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8篇

时间:2023-08-04 09:19: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常见的统计学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

篇1

1.1 验项目

简易小书架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

1.2 试验目的

探究结构的强度与连接方式之间的关系。

1.3 需要备用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刻度尺1把、钢笔1支、美工刀1把、剪刀1把、相关书籍、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1块、透明胶1卷、牙签1盒。

1.4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实施。

所谓强化试验,就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试验对象的某些性能,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技术试验方法。例如,检测样品的抗压、抗拉性能时就可以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通过选用专用设备,对相关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来考察该产品的最大抗压、抗拉性能,这种试验方法就是通过强化外力对产品的作用来检测产品性能的。通常情况下,强化试验用于对产品承受极限外界因素影响的检测。

1.5 试验过程

(1)在通过榫接或者是插接组成的书架上,间断性的往上面放置书籍,不断增加书籍的数量,直到书架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形,仔细观察书架发生变形的一系列过程,做好相关记录和添加书籍的数量。

(2)采用上述同样的过程和试验方法,对采用双面胶、透明胶连接和用牙签(代替钉子)连接的相同尺寸的书架,分别进行试验,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试验过程的变化区别。

(3)及时整理出试验数据,填入表1。

1.6 试验总结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即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结构的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1.7 试验过程分析

结构性技术试验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简单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测试,一方面让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该技术试验,探索和发现一些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分析技术设计的可行性及改进和评价技术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主题的技术试验活动,应该以学生熟悉的结构、材料、工具等比较容易加工和使用的载体进行试验。如:纸张的结构与强度关系的试验、便携式小板凳稳定性与强度的试验、桥梁的承重试验、台灯的稳定性技术试验等。

2 流程的优化试验

2.1 试验项目

简易笔筒的制作流程优化试验。

2.2 试验目的

以提高制作效率为目的,优化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

2.3 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工具:秒表1只、刻度尺1把、钢笔或铅笔1支、美工刀1把、小剪刀1把、做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或硬纸板(5块大小相同的)、透明胶等。

2.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

模拟试验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不直接研究真正的客体或过程,而是专注于研究与其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继而推广得到所要研究的人造客体或过程的规律性的一种试验研究方法。利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少风险,很快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设计。

试验要求:首先可以简单勾勒、设计出一个简易的图样,结构统一由5块相应大小的KT板或硬纸板(不能折叠),用透明胶连接组成(连接工艺相同)。

2.5 试验过程

(1)编写单人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出单人制作一个简易笔筒所花费的时间。

(2)编写多人(6人以上)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和计算出流水化批量制作简易笔筒时平均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

2.6 试验总结

(1)说出这两种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

(2)计算出流水化作业制作与单人制作时的工作效率比率,即流水化制作比单人制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

(3)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2.7 试验过程分析

该试验的目的主要有3个。一是让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理解流程是可以根据某种目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二是让学生知道,流程的优化不仅与材料、设备及工艺等因素相关,而且对于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流程优化还与作业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通过本试验,让学生对流程优化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由此内化为流程思想和意识。

在设计此类流程的优化试验时,一般在载体的选择上不要过于强调产品本身的制作工艺的复杂度,以免冲淡学生对流程考虑的思想意识。应当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简单的制作过程,充分且具适当难度地体现出流程因素对目的的影响上。

3 简单控制系统的制作与模拟试验

3.1 试验项目

模拟光控路灯电子系统安装试验。

3.2 试验目的

通过模拟光控路灯系统安装调试试验,探究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原理和工作流程。

3.3 试验准备

电子积木相关器材,试验记录器材(包括做试验用的记录纸、试验报告书等)。

3.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安装调试试验的方法进行。

3.5 试验过程

①按照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安装好相关器件;

②按照表2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并做好观察过程和数据记录。

3.6 试验总结

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有光时(夜晚)LED灯发亮,无光时(白天)LED灯熄灭。这一目的是首先通过光敏传感器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然后再通过电子控制电路,控制电源向LED通断电流来实现LED的照亮或熄灭的。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关控制过程为:

光线电子控制电路电源LED亮或灭。

3.7 试验过程分析

篇2

关键词:血清学方法;包虫病;预防控制

包虫病多见于新疆、内蒙和青海等农牧区,导致棘球绦及其幼虫寄生人体的原因有农牧民习俗和等原因。随着包虫病感染病例的增多,也使得医疗机构提高了预防控制包虫病流行的力度。而影像检查技术不容易及时发现囊肿或肿块从而导致误诊,本文将探讨通过检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免疫学方法对该病进行检测,以达到预防控制包虫病流行的效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抗原与血样 从新宰绵羊肝脏或肺脏提取棘球蚴囊液,用pH 9.6的碳酸盐稀释使其蛋白质含量达到50 μg/ml;采用预包被板和包虫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等。血样采自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经我B超和X线检查确诊的120例包虫病患者的血清各取5 ml,也抽取非包虫病体检者阴性血清作为参照,血清经分离后保存待用。

1.2检验方法 检测方法有:点酶联免疫吸附检验(Dot-ELIS)和微量间接血凝检验法(IHA),酶联免疫吸附检验(ELISA)和EM18免疫印渍检验(EM18-ELIB)。②Dot-ELIS检验将抗原吸附在PVC反应板表面,待充分反应后用洗涤法彻底清除游离残余。②IHA检验抗原载体经金属阳离子静电作用让蛋白质与红细胞表面结合达到致敏效果,并在微量滴定板上以1:64比例稀释再加入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1~2 h后观察红细胞凝集程度以确定阳性反应孔为滴度终点。③ELISA检验将棘球蚴囊液抗原稀释至每孔内含蛋白质10 μg/ml,其中IgG抗原酶结合物工作浓度为1:200。显色采用TMBS底物,阳性临界值以x+3s≥阴性为对照。④EM18-ELIB检验抗原采用泡型包虫原头蚴粗抗原,SDS-PAGE电泳结束后再转至NC膜制成抗原膜条,再用所制成的抗原膜条做Western Bolt检验,血清稀释比例为1:100,IgG抗原酶结合物按1:100比例稀释然后经BA底物显色反应后,若8 kDa处出现反应带可判断为阳性。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不同血清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 经B超和X线影像学检测确诊的120例包虫病患者,应用不同血清检验方法检查的结果中,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各有109例和11例,其中对泡型包虫病使用Dot-ELIS、IHA、ELISA该3种血清检验法与B超和X线影像学检测结果等同,Dot-ELIS、IHA、ELISA和EM18-ELIB这4中血清检验法也与上述检测方法所得出的结果等同,见表1。

2.2不同血清学方法对包虫病患不同位置的检测结果 肺脏包虫病患者应用囊型包虫抗原IHA检测血清阳性率低于其它部位血清阳性率,但Dot-ELISA检验和IHA检验及ELISA检验所检出的血清阳性率相近,见表2。

3讨论

包虫病容易寄生于人体组织和器官以至于临床难以依据病原学进行确诊,所以临床对于包虫病的检测通常将查体和影像学以及免疫学等检验结果做综合性判断。影像学检验虽然能够有较高检出率,但影像检查技术不容易及时发现囊肿或肿块从而导致误诊。而包虫病作为地方性疾病,由于感染病例的增多也相应提高临床对其的重视程度。

本次探讨中不同检验方法对囊型和泡型包虫病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Dot-ELISA抗原和IHA抗原对于该两型包虫病的敏感度相似。对泡型包虫病使用Dot-ELIS、IHA、ELISA该3种血清检验法与B超和X线影像学检测结果等同,但ELISA抗原检出囊型包虫阳性率低于Dot-ELISA和IHA检验法,说明该两种囊型包虫生理和生化代谢各异。因此,需要在临床诊断中加强检测的敏感度。

泡球蚴缺乏完整角质层使得故血清中抗多含有囊型包虫病,B超和影像检验出的钙化的囊型或灶型包虫病多分布于肝、肺2脏,血清学检验方法不易检出的原因,通常为包虫囊肿生长受到抑制后出现退行性改变,减少了血清抗体滴度导致血清学方法难以发现特异性抗体[1]。此外,还需看到本次检测结果中还存在肝脏、肺脏的囊块符合影像征象,但3种血清学检查结果均不支持该结果,这也说明对包虫病的诊断需综合临床和各类检验结果做出判断。

本次探讨可见囊型和泡型该2型包虫病的致病性及诊疗方法各异,也导致了临床需审慎做出判断。在钙化的灶型或囊型中若EM18-ELIB检查为阳性则可考虑为泡型包虫病,而单发单囊包虫患者血清呈阳性则说明囊型包虫也会分泌出EM18抗原,同时也说明种棘球绦虫的生理生化代谢因种类不同其差异也不尽相同[2]。据卢爱桃,郭卫东,宋壮志,等报道[3],目前通过将泡型包虫的原头节进行分离发现其具有EM2、EM2a和EM18特异性抗原,也说明泡型包虫有特异性较强,与本文所探讨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通过采用不同血清学对包虫病进行检测,并对比各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准确率,便于临床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效用,有助于临床对包虫病作出准确的诊疗判断,进而可以起到积极预防控制包虫病的流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岩岩,赵江山.新疆6~12岁学生包虫病血清学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29(6):4-5.

篇3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3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的文书写作越来越频繁,应用写作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然而,在高职应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写作能力极为薄弱。高职毕业生往往只会撰写请假条、申请书、求职信、个人简历等简单文书,稍微复杂的文体便无从下笔。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在此,笔者提出四种比较适合开展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的场所,即普通教室、写作实训室、学校职能部门和企业职能部门,并针对这四种场所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了初步探索,希望在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的推进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基于普通教室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普通教室就是平时用来讲解写作理论知识的教室,过去的普通教室往往以“黑板+粉笔”为典型教具,现在的普通教室大多数是多媒体教室。在普通教室进行高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课堂实践活动也叫课堂实训,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及要领等,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和将来工作可能要使用的应用文为重点,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在实训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实训形式主要以材料写作和情景写作为主,即教师提供写作素材或设置写作情境,让学生完成具体的写作任务,以达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基于普通教室的高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病文诊治法、任务驱动法以及师生互动法等,变“注入式”为“启发式”,用“师生讨论式”代替“教师独白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例如,让学生模拟商务谈判,签订经济合同;设定公司职位,让学生进行竞聘演说等。当然,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仅仅依靠课堂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其他的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更好地实现训练目标。

二、基于写作实训室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写作实训室通常是指能够为师生提供应用写作实训的电脑机房。机房里的所有计算机都能够直接访问因特网,其网络结构通常由网络服务器、教师机和学生机组成,条件好的机房还包括投影机、影碟机、视频展台及音响设备等。基于写作实训室的高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让学生学会搜集写作材料,掌握检索写作文献的工具和方法等;二是布置网络应用写作任务,提供网络写作素材和写作要求等;三是选择高职学生毕业后使用机率较高的通用文种作为写作训练重点,如申请书、求职信、简历、策划书等,并进行适当的在线测试、点评。写作实训室环境下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任务驱动法、分组竞赛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模拟教学法等。例如,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即利用网络布置写作练习题、思考题,要求学生在线限时完成,教师逐个检查、当堂讲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智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写作实训室里开展高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但目前设有写作实训室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多,有待加强。

三、基于学校职能部门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学校各职能部门本身就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教学资源的实训基地,通过学校职能部门进行应用写作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而且也能够减轻部门人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因此,在高职院校里,写作教师可以依托学校各职能部门(如学院办公室、各行政部门办公室、各系部办公室等)开展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与业务来设计。例如,让学生深入本系办公室见习,了解本系应用文使用情况,并尝试为教学秘书、行政人员撰写所需文稿;又如,让学生深入学校党委宣传部实习,为学校网站、宣传栏、广告栏以及广播站等提供相应稿件和作品;再如,让学生深入学校后勤部门实习,了解后勤运作过程,参与市场调查,协助后勤工作人员撰写调查报告、制定采购计划等。此外,学校各系开展的各种比赛活动、社团活动和文艺演出等,都需要用到应用写作知识,都能够为学生锻炼应用写作能力提供大量的实践平台和机会。以学校职能部门为应用写作实践场所,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即写作教师根据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分部门实习,布置与职能部门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经过调查实践后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这种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基于企业职能部门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企业是使用各种应用文书最为频繁的地方,也是锻炼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最好场所。积极开展应用写作校外实践教学,企业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良好的写作平台,学校则为减轻企业文书写作负担提供人才支援。应用写作校外实践教学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双赢。因此,高职写作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与企业取得联系,将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践延伸到企业实践,让学生从模拟写作过渡到实际写作,使写作课程设置与企业工作需要相互对接。以企业各职能部门为基地开展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其教学内容要依据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实际需要来设置。例如,企业的领导办公室、文秘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以及生产部门、仓储部门等,对应用写作的文体、内容、格式、规范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高职写作教师可以采用“个人实训”与“小组实训”相结合、“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例如,高职写作教师根据企业营销部门的需要,派学生为该企业做市场调查,可以采取任务分解的办法,从问卷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问卷分析到撰写问卷调查报告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分组调研、自行完成。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技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不过,基于企业的写作实践教学,目前在操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学生实习行为监控难、学生与企业工作人员沟通难、学生索要企业信息难等,需要学校与企业加强磋商,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篇4

[关键词] 补虚药;水煎剂;抗疲劳;抗缺氧;抗应激

[中图分类号] R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36-03

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均为常用补益中药,四者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抗应激等方面有共同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这些药物进行自我保健补益,而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关于四者抗应激作用的比较却未见文献报道。为了更好的了解人参[1-2]、党参[3-5]、黄芪[6-12]和枸杞子[13-14]等常用补虚中药在抗应激作用方面的区别,以期探讨常用补虚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差别运用,为进一步补虚中药的抗应激机制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低温游泳实验和常压缺氧实验比较了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

物许可证号:SCXK(渝)2002-0001,雌性,体重(20±2)g,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人参、党参、黄芪、枸杞子水煎液(按一般水煎液方法制备),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g。

1.3 实验仪器

小鼠游泳装置:圆柱型不锈钢盆(50cm×50cm,内装冰水混合物,水深40cm,水温0℃);秒表;300mL磨口广口瓶(凡士林密封)。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小鼠50只,体重(20±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剂量按0.4mL/10g灌胃给药。见表1。

2.2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时间的影响

本方法是根据低温实验和小鼠游泳实验两种方法综合得出的实验方法。各组给药后第1小时,在小鼠尾根部束体

重5%的铅丝,然后将小鼠放入不锈钢盆(50cm×50cm,内装冰水混合物,水深40cm,水温0℃),木棒敲打不锈钢盆边缘,刺激小鼠快速游动;记录小鼠游泳开始至呛水的时间。

2.3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将上述开始呛水的小鼠转移到300mL磨口广口瓶中(每瓶一只),用凡士林密封瓶口后开始计时,记录小鼠从瓶口密封到小鼠死亡的时间。数据收集后用EXCEL计算具体时间。

2.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方差分析,同时作F测验和采用字母标记的新复极测验(SSR测验)。

3 实验结果

3.1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时间的影响

常用补虚药人参、党参、黄芪及枸杞子水煎液组与生理盐水组经方差分析,见表2,区组间F值F0.05及F0.01值,说明不同水煎液处理之间差异大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时间具有不同的效应。

对本实验研究数据进行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分析法,结果见表3,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人参水煎液与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党参和人参水煎液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与枸杞子水煎液差异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和人参水煎液与生理盐水处理差异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常用补虚药人参、党参、黄芪及枸杞子水煎液组与生理盐水组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区组间F值F0.05及F0.01值,说明不同水煎液处理之间差异大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时间具有不同的效应。

对本实验研究数据进行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分析法,结果见表5,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人参与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处理,党参与黄芪水煎液处理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和枸杞子、枸杞子和黄芪水煎液处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与党参、黄芪及枸杞子水煎液,党参与黄芪水煎液处理差异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与枸杞子、枸杞子与黄芪水煎液、黄芪水煎液与生理盐水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中药最常用是水煎剂,本研究通过常用补虚中药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在低温下抗疲劳和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这几味补虚中药都能提高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但是不同药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人参对于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作用显著强于其他三味药物,人参在抗疲劳方面也明显强于黄芪和枸杞子,但是人参和党参在抗疲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党参和黄芪属于补气类中药,它们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休克、扩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具有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这些药理作用在小鼠受到很大的刺激时,都能起到保护小鼠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于小鼠抗应激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所以,能显著提高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的能力;枸杞属于补阴类药物,尽管在抗疲劳和抗缺氧方面与人参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但是枸杞子水煎剂对小鼠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抗疲劳的作用。

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显著提高小鼠的

抗缺氧及抗疲劳作用,各个药物之间其作用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处方的指导意义在于药物之间替代时配伍时需要通过剂量的调整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晓芬,任伯成,张青森.人参抗运动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5,6(6):29.

[2] 吕建平,郝冠中.人参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43.

[3] 韩玉娟,常洪,黄纪勇,等.党参对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作用的观察[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3,22(1):18-21.

[4] 方明,石云峰,焦炬焰.中药党参抗应激作用的研究[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5(1):32-33.

[5] 佟欣,张晓丹,刘琳,等.黄芪、党参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5):514-516.

[6] 程海花,阿祥仁.中药黄芪抗缺氧作用的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0):18-19.

[7] 武云,吴大,胡之璧.黄芪提取物对大鼠负重力竭游泳的抗疲劳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36-39.

[8] 朱华野,朴龙.黄芪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156-1157.

[9] 王迎新,李华,陈敏珠.黄芪提取物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7,2(9):43-44.

[10] 梁仁哲,贺永贵,尹明浩,等.黄芪水提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4):500-501.

[11] 朱凯峰.黄芪冰冻微粉对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8,21(6):20-21.

[12] 黄超培,赵鹏,杨俊峰,等.黄芪抗应激作用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0,6(2):72-74.

[13] 尹晓雯,王莉.枸杞子对小鼠抗缺氧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0,31(1):40-43.

篇5

【中图分类号】 R 194.3 R 183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53-02

【关键词】 视力,低;肥胖症;贫血;沙眼;龋齿;学生

卫生部于1992年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对有关学生常见病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多年来,通过各级卫生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有了大幅下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近年来学生肥胖患病率迅猛上升,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1]。为了解泰山市泰山区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发展动态,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笔者对该区2003-2007年学生健康体检资料中6种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泰山区2003-2007年中小学校学生健康监测检查卡。每年由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泰山区中小学生进行常见病监测,监测病种包括视力不良、贫血、营养不良、肥胖、龋齿、沙眼等,统一诊断标准,统一监测时间、方案、测量方法。

1.2 方法 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健康监测[2],结果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及《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1985年)进行评价[3]。

2 结果

2.1 视力不良 由表1可见,2007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200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8,225.1,P值均

2.2 营养不良 中学生、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2007年较2003年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19.0,P值均

2.3 肥胖 中学生、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007年较2003年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26.9,P值均

2.4 贫血 中学生、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2007年较2003年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20.9,P值均

2.5 沙眼 中学生沙眼患病率2007年较2003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P<0.01);小学生沙眼患病率2007年与2003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05)。见表5。

2.6 龋齿 中、小学生龋均2007年较2003年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度中学生龋均均大于小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3 讨论

3.1 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是学生患病率最高的常见病,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2007年比2003年有明显上升。可能是因为学生面临学校、家庭、社会的升学压力相对增加,课业负担随之加重,体育活动相对减少,且近些年学生经常接触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从而导致用眼过度;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除学习负担过重、缺乏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的时间短等因素以外,还与教室的采光及家庭学习环境的设置以及学生用眼习惯不良等有关。

3.2 营养不良与肥胖 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能量迅速增加,且初中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重,不良饮食习惯和挑食、偏食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等,导致营养不良。肥胖的检出率上升速度较快,且男、女生均有提前的趋势。提示肥胖已经成为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有计划地开展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3.3 贫血 中学生和小学生贫血患病率2007年比2003年有明显下降,女生贫血多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小学生的下降速度更加明显。这可能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健康意识有所增强有关。

3.4 沙眼 沙眼是学生常见病,中学生沙眼防治效果明显,但沙眼的重复感染率较高。因此,除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外,开展沙眼的普查普治同样是沙眼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3.5 龋齿 龋病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口腔疾病,虽然学生的龋均呈下降趋势,但是中学生龋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提示应把预防与治疗中学生龋齿作为学校防病重点工作。应加强口腔保健宣传教育,让学生、家长、教师了解龋病预防知识,教育学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营养、控制含糖食物,减少吃糖和零食的次数,定期检查等,同时开展氟化泡沫防龋,降低学生龋患率。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儿童少卫生学.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1-113.

[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篇6

[关键词] 跨伤椎置4钉固定;疗效;脊柱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2-02

脊柱损伤中脊柱骨折最常见,由于脊柱的胸腰段是脊柱的胸椎和腰椎的转折点,存在一定的生理曲度,因此胸腰段又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位点。以L1、T12和L2为脊柱骨折最常见部位[1]。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跨伤椎置钉固定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以置4钉最常见。而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究竟是使用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还是跨伤椎固定的方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议。因此,笔者对曾经脊柱骨折、进行过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或跨伤椎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来评价跨伤椎置4钉固定术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研究对象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骨科收治入院的92例脊柱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26-59岁。受伤原因:坠落伤63例,其他意外伤29例。受伤部位:T11损伤4例,T12损伤28例,L1损伤30例,L2损伤20例,L4损伤10例。手术方式:跨伤椎四钉固定组62例,经伤椎螺钉固定组30例。每位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

1.2 手术方法 跨伤椎四钉固定术式是于伤椎的上、下相邻椎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经伤椎螺钉六钉固定术式是伤椎上、下相邻的椎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并用短钉固定伤椎椎弓根。

术前除常规操作外给予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甘露醇、地塞米松或神经营养药物。术后患者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拔除引流管要根据伤口引流情况。疼痛缓解或拆线后在硬腰围或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进行康复锻炼,根据病人情况于3个月左右去除腰围或支具。

1.3 评价指标 ①术后矫正率: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正常矫正率;②术前与术后矢状面cobb角(伤椎上下终板连线的夹角);③固定失败率(断钉、断棒、退钉等)。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A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术后矫正率、固定失败率的比较 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矫正率为93.2±1.9,经伤椎螺钉固定手术的矫正率为97.5±3.2,高于前组,但是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患者有1例患者固定失败,而经伤椎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全部固定成功,见表1。

2.3 两组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 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前(22.7±3.9)与术后(7.8±2.3)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摘要] 目的 分析跨伤椎置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脊柱骨折并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或经伤椎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分为跨伤椎四钉固定组62例,经伤椎螺钉固定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术后矫正率、矢状面cobb角及固定失败率。结果 经伤椎螺钉固定组的矫正率高于跨伤椎四钉固定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行跨伤椎四钉固定手术的患者有1例患者固定失败;经伤椎螺钉固定和跨伤椎四钉固定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6个月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跨伤椎置4钉固定;疗效;脊柱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2-02

脊柱损伤中脊柱骨折最常见,由于脊柱的胸腰段是脊柱的胸椎和腰椎的转折点,存在一定的生理曲度,因此胸腰段又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位点。以L1、T12和L2为脊柱骨折最常见部位[1]。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跨伤椎置钉固定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以置4钉最常见。而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究竟是使用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还是跨伤椎固定的方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议。因此,笔者对曾经脊柱骨折、进行过经伤椎螺钉固定技术或跨伤椎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来评价跨伤椎置4钉固定术的效果。

篇7

[关键词] 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血液由液体、细胞、分子等几大部分构成,而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是测定血液中的细胞及分子部分。由于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和最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历史悠久的采血方法是针刺法采集手指或耳垂末梢血。随着血细胞计数仪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广泛应用,采血方法由常规的末梢血逐渐过渡为静脉血[1]。临床医生对两种采血方法持不同的看法,大量研究表明,静脉采血能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研究,共收集8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测定血常规,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测定结果,进一步探究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优势。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8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4.5±3.6)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将其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各40例。静脉血组平均年龄(43.7±3.4)岁,男性28例,女性12例;末梢血组平均年龄(44.8±3.6)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两组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以上人员身体健康;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2)患有其他急性或慢性疾病等任何现有疾病。

1.3观察指标[2] 分别测定两组人员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常规血常规检查项目。

1.4检测方法[3] 采集上述80例人员清晨的空腹血。1.4.1静脉血组:用真空试管采集每位人员的静脉血,用稀释液稀释、轻摇调匀,置于抗凝管中备用。1.4.2末梢血组:用真空试管采集每位人员的末梢血,置于抗凝管(抗凝剂为EDTA-K2溶液)中备用。充分摇匀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采用血液分析仪(SYSMEXXS-800i)进行血常规检测,所有检测标本均在采血后2小时内测试完毕。

1.5研究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两者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研究结果

两组血常规结果的比较两组人员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检测结果详见表1。将两组患者测得的WBC、RBC、HCT、HGB、MCHC、PLT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人员MCH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WBC、RBC、HCT、HGB、P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作为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测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由液体、细胞、分子等几大部分构成,而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是测定血液中的细胞及分子部分。血液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对维持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患者血液中细胞及分子的数量变化、形态分布,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由于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和最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

血常规检测时,采血的方式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常规采血方式是针刺法采集手指或耳垂末梢血,末梢血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影响检测结果,如末梢温度较低,容易发生溶血[4];操作速度受出血速度影响,费时费力;导致末梢血不能准确反映全身的血液循环情况。而静脉采血多采集肘前静脉血液,血液成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能真实反映全身循环的真实状况;同时,能在较短时间内采集足够量的血液,利于血液分析仪的检测[5],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人员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WBC、RBC、HCT、HGB、MCHC及PLT,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人员MCH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WBC、RBC、HCT、HGB、P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静脉血更能真实、可靠的反映血常规情况。

参考文献:

[1]罗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84-85.

[2]朱健.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17-618.

[3]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4-205.

篇8

【关键词】 视力,低;龋齿;营养不良;肥胖症;贫血;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57-03

保障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策略。为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变化规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笔者对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6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来源于2002-2006年上海市徐汇区监测点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年度监测报表。

1.2 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每年定期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对监测点学生进行检查、诊断和评价,并按要求进行质控。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根据数据资料特征,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不良(60.68%)、龋齿(26.32%)、营养不良(17.79%)、肥胖(15.38%)和贫血(6.75%)。视力不良检出率处于常见病的首位,且仍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占84.49%;龋齿检出率处于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第2位,呈逐年下降趋势;贫血检出率处于常见病的低位,且呈不断下降趋势。见表1。

2.2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常见病变化规律 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均为中学高于小学。视力不良与年级相关系数r=0.867,P<0.05;龋齿与年级相关系数r=0.979,P<0.05;营养不良与年级相关系数r=0.681,P<0.05。肥胖、贫血的检出率则为小学高于中学,肥胖与年级相关系数r=0.885,P<0.05;贫血与年级相关系数r=0.468,P<0.05。见表1。

2.3 不同年份学生常见病变化规律

2.3.1 视力不良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变化呈上下波动,小学与中学波动情况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发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小学与中学变化趋势一致。见图1。

2.3.2 龋齿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龋齿总体检出率逐年下降(r=0.979,P<0.05)。中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下降(r=0.942,P<0.05),小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上升(r=0.98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龋齿填充率波动较大,2004年最高,达59.39%。见图2。

2.3.3 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营养不良总体检出率2002-2003年明显上升,增幅达7.49%,之后4 a仅略有波动,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2002-2003年上升明显,之后4 a呈螺旋上升趋势;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5 a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5 a共降低2.63%,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肥胖总体检出率变化不大,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肥胖检出率2002-2005年变化不大,2005-2006年明显上升,增幅为2.44%,但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002-2005年逐年小幅下降,但2006年又有抬头现象,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见图3。

2.3.4 贫血检出率变化情况 学生贫血检出率2002-2004年明显下降,2004-2006年持续保持在低位,时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随年份变化基本一致,见图4。

3 讨论

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学生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肥胖检出率升幅不明显,但均高于国内其他省市的相关报道[1-4];龋齿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但都居高不下,这4种常见病应成为该地区今后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一直处于常见病的首位,视力不良率和新发近视力不良率均为中学高于小学,与国内一些报道[5-6]一致。这可能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业负担随之加重,户外活动相对减少,从而导致用眼过度。中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下降,但小学生龋齿检出率逐年上升,龋齿填充率小学高于中学,提示要在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防龋工作。学生营养状况“双峰现象”明显,与我国青少年人群营养状况报道[7]一致。小学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中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两者趋势都不显著。营养不良除2002年外,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与国内一些报道[1-4]基本一致。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能量迅速增加,而此时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又相对较重,不注意合理膳食,就不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小学生由于学生家长照顾,常常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学习负担比中学生轻,能量消耗较小。该区学生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报道[1-4],其原因可能为徐汇区地处中心城区,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有关。学生贫血检出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表明该地区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

笔者建议,应继续加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逐渐降低学生的常见病患病率。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早防早治,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在做好监测工作的同时,教育、卫生、社会各方面应共同参与、密切合作,制定干预措施、采取综合防治办法:(1)对学生、家长、教师等人群进行膳食、营养等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饮食等生活卫生习惯;(3)注意学校、家庭、运动场馆等环境的修缮和建设,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运动场所;(4)采取科学膳食+有氧锻炼+建立健康饮食行为等综合干预措施,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殷文娟.2006年济宁市中区部分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调查.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0):763-764.

[2] 徐辉.天津市河西区2001-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58-59.

[3] 张玉兰,胡喜梅.洛阳市1998-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199-201.

[4] 张麟婕,肖共兴.山西省1995-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动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 014-1 016.

[5] 孙爱华.北京市延庆县中小学生1998-2003年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5-17.

[6] 李泽民,陈柬.青岛市学生近10年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15-21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