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8篇

时间:2024-03-30 08:30:57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体现这项方针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1),便是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和迫切的任务。通过参与调查研究,考察相关的经济运营、制度变革、发展需求情况,对其作出如下分析并就其改善途径提出建议。 法制环境是非公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近十几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上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有些省市还远高于这个比例;为一大批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税收贡献逐年增大;增强了市场活力,逐渐造就多元竞争的发展环境;适应了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要的能力,推进了市场繁荣。 在现实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重要力量,它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日渐宽松、日渐改善的法制环境作为必要的保障。这个法制环境有四项重要的体现:首先是宪法几经修改,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宪法原则,也是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第二是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最具权威性的是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还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这些规定对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其发展铺设了宽广的法律大道,是非公有制经济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法律总框架。第三是以宪法原则为依据,十多年来陆续制定了一批体现基本经济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促进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法律。比如,从以所有制立法转变到以责任形式、投资形式立法,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据以构建多元的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法律制度,日渐确立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法律原则;坚持推行市场的公平竞争,逐步形成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优胜劣汰的法定规则,这些法律规范的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清除了许多制度性的障碍。第四是逐步形成了一批传导宪法原则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制度、具体运作体制、具体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有些地区、有些领域营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为宽松的环境,激发和保护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收到了成效。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来,涉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达四十多部,行政法规、法规更是数以百计,从市场主体、市场规则、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使用、权益保护、市场秩序等多个方面,创设制度,建立秩序,排除障碍,鼓励发展,有步骤但又是积极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关系,营造能促进这种发展的法制环境。 当然,这样的法制环境形成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现实的发展推动着法制建设,法制的建设又为发展提供保障并促进进一步的发展。历史的经验证实,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个日渐适应发展需要的法制环境中实现的,而实践也表明,一个从基本面能起促进作用的法制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应当充分重视这个环境的形成和改善。 营造更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 在我国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实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不但要有相应的经济、技术措施,而且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营造更有 利于其发展的法制环境。这个环境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诸多制度性因素综合形成的外部条件。或者进一步地说,这里所指的法制环境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运营、发展、权益保护等有密切关系的,由一系列法律规范或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外部条件,它能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或者有直接影响。法制环境的这种特性,包括其内涵与表现形式,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外部条件的需求,对国家管理职能给予支持、保护的依靠,对其内在发展需求转化为发展现实的期待。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有国家的支持、引导,而国家的政策方针则需要演进为具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第2页)。也可以说,这是实施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 当前,营造更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制环境,应当树立的观念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为:一是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现状出发,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对待所有制问题;二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所有制形式,两者不是对立的;三是应当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共同的规则,同样地受法律保护;五是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六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事业,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总之,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第2页),是坚持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消除生产力发展的羁绊,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按照上述的观念和指导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第2页),应当具体到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建立鼓励、支持创业的机制,为多种所有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励人们创业的积极性,消除由所有制造成的创业制度方面的障碍。 2、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具有平等的地位,不以所有制的不同论高低,不因所有制的差别而受到歧视,实施差别待遇。 3、各级政府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按各自的职能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政企分开,建立提高市场效率的机制。 4、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确立为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所需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体制以及有关的调整、组合制度。 5、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正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让合格的各类主体有机会进入市场竞争的领域。 6、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从制度上破除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保障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各类企业在统一的大市场中参与竞争。 7、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各类市场主体按各自条件自主配置生产要素。 8、各种所有制的投资权益受法律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形成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的环境。 9、形成鼓励、支持社会各种人才在各种所有制之间自由流动的制 度,各显其能,公正地承认他们获得的成果,不因所有制的不同从制度上给予不公正的待遇。 10、形成鼓励、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对外投资 的体制,有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1、推进形成公正执法的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当事人,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都公平对待,遵循非歧视原则,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不以保护某一种所有制的权益而损害另一种所有制的权益为代价。 12、形成以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结合为基础的,有助于维护法律环境的观念和原则,如法制观念、共同发展观念、公平竞争原则、平等保护原则、消除差别待遇原则等。 以上十二项内容是根据已有经验和现实需要列举的,虽然还不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全部内容,但也力求反映其发展的基本需求。在营造这样的法制环境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要求为非公有制经济另立一套行为规则,另行制定若干从所有制出发的法律法规,而是应当强调一体遵从反映国家意志的共同行为规则,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对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公平对待,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也并不是企求去违背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宗旨,以一种差别待遇代替另一种差别待遇,消除一种制度性障碍的过程中又造成新的制度性障碍,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基本经济制度要求的。当然,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某些与所有制有关的特定的事项由国家立足整体利益统盘考虑,制定法律法规,这也是并行不悖的,总的目的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当前法制环境不适应的九种表现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从而在肯定发展成就,感受一个较为有利于发展的环境的同时,又根据党的十六大的方针以及对进一步发展的期待,审视当前法制环境中不适应之处,就是一种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对这个法制环境的内涵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更有助于寻找差距,促进改善。 现实中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于下列九个方面: 首先,在能对法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观念上有一些是不适应的,比如,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模糊,对非公有制经济有偏见,以所有制划线论高低,思想没有能从所有制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观念上的滞后导致缺乏冲破制度性障碍的勇气,从而影响法制环境的营造。 其二,在一些领域、一些制度中仍然留有歧视性的规定,相同的事情、相同的行为,因为所有制不同就实行不同的待遇,比如税收、技术改造、财政支持方面都有事例。 其三,对非公有制的合法财产权益法律保护力度不够,私人财产权的保护制度不完善,侵害非公有制企业财物的情况较多,乱收费、乱罚款,自立名目伸手索要钱财,而一般的非公有制企业处于弱势,难作拒绝。 其四,市场准入不规范、不透明,对非公有制经济限制较多,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市场准入范围不一样,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自然垄断经营等领域,对非公有制进入擅自设立禁区,增大难度。 其五,各类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缺乏具体的制度保证,甚至从制度上限制了平等使用,在生产要素的流动、配合上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比如在资金融通、土地使用等方面都还难以做到实际上的平等使用。 其六,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仍有不少障碍,在不同所有制之间仍存有束缚公平竞争的陈规旧习,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干扰建立全国开放、统一的大市场,往往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求发展。 其七,执法不公,随意性大,一些执法活动中,未能使各类企业享有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权利,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和当事人,会在执法中出现不同的结果,与之相联系,还有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更易于损伤以非公有制居多的中小企业。 其八,一些政府机构行政干预过度,审批事项过多,审批行为不规范,审批环节繁杂重复,有些审批条件是针对所有制而设立的,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压抑了运营活力。还有些是该管的不管,公共 服务职能不到位,应当有作为的而不作为。 其九,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缺乏职业道德,不讲诚信,不尽社会责任,搞不正当竞争,损害了自身的形象,招致社会的指责,降低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任程度,为营造促进其发展的法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应当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在营造这个环境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在积累,而不适应之处会逐步显露,这是发展的轨迹,消除不适应部分,排除制度制定和实施中的弊端,将是进一步发展非公经济和推进法治进程的当务之急。 改善非公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十二条途径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前提,衡量这个法制环境的基本标准为,它是否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相适应,或者说它是否具体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根据这样的前提与要求,所要努力的是积极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第4页),完善更富有活力的、更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机制,完善相关的制度。当然,在作这样的努力时,大力倡导转变作风、更新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它还不能代替法制环境的营造、制度的建设,包括制度的创新和消除制度性障碍。最佳的方式是作风、观念的倡导与扎实具体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有效地传导宪法原则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 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第4页),当前应当考虑的途径是: 1、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在现有的规范企业三种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平等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法律原则和具体制度。 2、坚持实施政府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的原则,形成相应的制度,对现有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中歧视性的规定及做法尽快清理,废除陈规,创立新制,管理经济的各项举措立足于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3、积极营造鼓励创业的机制,特别是扶持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者创业,建立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便利,加强引导,方便设立,不在法定的条件外设置障碍、增添审批事项,从发展的起点上即改善环境。 4、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市场准入标准依法制定,公开透明,有关技术、质量、环境、安全等标准,各种所有制企业同样执行,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自然垄断行业等领域严格执行法定的准入条件,消除地方、部门以至于个人设置的壁垒。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在市场准入方面各种所有制应当有同样的待遇。 5、完善对各种所有制财产一律依法保护的法律制度,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对各种企业形式的投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在各种经营中取得的合法经营成果,都在法律上予以同样的保护。出于国 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征用非公有制财产的,应当建立法定的制度,依法进行,给予补偿。财产权的保护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关键部分。 6、采取法律举措,遏制侵害非公有制企业权益的行为,首先强化法律手段治理乱收费、乱罚款,禁止摊派,限制自立名目向非公有制企业伸手要钱要物。从制度设计上支持企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严格防止一些机构滥用公共权力为小团体利益而侵害非公有制经济。 7、以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比如,完善担保制度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放大担保能力,支持解决贷款难问题,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社区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人才进入各种所有制领域等,这些都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法制环境应有的内容。 8、完善已有的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增强可操作性。包括中小企业促进法中的扶持规定应当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一些法律中已确定的平等竞争的原则,应当有可操作的制度保障;某些有利于推进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措施,需要明确实施途径,完善操作机制。 9、营造公正执法环境,加大执法力度,增强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安全感、稳定感、信任感。在执法活动中打击犯罪、制裁违法、定纷止争,为非公有制经济排忧解难,对各类企业和当事人平等对待,依法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正常运营,不受侵害。 10、政府依照法定职能处理与各类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维护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权益,企业有权依法选择企业形式、管理形式,有自主经营和投资决策权,政府不应违法干预甚至替代企业作出相关决策。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很不平衡与多层次,其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只要是法律所允许的,就防止过度干预,并承认其合理存在。 1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规范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质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需要改善外部条件,而且需要自身增强运用这种条件的能力,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各类企业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不应企求是非公有制经济而有例外,只应自觉地纳入法制轨道,立足于社会,参与公平竞争。 12、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这是当前改善法制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良好法制环境的重要条件。凡是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执法人员,都应以两个“毫不动摇”作为行为准则,实施监督管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贡献。 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第5页),还有若干内容会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和内在发展要求的显现而提出,这个环境是应当经常受到重视的,在努力改善中会变得更好。 卞耀武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2

法制环境是非公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近十几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上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有些省市还远高于这个比例;为一大批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税收贡献逐年增大;增强了市场活力,逐渐造就多元竞争的发展环境;适应了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要的能力,推进了市场繁荣。

在现实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重要力量,它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日渐宽松、日渐改善的法制环境作为必要的保障。这个法制环境有四项重要的体现:首先是宪法几经修改,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宪法原则,也是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第二是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最具权威性的是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还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这些规定对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其发展铺设了宽广的法律大道,是非公有制经济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法律总框架。第三是以宪法原则为依据,十多年来陆续制定了一批体现基本经济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促进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法律。比如,从以所有制立法转变到以责任形式、投资形式立法,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据以构建多元的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法律制度,日渐确立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法律原则;坚持推行市场的公平竞争,逐步形成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优胜劣汰的法定规则,这些法律规范的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清除了许多制度性的障碍。第四是逐步形成了一批传导宪法原则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制度、具体运作体制、具体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有些地区、有些领域营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为宽松的环境,激发和保护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收到了成效。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来,涉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达四十多部,行政法规、法规更是数以百计,从市场主体、市场规则、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使用、权益保护、市场秩序等多个方面,创设制度,建立秩序,排除障碍,鼓励发展,有步骤但又是积极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关系,营造能促进这种发展的法制环境。

当然,这样的法制环境形成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现实的发展推动着法制建设,法制的建设又为发展提供保障并促进进一步的发展。历史的经验证实,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个日渐适应发展需要的法制环境中实现的,而实践也表明,一个从基本面能起促进作用的法制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应当充分重视这个环境的形成和改善。

营造更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

在我国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实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不但要有相应的经济、技术措施,而且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营造更有利于其发展的法制环境。这个环境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诸多制度性因素综合形成的外部条件。或者进一步地说,这里所指的法制环境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运营、发展、权益保护等有密切关系的,由一系列法律规范或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外部条件,它能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或者有直接影响。法制环境的这种特性,包括其内涵与表现形式,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外部条件的需求,对国家管理职能给予支持、保护的依靠,对其内在发展需求转化为发展现实的期待。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有国家的支持、引导,而国家的政策方针则需要演进为具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也可以说,这是实施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

当前,营造更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制环境,应当树立的观念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为:一是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现状出发,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对待所有制问题;二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所有制形式,两者不是对立的;三是应当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共同的规则,同样地受法律保护;五是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六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事业,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总之,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是坚持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消除生产力发展的羁绊,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按照上述的观念和指导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应当具体到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建立鼓励、支持创业的机制,为多种所有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励人们创业的积极性,消除由所有制造成的创业制度方面的障碍。

2、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具有平等的地位,不以所有制的不同论高低,不因所有制的差别而受到歧视,实施差别待遇。

3、各级政府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按各自的职能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政企分开,建立提高市场效率的机制。

4、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确立为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所需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体制以及有关的调整、组合制度。

5、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正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让合格的各类主体有机会进入市场竞争的领域。

6、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从制度上破除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保障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各类企业在统一的大市场中参与竞争。

7、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各类市场主体按各自条件自主配置生产要素。

8、各种所有制的投资权益受法律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形成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的环境。

9、形成鼓励、支持社会各种人才在各种所有制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各显其能,公正地承认他们获得的成果,不因所有制的不同从制度上给予不公正的待遇。

10、形成鼓励、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体制,有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1、推进形成公正执法的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当事人,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都公平对待,遵循非歧视原则,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不以保护某一种所有制的权益而损害另一种所有制的权益为代价。

12、形成以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结合为基础的,有助于维护法律环境的观念和原则

,如法制观念、共同发展观念、公平竞争原则、平等保护原则、消除差别待遇原则等。

以上十二项内容是根据已有经验和现实需要列举的,虽然还不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全部内容,但也力求反映其发展的基本需求。在营造这样的法制环境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要求为非公有制经济另立一套行为规则,另行制定若干从所有制出发的法律法规,而是应当强调一体遵从反映国家意志的共同行为规则,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对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公平对待,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也并不是企求去违背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宗旨,以一种差别待遇代替另一种差别待遇,消除一种制度性障碍的过程中又造成新的制度性障碍,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基本经济制度要求的。当然,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某些与所有制有关的特定的事项由国家立足整体利益统盘考虑,制定法律法规,这也是并行不悖的,总的目的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当前法制环境不适应的九种表现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从而在肯定发展成就,感受一个较为有利于发展的环境的同时,又根据党的十六大的方针以及对进一步发展的期待,审视当前法制环境中不适应之处,就是一种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对这个法制环境的内涵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更有助于寻找差距,促进改善。

现实中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于下列九个方面:

首先,在能对法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观念上有一些是不适应的,比如,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模糊,对非公有制经济有偏见,以所有制划线论高低,思想没有能从所有制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观念上的滞后导致缺乏冲破制度性障碍的勇气,从而影响法制环境的营造。

其二,在一些领域、一些制度中仍然留有歧视性的规定,相同的事情、相同的行为,因为所有制不同就实行不同的待遇,比如税收、技术改造、财政支持方面都有事例。

其三,对非公有制的合法财产权益法律保护力度不够,私人财产权的保护制度不完善,侵害非公有制企业财物的情况较多,乱收费、乱罚款,自立名目伸手索要钱财,而一般的非公有制企业处于弱势,难作拒绝。

其四,市场准入不规范、不透明,对非公有制经济限制较多,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市场准入范围不一样,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自然垄断经营等领域,对非公有制进入擅自设立禁区,增大难度。

其五,各类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缺乏具体的制度保证,甚至从制度上限制了平等使用,在生产要素的流动、配合上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比如在资金融通、土地使用等方面都还难以做到实际上的平等使用。

其六,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仍有不少障碍,在不同所有制之间仍存有束缚公平竞争的陈规旧习,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干扰建立全国开放、统一的大市场,往往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求发展。

其七,执法不公,随意性大,一些执法活动中,未能使各类企业享有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权利,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和当事人,会在执法中出现不同的结果,与之相联系,还有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更易于损伤以非公有制居多的中小企业。

其八,一些政府机构行政干预过度,审批事项过多,审批行为不规范,审批环节繁杂重复,有些审批条件是针对所有制而设立的,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压抑了运营活力。还有些是该管的不管,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应当有作为的而不作为。

其九,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有的缺乏职业道德,不讲诚信,不尽社会责任,搞不正当竞争,损害了自身的形象,招致社会的指责,降低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任程度,为营造促进其发展的法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应当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在营造这个环境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在积累,而不适应之处会逐步显露,这是发展的轨迹,消除不适应部分,排除制度制定和实施中的弊端,将是进一步发展非公经济和推进法治进程的当务之急。

改善非公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十二条途径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前提,衡量这个法制环境的基本标准为,它是否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相适应,或者说它是否具体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根据这样的前提与要求,所要努力的是积极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完善更富有活力的、更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机制,完善相关的制度。当然,在作这样的努力时,大力倡导转变作风、更新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它还不能代替法制环境的营造、制度的建设,包括制度的创新和消除制度性障碍。最佳的方式是作风、观念的倡导与扎实具体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有效地传导宪法原则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

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当前应当考虑的途径是:

1、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在现有的规范企业三种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平等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法律原则和具体制度。

2、坚持实施政府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的原则,形成相应的制度,对现有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中歧视性的规定及做法尽快清理,废除陈规,创立新制,管理经济的各项举措立足于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3、积极营造鼓励创业的机制,特别是扶持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者创业,建立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便利,加强引导,方便设立,不在法定的条件外设置障碍、增添审批事项,从发展的起点上即改善环境。

4、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市场准入标准依法制定,公开透明,有关技术、质量、环境、安全等标准,各种所有制企业同样执行,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自然垄断行业等领域严格执行法定的准入条件,消除地方、部门以至于个人设置的壁垒。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在市场准入方面各种所有制应当有同样的待遇。

5、完善对各种所有制财产一律依法保护的法律制度,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对各种企业形式的投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在各种经营中取得的合法经营成果,都在法律上予以同样的保护。出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征用非公有制财产的,应当建立法定的制度,依法进行,给予补偿。财产权的保护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关键部分。

6、采取法律举措,遏制侵害非公有制企业权益的行为,首先强化法律手段治理乱收费、乱罚款,禁止摊派,限制自立名目向非公有制企业伸手要钱要物。从制度设计上支持企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严格防止一些机构滥用公共权力为小团体利益而侵害非公有制经济。

7、以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比如,完善担保制度,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放大担保能力,支持解决贷款难问题,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社区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人才进入各种所有制领域等,这些都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法制环境应有的内容。

8、完善已有的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增强可操作性。包括中小企业促进法中的扶持规定应当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一些法律中已确定的平等竞争的原则,应当有可操作的制度保障;某些有利于推进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措施,需要明确实施途径,完善操作机制。

9、营造公正执法环境,加大执法力度,增强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安全感、稳定感、信任感。在执法活动中打击犯罪、

制裁违法、定纷止争,为非公有制经济排忧解难,对各类企业和当事人平等对待,依法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正常运营,不受侵害。

10、政府依照法定职能处理与各类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维护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权益,企业有权依法选择企业形式、管理形式,有自主经营和投资决策权,政府不应违法干预甚至替代企业作出相关决策。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很不平衡与多层次,其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只要是法律所允许的,就防止过度干预,并承认其合理存在。

1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规范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质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需要改善外部条件,而且需要自身增强运用这种条件的能力,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各类企业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不应企求是非公有制经济而有例外,只应自觉地纳入法制轨道,立足于社会,参与公平竞争。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3

法制环境是非公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近十几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上升为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有些省市还远高于这个比例;为一大批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税收贡献逐年增大;增强了市场活力,逐渐造就多元竞争的发展环境;适应了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要的能力,推进了市场繁荣。

在现实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重要力量,它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日渐宽松、日渐改善的法制环境作为必要的保障。这个法制环境有四项重要的体现:首先是宪法几经修改,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宪法原则,也是最基本的依据。第二是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最具权威性的是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还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这些规定对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其发展铺设了宽广的法律大道,是非公有制经济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法律总框架。第三是以宪法原则为依据,十多年来陆续制定了一批体现基本经济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促进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法律。比如,从以所有制立法转变到以责任形式、投资形式立法,制定了公司法、合伙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据以构建多元的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法律制度,日渐确立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法律原则;坚持推行市场的公平竞争,逐步形成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优胜劣汰的法定规则,这些法律规范的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清除了许多制度性的障碍。第四是逐步形成了一批传导宪法原则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制度、具体运作体制、具体管理方式,直接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有些地区、有些领域营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为宽松的环境,激发和保护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收到了成效。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来,涉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达四十多部,行政法规、法规更是数以百计,从市场主体、市场规则、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使用、权益保护、市场秩序等多个方面,创设制度,建立秩序,排除障碍,鼓励发展,有步骤但又是积极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关系,营造能促进这种发展的法制环境。

当然,这样的法制环境形成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现实的发展推动着法制建设,法制的建设又为发展提供保障并促进进一步的发展。的经验证实,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个日渐适应发展需要的法制环境中实现的,而实践也表明,一个从基本面能起促进作用的法制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应当充分重视这个环境的形成和改善。

营造更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

在我国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实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不但要有相应的经济、技术措施,而且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营造更有利于其发展的法制环境。这个环境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诸多制度性因素综合形成的外部条件。或者进一步地说,这里所指的法制环境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运营、发展、权益保护等有密切关系的,由一系列法律规范或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外部条件,它能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或者有直接影响。法制环境的这种特性,包括其内涵与表现形式,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外部条件的需求,对国家管理职能给予支持、保护的依靠,对其内在发展需求转化为发展现实的期待。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有国家的支持、引导,而国家的政策方针则需要演进为具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也可以说,这是实施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

当前,营造更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制环境,应当树立的观念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为:一是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现状出发,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对待所有制;二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所有制形式,两者不是对立的;三是应当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共同的规则,同样地受法律保护;五是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六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事业,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总之,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是坚持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消除生产力发展的羁绊,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按照上述的观念和指导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应当具体到包含下列主要:

1、建立鼓励、支持创业的机制,为多种所有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励人们创业的积极性,消除由所有制造成的创业制度方面的障碍。

2、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在法律面前具有平等的地位,不以所有制的不同论高低,不因所有制的差别而受到歧视,实施差别待遇。

3、各级政府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按各自的职能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政企分开,建立提高市场效率的机制。

4、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确立为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所需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体制以及有关的调整、组合制度。

5、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正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让合格的各类主体有机会进入市场竞争的领域。

6、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从制度上破除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保障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各类企业在统一的大市场中参与竞争。

7、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各类市场主体按各自条件自主配置生产要素。

8、各种所有制的投资权益受法律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形成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的环境。

9、形成鼓励、支持社会各种人才在各种所有制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各显其能,公正地承认他们获得的成果,不因所有制的不同从制度上给予不公正的待遇。

10、形成鼓励、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体制,有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1、推进形成公正执法的环境,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当事人,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都公平对待,遵循非歧视原则,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不以保护某一种所有制的权益而损害另一种所有制的权益为代价。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4

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相应的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也由刚开始的不成熟逐步走向完善。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 理论 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正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在中国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及其现状进行全面科学严谨地总结、努力探索和积极创新,逐步形成了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全方位的科学认识。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多年,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光阴,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者是相互伴随着而发展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这里把我国非公有制的理论发展也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

1978年-1991年是我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相继出现并得到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最早是从个体经济开始的。国家先允许“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提出“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城镇集体和个体经济是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有益补充”。

这段时期国家不仅明确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而且对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出现也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保护,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好了伊始的工作,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保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1992年-1996年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的时期。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对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即南巡谈话。南巡讲话之后在国内建立了许多经济特区,许许多多的外商在中国进行投资,在中国建立工厂、企业,一时间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个体、私营经济数量快速增加,把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推向另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在此时期国家提出让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到它们“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的这个变化,可以看出我党越来越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因此从政策的制定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努力为非公有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

三、保障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1997年-现在,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且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十五大报告)

同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十六大报告)

而“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更是提出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七大报告)

这个时期,我党为了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不能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对立起来。而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更是我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综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展现出蓬勃生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快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001-02

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在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中得到发展,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支持,是我党结合现实经济活动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一、建国初期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发展状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其发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在随后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明确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建国后不久,国家在积极发展社会生产的基础上,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是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共党内在如何对待多种经济成分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1953年党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认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这段话实际上把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起来,最终导致了非公有制经济从1956―1978年一直处于被否定、被排斥的地位。1958年我党脱离中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1961―1962年,全国部分农村出现了群众自发实行的“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但是这种方式却被认为是“单干风”而遭到严厉批判。所有制结构问题上的“左”倾错误在“”期间发展到顶点,个体手工业、商业和农民的家庭副业等分散经营被扫荡无遗。

二、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问题: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最终形成了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思想。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土地大包干,打破了“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拉开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序幕。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存在的方针政策。198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植业的能手,请帮工、带徒弟”,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雇工大户。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有益的补充。经过几年的实践,党中央对私营经济的作用逐步给予肯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认为私营企业的存在不可避免,去掉了从前对企业雇工数量的限制。随后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要求要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逐步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公有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到后来迅猛发展,长期以来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不合理局面被逐步打破。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1.党中央对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非公有制经济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中国基本国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生产社会化程度普遍不高,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呈现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因此,中国只能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而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党不断完善并坚定贯彻发展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适应了当前中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够得以迅猛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适应中国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基础差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依靠公有制经济,还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因为:(1)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发展社会生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2)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中国城乡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非公有制经济吸收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么多人就业,国家没有花一分钱的直接投资,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3)非公有制的迅速发展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吸引外资投入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弥补中国当前建设资金的不足。(4)非公有制的迅猛发展也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有长短,互相竞争,互相补充。(5)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其自身的努力和公有制经济的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辛勤创业,为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由于公有制经济长期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动力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非公有制经济从中受益很多。如果没有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强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难以迅速发展。

四、非公有制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保持着迅速发展的势头,未来它们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其中个别地区、个别部门的非公有制经济会超过公有制经济而占较大的比重。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并把它作为修宪内容提交讨论后,正式载入宪法。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根本大法中得到确认和保证,将消除人们心中的种种顾忌,鼓励人们大胆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决策,这表明了党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坚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随着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确认和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也将明显得到改观: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性的限制和歧视将会逐步被取消,它们的运行空间会更为广阔,发展的机遇将会更多,管理体制将会更加完善、经营环境将会更为宽松。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本身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本更为雄厚,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造就了许多会经营懂管理有技术的人才。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加大资本、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这些将为其迅速发展奠定较为牢固的内部基础。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如果要进一步发展,还要正视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偷税漏税、侵犯劳动者利益等,这些都会影响其本身的社会形象和发展。因此,非公有制经济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走诚实合法经营的道路。同时,政府也必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

随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必将充分发挥出来,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蒋学模.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张卓元.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五十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4]王先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On the Theory of Non-public Economic Development

LI Kai

(Politics and Law Colleges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在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中得到发展,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支持,是我党结合现实经济活动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一、建国初期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发展状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其发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在随后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明确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建国后不久,国家在积极发展社会生产的基础上,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是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共党内在如何对待多种经济成分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1953年党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毛泽东认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这段话实际上把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起来,最终导致了非公有制经济从1956—1978年一直处于被否定、被排斥的地位。1958年我党脱离中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1961—1962年,全国部分农村出现了群众自发实行的“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但是这种方式却被毛泽东认为是“单干风”而遭到严厉批判。所有制结构问题上的“左”倾错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到顶点,个体手工业、商业和农民的家庭副业等分散经营被扫荡无遗。

二、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问题: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最终形成了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思想。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土地大包干,打破了“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拉开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序幕。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存在的方针政策。198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植业的能手,请帮工、带徒弟”,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雇工大户。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有益的补充。经过几年的实践,党中央对私营经济的作用逐步给予肯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认为私营企业的存在不可避免,去掉了从前对企业雇工数量的限制。随后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要求要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逐步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公有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到后来迅猛发展,长期以来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不合理局面被逐步打破。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1.党中央对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非公有制经济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中国基本国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生产社会化程度普遍不高,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呈现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因此,中国只能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而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党不断完善并坚定贯彻发展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适应了当前中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够得以迅猛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适应中国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基础差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依靠公有制经济,还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因为:(1)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发展社会生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2)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中国城乡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非公有制经济吸收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么多人就业,国家没有花一分钱的直接投资,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3)非公有制的迅速发展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吸引外资投入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弥补中国当前建设资金的不足。(4)非公有制的迅猛发展也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有长短,互相竞争,互相补充。(5)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其自身的努力和公有制经济的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辛勤创业,为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由于公有制经济长期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动力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非公有制经济从中受益很多。如果没有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强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难以迅速发展。

四、非公有制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保持着迅速发展的势头,未来它们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其中个别地区、个别部门的非公有制经济会超过公有制经济而占较大的比重。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并把它作为修宪内容提交讨论后,正式载入宪法。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根本大法中得到确认和保证,将消除人们心中的种种顾忌,鼓励人们大胆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决策,这表明了党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坚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随着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确认和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也将明显得到改观: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性的限制和歧视将会逐步被取消,它们的运行空间会更为广阔,发展的机遇将会更多,管理体制将会更加完善、经营环境将会更为宽松。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本身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本更为雄厚,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造就了许多会经营懂管理有技术的人才。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加大资本、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这些将为其迅速发展奠定较为牢固的内部基础。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如果要进一步发展,还要正视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偷税漏税、侵犯劳动者利益等,这些都会影响其本身的社会形象和发展。因此,非公有制经济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走诚实合法经营的道路。同时,政府也必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

随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必将充分发挥出来,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1]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蒋学模.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7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从农业、手工业、服务业到建筑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省市县1997年、2003年两次为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一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全县上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主体的转变;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副业,只能小打小闹到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业,必须发展壮大的转变;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被迫无奈、难登大雅之堂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积极主动、无尚光荣的转变。全社会基本形成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到今年9月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771户,从业人员2632人,注册资金2022万元,与1997年底的1033户、1349人、440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71.4%,95.1%和3.6倍;私营企业总数达46户,从业人员668人,注册资金2231万元,与1997年底的8户、84人、186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75倍、6.95倍和11.53倍。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从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民办教育、网络文化、医疗保健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目前,全县有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8家,民办中小学3家,民办幼儿园2家,医疗保健服务机构7家。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我县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4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等领域。

五是社会贡献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主导产业开发、促进资源配置、繁荣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平抑市场物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003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6%,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6%。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次对财政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占到财政纯收入的25%。2004年1一9月份,缴纳各类税收471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40.2%。再次促进了就业。从业人员达到5500人,是国有企业就业职工的32倍,安排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1、一些部门乱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搭车收费。如工商部门借年检验照之机,搭车强行收取个私协会会费和光彩入网费。按照有关规定,以上两项费用均属业主自愿交纳。二是利用税务发票征收事业性费用。如卫生监督所使用《陕西省延安市行政事业单位应税收入发票》收取卫生知识培训费;质监站用税务发票收取材料测试费。三是在物价部门吊销收费许可证后继续收费。如消防大队收取的消防设施配套费。四是用收款收据、白条乱收费。如装璜办用白条收取某企业装修费;旅游局用收款收据收取旅游定点饭店制牌费,无收费项目和收费许可证;城关派出所用收款收据收取赞助费。另外,一些部门具有合法的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但在收取费用之后存在不按标准服务或着根本不服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加重了个体私营业主的负担,而且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优惠政策落实难。省、市、县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未能真正得到落实,有些部门没有真正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工作中不是积极落实政策、创造条件,而是乱设卡收费。如:税收减免、返还政策没有落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政策落实不够。还有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前置环节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机制,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政策悬空,无法落实。

3、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的私营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的不到总数的20%,过100万元的只有4家。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行业分布上看,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占企业总数的73%,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是空白。

4、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5、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认为,加快宜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坚决摒弃“怕别人赚钱,怕自己吃亏”的观点,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办厂,我上岗,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观念,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舆论环境。首先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县委、县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要典型示范,加大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个体私营户的宣传、表彰力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与广播电视局应联合创办电视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台、报刊宣传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体私营户,让他们介绍经验,现身说法,真切地感受到光荣。第三要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制造摩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我县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若干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2002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规范对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收费行为的意见》(宜发〔2002〕69号)至今落实不下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束之高阁。要把督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形成一种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个体私营业主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个体私营业主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个体私营业主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的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若干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业主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个体私营业主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个体私营业主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我县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个体私营业主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个体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二)优化产业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

从宜川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石油工业配套服务业是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策略。要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梨果业、草畜业积极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的多环节中增收。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以壶口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化建设,深入挖掘黄土风情、黄河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三)创新经营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增添发展活力

个体私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首先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创新机制。要坚持产权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四)打破制约瓶颈,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后劲

制约我县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技术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厚待遇的承诺,引进我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在当前个体私营业主缺乏认识,不愿投入高薪聘请人才的情况下,可组建成立以“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为主要内容的个体私营经济专家咨询中心,结合宜川实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领我县非公有制经营业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要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私营业主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

二是建立融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三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搞好发展保障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8

同志们:刚才,市委、市政府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宣读了《洛阳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及有关部门的服务承诺、市领导联系的50家重点民营企业名册;贵基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偃师等几个先睹为快市做了表态性发言,讲的都很好。下面,我谈三点意见。一、 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额已达到全部纳税额的90%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它不仅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作为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xx,这些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努力下,非公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我市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呈现出强大的活力。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较大、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仅占全市纳税额的15%左右,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管理先进、产品技术含量高的非公有制企业为数不多、全市。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各级领导干部对这种严竣的形势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今后五年的六大任务之一,要努力把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市委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审时度势所作出的正确决策,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需要,是强财政富百姓的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推动洛阳经济发展。二、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xx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一个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通过数字对比是显而易见的,而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却是无形的,而且是最不容易重视的。要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受到政府的引导、管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动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还会在与公有制的联系、竞争和合作中,有益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抛弃那些关于非公有经济发展方面的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标准判断一切工作包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是非得失,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xx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水平虽然不高,困难也不少。但是,优势也是有的,这就需要我们不等不*,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要优化环境。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总是向着适合它们发展、增值的地方流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有责任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听到很多人讲,洛阳的经济环境很差,个别行政执法部门从本部门,甚至个人利益出发,“四乱”行为屡屡发生,说一套,做一套,杀鸡取蛋,竭泽而鱼,侵犯企业正当权益,恶化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其手段和做法有些是相当恶劣的。前一阶段,我市己经出现了一些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外迁,人才外流的不正常现象。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大家必须警醒,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狠刹破坏经济环境这股歪风,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首先要彻底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并将清理后的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伙费标准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涉及到谁,坚决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其次要实行安静生产日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更不能借检查、评比之机,乱收费,乱罚款。二要搞好服务。搞好服务讲了多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搞服务一定要有具体行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可以借鉴,也可以结合洛阳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措施。我看眼前要做好几件事,一件事是成立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中心,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第二件事是建立 “一站式”服务大厅,提高办事效率,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高效服务。第三件事是推行服务承诺制,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提出明确标准,让政府执法部门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接受非公制企业的监督。三要加强监督。方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各级政府要设立“四乱举报电话,对非公有制企业反映即问题,一经查实,一定严肃处理。其次要加强舆论监督,对“四乱”等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为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第三要加强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每年可由人大和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非公有经济代表人士,对政府职能部实行民主评议。对民主评议满意率低的单位领导,坚决予以调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家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消除顾虑,大胆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提高竟争能力,以适应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企业制度、技术、管理上大胆创新;为社会再作新贡献,为洛阳的振兴和发展出力。三、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仅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个人的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全党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特别是领导于部要树立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八次党代会后,市里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全市非公有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个领导小组要成为一个工作班子,切实发挥作用。市里确定五十家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扶持企业,市四大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联系一家或几家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搞好服务。非公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说明非公有制企业及人士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也应随其提高。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各级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的重要作用,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人士对洛阳全面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的人才要敢于重用,使之为洛阳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新年伊始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员大会,意义非同寻常。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奋勇拼搏,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一定会为时不远,我市的经济发展定会写生新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