆可用作造纸的原料,压制纤维木材。

6、用于生物质发电。将秸秆直接焚烧和将秸秆同垃圾等混合焚烧发电,可以气化发电。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

(二)加强宣传教育,落实规章制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