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考试状态总结8篇

时间:2022-03-22 06:26:06

考试状态总结

考试状态总结篇1

考试焦虑是个体在考试情景刺激下,由于个人的认知、人格和评价等影响因素而产生的各种紧张、恐惧情绪和对考试结果的担忧的心理反应状态。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大量研究显示,考试焦虑的形成是由来自外部环境的外源性因素和来自个体特质的内源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外源性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等。内源性因素有个体的人格特征、归因和认知评价等因素。而学习压力也被认为与考试焦虑有极大关系,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学习压力是中学生面对的重大压力之一。学习压力是来自外界和个体的因素导致的。社会的压力,同龄人的压力和家庭的期望等都给高中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压力,而个体的归因方式,认知风格,人格特质也影响了其压力的大小。学习压力有很多不良后果,如:导致学生身心疲劳,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产生歪曲理解,把分数作为一切的目标。

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学业拖延情况普遍存在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如延迟交作业,临时抱佛脚,在交作业截止日期前一天才开始做作业等,研究表明学业拖延者常伴随着负性情绪。长期的拖延会引发个体焦虑、内疚和担忧等负性的情绪,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目前少有关于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关系的研究,该研究以高中生为对象,旨在研究这三者的现状并且揭示三者关系。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抽取浙江省永嘉中学、温州中学和乐清中学的学生共410人,发放问卷410份,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402份,问卷有效率为98%。其中女生197人(占总人数的48%),男生205人(占总人数的51%);高二101人(占总人数的25%)、高三301人(占总人数的75%)。

(二)工具

1.考试焦虑问卷,采用的是参考了王才康1999年的译本,一星期间隔重测信度为0.60,Cronbach’α系数为0.64,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37个项目,各项均为0-1计分,其中5项是反向计分。此量表主要测量因素是考试焦虑的特质方面,即测量考试焦虑与一个人的稳定人格特质有关的因素。

2.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此量表由状态焦虑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组成,各量表共20个项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以中国人群为被试STAI的重测信度为0.90,得分越高越焦虑。该测试仅采用状态焦虑量表,测量由具体情景引发的考试焦虑。

3.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由徐嘉骏、曹静芳、崔立中、朱鹏编制的。该量表共 21 个项目,包括:父母压力,自我压力,教师压力和社会压力四个维度,采用Licket 5级评分,分数越高学习压力越大。各因素及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父母压力0.76、自我压力0.73、教师压力0.63、社交压力0.63、总量表0.81。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4.一般拖延问卷,是由Clarry Lay 1986年编制的。该问卷共20个题目,采用Licket 5级计分,其中有10项是反向计分,得分越高拖延行为越严重。Cronbach’α为0.8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一般用于测量个体的特质性拖延行为。

(三)施测程序

在10月期中考试前对该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由统一主试按照相同指导语进行问卷发放,并当场回收问卷。

(四)统计工具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状况

对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及学业拖延进行问卷施测的描述统计。结果表明,高中生学习压力(M=53.80,SD=10.40),学业拖延(M=52.28,SD=11.16)特质焦虑(M=19.44,SD=6.81),状态焦虑(M=49.00,SD=11.50),其中特质焦虑根据其焦虑程度分级,低于12分属于低水平考试焦虑共58人(占总人数的14%),12―20分属于中度考试焦虑共167人(占总人数的42%),高于20分属于重度考试焦虑共177人(占总人数的44%)。状态焦虑的49.00分接近其综述中提到的状态焦虑中等分数的50分,所以状态焦虑处于中等程度;学习压力的53.80分接近其综述中提到的学习压力中等分数的60分,因此学习压力处于中等程度;学业拖延的53.80分接近其综述中提到的学业拖延中等分数的60分,所以学业拖延处于中等程度。

为了分析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的年龄发展特征以及其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以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为因变量,以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进行2(性别)×2(年级)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对于特质焦虑,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22.90,p0.05)。对于状态焦虑,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25.23,p0.05)。对于学习压力,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3.02,p0.05)。对于学业拖延,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8.76,p0.05)。

表1 高中生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402)

通过高中生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其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的差异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的描述统计、自我评价差异(M±SD)

注:*p

表2结果表明,不同程度自我评价学生在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上均有显著差异。自我评价较低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自我评价较高的学生大(F=10.01,p

根据表2的结果,对不同程度自我评价的学生的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的方差分析进行LSD事后分析比较,结果见表3:

表 3 不同自我评价程度学生在学习压力、考试焦虑和学业拖延上的方差分析事后比较

表3结果表明,自我评价差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自我评价中等和良好的(p

(二)高中生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关系分析

1.相关分析结果

采用相关分析考察了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结果见表4:

表4 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相关分析

表4结果表明,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均与学业拖延和学习压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存在显著正相关,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

2.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了学习压力各因子、学业拖延对特质考试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 5 学习压力各因子和学业拖延对特质焦虑的回归分析

注:R2=0.247

表5结果表明,学业拖延、自我压力和教师压力与特质焦虑的线性关系显著,特质焦虑=-0.20+0.08×学业拖延+0.60×自我压力+0.20×教师压力。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p

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了学习压力各因子、学业拖延对状态考试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学习压力各因子和学业拖延对状态焦虑的回归分析

注:R2=0.205

表6结果表明,学业拖延、自我压力与状态焦虑的线性关系显著,特质焦虑=18.33+0.14×学业拖延+0.95×自我压力。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p

三、讨论

(一)考试焦虑状况

该研究得出现在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普遍,许多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焦虑,状态焦虑处于中等程度,特质焦虑的结果比起其他研究结果而言重度考试焦虑偏高,这也许是因为近年来考试增多、各种考试增加了学生的考试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个体考试发挥,而过高或者过低的焦虑才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导致考试成绩下降,因此如何保持适度焦虑才是需要关心的问题。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试焦虑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焦虑,这一点与国内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研究认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焦虑是因为女生更加敏感,情绪唤醒水平高,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有研究认为,考试焦虑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生对评价情境的感受不同,女生明显表现出一种将评价情境看作威胁,而不是挑战的倾向,增强了认知干扰的可能性。该研究认为是女生更加敏感,并且缓解焦虑的方法没有男生那么直接,不能一次将情绪抒发。男生减轻焦虑的方式是打篮球或者其他运动,而女生喜欢述说和听音乐等方式,这些方式缓解焦虑可能会有点慢并且效果没那么明显。这一结果显示,教师在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焦虑时,应该更注重女生的情绪抒发,缓解女生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高二和高三都具有同等程度的考试焦虑。戴斌荣等研究中指出,非毕业班高中生和毕业班高中生考试焦虑的人数百分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也有很多研究显示,高二和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差异不显著。这也许是因为现在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加重,补课现象严重,作业繁多,导致学生虽然是高二却过着和高三差不多的学习生活,因此考试焦虑也和高三学生差不多。

考试焦虑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评价对应的考试焦虑程度依次是:差>中等>良好,并且差与中等和良好的考试焦虑差异显著,中等和良好的考试焦虑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自我评价良好的学生在身心方面都比自我评价低的要好一些,而考试焦虑本身就是一种由于不能很好应对考试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自我评价低的往往不能很好应对考试,所以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二)学习压力状况

高中生中普遍都有学习压力,来自不同社会、家庭、学校和同龄人中的各种压力,让高中生们身心疲倦,目前教育应该帮助高中生减轻和释放压力,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压力。

学习压力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现在社会不再是以前男人需要扛起一切,而女人则负责家务的社会。现在社会男女平等,对男女的要求也开始有了变化。女人开始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多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女人也有这个能力,因此学习压力对于男女而言没有显著差异。

学习压力在年级方面差异显著,高三学生明显比高二学生学习压力大。原因可能是因为高三是毕业阶段,将要面临高考,而高考又给予了很多学生压力,很多学校、家庭和学生都非常重视高考,因此繁重的课程,大量的月考、周考,还有学生自我的要求都给予了学生很多压力,导致其学习压力比高二大。

学习压力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评价对应的学习压力程度依次是:差>中等>良好,并且差、中等和良好之间学习压力情况差异显著。对学习压力的感受也是基于个体的应对,自我评价良好的应对学习压力应该比自我评价低的要好,所以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小。

(三)学业拖延状况

学业拖延情况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高中生面对学习存在拖延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完成作业情况,学业拖延是时间的不合理安排,也是回避性行为。

学业拖延在性别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一直是研究界争论的话题,该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拖延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一些研究的结果一致。女生和男生在学业拖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的应对方式,没有导致其有显著差异。

学业拖延在年级上差异显著,高三学生比高二学生学业拖延情况严重,这一些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高三学业的繁重,大量的作业,导致学生不能完成所有作业,有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选择放弃老师作业,做自己的辅导书,或者是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在恶补自己的劣势,所以不能完成别的作业。也有可能是学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认为来不及了,所以就不做作业。

学业拖延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评价对应的学业拖延程度依次是:差>中等>良好,差于良好之间的学业拖延情况显著,差于中等、中等与良好之间的学业拖延情况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自我评价低的学生对于学习也不上心或者不能很好应付学习,所以导致其学业拖延,而自我评价比较高的则是能很好的应对学习任务,自我规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四)考试焦虑与学习压力和学业拖延的关系

考试状态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考试辅导;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6-02

辅导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某一个单元学习阶段或者是整个学期学习阶段结束以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课一般是针对考试前的辅导课程,这样的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也进行辅导,让学生在考试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发挥自己最佳的状态,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还在持续开展,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课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一种辅导,知识水平再高,在考试中如果没有过强的心理素质就很容易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所以考试之前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现在的学生所需要的,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我根据在新课改中各种考试辅导所取得的成效,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动机、思想动态等不尽相同,致使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思想心理的波动起伏很大。因此,要想学生在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内,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重新复习一遍,提高数学水平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进行辅导,让他们稳住自己的心态,树立起自信心,从容的应对考试。同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给自己制定一个个短暂又明确的目标,一步步去实现,这样就能在心理素质、思想状态上拿下考试。

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认真的观察学生,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多多鼓励他们,一点一点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从心理上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仅帮助学生燃起了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让自己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和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明确考试辅导对自己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样班集体就会造就一种浓厚的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考前复习。或者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不时地进行总结和方法指导,总结学生的复习状态和复习结果,让学生们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过程,然后再接再厉。

2.从数学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考前辅导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完善知识框架,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把握。数学考前辅导要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其中所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来开展考前数学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考前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把复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数学课本的基础知识上,还要适当的进行知识的延伸,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具体开展。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合理的分配每个单元的复习时间,在复习每个章节时,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来辅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师在复习中要给予细致的讲解,点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通过多做典型题目来强化巩固,已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对于那些要求了解即可的内容也要涉及,简单明了地讲一下,不用做太多深入研究。

总体的复习过程可以是通过对范例的分析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然后让学生们做题来进行巩固,同时做好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单元达标检测,然后再开始具体的复习。复习开始前,让学生像新授课一样,也要对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各种定理、公理和公式,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点的深入复习,再次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做题练习巩固。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情况各有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复习。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就可以,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适当的延伸自己的思路,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过程中受益,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组成一个个专题,进行每一个专题的强化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所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需要拿来运用,因此在复习时不用考虑知识在课本中的先后顺序,根据问题中的问法、自己想到的解题思路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进行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答案。

经过这样的辅导训练,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相同或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解题思路,这样就是辅导后的最佳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保证强化训练的效果能落实到实处,所以教师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要及时批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作业,让学生对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改错收集,根据对学生的错题收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解答指引,查漏补缺,进一步归纳总结深化对某一类题目的认识。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学习提高成绩的目的。

考试状态总结篇3

一、高三学生在历史复习与应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扎实,知识建构不系统。高三阶段不少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他们不能准确识记基本的史实,比如会混淆《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不能明确辨析基本的概念,比如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理解,误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未真正掌握历史结论的内涵,比如不能准确理解启蒙运动相比文艺复兴的进步体现。有些同学宏观结构意识不强,不能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方面系统掌握时代特征,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一旦遇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就会不知所措。

2.解题能力弱,应变能力不强。学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其一是审题失误。其二是表达失误,答题没有章法,没有全局意识和战略意识,思路混乱。其三是理解失误,即未能准确理解出题意图及试题内涵。

3.心态不稳定,不是过于放松,就是过于紧张。过于轻松可能导致轻敌,过于紧张则会因思虑过多而举棋不定。

二、历史复习与应试方法指导

1.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准确性。近几年的江苏高考阅卷有以下几条规则:最标准的答案是教材上的原话,答题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字迹一定要工整。前两条规则说的就是知识系统性与准确性的问题。只要系统地掌握了知识,答题时自然会有条理;只要自己平时注意知识点的准确表述,考试时自然就会组织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要想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从教材的章节结构入手,逐步达到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能够把教材的章节结构弄清楚,第二层次是弄清每一节中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重要知识点的结构,第三个层次是掌握考试说明中涉及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不少同学反映在做题时,明明领会了题目的意思,可是难以解答,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却总是说不清楚,这往往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把握不够准确。要想准确把握知识,正确的做法是回归教材,带着问题看书,随时在脑海中归纳知识点,随时注意比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归纳要点的时候,不必完全按照教材上的说法死记硬背,而要准确把握核心词。

2.在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迅速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要避免操作方面的失误,自然还得在操作的层面找解决方法,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至关重要。要避免审题失误,阅读的时候可以在题干中的关键词上做些明显的标记,特别要标记时间、地点、阶级立场、地位等方面的词语。这些标记能提醒我们不偏移注意力。

做出选择后,应看准选项再标记,然后在答题卡上的对应位置迅速完成填涂。

要避免表达性失误,除了平时要注意表述规范外,考试时还要记住一个原则:答题的宏观布局与微观表述相结合。在宏观方面要注意章法布局,切不可想到一点就写一点,一定要通盘考虑成熟整个问题的答案后,再按部就班地答题,这样才能做到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要注意避免理解性失误。有时候一道题目读了好几遍,仍然稀里糊涂,不知所云。理解性错误不可能完全杜绝,但是可以通过训练、另辟蹊径来避免。如,2005年江苏历史高考卷第30题涉及洋务派、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的各自特点。这个问题对于考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一提法。但是题目既然要求回答各自的特点,那就是要求寻找三者的不同,而三者的不同概括起来无非是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中西结合的方式不同。这两个不同中前者是学过的内容,后者基本上没有接触过。高考命题以教材为依据,答案应该是前者。这种做法便是转换问题、避免理解性失误的方法。

3.考试前要调整好状态,考试中要注意维持好状态。有的学生知道考试状态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影响很大,但他们认为状态是无法控制的因素,因而在这方面从不做任何努力,殊不知适当的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状态。调整心理状态可在考前和考试中进行。考前调整最为关键,因为它基本奠定了考试的总体状态,考试中的状态调整充其量只是维持而已。

考前的三到五分钟是状态调整的最佳时机,这时考场中应该比较安静,手中的复习资料也已上交,可谓无牵无挂。考前状态调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如是首场考试则告诫自己不要紧张,相信自己有实力做好试卷;如不是首场考试,则告诫自己忘掉前几场考试。一切从头开始。第二步,总体预测一下即将发下来的试卷难度如何,提醒自己卷子再难也不应慌乱,要积极想法应对,相信自己只要不乱方寸、思路清楚,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如果卷子太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而要提醒自己难题未必难做,易题未必易得高分。第三步,迅速回想以前自己常出错的类型,并拟定本次考试的应对策略,想办法把自己的失误降到最少。

考试状态总结篇4

总觉得时间过得快,一转眼,开学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儿,如今期中考试已经迫在眉睫了。从小到大,同学们都是久经考场,只要认真学习,在面对考卷时都会从容自信地应对。不过,有一部分同学却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有点无所适从,甚至紧张到吃不好睡不好――感觉就像要面临高考。怎么一个小小的期中考试,会让人如此紧张呢?

讲述:理想照不进现实里

“就要考试了,可是我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东西都没看,开学以来自己一直像是在混日子,老师上课我也听,但是总觉得左耳进、右耳出,明明听得很明白,但是一做题就是是而非,这次期中考试肯定得砸了。”刚升入高一的郭勇最近很烦躁,明明期中考试近在眼前,可是自己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书。“我挺重视这次考试的,同学们中考成绩都不相上下,我觉得期中考试不但是对自己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以摆正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听了郭勇的话,维维姐姐不得不对眼前这个看上去有些毛愣青涩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不过,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暑假结束之后,经过短暂的军训,高一的学习就此拉开了帷幕。郭勇从表姐那里读过《人生十六七》曾经做过的关于新生开学手册的内容,所以他觉得自己收心、准备的工作还是挺到位的,也对高中的学习方法有了调整,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理论联系实际不成功,就像自己攒了一大把子力气,结果现在没地方使,然后自己就更不知所措了。”

开学后的两个月,郭勇从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现在的忧心忡忡,学习状态迟迟不能找到最佳,看着身边的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态度,他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不过这还都不算什么,他曾经在开学初给自己悄悄定下来一个目标,希望能把成绩保持在全班前十名,“但现在看来,这估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勇说,老师上课时他听得也很认真,但是发现这些东西在做习题的时候就用不上,现在自己是干着急,却越急越找不到状态。

专家诊断:别把学习压力误当动力

听了郭勇同学的讲述,本期邀请的心理专家陆明月老师说,每到九月新学年开学后,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许多同学在升入新学校后,能提前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这是好的,但是往往困难想得太多,结果反而因为这些自己假设的困难为自己造成了心理压力。“我与许多有过相似问题的同学聊天时发现,他们心理素质可能不是很好,甚至喜欢自己吓唬自己,人为地为自己制造困难,同时当真正的困难出现时,可能又因为准备不足,显得手忙脚乱,加上我们的家长老师总是给学生们灌输‘迎接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念,所以把一切被视作学习困难带来的问题都当做鼓舞学习的动力,这样压力不及时排解,当然就像滚雪球,等到同学们自己发现时,可能已经很严重了。”陆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与郭勇面临一样困境的同学们的问题所在。

压力?动力?必须分清楚

听了陆老师的一席话,郭勇同学似乎有所领悟,但是他马上询问,学习压力与学习动力难道不是一回事儿吗?不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而爸妈不也常常说“把压力化为动力”吗?难道老师和家长们经常鼓励他的话也有错吗?

对于郭勇的疑惑,陆明月老师笑说,化压力为动力,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压力都可以“无负担”地转化成我们向前进的动力,把学习压力转化成学习动力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陆老师解释说,升入新的学校,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在新的环境里有个好的开始,不单是学习方面,还包括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心理开始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们,希望自己能表现出独立、成熟的状态,这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绝对不能因此让自己陷入压力的怪圈里。”针对郭勇同学开学之初为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陆老师说,他在为自己规划时,考虑得是否充分,对周围环境是否了解,这些都影响到他目标设定的可执行性有多高,“我发现很多同学的压力就是来自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过高的目标会导致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中,因为总是有差距而自信心备受打击。”所以陆老师建议郭勇如果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比较“靠谱儿”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这次期中考试之后,综合全班的成绩,以及自己这一次所处的位置,然后比较合理地为自己制定期末考试目标。”

而郭勇现在的状态调整之所以不甚理想,陆老师指出,是因为在出现问题以后,他并没有能积极总结自己,只是将一切推诿成自己努力不够,这样也会给自己在潜意识中造成很大的压力,“压力有时就是自寻烦恼,如果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急于‘责怪’自己,而是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陆老师也表示,郭勇之所以会觉得自己的学习状态总是找不到,更关键的是他没有办法掌控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消极地去逃避,更何论去将压力化为动力呢?“只有我们将压力掌控在自己的所控范围内,才能将它有效地转化成动力,进而促进学习。”

陆老师特别强调,在她以往的工作中,经常能接触到许多前来咨询的同学们表示,自己的考试分数,尤其是一些重大的考试分数,总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低于自己的学习水平,甚至是在一些自己非常有把握的知识点上,陆老师说,这就是由于学习压力未能转化成学习动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学们总是把攻克难题、怪题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其实你只要保证自己会的东西不丢分,成绩就能非常理想了,只有让你发奋学习的动力才是你真正的压力,否则其他的压力就是学习阻力。”

卸下包袱状态自然来

在听了陆老师分析的学习压力与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后,郭勇茅塞顿开,他自己也表示,在开学之前,他也曾与一些过来人聊过,他们每个人对待高中学习都强调,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学习状态,要想取得好成绩则一定要有合理的学习效率。正是这样的潜移默化,让他在潜意识中特别注意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但是又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所以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有点不堪重负,听了陆老师的分析,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卸下了身上的包袱,感觉可以轻装上路了。

看来认清学习动力与学习压力之间的关系,对于调整学习状态是非常有用的。那么在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呢?陆老师还有哪些好建议呢?

首先,陆老师指出郭勇同学所说的学习效率对于提高学习成绩、保证学习状态是非常关键的,“可是有很多同学觉得,学习效率就是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题,这样才是高效率,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她说,学习效率是充分利用有效学习时间进行学习,而并不是说坐在书桌前就是在学习,“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延长无用的学习时间,对学习成绩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如果在延长学习时间后,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这反而说明是在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她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充分利用有效学习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学习状态时时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

其次,是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难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也比较有利于保持自己的学习状态。“好像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被灌输一种思想,做难题、做怪题,遇到问题不能退缩,要死扣难题。正因如此,学生们往往错过对学习来说更重要的基础部分,所以成绩不理想。这也说明,如果不能较好地调整自己学习方法,那么想要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也是很困难的。”每一个阶段学习的侧重点都是不尽相同的,单一的学习方法也许比较容易沿袭,但是并不能保证对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就像郭勇,开学之初,他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身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但是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都会发生改变,所以适时调整,会有利促使自己进入学习状态。”

考试状态总结篇5

论文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近几年体育专业考生的考前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体育专业考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从思想上、心理上、方法上等方面加以调整是取得体育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针对应考前的心理问题提出了消除的方法,以期对体育高考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前言:本文对目前山东省近几年来部分体育考生考前心理状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为体育专业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调整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山东省2003—2009年参加体育专业考试的考生。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考生的应机动机。

一是酷爱体育型,占调查总数的35%。这种考生视应考为自己一生从事体育工作创造一个机会,以利今后为体育事业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此类考生目的明确,奋发上进的主要动力强。二是从众心理型,占调查总数的10%。这种考生应考一般是受父母之命或兄姐、同学朋友之影响,这种考生应考目的不是很明确,可塑性大。在应考前往往表现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容易打退堂鼓。三是找出路型,调查总数的55%。这种考生应考是为就业找出路,认为考不上其它专业考体育是条捷径。这类考生一般专项技术学习较晚、水平较低、训练时间有限,应考前的心理状态波动大,心理不稳定,很容易担心专业应考技术的问题失去考试信心。

2、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

所谓考前心理状态,是指在体育专业高考之前,考生由于对考试的认识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的变化。根据我省近几年各地市考生参加术科考试的实际情况分析可分为四种心理状态:考前盲目自信状态、考前过分紧张状态、考前信心不足状态、战斗竞技状态。

3、考生考前心理调整方法。

考生在参加考试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由于考生在考试关键时刻心理状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的好坏,所以考试前心理准备对每个考生来说尤为重要,考前心理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考生心理的稳定性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念。通过各种措施来消除考生的心理障碍,理顺思路,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形成最理想的应考状态,考前心理准备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明确考试任务,确定适宜的目标、激发良好的应考动机、增强自信心、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建立考前程序,并使之习惯化、模拟训练、降低难度的训练、临考前对考场环境的熟悉与分析。

三、针对考前以及考试过程中紧张的应对方法

一是自我暗示法。考生临场考试时用简洁的暗示语默念动作要求。如跑100 m或40 m冲刺时,反复默念“冲刺!冲刺”;心情紧张时,默念“平静、平静”;铅球出手时默念“用力!用力”;某项考试不理想时,默念“加油,能考好!加油,能考好”;立定跳远时,默念“更远!更远”等等。

二是呼吸法。考试前当考生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时,即刻做深细、均匀呼吸3~5次。吸气时排除杂念,呼气时一定要体验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氧气环境,提高供氧能力,控制紧张情绪,达到放松目的。

三是肌肉活动法。进入考场做些准备活动后,可做一些有节奏、有一定量的(量不可过小或过大)练习。如100 m考前,做20~30 m跑的练习;400m考前,做些40~50 m跑的练习;立定跳远前,可做蹦跳练习,同时默念带激励性、肯定性的暗示语。如“感觉很好,一定跑得快!”。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呈上升趋势,而每年因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不良和考生对应考心理状态调整知识不懂,造成考试失败的考生人数比例也在逐年增大,加强应考考生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是当务之急。部分地市带考教师的心理调整方面的知识欠缺,使考生考前根本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心理调整,以达到最佳应考心理状态。造成临考出现不良心理现象,严重地影响着考试成绩甚至出现失败。

2、建议。加强带考教师心理训练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心理状态调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做到掌握每个考生的考前动机,根据不同的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使之逐年形成最佳应考心理状态。加强体育考生的自身心理状态调整训练,树立正确地应考思想,教会考生一些简易的自我心理调控方法。根据每年体育专业考试地点和场地以及考生等多项具体情况,带考教师运用一整套的考前心理状态调整方法,在考试前2~3周内进行调整练习,以解决考试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参考文献

[1]丁雪琴.青少年心理训练.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M]1988,16--17

[2] 余卫平.论体育考生的心理素质对应考能力的影响.太原:高教新论,1995,4,79~80

[3] 张月春,对体育专业考生高考专业考试的心理训练与指导.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1998(2),77

[4] 武殿毅.高考前体育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哈尔滨体院学报[J],1995,(2),69~70

考试状态总结篇6

考生考试前的情绪总会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考生自身来说,应着重克服两种心理障碍

一、考试压力过大

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平时学得挺不错嘛,为什么还会怕考试?其实原因恰恰可能就是你平时学得不错,老师的赞扬,父母的爱心,同学的羡慕,这种“众望所归”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你在令人瞩目的重大考试中“有负众望”。考好的动机实在太强烈了,结果导致了你发挥的失常。按照心理学,当你在考试中取胜的动机过于强烈,并产生了极度紧张的心理时,对考试成绩的担心会严重干扰和分散你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思考力和记忆力,并且在考试中稍遇困难,就会引起恐慌。当你在有这个问题时,一方面要把学习是为了争面子的心理动机,转变为对学习本身的内在兴趣上来,即热爱学习、肯于钻研,不把一时的考试成绩高低看得太重;另一方面,把平时的小考,都当成“大考”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增强自己对考试的适应性和自信心。

二、学习情绪上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体验,正常人生道路上经常遇到两条道路的选择,非此即彼,常常造成焦虑。如果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就会产生焦虑。在考前,常表现为对自己已学习的知识是否牢固不断怀疑,从而在学习、考试中产生焦虑。

那么怎样对待考试焦虑呢?一要改变对考试的认识。平时考试是检查自己学习情况的手段,目的是查漏补缺,完善今后学习。二是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适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定指标,逐步提高。三是要重视考前复习,做到心中有数。四是对自己要有自信心,焦虑的根源在于对自己平时学习缺乏信心。所以,自信心越强,焦虑就越轻。五是要掌握考试时科学答题的方法,减少失误,可以在客观上淡化焦虑带来的心理障碍。六是考前和老师一起分析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主观上淡化考试前后的紧张气氛。

常有同学反映说,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场上反倒答不上来,甚至脑子出现一片空白。这是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而引发的超限抑制所致。通俗地讲,就是大脑神经细胞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一旦刺激超过了它承受的限度,它就自动地停止工作。于是,就出现了该想起来的想不起来甚至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头晕、注意力不能集中,想睡觉,也是这种情况。

大脑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一般说,情绪紧张度太低,缺乏强烈动机,认知活动的效率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动机过于强烈,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不高,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才有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就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情绪紧张度过低的情况不多,令人忧虑的是情绪紧张度过高,造成大脑过于疲劳,降低了大脑认知活动的效率,脑子反倒不听使唤了。

调整心态需有序

越是临近考试,心态的调节越重要,调节好心态是考试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调整好心态呢?总结起来就是十六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一、强化信心

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成功的信心,就不太可能成功。怎么强化信心呢?

1.目标期待适当。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自己心态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考试目标。一般说来,根据考前多次的考分确定成绩的期待值。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位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另外。有的考生盲目与比自己学习实力强的同学攀比,这样会挫伤自己的信心。对考生来说只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平时水平就是成功。

2.增强实力。考试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是强化信心的重要措施。不打时间战,不挑灯夜战,注意提高复习效率,建立知识网络与体系,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强化考试的信心。

3.不要迷信。考试成功与否,由自己平时学习实力与考试时的心态决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响考试的成绩。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寄希望于求神,拜佛、算命。

4.积极自我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每个考生的心态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变化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暗示进行心理调整,强化信心。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学习能力,我一定能成功!”

5.挺胸抬头,步伐加快。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动作相一致。人在高兴、充满信心时就会挺胸抬头,走起路来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丧、缺乏信心时,就会无精打采,走路缓慢无力。考生可利用人的内心体验和自己的行为动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头,步伐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

二、优化情绪

在考试前和考试中考生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情绪一时有波动在所难免,但考生要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怎样优化情绪呢?

1.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无论在考前和考中都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这样心情自然稳定。

2.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太重。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会出现考试焦虑现象,这对考生来讲是难免的。考生存在中等程度焦虑与严重程度焦虑对考生的发挥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3.积极的自我想象。积极的自我想象能唤起人的良好的情绪。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在进入考场的时候可运用积极的自我想象,焕发与强化自己良好的情绪,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过去自己成功的经验选择积极自我想象的内容。

4.听听音乐。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的效果是明显的。对一些成功的考生进行调查研究,询问他们情绪紧张时怎么进行心理调节,不少人以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5.积极的自我暗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与在考场上,都可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态进行积极的暗示。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语。当情绪过于紧张时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6.深呼吸。深呼吸是调整情绪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要经常训练深呼吸的操作方法,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闭目坐在椅子上,缓慢有节奏地吸气,停几秒钟后,再缓慢有节奏地呼气。

7.放松训练法。这是一种语言暗示放松法,考生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闭。心中默念:头部松,面部松,颈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脚背松,脚掌松。如此,按照顺序反复默念,可使身体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

8.想象排忧法。考生可站着进行训练,也可在晚上淋浴时进行训练。训练时开始想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雨水顺着面部流到胸部、腹部,雨水同时顺后脑流到背部、腰部,水继续往下流,流到前后大腿,前后小腿、流到脚背、脚心。一面想象雨水沿身体向下流,一面想雨水把自己的烦恼、忧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统统冲刷掉。按照这样的顺序不断地进行训练,对消除不良情绪,排除烦恼与不安能起一定的作用。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情绪调节。经常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情绪调节,对考前、考中能有一个好的心态肯定有益。经常使用这些方法,到了考场运用起来就会很顺手。

三、进入状态

运动员在竞赛场上是否进入竞技状态,与竞赛成绩的关系甚为密切,考试也是一样。怎样才算进入状态呢?

特别要强调的是,进入状态不仅指6月考试时,还包括平时的学习,考试、自习时都能进入状态。怎样才能进入状态呢?

1.自我减压。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考试,有助于进入状态。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若把考试看成是倒霉的事,就会心灰意懒。

2.正确对待外来压力。家庭和社会对考生考试的过分关注,都会使考生产生心理压力。考生如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有助于自己轻装上阵。考试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别人的意见、想法正确的就接受,但意见并不正确,也没必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

3.以考代练。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进行训练,训练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促使运动员进入状态。考试也是一样,考生如能进入考试状态也必须在平时小考和模拟考试中进行训练。在考试前一个月,有的学校老师每天都考学生,让学生做卷子,以正规考试的要求对待。学生在小考和模拟考试中不断提高自己进入状态的能力,策略与技巧,对促进进入状态的本领很有帮助。

4.调节生物钟。每一个同学在24小时中都有自己精力旺盛的时候。考试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的时间段内,使自己精力处于较佳或最佳状态。考生就要在考前进行所谓生物钟的调节,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调整到与考试相一致的时间段。一般说来在考试前一个月开始调节生物钟效果比较好。

5.考前经常做题。有的考生认为,高三下半年卷子没少做,天天做,天天考,考试前十天八天开始不做卷了,看看就行了。其实由于没做卷子,进入考试考场答起卷来感觉手生,找不着感觉,进入不了状态。因此,我建议考前考生每天都做做卷子,当然不要像过去那样做的时间很长,搞得很疲劳很紧张。做一做卷子,使自己热热身。

6.晚上睡觉时间不要过早。不少考生认为6月7日就要考试了,6月6日晚上早点睡吧。结果由于睡得早,与平时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入睡。有的家长认为早点睡好,督促孩子上床关灯,父母房间的灯也关了。其实考生没睡着,父母也没睡着。家长到12点看孩子还没入睡就着急了,甚至给孩子安眠药吃,结果早上孩子脑袋昏昏沉沉,自然考试状态不好了。建议最好不要提前睡,提前往往睡不着,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有些考生越到考试前越忙,很少去想怎么进入最佳状态,以便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很缺乏考试战略眼光的。建议考生在考试前半个月到十天要多用点时间,好好想想自己怎么能更好地进入状态,怎么能在考试中提高考试效率和考试质量。

四、充分发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怎样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呢?

1.充分了解考试形势。不少考生埋头复习,不了解考试内容改革,不了解考试命题改革,不了解3+x的考试模式。他们认为只要把功课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就能发挥得好。我建议每个考生都要反复地阅读与理解“考试说明”,把握住考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考试进行充分的准备。

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指的是自己已经准备相当长的时间了,也经历一模。二模,对考试也有平常的经验,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在战术上要重视,指的是对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对待,分是一分一分地拿的。谨慎、小心、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道题。

3.讲究考试策略与技巧。运用考试策略与技巧对充分发挥有很大的作用。参加考试的考生都是久经考场的老将,要在考试前系统总结一下自己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考生不仅要对一般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而且要对每门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考试开始后,要总结前一门考试的经验,以使后面的科目考得更好。

4.及时调整心态。考生在考试中随着考试题目的难易与自己答题的状况,心态会发生一定、甚至相当大的变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关键是考生要及时调整心态,力求保持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与充满信心的状态。

5.充分发挥观察力。这要求做到观察的敏感性、准确性、全面性。观察的敏感性是能抓住不易发现的信息:观察的准确性是正确获得试题的信息,看错题、漏题是观察不准确导致的结果:观察的全面性要求考生从试题的各方面去把握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

6.充分发挥记忆力。记忆的检索能力对考试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记忆的检索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把试卷中要答出的知识能迅速准确地在头脑中搜索出来。要想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记忆的检索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各种知识归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过的知识井然有序地储备在大脑中。考生在充满信心的条件下进行回忆,其效果很好。在紧张、焦虑、不安、失去信心的条件下进行回忆则效果差。

7.充分发挥思维能力。随着考试改革的进展,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在考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怎样在考试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力的作用呢?

①发挥思维分析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是考生对试卷的各方面、各部分进行认识。思维分析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对试题的要求的分析就越精确,就能把握住试题的要求。

②发挥思维综合能力。考试考核综合能力,不仅考核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也考核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文科综合就是考核考生运用历史、地理与政治三门课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理科综合就是考核考生运用物理,化学与生物这三门课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发挥思维比较能力。考试中对选择题的确定既要靠思维的分析能力,又要靠思维的比较能力。

考试状态总结篇7

很多朋友上班很忙,下班回家又有一大堆琐碎的事情。那么唯一能看书的时间就在上下班坐车、地铁上。别怕丢人,有车也不能开,这样每天上下班一共能看将近两个小时左右(视自己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晚上能有时间,正好住在学校附近,那就更好了,能在学校上自习,坚决不要在家里看书。

2、第二步: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总结重点

通读之后就可以开始总结重点了。有很多朋友都在犹豫要不要报班,我在这里简略的说一下。如果自己之前有基础的或者通读全书时并不感到吃力、自己又有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的朋友可以不要报班;如果对基本概念都不了解,全书读完一遍还是迷迷糊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报班。报班的目的在于老师总结及重点难点解析透彻,少走冤枉路,针对性强。

总之第二步就是要在通读的基础之上整理出重点内容。这个工作可以在周末挤出时间来,时间长短根据个人情况来定,但是最好不要超过四周。

3、第三步:两周时间删繁就简

此时重点已经总结出来,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精简重点。这一步相当的重要,同时也是二级建造师考试复习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考二级建造师的标准就是得分,只要达到总分60%就能通过,如何拿到分呢,尤其是实务科目的案例题怎么得分呢,就是要答对得分点!而这一步删繁就简,精炼知识重点就是为了让大家提炼出这些“得分点”,然后进行准确的记忆。至于提炼得分点的方法,最好的莫过于从历年真题里面总结。然后把所有的案例题分类整理,在这一类题目中再把同类问题的标准答案对比整理,总结出“标准答题顺序”,并且要着重注意每个标准答案都会涉及到的关键词,这些就是得分点!

此做法一方面能总结出答题重点,另一方面便于以后的记忆,避免漫无目的的复习。

4、第四步:把握住各种小长假

每年都会有很多小长假,大家可以以这些小长假作为标志来划分自己的复习阶段,然后充分利用每个小长假来归纳整理之前所学。有计划的复习,一方面能够避免自己焦虑,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阶段明确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够一点点的增加自己的信心。

5、第五步:重视考前一周

考前一周如果有条件的朋友们建议跟单位请个假,集中在家复习。这一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绝对能够保证自己再复习一遍重点,这个时候复习就要做到精准记忆。之前总结出来的“得分点”必须保证记的一个字都不能差,背不下来就写,一遍一遍地写,总能背下来。从这一周一直到复习结束最好每天都要处在学习状态中,这么做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应试紧张感,保证自己能够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同时在考试之前,即这一周中最好保证自己进行两次模拟考试,完全按照考试时间去进行,考试可以用真题(最新的一套真题可以前面复习的时候先不看,留在这个时候进行全真模考。不过此举有利有弊,大家可以自行权衡),没有真题也要用高质量的模拟题和预测题。这么做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考试状态,而这种状态会对你的考试有很大的影响。

6、第六步:考试当天勿放松

考试状态总结篇8

关键词:田径;100米;状态焦虑。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2014年湖北省全国统考的众望高中和一中体育特长生,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参加考试的全部体育特长生。

表1

男女总人数

个数492170

百分比70%30%100%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

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与焦虑和行为表现有关的论文、心理学专注以及各种心理报刊等,分析不同的运动专项关于焦虑和运动表现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并确定了实验的过程。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匹尔格(C.D.Spielberger)制定的《考试焦虑量表》用以测量个人对考试紧张程度的感觉。该问卷共20题均分,为自陈题式,采用里克特式4点积分法。

表2

从未有有时有经常有常有

1234

得分最低为20分,最高为80分,如果一个人的得分低于35分,则其考试焦虑偏低,如果其得分高于50分,则其考试焦虑偏高。

1.2.3统计分析法

记录考生的运动成绩,统计其相应的《考试焦虑量表》得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总体分析

2.1.1总体《考试焦虑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分析

研究中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各分量表得分(原始分)根据指定出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见表3)。

表3

水平

得分

区分标准人数百分比

低[20,35)2434.3%

中[35,50]4260.0%

高(50,80]45.7%

由上表可看出有总数34.3%受测者考试焦虑状态处于考试焦虑偏低水平,有总数60.0%受测者考试焦虑状态处于中度水平,有总数5.7%受测者考试焦虑状态处于考试焦虑偏高水平。这说明有总数34.3%参加这次体育高考的学生能以较轻松的态度对待考试,若分值很低,说明你对考试过分不在乎;有总数60.0%参加这次体育高考的学生面临考试有点惶恐不安,但这种轻度焦虑有助于你发挥的更好,有总数5.7%参加这次体育高考的学生面临考试心情过于焦虑,难以考出实际水平。

2.1.2总体运动成绩分析

研究中将考试成绩下降的划分为低运动表现水平组-1组,考试成绩上升的划分为高等运动表现水平组-2组(见表4)。

表4

组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14057.1%57.1%57.1%

23042.9%42.9%100%

Total70100%100%

由上表可看出有57.1%的受测者成绩处于低运动水平表现组,处于此阶段的人数40人。有42.9%的受测者成绩处于高等运动表现组,共30人。说明此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在身体机能正常的条件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运动表现不佳。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采用的量表《考试焦虑量表》对这一特定群体、特定考试不能准确的测量,因为《考试焦虑量表》并不是专门为运动员设计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还有其他的不可抗的因素如:天气、温度、场地等也有可能会影响100米成绩的发挥。

2.1.3受测者考试焦虑量表得分与100米成绩显著性分析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5)。

表5

平方和df均方F显著性

组间10.14633.3822.779.050

组内63.289521.217

总数73.43555

由上表可看出考试焦虑得分与100米成绩的相伴概率p=0.050,因此可以得出在身体机能正常的条件下考试焦虑对100米成绩具有显著性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采用的量表《考试焦虑量表》对这一特定群体、特定考试不能准确的测量,因为《考试焦虑量表》并不是专门为运动员设计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还有其他的不可抗的因素如:天气、温度、场地等也有可能会影响100米成绩的发挥。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总体上100米成绩与考试焦虑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在心理研究方面相伴概率小于或等于0.05即为显著影响,在本次研究中达到此水平。

3.1.2参加这次体育高考的学生在身体机能正常的条件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运动表现不佳。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考试焦虑量表》得分要么偏高,要么偏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受外界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100米成绩的下降。

3.2建议

3.2.1建议制定专门适用于体育高考特长生这一特定人群考试焦虑测量工具,用以区分其他人群的研究。

3.2.2建议针对体育特长生增加体育高考前的心理辅导课程,有助于这一特定人群的应考能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