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研究工作方案8篇

时间:2022-09-19 03:46:07

研究工作方案

研究工作方案篇1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价格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

价格是经济的晴雨表,通过积极的价格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通过纷繁的价格表象把握内在的经济运行规律,从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价格工作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分别召开党组会议和全局会议,对价格调研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刻阐述,对价格研究作进一步安排,进一步增强大家对价格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将专门成立价格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工作的督促检查及年底考核等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确保价格研究工作质量

根据省市价格调研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物价工作实际,本着“突出重点,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原则,将以下几个课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一是“借助价格服务进企业工作平台,打造价格公共服务品牌”。近年来,以“价格服务进企业”等七进为主的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进一步打响价格公共服务品牌,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的经济发展,我局将“价格服务进企业”作为本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围绕“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工作定位,拓展服务职能,力争更重要的角色”这一中心任务,通过深入研究,搞清楚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我们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是什么,提出下一步为企业服务的重点和方向,全面改进为企业服务的质量,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水平。此课题负责人为董方明。主要负责科室为检查所。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二是“居民集中供热分户计量问题探讨”。供暖价格历来是群众高度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之一。此课题重点是探索和开阔思路,寻求合理的分户计量方法和定价方法,为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提出对策,当好参谋。此课题负责人为傅书余。主要负责科室为业务科。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三是“搞好价格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充分掌握价格话语权”。充分发挥价格监测信息平台的预警、分析、研判作用,做到对市场价格动态的及时、全面掌握,是充分掌握价格话语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因此,本年度我局将价格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点调研课题之一。重点研究探讨如何使价格监测平台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如何使价格监测信息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服务于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的有生力量,如何提高价格工作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此课题负责人为郭传贤。主要负责科室为监测中心。完成时限为2012年8月底。

三、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争取价格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确保调研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促进我局价格研究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结合目前我局开展的“加大工作执行力度,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细化价格研究工作措施,确保各科室在八月底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一是加强对价格调研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调研人员的思想修养、敬业精神、专业水平、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我局本年度计划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和组织外出培训等方式,对调研宣传人员加强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理论素养的培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和眼界,提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高素质、全方面的调研队伍。

二是注重实地调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准备于4月份和6月份开展两次“进一线摸实情”活动,相关课题组可以有计划的自行组织与服务对象座谈、征集意见和建议等活动。

三是加大工作督查力度。课题组每月一次向党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具体责任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定期沟通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局党组将随时关注进展情况,切实加大工作指导和督查力度。

研究工作方案篇2

关键词:高校外事;档案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207-02

一、焦作市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焦作市共有三所高等学府: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三所高校积极开展诸如聘请外籍教师、合作办学等一系列外事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图像、礼物等各种外事档案。三所高校在保证外事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不断努力,但目前三所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

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工作进行执行力度。在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中,因其外事工作起步晚、对外合作与交流少,外事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少,学校存在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例如,国家教育部在高校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中规定:外事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1]。虽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有这样的规定,实际情况却是综合科档案室只是负责上级的文件、批复、审核等红头文件,而对于学校与国外学校间的具体外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却允许外事办公室进行收集、归档和保存等工作;在焦作大学则是外事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者身兼外事办公室成员和学校档案室管理者两职,责任上没有明确的分工。

(二)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高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三所学校均没有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三所学校的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共有9人,其中,河南理工大学5人――档案科4人、国际交流处1人;焦作大学1人,同时兼外事档案的所有工作和学校所有档案的工作;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人,综合档案室1人,外事办公室2人。在这9人中,只有河南理工大学的档案管理者中的1人是自修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其他人员则都是医学、生物、英语等非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这些工作人员既不熟悉档案管理的流程、方法等业务,也没有经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他们刚上岗时,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有效收集、积累材料,采取何种方法归档、保存等等,他们需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他们的日常学术研究领域也非档案学方面的,平时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因此,这些工作人员既不能被认为是精通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也不能定义为是专业的外事管理人才。

(三)管理手段落后,时效性不高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对于社会的影响与要求与日俱增,因而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是时展的必然。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新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信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的形式存在[2]。然而,因为思想上对外事档案的不重视和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目前,焦作市高校对于外事档案的管理仍处于传统手工有纸化记录、整理、归档、保存的阶段,并没有研发专门的适合本校的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就会产生档案前与档案后部分材料在形式上不一致的脱节现象,难以保证材料的原始性。此外,将电子化的材料再转变为有纸的档案的工作要求,首先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管是在归档入柜,还是整理、验收时,都是一个需要耗时费神的过程。其次随着外事档案的不断累积,学校也需要不断更改档案管理环境以及增加人员。

二、影响焦作市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焦作市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客观因素。焦作市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无论是经济发达指数、交通便利指数还是对外开放程度都没有省会郑州市的高,更比不上沿海地区。这样的环境难以吸引国外企业、高校等来焦作市进行合作与交流,不利于学校开展外事活动。因而产生了焦作市各高校外事相对比较少、层次比较低、管理者不重视的现状。

其次,学校自身是影响焦作高校外事档案管理现状的主要因素。现将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比较。三所学校均地处焦作市,但是各学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情况却是大相径庭,河南理工大学采取的归口管理,学校档案科和外事单位有明确的分工;而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则学校的档案室与外事办公室的分工不明确。再将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进行比较,河南大学地处开封市,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与河南理工大学相差不多,但是在档案管理方面,河南大学的档案馆,在规模、人员配备、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比河南理工大学的档案管理成熟和完善。所以,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利弊不是绝对因素,学校自身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优化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一)转变思想,强化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3]。因此,高校要实现外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必须转变思想。首先,变不重视、忽视的思想为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的思想,明确责任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高校的外事工作是学校对外交往的窗口和国际交流的枢纽[4],而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是保证这一“枢纽”畅通与否的关键环节,对学校的外事工作、对外知名度、科研和教学发展以及学校对国际高等教育形势的把握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变传统的外事档案管理思想为先进的电子化或信息化外事档案管理的思想。当今,网络技术、电子办公技术日趋成熟,其高效、快捷的特点使得网络技术应成为高校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的主要手段。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会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便于调档查看和对外宣传。故步自封,只能是被淘汰。因此,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加强业务培训,明确责任分工

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是管理的主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的成效。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曾说过:“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亲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同样,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也需要众多的人才,而且是专业的人才。因此,要提高地方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水平,必须有专业的外事档案管理人才做支撑。但对于学校而言,招纳新一批专业人才并非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因为人才的招纳势必要造成人事的变动,且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已上岗的工作人员虽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接触,对档案管理工作已有经验。所以,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人才培训方面,学校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和外事部门的档案责任人定期去省内外档案管理成熟的高校学习,或聘请专业人士来校培训,并要求他们每学期上交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总结。二是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理论,了解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动向。学校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要强调档案科(室)和外事部门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档案科(室)要做好统筹工作,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规范,及时督促外事部门积极做好收集、积累、归档和上交的工作;外事部门按照档案科(室)的要求,委派至少一名的外事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所有材料的收集,定期(比如一个月或其他的周期等)整理已有材料,进行归档,如期上交档案。若外事部门逾期或是未交规定的外事档案,或上交的材料不合规范的,档案科有权督促或责令返工修改材料的权利。学校对档案科(室)和外事部门一年进行至少四次(每学期两次)突击考核,对于多次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或给予相应的惩罚,比如取消其本年度的评优资格等。

(三)引进先进技术,开发资源数据库

高校的外事档案管理既是连接学校与国内外的窗口,又是教学、科研对外收集情报资料的数据库[5]。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学校的对外宣传力度,摆脱因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高校的限制,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国外的合作。因此,高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例如先学习和效仿信息化档案管理比较成熟的外资企业的档案管理办法,研究其电子管理系统。然后根据本校实际,组织专业人才构建本校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和外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原有的纸质档案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创建外事档案信息网,加大学校的对外宣传,摆脱因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弊端,并以快速、安全、可靠的途径提供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国高校来访,适时地与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高校的师生在出国学习或是访学时,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宣传本校的文化,增加进行外事活动的机会。

高校的外事档案见证了一所学校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量不断汇聚的过程。焦作市三所高校中存在的外事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其他学校也能找到,并且问题不是朝夕就能解决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各学校必须加大日常的管理力度,改进档案管理机制,为外事工作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可勤.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J].中国档案,2001,(4):21.

[2]张焕.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J].中外健康文摘,2010,7(7):272-273.

[3]赵先明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6.

研究工作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遵循中小学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发展、每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研究目标,规范德育管理,强化德育队伍,创新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合力,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乐做的有效德育,为立德树人,推动全区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全面规划中小学德育工作,推动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有效衔接、有效管理、有效实施、有效操作、有效激励的中小学德育体系,使中小学德育工作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

具体目标:

1.全员师德教育目标。周期内,每年组织一次暑期集中主题师德学习培训活动。开展相应的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征文评比展示活动。

2.德育干部培养目标。周期内组织开展两期(2011、2013)德育干部培训活动,培训德育干部70名。

3.班主任培养目标。周期内,所有班主任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至2015年,班主任持C证比例达60%;组建区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力争培养市名班主任5名,市骨干班主任20名,区名班主任20名,区骨干班主任50名。

4.德育研究阵地建设目标。周期内,以德育特色项目创建为抓手,开展学校德育特色研究基地建设,使区级德育研究特色基地达到6个,市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5所,省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1所;市二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10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2所。

5.德育课程建设目标。立足于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周期内,指导学校开展基于当地文化的德育课程建设,其中3-5所学校完成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1-2所学校完成特色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

三、工作原则

在推进和实施德育研究工作方案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整体构建区域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还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原则: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3.坚持实践体验原则: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

4.坚持潜移默化原则: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

5.坚持全员育人原则: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格局,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坚持德育研究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立足全体教师,适应新课程实施,服务德育品牌创建,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实效德育、品牌德育意识,使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为此,展开如下五大行动:

(一)师德建设系列行动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践规范、塑师德、展风采”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系列行动。

1.每年暑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集中专题师德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誉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每年开展以“我身边的师德故事”为切入点的师德演讲、师德征文、“师德座右铭”征集、师德案例分析、“我转化的一个后进生”故事征集、模范教师师德宣传等系列活动,强化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热爱教育事业,敬业乐业,甘于奉献,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3.周期内开展师德系列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师德楷模、模范班主任、终身班主任的评选以及师德年度考核等系列行动有力推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二)德育队伍建设行动

以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挖掘整合资源,开展德育培训实践探索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围,形成“德育干部团队——班主任团队——全体教师”三级德育工作者梯队培养模式。

1.德育(班主任)队伍培训

通过德育校本研修活动,教师心理健康C证培训,明显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队伍。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2.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

通过心理工作坊、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示范辐射作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3.德育干部培训

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为核心,举办两期(2011年,2013年)德育管理骨干培训班,突出基于本校、本职、本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通过分组蹲点分析德育工作现状,利用培训小组“头脑风暴”确定学校德育特色创建方向。面向校际展示德育品牌等多种形式解析德育现状,交流管理经验,全面提升德育干部综合素养。

(三)家校共育推进行动

指导中小学校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引导学校德育领导和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进一步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此推进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工作。

1.家长学校创建指导

开展家长学校创建的引导和研究工作,通过家长学校的制度建设、家长学校日常培训、家长教育知识需求调查、家长学校经验交流等指导,促进我区家长学校创建得到普及。

2.成立家庭教育导师团

组建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选聘各行各业德才兼备的志愿者,成立家庭教育导师团。每年初确立讲课菜单,供学校、社区选择邀讲,不定期进入学校和家庭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辅导。

3.建立亲子心理工作坊

开展亲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和指导工作,建立亲子心理工作坊。通过亲子心理工作坊建设,探索家校联系和家庭教育的新途径,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渗透、整体协调的育人格局。

(四)社区德育引导行动

为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切实形成三位一体德育合力,周期内积极开展社区德育研究工作。引导形成以一定学校为核心,以一定社区为主体开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让社区德育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区德育实践阵地建设

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统筹协调,结合区社区学院有关工作,打造一批适合青少年儿童活动的社区德育实践阵地,使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提高德育实效,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当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2.中小学生社区社团建设

引导开展社区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社区青少年儿童为主体,自主形成假日雏鹰小队、团员假日先锋队等社区社团组织,让学生活动在社区、服务于社区,让学生在社区中历练,在社区中成长。

(五)德育研究行动

加强德育研究工作,使德育研究水平迈上新台阶。引导学校开展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具有实效性的德育创新研究工作。努力推出一批有前瞻性的德育研究成果,建立若干个德育科研基地学校,成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阵地。

1.实行德育科研推进计划

周期内,实施德育科研推进计划,每年结合学科德育、队伍建设、特色创建、课程开发等几个主题德育研究课题指南,确立若干个德育研究重点课题并认真组织实施,有序推进区域德育研究工作。

2.开展德育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周期内以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创建为抓手,开展学校德育特色研究基地建设指导,使区级德育研究特色基地达到6个,市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8所,省级德育特色学校达到1所;使市二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10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达到2所。

3.实施德育研究品牌创建计划

继续开展每两年一次的“德育班主任论坛”,围绕德育关键性事件研究、德育特色创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等焦点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使之成为知名的德育交流平台。建成3-5个德育研究基地,整合德育研究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凝聚研究力量,并建好重点研究基地。

4.推进德育校本课程研究行动

在贯彻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引导学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开展基于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使德育课程建设有新的突破。周期内,一是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德育课程建设理论培训;二是选择几所有一定条件的学校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试点研究工作;三是开展德育校本课程、活动案例评比活动;四是定期开展德育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课程理论培训,德育课程建设指导,校本德育课例、课程、活动案例评比等活动,促进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五、工作措施

(一)试点先行,落实分层推进

分学段开展德育特色创建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问题处置机制。深入研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项目引领,深化科研推进

完善我区德育科研机构建设,制定区域德育研究计划,通过项目立项的形式,加大德育课题和德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德育科研队伍的专业潜能,探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策略和方法,为增强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研究与经验传播同行,不断提高德育研究质量与水平。

(三)完善评价,注重激励推进

在结合市、区教育局德育特色学校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推出我区德育项目创新评价办法,充分发挥德育研究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在评价原则、评价对象及形式、评价内容及标准、评价程序及方法、组织及管理、奖励与处分等方面,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经验共享,促进协作推进

建立校际德育工作协作机制,利用现场会、研讨会、座谈会、德育论坛等形式,搭建德育交流互动平台,推介德育经验,呈现德育成果,形成区、街道、校三级策略互补,经验共享、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引领、辐射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

研究工作方案篇4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通过资产清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所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我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我所在用的资产进行清产核查登记,摸清“家底”,达到帐实、帐帐、帐卡相符。将各类资产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促进资产合理配置,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二、清查基准日

2006年12月31日。

三、组织措施

为了进行此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资产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作物科学研究所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万建民

副组长:张保明、陈新华、齐秀改

成员:袁龙江、高卫东、段春兰、李文华、李克民、刘学芳、章以吉、赵勇生、顾平、李平。

所综合办公室负责国有资产清查的具体组织工作。

四、清查内容

1.基本情况清理;

2.账务清查:人员基本情况、对外投资情况、应收帐款情况、预付帐款情况、其它负债等;

3.固定资产清查:土地、房屋和建筑物、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等;

4.损益认定、资产核实和制度完善。

五、工作时间安排

清查工作从2007年1月开始,至3月30日结束。

1.2007年1月20日-1月31日为宣传动员阶段。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兼职人员,培训兼职管理人员填表工作。

2.2月1日-3月30日为实施阶段。各单位进行自查登记、填表,将填好的资产清查登记表交到所综合办公室。所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单位上报登记表进行复查、核对,并贴上资产清查标签,填写基础表和汇总表,进行清查工作总结,按时上报上级部门。

六、部门分工

综合办公室负责兼职管理人员培训、账务清查登记、资产清查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科研处负责图书资料的清查登记工作;,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人事处负责人员基本情况的登记工作;

科技服务中心负责房屋出租、车辆使用清查登记工作;

农场负责农场土地、房屋及建筑物、农机等资产登记工作;

各课题组负责所使用仪器设备清产登记表的填报工作。

六、要求

1.各单位领导和国有资产专、兼职管理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各单位资产占有情况,不得瞒报虚报资产。

研究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企业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02

0 引言

企业在处理日常工作管理事务中需要将档案资料合理归档和保管,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文书处理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促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基本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特点,积极创新方法,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1]。

1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结合经验和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转变,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升级,综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企业对文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就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料保管不到位、档案分类混乱等现象的出现,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企业档案管理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如果档案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知识缺乏等情况。同时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安排不颍难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同,因而档案管理的内容性质也不同,这就导致单一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所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理论研究难以达到系统化要求。企业档案管理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性工作是否到位。在企业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中,缺少专业的管理手段,人工操作是主要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效率低,速度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2]。

2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方法

2.1 转变观念,不断学习

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另外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观念需要及时转变,认识到文书处理工作是企业档案信息保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于档案管理要结合实际、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追求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另外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收纳所有资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特点,保存具有利用和参考价值的档案,在改进信息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质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需要与时俱进,在现代技术水平的进步中,及时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促进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需要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实现企业文档管理的前端控制管理、集成管理和全程管理。前端控制管理主要就是要对搜集和整理后的档案信息内容和性质进行区分处理,例如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规划、参考作用不明显的资料可以不必录入系统进行保管,可直接销毁;对于具有重要的文书保管意义,像企业发展年鉴、投资规划和企业资产清算以及账务处理等资料则需要重点保管,实行长期或永久性保存。企业生产、管理内容复杂,对于不同性质的档案资料都要区别分类管理、保存,提高管理质量。集成管理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严谨性,减少疏漏,同时需要将档案管理形式和观念进行延伸,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全程管理原则是企业档案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档案管理不能视作单一性的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合作与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率[3]。

2.3 完善制度规范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离不开具体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实践工作中,要将档案管理的原则性内容进行制度化规定,对于不同类别和用途的资料需要进行人员区分管理和专项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文书管理工作主要就是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归档保存,对于资料的收集归档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例如在企业的文书管理中,需要根据文件内容和问题进行分类。主要档案类型分为请示、通知、批复、信函、决定、会议记录等。可以对资料的保管期限进行划分,可分为永久、长期、短期等,保管期限到了再分析决定是长期保管还是永久销毁,便于今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查找利用。对于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都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形式归档,将企业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规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4]。

2.4 加强基础设施

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主要是指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制定人才培养技术;硬件设施方面,企业需要对档案信息管理、检索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管理专业化、技术化。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和互换和共享,为档案管理提供更具效率性的参考意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起工作行为规范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立旨在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创建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5]。

3 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企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需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网络信息使用水平,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案资料保管是一项专业、严谨的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

参考文献:

[1]杜娟.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J].城建档案,2016(05):79-80.

[2]赵颖.如何推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兰台世界,2016(S1):106-107.

[3]宫春影.探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J].信息化建设,2016(06):267.

研究工作方案篇6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1.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设置

(1)高中三年内学生需要完成3-5个研究课题或项目,获得15学分。

(2)为获得研究性学习活动的15学分,学生在高中三年中需要完成270课时的学习活动,即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上学期,每周3学时,时间安排一般采用“1+2”的形式,即一节课单独排,用于集体指导、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任务的分工等活动,另2节课连排,用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实践、交流与展示等活动。此外,还可以采用半天连排,或者一学期中某些周次分散安排、其他周次利用几天时间集中安排等方式。

对于有些课题研究无法在学校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而必须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校外进行的活动,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相关的管理、保障工作。

建议高中一年级拿出—定的学时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让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习选题论证和资料综述。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1-2个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高中二年级每位学生开展1-2个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高中三年级学校可根据实际自主安排,建议从建构思维模型、改进学习策略等方面选题,并安排一定时间,用来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和学分认定,同时为部分学生补修学分提供机会。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方面。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研究等。

(2)社会方面。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

(3)自我方面。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与师生关系研究、学生(来源:文秘站 )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性研究等。

3.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1)可行性。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校和社区条件确定研究课题。好高骛远的选题,会导致研究难以开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确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3)生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身处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4)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健康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形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个性。

(5)综合性。一般情况下,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它可能是以某学科为主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考察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无论是自我问题、自然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中都应对自我、自然、社会作整体关注,通过综合性课题的选择,整合学习内容与方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的内在价值。

(6)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研究”仅仅是方式,落脚点还是“学习活动”。当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以后,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的切入口、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的结果如何呈现等,应该有较大的弹性。

4.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开发策略

(1)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开发各 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活”的资源。

(2)逐渐积累,形成研究序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同一学生(小组)三年当中研究的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种取向的内在平衡;不同年级以及全校所有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也要保持一种合理的关系,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避免简单的重复,避免层次安排上的混乱。

(3)适应学校和地区差异,形成自身特色。引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一方面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资源优势,构建有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内容体系,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要注意在相互借鉴、类比学习中得到启发,共同提高。鼓励邻近学校特别是同一社区中的学校开展较为紧密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5.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教研组长和全体教师。

6.实施步骤:

a)培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策略;

b)选题及组成小组;(学生自选或指导选题)

c)成立班级学术委员会;

d)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研究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方案设计;自动生成;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92-01

为了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人为错误率,提高方案设计工作效率,需要开发一套射孔作业施工方案设计自动生成系统以满足射孔作业施工方案设计工作的需要。使射孔作业施工方案设计工作需要向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射孔作业施工方案设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总体方案论证

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状况以及应用环境,采用网络开发中常用的三层模式结构来解决系统扩展瓶颈问题,即“界面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使用c#+oracle10g+asp.net相结合作为研究环境。

1.1 方案总体设计

要想实现射孔施工方案自动生成,首先要定制各类射孔方案设计模板作为设计生成后的文档样本,设计人员根据目标井选择所要生成的方案设计类型,系统将根据所选井号与方案类型进入到施工方案设计数据库进行方案数据的查询,并抽提出相对应的方案数据嵌入方案设计模板中,最后经过人工干预后生成射孔施工方案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 详细方案设计设计

2.1 设计人员添加新设计方案

添加设计方案是为选择设计方案做准备。添加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导入word文档和为书签匹配数据库字段等几个步骤组成。设计完成之后,就会在数据库里添加了一种设计方案。成为方案选择时期的一个可选方案。

2.2 设计人员对选中的井数据选择设计方案。

选择设计方案是一项主要操作主要是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井数据选择设计方案,然后系统根据设计人员给定的设计方案对筛选出的数据做相应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呈现出来。

2.3 设计人员手动更改生成的解决方案中的数据

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可能不符合要求,这时候设计人员可以手动更改各项的值,选择保存可永久性更改数据中的数据。

2.4 施工方案数据库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涉及到方案表和书签表两个表。方案表是书签表的父表。在方案表中主要存放了与设计方案有关的信息包括方案名称、与方案有关的word文档的保存路径、方案的设计日期还有设计方案的设计人员名等信息。书签表主要存放书签名和书签文字以及设计人员匹配时选择的字段名。

2.5 射孔施工方案管柱示意图结构设计

管柱图是射孔施工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首先按照实体图片绘制成图素,包括油管、短接、泵、枪、压力起爆器等,之后将各类图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各类管柱示意图模板。系统提供可视化的各类工具的深度录入界面,根据录入的深度进行夹层计算并根据夹层数据计算出油管根数。整体流程如图2所示:

3 结论

根据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结合软件系统开发平台,通过研究和分析,明确了射孔作业施工方案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的总体架构,并且对该系统的重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细节设计。通过方案设计自动生成和管柱图自动生成的设计完成,就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射孔作业施工方案设计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将在满足减轻设计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方案设计错误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冠华,金成志,王荣华,等.大庆油田勘探信息化体系结构及目标[j].中国石油勘探 2004年第4期.

[2] 赵贵菊,王彦春,崔其山,等.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仓的建立和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0,34(1).

[3] 王佳.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应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1,47(4).

研究工作方案篇8

《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xx]34号)要求,为加强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以新药研发为驱动,重视开展仿制和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推进创新药物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以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为依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药研发,搭建我省新药研发必须的成药性评价、药效学研究等关键技术平台,攻克一批药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大品牌药品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切实惠及三秦百姓,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二、建设目标

建设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旨在整合我省优势药物科研资源,搭建创新药物和转化应用研发平台,加快创新药物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我省创新药物的研制能力,完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三年内,在全省建设一批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推广、转化一批先进、成熟的创新药物和研究技术,为创建陕西医药大省、强省提供技术支撑。

三、重点任务

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省内制药企业及科研机构,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方式组建。建设一批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构建跨学科、跨地域的我省创新药物协同研究体系,优化省内创新药物研究的组织模式,建设创新药物研究与转化应用平台。

主要任务是引领创新药物研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药物研究的转化和应用、培养创新药物研究专业人才等,具体包括:

1.组建基础药学与创新药物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技术平台,积极开展创新药物的发明、发现与研制,尤其是创新药物优效性、安全性和药物质量可控性评价及药物生产集成化与自动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研究,推进我省创新药物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新药的产出与产业化进程。

2.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提出本领域重点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退行性疾病、传染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代谢障碍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药物研究,取得一批创新药物的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

3.选择陕西省年销售过亿元、安全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等)进行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孵化一批高品质、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上市药品大品种,推进我省上市药品产业链的发展。

4.通过搭建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环境;培育创新药物研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完善省内创新药物研究的组织管理机制,促使我省创新药物的长足发展。

四、要求和程序

(一)申请的研究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托单位须为我省从事新药研究的机构,鼓励多家单位产学研结合联合申报。中心与依托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变,依托单位从组织措施及人、财、物等方面须为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提供科研用房1000平方米以上,近5年新增科研仪器、设备及软件等资产原值总额1000万元以上。

2.中心须具有突出的创新药物和转化研发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近5年,牵头主持过不少于3项省部级以上新药创制项目;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累计获得新药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不少于5件。

3.中心须拥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药物研究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由长期从事创新药物研究的专业团队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不少于5人,专职科研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带动省内相关学科的发展。

4.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基础设施、仪器维护及人力资源保障等条件,每年投入该中心的专项科研经费合计不低于500万元。

5.中心要建立与创新药物研发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组织机构及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二)研究中心的确定程序

1.省科技厅将按照定期、集中受理、专家评审的方式开展确定工作。

2.申报单位在填写《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后,将加盖公章、手续齐备的纸质版《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一式8份报省科技厅,同时提交电子版。

3.省科技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的申报单位,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

4.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通过相关程序确定,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下达批复,授予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并挂牌。

(三)省科技厅对中心进行年度检查和绩效考核

1.年度检查于每年年末进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中心应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省科技厅。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