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8篇

时间:2022-07-29 22:40:59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1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县委始终把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乡镇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乡镇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素质能力建设、服务意识建设,干部队伍不断壮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逐步科学化,干部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乡镇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求实奋进的精神;能够团结协作、清正廉洁;能够切合实际确立工作思路,准确定位;能够适当的结合实际,开展亲民为民活动,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村级干部能够逐步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把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方便作为服务宗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截止20*年,**县辖5乡1镇1场;乡、镇、场下辖6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7个分场。全县干部队伍总数为3391人,其中县处领导干部4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2%;乡科级领导干部450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3.3%。全县现有61个行政村,共有村级干部347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36人,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237人,50岁以上的有74人;大专以上的有24人,高中、中专的有187人,初中及以下的有136人。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打牢新时期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提倡加强干部的自身素能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自身认识,树立基层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我管理”的观念。近几年来县委通过在各乡推行“三集中五日”制度,即每周二为机关、站所、农村干部集中活动日,以乡镇管区(工作片)为单位组织学习,安排交流工作;每周五为各村集中办公学习日,现场解决群众问题;每月15日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解决群众矛盾和所需所盼,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每周三为理论自学日,周四为活动实践日,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理论知识,服务实践群众的意识。

(二)严格管理,完善机制,建立基层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目标管理,注重在科学分析民情、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干部理清思路,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期责任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对基层干部实行“三定一考核”的办法,即人员定岗、任务定量、工作定责,年终严格考核结帐,从而使基层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真正有压力;实行乡镇领导“包一个村及村中的十户农牧民,联系一个站所,帮扶一户特困户,联系一名致富能手”的“包村入户”制度;在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实行“一岗双责”,每个党员和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联系1至3户农牧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成为政府和农牧民联系的纽带;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乡镇选派优秀的站所干部八小时集中为农牧民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以前需要两天能够办完的事现在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方便了农牧民;推行“乡村联合办公日制”,每周五由乡包村领导、地县乡下派驻村干部、村两委实行联合办公,重点解决农牧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沟通交流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结对帮扶工程”、“乡镇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岗工程”三项工程,通过有效的管理,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采取“双向进入”的管理机制,选派乡镇机关、站所干部到村中任职锻炼,挑选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到技术服务型站所挂职学习,实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人才的双向培养,达到“双赢”的目的。

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考核机制,努力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全面推行建立“干部季度绩效考核制度”。2000年,阿尔达乡、解特阿热勒乡推行机关干部年度工作量化考核,2005年,**镇实行了“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制度”,采取“阶段承诺,季度考核,绩效联审,综合分析”的程序步骤,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目标责任,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月评、季考、中审、终定”全面、科学的考核程序。

(三)统筹全局,创新方法,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在基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各乡镇根据基层干部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乡镇党委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分类建立机关、站所、农村干部的管理机制,各乡相继出台了站所长考核管理办法、村干部评价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乡镇各级干部队伍建设。1998年后,部分乡镇采取以村为单位,将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下派干部和村班子成员进行统一的“捆绑式管理”,年终采取“捆绑式考核”的办法,增强每名干部配合沟通和相互协调的责任意识;对整体工作采取“捆绑式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再分类别建立不同层次干部的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管理实行“绩效量化考核”,逐步推行“党员干部承诺制”,依据所包村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完成的目标任务,量化分值,列入乡镇机关干部目标责任书中;对站所干部实行“双述双评双重管理”的办法,规定站所领导干部在完成单位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完成安排的包村或是临时性等工作,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双重管理”,每年要分别向所在业务主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述职,进行“双述”,最终的考核评定由主管业务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分别给出考核分数,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考核等次,实现“双评”。

为进一步优化村级干部队伍,近年对村干部实行了星级化管理,建立动态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从源头上激发村干部的工作干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实行定向培养,跟踪考察,及时补充,滚动管理的办法。2006年,县委在乌市党校举办村级后备干部脱产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全免费的培训教育,两批共73名学员已于20*年7月毕业返乡,全部并充实到基层进行实习锻炼,有12人还担任了村委会委员,保证了村级干部队伍“绿水长流”。

(四)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干部视野,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把培训作

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基层干部分层次、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逐步改进教育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各乡、村的发展实际,开办尽可能多的实用技术培训,如围绕我县的水产业发展,与*水产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定期邀请该校的专家教授为干部讲授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免费派出乡镇干部到外地学习经验;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督促和考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建立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制度。仅2004年至今,全县共举办县内及区内外,疆内外的各类培训班90余期次,组织乡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参加培训教育3980余人(次),投入6万元帮助229名村干部完成了中专学历教育。目前,全县乡镇机关、站所干部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2%,村干部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达5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7%。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以“三项关怀”为抓手,逐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体现政治关怀。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在干部提拔或是交流考察中,将乡镇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加入到综合量化考核分数中,一年加一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高乡镇干部年底评定优秀的比例,并优先考虑乡镇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问题,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的指示精神,大力培养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二是体现生活关怀。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设施,在距离较远的乡镇设专门的干部宿舍,建立干部食堂,县委每月给予基层干部一定交通补助和伙食补助,乡镇对下派到村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为基层干部购买配齐图书杂志、象棋、乒乓球设备等设施,定期在乡镇举办电脑业余学习班,专业技能学习班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体现家庭关怀。对基层干部家属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乡镇干部家属发生的临时性事件给予帮助。并积极鼓励乡镇领导在工作地安家,对在基层安家的乡镇干部给予经济补助,对家属在县城工作的协调家属借调乡镇工作,并为子女就学提供各类方便,使基层干部真正能够安心“住读”。

三、建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认识

基层干部队伍要有新形象,教育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机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并且有效的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

一是探索以基层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点,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一是实行谈话诫勉制度。谈话方式采取对乡党委政府正职由组织部长定期进行谈话、党委政府副科级领导由党委书记或乡长谈话、乡镇一般干部以及村主要干部由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谈话的方式,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管理一级的上下互动约束机制。在实行季度绩效考核中,采取“记分制”,对季度评分平均低于70分以及年底考核评分总分低于65分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并责令干部本人制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由乡镇党委下发黄牌警告通知书,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职或待岗处理;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每年可拿出乡镇或是站所中的一些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增加基层活力。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在对村中一把手的选拔,也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充分对乡村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异地交流或是异地任职村干部的办法,提高基层干部活力;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在年底考核中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和连续两年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乡镇干部,领导干部应退出领导岗位或改为虚职,一般干部要向上级主管单位和组织部门汇报,采取清退或是待岗等措施。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探索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着眼点,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对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采取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发展需要、适合乡镇干部的教育方法,形成基层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长期学习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充分利用乡镇这一培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县委党校要对乡镇党校教师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培训,逐步提高乡镇一级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县委要有长期规划,选派县直政治理论强和专业技术好的干部、教师,下到基层进行授课。乡镇要采取积极措施,适当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构建培训教育大格局。其次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定期举办乡镇理论学习培训班的,加强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年基层干部都陆续前往邻近乡镇或是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回来后思想上也确实充实了不少,有了不少想法。下一步,不论是县委、政府还是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都要举办外出观摩学习活动,有条件地乡镇要带领乡镇专业技术骨干和村干部前往内地经济发达区的新农村去学习。对地委以及县委设立的各类培训观摩基地,要进一步精心打造,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

三是探索以引导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工作为出发点,建立关爱基层干部长效机制。当前基层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一些客观实际有着必要的关系。如不切实际制定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干好基层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帮助基层干部特别是刚从事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一些干部刚到基层工作,一方面对基层工作了解不够,对工作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一方面在基层工作可能思想上有些情绪,认为基层工作累、辛苦,自己的才能和专业得不到发挥等,老干部也有消极情绪,这都需要从思想上经常关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政治上,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挖掘基层优秀干部,要有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机制,只要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都可以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不能够按照论资排辈,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年县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了一位基层农牧民干部和大学志愿者到乡镇政府班子任职,极大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2

(一)注意把学先进与排找自身差距结合起来,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通过开展“远学郑培民,近学王家福”的活动,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对照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对照本单位、本人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客观全面地分析存在问题,围绕目标找差距、拿措施,为努力实现“两个率先”做出积极贡献。并广泛开展“六比六找”活动:即比精神状态,找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上的差距;比党性原则,找顾全大局、执行民主集中制上的差距;比宗旨意识,找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上的差距;比思想品质,找克已奉公、廉洁自律上的差距;比艰苦创业,找迎难而上,拼搏奋进上的差距;比工作作风,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上的差距,从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的提高。

(二)强化学习抓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1、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提高镇村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来抓,采取定期学习、专题座谈,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学习教育活动,重点抓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两个务必”的学习教育,以及省、市、县各种会议的精神。特别是建立机关干部每月逢“十”学习制度,即在每月的10号、20号、30号,以党校为阵地,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中学习,要求书写学习心得和调研文章,村干部则分期分批组织进行轮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乡镇、服务型机关。并积极开展“比学赶超、有为有位”活动,努力实现服务质量要有新提高、廉洁自律要有新成效、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等“四新”,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将他们打造成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三)健全制度抓管理,帮助镇村干部树立行为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为使镇村干部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要求每个干部必须遵守,在机关中建:机关干部考勤制,即上班、学习、会议签到制;机关值班制,即每天指定1名分管领导、2名值班干部值班,以此类推,确保每天都有干部值班;首问负责制,即机关干部挂牌上班,当来客先沟通到哪位干部,这位干部就要首问负责;下乡工作卡制,即当机关干部下基层时,必须在工作卡上记载事由、办理情况;工作餐制,即机关干部午餐一律在政府食堂就餐,不准在村里用餐,来客招待就餐按照标准;中巴车接送制,即住县城的干部上下班一律用中巴车接送,不得用小车接送;重大事项票决制,即对重大事项或发展党员,实行民主投票;政府采购制,即凡购买物品在1000元以上,统一由镇财政所实行政府采购;部门资金“零”分统管制,即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干部选拔作用公示制度,即在选拔干部时实行考察预告;工程建设公开招标制,即实行“阳光操作”,对工程建设一律公开招标。

在村里,我们相继建立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务管理规定、村务公开制、民主理财制,村帐镇管制、宅基地安排公开制、计划生育公开制等项制度,并以公开栏、意见箱、“明白信”的形式“广而告知”,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大对镇村干部的考核力度

考核是落实工作责任制,推动镇村干部努力工作,争做贡献的重要措施。我们以履行部门职能和完成岗位目标任务为尺度,变定性考核为百分定量考核,细化指标落实措施,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提高可操作程度和规范性,逐条对照,以百分制论高低。干部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类,考核结果公示。,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作用的重要依据。设立“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奖”,拉开奖金分档挡次,奖励先进,对工作无所用心的予以重罚,实行末位诫勉谈话,一年评不为不称职,予以警告,连续两年的待岗,连续三年的下岗,从而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树立镇村干部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我们把形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转变作风要体现在工作上,把工作推进程度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点,各项工作横向不落后,在八个镇中争先越位,在实现“两个率先”中找准位置。要求机关干部每天书写工作日记,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方便投资商和群众,在群众中树立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同时,积极开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工作作风向下延伸,大兴真抓实干之风,镇两套班子成员每人蹲点一个村,机关和农村干部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职责与个人奖惩挂钩;镇机关干部采取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形式,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我们先后从交通、饮用水、教育设施、有线电视、居住环境等方面,千方百计多投入,改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此外我们加强了政务监督,注重倾听人大、政协代表建议,倾听群众意见,大力推行“开门评议”活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公生廉、廉生威”,我们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时刻注意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从而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干部形象。

二、加强镇村两级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体会:

近年来,我镇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赢得了一些荣誉,少数同志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思想有所放松,工作有所松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增强越位争先意识,要求各项工作跳出晶桥看晶桥,跳出溧水找对手,瞄准先进创一流,通过参观学习,寻找差距,明确目标,增强信心,特别是把机关形象建设作为一项凝聚力工程、民心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来抓,进一步树立“高效、务实、廉洁、文明”的机关新形象,全镇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更新,进取意识浓厚,各项工作争第一、创一流,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进而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实践证明,抓好镇村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围绕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加强教育管理入手,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多项措施,真正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3

一、管理权限

(一)县委组织部管理的股级干部

1、乡镇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共青团、妇联、工会、计划生育办公室正职。

2、县直正科级单位机关内设股级机构正职,副科级单位副职。

(二)县委宣传部管理的股级干部

县文明办、文联、讲师组、文广新局、广电台机关内设股级机构正职,下属副科级单位副职。

(三)协助县委组织部管理的股级干部

1、县纪委协助管理乡镇和县直单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正股级干部。

2、县委宣传部协助管理县教育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体育局机关内设股级机构正职及下属副科级单位副职。其中,教育系统包括各中心校校长,卫生系统包括各医院院长。

3、县委政法委协助管理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机关内设股级机构正职及下属副科级单位副职。

4、县人武部协助管理乡镇和县直单位从事人民武装工作的正股级干部。

(四)乡镇、县直单位管理的股级干部

1、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管理的以及协助县委组织部管理之外的乡镇、县直单位正股级干部。

2、乡镇、县直单位其他副股级干部。

二、职(岗)位设置

乡镇、县直单位列入管理的股级干部职(岗)位的设置,应严格执行人社、编制等部门的有关规定。

三、任职条件和资格

(一)担任股级干部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履行职责所必备的政策理论水平。

2、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胜任岗位要求的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3、公道正派,廉洁勤政,团结同志,有一定群众威信。

(二)担任股级干部应具备下列资格

1、担任乡镇、县直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股级干部的,应是在编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

2、担任事业单位股级干部的应是在编正式工作人员。

3、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

4、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5、身体健康。

6、担任特殊岗位股级干部的,还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正在受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的,党纪处分所规定的提拔使用限制期未满或受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上年度考核不称职(不合格)、未定等次的,不能提拔担任股级干部。

四、选拔任用和报批程序

(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管理的股级干部

股级干部的调整,首先由乡镇党委、县直单位党委(党组)提出实施方案,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其中属于县委宣传部管理和协助管理的正股级干部调整方案报县委宣传部审核;公、检、法、司部门的正股级干部调整方案报县委政法委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按调整方式的不同,分别履行以下程序:

1、平级调整

(1)单位党酝酿研究,结果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审批。呈报的材料主要包括:正式任免请示文件,《干部任免呈报表》一式二份,干部考察材料;

(2)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后予以批复;

(3)办理任职、到岗手续。

2、提拔任用

(1)单位党组织成立考察组,进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

(2)根据组织考察情况,单位党讨论研究,提出任用意见;

(3)书面上报相关部门批复同意。呈报的材料主要包括:正式任免请示文件,《干部任免呈报表》一式二份,干部考察材料,提拔任职的附民主推荐材料;

(4)接到批复后,对拟提拔任职人员进行为期5-7天的公示;

(5)办理任职、到岗手续。

3、竞争上岗

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在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全县范围内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主要包括:

(1)采取张贴公告、在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公布等多种方式,空缺职位公告;

(2)组织报名;

(3)成立资格审查小组,对报名人员进行严格的任职资格条件审核;

(4)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竞岗演说等方式,每一个岗位差额确定2-3名初步人选;

(5)成立考察组,对确定的初步人选进行组织考察;

(6)根据组织考察情况,单位党讨论研究,提出任用意见;

(7)书面上报相关部门批复同意。呈报的材料主要包括:正式任免请示文件,《干部任免呈报表》一式二份,干部考察材料,提拔任职的附民主推荐材料;

(8)接到批复后,对拟提拔任职人员进行为期5-7天的公示;

(9)办理任职、到岗手续。

提拔任用、竞争上岗职位人选的考察,县委组织部和协管单位可根据需要安排参与。

(二)县委组织部和协管单位共同管理的股级干部

选拔任用列入协助管理范围的股级干部,在履行有关程序的基础上,经协助管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报县委组织部研究批复。

(三)乡镇、县直单位管理的股级干部

由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党委(党组)参照上述规定组织实施。如果一次性调整人数超过单位同级别股级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调整前必须书面征求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的意见。

五、交流

(一)适用对象

1、对列为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的股级干部应适时安排交流。

2、具有一定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直接管理人、财、物和证件办理等重要岗位的股级干部,任职满5年一般应进行交流。

3、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满10年的股级干部一般应进行交流。

(二)方式途径

1、县直单位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交流。

2、县直单位与乡镇之间的交流。

3、乡镇内部和乡镇之间的交流。

(三)操作程序

1、在单位内部交流的,由单位党组织根据职(岗)位设置需要和干部个人综合表现情况,研究提出工作方案,按正常调整的程序办理。

2、在乡镇之间、县直单位之间、乡镇和县直单位之间交流的,根据所在单位党组织书面报告需要交流的意向,由县组织、纪检、人社、编制等部门依据全县股级干部队伍现状,通盘考虑,拟定交流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施。

六、管理与监督

1、认真执行干部管理规定。选拔任用股级干部要严格执行本意见的有关规定,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做到多数人不赞成的不提名、未经组织考察的不讨论、集体讨论时多数人不同意任用的不通过、不符合任免程序的不审批。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4

北京市房山区:做好小城镇档案工作

北京市房山区档案局从2002年开始抓小城镇建设档案和管理档案集中管理工作,经历了课题研究、抓试点、全面推开三个阶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确定管理模式。小城镇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业务上接受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小城镇档案管理工作要纳入镇党委统一领导,镇机关综合档案室作为收集和集中保管并提供利用小城镇档案的主要职能部门,同时负责对镇机关各职能部门以及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有关单位(开发企业)和部门的档案业务进行监督和指导;镇所属基层有关公司单位,以及不相隶属的建设开发公司等单位形成的小城镇档案,坚持“谁形成、谁收集、谁归档”的原则,均建立档案室或档案专柜。凡一个镇由一个开发公司负责建设的,其工程竣工档案可以自己保管;凡一个镇由多个开发公司负责建设的,其工程竣工档案除向镇机关档案室移交以外,自己也要保管。

二是明确归档范围和责任。⑴镇机关或有关科室形成和留存的有关档案材料,由镇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分类存放;⑵在一个小城镇建设中,房地产开发建设档案管理应做到,凡只有一个建设开发公司负责住宅小区建设的,其工程竣工档案由建设开发公司统一集中保管;⑶凡有多个建设开发公司负责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工程竣工后,除向区城建档案馆移交以外,还要向镇机关综合档案室移交一套完整的竣工档案,由镇机关档案室集中保管;⑷凡是在中心区(住宅小区以外)的市政和公共设施建设中形成的材料,工程竣工后,除向区城建档案馆移交以外,都要向镇机关综合档案室移交一套完整的竣工档案。为了确保档案移交完整,特别是要求开发公司与镇政府签订档案移交责任书。

三是制发业务标准。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房山区小城镇档案管理办法》和《房山区小城镇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使小城镇档案工作有了依据性、指导性的业务标准。

四是以点带面。2003年房山区正式以窦店镇为小城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试点单位,在取得经验后,两次召开现场会,全面展开小城镇档案管理工作。

五是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河北省唐山市:涉农档案信息下乡、在乡

自2004年初开始,唐山市、县(市)区、镇(乡)三级档案部门统一协调,在全市开展了“涉农档案信息下乡、在乡”活动?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涉农档案信息下乡、在乡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县(市)区均成立了此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领导。很多县区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档案信息下乡、在乡工作专门文件、拨专款予以支持?熏协调相关部门调拨设施设备予以帮助。

为扩大宣传,唐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辟了五条宣传渠道。即:媒体传递、上街宣传、橱窗展示、网上查询、送档上门。市及各县(市)区组织了由主管领导、相关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参加的多路宣传小分队,小分队装饰车辆、携带音响、身披绶带、悬挂条幅,走向农村大集、走向贸易货栈、走向农村人员聚集场所,将印有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农产品管理销售信息的小册子、单行本、“明白纸”直接向农民发放。市和各县档案部门还根据农村种植、养殖业的不同特点,编辑整理了服务“三农”的档案资料,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暖棚土屋,为农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档案服务。

唐山市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创建了长效服务机制。以镇档案室室藏档案资料为依托,以市县“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文件为补充,以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主体,以生产科技、文化知识信息资料为辅助,在镇档案室建立了为“三农”服务的涉农专题档案。编印下发《农业农村工作政策文件选编》、《涉农档案文件目录》以及《农业专家科技人员资料》,下发至全市194个基层乡镇档案室,供档案利用者查阅利用。同时,将涉农档案目录和已公开涉农文件到网上,通过网络将档案信息传播基层农户。各乡镇建立的乡镇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将各级党委、政府制发的事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反映本县、本乡镇特点的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名人、名产、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统一收集存放在乡镇档案室,与涉农专题档案融为一体。

河北省赵县:

探索服务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

赵县是省政府命名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单位”和国家民政部命名的“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赵县着力抓好村务公开档案,在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针对围绕农村热点问题农民上访告状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199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实行村务公开。为确保此项工作的进行,档案工作者积极介入,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制定《赵县村务公开标准》等文件,对公开时间、公开内容、公开阵地、公开程序以及建立村务公开档案等每项内容、每个环节都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依据档案为公开内容把关。二是设计印制了全县统一的村务公开档案盒、“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记录本”、“民主议政日、民主评议干部活动记录本”,并同村务公开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及整理标准一起发放到村,并规定每次公开后10日内各村将公开的内容、地点、时间、承办人、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对公开内容的意见以及答复处理结果收集归档,一式三份,分别由县档案局、乡(镇)、村分别专人、专柜保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每次村务公开活动结束后,县档案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281个行政村逐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责令其改正,检查结束后将检查情况通报全县。

1996年,赵县规定,每年的1月10日和7月10日为村民民主自治日。每次活动档案部门都及时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反映的问题及要求、活动中通过的决定、决议及村班子的承诺进行归档,提供县委、县政府两个督察室及县人大共同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有效防止了村干部当场拍胸脯,事后不认账,活动日走过场。

为真正落实村民民主选举权利,在全县村委会选举工作中,利用建立选举档案来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使每一步的选举程序都能依法进行、记录在案。在选举工作结束后,及时将选举的记录、选票、决议、布告、选举结果等建立选举档案,并且以文件的形式规范了各级选举档案的归档范围,做到了县、乡、村选举档案规范管理,为判定选举过程是否合法提供依据。

内蒙古和胜乡:创新农户建档新模式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和胜乡地处河套平原腹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做到知民情、知地情、知乡情,全面掌握和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的真实状况,乡党委、政府1998年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陆续在2643户农户建档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规范的建档程序和严格的管理办法。

一是狠抓组织领导,保障农户建档工作有序开展。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成立了由书记挂帅的建档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个干部一个社,谁出偏差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全乡40名行政干部全部下派,以村定片,以人定社,层层把关,整体推开了农户建档工作。

二是狠抓宣传引导,保障农户建档的良好舆论氛围。乡党委、政府编印了农户建档宣传材料和农户档案基本常识问答,发放到每一个农户家庭;在村社公共场所、主要路段两侧醒目位置,刷写农户建档宣传标语;召开党员会、社员会,集中学习农户建档知识;对三级干部和农户户主进行系统培训;结合科技培训、普法宣传,宣讲农户建档的有关内容。

三是狠抓农户建档的项目设置,保障农户档案的齐全完整。乡党委、政府与有关部门一起设计了6套表格,分设26个大项、132个小项,将全乡劳力资源、土地条件、种养结构、经营收益、生活消费、生产投入、农户主要成员等情况纳入其中。

四是狠抓入户登记,保障农户档案资料的翔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在表格填写、资料考证、数据审核等方面,实行专人把关,做到户主不签字不入表,包社干部不签字不汇总,包片领导不签字不立卷的举措。

五是狠抓档案内容的充实,保障农户档案的时代特征。2005年,乡党委、政府结合农村政策的调整,在原有6个表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普法和依法治理情况统计表,并增减了部分统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农户档案的内涵,体现了农户档案与时俱进的特点。

六是狠抓农户档案信息的汇集整理,保障农户档案的有效利用。根据农户档案记载的资料和数据,将全乡历年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农民收入、负担等汇制成分析对比表,作为党委决策和农户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同时印发了产业安排征求意见表,征询农户意见。编印了《农户档案大事记》,汇集了《典型示范户、名人录》和《农户档案利用实例选编》,建立了以农户档案为主线的综合展览室,供广大农民学习和借鉴。

黑龙江省克山县:加强农村劳动力档案建设

新世纪开始后,克山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加速,转移频繁。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和管理,克山县从2003年起陆续在全县15个乡镇、134个村建立起农村劳动力档案。他们的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管理网络。克山县档案局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里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档案局、农委、土地局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并把农村劳动力建档工作纳入乡、镇、村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宽松的舆论氛围。针对开展农村劳动力档案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的情况,克山县档案局采取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全县上下形成了统一的共识。

三是典型引导,整体推进建档工作。

四是强化培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采取集中培训、分别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农闲时间,对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主管领导、农经站长、村支部书记和村会计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三年来,累计培训人员3500多人次。

根据克山县档案局的要求,各乡镇建立了四种类别的未转移和已转移的劳动力档案。在每一类档案中都要求建立“四表”和“四册”,即劳动力资源表、劳动力转移表、劳动力技能表、农村经济人表、劳动力转移登记册、劳动技能登记册、农村经济人登记册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登记册,对劳动力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品德表现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记载。全县15个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劳动力档案网站,把劳动力技能表、劳动力转移表、劳动力资源表、农村经纪人表等内容通过网站向外公布。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

开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档案工作

北塘区是无锡市三个中心城区之一。2002年全区进行了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区档案局及时进行研究、部署,加强对此次改革中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北塘区2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级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后,区档案局制定了《北塘区各村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所形成的材料清单》,并对村档案员进行培训。

按照“规范管理、方便利用、简化高效”的原则,区档案局将这次村改的材料依据改革的阶段相应地分为类:①筹备和人口调查汇总材料;②清产核资材料;③股份量化材料;④“三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候选人推选材料;⑤股份合作社章程和股民股权签署材料;⑥股份合作社成立预备会议,“三会”召开会议材料、选举材料;⑦农村股份合作社分红材料;⑧农村股份合作社日常工作材料。其他门类材料的分类根据有关档案业务规范进行。对于这些材料的整理,区档案局反复研究,决定打破传统模式,统一划定保管期限。

此次改制中,各村档案室将村民个人工作简历、户口迁移、婚嫁情况等详细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形成了完整的股民档案,使北塘区村民拥有了完全意义的个人档案,填补了村级档案空白,开拓了村级建档新领域。

山东省章丘市:村档乡管

章丘市档案局近年来倡导和推行的行政村档案由乡镇代为保管工作,受到了市、乡镇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好评,也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好乡镇档案馆,做好代管准备。章丘市档案局将原乡镇综合档案室改建为乡镇档案馆,配备1~2名专职档案人员,行使对内保管利用档案,对外监督指导所属单位、行政村档案工作的职责。在各行政村同意的前提下,由乡镇档案馆代管其档案,乡镇记账中心产生的村级会计档案纳入代管范围。

2. 抓好试点,稳步推进。章丘市档案局首先在建立小城镇档案馆较早的普集、埠村等镇进行了“村档乡(镇)管”的试点,一方面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力量对各村档案进行集中整理;另一方面,调整扩大了档案库房,添置了部分必要设备,为保管好村级档案创造条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目前,全市22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档案馆,共代管700多个行政村的档案1.5万卷,占全部行政村总数的80%。

3. 制定规范,明确要求。章丘市档案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档乡(镇)管”工作的意见》,对“村档乡(镇)管”工作进行了完善和规范。一是明确了村级档案属行政村所有,在行政村同意的前提下由乡镇档案馆代管,其所有权不变,各村可随时查阅本村的档案。二是明确了“村档乡(镇)管”的代管范围。乡镇档案馆主要代管各村的重要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三是明确了移交代管档案的时间。一般在行政村保管3年后移交?穴原则上在每届村委会换届之前?雪;经济实力强、保管条件好的村,可延期代管或不实行代管;人员不稳定、保管条件差、档案安全无保障的一般在每年集中立卷后直接交乡镇档案馆代管。四是明确了村级档案查阅利用的具体手续。村民持身份证或村委会证明信可在乡镇档案馆查阅本村文书档案;查阅会计档案须2人以上持村委会证明信方可。五是明确了乡镇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村级档案室及村档案人员的职责,在档案的移交代管、安全保管、查阅利用、管理统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山东省寿光市: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作用

山东省寿光市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近几年来,寿光市档案局的同志走出机关,到农村、到基地宣传建立蔬菜产业档案的好处,动员菜农留下发展绿色蔬菜的第一手资料,制作了多种简便实用的表格、目录,引导基地、协会、蔬菜种植户就果菜生产管理过程中土壤消毒、施肥、浇水、杀虫、检测、销售等诸环节如实填写,并制定了蔬菜产业化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在蔬菜基地和协会开展了蔬菜产业化档案的建档工作。

寿光市档案局成立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全市975个行政村,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在各镇(街道)农技推广站建立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定期到农村进行技术推广和业务辅导。寿光市档案局及早动手,建立和规范了蔬菜批发市场、高科技蔬菜示范园、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档案,引导推动中北部乡镇建立了冬枣、胡萝卜、无土栽培西红柿等果菜种植技术档案。

寿光市档案局把多年来蔬菜价格档案数据,绘制成各种蔬菜的价格走势图,并到网上。开发利用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和基地、协会的蔬菜产业档案,对市场需求、蔬菜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对进入试验区的果菜品种进行淘汰遴选,帮助农民选择了优质品种。在省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研制了果菜条形码追溯系统,使寿光的无公害蔬菜有了专门的“身份证”。最近,档案局馆与有关基地联合对条形码进行了改进,制作了蔬菜随身档案。

寿光市档案局不断拓展档案工作的新领域。自2000年以来寿光市档案局积极参与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配合组委会收集、整理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资料。注册成立了寿光市蔬菜协会,局领导兼任副会长,发展会员16000多户。协会通过开发利用蔬菜产业档案信息,与大众日报农村版合作出版了“蔬菜周刊”。

湖南省双峰县:乡乡镇镇建立档案馆

20世纪90年代初撤区并乡之后,双峰县的16个区公所、64个乡镇被合并为16个乡镇。近年来,16个乡镇都建立了乡镇档案馆。

乡镇建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农村机构改革为乡镇建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乡镇机构改革之后,乡镇干部编制增多了,管理范围扩大了,同时,作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县,县里有权设立乡镇档案管理机构。二是随着农村经济专业化、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大户开始注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另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农村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发展,使农村档案工作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矛盾:一个是乡镇档案工作的任务大大增加与乡镇档案工作指导力量不够的矛盾日益尖锐;另一个是群众查阅利用档案的需要增多、效率求快与查阅利用条件限制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1997年双峰县档案局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乡镇建馆可行性报告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作出了三年时间实现乡镇个个建馆的决定。

建馆初期,县里成立了有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联合行文,明确了“由乡镇党委、政府批准,经县档案局验收合格,报县编委审批”的建馆程序。建立乡镇档案馆后,档案人员列入公务员编制,专职专责。档案馆的工作经费列入了乡级财政预算。档案馆的保管条件基本上都能做到办公、阅览、库房三分开,建筑面积一般在100平方米以上,还配有空调、去湿、电脑等先进设备。

在双峰县,乡镇档案工作列入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在百分制考核中占基本分2分,由县档案局组织考核评定。由县人大牵头组成有关部门参加的《档案法》行政执法检查组,对乡镇档案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1999年9月由7所教学与科研单位合并组建的。学校合并后组建了新的档案馆,完善、重新修订了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确保了农业科技档案收集更加齐全完整。

(一)建立提前介入制度。研究项目开题后,在课题组中设专职或兼职档案员,明确责任。同时配备资料档案柜和档案积累袋(盒),使每一个科研人员及时地把科研进程中形成的各类原始材料收集入袋。

(二)建立预归档制度。研究项目完成后,在鉴定、验收前3个月,科研过程形成和积累的原始档案资料,按形成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整理,交档案部门进行预归档。档案部门成立预归档验收小组,对形成资料的纸质、规格及书写笔墨等进行把关,从而确保了档案的质量。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5

一、实行乡案县审是提高案件质量的保证

“乡案县审”即乡镇纪委(县直各纪工委)自办案件在调查结束后,在审理小组进行初审的基础上将案件调查卷及初审材料送到县纪委审理室进行审核把关,并提出审理意见后,由乡镇纪委(县直各纪工委)按照审批权限,提交基层党委讨论决定办理有关手续,最后将落实情况上报县纪委。

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违纪违法案件的类型、性质,作案手段等,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案件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查处难度明显增大,解决定性难、处理难、执行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而由此涉及基层党员干部的案件也有所上升,乡镇、县直自办案件也逐年增多。但由于基层特别是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大,乡镇纪委书记新手较多,业务不熟悉,再者基层配备的专职纪检干部就纪委书记一个人,且一般都是抓中心工作的多,稍好一点的乡镇配有一个纪检监察干事也全部是兼职的,形式上成立的案件审理小组,因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也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客观上造成了基层自办案件质量不高。加强对乡镇、县直纪工委案件审理工作的把关是提高整体案件质量水平的重要关口。基层的案件审理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县案件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及查办案件所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都有直接的关系,乡案县审是保证基层案件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行“乡案县审”制度,不仅有利于树立纪检机关依纪依法办案、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乡镇等基层纪委查办违纪案件工作的监督和业务指导,促进乡镇等基层纪委查办案件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基层纪检干部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并使违纪当事人心服口服。当然,“乡案县审”,并不是县级纪委对乡镇等基层纪委自办案件审理的包办,各基层纪委在报送案件之前审理室要对案件进行初审,提出初步审理意见,县纪委审理小组只是对案件的证据、程序和所涉及的政策进行把关。

二、积极推动乡案县审保证基层办案质量

近几年,__县纪委监察局坚持实行“乡案县审”,从最初的摸索到现在基本成熟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从健全制度上规范“乡案县审”工作。

为使乡案县审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他们坚持制度创新,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保质量,保障该项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一是规范工作程序。20__年县纪委监察局组织编辑了《纪检监察工作实用程序条规汇编》一书,及时发放到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确保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人手一本,从制度、条例、规定、办法中规范案件检查、案件审理、处分到位等环节的工作。20__年又及时购回《纪检监察常用审理文书格式》一书下发,对各个程序所使用的文书格式也进行了规范。二是明确工作要求。下发了《纪检监察案件审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基层的案件审理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乡镇等基层纪委查办的违纪案件,在处分决定下达前,一律报送县纪委审理室审理,未经县纪委审理室审理的案件,基层党委不得下达处分决定。并要求工作中坚持做到:基层纪委报送审理的案件必须经过初审并形成初审报告,连同调查报告、见面材料、有关证据、基层组织处理意见等全部案件材料,一并报送县纪委审理室。三是健全工作制度。1、把查办案件纳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行奖惩制度。把乡案县审列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先的重要条件,凡未经县纪委审理的一律不予统计上报,年终考核不予认可;凡未经县纪委审理就下达处分决定的,一律属越权审批案件,实行一票否决。2、把审理责任落到人头,实行错案追究制度。审理人员因审查不细,把关不严,致使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和性质认定不准确,量纪畸重畸轻或造成错案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乡镇纪委不按要求报送县纪委审理,以致发生错案的,追究纪委书记的责任。这一制度的建立,调动了县乡两级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压力、有动力,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办法审理,走下去,即县纪委审理室派员到乡镇审理案件,实行现场办公,面对面的指导;请上来,即请各乡镇纪委带卷到县纪委审理案件。3、各尽其责,实行分级审批。“审理”不等于“处理”,“县审”不等于“县批”。实行乡案县审,县纪委审理室只是对乡镇查办的违纪案件,在事实、证据、定性、适用条规、量纪和处理程序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并非由县纪委批复处分决定,因此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操作。对个别事实清楚、案情简单、处分较轻、分歧不大、批准权限属基层党委的一般性案件,经审理室把关后,填写《审理报告表》,通知呈报案件的乡镇党委研究讨论下达处分决定;对重要或复杂疑难的案件,以及常有苗头性倾向性的典型案件,在定性量纪上同基层审理意见分歧比较大的,县纪委审理室按照规定程序审理,报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备案,填写《审理报告表》,并及时同基层党委和纪委沟通后由基层党委研究讨论下达处分决定,这样做有利的强化了责任意识,调动县乡两个积极性,避免县纪委包揽过多。

(二)从实际工作中指导“乡案县审”工作。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因此,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切实丰富实战经验,不断提高审理案件的工作能力。通过在“乡案县审”工作中,加强对乡镇等基层纪委审理工作的指导,能够及时弥补证据的不足,纠正定性的不准,避免了申诉复查和冤假错案的发生。

一是加强对审核事实材料的指导。基层办理的案件一般是群众实名举报并提供证据的或是审计村级或单位财务时所发现的,涉及对象几乎全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这类在村级握

有实权的干部或单位内部掌管财务大权的人员,一旦暴露,乡镇等基层纪委在办理过程中急于求成,总想尽快结案,取证不充分,不能形成链条,缺乏相互印证的证据,虽然可以处理,但就案卷来说,经不起查证。而且取证不严谨。证据有多种,但不管物证、言证都必须对其锁定,才能作为可用证据。如,注明复印、复制帐证、书证的来源、保管人员的签章,笔录的签字押印,说明材料注明说明人的基本情况等方式都使证据多了一层保证,因为承担有责任,也确保了证据的真实性。但基层办案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够细致。因此,县纪委审理室收到基层纪委报送审理的案卷,做到了“三个必看”即:看移交审理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受理要求;看事实是否清楚,来龙去脉是否存在疑点;看事实证据是否确凿,证据之间是否能相互印证。对材料不全或证据不足的案件,及时退回乡镇等基层纪委补充调查,完善手续。如,今年某乡镇调查某村党支部书记少上1万元移民补偿款的案件,有查帐说明,有拨款底册,但没有本人的笔录和这少上的1万元的来龙去脉,虽然可以认定,但证据不够完善,也容易使定性产生歧义,因此,县纪委审理室人员指导该乡镇纪委及时补充完善了证据。二是加强对审理程序的指导。基层纪委对办案程序不熟悉,存在着违反或简化程序的问题。受理分流初查、查后汇报立案、审批、调查结束后报告、再移送、谈话、审理完结汇报、提交讨论、研究决定下处分,并送达处分等程序了解不清,顺序颠倒,操作过程中不够到位。为此,在乡案县审的审理中对错误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处分前谈话、召开党支部会议讨论以及审理谈话、案件的受理、立卷归档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要求这些审理工作程序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对办案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核监督,对不符合办案程序的,及时纠正,履行程序。有个别乡镇的纪委书记在下达处分前,不同违纪者本人谈话,认为事实清楚,可以直接给予处分,县纪委审理人员及时纠正这一错误认识,要求坚决执行这一制度,没有同本人谈话的退回补充材料。因为在下达处分前同受处分人员谈话,对保障党员干部的民利,保证办案质量,防止出现错案都有重要作用。如20__年,教育系统工委调查某校某教师体罚学生一事,在审理中发现缺错误事实与本人见面材料,就与调查组的同志一起将错误事实与本人见面,违纪者在见面材料上进行了申辩,针对申辩又补充了一些证据,使该案件处分到位。也有效避免了一起申诉案件。

三是加强对定性量纪的指导。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换届、县直单位人员经常调整等现状使纪检监察干部交流更换快,工作时间短,接触案件少,政策掌握不全,由此造成定性量纪不准确。县纪委在详细审核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党纪政纪处分条规进行定性量纪,提出指导意见。对基层纪委和县纪委审理意见不一致的案件,加强了与基层党委和纪委的沟通,充分说明理由和政策法规依据,取得一致认识以后,对属基层纪委审批的案件,由乡镇等基层党委或纪委下达处分决定。如今年在治理商业贿赂中,我县卫生系统有两位医生收受药品回扣被查处后交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因不是党员和监察对象,县纪委交由县卫生局纪委给予二人行政处分。在采用量纪条规时,卫生局纪委引用的是“党员领导干部收受礼金、红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照处理)”的规定,送到县纪委审理室后,审理人员认为引用的条规不当,经过审查最终引用的是《关于医务活动中违规收受“回扣”的“红包”的处理意见》,给予了两个违纪人员恰当的处分,令当事人心服口服。

四是加强对审理文书格式和归档立卷的指导。针对下发的《纪检监察常用审理文书格式》一书的格式未能与时俱进且缺乏基层特色的现实,县纪委审理室对审理报告、处分决定、处分意见等审理文书进行了规范,并印制了一套立案审批表、移送审理报告、移送审理审批表、审理谈话记录、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报告表等样本供基层纪委参考,案件完结执行到位后将所有案卷材料拿到县纪委统一整理,统一打印目录和卷皮,统一管理,提高了案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从落实培训上提高基层纪委的审理水平。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素质高的审理队伍,是提高基层案件整体质量的组织保证。为了切实提高全县自办案件审理工作质量,全面提升执纪办案工作水平,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达到“二十四字”的要求。县纪委监察局重视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将干部培训落到实处。一是加大知识培训力度。除每年在本县举办业务培训,还分批选送乡镇纪委书记、部门纪检组长参加上级纪委举办的培训班学习,近3年就选派基层纪委书记赴杭州、福建等地参加业务培训13人次,使他们熟悉和了解案件的取证工作方法、案件审理的工作程序、党政纪条例、公文制作等,增强了纪检监察业务的理论感。二是“以案代训”促提高。通过“以案代训”,不仅让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乡案县审”中增长知识,增长见识,还从基层抽调人员参加县纪委的查办、审理案件工作,丰富作战经验,增强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战感。两种方式的完美结合,使基层纪检干部的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案件审理干部不能单纯为案件审理而审理案件,而是要站在政治和政策的高度,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既严格遵守“二十四字”办案方针审理案件,又把原则和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处理执纪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惩处教育和保护的关系,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使乡镇纪委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实行“乡案县审”和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以来,一改过去有的乡镇

几年没有办一个案件的现象,乡镇纪委书记、县直部门纪检组长不仅学习了业务知识,同时也受到了教育,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干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任,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了工作动力,使基层审理工作能力增强,办案水平不断提升,办案数量逐年增长。三、推行乡案县审工作任重而道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力保证,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案件审理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查处理违纪违法案件必经的法定工作程序,是执纪工作的“关口”、“出口”和“窗口”。做好案件审理工作,是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执纪、依法办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履行三项主要职能和做好五项长期性工作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民利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有效监督具有重要作用。“乡案县审”是有效解决当前乡镇等基层纪委集办案、审案、定案于一身而产生对查办案件认识上偏差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基层办案质量,进一步规范案件审理工作,切实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保障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6

一、村级档案乡镇管理的利

1.村档乡(镇)管,有利于乡(镇)村两级人力物力资源整合

村级建档的基本要求是达到“四有一能”,即:有库房、有符合档案安全保管所需要的档案装具、有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有档案、能查阅利用。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村委会无论是从硬件建设上,还是软件建设上,办公条件基本达不到要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办公条件更是简陋,很难腾出专门的库房以供档案之需。村委会的组成人员一般为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等3-4人,有的身兼多职。村干部的工作涉及面既广又繁杂,对档案工作无暇顾及,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加之兼职管理档案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员没有经过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起来成了门外汉,久而久之,档案工作被搁置,使档案在当地失去了“存史、资政、惠民、信息”功能。另外,若各村都建成比较规范、标准化的档案室,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造成资金的浪费。所以,村级档案乡(镇)集中统一管理,既节省了资金,又丰富了乡镇的档案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整合。

2.村档乡(镇)管,有利于乡(镇)村两级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村档乡(镇)管,把乡镇所辖区域内的所有行政村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乡镇能直接方便快捷的掌握全乡镇各行政村第一手情况和现状,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于乡镇正确决策和开展农村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真实的参考。村级在查阅利用本村档案的同时与乡镇沟通联系,随时随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地宣传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真正的享受到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所带来的好处。为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翔实的信息资源。

3.村档乡(镇)管,有利于村级档案的科学和有效开发利用

乡(镇)对村级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统一收集、统一整理、统一制度、集中保管的管理模式。改变了村干部档案意识不强,认为自己负责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就归自己保管,换届时档案不予交接或交接不及时,造成档案丢失,村级档案管理混乱的状况。乡(镇)对村级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收集、归档、保管、查阅利用等相应制度。收集时,杜绝只注重乡镇下发的文件,坚持“以我为主”的收集原则,把村委会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做为主要收集范围,特别是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如:户籍、婚姻、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确权、宅基地、合同协议及民事纠纷解决等,做到应收尽收。同时,由于不存在村级换届时档案的交接工作,减少了档案丢失的环节,保证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从而做到有档可查,提高村级档案的有效利用;村档乡镇管理,档案的集中性有利于编写大事记、组织沿革、编研乡镇史(志)以及农业农村工作建设专题,为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农村的稳定和谐奠定基础。

4.村档乡(镇)管,有利于村级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防护

虽然大部分行政村都建有村部、办公室,由于村级干部属于半工半农,除开会或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检查工作时到村部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务工、务农或家中,使得部分档案都散落在村干部家中,少数放置在村部的档案即无人看管,又随意的存放在橱子里,随时都有丢失的可能,极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村级档案乡(镇)集中统一管理后,有专门的档案库房和必要的设施设备,能够做到“八防”,还有符合档案安全保管所需要的档案装具,有专职的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及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村级档案得到安全的保管和有效的防护。

总之,村档乡(镇)管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保管条件差等问题,杜绝了村级档案管理混乱及无档可查的现象,全面提升基层档案的管理水平,有效的保障了村级档案的齐全完整、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二、村级档案乡镇管理的弊

1.村档乡(镇)管,有时会因村干部的档案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强,重要档案不交给乡镇保管,总觉得在自己手里安全,利用起来又方便,换届时又因各种情况不移交,造成村级重要档案的缺失,不利于下届村干部工作的开展和档案的查考及有效利用。

2.村档乡(镇)管,有时会不利于村级档案及时提供利用。随着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村级的职能也由原来的协助政府工作向为农户提供服务转变,村级的工作量日益加大,村干部要具体负责具体操作执行,工作时需要可信的依据和参考,特别是上级下派的应急工作,需要按时完成,由于乡(镇)档案员因事不在岗,还有一些距离乡镇偏远的行政村,都不能及时地利用档案开展工作,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按时完成,这是村档乡(镇)管的弊端。

三、解决弊端的方法

1.在乡镇一级设置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人员负责本乡镇的档案工作,同时要负责全乡镇各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具体到收集、整理、保管等各项工作,要亲力亲为,使村级重要文件材料也应完全归档,保证村级重要档案不缺失、不流失,以便查考和利用。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进行调查研究,本着为开展工作服务的需要,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原则下,划定具体的保管范围,做到应管的管,不该管的下放到村里自行管理,不能全管或管的过死,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需要进行随时调整,做到灵活掌握。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7

挂职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龙田镇党政办公室,帮忙做一些文字处理及材料整理等工作,期间也曾下乡,与老百姓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虽然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多,而且都是平淡的、琐碎的,但收获是丰富的,感受颇多,总的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小事做起,微笑着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刚到乡镇的时候,整天觉得无所世事,办公室也显得特别空闲,每天总有一些人在那里闲聊、喝茶······感觉自己无法融入这种环境。也曾迷惑过,也曾彷徨过,这就是乡镇生活吗?刚分到龙田镇不久的师兄也面临着这种情况,至少我看来是这样,但不同的是,我是郁闷的,而师兄脸上洋溢的都是快乐的微笑。他告诉我,乡镇并不是没事可做,而是看你要做什么事,怎么做事,从而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其实就像喝茶聊天也是一种工作,都说关系是生产力,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那么这种生产力就可以通过聊天而建立。听了这话,我开始留意师兄的举动,我发现,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的总是他,而当我们都到齐的时候整个办公室已焕然一新;此外,即便是在办公室闲聊,喝茶,也总能感觉到师兄与乡镇其他干部之间的融洽、和谐·······于是,我慢慢开始适应并接手了在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泡茶、打扫卫生。在泡茶这件小事中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比如泡完后主动收拾茶杯,擦拭桌子;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主动与他们友好地融在一起。过了几天,办公室有人对我说:“小何,你们党政班出来的就是不一样,扎实!肯干!以后你走了我会不习惯啊!”呵呵······听了这话,那是怎样的一种成就感啊!

二、积极主动,由“找事做”变为“找你做”。

到乡镇挂职,仅有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主动,主动“找事做”,“要事做”。在办公室,经常有人拿文件过来复印,这时,我都主动接手帮忙,慢慢地,他们也就习惯了我的存在,每次来办公室复印都会找我。打印材料也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相信我能处理多少文字输入编排工作,可是后来我用行动证明,我可以!于是,我的工作环境又由复印机增加了计算机。而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我的计算机文字处理水平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三、处理小事更需小心谨慎、仔细认真。

办公室都是一些文字材料处理工作,而且很多材料是需要大量复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必须非常地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其中发生过一件事,带给我很大的教训:抗击台风期间,镇党委政府要出一份“关于实施《预防山体滑坡方案》的通知”的文件,办公室需要打印该文件并大量复印然后发放到各村和各单位。就在我们经过打印、校对、复印、装订等一系列工序准备发放的时候,负责该文件发放的干部匆匆来到办公室,告诉我们文件中“山体滑坡”写成了“山地滑坡”。我不以为然,心里嘀咕着:“不就一个字错了嘛,而且两个字意思也差不多啊,干嘛那么认真啊?。”办公室主任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不要以为一个字的错误而已,这是政府文件啊,一个字都不能错!重做!”一句话说得我惭愧极了,是啊,政府文件怎么能开玩笑呢。于是,那一百多份文件也就作废了。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打印,但这件事同样给了我很大的教训:办公室的工作是琐碎的,但也是严谨的,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投入百分百的专心才能使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四、满招损,谦得益。学无止境。

乡镇干部交流材料篇8

今天在这里召开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大家对开展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认识,明确改革工作的内容,对我市市镇教学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等一下,市委书记庞标益同志将对改革工作作重要指示。下面,我主要对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具体内容作一下介绍。

一、关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

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自治区党校根据自治区干教领导小组的指示,于**年2月对宾阳县开展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百千万”教育培训工程进行调研,形成了宾阳县委党校在**年全区党校校长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发挥‘大党校’阵地作用,推进“农村党员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的实施》。**年3月6日,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同志在宾阳县委党校的交流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要从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角度去指导和总结宾阳的做法,不仅仅是一项培训工程。我们是企图在创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以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规范。”,为了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在宾阳县委党校交流材料上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党校共同研究,在征求有关市委组织部、有关市委党校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年6月29日,自治区召开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区6个地市的10个县(市)进行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我市被列入试点县(市)之一。试点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改革,形成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党校教学体制新格局。试点时间为今年7月至11月,前后共5个月,分为宣传发动、办班培训、总结交流三个阶段。

二、关于我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内容

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改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构建“一个机制”、实现“两个拓展”、推进“三大创新”。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狠抓落实。

(一)构建一个新型的培训机制,形成“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格局

一是构建新型培训体系。通过对现行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纵横结合的党校教学“网络”。纵向就是要建立起由市委党校——镇党校——村党校——专业协会(培训基地)——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构成培训体系;横向构建起市委党校部门党校镇级党校非公企业党校街道社区党校,实现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党校、乡镇党校、街道社区党校、非公经济组织党校相互协调的“四位一体”党校教学新格局,由市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把各部门的培训工作纳入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紧密结合的“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格局。

二是加强“三库一地”建设。一是加强师资库的建设。要通过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的同时,加强培训机构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要从党政部门抽调理论政策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理论政策教师,从全市科技特派员、职能部门以及农村拔尖人才中聘请科技人员和“种养专家”担任实用技术培训教师,使党校各培训点各建立一个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库;二是加强教材库的建设。市镇党校及各培训点,要根据本地实际,通过编写、编选、编录实用特色教材,各建立一个科技书籍、音像教材相结合的教材库。全市党校远程教育中心电教片库存量要达到1000部以上;三是要加强案例库的建设。市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生动事例,特别是总结我市“三农”、非公经济、街道社区工作等各个方面成功典型,将先进事迹编写成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案例成为培训的重要“师资”;四是加强教学(实习)场地的建设。市镇党校要在逐步完善办公教学设施同时,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等作为现场教学、实习、观摩的培训基地。各镇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培训基地建设,支持党校教学(实习)场地建设。

(二)实现“两个拓展”,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一是要拓展教育培训对象。市镇党校培训范围,要在原来重点培训市镇党政部门党员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的基础上,把教育培训对象范围拓展到市域范围内的全体党员以及优秀社会青年,包括城乡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各种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农民群众和城镇居民、产业工人等。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二是要拓展教育培训内容。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实际能力培训同步推进。拓展的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基本知识。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要坚持“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

(三)推进“三大创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一是班次设置的创新。总的原则是区分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分类别、分层次地设置各种不同的培训班次。如各社区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党员、社区退休党员干部、社区义工、社区居民等培训班;各非公经济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农民工岗前培训。

二是培训模式的创新。要根据市镇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的创新,一定要结合实际,确保培训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