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8篇

时间:2024-04-02 10:14:25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1

社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着眼现实,立足长远”的原则,以警务进社区为突破口,以强化综合治理网络为依托,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集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从而使社区呈现出社会稳定,文明祥和,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在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工作到位

这半年里,为了使社区内综治工作能真正做到实处,也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调委会、中心户长、居民门店联防政度等六项制度。并分别与各驻地单位.中心户长.联防组长签订了和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目前全区组建有治委会一个,调委会一个,中心户长15名,护校队三个,治安巡逻队五支,门店联防点20个,居民联防点327户,安全小区2个,单位内部联防12个。其次,我们利用社区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条,组织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巡逻员上门宣讲13次,观看普法宣传电教片及文艺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1000余份。通过我们多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宣传,为居民营造出浓厚的综治氛围,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加强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到位

根据社区综治工作管理机制的特点和治安现状,我们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了门店联防、居民联防和单位联防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包建治安小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切实实把社区的综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每月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与会人员都要汇报所包区域的综治工作,以便社区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动态,发现不良势头,立即进行预防控制。为了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把环卫工人、联防组长、中心户长确立为信息员和巡逻员,组成了社区巡逻队2个,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三次的值班巡逻,并做详细的巡逻记录。同时,我们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安全小区。公路上:从城隍庙沟大桥(包括城隍庙沟)到信用联社巷道划分为永信安全小区,由信用联社负责;从联社巷到新华书店家属楼划分为军工安全小区,由县中队负责;公路下:从城隍庙沟大桥到工商局家属院划分为城建安全小区,由规划办负责;从工商局巷到西区家属楼划分为散居户安全小区,由xxx社区负责。经过社区干部、民警及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加强重点整治、工作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使创建“安全社区”真正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上下联动,全面结合,重点整治的工作方法,落实专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特别是对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制定了帮教计划和措施,有专人进行帮教,并定期回访。目前进展良好。

四.落实技防措施,防范措施到位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2

关键词:情境预防;社区治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09-03

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不可避免性和可预防性已经成为当今司法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对于犯罪,预防比惩治更高明。预防犯罪的成功意味着犯罪给社会造成损失的减少,意味着政府治理犯罪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平安和谐社会环境的巩固。

情境预防作为以犯罪行为的发生模式为研究的核心和出发点,与其他预防手段相比,情境预防显得更简捷、更经济,无需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所关注的是直接导致犯罪的因素,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犯罪行为的预防方法,所以在具体犯罪预防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一、情境预防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情境犯罪预防的理论最早反映在考尼希委员会报告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以英国内务部调查局为中心所展开的调查研究使得该理论得到重视,此后经过罗纳德?克拉克为代表的学者们的不懈研究和倡导,情境预防犯罪理论逐步建立并在西方国家得到认可和推广。

所谓犯罪的情境预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简称SCP),是指通过确认、管理、设计、调整等方式,持久有机地改变情境,以此影响行为人的理性选择,减少犯罪机会情境(situational opportunity)和促成犯罪的情境因素(situational precipitators),从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犯罪的场合、犯罪目标、犯罪机会与法律规范等外部情境因素是理性犯罪人实施犯罪前必须加以考虑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犯罪预期目标能否达到。情境预防就是通过持久有机地改善外部情境因素来增加犯罪实施的难度,增加犯罪被发现的概率以及最大限度抑制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从而降低情境因素促成犯罪的可能性,影响理性犯罪人的决策选择,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情境预防理论是人类在不断探究犯罪发生的原因以及不断反思犯罪预防成效的基础之上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这一新理论革新了犯罪预防模式,使犯罪预防由传统的“社会预防―司法预防”二元结构,发展成为了“社会预防―情境预防――司法预防”三元机构新模式。情境预防理论主张通过适当地改变与人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外部自然或者人文环境,以期抑制犯罪动机的产生或者防止便利犯罪活动的实施,即通过改变犯罪的情境条件来抑制或者减少犯罪的现实条件。

首先,情境预防理论假设犯罪人是理性犯罪人,自身能够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进行风险与回报、成本与收益的理性衡量,进而对是否实施犯罪行为进行选择。这一“理性选择理论”是采用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犯罪原因。指出犯罪是一种理性的行为选择,每一犯罪人实施犯罪之前都会进行风险与收益的衡量,因而犯罪是可以通过增加犯罪风险与减少犯罪收益来进行预防的。这一理论是情境预防的前提条件。在情境预防的具体措施中,对环境进行整治、增加实施犯罪的难度、提高犯罪被发现的风险即是围绕着增加犯罪风险这一项展开的具体应对措施;降低犯罪者预期收益、避免诱发犯罪动机则是针对减少犯罪收益这一项提出的具体应对措施。

其次,情境预防理论认为犯罪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因而可以分析解构时空要素来进行犯罪预防。这一“环境犯罪学”理论是情境预防的现实条件。环境犯罪学认为犯罪发生需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犯罪人、犯罪场合、犯罪目标、刑法规范,缺少任何一个基本要素均不可能成立犯罪。其逻辑结构是犯罪人在特定的时空场合下,实施针对犯罪目标的行为,而这一行为为刑法规范所禁止。因而犯罪的预防应从这四个要素着手提出防范措施。比如“可防御性空间”即是针对犯罪场合提出的应对措施;“隐藏犯罪目标”即是针对犯罪目标提出的防范举措;“控制不良诱惑”即是针对犯罪人的犯罪动机诱发提出的;“破窗理论”即是针对犯罪场合提出的预防措施。

最后,情境预防理论认为犯罪只发生于人类社会活动中,脱离人类活动就无犯罪而言。即犯罪是发生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之中。这一“日常活动理论”是情境预防的重要条件。“日常活动理论”认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会影响犯罪的发生。因而改变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习惯来预防犯罪的发生。比如“提供守法的方便条件”就是改善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邻里相守望来增加犯罪的难度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二、情境预防的措施

《联合国预防犯罪措施汇编》中关于犯罪情境预防的思路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减少犯罪的机会来阻止犯罪行为;二是通过减少犯罪收益来预防犯罪[4]。情境预防的领军人物克拉克也不断探索情境预防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截止2003年,克拉克汇总的情境预防措施已经从早期的3类12项扩展到5类25项,具体包括:

一是增加犯罪难度,让违法犯罪人远离犯罪目标和犯罪工具。(1)目标物强化,如为了防止盗窃,倡导安装汽车方向盘锁,防盗玻璃。(2)通道入口控制,如使用公寓大厦对讲机,电子门禁卡。(3)离场示证,如为增加罪犯逃离现场的难度,建立出门验票制度,超市使用货物电子条形码。(4)犯罪转向,如关闭某些经常发生滋事的酒馆,使罪犯无从聚集。(5)控制犯罪工具或者武器,如枪支管制,禁用被盗的手提电话,严禁对未成年人销售喷漆筒。

二是提升犯罪风险,让违法犯罪人意识到随时有被发现的可能。(1)扩大关护,如提倡养成警觉的日常习惯,夜间结伴出行,制造有人在家的假象,随身携带电话,建立“蚕茧式邻里守望”。(2)加强自然监控,如改善街道照明,设计防卫空间,支持报警和举报。(3)减少匿名性,如为保障出租车运输安全,使用出租车司机ID卡;为保证校园安全,平时统一学生制服,防止校外不法人员混入校园。(4)利用现场控制者,如防止公共汽车犯罪,在双层公共汽车上使用闭路电视;鼓励联防、治安巡逻。(5)强化正式监视,如在各路段安装电子警察,店铺安装防盗警报。

三是降低犯罪收益,让违法犯罪人自动终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1)隐藏目标,如为防止汽车被盗,远离主要街道停车;为防止电话丢失后骚扰,电话薄中名字改为中性;为防止抢劫,使用没有专门标记的银行运钞车。(2)移开目标,如为防止车内无线电设备被盗,使用移动式车载无线电;为防止电话费诈骗,使用预付费电话卡;为防止女性遭侵犯,设立妇女收留所。(3)标志财产,如为了防止汽车失窃,进行车辆登记,停放标志;为防止牲畜被盗,在牲畜身上标识烙印。(4)瓦解黑市,如监控典当市场、控制二手市场、发放小贩牌照等方式使黑市无法生存。(5)灭除犯罪收益,如清除公共场所的违法涂鸦;为防止超速驾驶,设置减速路障。

四是减少犯罪刺激,让违法犯罪人抑制倾向害心理的增长。(1)减少挫折感和压力感,如减少排队时间、高效服务,增加公共座位;公共场合播放温柔音乐、使用柔和灯光以减轻紧张情绪。(2)避免冲突,如为防止球迷冲突,设置不同区域以分隔敌对的球迷;减少酒吧拥挤,统一出租车收费。(3)减少情绪冲动,如控制色情暴力文化,鼓励文明球迷,禁止种族污蔑。(4)化解同伴压力,如不酒后驾车,树立“拒绝并无不妥”的观念以防止青少年迫于同伙压力而犯罪,驱逐麻烦制造者。(5)阻止不良模仿,如为防止青少年模仿恶意破坏行为,快速修复公共场所损害物;为防止青少年恶意效仿,对电视频道进行分级锁屏,对犯罪描写进行新闻检查。

五是排除犯罪借口,让违法犯罪人难以找出付诸行动的可行性。(1)制定规则,如制定商业租金规则,反骚扰法律,饭店住宿规范。(2)张贴告示,如在敏感地区设置“禁止停车”、“私人财产”、“熄灭营火”等告示牌,杜绝疏忽大意的借口。(3)唤醒良心,激励道德意识,如为防止超速犯罪,在路边设置速度现实板;为防止走私,海关申报者必须签名;为防止店铺盗窃,宣传“顺手牵羊也是盗窃行为”。(4)帮助守法,如为防止偷盗图书,多设立公共图书阅览室;为杜绝不文明行为,在公共场所多设置公测、垃圾桶等。(5)控制和酒精,如在酒吧设酒精测试仪,干扰和酒的供应,倡导无酒社交活动。

三、情境预防与社区治理的契合

社区是聚居一定区域内群防群治的生活共同体,以多种社会关系的结合,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活动,组成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作为社会组成的缩影,可以认为是最小的完整社会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末,面对社会结构出现的变化,政府已经认识到社区应该是预防犯罪的主要战场,于是以社区为中心,安排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大战略,提出了社会综合治理的方针。社区治理这一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所谓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社区治理的特点是:治理主体由单一化(政府)转变为多元化(政府、社区组织、营利和非营利组织、辖区单位、居民),治理过程由行政控制转为民主协商,治理组织体系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结构。

与国家控制下的多机构协作犯罪预防不同,社会治理是以社会运动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公共授权策略。其理论基础是当代社群主义犯罪预防理论,社区凝聚力在犯罪预防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社区治理模式集社区治理一般优势外,还具有其自身发展特点:首先,城市社区内的技术防护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部分新建新改的社区按照“平安社区”的建设要求,对社区内的技防设施建设予以足够重视并统一规划,落实建设。这些社区多采用封闭性技术防范措施,小区内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第二,全方位立体型的社区物防工程也随之成型。这包括新老社区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的安装了各类实用型防范设施,如安装或加固走廊窗栅栏、安装防盗门、加固小区围墙等。第三,社区居民预防犯罪及群防意识相对较高。由于社区内人员组成相对简单,邻里之间可以做到基本熟络,在有可疑人物进入小区时,社区居民警惕性都相对较高,遇到问题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互相帮助。同时社区安保人员配备相对较为完善,在发生状况时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制止不法行为并协助警察处理相关事务。第四,社会治安综合防范体系已建立起来。在犯罪预防方面,通过社区自身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可以充分弥补国家和政府在犯罪预防方面的不足且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现阶段上述思想正被国家大力倡导,也被广大人民群众予以认同。相关部门也在为社区发挥其预防犯罪的最大功效提供一切必要支持,总体上使预防犯罪形成了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的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的正确推进,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而情境预防理论产生的背景也决定其目标的明确性――预防、减少、遏制犯罪。“犯罪行为=犯罪人格+罪前情景+社会反映”认可了情境因素在犯罪生成时的重要作用,也充分肯定了情境预防确能够在预防犯罪上发挥其功能。因此社区治理同情境预防在其运作目标上达到了一致。社区治理工作始终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拓展平安领域,将治安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是情境预防理论区别与其他犯罪预防理论的显著特征,其运作模式都是针对罪前情境的改造从而影响犯罪动机的形成。因此,社区治理同情境预防在其运作手段上也达到了一致。这样,情境预防纳入到社区治理中来,无疑是为理论找到了落脚点,为实践找到了支撑点。

四、情境预防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一)充分认识情境预防重要意义,发挥工作主动性

情境预防在预防犯罪措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虽在我国兴起较晚,但能够很好的弥补社会预防、刑罚预防之不足。情境预防将犯罪原因的研究视角从影响犯罪现象的一般因素转移到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因素上,通过改变因地制宜“情境”,增加遏制违法犯罪的环境因素,使社区防范措施更具有操作性、现实性和成效性,可以极大提高现行违法犯罪的发现率,降低犯罪预防成本。如何能够提高情境预防对策和措施的效率,突出其在社区遏制违法犯罪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是社区治理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因此,充分认识开展社区情境预防的意义,可以使社区治理有充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自觉主动的将情境预防理论运用到社区治理中。

(二)利用社区现有技防、物防、人防技术,与情境预防良好结合

目前社区防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是有些未能被利用起来,有些未能良好的发挥其功效。例如,楼宇对讲系统就是情境预防中增加犯罪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实践中社区居民多为出行方便,将楼房大门敞开使对讲系统沦为摆设,也为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按照情境预防理论的思想,将社区现有的技防措施利用起来,物防措施加以巩固,人防措施得以唤醒,使防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共同为社区安全保驾护航。

(三)创新社区治理手段,将情境预防功效发挥极致

结合社区现有条件,努力寻求情境预防犯罪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机制,使应对新问题有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有新办法。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充分分析社区犯罪情境提出社区治理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使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的改善提高中来,群策群力的使情境预防理论在社区治理中得到充分应用。

五、结论

犯罪是人类社会共存的弊病,它不仅危害国家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更是对社会公民人权的侵害。社区治理结合情境预防这一先进的犯罪预防理论,从小处入手,发挥二者各自优势特点,定能够由表及里的根治这一毒瘤,维护我国社区稳定、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张远煌.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蔡英明.犯罪预防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

〔3〕张远煌.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检察官出版社,1998.

〔4〕刘晓梅.解读犯罪预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5〕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6〕莫洪宪.犯罪学概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3

目的:研究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方法:我社区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1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具体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对其血压、脉压进行检测,对BMI进行分析,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通过对所选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使其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患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的诊治,与实施干预前相比,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程度不等的好转。结论: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工作主要是对高血压病情进行控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社区; 高血压; 干预措施;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28-01

高血压患者主要多见于慢性血压升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血压进行平稳控制能够明显的降低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数量以及降低其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期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负担。现今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时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实施,我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临床效果显著。通过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快的为患者建立高血压档案,鼓励患者按照规定服药,定期检测血压,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这些是治疗高血压最佳的方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社区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1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其中90例为男性,70例为女性;年龄在50~67岁之间,平均为(54.2±2.6)岁;所选的患者均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其中92例患者存在家族史,46例患者的BMI指数超过25。对所选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度、脉压、定期检测血压、并发症情况以及体重等等。

1.2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P

2 结果

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有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加社区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鼓励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和饮食,正确控制体重的发展,经过实施干预措施后,BMI体重有所降低,一些患者体重甚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这可能与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所升高有一定关系。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实施干预措施后,血压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医疗主要实施的单位是社区,主要组成人员为社区行政管理人员,相关医疗工作者以及群众等,主要形式为实施医疗治疗以及检测等[1]。国外已有学者得出相关数据,对慢性病实施治疗时社区医疗模式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是对疾病进行控制的主要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病终身无法治愈,患者需要长时间配合治疗,尽量避免相关的危险因素出现,提升治疗的依从性,社区医疗服务为载体的全社会综合防治是这一疾病治疗的切入点。近几年,我国逐渐认识到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过程中社区医疗的重要性,快速的为社区提供人才和引进硬件建设。前提条件是政府对社区医疗的发展提供很大帮助,同时我们充分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积极的实施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努力改善社区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为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嘱咐其定期到社区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2]。

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有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加社区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鼓励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和饮食,正确控制体重的发展,经过实施干预措施后,BMI体重有所降低,一些患者体重甚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这可能与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所升高有一定关系。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实施干预措施后,血压各项指标明显降低。社区还有个作用就是在任何时间都要向患者传递疾病预防为主的理念,这也是社区干预措施的重点内容。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在社区防治高血压工作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整体评估患者的心血管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3]。另外,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为患者选择适合的、价廉的药物,将其患者的家庭负担,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总而言之,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白兰.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口岸卫生控制,2011,24(04):847-848.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4

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题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重要指示,集中整治农村治安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建设。5月13日,广安市邻水县九龙镇发生一起1名留守学生被2名未成年人持刀拦路抢劫杀害的恶性案件,并于14日至15日引发了数百人聚集镇政府的。邻水“5.13”案件及由此引发的,引起中央、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总书记、总理、罗干、同志,省委书记杜青林和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怀臣都先后作出了重要批示。5月29日,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集中整治农村治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6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集中整治农村治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会议。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区委决定,从6月初开始,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区集中开展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切实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抓好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区政法部门干警和各乡镇、村社干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要求,也是全区社会治安客观形势的需要,更是保护民安、构建和谐金口河的一次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感。近年来,全区农村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斗争,加强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大力加强乡镇、村、社、院户“四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综合治理措施在农村的落实,有效维护了全区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全区农村一些地方的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等案件时有发生;赌博、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治安防控措施不落实,农村治保会、调解和治安巡逻队等社会治安防范队伍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区政法部门、区级有关单位一定要立足大局,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金口河”的高度,从保民安、促民和、以民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集中开展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安排,狠抓措施落实,务求整治实效

根据区委的要求,这次集中行动,要以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为突破口,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维护民安、提升农村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着眼点,达到“一防止、三减少、三遏制、四增强”的目标:“一防止”,即防止因刑事案件、治安问题引发。“三减少”,即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减少;侵害留守学生、老人、妇女的违法犯罪明显减少;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明显减少。“三遏制”,即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吸毒贩毒、赌博、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杀人、抢劫、、诈骗和黑恶势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四增强”,即农村社会管理和治安防范增强;农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各乡镇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的实施方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坚持因地制宜,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什么犯罪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什么地方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什么地方,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改变农村一些地方治安混乱的现状,务求整治实效,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开展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打黑除恶、开展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和平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公安分局在平安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要切实担负起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的主要责任,发挥主力军作用。区政法各部门和教育、交通、农业、林业、文化、工商、民政、团委、妇联等综治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履行部门整治责任。为切实加强全区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先平任组长,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碧洪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整治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结合“联帮扶”工作,围绕集中整治行动、打黑除恶和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制定宣传方案,印发宣传资料,要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高密度、全方位开展宣传;要深入乡镇、村、组,宣传到千家万户,排查到户到人。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管理、帮教、调解等各方面的工作。要开通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线索,对提供重要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的有功人员,要按照本辖区治安信息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三)落实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排查。区公安分局要抓紧制定全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方案要明确工作时段,落实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突出整治重点。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将从政法各部门和综治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对我区农村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要以乡镇为主体,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健全群众工作网络,搞好各类矛盾纠纷、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在详细分类排查的基础上搞好大调解。抓住整治契机,健全乡镇、村(社)矛盾纠纷联动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做到机构、人员、工作三落实。整合各方力量,把群众、乡镇职能部门工作结合起来;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实现联动联调。司法行政部门要大力实施“律师进千村奉献工程”等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医患纠纷、邻里纠纷、环境污染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加强和改进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各种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落实“重大专案攻坚”和“挂牌督办”措施。

(四)强力督促整治,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区公安分局对排查出的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建立排查整治工作台帐,并向社会公开作出限期整治承诺。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把整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实行基层平安建设包干治理,全力整治,限期改变面貌;对一些治安长期混乱、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重点督促整治,实行上下联手,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联合攻坚,坚决改变治安混乱的局面。区公安分局要根据排查情况,确定我区挂牌整治的重点地区。区综治委要广泛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参与,联动联治。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乡镇,具体指导、帮助联系乡镇开展农村治安重点整治工作。

(五)严格考核,确保整治实效。各乡镇、综治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工作组,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乡镇、区级各部门开展重点整治的实效进行检查,并纳入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考核。凡整治不力、治安问题突出、群众对治安问题反映强烈、安全感不强的,综治工作一律不得评为先进,集中整治不得结束。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未列入重点整治,或因整治措施不力,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

三、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平安建设实效

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把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行动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整治黄赌毒、队伍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平安村社”、“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平安乡镇”等基层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平安建设实效。

(一)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能力。区政法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履行职能,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杀人、爆炸等多发性犯罪,以及侵害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要将集中整治工作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并安排,一并部署,深入摸排黑恶势力线索,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具有黑恶势力性质的涉黑组织,决不让其形成气候。区委政法委要加强协调,确保区政法各部门认识统一,形成合力,做到快捕、快结、快诉、快判,提高整治效果。

(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及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区公安分局要坚持每月对治安形势进行分析、研判,认真研究把握当前刑事犯罪的总体发展态势和具体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特别是要加强对苗头性治安隐患的排查和分析,对一些新型犯罪、新的犯罪动向和治安问题,要及时敏锐发现,研究对策措施,抓早抓小、露头就治,决不能任其发展,危害一方安宁,甚至危及社会稳定。要结合本辖区治安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及时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

(三)加强社会管理,落实社会重点人群教育管理措施。区公安分局、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要深入调查,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留守学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底数,建档立卡,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川委厅[*]22号),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落实帮扶、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法制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区司法、公安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措施,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区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场镇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场所的管理,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增强防控能力。要建立健全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区公安分局要大力实施“三大警务”战略,整合警力资源,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没有设派出所的乡镇,年内要建立警务室;要大力推进“警校共育”,维护农村校园治安秩序。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和党员干部、民兵的作用,形成“乡乡有组织,村村有队伍,户户有人看”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切实加强集贸市场、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车站等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治安防范,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认真做好农村公共安全教育,积极预防火灾、食物中毒、电力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等事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要逐步将社会保险、保安服务、治安承包、科技防范引进农村治安防范,推动农村治安防范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强边际协作防范,形成共防、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5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区、市综治委关于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部署安排,迅速行动起来,做好全县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县委政法委、综治委决定召开全县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上面,县法院院长蔡挺宣读了《县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希望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平安”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加大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工作力度,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为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综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实事求是地讲,部分乡镇、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由于综治组织不健全、技防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综治措施不落实、社会管理不完备,致使各类社会治安问题、公共安全隐患、不安定和不稳定因素较为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种“城中村”、娱乐场所、集市贸易增多,流动人口、闲散人员也随之增加,生活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由此滋生了大量不稳定因素。一些乡村(社区)治安恶化,入室盗窃、街面抢劫、抢夺案件增多,家庭暴力杀人伤害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团伙犯罪、流窜犯罪突出,“黄赌毒”违法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屡打不绝;一些地方因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婚姻纠纷、村财村务管理、邻里纠纷等矛盾经常出现,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积累多,非正常上访,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公共安全隐患突出,非法私藏、经销液化气,酿成火灾事故;城乡道路交通运输秩序混乱等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突出问题如不及时予以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全稳定,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区、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作为深化“平安”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通过开展重点地区社会治安排查整治,使治安混乱地区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各种管理措施有效落实、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明确任务目标,狠抓措施落实,切实增强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开展好这次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中央、自治区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县综治委根据上级的意见和精神,制定了《县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已印发。希望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结合实际,从以下六个方面认真抓好落实。

(一)抓排查、促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要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形式,集中组织力量,认真开展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大排查活动,一要对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农村集贸市场、“城中村”住宅小区、公路沿线、学校周边等高发案重点地区进行大排查;二要对容易滋生“黄赌毒”丑恶现象的出租房屋、旅店、歌舞厅、棋牌室、网吧、游戏室等场所进行大排查;三要对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交通、消防、卫生、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进行大排查,四要对容易产生现实危害的“”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进行大排查;五要对“两抢一盗”、杀人、伤害等高发案地方进行大排查。通过排查切实把 治安混乱的区域、部位、场所摸清、摸准、摸实、摸全、摸透。要通过组织召开不同方式的群众会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还要通过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建立奖励制度等形式,发动群众(来源:文秘站 )举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要按照乡镇(街道)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户的要求,逐村(居)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要认真核实排查问题和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进行备案,实行动态排查控制,做到不留盲点、死角、空白,确保排查一片、整治一片、巩固一片。

(二)抓整治、促成效,不断净化社会环境。要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整治哪里”的要求,对排查出的情况和问题,要认真梳理、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逐一整治、限期解决。要突出打击重点,严厉打击“”等组织或利用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财犯罪;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黑恶势力犯罪,深挖保护伞;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净化社会环境。要下大气力破积案、打流窜、摧团伙、追逃犯、端窝点,有效震慑犯罪,从源头上清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确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按照“两减少、两扩大”(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老年犯中一些罪行轻微的人员,依法减少判刑、扩大非罪处理;非判刑不可的,依法减少监禁刑、扩大适用非监禁刑和缓刑)的原则,多做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三)抓服务、促管理,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要狠抓综治机制创新,着眼于长效管理,把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问题与加强全面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能力和效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等工作平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切实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减少违法犯罪,真正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安全和谐的地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要以人性化管理为导向,以“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为主要手段,以暂住人口、出租房和旅店业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创新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措施,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和流向。要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落实流动人口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基本服务措施,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对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要摸清底数,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服务、救助等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落实衔接措施,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健全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帮教机制,加强教育、管理和帮扶。对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严格落实管控责任。加强互联网、手机短信中有害信息管理,坚持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并用,构建网上网下结合的网络虚拟社会防控网,提高网上发现、侦察、控制、处置能力,严防形成隐蔽性犯罪组织和社会动员破坏力量,对网上造谣、煽动等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及时封堵、删除,落地查人、公开处理,净化社会环境。

(四)抓防范、促管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切实把防控触角进一步向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延伸,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实现动态环境下对重点地区的有效覆盖和对社会治安的有效管控。要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总体思路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拓宽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人民群众参与排查整治工作。要多方筹措落实群防群治队伍的经费,确保能够正常、有效地开展工作。继续落实“十户联防”、党员综治责任区和综治特派员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公安机关是这次排查整治的主力军,要围绕案件高发的重点部位、场所、路段,开展街头路面巡查、盘查,提高打击现行犯罪能力。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政法部门要督促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以及企事业单位都要推广以电子视频监控、防盗报警为主的技术防范,切实强化社会面管控,着力增强治安防控的整体效能。

(五)抓基层、促落实,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在排查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治乱与治“瘫”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加强村(社区)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综治机构特别是乡镇(街道)综治办、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和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确保基层排查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多种力量,建立完善滚动排查整治、部门联动联治的工作机制,全县上下形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整体合力,确保实现排查整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着力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保组织和保卫工作队伍建设,健全机构,落实专职保卫人员,配齐配强人员和装备。教育体育局、卫生局、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等大口单位都要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和内保机构,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发挥作用。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都要安排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能力解决问题。

(六)抓宣传、促发动,营造排查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宣传发动群众作为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贯穿活动始终。要把宣传发动的重点放在基层,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进行宣传发动,真正使排查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加强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政法综治部门要与宣传部门通力合作,重点宣传开展排查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宣传排查整治斗争的重要战果和典型经验,倡导见义勇为,增强群众参与排查整治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动员群众检举、揭发和指证犯罪,打一场全社会围剿犯罪分子、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人民战争,营造排查整治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确保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村(居)委会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规范和落实村(居)委会治安防范各项工作措施,努力营造更加安定、和谐的村(居)委会治安环境,把邾城街建设成为"经济强街当龙头,商贸大街创特色,文明兴街争一流",提供有力保障。

二、成立村(居)委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村、社区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并兼任治保民调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村副书记或副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可从该村退休干部、退休老师、劳动模范、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人员中选配。小组人员原则上1000人以下的村按4-6人配置,1000人以上的村按6-10人配置。村、社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街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本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方案和创建平安工作,并组织实施。

2、领导和组织本村群众、社区居民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做好普法、治保、调解、帮教、消防、巡逻等日常工作,确保本村社区稳定和安全。

3、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4、协助公安、派出所、司法等机关做好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和“”人员的帮教、监督、管理工作,协助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5、对辖区内重点部位、地段、重要设施、要害场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每月定期向邾城街综治领导小组报告该村、社区社会治安工作情况,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7、定期召开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措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8、积极认真地完成上级交办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事宜。

三、村(居)委会建立“治安中心户”。

各村、社区按10-20户中选出一名治安中心户长,治安中心户长可以从退休干部、劳动模范、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复退军人、治安积极分子和致富带头人中推荐。村、社区治安中心户长的职责:

1、警民联系:对群众的需要及时与派出所、村(社区)综治领导小组或治保民调会联系;

2、信息报告:一旦获取不安定因素、事故隐患、违法犯罪线索、辖区人员和大型财物等变动情况,迅速向管段民警、村(社区)综治领导小组或治保民调会报告;

3、纠纷调解:对一些小的矛盾纠纷就地、及时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

4、法制宣传:利用红白喜事聚会、召开群众大会、调处民事纠纷等机会,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

5、治安防范:组织农民、居民轮流开展巡逻打更、邻里关照、邻里守望等,预防和减少耕牛、农机具及农民、居民的其它财产被盗,防范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6、交通协管:登记掌握辖区机动车辆和机动车驾驶员底数,告诫本地机动车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督促办齐各种证照;

7、帮教转化:掌握辖区“两劳”释解人员和问题青少年底数,关注其思想动态,认真做好帮教转化工作;

8、权益维护:依法维护片区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目标

以创建平安新洲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创建平安街,平安村(居)委会和平安小组,星级安全小区、星级楼栋等安全活动。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公安派出所的具体指导下,全面加强村(居)委会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建设,组织发动村、居民开展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村(居)委会基层社会治安各项防范措施,建立以"技防为主导,物防为基础,人防为保障"的安全防范网络,做好以防火、防盗、防抢、防破坏、防毒、防爆、防治安灾害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防范工作,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创建平安街、村(居)委会、居民小组、村民小组,安全小区,创造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社会治安秩序。主要目标是:

1、全街各村(居)委会社会治安防范保卫工作分类管理。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全街各村(居)委会要制定治安工作计划、措施和实施方案,分一般和重点保卫单位,实行分类管理。

2、各村(居)委会治安责任区(单位)应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各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为第一治安责任人,负总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统筹安排部署,定期检查考核,每月专题研究一次。重大问题,第一治安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亲自抓。

3、大力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星级安全小区,安全村(居)委会创建活动。“创安”面达到100%,确保辖区创安达标率不低于80%,深入推进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60%以上社区达到“三无”社区。

4、力争责任区(单位)内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集众闹事,对责任区内(单位)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渠道畅通,防控措施得力。把各种紧急事件和突发事件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依法及时果断处置,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不发生影响全街、全区、全市稳定的重大事件。

5、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针对突出治安问题,重点部位地段,利用各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打击流氓恶势力,车匪路霸、村霸、湾霸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斗争,切实抓好学校企业财力治安环境以及交通要道和重点地区的整治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6、坚持“严防”、“严控”、“严管”与“严打”相结合。加强内部单位和城镇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社会防控能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刑事案件发案数要比上年下降20%。力争刑事重特大案件,人口犯罪率稳中有降,破案率有所提高。

7、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寄住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两劳”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安置帮教率不低于96%。三年内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不超过4%,人口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三点五以内。

8、积极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成“四五”普法年度计划,普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骨干,有阵地,讲求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及时表彰奖励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有功人员,民事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有所下降。

9、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火灾发生和交通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目标管理规定之内。

10、教育本单位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干部职工违法犯罪率不超过本单位总人数的2%。

11、坚决制止公路打场晒粮。凡未达到禁止公路打场晒粮目标的单位,严格按责任书的条款进行处罚。

12、切实认真做好防范和处理“”问题工作,确保辖区内无“”违法犯罪活动,无进京赴省、市、区等上级机关滋事、闹事,无“”反动宣传节目插播,无“”反动宣传标语、条幅。其清除、覆盖率为100%,监控率达100%,信息反馈率达100%。

五、工作措施及步骤

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分二步实施时间从今年8月上旬开始,至9月25日结束。

(一)工作步骤

1、各村、社区于8月20日至9月10日建立“治安中心户”,报街综治办;

2、各村换届选举结束后(9月11日至20日),迅速成立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报街综治办;

3、各村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治安中心户”名单由街综治办发文确认;

4、制定本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重点,一般防范分类及管理办法。

(二)主要工作措施(9月1日至30日全面实施)

1、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建设。实行运用“四前四早”的方法。即超前掌握信息,做到问题苗头早发现;提前进行调解,做到矛盾纠纷早处理;事前开展教育,做到重点对象早转化;靠前处置问题,做到平息事态早动手的方法。确保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2、强化村(居)委会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行以“治安中心户”为载体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立51个行政村(居)委会治安领导小组,建立“治安中心户长”约3000户。挂牌服务,不计报酬。社区要加大物防、技防、人防措施,大力推广使用电子报警器,电子对讲防盗门。形成“七位一体”[即特派员、协管员、管段民警、安保队员、治安志愿者、居民小组组长(治安中心户长)、低保对象]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分日排班,按时巡逻。

3、强化内部单位防控体系建设。按新城办[2005]48号文件执行。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7

论文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8

论文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