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8篇

时间:2022-12-16 06:50:48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1

关键词:多媒体设施;家居模式;教学改革;设计要点;应用细节

0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其对于家居摆设以及格局规划产生较为严格的界定要求,有关专业院校也开始加大此类课程的规范力度,主张结合行动导向式案例教学手段进行内部创新机制探索,但是现实管理中夹杂过多限制性因素,包括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契合与课程本质内涵的确认等。因此,开发主体需要沿着科学行动导向渠道实施进一步改革调试,时刻督促管理人员更新理念与管理模式,这将是家居课程设计的核心动机指标。

1 我国家居课程设计现状研究

家居课程设计要求参与研究主体能够科学分析既定室内空间特征,懂得应用创新规范理念进行命题性家居分析工作,确保异质化场地测量任务的快速执行效率,同时尽量切合不同人群的平面布局需求。另外,有关家居结构的文化风格和市场分析工作能够适当在客户、规划主体之间建立灵活的沟通机制,督促其尽量参与较大规模的家居项目,是结合环境协调艺术入门基础进行创新风格定位以及设计流程延展的规模化分析行为;其争取令学生尽快熟练掌握时代居家要诀,并自主形成认知框架,为日后职业生涯拓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短期课程内涵渗透势必难以将授课教师的专业技法与知识传输完毕,但仍旧需要合理激发学习主体的系统思维设计技巧,能够随时随地处理好任何矛盾危机。目前大多数教学部门仍旧停滞在二维色彩平面搭建流程之上,涉及三维立体空间的拓展还未能深入。目前,此类课程已经拓展出显著性的经济效益架构,其中工作工程系统化以及教师团队的整编任务都初具模型,为工学结合的建设项目灌输更多适应性水准效能。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个人业务水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更多优质化课件,依照基础教学纲要发挥更加极致的课程传授能效。

2 案例教学法在家居课程设计流程中的应用细节分析

2.1 家居课程设计教学平台的科学搭建

实施案例教学手段必须借助相关教材资料进行章节内涵合理规划,确保单位课节案例化教材知识整合效应达到最佳。有关细化流程表现为:首先,运用家居课程理论内在逻辑进行直线编排,确保当中实际训练项目的合理交叉,以迎合学习主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化需求。其次,从教材中提取典型案例进行章节原理阐述,设计线索引导、议论题型等留给参与个体加以模拟演练。最后,透过网络技术途径进行案例格式修缮,督促学习主体及时跟进教学进度并有能力自由创作。要知道,家居设计课程本身实践性要求严格,如若案例不能真正切合职业活动特征,学生就不能在日后岗位上贡献疏导力量。其实此类设计活动主张创新功效的发散,尤其阶段设计风格应该随着时代文化底蕴做出相应的转换。材料、工艺发展就是在全面映衬时代精神价值基础上拓展出的富有应用性特征的教学成果。

2.2 家居课程创新规划模式研究

案例教学运用能力强化作为本位思维端点,为家居课程设计活动抹上一道绚丽光彩。目前细化教学流程表现为:第一,标准案例的选取。家居课程核心验证指标在于参与者实践应用能力的拓展,其间对于案例体制类型也产生全新界定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前期依照整体培养动机、教学大纲以及期限要求进行学生兴趣对比验证,确保后期筛选的案例材料充满辅助功效。第二,运用案例实现创新课程理念导入目标。良好地导入流程能够适当激活学生对于家居课程的感知兴致,教师有必要在介入正题前介绍目前家居布置状况,并将内部器具摆放原则与整天文化气息延展方向陈述,令学生由衷产生爱慕之意,愿意在今后长久学习道路上坚持不懈。第三,抽象理论知识的有机剖析。针对特定案例进行系统解析,是为了启发学生自行验证个人观点,透过抽象感知情绪体会家居环境的独特韵味,愿意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使其能够自动摆脱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的烦恼情丝,真正享受完美生活的乐趣。

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案例深入剖析而形成的理性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选择教材“典型案例专栏”中(或另外补充)的类似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室内设计理论观点展开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一堂课进展到这个阶段后,教学就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可以采取如下流程模式组织讨论:学生中确定一名主持人学生主持人引出案例分小组讨论(6~8人为一个小组,形成小组意见,推荐中心发言人)班集体辩论(学生主持,必要时也可分正反两方,每小组派一个作中心发言,小组其他成员自由补充)学生主持人小结教师归纳,总结提高。

3 实施家居课程案例教学渗透策略环节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补充

3.1 全面维系既定知识架构的系统性

单位学科都具备完整的衔接体系架构,教师在讲解家居课程内涵过程中切不可断章取义,案例分析要更加全面,保持与社会人民家居理念高度衔接能效。

3.2 高度重视课堂组织形态的多样性

实施案例教学策略过程中,包括上述强调的组织格式之外,还要督促学生进行自由分组讨论,依照阶段教学目标以及小组人员数量拓展基础知识内涵的灵活掌控局面。

3.3 适当加强学生综合成绩评价意识

目前尽管有的装修,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的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有的用餐区域铺设了地毯,就会带来难以清洗油污的麻烦。教师必须及时透过实际案例以及书面报告分析等细节入手,令学生积极补充个体综合成绩水准,依照特定比例标准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目标,进而为其日后专业等级地位提升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4 结语

家居空间设计本身蕴藏着一定的综合、应用以及实践性能,案例设计活动从中产生必要的辅助解析功效,并且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感知兴致与跟进动力,为后期各类专业人员输出目标实现灌输充分适应活力。相信长期坚持标准案例渗透式教学理念,广大师生之间必然能够建立和谐交流机制,真正将家居课程规范理念彰显完全。

参考文献:

[1] 彭敏.室内设计的时尚感来源于对生活的认识[J].艺海,2008,13(01):78-81.

[2] 钟波兰.案例教学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04):85-89.

[3] 周新军.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9(17):73-74.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2

关键词:廉租房 可变性 适应性 精细化设计

前言

新疆首次开始征集廉租住房优秀设计方案,各设计单位申报的廉租住房设计方案应包括集中建设、在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小区配建两类,建筑面积均不超过50平方米(30-50平方米范围内均可),每单元2-4户不限;每户建筑面积可根据具体需求自由组合。设计方案平面布局、配套设施等应充分考虑保障对象的家庭结构、年龄构成等因素,考虑少数民族家庭生活习惯,满足少数民族多性别子女的居住需求;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和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规范,具有抗震安全、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便于改造等特性,体现地域特点,既要在较小的面积内实现基本使用功能,又能便于后期改造(如考虑将来可将两三套廉租住房合并为一套),实现房屋面积和使用功能的拓展。

建设经济适用住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设计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行动,是政府为弱势群体办实事,履行政府责任的客观要求。住房问题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难事之一。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住房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热点,居民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由于低收入家庭难以买得起市场高价商品房,居民住房问题就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去解决。因此,建立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既关系到千家万户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所在。

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合理利用土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符合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本着经济适用的规划原则,以营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全舒适的现代化综合居住区为目的。

方案设计立足长远,注意居住环境与配套设施的一次性合理规划。廉租房建设要标准适度,功能齐全,质量优良,经济适用,面积不在大,在于功能全。以人为本为设计原则,规划中,对住宅尺寸详细推敲,对户型合理性,力求达到舒适、美观、实用的根本目的。

建筑设计

廉租房的最突出特点是适用、经济、美观

平面设计

本方案为六层住宅,层高为2.8米,廉租房户型设计应坚持“经济、适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住宅户型上采用通风采光良好的设计方案,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居住的心理。采用凸窗、百叶使得建筑立面富于变化和趣味性,同时创造更多不同的住宅空间,符合现代居住者追求时尚与独立的需求。

住宅设计为一梯四户,均为两室一厅住宅,由于少数民族多为2-3个子女,所以设计中将客厅可以独立设立,晚上设置隔断将客厅划分为另一个起居空间

合并后住宅为三室两厅一卫,主卧室分休息和工作两个区域,互不干扰,将原来两套廉租房的卫生间合并,使现有卫生间更舒适,改造后的餐厅更为宽敞。

立面设计

本方案建筑造型以坡屋顶小体量建筑为主,凸窗使立面造型变化多端、起伏有致。本方案设计适用于所有在建居住小区,不会影响周围环境。

建筑材料选择

外墙采用防水外墙漆,一、二层局部采用仿石面砖,外窗采用四腔三密封窗。

环保及节能设计

环保设计

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对环保型住宅的环卫,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空间绿化、自然景观、噪音控制、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各方面因素,把住宅区建设成一个环保型住宅社区。建筑设计的环保上主要考虑功能的合理分区,减少厨房油烟,卫生间臭气对主要功能房的干扰。建筑主材上,尽量选用安全环保的天然材料,减少辐射,有害气体的污染,创造安全小环境,建筑设计中考虑空调外挂机的遮护措施,并考虑其噪声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室外立面环境。

节能设计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自力更生、科学重建。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健全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与促进住房市场发展相结合,坚持修复加固与重建相结合。注重省地节能环保,注重防灾减灾和建设质量,注重保护传统民居特色。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政策,分类指导;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级负责;立足自力更生,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三)总体要求

在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城镇住房重建工作机制,优先安排受损住房除险加固,大力推进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鼓励受灾居民原址重建住房,促进住房市场发展,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通过3年努力,使城镇受灾群众住上符合国家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化的永久性住房,实现家家有房住的目标。

二、补助政策

住房毁损(指住房倒塌或严重破坏不可修复,下同)导致无房可住的城镇受灾家庭可享受资金补助、建房税费减免优惠和房价政策性优惠等补助。

(一)资金补助

1.补助对象:资金补助对象为自有产权住房毁损导致无房可住的城镇受灾家庭。

2.补助方式:资金补助通过现金发放方式实施。

3.补助标准:资金补助标准为户均2.5万元,符合补助条件的每户受灾家庭只能享受1次。

(1)根据城镇受灾家庭收入状况和家庭人数,对最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一般收入家庭按户均2.5万元标准予以资金补助,重点照顾最低收入家庭,另外对高收入家庭适当予以补助。其中:

最低收入家庭是指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低保困难家庭;

低收入家庭是指除最低收入家庭外的城镇低保家庭和家庭收入水平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家庭;

高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及3倍以上的家庭;

一般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在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之间的其他家庭。

各收入水平家庭具体补助标准详见表一:

表一: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住房资金补助表

单位:万元/户

1—2人户3人户4人户及以上

最低收入家庭2.7—2.93—3.23.3—3.5

低收入家庭2.4—2.62.7—2.93—3.2

一般收入家庭2.1—2.32.4—2.62.7—2.9

(2)高收入家庭可根据其收入水平和家庭人数适当补助0.5—1万元。

(3)城镇低保家庭中的“三无”家庭,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的家庭,住房因灾毁损的,由地方政府提供40平方米左右住房供其终身免费居住,不再予以资金补助;对因灾造成的“三孤”人员(孤老、孤儿、孤残)不单独重建住房和资金补助,通过纳入福利院、敬老院统筹解决,省财政按人均3.5万元的标准补助给福利院、敬老院。

(4)受灾家庭户籍以*年5月11日户口为准。家庭收入根据灾后实际情况核定。

(二)建房税费减免补助

地方政府在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和交易过程中减免相关税费,降低建房及交易成本,实现对购(建)住房的受灾居民的建房税费减免补助。

(三)房价政策性优惠补助

政府在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中通过行政划拨土地,根据建造成本核定安居住房价格,从而降低房价,实现对购买安居住房的受灾居民的房价政策性优惠补助。

三、优先安排除险加固

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省政府令第226号)及配套文件精神,尽快组织实施受损住房的安全鉴定、修复加固及拆除清理工作。鉴定机构应当综合考虑破坏程度与受损房屋结构安全性能、已使用年限、加固成本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需加固住房提出加固的技术方案。鼓励房屋所有权人加固受损住房。受损住房经鉴定可加固后继续使用的,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应指导房屋所有权人或其所在单位尽快实施加固,不得以行政手段。受损住房的安全鉴定、修复、加固和拆除清理工作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对因灾受损需除险加固的住房,给予适当补助。市财政根据省拨资金和各区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住房总体受损情况拨付专项资金,由各区县和高新区管委会包干使用。受损住房按受损程度分为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3种类型。各类型的补助标准详见表二。

表二:城镇受损住房加固补助表

单位:万元/户

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

补助标准0.1—0.30.4—0.50.6—0.8

轻微损坏中不需加固修复即可使用的住房,可不予补助。城镇受损住房加固具体补助办法及标准由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市财政拨付补助资金及住房受损情况制定,报市*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核准。

四、组织建设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

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建设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

(一)安居住房

安居住房参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向住房毁损导致无房可住的城镇受灾家庭,以及租住住房毁损导致无房可住的当地城镇户籍家庭出售、出租,安置受灾群众。安居住房每套建筑面积控制在40—80平方米,以6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户型为主,每户限购买或租赁1套。

安居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由政府组织建设。安居住房价格根据建造成本核定,包括土地划拨成本、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建安成本和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等。政府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安居住房项目,项目利润率不高于3%。安居住房具体销售(租赁)价格由市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市财政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安居住房产权和上市交易管理,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廉租住房

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可直接投资集中建设一批廉租住房,或在经济适用住房、安居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实行土地行政划拨,税费减免,由政府组织建设;实行低租金标准(“三无”家庭免收租金)。廉租住房每套建筑面积应当控制在40平方米左右,不得超过50平方米。

(三)住房供应

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申领资金补助后可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也可购买、租住安居住房;一般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申领资金补助后可购买或租住安居住房,也可通过市场购买(租赁)其他住房。

五、积极推进原址重建

(一)经有资格的鉴定机构确定符合毁损条件的房屋,可申请原址重建。原址重建是指毁损住房所有权人(或其法定继承人,下同)在毁损住房原占用土地上重建住房。原址重建必须符合地质安全、生态环境、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要求。原址重建须由毁损住房所有权人依据规划和灾后抗震设防标准实施,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应当予以支持。

(二)城市(县城及以上,下同)毁损住房所有权人可以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其原址重建住房;毁损住房为单位出售的房改房(或经济适用住房、集资建房)的,可由原售(建)房单位组织原址重建。毁损住房为单位自管公房的,可由单位组织原址重建后按安居住房有关政策出售或出租给原居住职工家庭;单位不组织重建的,可由政府为原居住职工家庭提供安居住房或廉租住房。住房毁损的职工家庭享受资金补助及建房税费减免和房价政策性优惠等补助政策,单位不得提高资金补助标准,不得将系统内对口援建的资金和其他资金用于住房建设和发放资金补助,重建住房建筑面积不得突破原毁损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原职工住房困难需要改善的,经批准可适当增加重建住房建筑面积,但不得超过安居住房面积控制标准。

六、区(县)以下镇乡居民住房重建

(一)区(县)以下镇乡居民(指县以下建制镇及乡政府所在地非农村户口居民,下同)因灾住房毁损、无房可住的,享受城市受灾居民住房资金补助政策。

(二)鼓励区(县)以下镇乡居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满足原址重建条件的,鼓励镇乡居民原址自建住房,灾区地方政府要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不能原址重建的,由政府行政划拨土地,由镇乡居民按原住房标准异址自建,并享受与城市居民一致的各项优惠政策,原毁损住房用地由政府收回,并根据新旧用地市场价值结算补差。镇乡居民自建住房应满足灾后抗震设防要求,保证住房质量安全。

(三)需要政府统筹组织建设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的,按城市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组织建设办法办理。

七、促进住房市场发展

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住房市场发展,多渠道提供房源,满足受灾城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要优先落实廉租住房、安居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积极发展二手住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私人住房出租。

八、重建支持政策

(一)税费减免

1.税收优惠。灾后重建住房(指安居住房、廉租住房、原址重建住房及镇乡居民自建住房,下同)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转让时免征土地增值税,所签订的建筑安装、销售、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在地震中损毁的应缴而未缴契税的居民住房,不再征收契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住房,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契税;对购买其他住房的,契税减征80%。经法定机构鉴定,对因灾损毁不能居住、使用的房屋和危房,停止使用后,在*年底前免征损毁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2.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建设灾后重建住房和加固住房,一律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白蚁防治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房屋产籍查询费、房屋安全鉴定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证书和土地使用权登记证书一次性工本费等项目;免收的政府性基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城镇公用事业附加等项目。

(二)信贷扶持

1.优先发放住房建设贷款。各商业银行对政府组织的住房恢复重建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对重灾区的安居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灾后重建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在贷款条件方面给予优惠。

2.提供居民住房信贷优惠。对受灾地区居民购置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下限调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6倍,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为10%。具体利率水平和首付款比例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对受灾居民原址重建住房、购买住房及加固住房,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提供住房公积金优惠贷款支持,贷款利率在各档次利率基础上优惠1个百分点。

(三)土地政策

1.对廉租住房和政府组织建设的安居住房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符合毁损条件申请在原址重建住房的,可按原方式使用土地,免除相关费用。

2.根据规划确定的城镇廉租住房、安居住房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

3.城镇居民住房毁损的,原房屋所有权人继续享有相应的法定土地使用权权益。因规划调整或避让灾害等原因不能原址重建住房的,由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并依法给予土地使用权人经济补偿。土地使用权人申购安居住房的,经济补偿中应扣除安居住房行政划拨土地与市场出让土地价格之间的差额;不申购安居住房的,依法全额补偿。

九、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是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的实施主体、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另行文),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市*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将*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实行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加强督查,狠抓落实,确保*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确保住房工程质量

灾后城镇住房重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地震灾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批准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强化重建住房的抗震防灾设计和施工管理,确保重建住房满足抗震设防标准要求。灾后重建住房项目要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招投标。各级建设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项目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等单位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质量安全事故。

(三)保障建材物资供应

要加快建材生产,努力增加建材供应,建立政府组织和市场供应相结合的供给体系,大力组织货源,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建材供应;要加强建材质量监督监测,严把建材质量关;要依法规范市场主体,加强价格监督,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四)严格资金管理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4

一、内容

2003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3年-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03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3-2005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3年-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3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3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03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4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4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4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4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4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5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05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05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05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05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03-2005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5

一、内容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20__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 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20__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 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6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高职 人居环境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0tjk22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53-02

进入21世纪,城市空气污染和噪音越来越成为城市的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号召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低碳社会的建设中来,因此,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开发绿色低碳住宅。作为为房地产企业输送智力资源的高职院校,应该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我院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近两年将《人居环境》课程作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专业课开设。通过两年的探索,我们教学团队对该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试图从高职房地产类专业的《人居环境》课程的设置背景,课程总体定位,课程内容选取,课外实训环节设计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1.课程设置背景

1.1政府对绿色低碳住宅的倡导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标志着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以“低碳”为显著特点的新时代。中国通过政府制定中期减排目标,决心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碳、环保、节能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建立绿色低碳住宅将是中国房地产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引导来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节能意识和参与。各级政府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意见,明确建设低碳建筑有关规定,从规划设计、施工、装修、验收、物业等各环节,对新、旧建筑提出绿色低碳化建设规定。同时,各级政府实施相关扶持激励政策,加快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速度,加大对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扶持力度。

1.2房地产市场对绿色低碳住宅的需求

低碳新材料的应用从表面上看的确是增加了建材成本,但从长远的综合效益上来讲,总成本是下降的,使资源浪费的现象得到缓解。以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购买节能住宅增加成本约20000至30000元,按每平方米每年可节电40千瓦时计算,一年就可以节约数千元左右,这样购房增加成本大约几年就可收回。根据权威调查机构所做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购买低碳住宅,由此可见低碳建筑的市场很广阔,普通居民对低碳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也会顺应市场需求,逐渐提高房地产产品的节能环保水平。

1.3低碳住宅技术的使用和普及

“绿色低碳住宅”是一种低碳,环保,节能的居住空间。这类住宅实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低碳住宅技术的使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一方面政府通过合理发展城市规模,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布局城市居住用地,创造良好的居住小气候条件,从根本上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住宅设计创新,包括建筑设计如户型结构设计创新、遮阳通风技术,中水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技术,来补充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这些节能技术的应用为低碳住宅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所以,作为未来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学生们,应该将这类知识作为专业课进行学习和灌输,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规划和设计节能低碳环保住宅的能力。

2.课程总体定位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我院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将培养具备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房地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的技能,能够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管理业务,以房地产营销与经纪为主要能力,兼具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报建与策划、后期物业管理服务方面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考取助理房地产策划师、广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或物业管理员(三选一)资格证,可胜任房地产开发报建员、楼盘营销策划专员、地产经纪、物业管理员等岗位。通过广泛的调研,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岗位、职业资格、工作任务和所需技能对照表如表一。

表1: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岗位、职业资格、工作任务和所需技能对照表

根据表一对照中各种职业资格对应的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了专业技能课的构成,具体课程进程如下。由于各类岗位中均需要具有住宅物业人居环境规划和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将《人居环境》课程定位于我院该专业的专业课,用于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体系架构与课程路线如图一。

图1: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体系架构与课程路线

3.课程内容选取

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人居环境》课程中,我们课程团队通过对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课程与行业(企业)岗位(群),以房地产开发工作过程为主线、典型工作任务为节点,整合、序化和重构《人居环境》课程内容;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改进学生考核与评价指标与方式,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课程计划总学时为36学时,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学时数分配如下表。在表二中,我们根据人居环境工作的具体内容,将课程整合为三项基础理论知识和十项工作任务,通过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十个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人居环境打造和规划的基本技能。

表2:《人居环境》课程教学进度表

4.课外实训环节设计

对《人居环境》课程的学习不但需要课内分散工作任务的操作实习,还需要课外综合实训的实际运用,课外实训内容主要通过以下综合实训环节来完成。

4.1实训环节一:楼盘人居环境实地调研

4.1.1实训目的

现场指导学生认识居住区的人居系统构成,培养真实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4.1.2实训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调研楼盘,分析具体楼盘的人居环境构成。参观楼盘的各项人居系统设计的情况。

4.1.3实训步骤

教师选定调研楼盘,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调研企业,参观楼盘的各项人居系统设计的情况。最后提交一份某楼盘人居环境系统情况的调研报告。

4.2实训环节二:楼盘人居环境比较

4.2.1实训目的

使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楼盘在打造人居环境时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工作环境中。

4.2.2实训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调研不同楼盘的大气、水、声环境,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热环境、光环境、电磁辐射环境、放射性环境,居住区绿化,居住区气候的改善等的情况,并比较各个楼盘人居环境的优劣。

4.2.3实训步骤

教师选定几个调研楼盘,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调研企业,然后按照人居环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分析各个楼盘人居环境的优劣。最后提交一份各楼盘人居环境系统比较的调研报告。

4.3实训环节三:楼盘营销策划(绿色住宅产品设计部分)方案写作

4.3.1实训目的

培养营销策划(绿色住宅产品设计部分)文案写作的能力,培养对楼盘的整体策划和推广的能力。

4.3.2实训要求

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在课下对老师布置的特定楼盘用PPT格式做一个营销策划(绿色住宅产品设计部分)方案,并在课堂上演讲。

4.3.3实训步骤

学生先在课下进行指定楼盘营销策划(产品设计部分)方案写作的准备工作,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楼盘营销策划方案的讲解和评比,最后提交一份XX楼盘营销策划(产品设计部分)方案。

5.结语

高职房地产类专业设置《人居环境》课程是适应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高职房地产类专业适应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一线房地产开发、经营人才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还应不断关注低碳节能技术的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房地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雨华,宗建伟 人居环境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

[2]李帅,李春郁 运用绿色建筑材料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J].改革与开放,2010(11)。

[3]张斌 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及其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4)。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7

一、维护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严肃性

1、《宪法》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一步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自觉遵纪守法是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重要的社会责任。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应带头模范地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2、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出现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当年不得评为精神文明单位;原来是精神文明单位的,取消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4、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应积极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调查。对有举报并有一定证据证明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当事人拒不承认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技术鉴定,当事人应当配合。拒不配合者视为违法生育,按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党纪和政纪处理。

二、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

5、积极宣传中发〔2006〕22号文件,广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7、新闻媒体要客观、真实地宣传和报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事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涉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变动的宣传,一定要全面准确、禁止炒作,需与人口计生部门联系之后再酌情决定;对涉及社会公众人物生育情况的宣传报道要事先向人口计生部门核实其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对涉及计划生育内容的批评性报道,要特别慎重,须事先征得分管人口计生工作领导的同意,发稿前须与人口计生部门联系,从大局出发,审定核实,妥善处理。

三、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违法生育行为

8、认真组织开展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和落后乡村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各地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和落后乡村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对二孩审批、二孩及以上生育的情况,以及违法生育者的党纪政纪处分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情况进行检查或审查。对违法生育人员和尚未处理到位的违法生育人员,依法依纪予以处理。对典型案例,要集体研究,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坚决杜绝恶性案件的发生。

9、凡违法生育的,按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征收男女双方的社会抚养费。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按男方和女方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各三倍征收社会抚养费。个人实际收入高于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倍以上的,按其实际收入的三倍计征社会抚养费;违法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以上子女的,每多生育一个子女,分别按男方和女方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六倍征收社会抚养费。个人实际收入高于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倍以上的,按其实际收入的六倍计征社会抚养费。

10、依法调查取证、核实违法生育情况,核实当事人的实际收入。对难以确定收入的,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估其实际收入。征收户口不在本地的违法生育人员的社会抚养费时,必须通过正式途径协商其户口所在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调查、核实其实际收入,然后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对社会公众人物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要向上一级人口计生部门备案。

四、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11、建立相关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联系制度。组织、宣传、文明办、监察、公安、文化、人事、民政、工商、广电、体育、文联、青联、工商联等有关部门与人口计生部门之间,原则上每季度通报一次情况,特殊、重要情况随时通报。公安机关办理二胎及以上婴儿入户,应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通报。认真落实《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与省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系制度》,市人口计生委每季度向市委组织部通报领导干部个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情况和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依据;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任用干部有举报违法生育问题以及生育情况不清的,应向同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征询该干部执行生育政策情况。

12、建立计划生育情况审查制度。党委有关部门推荐各级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青联推荐青联委员候选人,工商联推荐工商联执委,工会、人事等部门评选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要就有关人选执行计划生育情况征求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意见,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进行审核把关。上述人员中有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及以上子女情况的,须有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属于违法违纪生育或收养的,应有纪检监察机关的处理结论。审核、处理结论向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归入本人档案。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申报精神文明单位的,须有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做到凡未进行审核的不上会、不上报、不考察、不审批。凡报送上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的干部任免、选举和各类评先的材料,须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本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和所负责区域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13、严格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和任前公示过程中,考察对象被举报有违法生育问题且事实清楚的,取消其任用资格。各有关部门要将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提拔任用干部、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录聘用及调入公务员或工作人员,推荐各级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工商联执委、村居党支部成员候选人,评选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凡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政策超生的,实行“一票否决”。

家居建材策划方案篇8

会议透露,今年,天津将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继续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此外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与之相适应,将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此外,还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

对于大家关系的天津2017年“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此前,从市教委获悉,今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变。

招生政策

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政策

在前不久的天津市教委召开媒体通气会,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徐广宇介绍2017年天津教育有关工作时表示:2017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变!坚定不移地推行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小学入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本市户籍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上小学,家长们可以拿着居民户口簿(包括蓝印户口)、合法固定居所的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到所属学区片学校登记入学。

二是非本市户籍的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上小学,要按照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由家长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居住证、户口簿、在津合法居所的证明、在津务工就业证明还有孩子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在区里进行登记申请入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三是轻度残疾的适龄儿童可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可以到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确实不能进校就读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根据残疾类别和教育需求,由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初中入学,也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公办初中实行划片入学。各区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初中学生招生人数和小学毕业生人数基本相当,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中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就近等原则,合理划定学区片。划片方式分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

单校划片是将一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实行“单校划片”的初中,采取对口直升的方式招生,也就是小学毕业生以校为单位,全部升入对口的初中学校。

多校划片是将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市内六区全部使用多校划片的方式。实行“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招生。小学毕业生可以在学区片内选择1—2所初中学校,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时候,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入学。

二是民办初中实行网上报名、面谈录取等招生办法。即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兼顾面谈表现进行招生,一律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三是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上初中,要按照我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公办初中学校入学。

研究制定中考改革方案

今天召开的201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 王璟表示,今年还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切实做好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教育工作。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当天召开新闻会,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根据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简称中考改革)。

中考改革改什么?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 以后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改变考试科目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将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但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这次改革也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发展学生优势特长。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可以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它“录取计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不仅“要学”、“要考”,还要达到“合格”。

改变考试内容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改变成绩表达

可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重申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的要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

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中考改革什么时候改?

由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制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加,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学前教育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今年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计划,着力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一是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每新增一个教学班,市财政给予40万元的经费补助。今年,要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和接收配套幼儿园100所。

二是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大清查、大整治工作,7月份要完成整改任务。对在城区接收或利用小区配套幼儿园用房,开办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幼儿园或者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根据办园规模,市财政一次性给予100万-200万元的奖补资金。

三是加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采取“一园一案”的措施,对偏远农村幼儿园进行重点帮扶。全面落实174所乡镇幼儿园的机构编制、师资、经费等。

四是扶持规范民办园发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民办幼儿园用电、用水、用气优惠政策。对年检考核评为优秀的民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给予专项奖励,

五是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幼儿教师补充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实施学前师资培训项目。建立公办园灵活用人机制,依法保障非在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六是提升保教质量:制定实施幼儿园办园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出台保教质量规范,制定幼小衔接指导意见,探索学前教育质量指导责任区制度,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义务教育: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

一是扎实推进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今年要力争200所学校通过达标验收。

二是要加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力度。去年,全市中小学交流教师达到2900余人,其中骨干教师达到1400余人。今年,要进一步扩大交流规模,特别是提高骨干教师交流比例。

三是继续推进学区化办学,今年,要制定实施学区化办学指导意见,深化学区化办学改革试点,在学区内统筹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考核。

四是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委托管理,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名校的优势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

五是用好“三通两平台”。继续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高中教育:2017年新高一要进行课程改革

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与之相适应,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紧完善和出台高中课程设置、选课走班、学生发展、学校课程开发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高中课程改革稳步实施。

二是推出一批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基地学校,进一步优化必修课程,发展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和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

三是学习借鉴上海、浙江首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的高中课改经验,引导学校统筹课程开设和教学安排,防止出现“强制分类”、抢赶进度、组织“考试会战”等偏离高考改革方向的现象。

四是抓紧编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建设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高考改革夯实基础。

五是对第二批12所特色高中进行评估验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品牌高中”。

教材改革:今年制定教材建设实施意见

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必须严格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其他国家课程教材必须在国家教材目录中选用。高校必须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政课教材,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

按照国家部署要求,今年,要制定我市教材建设实施意见,成立市、区两级教材委员会,严格选用国家统编教材,严格管理引进教材,对区本、校本教材加强统筹指导和政治把关,坚决防止教材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

高等教育

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力争1-2所市属本科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国家层面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支持8所市属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所共建学校(民航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

力争进入全国百强或达到国内同类院校水平;遴选50个左右实力较强的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力争3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重点建设50个左右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紧密对接、服务能力强的特色学科(群);建设一流现代职教体系,主要是支持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从我市18所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和市级示范校中,遴选12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同时,整合全市高职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与我市十大重点产业群对接紧密的30个优质专业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要落实好京津冀教育合作协议,我市与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签署了10余项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今年,要力争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是加快推进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建设。去年,我市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建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天津)合作备忘录》,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快推进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建设,今年,要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师资培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建成招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