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8篇

时间:2024-04-22 15:21:39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1

关键词 空气污染指数(API);气象要素;山东济宁;2004―2012年

中图分类号 P42;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67-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与交通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是无处不在而且只能吸收、不可选择的环境,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积累有一定作用,在污染源一定的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对于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我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李德平等[2]分析2001―2007年数据表明,影响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风向、降水和逆温层;王淑英等[3]分析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表明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能见度、风速和气压呈负相关;张国勋等[4]指出,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降水量、气温和SSW 风等呈明显的负相关,与静风和逆温呈明显的正相关。

济宁市位于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复杂。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业化、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源和量增多,空气质量不容乐观,本文利用济宁市2004―2012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和气象资料,分析AP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济宁市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济宁市乃至鲁西南空气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2004―2012年济宁市MICAPS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供的2004―2012年济宁市空气污染指数(API)。

2 结果与分析

2.1 济宁市空气质量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近9年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率为92.36%,其中优占6.84%,良占85.52%,轻度污染占7.57%。空气质量月际变化表现为7―8月的空气质量最好,优良率均达到99%以上,6月、12月和1月空气质量较差,优良率为82%左右。

分析济宁年平均API和月平均API得出:年平均AP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最高值在2010年达到84.6,接近轻度污染的状态。

综上所述:济宁地区空气污染指数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污染指数较高,夏季污染指数较低。济宁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11月、12月和1月)混合层高度低,大气层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比较稳定,冬季供暖所产生的可吸入性颗粒物、汽车尾气等累积在边界层下层,导致空气污染严重。7―8月济宁市处于汛期,降水较多且多为对流性降水,对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和粉尘起冲刷沉降作用。另外,大气对流活动旺盛,使近地层污染物得到扩散稀释。6月空气污染指数较高与当地的秸秆焚烧有一定关系。

2.2 API指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导致空气污染的影响因子众多,主要包括污染源及其强度、气象条件、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城市交通等人文因素。其中,气象条件这一自然因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最为复杂和多变。

2.2.1 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利用相关统计法分析 2004―2012年济宁市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由表2可以看出,空气污染指数与气温呈负相关、气压呈正相关,这与其季节分布密切相关,夏季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污染较小,冬季气温低,气压较高,空气污染较大;与降水量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降水对污染物有沉降清洁作用;与总云量和低云量呈负相关,低云的增多说明低空不稳定性大,大气垂直运动明显,垂直扩散能力较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5];与日照时数相关性不大;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这在下面将进行进一步分析。

2.2.2 与风向的关系。风是边界层内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的动力因子。风向决定着大气中污染物的输送方向,风速则影响着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快慢程度,特别是低层风向、风速的变化直接影响空气污染物的聚散以及各处的浓度分布。

上文相关分析法已得出污染物指数和近地面风速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图1可以看出,近地面主导风向为南风,SE到S 3个风向所占比例为27%,W到NW 3个风向所占比例为29%。N风仅占5%,北风常常携带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质的及时清除,空气质量较好。

2.2.3 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空气中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从而对大气能见度产生影响。由图2a可以看出,不同的污染指数等级所对应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成反比关系,能见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能见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同时,污染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能见度范围就越低。空气质量在优时,相对湿度基本>20%,能见度>10 km;空气质量轻度污染时,相对湿度基本

2.2.4 与风速的关系。风速通过影响大气中颗粒物、水汽的输送和扩散情况从而影响大气能见度。风速较小时,有利于大气稳定层结的维持,空气中的污染物颗粒不易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反之,空气中的风速较大时,大气层结稳定性被破坏,有助于污染物颗粒的的扩散,空气质量转好。由图2b可以看出,随着污染指数等级越高所对应的风速越小,能见度的范围越低。地面风力条件是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其作用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风的水平输送作用,当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风的推动下,被输送到其他地区;二是风对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作用,污染物随风移动并得到风的搅动,不断与周围相对干净的空气混合而最终稀释。空气质量在优时,风速>2 m/s,能见度>10 km;空气质量在轻度污染时,风速

3 结论

(1)近9年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率为92.3%,年平均AP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污染指数高,夏季污染指数低,6月污染指数较高可能和麦收秸秆焚烧有一定关系。

(2)空气污染指数与气温呈负相关、气压呈正相关,这与其季节分布密切相关;与降水量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降水对污染物有沉降清洁作用;与总云量和低云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相关性不大。

(3)根据不同风向上空气污染日数的分布统计,济宁市污染日主要受S和WN风影响。

(4)不同的污染指数等级所对应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成反比关系,能见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能见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同时,污染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能见度范围越低。

(5)分析不同等级污染指数对应的能见度和风速的变化发现,随着污染指数等级越高所对应的风速越小,能见度的范围越低。

4 参考文献

[1] 郑美琴,卢振礼.日照市区PM10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3):413-417.

[2] 李德平,程兴宏,于永涛,等.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日的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3):7-13.

[3] 王淑英,张小玲.北京地区 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J].应用气象报,2002,13(增刊1):177-184.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2

【关键词】大气污染;对策;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城市形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态度,是人们选择居住、就业、投资、创业、旅游、教育及其他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许多的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合城市文化,挖掘城市特色,利用各种媒体展示城市的魅力,以便引起社会关注,博得人们的好感。邢台市历经五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古城文化,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2008年就以“殷商古都、守敬故里、山水泉城”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城市标志,可见我市对城市形象建设的高度重视。

正当邢台城市形象蒸蒸日上的时候,全国城市污染大排名的“黑帽子”似乎掩盖了邢台市的正面形象,邢台的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邢台市形象建设的最大障碍,要改善邢台的环境状况,摆脱污染之城的恶名,就必须研究邢台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才能够找到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抓住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契机,向全国人民展示邢台人民建设秀美邢台的决心和勇气,通过污染治理的成果展现邢台人建设邢台、发展邢台的能力,进而塑造邢台良好的形象。

1 正视邢台大气污染的成因

探寻邢台大气污染的根源,了解污染产生的原因,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不但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污染应对策略,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造成邢台大气污染的成因比较复杂,通过调研,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业污染

邢台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华北平原南部,临近城市京、津、唐及省会石家庄。邢台的经济建设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一直是邢台建设的首要目标,工业生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仅在“十一五”期间,邢台的工业发展取得了客观的成绩,工业经济从2005年的78.96亿元提升到196.77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每年的13546元增加到30317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但是邢台的主要工业为钢铁、矿业、水泥、焦炭、造纸、玻璃、电镀等产业,这些产业污染重、产能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凸显了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同时,大量的燃煤污染企业分布在市区和周边,冒着黑烟的厂区随处可见,废弃物的排放严重污染了邢台的环境,造成大气重度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工业企业燃煤污染占了市区大气污染负荷的60%左右,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因此可以说工业污染,是邢台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 扬尘污染

邢台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筑施工、道路修建、土地开发等产生了大量的扬尘,同时交通运输及日常生活导致二次扬尘或多次扬尘;同时过度开采造成城市周边土地植被破坏,沙土,伴随季风造成季节性扬尘。有数据表明扬尘污染占了市区大气污染负荷的30%左右。城市的发展避免不了大兴土木,但城市建设会逐渐完善,建筑、道路及土地开发等活动也会越来越少,加上科技的发展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有理由相信扬尘污染会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

1.3 机动车尾气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基本的代步工具,据统计,邢台目前机动车保有量约为70万辆,是十年前的5倍左右。如今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已经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占了市区大气污染负荷的10%左右。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生活观念也会发生改变,能够在环境污染和生活便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做出自己的贡献。

1.4 其他因素

建设中的城市,往往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居民生活燃煤、周边农作物焚烧、餐饮油烟排放、烟花燃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对邢台大气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2 大气污染对城市形象造成的影响

大气污染是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其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污染不仅直接体现在城市外观,形成“光灰城市”和“雾霾城市”,还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生理的伤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大大降低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1 大气污染对城市视觉形象的影响

大气污染最直接的现象是雾霾,使整个城市淹没在灰雾之中,可见度极低,美丽的街道、充满生机的绿植、现代化的建筑等都失去了光彩。由于能见度低,还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造成拥堵,原本畅通有序的城市环境变得混乱不堪;同时,雾霾严重影响城市卫生,大量的灰尘充斥在城市空间之中,附着在街道、建筑及绿植之上,形成脏乱差的视觉效果。

2.2 大气污染对生理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的生理影响是巨大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分布到全身,对肝、肾、胃、肠等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最易引发呼吸道及其他方面的疾病。

2.3 大气污染对心理的影响

雾霾天气容易使人产生忧虑、焦急、愤怒、抑郁等心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人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处于室内,空间的局限、工作压力等各种因素,人们需要在风清云淡、心旷神怡的环境中得到释放,污染的城市环境无法提供这样的空间,内心的情绪得不到宣泄,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容易产生心理恐慌,患上心理疾病。

2.4 大气污染对城市凝聚力的影响

城市的主体是人,只有能把人凝聚起来,成为城市的发展动力,城市才有生命。但污染的城市环境,不利于人们生活、工作,让城市居民没有安全感,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如果人人努力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离开这座城市,那这座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同时,大气污染还不利于招商引资,没有先进人才、充足的资金,城市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3 研究大气污染治理对策,展示城市形象正能量

大气污染问题是全民必须共同面对现实问题,治理和预防大气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制定大气污染应对策略时,政府应该全面掌控,发挥策略制定、执行和监管的作用,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激发人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全民的积极性,自觉维护城市环境,主动奉献自己的能量,在治理环境污染的战役中,展现出正面的城市精神,把城市大气污染的危机转化为展现城市形象的契机。

3.1 政府调控

在污染治理的攻坚战中,政府是决策者和总指挥,政府的决心和态度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胜败。河北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督战,制定“5年内摘掉污染城市帽子”的宏伟目标,可见其决心。邢台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政府全面调控、身先士卒,逐一排查污染源点,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点,制定了“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治理力度、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加大保障措施等八方面60条措施”,并成立“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工作组六个、一个督查组,负责对各项目标任务中对口工作进行协调、督查和验收,同时邢台市还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技校考评。政府和相关部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打赢这场战役的决心和勇气,向全国人民展现了不畏艰难、维护邢台群众利益的雄心壮志,有利于邢台良好形象的建立。但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政府调控的层面还须对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控制与发展的问题。邢台工业结构如此,控煤实际上就得关闭大量的企业,直接涉及到企业及城市居民的经济利益,因此解决不了替代燃煤的能源问题,那么已控之煤就可能复燃,只有引进清洁能源,或者转型环保的产业,邢台的“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才能共存。

第二,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控煤、减排、抑尘、控车等措施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可以说是针针见血,但邢台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面控煤、减排、抑尘、控车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滋生反感情绪,不利于大气环境的长远治理。

第三,污染防治的制度化,执行监管责任化。将污染防治形成制度,明确责任,奖惩分明,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建立群众举报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四,关于污染企业迁移的影响问题。如果只是将污染企业迁出城区,而不调整能源结构或者事业领域,就不能彻底的解决污染问题。

3.2 全民应对

防治的大气污染不是政府单方面的战斗。大气污染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但是很多人对大气污染并不关心,对污染造成危害也不清楚,甚至个人行为造成到大气污染时还不觉察。因此环保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可将污染的成因、产生的危害、日常生活中造成污染行为、防治污染的职责和义务等编成宣传册子,图文并茂,以家庭为单位普发,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主动地参与到污染防治中去。同时企业单位、学校、社区可组织污染防治的相关活动,塑造全民环保氛围,形成环保的潮流与风气。只有这样,政府、企业和群众才能同心同力,共同防治大气污染,并最终取得这场战役的长久胜利。

3.3 媒体宣传

城市形象的展示是离不开媒体宣传的。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重点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主要媒体宣传政府、企业和城市民众防治污染的决心和态度,报导大气防治的具体措施、实际行动以及取得的成果,让全民关注大气污染、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同时能感受到治理的成效,增强污染治理的信心。同时媒体宣传还是连通外界的窗口,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让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识邢台、了解邢台,通过这次防治大气污染的全民战役重塑邢台城市形象,展示邢台城市发展建设的正能量。

邢台是千年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凝聚着千百万邢台人的心血,承载着代代邢台人的荣誉和梦想。大气污染只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插曲,只要我们建设美好邢台的主旋律不变,邢台的未来就一定会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邢台市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N].邢台日报,2013-10-11.

[2]邢台“壮士断腕”换“蓝天白云”百万元奖励举报[N].燕赵都市报,2013-10.-07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3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综合防护

1.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2.大气组成

2.1大气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和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0~12m3空气,质量约13—15kg,总计要呼吸两万多次。一般,人缺乏食物约可生存5周;断绝饮水,约可生存5天;而离开空气,则5min就会死亡。人类生存需要的是新鲜、清洁的空气,通常认为海平面附近的空气是干燥洁净空气,其组成基本上不变。为了研究评价大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现象,首先要了解大气的组成。从地球表面至大约一千公里的高空,绕着地球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或大气圈,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大气层的总质量约为5.3×1018kg,下层浓密,上层稀薄,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减小而增加,大气质量约99.9%都集中在55km以下的空间。虽然大气层的质量仅占地球总质量的0.0001%左右,但它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

2.2大气中的悬浮微粒是由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所组成。

固体微粒是指因自然现象如大风、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陨石流星烧毁等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悬浮物,有尘土、火山灰、烟尘、宇宙尘埃以及飘逸的植物花粉、细菌等等。液体微粒系指水汽凝结物,如水滴、云雾和冰晶等。这些细小的微粒悬浮物能够影响大气的能见度,削弱太阳的辐射强度。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大气中悬浮微粒物的形状、密度、大小、含量、种类及粒径分布和化学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同样,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是变化的,它取决于时间、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如大气环流、气温等自然因素。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可能低于0.01%,在温湿的热带可超过6%。大气中水汽含量虽然不大,但它却是构成各种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霜、露等的主要因素。

3.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条件,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对此作出如下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3.1从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空气”和“大气”两词并无实质性的差别。

空气污染(AirPollution)和大气污染(AtmosphericPollution)常常通用,但在研究近地层空气污染规律时,往往根据研究的范围加以区分。有学者将室外地区性空气污染称为大气污染,而对室内的空气污染称为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空气污染是指小范围的气体污染,如室内、城市区域的空气污染,而大气污染则指大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空气污染,如气象学、大气环境讨论涉及的大范围污染。

定义明确了形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指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地震、土壤岩石风蚀、海啸、雷电、动植物尸体的腐烂及大气圈空气的运动等产生的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来自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的废弃物、燃烧、排放等,导致一些非自然大气组分的有害物质如粉尘、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入大气,在大气中积累后超过自然大气中该组分的含量而形成污染。通常说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与人类活动相比较,自然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大多是暂时性的。因为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化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能,如扩散、稀释、沉降、雨水冲洗、地面吸附、植物吸收等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除大气污染,以恢复、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3.2污染标准及危害影响

定义还强调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必要条件,即污染物在大气中要含有足够的浓度,并且停留足够的时间,超过了允许限度,使得大气质量恶化,从而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这里所说的舒适和健康,是包括了对人体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生理机能的影响,直至引起慢性病、急性病以致死亡等非常广泛的范围;而所谓的福利,则认为是指与人类协调共存的生物、自然资源、财产以及器物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物、建筑物及其它受体对污染物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反应存在各种差异,大气污染的“允许限度”难以准确界定。但是对污染物浓度和停留时间总要有允许值。根据人类生存对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逐渐制定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4.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4.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4.1.1急性中毒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4.1.2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4.1.3致癌作用

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

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有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致癌因素。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环境瘤。

4.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增加了生产的费用,提高了成本,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4.3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小煤炉中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多具有水汽凝结核或冻结核的作用。这些微粒能吸附大气中的水汽使之凝成水滴或冰晶,从而改变了该地区原有降水(雨、雪)的情况。人们发现在离大工业城市不远的下风向地区,降水量比四周其它地区要多,这就是所谓“拉波特效应”。如果,微粒中央夹带着酸性污染物,那么,在下风地区就可能受到酸雨的侵袭。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5.影响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

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当其超过允许限度,即自然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就有可能造成大气的污染。大气污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气象、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最终能否形成大气污染,主要取决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和滞留时间。大气中含有的污染物的浓度愈高,停留时间愈长,污染就愈严重,对污染受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质在大气中浓度,取决于排放源的排放总量,这与源强(单位时间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排放时间的综合效应有关。此外,排放物的污染程度,还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象条件、以及排放源高度等因素有关。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在不同的地貌特征和气象条件之下会以扩散的形式在大气中被稀释、吸收。

5.1地理因素

地貌特征影响大气的稀释扩散能力。因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地面状况,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在局部区域形成各种大气环流—风,如有随昼夜和年度变化的风、以四季为周期变化的季风,沿海地区的的海陆风,山区的山谷风,狭窄通道形成的峡谷风,以及城乡之间的热岛效应等。风的存在加速了污染源附近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但另一方面,气流产生环流、旋涡、以及不同性质风的锋面交汇处,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扩散稀释,从而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程度。

5.2气候因素

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运动的另一环境因素,不同的气象条件之具有不同的稀释扩散能力。这些气象条件包括风速和风向变化、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和稳定度、以及降水过程等。风速小,污染物扩散稀释速度慢。风向决定了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方向,处于污染源下风方向区域的容易受到污染,程度比较严重。气温垂直分布决定了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程度,若近地面气温随高度递减,在浮升力的作用下,大气层上下对流剧烈,促使污染物迅速扩散;若气温出现了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则气流难以在垂直方向上运动,阻碍了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容易在近地面形成大气污染。大气的稳定度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程度,而降水过程促进了污染物的沉降,因此能净化大气。

在工程中,采用高烟囱排放有害物质可以有效减轻局部地区污染。高烟囱把污染物排向远离污染源的高空,使它们在更广阔的区域中扩散、稀释、混合,从而降低了污染物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浓度。但是污染物的总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有害物质仍然存在于大气中,长年累月的排放可能会引起广域性或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6.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通常是指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也就是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如汽车尾气排放出NO,为NO的发生源,因此就将汽车称为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也可以理解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燃料燃烧产生了大气的污染物,则燃料燃烧为大气污染源。一般我们所说的大气污染源,其含意指的是前者。

大气污染物质产生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源为天然污染源与人工污染源两类。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场所,如活动火山向大气的喷发等。人工污染源是指人类在从事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多为暂时的和局部的,人工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因此,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工污染源。但是,从总体大气污染的来源考虑,通常人工污染源分为四类: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

6.1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的炉灶、热水器、采暖锅炉等。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生活需要使用这些设备时,必须燃用化石燃料。然而,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使用中,或煤的质量差,灰和硫的含量高,燃烧过程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一些有害气体物质。再由于城市居住人口稠密,燃料使用量多,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相当可观,危害有时甚至比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还严重。此外,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分解排出二次污染物都将污染大气。

6.2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用燃料燃烧及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的危害最严重。火力发电厂、钢铁工业、石化企业、建材工业等各种类型的工矿企业,在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粉碎以及由各种原料制成成品的过程中,排放出的大量废气均含有不同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如化工企业排出含有硫化氢、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氟化氢、氯化氢、甲醛、氨等有害气体;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就含有CO、SO2、NO与粉尘等多种污染物。虽然不同的工业企业排放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主要由燃烧化石燃料提供,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源泉。

6.3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包括施用某些有机氯农药和氮肥分解产生的氮氧化物,以及农用燃料燃烧的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是农业生产过程对大气的主要污染主要物。如施用的氮肥一方面可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而入土壤内的有机氮或无机氮则在土壤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可转化为氮氧化物进入大气,从而增加了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某些有机氯农药施用于水中,能悬浮在水面,并同水分子一起蒸发而进入大气;此外,稻田释放的甲烷,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6.4交通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飞机、火车及船舶等。这些交通工具使用汽油、柴油等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铅污染物、苯并[a]芘等有害物质。由于汽车和摩托数量众多,遍及全球人类居住区的各个角落,因此排放的污染物也最多。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中,汽车和摩托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条件下,还可在光化学反应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成为二次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余的交通工具数量也相当大,流动性来往频繁,故排出的污染物总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指出的是,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随各国、各地区的能源利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规模以及生产管理方法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随着年代也在改变。

7.我国的大气概况和特点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大部分直接燃烧,大气污染物主要是SO2和烟尘,大气污染的特征属于煤烟型。目前,由于我国能源利用方式相对落后、能耗高,利用率低、低空排放,以及城市畸形发展,人口、经济、交通过分集中,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城市大气污染尤为突出。北方城市的污染水平高于南方城市,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南方城市是SO2造成的酸雨和高硫煤地区的SO2污染,北方城市的突出问题是冬季采暖期的烟尘和SO2污染,非采暖期由于风沙和扬尘的作用,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也较高。

8.治理方案

近几年,我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原煤产量和消费量,对燃煤炉窑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加大了工业废气的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所降低。据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道,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三级和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64.1%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其中101个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29.2%。颗粒物浓度高的城市主要分布西北,华北等省区。2001年,341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广州、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虽然自1997年以来,我国烟尘、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但排放数量仍然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消费和机动车辆急剧增加,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上升趋势不容忽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总结治理大气污染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估,它也由环保部门来完成。环保部门要评估各个污染源经过治理后,大气的质量是否改善了,分担率的指标是否有所变化,哪一个污染源治理效果最好。环保部门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了解前一阶段工作的实际效果,也更明确了今后治理的方向。这一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后,环保部门将重新确定大气质量标准、进行大气监测、做分担率的研究,确定新的治理目标和分配方案,最后再进行评估。这就是国际上通行的、科学的、有效的、责任明确的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程序,而且这一系列的工作是循环往复、不能停歇的。只有通过这种循环的工作,我们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路才能更明晰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大气的治理还没有走上这条科学之路。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没有准确的、合乎国际规范的分担率研究,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弊端。而没有分担率提供的数据,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不能科学治理大气的关键。当前,提倡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以及搞好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中国治理大气污染也应该尽快走上科学的道路

参见《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第5段;《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原则5.

参见金瑞林、汪劲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参见徐祥民:《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徐祥民:《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8参见叶俊荣著:《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第6页。

《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996年修订)第16条;《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1995年、2004年修订)第15条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4

关键词:预测模式;气象参数;数据统计;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5604

1 引言

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的相关要求,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区域内20年以上的主要气象资料,对于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以上的建设项目,需要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预测[1],在运行预测模式前还应对输入的气象资料进行预处理,因此,气象资料作为预测模式的输入参数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之一。

广义的气象参数是影响其他事物发展变化的气象原因或条件,它可以是某一种气象要素或是其变化,也可以是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或变化。根据多年与大饣菲赖ノ缓献骶验发现,气象参数的统计和应用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为此,采用项目案例就大气环评预测中气象资料的统计及气象参数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得出完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建议。

2 项目及预测模式基本情况

2.1 项目概述

案例选用池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所在地位于池州市城区西南约13 km处,厂界四周目前均为林地,厂界周边500 m范围内无居民居住点、学校、医院等敏感点。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大气预测的预测因子为SO2、PM10、HCl、NO2、CO、二f英类、H2S和NH3,总量控制因子为SO2、NOx。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预测模式采用环评中较普遍使用的AERMOD模式系统,评价范围以项目锅炉烟囱为中心点,东西向长6 km、南北向长6 km的正方形区域。

2.2 模式运行所需基本气象参数

AERMOD 运行需要两个基本的气象数据文件:地面气象数据文件及探空廓线数据文件。地面气象参数至少包括气温、风向、风速、云量4种气象要素资料。由于项目与位于池州市城区内的气象站水平距离不超过20 km,池州气象站作为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满足大气导则中评价范围小于50 km的条件,气温、风向、风速气象参数可直接采用池州气象站观测的地面气象资料。鉴于自2014年1月1日起,国家一般气象站取消了云量观测及池州当地没有高空气象探测站,故云量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采用从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数据服务平台上获取的数据。

3 气象参数分析与统计

3.1 气温

气象部门所说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气温是决定烟气抬升的一个因素[2],是影响大气污染基本的气象参数之一。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着大气的稳定度,大气的稳定程度又影响着对流层湍流的强度[3]。一般说来,在对流层中,气温分布的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约为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因此,近地层气温较能近似反映标准大气环境下垂直大气温度的基本情况。事实上,有时大气出现不稳定状态,气温分布与正常情况相反,形成逆温层[3]。当逆温层出现时,阻碍烟流向上和向下扩散,使得污染物稀释能力减慢,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较长。由此可见,在污染物扩散计算中,低空温度廓线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一般地面气象观测站没有低空温度廓线这类资料,模式中通常是根据各种其他参数间接估计得到的。因此,对于温度参数,在常规地面气象资料分析过程中,仅需统计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该例的气温参数采用池州市地面气象观测站近20年(1996~2015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见表1。

3.2 风向和风向频率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风向决定着污染物输送的方向,其影响是第一位的。

风向的测量单位,通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也可用角度表示。为了表示某个方向的风出现的频率,通常用风向频率这个量,风向频率为某段时间内某方向风出现的次数占各方向风出现的总次数的百分比。

每个风向频率计算出来后可以用风向玫瑰图来进行直观的表达,它是根据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风向并按一定比例绘制而得。由计算出来的风向频率或者从风向玫瑰图上,可以知道哪种风向比较多,哪种风向最少,出现较多的风向称之为主导风向。在大气环评中定义的主导风向较为严格,认为主导风向是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要求达到连续450左右,对于以16个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一般是指连续2~3个风向角的范围,其风向角风频之和应大于30%,且应指出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否则可称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在气象上,常见的统计风向频率一般为30年,也有统计近20年、10年、1年的,统计的时次有4次定时、24次定时等,取决于气象站的观测时次,由于不同观测周期观测的总次数不同,影响到统计风向频率的平均值[4]。

实际评价工作中,对于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导则中要求,气象资料的调查年限为20年以上,但在预测模式中环评单位大多采用的资料年限为近3年内的至少1年的统计资料,显然,两种年限时段不同,其统计值也不同。以池州市2015年全年的逐时风向频率平均值和1996~2015年20年的逐时风向频率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

由表2可见,两种不同观测年限的风向频率有所差异,其不一致的主要表现在NE、ENE和E方位上,其频率值相差达到6 %、 -4 %和-5 %,其余风向频率偏差不大,相差在3 %以下。这与池州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有关,也与池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特征明显等因素有关。

图1是利用上述两个不同观测年限风向资料统计绘制的风向频率玫瑰图。从图上更为直观地显示出各方位风向频率的差异, 除NE、ENE、E风向外, 其他风向频率差别不大, 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区域内近年来的主导风向为NE,而较长年份的主导风向为ENE。

风向频率相差比较明显的原因,缘于1年时段观测的平均风向值随机成分较大,而20年时段的观测值反映了当地的常年状态, 较能准确地反映风向的变化规律,资料的年代越长,其参数统计值就越真。因此,在大气环评预测模式中,风向取值应尽量采用年限较长的统计资料,才能更为真实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3.3 风速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m/s),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污染物被输送的距离就越大,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就越强,污染物浓度就会越低;风速越小,情况则相反[5]。因此,风速的大小关系着从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质向下风向传输的距离,是影响大气环境预测结果的主要气象参数。

从气象台站获得的风速资料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有数值的,一种是用字母C(静风)表示的。通常风速的统计需统计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变化,即对多年气象资料的风速按相同月份和不同季节每天同一时间进行平均,求得每月和不同季节逐时的平均风速,见表3。

事实上,在进行污染物长期平均浓度的预测中,通常是使用一段时间内风向对应的逐时平均风速进行统计计算的。如同风向资料统计一样,气象上,各风向的逐时平均风速也有不同年限的观测统计值,如表4。

由表4可知, 1年时段观测值比20年时段观测值平均风速高, 两者相差在0.0 ~ 0.7 m/s 之间,其中NNE、NNW、NE方位的平均风速差值较大,在0.5 m/s以上,其余方位的差值均在 0.4 m/s 以下。因此可见,不同观测周期观测的数据是有差异的,在进行平均风速统计时,应选取与风向相同周期的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其具有代表性。

此外,以表4与表2进行对比,或从图2风速玫瑰图上,还可以看出,风向频率大的方位对应的逐时平均风速明显大于其他方位对应的平均风速,NE、ENE作为主导风向,风向频率大,其对应的平均风速也相对大一些。

3.4 风与污染系数

从上述风向、风速与空气污染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污染物总是分布在风的下风向,风向、风速共同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当有风时,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将向下风向输送,而不会影响到上风向。当风速增大时,单位时间内污染物被输送的距离就越远,单位体积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就越低。因此,在空气污染气象学中,为了说明污染物和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常使用污染系数的概念,它是指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的比值,

污染系数= 风向频率/平均风速[6]

污染系数综合了风向、风速的作用,某方位的风向频率大,风速小,该方位的污染系数就大,说明其下风向的空气污染就重。所以,相对于接受体来说,污染源应该设在污染系数最大方位的下侧。

以该案气象资料统计分析,风向频率大的方位风速相对较大,空气污染系数表现为NE、ENE方位明显大于SW方位。因此,在项目规划和设计工件中,考虑到气象条件与空气污染系数的关系,项目选址在城区的SW方位,即城区的下风向方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4 预测应用分析

根据预测模式要求,该案以项目评价区域内的8个浓度分布嵌套网格点为预测点,对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的逐时、逐日和长期气象条件下的SO2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预测结果直方图进行分析(图3)。

图3 各预测点SO2贡献浓度预测结果

由图3可知, 由于预测时段的不同,造成污染源对各环境敏感点的贡献浓度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区域小时贡献浓度偏大,日均贡献浓度次之,年均贡献浓度偏小。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小时贡献浓度除风向上方偏小外,各预测点差异不大;日均贡献浓度相差较大,位于项目下风向区域的SW、S、W方位污染预测点浓度值明显大于风向上方的各预测点;而其年均贡献浓度值整体偏小,这与污染源影响区域内污染物随风扩散道理相一致。

5 结论及建议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运行预测模式需要输入气象数据,这些数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统计分析。同一气象参数不同年限、不同时次的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气污染预测的结果。因此,建议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r,应根据污染分析要求进行统计处理,保证使用的气象资料准确性、科学性。同时,应尽量选用评价项目所在地较长时段连续观测的气象资料,且资料的年代越长越好,其预测的结果才更符合评价区大气扩散的实际情况。

风向、风速是预测模式的重要气象参数,风向指示污染物的去向和行踪,风速决定污染物的直接稀释和输送速率,因此,选择厂址时要充分考虑污染源与环境保护区的位置和关系,由于污染物总是分布在风的下风向,首先考虑的应是风向,最简单的方法是依据风向频率图,确定当地的常年主导风向。作为对大气污染有影响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程选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方是符合大气环境保护要求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S].北京:国家环保部,2008.

[2]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HJ/T2.2-93[S].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3.

[3]盛裴轩.大气物理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66~169.

[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安徽分院.基层台站气象数据分析与服务产品加工[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6:69~74.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5

雾天空气差,逆温在作怪

现今,雾天的空气质量不好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生活常识。那么雾跟空气污染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谁是因谁是果呢?

在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热胀冷缩使空气上层重下层轻。在重力的作用下,头重脚轻的空气很容易发生垂直方向上的对流。地面附近的污染物就可以随着对流的空气扩散到高处而被极大地稀释。然而,有时由于各种气象原因,气温随高度降低的趋势被逆转过来,变得下层冷上层热,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逆温。逆温的空气头轻脚重,结构非常稳定,垂直方向上难以发生空气对流,污染物因而难以往上扩散。在城市里,汽车行驶、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活动不断地往空气中排放各种污染物,而逆温阻碍了污染物的扩敞稀释,使它们在地面附近累积。如果这时恰好风又很小,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上也扩散不开,空气质量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可是这跟我们要讨论的雾有什么关系呢?雾的种类有很多,但生成的基本原理都一样:地面附近的低温使水蒸汽在颗粒物(即凝结核)表面凝结,形成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气中。低温、水汽、颗粒物是雾形成的三要素,而这三要素逆温恰恰能一并提供。逆温时,地面气温相对低,伴随的稳定空气结构也有利于水蒸汽和颗粒物的累积。于是,强逆温的天气常有大雾发生,而逆温又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结果就是雾和糟糕的空气结伴同行。

雾和污染物,相互纠缠

结伴同行的污染物和雾可不是相安无事,两者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一些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部分挥发性有机物是水溶性的,能够溶入雾滴。于是,这几种气体污染物的浓度在雾天可能会比平时还低。然而雾滴对于它们的吸收能力有限,如果排放量很大,加之雾天不利扩散的天气条件,这些气体的污染仍然可能很严重。相反地,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它的浓度在雾天比较高就是意料之中的了。另一种重要的气体污染物臭氧的生成有赖于阳光照射。由于阳光被雾层遮挡,臭氧的浓度也可能会在雾天下降。

其实,雾在形成过程中就已经对污染物产生影响:颗粒污染物作为雾的凝结核,成了雾滴的一部分。粒径较大的雾滴可以很快地沉降到地面,从而起到清扫空气中颗粒物的作用。而粒径较小的雾滴则会长时间地停留在空气中,起不到清扫的作用。遗憾的是,在受污染的空气中雾滴数量变得更多,粒径更小,这些都不利于污染物的沉降清除。雾也会促使新的颗粒污染物的产生。一个个雾滴就像是一个个微型的反应器,污染物在里面发生着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当属二氧化硫被催化氧化成一种危害更大的颗粒污染物――硫酸盐。硫酸盐颗粒对光线有很强的散射能力,是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在雾消散时,雾滴的水分被蒸发,而其中的硫酸盐颗粒则被留在空气中,仍然会长时间地停留,继续降低空气的能见度。

雾本身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即使没有人为污染,雾照样会发生。但是这不意味着雾的发生频率和污染没有任何关系。颗粒污染物,尤其是吸湿性的颗粒物为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有利于雾的发生。相反地,人类活动使城市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又会抑制雾的生成。虽然如此,雾的发生频率更多地还是取决于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在城市里,另一种和雾一样会降低能见度的天气――霾,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则主要是人类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所致。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6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较多,这些受污染的大气在危害人类的同时还会给生物和建筑物等造成影响。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十分重视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绿化工作。由此可见,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同一个地球梦想的重要途径。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中的重要内容,从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阿里看,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部分:1.大气污染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人们在接触受污染的大气时,可能从呼吸、皮肤、眼睛以及口腔简介接触等几种方式受到危害和影响,这些污染物不仅为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系统以及肺部功能,还可能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高污染的空气环境中生活,很容易影响到自身的生命安全;2.大气污染会危害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污染会随着大气环流而扩散,当动物吸入受污染的空气,或吃下已经受到空气污染而染病的植物以后,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严重的可能导致动物死亡,大气污染会使植被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有些植物在长期接触受污染的空气时,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大气污染是造成酸雨的成因之一,酸雨会给农田、植被以及动植物的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3.大气污染会影响全球的气候。受污染的大气中含有多种污染成分,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多时,会形成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是全球变暖的元凶,这一问题会导致全球气象灾害增加。当二氧化碳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保护层时,太阳辐射很难进入地球空间,进而影响地球长波辐射,最终导致正常的气候条件受到干扰;4.大气污染会危害人们生活中的物品。大气污染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腐蚀性物质,当衣物、皮革、建材或者金属制品受到大气污染的侵害时,就会受到损害;5.大气污染能够造成臭氧空洞。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于过量的太阳辐射,当大气污染破坏臭氧层时,就会造成臭氧空洞,并对地面上的生物造成损害。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一)尽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由于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污染气体的排放,所以在防治大气污染时,应该提倡使用无污染的情节能源和环保材料,不断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低污染的能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在进入大气以后,会随着大气循环来扩散污染物,所以在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将污染物进入大气之间的环节作为防治的重点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比较简便的消烟除尘技术、冷凝技术以及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手段来滤化废弃,尽量降低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而减少大气污染,使大气能够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中。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和利用大气的自净功能。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会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排入的污染物数量也会产生不同的浓度差异。当大气中的风力较大并且通风情况较好时,超强的对流区域和时段就会具有扩散大气的能力,这种环境下的大气污染物密度较小,不容易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所以在防治污染物排放时,应该针对不同地区或者时间来做好污染物排放量的调整,尽量减小局部的排放比例,并充分利用大气所具有的自净功能来实现防治大气污染的目的,

(三)对工业区以及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布局。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有关部分必须要将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城市与工业区的规划布局,尽量将工业区安排在对城市污染较小的下风向。工业区不仅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造成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所以在安排工业区时,可以将工业局配置在远离城市的地带或者郊区,尽量减少工业区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影响,并结合当地的风向和污染范围来安排工业区的位置,这样不仅能减少大气污染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做好城市绿化工作。随着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我国在城市绿化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绿色植物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看到,道路的两边以及工业区和城市相接壤的地区,都可以看见绿化隔离带,这些植物不仅能够隔离噪声,还能够吸附和阻挡污染物的流动,同时也能够吸收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由此可见,在防治我国大气污染的工作中,必须要重视绿化的作用,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利用绿色事物来调节城市内外的气候,尽量降低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程度,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优化人类生存的环境。

(五)做好居住区内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在大气污染的众多源头中,除了有汽车尾气和工业厂区等污染源头外,还包括饭店、房屋的烟囱以及垃圾箱等。这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大气环境,而且会影响到室内的环境质量。所以在处理这类大气污染危害时,卫生和环保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居住区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源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六)做好燃煤污染问题的控制。就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来看,煤炭能源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既含有有毒气体,也含有固体颗粒,这些污染物都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控制燃煤污染时,我国一般采用脱硫技术来减少污染物中的粉尘和杂质,并且能够减少燃煤中50%左右的无机物。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能源的挑选方面入手,选择低碳燃料或者低硫煤炭。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国际领先技术来改进燃煤,尽量减少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太阳能、核能以及风能等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现阶段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能源的产生不仅能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少能源产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总结:

综上所述,在防治大气污染问题时,我国首先应该了解到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来分析大气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后有针对性的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本文主要根据大气污染的危害,提出了几点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邢少兰.浅析大气污染危害及防治技术[J].神州,2012(9).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7

关键词:环境空气;污染;分析

潍坊市中小企业居多,冬季需要取暖,全年降水量较少,近年来冬春季节雾霾天气频发。2016年我们收集环保部门在12个县市区城区内设置的37个监测点的自动监测资料,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对全年的监测结果和天气状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我市环境空气污染现况,提出预警预测和防控措施,保护居民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收集

12个县市区城区37个监测点的污染物自动监测结果,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取24h计算出平均数,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规定,分别计算出各类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将其最大值作为每天的AQI。空气污染指数按照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300范围划分为6档,分别对应环境空气的优、良、轻度、中度、重度、严重污染类别。另外依据天气变化状况,探讨环境空气污染变化状况。

2结果

全年优、良环境空气为240d,占全年的65.6%(240/366);各类污染天气为126d,占34.4%(126/366),污染天气主要分布在1~5月份和11~12月份,冬春季节居多,共112d,占全年的30.6%(112/366),占全年各类污染天气的88.9%(112/126)。环境空气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83/126);除夏季外,全年均出现污染现象。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31/126),分别为9d和3d,中度污染以上,分布季节为冬春季,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12月份污染最重,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气为25d,占当月比例80.6%(25/31),其次是11月份,占当月比例63.3%(19/30),见表1。

3讨论

3.1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状况

2016年我市城区自动监测资料监测结果显示,轻度污染以上天气为126d,占34.4%;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分别为9d和3d。各种污染呈季节性分布:轻度污染天气各季节均有发生,但夏季较轻,中度以上污染天气冬春季较多,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雾霾天气冬春季多发,是由于处于集中和分散供暖期,燃煤较多;其次是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建筑污染物大量排放;另外汽车过多,除在城区低速行驶排放较多尾气外,其在行驶过程中将道路上的尘埃等污染物不断反复扬起导致污染加重;另外潍坊冬季下雪较少,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也是雾霾多发的原因。6~10月份下雨较多,雨后一段时间,空气湿度较高,其中的大小颗粒物在运动中能够相互附着,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降低雾霾出现的频次,但其他气象状况,诸如阴天、多云或混合天气交替出现,仍然能够导致雾霾现象出现,可见空气污染指数受温度、降水、植被覆盖率、能源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

3.2雾霾形成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环境空气具有自净能力,将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将污染物进行降解,达到消除目的。如果污染物释放太多,超过了环境空气的自净能力,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气压较低、空气干燥、风力弱小等自然现象,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扩算能力小,以上因素均会出现雾霾天气高发现象[2-3]。

3.3雾霾的危害[2]

雾霾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其具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毒性大和高浓度特征。在空气中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微生物、硫酸盐、硝酸盐等。一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破坏生态,影响农作物生长。二是能够进入人体细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长期暴露易致癌和致突变。三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对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3.4建议

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摒弃地方性保护,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减煤控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低碳出行[3]。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参考文献

[1]杨梅,彭九慧.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6):46-47.

[2]孙亮.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71-74.

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篇8

近段时间,当人们走出家门,看到干干净净的蓝天时,或许会有别样的亲切感。因为就在今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之中。北京PM2.5浓度甚至一度超过了900(PM2.5指数超过500就是非常严重的污染)。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预警。据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大范围重度污染,并且持续时间很长。当人们都以为天气将持续好转的时候,元月底,雾霾天气卷土重来,我国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江准大部、江汉、江南中北部、贵州东北部、重庆东部及广东南部等地陆续出现雾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3公里。

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雾霾天气让一个又一个城市饱受困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多地的医院里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数量在大幅增加。一时间,空气污染问题迅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如今,空中的雾霾已消散,而人们心中的雾霾呢?不少人提出疑问:是雾霾导致了空气污染还是空气污染形成了雾霾?为什么雾霾天会反复出现?据中央气象台相关专家介绍,雾和霾是两个概念。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气现象,即使没有人为污染,雾照样会发生。而霾,则主要是人类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所致。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变成灰蒙蒙的一片。之所以雾和污染物相生相伴,是因为雾天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城市的空气质量持续地维持在低位。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北京由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转化而来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等污染物质,在大雾期间已增加了10倍甚至20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4年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细小颗粒而死亡的数字是115万,2008年是134万,2011年有200多万。这种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可谓不危急。

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据专家介绍,雾天是我国每年秋末到初春这段时间极易出现的天气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雾霾天气的产生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也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方式有关。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1月11日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指出,在一月的雾霾天气中,北京四分之一的PM2.5是“输入性”的,四分之三则是北京地区“自产”的汽车尾气、燃煤排放、工业企业废弃排放、工地扬尘、农业焚烧秸秆等。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国务院副总理日前在谈及空气污染治理时强调:“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如果各级政府把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优先位置,如果每个人都能对形形的污染说“不”,实现绿色出行、绿色生活,那么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将指日可待。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