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8篇

时间:2022-05-09 03:26:52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仔细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本课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句内停顿、句末押韵,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4.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调查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儿歌《蒲公英》、同学们,听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1)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

(2)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3)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逐段出示课文

(1)这段话会读吗?请你借助拼音练一练。遇到生字,要把生字所在的词语多读几遍。

(2)谁来读?

提示:评价学生朗读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通过范读与跟读等方式把语段读正确、读连贯;用同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其他语段。

2.隐去拼音出示词语。

(1)现在,课文上的拼音都已经消失了,你们还会读吗?先练一练。

(2)谁来试一试?

3.隐去熟字出示词语。

(1)现在只剩下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先练一练。

提示:隐去熟字,剩下生字组成的词语,例如“如果、四海为家、植物”等。

(2)用开火车朗读等方式,把生词读熟练。

4.隐去熟字只剩生字。

(1)现在只剩生字,你还会读吗?

(2)重点教学“刺、察、旅、离”:谁能给这几个生字组个词?

提示:教学“刺”字,可借用仙人掌等图片引导学生组词;教学“察”字,可借用人物观察图引导学生组词,让学生了解“察”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旅”和“离”可联系学生生活组词,例如“旅长、旅游、旅行、分离、离开”等。

三、情景朗读:

1、朗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共有()小节、写的是()()()3种有办法的植物妈妈,告诉我们:只要()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学写生字

1.学写“法、识、她、娃、如、知、脚、它”。

(1)出示“法、识、她、娃、如、知、脚、它”: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2)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书写要领。

要点:“法、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齐平;“她、娃”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女字旁”撇点张开、折处不顿、点画要长、第三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如、知”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右部“口”包紧;“脚”左中右结构、结构紧凑、错落有致;“它”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宝盖头”先写俯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

2.学写“毛、更”。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毛”)独体字,竖弯钩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更”撇和捺左右舒展,重心平衡。

五、作业

抄写10个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

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植物旅行准备离开观察办法娃娃知识如果毛发手脚炸开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读第一节。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2)、教师指导读准“得”的音:dêi就得dé得到de打得好

2、指导学生思考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在文中画出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教师指导读第二小节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3)出示蒲公英图片,理解降落伞

(4)理解“轻轻、纷纷”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下雪了,雪花纷纷飘落。秋天,,树叶黄了,从树上纷纷飘落下来。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5)学习第三节

a、指导学生读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b、出示苍耳图片,认识苍耳,理解“铠甲”: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c、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6)教师引导学生读第四节诗歌理解:

a、指导读句子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b、思考:豌豆妈妈是怎样想办法传播种子的?在学生回答后出示豌豆炸开的图片加以理解。

C、比较句子: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d、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四海为家。

(7)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五节诗歌理解:

a、指导读句子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b、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许许多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你知道的分享大家吗?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跟大家交流

(1)椰子靠水传播

(2)柳絮靠风传播

(3)葡萄、樱桃、石榴通过小鸟的粪便传播

3、试着照课文的样子,用诗的形式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降落伞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2

课堂上,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思考: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四海为家的?学生汇报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这是她读懂的,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想问吗?”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好多小手都举得高高的,不停地问这问那。有同学问:“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的降落伞是什么样的?”因大多数学生见过蒲公英,他们借助生活经验就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苍耳妈妈传播种子这段时,有的同学问:“苍耳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见过苍耳的同学积极解答。学生又提出:“苍耳会不会把动物扎疼?”此时老师并没有让学生继续回答问题,而是话锋一转,“这个问题提得好,你们能不能再读读这一节,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快找找。”学生们迅速读起书来,一个学生大叫:“挂住动物的皮毛。”另一个学生说:“不是扎,是挂。”学生通过阅读找到了答案,而且还感受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之后,我又拿出苍耳的实物,让孩子们亲眼见一见,摸一摸,挂一挂,感受一下是否会被扎疼……学生通过观察、摆弄,真实感受到苍耳传播的奇妙。

有的学生好奇地问:“石榴娃娃怎么钻出来落户安家的呢?”还有的学生问:“豌豆是怎么炸开的?”……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由生活经验的同学一个个解答,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生生交流的课堂场面。为我深知:孩子们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了,他们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非常想了解这些植物妈妈到底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孩子们交流得如此兴致高昂,教学达到了高潮。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3

中心校 高莹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把自然知识蕴含在文字当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容易被吸引。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如何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人本位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自我,以生为本调动课堂,寻求高效的教学之法。下面我就本课的部分教学环节谈谈我的几点反思感悟:

首先,结合我校的“1+X”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理念,我在教学前设中,主要想抓住诗歌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结合图片与想像引导学生在多读且读出语气上下功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多读中一定会深刻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形象美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4

见多了很多父母为培养孩子用尽方法,我却崇尚一种自然育儿法,把孩子带到大自然去,陶冶他的性情,我把它称之为山水育儿法。

我在一些有风景的地方办年卡,轮着带孩子去,经济实惠,还总能让他有新鲜的感觉。比如,植物园门票是20元一张,但是如果办一个三人家庭年卡,总共才需一百元,花费很低,一年365天的任何一天,我们都可以去。有一次,我们去温室里看水生植物,看到那种产于国外的大王莲,居然可以把儿子放着坐在上面而不沉下去,儿子当时兴奋的表情可想而知。植物园很大,有各种区域和展览,每次我们都换一条新路走,我教他认识很多种植物,发现各种新鲜的植物。我们居然发现就竹子都有上百种,很多花卉我都没有看到过。我让儿子看看闻闻摸摸,儿子一路不停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属于什么科的?为什么它长成了歪的?为什么树上长了眼睛?为什么树枝长得弯弯曲曲还可以搭棚子?小小的植物园为儿子打开了一扇窗。累了,我们坐在草地上晒太阳,呼吸带着香味的空气,整个人神清气爽。最有趣的是,我还让儿子认养了一棵树,挂上牌子,写上儿子的名字,儿子可以经常来看望他认养的植物,为它浇水照顾它,培养他的爱心。这样真是一举几得,你说这一百元的价值有多大?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将来会很大气,这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办了黄鹤楼的年卡,单人票价是50元,而年卡才60元,你说哪一种更划算?我和先生一人办一张,也就120元。黄鹤楼可以带孩子学习一些历史,学一些古典的诗词,让孩子的性情中多一些豪气。我们隔几个周末去一次,读一些、李白、崔浩的诗词,欣赏一些名家的笔墨,爬上黄鹤楼,极目远望,欣赏长江大桥、河流和船只还有整个武汉的美景。

另外,我和先生还办了磨山的年卡,去东湖边爬山,年卡也才几十元钱,我们一家三口换上平底鞋,比赛谁最先爬上山。儿子的身体很棒,也很有勇气,我爬不动时,他还会伸手拉我一把,很男子汉的。梅花开的季节,我们坐在梅林下,铺开台布,开始了野餐,酸奶、面包还有音乐,我开玩笑地对儿子说:草地午餐,怎么样,不错吧?儿子在地上打滚,开心得很。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突发奇想,对儿子说:我们去爬山怎么样?儿子当然同意。于是,我们在雪中登山,踏雪寻梅,那种意境真是不可言说,儿子在这种自然熏陶下,比教认几个字是不是强多了?

第四张年卡,我们是办的海洋世界。那里有各种海洋生物,美极了,有时看得我都移不动脚步。我鼓励儿子亲近小动物,当我们看到人和海龟牵手时,儿子的眼睛都贴到玻璃上去了,很多人带孩子玩就是猎奇,让孩子过眼瘾,其实这样是很不值的,孩子从认识到热爱是有个过程的,走马观花的事我从来不做。我带着儿子在鱼缸前一站就是很长时间,看鱼的嘴巴、眼睛还有划动的尾巴,让他感知人与自然从来是个和谐的世界。

我们办了几个地方的年卡,节假日我们轮流去这几个地方,一点都不觉得重复没意思,因为一年四季,物转星移,每一次大自然都会给他全新的惊喜。我们一家人的口号是“拥抱大自然,让生活更绿色。”我相信孩子是熏陶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我的孩子不用上各种学习班,可是他兴趣很浓厚,喜欢提问题,懂得欣赏事物,他偶然看到一棵树就会问:“妈妈,这是什么科的?它多少岁了,是不是比我大?”有一天他看到电视里砍树的情景,问我:“妈妈,树是不是很疼?”因为热爱大自然,我的孩子也喜欢看书,他要在书中知道答案。有一次看到书上的章鱼,他在仔细数章鱼的脚,还使劲地问我章鱼的墨汁什么时候喷出来,要是鲨鱼来了怎么办,能不能挡住鲨鱼的眼睛?在书本上研究章鱼足足研究了一个小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兴趣浓厚,学生就能学习得轻松愉悦。反之,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智力发展水平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最

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正确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心理趋向,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理环境的建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比较单纯,在他们的心中几乎只有开心与难过两种心情,但是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不要给学生的小小心理造成阴影,以免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育。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会猜测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要总是显得高高在上,而拉远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不要让学生害怕教师,从而逐渐疏远教师,应该用激励的语言夸奖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也要采用委婉的方式,切忌严加指责,一盆水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从而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特别是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自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我该怎么办》时,根据课文内容我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边表演边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外面与爸爸妈妈不小心走失,你该怎么办?”学生对这种情境式提问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参与进来,情绪高涨,纷纷发言:“最好是呆在原地等着,要不然妈妈回来会找不到。”“找附近的警察叔叔帮忙。”“借个电话给妈妈打电话。”……学生的办法非常多,有的还比较符合生活实际,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对每一种方法都进行情境表演,从实践中归纳出最实用的解决办法,最后大家一致总结出:“遇到困难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来想办法,一定能找到家人。”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没有嗦的说教,没有压抑的气氛,而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都有表达的欲望,这种通过实践得到的答案学生终身不会忘记,本来单调、枯燥的“口语交际”变为学生喜欢的实践课堂。

三、直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要善于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课文对植物传播种子的介绍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讲解:蒲公英是怎样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苍

耳是怎样利用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指导学生实践,巩固学习兴趣

我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拓宽他们语文学习的空间。随着学生对语文知识所具有的社会实际价值的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在实践中还能满足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比如,我会在节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演讲、讲故事、成语接龙等竞赛活动,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竞赛的形式,学生积极进取,不甘落后,增强了学习热情。正如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因为“乐知”,所以“乐思”。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6

一、 在生活活动中引发幼儿观察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加强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

一次玩大型玩具时,栋栋发现一只蝴蝶飞来了,幼儿们马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那边也有蝴蝶在飞,婷婷开心地叫着。幼儿们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了,他们觉得很奇怪,提出了许多问题,然然说:“小蝴蝶从哪里来的?”阳阳说:“它会不会咬人?”君君说:“它吃些什么呢?”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引起了幼儿们的争执。于是我就抓住机会,请他们轻轻地跟着小蝴蝶,看看它在做什么。“蝴蝶停在小花上。”“蝴蝶看见我来了就飞走了。”回活动室后我和幼儿们一起讨论,有的幼儿说:“蝴蝶喜欢吃花。”有的说:“蝴蝶不会咬人。”在我的带领下,幼儿们积极提问题,寻求答案。虽然每位幼儿的想法都很稚嫩,但是却表露出积极探索的欲望。于是我请幼儿们欣赏小电影了解蝴蝶的蜕变过程,讲述三只蝴蝶的小故事。在这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对蝴蝶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 在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科探区是科学活动的延伸,它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满足活动的需要。

⒈多变的自然角

小班幼儿对事物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而自然角恰恰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感知需求。每天,幼儿可以在自然角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知道如果没有水、阳光、空气,植物就无法生长;在浇花和喂食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各种生命现象;在捡石头过程中,感受到石头的形状、表层;在春游和秋游活动中,有意识地带他们采集一些花草充实自然角,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植物的名称、类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蔬菜种植活动中,幼儿们在我们的帮助下,用水和泥土各种植了一些易于生长的蔬菜(萝卜、大蒜、葱等),通过直接观察,小班幼儿同样可以掌握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的科学知识(蔬菜不仅可以种在泥土中,也可以进行无土种植)。

作为教师,我也经常观察自然角中的变化,及时提醒幼儿注意:豆豆变大了、花儿要开了、乌龟要冬眠了,并和幼儿一起用画线条的方式记录种子发芽所需的时间。当发现他们在观察就会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引导大家多思考、多提问。

⒉神奇的科探区

小班幼儿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特别突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直接经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幼儿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所以每次科学活动后都要有延伸活动,将幼儿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科探区里表现出来。

科学活动“怎样让纸落得快”幼儿很感兴趣,但活动是以分组形式进行的,他们受时间、材料的限制并不满足。于是在科探区我投放了一些形状、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纸和一些辅助材料。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使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这时幼儿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想了不少的办法,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了包有沙包的纸会落得快一点。通过操作,幼儿知道纸通过增加重量,落下的速度就会快一点。

三、 在集体学习中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幼儿3~4岁是训练感官感知的最佳时期,使用感官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技能。小班幼儿感知具有如下特点:有的幼儿对周围世界不关注;不会有意地使用所有的感官――眼、耳、鼻、手、舌等感觉器官;幼儿只感知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不会完整地观察物体和现象等。于是我们开展了集体活动《请你摸一摸》《气味真正多》《好吃的糖果》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各种感官的运用,在幼儿们掌握这些方法后,逐渐灵活运用。

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糖果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幼儿们通过用小手摸一摸,发现了糖果有的软、有的硬;通过用小嘴尝一尝发现了糖果的味道不一样,有的是水果味的、有的是奶油味的、有的是巧克力味的;通过用小眼睛观察发现了糖的形状不一样,有圆的、有方的、有长的、有三角形的,糖纸的包装不一样,有的是拧的、有的是两边有小牙齿的、有的是卷的,从包装不一样幼儿们又发现了剥糖的方法也不一样,拧的糖是松开剥、卷的糖是拆开剥、有小牙齿的糖是撕开剥。幼儿们还发现了糖纸上的秘密,有不同的水果图案,我们只要看着糖纸上的图案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幼儿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获得了许多糖果的指示,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活动幼儿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科学意识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场所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和认识世界的起点,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以其“生活中教”的鲜明特点,同样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着极大的教育优势。因为幼儿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情,有些是幼儿园不能遇到的,若家长能把握时机,及时进行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天嫣然小朋友很开心地告诉我她家里养了一只小乌龟,而且每天都会开心地跟我讲述小乌龟的一切。看着她流露出对小乌龟的探索欲望,于是我和她的妈妈进行了交谈,请她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乌龟的样子,一边观察一边可以与幼儿交谈:“乌龟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壳上有什么图案?乌龟吃些什么?它需要晒太阳吗?能不能给它的‘家’里放很多水?”她妈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乌龟的特性并以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了她,这时幼儿会很感兴趣地听妈妈讲解。第二天,我再请她把自己对小乌龟的发现以及从妈妈那了解到的关于小乌龟的科学小知识与同伴分享。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7

有一只聪明的小公鸡,也是从小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假如从来没有公鸡叫醒太阳起床工作,这个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生长存活;吃植物的小动物会被饿死,食肉的大型动物也没有猎物可吃。也得饿死。总之,大家统统都活不了。”妈妈对他说。

“太阳不起床干活,这个世界也将不会存在。所以大家伙都认为,我们公鸡是这个地球上最最伟大的动物。而且上帝为了褒奖我们,不仅赐给我们金靴——金黄脚;还赐给了我们龙袍——五彩油亮的羽毛。”每次说到这儿,爸爸总不忘伸伸金黄的脚,拍拍油亮的翅膀。

“这是值得骄傲的!所以走到哪儿我们都是抬头挺胸,雄赳赳的。但我们也从不偷懒,每天都会准时叫醒太阳,我们知道这责任重大。”爸爸也不忘教育小公鸡。

可是,有一天,这只小公鸡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为此,它努力地寻找真相。最终,它从人类那里得到了答案,太阳并不是公鸡唤醒的,有没有公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

它把它的发现说给了妈妈和爸爸。

妈妈吓坏了,死死地捂住了它的嘴巴:“孩子,你疯了吗?太阳咋会不是公鸡叫醒的?你可别到外面瞎说惹祸啊!”

爸爸气得狠狠地踹了它两脚,要把它赶出家门,幸亏妈妈拼死拦住了。

可是,小公鸡还要说。

很快,大家都在悄悄议论:有一只小公鸡疯了,它竟说太阳不是公鸡唤醒的。一时间,沸沸扬扬,鸡心惶惶。

这怎么得了!老族长和几只德高望重的老公鸡老母鸡决定召开全族大会,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不能放任这“臭小子”搅乱了鸡心,搅翻了天。

“你说太阳不是公鸡叫醒的?”当着全族的面,老族长和蔼地问小公鸡。

“是的!”小公鸡很勇敢,一点也不怕。

“那你有办法证明吗?”老族长依旧和蔼地问小公鸡。

“很简单!”小公鸡说,“明天天快亮时,大家都到这儿,都不叫,看太阳会不会升起。”

“那可不行!那可不行!”很多鸡都嚷开了,“不叫,太阳不起来可咋办!”

大家伙都嚷嚷着不答应,几个激动的“小伙子”还要揍这只散布妖言的“疯子”。

不过老族长喝住了大家,“就这么办吧。一天没太阳也出不了大事。”老族长说。

第二天,天还没亮,大家又都聚到了一块儿。所有的公鸡都忍着,没有叫。大家都静静地等着。既怕,又期待。可是,等啊等啊,太阳竟然和往常一样跳出来了。

咋会这样呢?大家都呆了,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大家都看着老族长。可老族长也呆了。

但很快,一只年轻的公鸡打破了沉寂,“我们没叫,可别的地方的同胞在叫啊!”“是啊!是啊!”

大家纷纷反应了过来。“打死它!打死它!”“打死这只妖言惑众的家伙!”大家群情激愤。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篇8

这个暑假,有不少家长来咨询挑学校和选专业的事,藏在他们身后的那个孩子要么懵懂青涩,要么事不关己,让我感触很深。如果想放心地把孩子送入社会,给予孩子的爱就要有界限,亲密但也要有距离。

分不清的爱与操纵

暑假里,我和10岁的儿子去旅行,走了几个城市。有几位妈妈带着孩子先后加入我们的队伍。

有一天,我给朋友传资料,儿子过来找我,我说:“儿子,现在是妈妈的个人时间,我和朋友事先约好了,你要等一下。”儿子没说什么,几位妈妈倒是很惊讶:“曹老师,你怎么能这么对孩子呢?”我问她们为什么出来旅行?答案几乎是异口同声:为了孩子。但我来旅行除了想跟儿子有亲子互动的时间,也安排了一些自己的计划要完成。我和孩子是平等而独立的,彼此会给对方一些自由。

举例来说,几个孩子到一起难免小吵小闹。有的妈妈很担心,想出面帮孩子解决问题。但我建议不要插手,孩子们要学会自己处理交往问题。果然,过一会儿他们又自然而然地玩在一起了。

我和儿子出行时,一向是各自负责自己的拉杆箱和背包。这次,他看见小伙伴都是妈妈帮着背所有东西,就对我说:“妈妈你能帮我背包吗?”我对他说:“如果你觉得累了,妈妈可以帮你背一会儿,但妈妈需要的时候,你也要帮妈妈做些事。”在一些城市转机的时候,我拉着几个妈妈等在一边,让孩子们去办理托运、登机手续,并协调座位。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他们最终完成了任务。我从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看到了参与的满足与被认可的快乐。

一切为了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没必要的牺牲,因为它最终将变成“我为了你已经如何,所以你必须怎样”,这种操纵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

缺少安全感的是妈妈

你从一个孩子出门在外的表现就能看出他的安全感如何。带孩子们去西双版纳动植物园,里面有好多小动物。孩子们正是好奇的年纪,我鼓励他们多去摸摸。有的孩子伸手去摸几下,赶紧缩回来,有的根本不敢靠近,还有的可以坦然地和小动物接触。其实,安全感好的孩子会很放心地去探索新鲜事物。

景区设计了一处小桥流水的景致,并提示山泉水水深30公分,邀请小朋友们走过桥去。有几个孩子马上把询问的目光投向妈妈,他们习惯了决定权在妈妈手里。妈妈们则瞬间通过自己的生活常识得出了各种担忧:小桥安全吗,掉下去怎么办……我支持儿子下去试试,他走了一段,掉进了水里,但回来时特别高兴地告诉我,山泉水特别凉。动植物园很大,孩子们到处去玩,有位妈妈只要发现孩子没在视线范围内就慌了,到处找。其实孩子正玩得高兴,被妈妈叫回来后,噘着嘴抱怨:“妈妈,你为什么总看着我呢?”

是谁缺少安全感呢?是妈妈。她用自己的判断干预孩子的选择,她的各种担心直接切断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妈妈缺少安全感,孩子会变得内向胆小、缺乏自信。

你有权选择,但要承担后果

出游刚回来,一位妈妈来咨询,她的苦恼是不知道该不该让孩子复读,其实她又越权了。我问她女儿:你为什么学习?她直截了当地说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很明显,对她来说,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讨好妈妈的一种方式。有的孩子把大学志愿填了离家很远的城市,父母担心又失落。有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却变得自私自利,行为叛逆,脾气暴躁。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父母没能给孩子建立好规则和界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