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镇化工作思路8篇

时间:2022-09-05 00:10:35

城镇化工作思路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诺瑟姆曲线;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协调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4-0022-04 一、诺瑟姆曲线及其在我国城镇化①研究中的影响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在对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轨迹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即诺瑟姆曲线)。他把城镇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工业化初期,主导产业是轻纺工业,城镇发展缓慢,城镇化率低于30%,这是城镇化的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在工业化中期或扩张期,主导产业是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化工业,这时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镇化率高于30%,并以较快的速度向70%攀升,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产生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企业和人口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这是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在工业化后期或成熟期,第二产业上升到40%后将缓慢下降,而第三产业则蓬勃兴起,成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此时城镇化总水平比较高,城镇化率大于70%,但增长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城市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是城镇化的后期或稳定发展阶段。

诺瑟姆曲线经常被我国学者在研究城镇化问题时当作普遍适用的规律加以引用或作为分析范式②。许多学者称之为“公理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我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一条被挤压的“S曲线”,基本符合诺瑟姆规律[1]。它还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各个地方城镇化进程的研究与预测中③,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的第二个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应当重点发展大城市或卫星城,只有大城市发展了,才能抓住大城市逆城市化的过程发展农村城镇化。当然,也有学者对诺瑟姆曲线进行了反思与质疑[2]。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研究者照搬诺瑟姆曲线来研究我国的城镇化问题,却对这一曲线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缺乏深刻的思考。本文认为,把诺瑟姆曲线当作普遍适用的规律来研究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未免太简单盲目,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无视这一曲线又会使我们的城镇化道路缺少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所以,有必要对诺瑟姆曲线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性以及西方的城镇化道路做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明晰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二、对诺瑟姆曲线的二重性分析

(一)诺瑟姆曲线的一般性及启示

1. 诺瑟姆曲线通过研究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历程,揭示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即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必然结果。城镇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是随着手工业的出现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而逐渐形成的。然而城镇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城镇化的开始,城镇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正如马克思在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3](P480)马克思所讲的“乡村城市化”指的正是产业革命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城市飞速发展的历史过程。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取代了传统手工业,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使经济活动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生产所形成的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城镇的迅猛发展,使城镇经济取代乡村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心。工业化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机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农业为工业或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城镇化。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描述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加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4](P296)

2. 诺瑟姆曲线还揭示了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正如诺瑟姆所描述的,以轻纺工业为标志的工业化初期与城镇化的初级阶段相对应,以重化工业为标志的工业化中期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相对应,以第三产业为标志的工业化后期与城镇化的稳定发展阶段相对应。这就表明工业化的演进程度有多高,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由此看来,诺瑟姆曲线揭示了工业化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化演进的一般趋势。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核心,实现资源在城镇之间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二)诺瑟姆曲线的特殊性及其缺陷

诺瑟姆曲线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一定的假设前提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中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实证分析法的产生和运用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的范围,使分析建立在实证调查资料的基础之上,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信程度。然而,实证分析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性。首先,实证分析法来源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而实证主义哲学属于经验主义,所以实证分析法实际上是经验分析法,只有归纳,缺乏演绎。它不是从逻辑上进行严格地演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现象因果关系,而不是本质的、内在的因果关系。其次,实证分析法是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进行的,其所得出的结论,只有当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某种情境与这种假设前提相吻合的条件下才能适用,一旦情境发生了变化,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再具有适用性。

1. 诺瑟姆曲线是在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以来的城镇化历程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轨迹。其分析结论是1979年得出的,这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经经历了被其所描述的三个阶段。所以说诺瑟姆曲线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的一种总结或描述,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分析法。诺瑟姆曲线关于西方国家城镇化所经历的阶段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只是说明了城镇化的技术路线,却没有从体制、制度上进行分析,因而不可能回答西方国家城镇化在加速发展阶段出现“城市病”的制度原因,也不可能提出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应当避免“城市病”,进而避免走“逆城市化“道路带来的土地资源的浪费等新的弊端。

2. 诺瑟姆曲线的前提条件决定了它不适合我国的城镇化。张佰瑞在“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5]一文中,对诺瑟姆曲线的数学模型假设前提及时间跨度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并不满足S曲线所隐含的数学模型的假设前提和时间跨度,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S曲线的应用条件相差甚远,用S曲线来预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难以保证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在这里要分析的是诺瑟姆曲线的制度背景,诺瑟姆曲线的制度背景或前提就是被西方经济学当作基本分析框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这个曲线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镇化实践所验证,并且被它们作为一个普遍规律来遵循。但是,当这个前提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就不一定完全适用。前文虽然说明了诺瑟姆曲线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化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是,虽说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不姓“资”也不姓“社”,然而,任何经济体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之上的,所以就有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经济和不同运行方式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它比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所以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规律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研究与实践,那就是南辕北辙,往往会事与愿违。

三、我国城镇化与西方城镇化不同

(一)我国城镇化道路与西方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不同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推进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道路带有浓厚的政治和政策色彩,政府在其中始终扮演着控制角色,城镇化水平与政府的控制程度相一致,而这种控制的工具主要是户籍制度。1950—1957年,取消了户籍制度,法律赋予公民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新中国城镇化经历了短暂的正常发展时期,城镇化率从10.6%上升到15.4%[6]。1958年开始,为了重工业化的需要,严格控制居民户口迁移,以户籍制度把农村人口长期禁锢在农村,尤其是期间的“上山下乡”导致城镇化率以年均-0.5%[6]的速度负增长。到1978年,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已提高到48%,而城市化水平却只达17.9%[6],被称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国企改革以及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推动了城镇化进程。1984年“一号文件”开始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1992年在大城市开始实行“蓝印户口”,使得1995—2000年城镇化连续五年以1.44%[6]的速度增长。进入21世纪以后,“十五”规划第一次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第一次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作为城镇化的目标。2001年改革“蓝印户口”,转而实行居住证制度。2006年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落户条件,放宽了户口迁移的限制。户籍制度的逐步松动和政策上的明朗,使得城镇化速度加快,到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9.68%,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可见,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是城镇化动力机制中的主体。计划经济年代为了重工业化的需要,政府控制城镇化速度使其长期徘徊不前。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逐步顺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城镇化政策,国家的发展战略、制度、体制和政策背景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与西方的城镇化进程完全不同,西方国家是先市场自发调节,后政府调控,但总体上来说是市场化手段为主。

(二)西方城镇化和我国城镇化建立的制度基础不同

西方城镇化是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制度根源。“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7](P56)恩格斯认为:城市产生以后,城乡的分离和对立就产生了,但是城乡差别在资本主义社会则迅速扩大。“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不能消灭这种对立,反而不得不使它日益尖锐化。”[8](P503)“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引起了极端不利的后果……一切使空气变坏的东西都聚集在那里了”,[9](P379-381)“农村工人的分散和软弱,而城市工人集中,因此,农业工人的工资降到最低限度”[10](P324-325)。工业化使乡村被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而屈从于城市的统治,成为城市的附属物。

从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逆城市化”,是由于“城市病”使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开始减退,企业不得不从大城市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了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向农村地区的扩展、治理“城市病”、缓和城乡矛盾,普遍实施了反哺农业、回馈农村的城乡关系政策,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使农村的基本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加之农村天然的环境优势,人口、资本不断从大城市向农村和小城镇转移,从而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逆城市化”最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但是“逆城市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原大城市的内城衰退,废弃土地增多、设施老化、失业率增高、犯罪率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这再次证明了恩格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不能消灭这种对立,反而不得不使它日益尖锐化。”[9](P503)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消除“城市病”和城乡对立,其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的城镇化道路必须走城乡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以更强有力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然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城市病”日益严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城镇规划和管理以及相关政策上的政府失灵。西方国家“城市病”的教训说明了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放任市场调节,政府必须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城镇化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城镇化问题时,提出了通过城乡融合来消灭城乡对立和城市病。“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必需,同样它也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必需。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11](P335)要实现城乡融合,“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按照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原则分布于全国”[11](P335)。“通过消除旧的社会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7](P224)。“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的基础,这时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进行社会劳动”[8](P454)。可见,城乡融合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通过计划手段才能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城乡融合显然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不能完全实现城乡融合,但是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它旨在逐步消除旧的分工所带来的城乡差距,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城乡融合做准备,而不是听任这种差距不断扩大。“文明在大城市中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努力才能消除的遗产。但是这种遗产必须被消除而且必将被消除,即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1](P336)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待诺瑟姆曲线不能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应当是扬弃的态度。我们应当借鉴诺瑟姆曲线所揭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和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程度的内在关系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也应当吸取西方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训,避免出现“城市病”和城乡对立等弊端。如果把诺瑟姆曲线当作普遍规律来测度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水平,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城市病”和“逆城市化”当作城镇化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因而要沿着西方的城镇化道路走;二是认为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要提高城镇化的速度,重点发展大城市[12]。这些都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因而,确定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应当是:

第一,要在反思西方城镇化道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西方国家城镇化是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沿着先集中后分散、先剥夺后反哺、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进行的。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要充分发挥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优势,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以科学规划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用规划引导市场,实现资源在城镇间的合理配置。城镇规划布局要以产业布局为基础,把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城乡经济结构、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的数量、规模、结构和素质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合理布局,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二要在道路、电力、通讯、网络、给排水、燃气、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农村提供与城市均等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逐步缓解以至消除已经出现的“城市病”。

第二,要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矛盾,以农村城镇化为重心,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而以农村城镇化为重心,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城乡协调发展应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化道路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现农村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政策,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尤其是在目前“城市病”业已出现、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重点发展大城市不仅会使“城市病”越来越严重,而且会给当前越来越大的城乡差距雪上加霜。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要防止遍地开花,重点发展县城和中心镇。这样,才能集约利用农村资源,发挥城镇在农村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农村城镇化要吸取以往的教训,不能在城镇化过程中把农村变成新的垃圾场,不能追风,不搭空架子、乱铺摊子,宁可慢点,也要保证城镇化的质量,使农村城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传统的城镇化导致的“城市病”等弊端实际上是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镇无序扩张的结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要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生态型城镇。

注释:

①学术界对“城镇化”与“城市化”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化,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另一种认为城镇化就是发展小城镇,城市化就是发展大城市。本文认为:首先,不管是城镇化还是城市化,重点在一个“化”字。这里的“化”都是农村人口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是农村生活城镇化的过程。所以二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其次,在汉语语境里,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所以,城镇化比城市化外延更广,包括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镇化”“城市化”都不是外来词,它们是汉语语言本来就有的,无需像学术界有的专家那样用英语的Urbanization的不同译法或City与Town的关系加以说明,因此“城镇化”更符合中国国情。

②辜胜阻教授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载《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3期)、修春亮博士在《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城镇体系布局》(载《新长征》2010年第12期)中把诺瑟姆曲线当作一个普遍规律来引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③前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关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问题》(载《城市规划》2003年第4期)一文中,在论证我国城镇化布局时把诺瑟姆曲线当作规律;王宝民等在《辽宁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判断、路径与政策》(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6期)一文中根据诺瑟姆曲线,认为辽宁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城镇化进程将逐步放缓。在此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刘亚臣.基于诺瑟姆曲线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37-40.

[2]孙艳颖.城镇化:反思与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03(11):2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张佰瑞.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对我国2020年城市化水平的预测[J].理论界,2007,(4):48-51.

[6]周一星.中国城镇化的几个问题[EB/OL].,2006-11-3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诺瑟姆曲线;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协调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4-0022-04 一、诺瑟姆曲线及其在我国城镇化①研究中的影响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在对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轨迹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即诺瑟姆曲线)。他把城镇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工业化初期,主导产业是轻纺工业,城镇发展缓慢,城镇化率低于30%,这是城镇化的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在工业化中期或扩张期,主导产业是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化工业,这时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镇化率高于30%,并以较快的速度向70%攀升,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产生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企业和人口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这是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在工业化后期或成熟期,第二产业上升到40%后将缓慢下降,而第三产业则蓬勃兴起,成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此时城镇化总水平比较高,城镇化率大于70%,但增长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城市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是城镇化的后期或稳定发展阶段。

诺瑟姆曲线经常被我国学者在研究城镇化问题时当作普遍适用的规律加以引用或作为分析范式②。许多学者称之为“公理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我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一条被挤压的“s曲线”,基本符合诺瑟姆规律[1]。它还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各个地方城镇化进程的研究与预测中③,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的第二个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应当重点发展大城市或卫星城,只有大城市发展了,才能抓住大城市逆城市化的过程发展农村城镇化。当然,也有学者对诺瑟姆曲线进行了反思与质疑[2]。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研究者照搬诺瑟姆曲线来研究我国的城镇化问题,却对这一曲线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缺乏深刻的思考。本文认为,把诺瑟姆曲线当作普遍适用的规律来研究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未免太简单盲目,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无视这一曲线又会使我们的城镇化道路缺少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所以,有必要对诺瑟姆曲线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性以及西方的城镇化道路做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明晰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二、对诺瑟姆曲线的二重性分析

(一)诺瑟姆曲线的一般性及启示

1. 诺瑟姆曲线通过研究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历程,揭示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即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必然结果。城镇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是随着手工业的出现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而逐渐形成的。然而城镇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城镇化的开始,城镇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正如马克思在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3](p480)马克思所讲的“乡村城市化”指的正是产业革命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城市飞速发展的历史过程。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取代了传统手工业,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使经济活动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生产所形成的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城镇的迅猛发展,使城镇经济取代乡村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心。工业化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机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农业为工业或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城镇化。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描述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加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4](p296)

2. 诺瑟姆曲线还揭示了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正如诺瑟姆所描述的,以轻纺工

业为标志的工业化初期与城镇化的初级阶段相对应,以重化工业为标志的工业化中期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相对应,以第三产业为标志的工业化后期与城镇化的稳定发展阶段相对应。这就表明工业化的演进程度有多高,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由此看来,诺瑟姆曲线揭示了工业化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化演进的一般趋势。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核心,实现资源在城镇之间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二)诺瑟姆曲线的特殊性及其缺陷

诺瑟姆曲线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一定的假设前提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中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实证分析法的产生和运用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的范围,使分析建立在实证调查资料的基础之上,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信程度。然而,实证分析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性。首先,实证分析法来源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而实证主义哲学属于经验主义,所以实证分析法实际上是经验分析法,只有归纳,缺乏演绎。它不是从逻辑上进行严格地演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现象因果关系,而不是本质的、内在的因果关系。其次,实证分析法是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进行的,其所得出的结论,只有当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某种情境与这种假设前提相吻合的条件下才能适用,一旦情境发生了变化,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再具有适用性。

1. 诺瑟姆曲线是在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以来的城镇化历程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轨迹。其分析结论是1979年得出的,这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经经历了被其所描述的三个阶段。所以说诺瑟姆曲线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的一种总结或描述,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分析法。诺瑟姆曲线关于西方国家城镇化所经历的阶段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只是说明了城镇化的技术路线,却没有从体制、制度上进行分析,因而不可能回答西方国家城镇化在加速发展阶段出现“城市病”的制度原因,也不可能提出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应当避免“城市病”,进而避免走“逆城市化“道路带来的土地资源的浪费等新的弊端。

2. 诺瑟姆曲线的前提条件决定了它不适合我国的城镇化。张佰瑞在“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5]一文中,对诺瑟姆曲线的数学模型假设前提及时间跨度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并不满足s曲线所隐含的数学模型的假设前提和时间跨度,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s曲线的应用条件相差甚远,用s曲线来预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难以保证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在这里要分析的是诺瑟姆曲线的制度背景,诺瑟姆曲线的制度背景或前提就是被西方经济学当作基本分析框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这个曲线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镇化实践所验证,并且被它们作为一个普遍规律来遵循。但是,当这个前提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就不一定完全适用。前文虽然说明了诺瑟姆曲线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化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是,虽说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不姓“资”也不姓“社”,然而,任何经济体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之上的,所以就有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经济和不同运行方式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它比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所以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规律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研究与实践,那就是南辕北辙,往往会事与愿违。

三、我国城镇化与西方城镇化不同

(一)我国城镇化道路与西方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不同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推进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道路带有浓厚的政治和政策色彩,政府在其中始终扮演着控制角色,城镇化水平与政府的控制程度相一致,而这种控制的工具主要是户籍制度。1950—1957年,取消了户籍制度,法律赋予公民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新中国城镇化经历了短暂的正常发展时期,城镇化率从10.6%上升到15.4%[6]。1958年开始,为了重工业化的需要,严格控制居民户口迁移,以户籍制度把农村人口长期禁锢在农村,尤其是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导致城镇化率以年均-0.5%[6]的速度负增长。到1978年,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已提高到48%,而

市化水平却只达17.9%[6],被称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国企改革以及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推动了城镇化进程。1984年“一号文件”开始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1992年在大城市开始实行“蓝印户口”,使得1995—2000年城镇化连续五年以1.44%[6]的速度增长。进入21世纪以后,“十五”规划第一次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第一次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作为城镇化的目标。2001年改革“蓝印户口”,转而实行居住证制度。2006年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落户条件,放宽了户口迁移的限制。户籍制度的逐步松动和政策上的明朗,使得城镇化速度加快,到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9.68%,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可见,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是城镇化动力机制中的主体。计划经济年代为了重工业化的需要,政府控制城镇化速度使其长期徘徊不前。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逐步顺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城镇化政策,国家的发展战略、制度、体制和政策背景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与西方的城镇化进程完全不同,西方国家是先市场自发调节,后政府调控,但总体上来说是市场化手段为主。

(二)西方城镇化和我国城镇化建立的制度基础不同

西方城镇化是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制度根源。“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7](p56)恩格斯认为:城市产生以后,城乡的分离和对立就产生了,但是城乡差别在资本主义社会则迅速扩大。“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不能消灭这种对立,反而不得不使它日益尖锐化。”[8](p503)“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引起了极端不利的后果……一切使空气变坏的东西都聚集在那里了”,[9](p379-381)“农村工人的分散和软弱,而城市工人集中,因此,农业工人的工资降到最低限度”[10](p324-325)。工业化使乡村被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而屈从于城市的统治,成为城市的附属物。

从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逆城市化”,是由于“城市病”使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开始减退,企业不得不从大城市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了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向农村地区的扩展、治理“城市病”、缓和城乡矛盾,普遍实施了反哺农业、回馈农村的城乡关系政策,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使农村的基本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加之农村天然的环境优势,人口、资本不断从大城市向农村和小城镇转移,从而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逆城市化”最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但是“逆城市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原大城市的内城衰退,废弃土地增多、设施老化、失业率增高、犯罪率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这再次证明了恩格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不能消灭这种对立,反而不得不使它日益尖锐化。”[9](p503)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消除“城市病”和城乡对立,其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的城镇化道路必须走城乡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以更强有力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然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城市病”日益严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城镇规划和管理以及相关政策上的政府失灵。西方国家“城市病”的教训说明了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放任市场调节,政府必须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城镇化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城镇化问题时,提出了通过城乡融合来消灭城乡对立和城市病。“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必需,同样它也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必需。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11](p335)要实现城

乡融合,“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按照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原则分布于全国”[11](p335)。“通过消除旧的社会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7](p224)。“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的基础,这时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进行社会劳动”[8](p454)。可见,城乡融合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通过计划手段才能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城乡融合显然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不能完全实现城乡融合,但是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它旨在逐步消除旧的分工所带来的城乡差距,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城乡融合做准备,而不是听任这种差距不断扩大。“文明在大城市中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努力才能消除的遗产。但是这种遗产必须被消除而且必将被消除,即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1](p336)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待诺瑟姆曲线不能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应当是扬弃的态度。我们应当借鉴诺瑟姆曲线所揭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和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程度的内在关系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也应当吸取西方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训,避免出现“城市病”和城乡对立等弊端。如果把诺瑟姆曲线当作普遍规律来测度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和水平,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把“城市病”和“逆城市化”当作城镇化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因而要沿着西方的城镇化道路走;二是认为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要提高城镇化的速度,重点发展大城市[12]。这些都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因而,确定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应当是:

第一,要在反思西方城镇化道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西方国家城镇化是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沿着先集中后分散、先剥夺后反哺、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进行的。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要充分发挥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优势,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以科学规划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用规划引导市场,实现资源在城镇间的合理配置。城镇规划布局要以产业布局为基础,把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城乡经济结构、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的数量、规模、结构和素质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合理布局,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二要在道路、电力、通讯、网络、给排水、燃气、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农村提供与城市均等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逐步缓解以至消除已经出现的“城市病”。

第二,要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矛盾,以农村城镇化为重心,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而以农村城镇化为重心,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城乡协调发展应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化道路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现农村城镇化过程中,通过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政策,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尤其是在目前“城市病”业已出现、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重点发展大城市不仅会使“城市病”越来越严重,而且会给当前越来越大的城乡差距雪上加霜。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要防止遍地开花,重点发展县城和中心镇。这样,才能集约利用农村资源,发挥城镇在农村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农村城镇化要吸取以往的教训,不能在城镇化过程中把农村变成新的垃圾场,不能追风,不搭空架子、乱铺摊子,宁可慢点,也要保证城镇化的质量,使农村城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传统的城镇化导致的“城市病”等弊端实际上是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镇无序扩张的结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

。要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生态型城镇。

注释:

①学术界对“城镇化”与“城市化”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化,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另一种认为城镇化就是发展小城镇,城市化就是发展大城市。本文认为:首先,不管是城镇化还是城市化,重点在一个“化”字。这里的“化”都是农村人口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是农村生活城镇化的过程。所以二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其次,在汉语语境里,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所以,城镇化比城市化外延更广,包括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镇化”“城市化”都不是外来词,它们是汉语语言本来就有的,无需像学术界有的专家那样用英语的urbanization的不同译法或city与town的关系加以说明,因此“城镇化”更符合中国国情。

②辜胜阻教授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载《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3期)、修春亮博士在《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城镇体系布局》(载《新长征》2010年第12期)中把诺瑟姆曲线当作一个普遍规律来引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③前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关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问题》(载《城市规划》2003年第4期)一文中,在论证我国城镇化布局时把诺瑟姆曲线当作规律;王宝民等在《辽宁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判断、路径与政策》(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6期)一文中根据诺瑟姆曲线,认为辽宁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城镇化进程将逐步放缓。在此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刘亚臣.基于诺瑟姆曲线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37-40.

[2]孙艳颖.城镇化:反思与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03(11):2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张佰瑞.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对我国2020年城市化水平的预测[j].理论界,2007,(4):48-51.

[6]周一星.中国城镇化的几个问题[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15ef475f46527d3240ce0b6.html,2006-11-3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3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牢牢遵循“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协调城乡、加快发展的原则,大力实施“工业立镇”、“经营城镇”战略,不断加快城镇建设,强化城镇管理、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新郑市城市建设管理年的责任目标,20__年镇的城镇建设目标任务为:

1、在北入市口设置高档次、高品位公益广告;

2、配合搞好北城区的开发建设;

3、完成镇总体规划、康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力争完成华瑞路的街景设计和北环路的详细规划;

4、加快镇区建设,增强城镇聚积功能,努力把__*镇变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

三、主要措施

(一)围绕发展目标,科学合理构建城镇建设新体系

紧紧把握新郑市区“东文秘站网进北扩”的调整契机,以城北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核心,以黄帝文化园为支点,以107国道、郑新公路、华瑞路及将要开工建设的北环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为纽带,努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二)科学编制规划,强化新规划的综合调控功能

依据新郑市稳步启动城北区改造和建设黄帝文化园的要求,重新认真修编__*镇城镇总体规划,完成“康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要搞好小城镇规划与管理,规划管理要从许可性管理转向控制性管理、从对建成区范围的管理转向对城镇规划区范围的管理。要强化对107国道沿线、郑新路沿线及将要建设的北环路沿线、黄帝文化园附近村庄的规划管理,要严格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一书两证”制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一是道路骨架工程。切实加大乡村公路及镇区干道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路网骨架,对__*大道进行高标准改造,重点是绿化工程、灯光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和个性化景观建设;沿北城大道两侧要建设游园式绿化带;镇区干道改造实行人车分流,绿化、照明、下水道相应配套,各类管线集中隐蔽。二是塑造形象工程。要精心设计城镇形象,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快“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抓好城镇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适时启动公主湖绿化、美化工程。有计划地建设街心游园、小品和标准化的公厕、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努力塑造小城镇特色和个性。北入市口的公益广告宣传要重点体现黄帝文化和裴李岗文化,要增加科技含量,突出艺术个性。

(四)狠抓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创建成果

要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城镇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着力解决“脏乱差”的问题,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集中处理。强化对镇容镇貌的监督,逐步取缔影响镇容镇貌的各种亭棚等违章建筑。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加快镇区道路的升级改造,确保城镇道路畅通。调整和规范商贸园区的经营活动,加强占道经营、店外作业、马路市场等违规问题的治理。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五)积极推进“经营城镇”工作,增强城镇建设的驱动力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牢固树立经营理念,通过经营城镇有形和无形资产,实现城镇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要把土地作为“经营城镇”的重点,完成收购储备北城大道两侧及育才路以南土地的前期工作,为北城大道两侧土地市场化运作做好准备;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业,启动住宅消费。住宅消费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聚集人流,提升人气,加快城镇化进程。20__年要启动一中东侧高档住宅区建设,完成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吸引一般收入者到镇区居住;积极探索“经营城镇”新机制,逐步对镇区街道广告经营权、基础设施冠名权、公益设施经营权进行拍卖或租赁经营,把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4

李长春指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使得河南农业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扩张,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有新意、有路子,粮食产量连续实现“十连增”,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工业上也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而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结合河南实际探索城镇化的路子,在就地城镇化上作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沿着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委提出的“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强农兴工、协调发展”的思路,持续探索、强化农业基础,增加粮食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在这个基础上,走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取得显著成就。

这其中,为外界议论最多的“新路子”之一就是“就地城镇化”,甚至被称为“有益探索”。所谓“就地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是以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2009年的一项资料显示,当时河南省城镇化率只有3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5位。甚至有专家认为,城镇化水平低已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的聚焦点。

2010年,河南省制定了《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把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河南“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力争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在“就地城镇化”思路的引导下,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城镇人口突破4000万人。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5

通辽市坚持城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繁荣的思路,统筹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吸纳、辐射和带动能力。按照大城市、大产业、大框架的构想,突出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抓好新城区建设。通辽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实施产业带动,用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有效地搭建信用平台,以企业的资金打造城镇。重点规划了两个品位高、面积大的工业园区,而且引进了一大批企业进驻园区,诸如通顺铝业、霍宁炭素、梅花味精、金锣火腿等。一批具有农畜产品加工、能源转化和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规模,通辽市正在由农牧类型为主的农业城市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迈进。

赤峰市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工业化和发展服务业为依托,强化产业支撑,科学规化,合理布局,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旗县城镇,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__年,全市城镇总人口达到145万,城镇化率为31.6。在抓好市区建设的同时,逐步建设形成了建昌营、八里罕、汐子、热水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赤峰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一是高品位规划新区,园林、广场等规划特色鲜明;二是向国内外企业招标,设计、建设了一批高水准的高楼。这些企业不仅高质量地完成设计和建设,也为当地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建筑、销售理念;三是广泛融资,搭建发展平台。

呼和浩特市按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利用区位、资源、科教等优势,着力培育壮业、电力、IT制造业、生物制药、冶金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充分发挥首府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作用的同时,加快了市辖旗县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特别是和林格尔县高起点、大手笔地规划建设了盛乐园工业园区,现在36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实现道路、管网等配套,引进了蒙牛、蒙羊等一大批企业。并且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也落户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注入科技活力,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鄂尔多斯市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目标,坚持“三化”互动发展战略,优化城市体系,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人口达到73万,城镇化率达到50。该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投融资渠道抓得实,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采取企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康巴什新区开发建设中,一次性征用32平方公里土地,通过城司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12亿元投入新区,供水、雨水、中水、污水、供热、排污、供电、通讯八种管网一次性下地,道路系统一步到位,将“生地”变成“熟地”,实现了土地的增值。目前土地挂牌价格升到20万元/亩,预期收益30多亿元。并且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大胆地把市政府所在地迁到康巴什新区,带动新区的发展。该市新成立了城市发展公司,通过经营开发工业区,城镇新区新的经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瓶颈,步入以城建城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快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全市中心城区和旗县将公用设施进行公司制改造,筹集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改善了经营管理。

二、收获与启示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城镇化的重要前提

从我们考察的地区来看,凡城镇建设有大手笔、大气魄的地方,都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地方。各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完善思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如通辽市跳出了就资源论资源的圈子,巧妙地将技术、资金、环境、资源等有机地进行整合,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化,搭建信用平台。他们所上的一些产业,好多原料基地并不在本地,而当地党委、政府敢于大胆开发利用,铝厂和奈曼旗的化工产业均是这样形成的。有了这些产业的支撑,有力地促进了通辽市的城镇化进程。再如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两地在城镇化投资体制上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胆负债建设,有效解决了资金“瓶劲”问题,步入“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良性发展轨道,推动了城镇建 设的快速发展。

(二)搞好城镇规划是城镇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城镇规划是城镇发展方向的指南,良好的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是城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此次考察的几个城市中,凡城镇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城镇规划好的地方。他们的规划不但舍得投入,而且理念开放,并与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例如赤峰市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仅规划设计费就投入近1500万元,鄂尔多斯市在规划设计方面投入近5300万元。他们的规划不单是就规则论规划,而是树立了大规划理念,将工业产业布局、城镇布局、人口布局、资源及外部条件、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重要要素都纳入了城市规划体系,所有的规划成龙配套,而且规划起点很高。像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就采用了国际招标,保证了规划的上水平,上档次。赤峰的城市建设处处体现了当地的特有文化内涵。

(三)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城镇化与之相适应,没有城镇化的相应发展,经济发展就会失去依托、受到制约。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牧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城镇化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通过产业的集聚,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扩充了城镇的规模,提高了城镇水平,有效地加速了“三化”互动进程。

(四)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

环境也是生产力。从近几年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投资与否,农民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的选择。若有利于企业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等,企业就会投资;农牧民如果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就会自觉进城。反之亦然。在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中正是用这样的环境优势和利益导向机制吸引企业投资、农牧民进城。在这方面,优惠政策最特别的是鄂尔多斯市。当地对各类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从税收、规费等方面均给予了极大优惠,不仅调动了企业投资积极性,也扩大了地区影响力。同时,鄂尔多斯市在对失地农牧民给予补偿的基础上,还参照转制企业职工入保的办法,将失地农牧入纳入社保,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进城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城镇容纳力是加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城镇化的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在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过程。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城镇容纳力。城市的规模上去了,城镇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城镇综合竞争力才能增强。从我们考察的城市来看,赤峰新区基础设施投入14—16亿元,鄂尔多斯新区投入12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接纳更多的要素进城聚集创造了条件。

三、今后我旗城镇化发展的思路

纵观我旗的城镇化工作,近几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创新不足,有所作为、勇于作为尚有差距。二是规划和定位工作明显滞后,尤其是可操作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以及功能区规划等有待于尽快解决。三是受财力等因素制约,城镇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由于跑项目前期经费少,加之力度差,全旗上下跑项目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四是小城镇的经济基础、特色主导产业等还需要加大培育力度。特别是在引进非资源性项目上有差距,没有树立“立足资源,不唯资源”的理念。五是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还需下大力气完善和提高。六是在经营城市方面理念不新、方法不活,尤其在城市建设用地、收储方面和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内涵方面差距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的城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要围绕“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这一目标要求,抓住“十一五”期间的良好发展机遇,重新审视和定位旗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紧盯国家、区、市对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倾向,坚持“三化”互动,举全旗之力,用城镇化带动我们即将全面实施的“生态保护,收缩转移”战略,用城镇化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用城镇化带动工作的发展。精心打造“草原边贸旅游城”,把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作为旗域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努力构建以海流图镇为中心,以甘其毛道口岸、金泉工业园区、中心集镇、小康村建设为辐射的一体化旗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旗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推动城镇化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办法,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城镇化进程。今后,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次考察成果,用四市的发展事实,教育引导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解决想不想干的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的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的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的工作作风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危机意识和实实在在做事的思想,要破除在发展上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要破除封闭保守的落后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好旗内旗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破除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总结新经验;要破除“官本位”思想,营造“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环境,力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意识。从明年开始,旗委、政府将重新定位工作考核的项目指准,要重点对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考核,一是新上项目;二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情况;三是养殖业;四是生态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城镇规划,进一步提高城镇品位

实践证明,城镇化发展,规划必须先行。一个全面、科学、合理、超前的规划,不仅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也利于吸引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集中,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在城镇规划方面,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重度,没有真正树立规划是最大节约的理念。虽然从去年开始我旗陆续拿出123万元规划费,聘请有关专家修编完成了《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__—20__)》、《甘其毛道口岸建设规划》、《开发蒙古国资源、铁路、公路、支线机场等交通规划》和《金泉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及各种产业规划》、《海镇新区建设2平方公里的控规和0.5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规》,但这些规划与所考 察地区的规划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我们的规划不成龙配套,我们只做了一个层面的规划,就规划论规划,规划设计的深度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要加大规划投入力度,不仅要修编总体规划,还要搞好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以及城市设计。要跳出就规划论规划的思维模式,用我们经营农业的经验去谋划城镇,把工业化、产业化等有机纳入总体规划,用一张图去指导工作的开展。要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广泛听取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未来城镇发展的新趋势和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出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的城镇发展规划,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确保规划几十年不落后。重点要对海镇的道路、排污、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统筹规划,使地面建筑与地下设施、平面布局与立体景观、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等协调统一,做到分区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要结合海镇新区开发建设工作,把党政部门综合办大楼、以整合上市公司为主的商务楼、政府广场、人民广场、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到新区,真正把海流图镇建成体现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舒展、生态、宜居地区,增强吸引力,精心打造草原边贸旅游城。甘其毛道口岸要根据互市贸易和利用蒙古国资源的特点,重点完善配套物流服务功能。要本着“经济重心”向山前转移的原则,把德岭山镇、乌加河镇定位在建设重化工基地和实现农牧业产业化这一目标上,来搞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特别是重点服务功能设施要有超常规的建设力度。

(三)加大融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展城镇的容纳力

城镇建设的难点是缺乏资金的投入,没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难以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依赖等、靠、要,城镇建设也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把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源等有效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政府的投入引导,也可以靠市场机制和优惠政策。今后,在融资渠道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争取上级的城建投资项目和资金;二是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三是经营城镇重点是搞好土地的收储和招拍挂;四是财政挤一部分,特别是要将各种规费和城建维护税全额用于城镇建设。在资金使用上,要突出重点,不能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将一些项目整合打捆,重点用于海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将甘其毛道口岸的一些贸易功能也转移到海镇。在融资方式上,我们主要依靠国有资产营运公司,按照“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大力实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发财、滚动开发”的模式,努力改善城镇的环境,扩大城镇的容量。按照这些思路明年我旗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七项工程,计划总投资10545万元。主要是投资735万元新建改造4.9公里道路;投资150万元完成5公里配套给排水设施;投资80万元种植400亩城防林和对新修改造街道两侧进行绿化;投资300万元改造1万平方米的海流图广场;投资4000万元实施集中供热工程;投资250万元统一实施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360万元实施给水工程;投资700万元实施路灯改造工程;投资4000万元实施房地产开发工程。

(四)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的驱动力,以引导建筑企业投资和农牧民进城创业

我们属于边境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人口规模小,基础薄弱。要想推进城镇化建设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显然是不行的。年内我们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要给建筑企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收和规费的收取上要给予一定的优惠,以促使其开发更多的经济适用性住房和廉租房来满足进城农牧民的需求。二是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户建设的原则,在城镇区域内划出一定的土地,分户标准建成住宅园区,以激发大家投资建房的积极性。三是要为农牧民进城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重点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保障等方面要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实现由“离土不离乡”向“离土又离乡”,“人随户口走”向“户口随人走”,“先买票后上车”向“边上车边买票”的历史性转变。今后,我们要结合正在实施的“收缩转移”战略,重点对牧区的牧民实行分批次的一次性转移。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实行“三三三”制的发展方式,即三分之一的牧民转移到适宜地区从事种养业,促进传统畜牧业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移;三分之一的牧民加入城镇户,从事二、三产业或加入社保,为城镇经济的发展聚集人气;其他三分之一的懂经营、擅管理的牧民有偿使用退牧户和流转户的草场,实行保护性措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实行“三三三”制,最终达到老年牧民入社保、中年牧民转产业、贫困牧民入低保、学生保入学的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五)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坚持产业立城建镇,进一步提升城镇的经济力

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农牧区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只有繁荣经济,小城镇才能永续发展。与此次考察的四市相比,我旗的产业化可以说是相形见绌。虽然我们资源丰富,但产业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大气候。今后,我旗要坚持“立足资源优势而不唯资源”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制定相适应的政策,推动一些产业在城镇区域内集聚,形成产业聚集区,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海镇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并整合口岸的贸易功能,力争把海镇建成商贸旅游名镇。德岭山要做好与工业园区的对接工作,要把镇区与园区的规划统筹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工业强镇。乌加河建成经济重镇,石哈河镇建成绿色产业特色经济镇,甘其毛道口岸建成西部地区向蒙古国开放的国际大通道。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把我县打造成北部湾新兴城市的目标,在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化发展的同时,通过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脉传承、功能结构完善、景观形象打造、文化内涵塑造,凸显城市特色,着力塑造我县城镇特色,逐步提升城镇品质,切实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增强城镇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县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护与创新相统筹的原则。在城镇特色的塑造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采用大拆大建的手段,要强化对历史文物、历史街区、山水风貌等的保护意识,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提高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特色塑造中的引导作用,应根据不同城镇不同区域的自然、历史、人文等特点,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不用城镇的各自特色和功能,积极探索城镇特色塑造走个性化、差异化建设的道路。

(三)坚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原则。建设特色城镇要结合大的自然景观背景,合理塑造人文景观,要坚持走不同城镇“山、水、林、城、人”相融合、相协调的道路。

(四)坚持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城镇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应摒弃在城镇特色创建过程中不顾城镇实际,大搞形象工程的做法。

(五)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参与的原则。城镇特色的塑造要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要以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在塑造特色城镇的建设中,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三、工作目标

县城及各乡镇要围绕“特”字做文章,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保护、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挖掘、景观形象的打造、功能结构的完善,凸显出城镇特色,实现三年初现成效、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要突出“北部湾新兴城市”、“茉莉花之都”、“滨江古城”特色,积极打造郁江两岸景观,充分挖掘古城文化和茉莉化文化,形成“城在花中”的特色景观,展现出商贸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的滨江古城特色;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的城镇性质、定位及地域特点,构建功能互补、特色各异并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光的区域性生态宜居城镇体系。

(一)县城

基本思路:一是继续按照“山水相依、新旧相连、重在新区、亮在江边”的城建思路,加快推动县城提质扩容;二是按照“一江一桥两岸五区”建设思路推进县城建设,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进一步编制和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严格规划的执行和实施。以建设州大桥、堤园路为突破口,加强郁江两岸的规划和开发,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依托县城商贸物流服务业和那阳工业集中区工业发展,努力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县城行政服务区、商贸物流区、产业集中区、现代商住区、商业中心区等五大功能区。同时,积极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加快建设“西江新城”,加大县城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商业中心区商圈建设。

(二)各重点镇

1、充分发挥镇、工业园区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快推进镇与工业园区的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功能和布局,努力建设成为镇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郁江新兴工业城”。同时,做为市东部地区卫星城和沿江工业城镇,要加强沿江生态环境保护,体现出生态保护和工业发展相协调的滨江工业城镇色。要单独开展并完成城镇风貌特色研究,明确城镇特色定位,并指导开展相关规划、设计工作,以更好地开展特色城镇建设。

2、充分发挥镇、镇及工业园区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快推进镇与镇、工业园区的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功能和布局,努力建设成为镇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郁江新兴工业城”。同时,进一步完善镇作为服务工业园区配套生活、商业职教等功能。根据发展建设的需要,从原2005-202O年镇总体规划镇区面积从3.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按照“新旧相连,重在新区,亮在江边”的建设思路,以优越经济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规划科学化、建设精品化、管理精细化,努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城镇环境。结合实际情况,打造特色美食一条街(主要以鱼制品为主),高档商住群;发展水上旅游项目、二级联线绿色工业带、仓储物流、飞地经济发展等。目前市第一个乡镇商品房小区己建成并交付使用,多方面等筹集资金完善镇区基础设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投资环境。

3、作为县的农业大镇,基本思路:开展“农业强镇、生态休闲镇”建设的项目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培育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建设有特色、上规模、创品牌、出效益的现代农业基地。加强集镇开发、做好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建设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干净整洁的现代化集镇。

(三)各乡镇

各乡镇请根据各自总体规划,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发展要求的工作思路。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各乡(镇)政府要按照责任分工,落实好建设任务。要切实加强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将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年度业绩考核范畴并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简化审批程序,加强项目督查。县直有关部门对塑造城镇特色建设项目要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确保项目尽快实施。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督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确保项目建设成效;积极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三)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塑造城镇特色的各项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开展,未经充分论证和按程序报批,不得随意更改规划、设计;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控制、质量控制、竣工验收及工程档案的管理,确保建设质量。

五、资金筹措和保障

(一)县财政要将城镇风貌特色研究、小城镇规划和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自治区、市财政对我县塑造城镇特色工作的资金支持。积极拓宽建设资金融资渠道,按市场化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内外资金,充分激活民资参与我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对纳入年度城建计划的历史传统街区保护和修复、旧区改造、危旧房改造、特色街区等城市特色建设项目予以优先资金保障。对纳入我县旧区成片改造、危旧房改造的项目,给予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性收费。对历史街区、“竹筒房”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属于发展保障性住房、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项目的经税务部门审批享受相关减免税优惠政策。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7

按照你局《关于上报省厅开展全省城镇建设调研工作所需相关材料的紧急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年以来,我县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按照把*建设成连接川滇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云南北大门的重要窗口城市、昭通北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重要依托城市和依山傍水的生态旅游城市、川南城市的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认真实施《*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招商引资、贷款和部门投资等多种形式建设城镇,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县城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逐步优化。

一、城市规划工作。(一)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特色城市。*年,省政府批准了《*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但随着向家坝水电站和水麻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原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为把*打造成为昭通北部片区的中心城市、面向川南都市的后花园,我县于*年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了县城控制性详规。按照规划,到2010年县城面积将从3.5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从而保证未来10年县城能够容纳10—15万非农业人口。*年12月市政府以(昭政复〔*〕35号)文件批准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至此我县提前完成了*县城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二)立足城镇特色,加快城镇化规划步伐。我们始终坚持适度开发、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优先发展县城中心区、加快发展中心镇、积极发展中心村的思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形成以县城带镇、以镇带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一是完善了县城片区规划。*年,我县着手编制和完善了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共17个,规划设计费用达1000多万元。*年我们又拆资380余万元,完成了高滩片区1.96平方公里和坝尾槽片区4.7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中嘴旧城区的控规及景观设计。2007年,投资1000万余元完成了高滩新区行政办公区形象策划、枫叶金城天街27.4亩国际商贸城(批发市场)的修建性详规、两碗乡总体规划、*县高滩加压消毒泵站高位水池及给排水管道工程规划设计等20多项规划。二是加快了乡镇规划。启动了楼坝集镇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规划,完成了楼坝片区民房改建规划,规划面积达到了13.8公顷,完成了以楼坝片区为中心的“一园六片”的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按照“突出中心、重点突破”的原则,完成了两碗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迁建规划和两碗乡石罗村、青坪栈村,太平乡盐井村、二溪村的村庄规划。(三)严格依法,强化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我县各类规划的编制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定程序,特别注重监察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在设计单位的选择上县监察局均是全程参与,在方案的评审过程中,在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审查把关后,县发改、国土、建环、财政等相关部门再联合进行修改。规划审批通过后,按法定程序送审备案,并将规划制作成大型宣传图片在县城重要交通位置张贴宣传,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在规划执法中,我县成立了“两清”专项工作组,对老城区、高滩、坝尾槽、楼坝4个片区城市规划范围的各类违法用地和非法建筑及到期未拆的临时建筑进行了全面清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筑。

二、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一)城市规模、功能、环境等方面了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近年来,我县先后完成了县城水、电、气、电信、广电、消防等专业规划,城镇化率达28.6%。县城已建成面积达到7.67平方公里,现有市政道路10公里,老城区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体系,并启动了高滩新区和坝尾槽新区道路建设12.78公里。新建高滩水厂1个,完成87公里供水管道,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县城已建成20.1公里雨、污分流管道,并启动了25公里排水系统建设;建成10公里供气管道;城市绿化覆盖面积76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70公顷,绿化履盖率达32%。开通了县城公交营运路线两条,长16公里,共有10辆公交车和40辆出租汽车营运。城市环卫清扫保洁面积10万平方米,并建成年处理垃圾220万吨垃圾处理场1座。(二)城市建设速度迅速不断加快。我县相继完成了火车站道路建设及绿化美化、团结路转盘建设、十字街绿化工程建设、人民路街心花园建设,修建了长约3公里的沙南路、沙西路、沙中路、沙北路,完成了1.2公里长的人民路改造和美化亮化工作,完成了1.8公里长工农路和1.2公里长临江中路、振兴北路改造工程,完成了0.758公里的临江东路改造设计工作,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坝尾槽迎宾大道建设一、二期工程,坝尾槽新区城市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沙坪东路中段400米路面的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了田坝新街42幢、坝尾槽迎宾小区13幢、盐丰小区24幢、育才路16幢、坝尾槽14幢、沙坪7幢拆迁安置房的建设,106幢高滩拆迁安置房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三)努力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业。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统一规划,组团开发”的思路,*年以来,我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共投资5.1亿余元,开发建设规模达46.26万平方米。先后引进了加拿大艾尔国际有限公司,投资12亿对高滩片区1.96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引资1800万元开发了沙坪东路连接线商住楼1.8万平方米;引资600万元开发了天福园小区4.6万平方米;引资600万元开发了楼坝迎新小区1.58万平方米;引资1300万元开发了金穗园小区2.2万平方米;引资5000万元开发了金沙苑商住楼3.8万平方米;引资2.1亿元开发了吉祥紫荆豪园商住楼小区17.87万平方米;引资2500万元开发了金航苑小区2万平方米;引资2600万元开发了金江银座商住楼2.73万平方米。此外,在建和筹建的项目有:滨江花园商住楼0.7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08万元;财富广场2.2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900万元;枫叶.金城天街商住楼6.0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800万元;通盛食品公司二期商住楼0.6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40万元。(四)加快城市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围绕我县提出的“把*建设成连接川滇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云南北大门的重要窗口城市、昭通北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重要依托城市和依山傍水的生态旅游城市、川南城市的后花园”的城镇建设基本思路,一城三片的城市新骨架已经形成。一是全面启动了高滩新区的开发建设。完成了高滩一期、二期拆迁安置房的场坪和基础工程。一期工程的重庆路、上海路、厦门路、苏州路、上海支路等路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完成投资41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二期工程烟台路、昆明路、北海路、重庆路尾端的建设,已完成75万方土石方开挖,道路骨架初步形成。二是全面启动了楼坝片区的拆迁工作。全力支援云天化煤化工开发建设项目,完成了云天化煤化工项目开发建设1000余户房屋拆迁外业勘丈工作,该项目拆迁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五)强化城镇市容市貌管护。我县在1999年6月成立了*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代表县政府对县城城市进行管理,行使监督、检查和相对集中的综合执法权,履行规划、环卫绿化、工商行政和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通过近九年来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之路。我县综合执法现已成为一支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人性化管理、倍受欢迎、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现有正式职工25人,交通协管员8人,公益性岗位人员44人,环卫工人120人。通过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我县城区内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乱拉乱挂明显减少、建筑秩序健康发展,树立了云南北大门对外开放的良好城市形象。

三、取得的经验。(一)抓宣传,提高市民参与城镇建设的意识。城市的建设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得到广大市民支持和参与,让广大市民了解我县的城市建设。在工作中,我们采取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大力广泛宣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情况,向广大市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市民参与城镇建设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抓领导,为城镇建设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工作,始终把城镇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主任,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国土、建设、财政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具体项目实施中,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定人员,确保了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抓项目,不断增强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给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县主要采取“谁投资,谁实施,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吸引和引进效益好、对城镇建设拉动大的好项目,夯实城镇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也为下步城镇建设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到我县境内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商,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上可享受我县出台的《*县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相关优惠。(四)抓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按照“抓项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思路,积极克服前期工作经费等实际困难,花大力气,坚持抓好县城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县城高滩新区规划,不断完善和修编乡镇规划编制规划和县城各类系统专业规划,严格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通过抓规划,指导我县城市建设。(五)抓安全,维护建筑领域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二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管理。四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五是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制定安全生产评分标准。六是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七是深化专项整治检查,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六)抓政策,严格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要求。在拆迁过程中,严格按照《云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上报拆迁计划,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房屋拆迁。认真制定拆迁工作程序、拆迁方案,严格审核拆迁人资质,及时拆迁公告,做到“三明确”,即明确拆迁的范围和时限;明确拆迁补偿问题,及时发放拆迁补偿资金;明确各组工作职责,对涉及拆迁的房改户进行摸底调查,深入、耐心细致地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一)由于受经济、交通等因素制约,部分乡(镇)规划编制滞后,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二)随着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速度明显加快,绿化、亮化、美化等大批基础设施竣工,城市管理维护费成本加大,管理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城市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转。(三)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城市生活垃圾二期工程、垃圾清运中转站、城区供水及水源引入工程等一批公益项目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部分项目难以实施。(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单一,我县获得城建资金的途径主要是依靠财政支持,造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五)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和带动力不强。*县城镇化水平为28.6%,远远低于全国40.53%的平均水平。城镇职能单一,城镇功能不强,城镇水、电、路、邮等基础设施硬件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文化、娱乐、体育、环卫等方面的设施滞后,社会服务功能弱化。县城没有一处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城中公园,乡镇经济基础较差,造血功能不强,辐射和吸引范围狭小。

城镇化工作思路篇8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

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定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2006年换届以来,**县始终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谋划、跨越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把解放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时刻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创新的实践完成工作。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新的明确定位,提出了“争创**‘三化’一流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发展思路。工作中,不断强化“等不起”的责任感、“低不得”的目标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欠不起”的使命感,坚持“三化”并举、和谐发展、协调并进,依据工业、农业、城镇化建设工作实际,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块抓落实的责任制,分块评比、考核、奖惩,确保了工农同步发展、城乡建设与旅游事业协调并进。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这个核心,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主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农业两大产业失衡问题。近年来,**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走经营城市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一是城镇规划取得较大进展。自2006年来,按照《**城市战略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先后完成现状测量45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规划设计20平方公里;组织编制了8个区域性详规,完成了县城给排水、燃气等专业规划。各乡镇总规修编工作进展顺利,并通过评审。二是认真把工业园区规划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县工业集中区为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分一区三园,即县城西产业园、溶江产业园、界首产业园,分别处于县城、部级重点镇和自治区级重点镇,工业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城乡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成了一批城市建设改造工程,县城面积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仅2008年县城完成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各乡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道路、排水排污、房屋立面改造、公共活动场所等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两级环境明显好转。四是想法激活三产,集聚人气。通过举办湘桂同源旅游推介会、桂林米粉节、国际市民古灵渠徒步大会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提升了**知名度,繁荣了旅游市场,促进了城镇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