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图书馆特殊人群8篇

时间:2022-05-25 01:04:16

图书馆特殊人群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1

本文对创新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文献服务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特殊群体带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特殊群体 文献服务途径 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51-02

公共图书馆是完善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集散地,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平、优质、免费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机构。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献服务和阅读体验。在社会公共文献服务实践中,图书馆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仅是社会成员群体获取信息文献服务的重大公共资源,更是一部分社会特殊群体依法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如老年人群体、未成年人群体、残疾人和农民工群体,他们因为受年龄阶段、身体健康状况、知识结构、工作属性和社会角色的局限,被限制在正常阅读受众之外,这些群体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效能不高,难以有效享受到信息文献服务,这样既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办馆原则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公平权益的制约,所以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服务途径、方式创新势在必行。

一、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服务创新的现实意义

1.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关注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保障,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确保全社会每个公民都能依法公平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特别是社会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保护,也是公共图书馆公平、均等服务全社会的要求。

2.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公共图书馆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的公益性组织,要率先在尊重特殊群体、履行社会职责、体现社会公正,使全体公民依法公平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保障,特别是对于社会特殊群体实行公共文化人文关怀等方面应有具体体现。如何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以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和方式,服务和满足社会特殊群体的特殊文化需求,已成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的课题。

3.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转型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发展至今天,已由传统图书馆进入到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阶段,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理念、服务途径、服务方式、都面临着互联网环境下全新的文献服务理念、途径、方式对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如何转变新形势下的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文献载体形式、便捷、高效的文献服务途径、高科技含量的文献服务手段,顺应时展,创新服务理念,已成为时展的必然。

4.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图书馆特殊服务群体的阅读需求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海量云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精神文化需求逐日剧增,人们在自身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方面日趋重视,加之人民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文献量的剧增,以及信息时代信息文献载体、形式的多元化,特殊群体的文献阅读的服务需求也在提升和变化,如何在为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有针对性、个性化、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开展特殊群体文献服务势在必行。

二、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文献服务的创新

什么是创新呢?创新,是以有别于常规思路的思维模式为导向,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环境中,朝着理想化目标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益处的行为。图书馆的创新,就是要以区别常规思路的模式,朝着有利于读者更多地获取信息的目标来进行,提供新的服务方式或路径。

1.理念创新

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理念新模式,转型期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服务新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特别是对特殊群体文献服务的理念,创新对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方式,由传统阵地服务、手工操作,向馆外延伸服务、数字智能化服务创新和发展,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文献检索、数字化文献资源、多途径文献传输手段,高科技成果及产品在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理念创新成为必然,也是公共图书馆一切服务工作创新的源泉。

2.空间创新

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模式,受其诸多固有条件限制,使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文献服务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固有的物理空间之内,主要以馆内文献服务为主导,以到馆读者为对象,被动服务为形式。

现代图书馆文献服务空间在原有服务模式、空间、途径、形式之外则更多以虚拟空间、馆外延伸服务为主导,以全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变坐等读者到馆服务为主动上门开展文献服务为形式。开展形式多样、途径便捷的文献服务工作。针对特殊群体读者不方便到馆接受文献服务的独特性,以特殊群体读者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书箱等服务形式,将文献服务进家入户,减少空间对特殊群体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带来的诸多不便,为特殊群体读者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高效、便捷的文献服务。

3.途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也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进入转型阶段,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已由传统的馆内阵地服务、文献载体多由纸质文献为主、服务途径、流程为手工操作、目录检索、馆员服务等低效模式,越来越多的被馆外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数字图书馆网络、数字等多元化文献载体,图书馆集群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而替代,文献服务在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途径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快速为特殊群体提供多途径的文献服务,诸如网上检索、数字文献阅读、在线阅读、个人定制、数字文献传输,数字化文献移动检索、阅读服务等多种途径、方式,使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文献传递、文献阅读途径得以创新,大大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和文献服务能力提升,也为特殊群体提高文献服务途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拓展、延伸空间。

4.方式创新

当今社会特殊群体文献服务需求,已由特定阅读需求如功利性阅读向休闲娱乐性阅读转变,文献服务途径的便捷性、阅读方式的舒适性、文献载体的多元化、文献内容的多样性需求,公共文化的全民阅读活动与市民文化休闲、时尚阳光阅读、业余文化生活与文化生活品味提升,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文献服务方式上顺应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文献服务方式,以提供单一的文献阅读与多样性的文化休闲、良好阅读习惯培养与时尚文化生活品味提升,提供凸显公共文化文献服务的社会化、人性化、休闲化、高效能、高品味、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献服务。

5.科技创新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高科技成果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成果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深入,特殊群体接受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的手段、方式、途径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诸如24小时跨时空自助借还系统(机),可使他们就近、便捷使用传统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数字图书馆可为他们提供数字化文献检索、数字文献在线阅读,数字文献下载设备、智能化阅读设备,互动式数字读(听)书、读报机设备,可为他们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多元化文献载体,纸质、数字、视频、声频等诸多文献载体,提供了多样性的阅读方式,海量存储技术和手段,在文献提供、文献存储模式等诸多方面得以不断发展、创新,科技成果与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有机融合,科技成果产品在图书馆业务和文献服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实践,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提供了无限创新的机遇和实现的可能。

总之,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的创新,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职责,而提升特殊群体在公平享有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中的公平权益和服务水平,是公共图书馆职能、作用和公益性属性所决定的。必须要通过对特殊群体服务理念、服务途径、服务方式的创新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姜欣. 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5,03:50-52.

[2]卢小松. 关于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0:19-21.

[3]王保华. 创新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提供阅读服务的思考[J]. 菏泽学院学报,2015,04:134-136.

[4]马纪萍. 促进上海市未成年人阅读的公共图书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陆晓红.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4.

[6]陈骅. 城市老龄人群阅读现状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2

关键词:特殊读者群体 供贴心服务 人文关怀 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c)-0000-00

特殊读者群体是指图书馆一般读者之外的读者群,在这里是指少年儿童、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我国实施的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大众的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提供平等的服务,这其中包括为一般读者之外的特殊读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和人文关怀,这不仅是对人的特殊关照,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展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为特殊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 为特殊群体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是为用户提供文献、知识、信息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全面的发展,特殊读者群体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特殊读者群体创设符合他们需求的环境是做好特殊群体服务的关键。我国新建的图书馆在服务环境创设上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有许多图书馆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对此不够重视,或对服务环境的设计和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导致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无法达到特殊读者群体的期望。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会对特殊读者产生巨大的作用。文献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当特殊读者来到图书馆时,优雅的图书馆服务环境带给他们的是一种踏入神圣知识殿堂的感觉,在图书馆服务环境的设计和营造中,调动一切对于视觉的有效语言来烘托这种气氛,感染特殊读者。一句名人的格言或一幅来自艺术家感发而成的作品,其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的感召。特殊读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既可在名言中思索,又可以在作品的色彩中唤起向往。

2 开展针对,满足不同特殊读者群体读书需求

2.1 做好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激发阅读的兴趣

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培养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做好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宣传好的图书。如少儿图书馆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向小读者推荐某一类图书,丰富多彩的图书吸引了他,引起了他对各类图书的兴趣。志趣比兴趣、乐趣进了一步,有了自觉性,阅读动机稳定而持久。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少儿图书馆员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感,进而增长知识。

2.2 满足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加速增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多,老年读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限制,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有别于一般读者的特殊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开展老年人喜欢的读者活动;开展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涵盖行动不便、高龄老年人,服务形式包括预约借还服务、参考咨询服务。

2.3 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

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圆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重视对农民工的服务。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世界读书日活动、读书节活动、服务宣传周活动、农民读书月活动,引导农民工阅读;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农民工了解图书馆的性质,学会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2.4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研究残疾读者的阅读心理,满足残疾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于残疾读者具有脆弱、敏感、自卑等心理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他们服务过程中要端正思想,研究残疾读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服务,培养残疾人积极健康的观念,为他们投入一份深厚的感情和人文关怀;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推荐一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的相关书籍,让残疾人在读书的过程中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3 为特殊群体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新形式下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县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为特殊群体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利用新的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满足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随着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提升,服务手段也不断得到改善,现级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特殊群体提供视听服务,开展直观、形象的服务活动。如图书馆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阵地服务,为读者提供专题咨询、数据库检索、网上浏览等服务的同时及时整合各种最新文化信息资源送到各基层服务点,让边远地区的特殊读者及时获取新的信息。

4 结语

县级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上虽然有一些进展,但是进展缓慢,在服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工作尚未形成制度和规模,只能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做一些表面工作,为他们服务的项目少,图书馆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伟劲 浅谈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读者的服务 兰州教育学院报 2013(7)

[2] 蒋霞美 我国图书馆老年服务研究述评 图书馆杂志2014(7)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3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51-02

公共图书馆是完善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集散地,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平、优质、免费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机构。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献服务和阅读体验。在社会公共文献服务实践中,图书馆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仅是社会成员群体获取信息文献服务的重大公共资源,更是一部分社会特殊群体依法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如老年人群体、未成年人群体、残疾人和农民工群体,他们因为受年龄阶段、身体健康状况、知识结构、工作属性和社会角色的局限,被限制在正常阅读受众之外,这些群体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效能不高,难以有效享受到信息文献服务,这样既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办馆原则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公平权益的制约,所以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服务途径、方式创新势在必行。

一、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服务创新的现实意义

1.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关注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保障,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确保全社会每个公民都能依法公平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特别是社会中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保护,也是公共图书馆公平、均等服务全社会的要求。

2.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公共图书馆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的公益性组织,要率先在尊重特殊群体、履行社会职责、体现社会公正,使全体公民依法公平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保障,特别是对于社会特殊群体实行公共文化人文关怀等方面应有具体体现。如何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以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和方式,服务和满足社会特殊群体的特殊文化需求,已成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的课题。

3.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转型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发展至今天,已由传统图书馆进入到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阶段,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理念、服务途径、服务方式、都面临着互联网环境下全新的文献服务理念、途径、方式对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如何转变新形势下的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文献载体形式、便捷、高效的文献服务途径、高科技含量的文献服务手段,顺应时展,创新服务理念,已成为时展的必然。

4.创新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是图书馆特殊服务群体的阅读需求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海量云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精神文化需求逐日剧增,人们在自身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方面日趋重视,加之人民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文献量的剧增,以及信息时代信息文献载体、形式的多元化,特殊群体的文献阅读的服务需求也在提升和变化,如何在为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有针对性、个性化、多形式、多途径、多载体开展特殊群体文献服务势在必行。

二、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文献服务的创新

什么是创新呢?创新,是以有别于常规思路的思维模式为导向,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环境中,朝着理想化目标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益处的行为。图书馆的创新,就是要以区别常规思路的模式,朝着有利于读者更多地获取信息的目标来进行,提供新的服务方式或路径。

1.理念创新

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理念新模式,转型期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服务新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特别是对特殊群体文献服务的理念,创新对特殊群体文献服务方式,由传统阵地服务、手工操作,向馆外延伸服务、数字智能化服务创新和发展,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文献检索、数字化文献资源、多途径文献传输手段,高科技成果及产品在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理念创新成为必然,也是公共图书馆一切服务工作创新的源泉。

2.空间创新

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模式,受其诸多固有条件限制,使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文献服务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固有的物理空间之内,主要以馆内文献服务为主导,以到馆读者为对象,被动服务为形式。

现代图书馆文献服务空间在原有服务模式、空间、途径、形式之外则更多以虚拟空间、馆外延伸服务为主导,以全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变坐等读者到馆服务为主动上门开展文献服务为形式。开展形式多样、途径便捷的文献服务工作。针对特殊群体读者不方便到馆接受文献服务的独特性,以特殊群体读者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书箱等服务形式,将文献服务进家入户,减少空间对特殊群体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带来的诸多不便,为特殊群体读者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高效、便捷的文献服务。

3.途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也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进入转型阶段,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工作,已由传统的馆内阵地服务、文献载体多由纸质文献为主、服务途径、流程为手工操作、目录检索、馆员服务等低效模式,越来越多的被馆外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数字图书馆网络、数字等多元化文献载体,图书馆集群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而替代,文献服务在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途径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快速为特殊群体提供多途径的文献服务,诸如网上检索、数字文献阅读、在线阅读、个人定制、数字文献传输,数字化文献移动检索、阅读服务等多种途径、方式,使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文献传递、文献阅读途径得以创新,大大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和文献服务能力提升,也为特殊群体提高文献服务途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拓展、延伸空间。

4.方式创新

当今社会特殊群体文献服务需求,已由特定阅读需求如功利性阅读向休闲娱乐性阅读转变,文献服务途径的便捷性、阅读方式的舒适性、文献载体的多元化、文献内容的多样性需求,公共文化的全民阅读活动与市民文化休闲、时尚阳光阅读、业余文化生活与文化生活品味提升,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文献服务方式上顺应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提供文献服务方式,以提供单一的文献阅读与多样性的文化休闲、良好阅读习惯培养与时尚文化生活品味提升,提供凸显公共文化文献服务的社会化、人性化、休闲化、高效能、高品味、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献服务。

5.科技创新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4

1 公益阅读的兴起与发展

1.1 公益阅读推广的概念

公益阅读推广是指由公益组织承担阅读推广的任务,促进人们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这也是公益组织推广的目的。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方式及推广内容有限,而公益组织凭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广泛的人员构成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弥补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的不足。公益阅读推广由主体、客体、推广对象和推广方式四个方面组成,主体是指推广人,客体则指推广的内容,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阅读理念,推广对象指接受书籍或理念的群体,推广方式则指推广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1.2 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组织的性质与特点

公益组织最显著的特征是公益性,公益性也是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公益阅读结合的基础。民间公益组织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基金会,其人员构成多为志愿者,没有高额的工资待遇,提供免费服务的往往是时间充裕的学生、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组织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性质是自发的、公益的和广泛的,一方面保障了特殊群体的阅读权益,提高其阅读素养;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了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

1.3 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组织数量

在笔者检索到的114家公益阅读推广组织中有27家是专门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其中有4家与各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初具规模(见表1)。

2 面向特殊群体开展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的必要性

2.1 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均衡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经费充裕、馆藏丰富、设施完备,而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则经费紧张、资源匮乏,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首先加剧了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差距,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其次,造成“高端图书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低端图书馆”资源供不应求和缺失。最后,制约了特殊群体的阅读权益,不利于其发展。

2.2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特殊群体不仅包括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士,还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城市低收入者和服刑人员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公益阅读推广服务的对象,阅读作为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就养成,未成年阶段正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家长、教师、社会都应关注未成年人的阅读情况;老年人由于视力、听力下降等原因,阅读存在一定困难,如何有效提高其阅读效率,丰富其精神生活也是公益阅读推广服务的重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国公共图书馆网站共了300余条面向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类新闻,占同时期推广新闻总数量的3.61%,2014年此类推广信息增至523条,2015年济南图书馆举办了“4.23全民读书节”活动[3]。

2.3 公益慈善力量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公益慈善得到迅速发展,其力量不断壮大,公共图书馆也属于政府构成的一部分,有助于二者合作。随着公益慈善力量的发展,一些公益阅读推广组织也随之产生,如春晖青年公益发展中心、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等。

3 构建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要素

3.1 资金:以公益基金会捐赠为主

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基金会是民间公益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部分个人捐赠,无论是基金会资金还是个人捐赠,民间公益组织都会进行记录并公布,以保证资金流向的透明[4]。

3.2 组织:以广大志愿者为主

民间的公益组织普遍有高层发起人与核心领导者的理事会与监管委员会;中层包括具体的任务执行团队,也是公益阅读推广事业的实际管理者;基层组织有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及人们熟悉的志愿者等。志愿者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在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志愿者与特殊群体的接触最为紧密。为了更好地落实阅读推广工作,公益阅读推广组织对志愿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首先,志愿者必须有服务于阅读推广事业的热情;其次,志愿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够与特殊群体进行沟通,并激发其对阅读的兴趣;最后,要对志愿者进行明确的岗位分工(见表2)。

3.3 对象:有阅读障碍的特殊群体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79个地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开设了视障阅览室,针对残障人士特别是盲人的阅读推广活动比较多,但针对老年人、城市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推广则较少。公益阅读推广应加强做好文化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或忙于生计无心阅读,或由于疾病等客观原因造成阅读困难的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确保每一个群体都不被忽视,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

4 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4.1 完善组织管理,增加项目筹款

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在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对于我国众多的特殊阅读群体而言,这些服务还远远不够[6]。因此,笔者认为仍然需要完善组织管理,增加公益阅读推广组织的数量,增加已有的公益阅读推广组织的项目筹款,发动更多的人力筹集资金与物资。如:发动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公益基金会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等。同时,国家还应把对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落实到法律层面,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特殊群体的永久权益。

4.2 扩大公益阅读影响,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目前,虽然许多公益性组织的阅读推广工作运行良好,但全民阅读推广意识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想深化面向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必须要扩大公益阅读的影响,加强人们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全民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社会民众也应该理解和尊重民间阅读推广事业,支持与关爱特殊群体,为公益阅读推广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5

【关键词】和谐社会;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特殊服务

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弱势群体是社会成员的一个层面,关注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应该履行的职责。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及范围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中的弱者,即需要人们给予特殊关怀和援助的人群,主要包括:1、未成年人 2、下岗和失业职工,其中还包括农村的五保户和半停产企业的职工 3、残疾人 4、进城农民工 5、老年人群体。

二、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性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而弱势群体是公益性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为弱势群体服务是我们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1、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对弱势群体服务理念的角度看,尊重、理解、保护、支持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是文明社会应尽的社会责任。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教育性机构,作为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理应以服务弱势群体为己任,对他们实施知识援助,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

2、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图书馆的神圣使命和基本职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和国际图联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也指出:所有公共图书馆服务都应尽可能地为残疾人和困在家中的读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提供便利。因此,弱势群体历来都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扶助弱势群体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这一神圣理念应体现在图书馆的全部工作中。

3、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由图书馆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图书馆之所以必须服务大众是由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的。图书馆面向大众的社会责任,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是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利用图书馆进行终身教育不应受年龄、性别、学历和职业的限制,政府官员、平民百姓、健康者、残疾人等在图书馆都享受平等的权利。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也不应该被剥夺,图书馆理应成为弱势群体最便捷、最廉价、最直观、最平等的学习平台。

4、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实现职能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的职能是指图书馆在人类社会中所承担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图书馆有两种类型的职能:一是基本职能,这是古今中外的任何图书馆都具有的职能,例如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二是社会职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要求。因此,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自然也就成了图书馆应尽的社会义务。

三、对弱势群体开展特殊服务的具体措施

由于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可能不容易亲近公众,公共图书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扶贫解困,走近弱势群体甚至走到他们当中,切实地为他们进行图书馆服务呢?这就要求图书馆从业者不仅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还要积极探索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特殊服务的有效途径。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针对他们的困难图书馆应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开展图书馆的特殊服务。

1、为生理性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

(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有别于成年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心智、身体都处于成长发展期,需要成年人的关心、呵护和引导。因此,图书馆必须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

我们河北兴隆县图书馆1992年至1997年期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60多个校点的少儿流动图书馆,450名儿童得到现金资助,在定期开设的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系列教育活动中,如举办“读书会”、“故事会”、“智力竞赛”、“趣味猜谜”等,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学校及家长的认可,社会效益巨大。

(2)残疾人、盲人及其他不方便到馆者。根据2006年4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6.34%。目前中国的工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工人总数已达到一亿八千万。一个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和怎样提供服务是我们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它是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之一。

(3)老人。在物质条件方面,应为老年读者提供方便,如提供他们做笔记的纸和笔,为他们准备开水等,还可以从老年人的特点、爱好出发,为老年读者设立专架。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越条件和设施,开办老年书法、绘画、花卉等讲座、展览,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年人关心健康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为他们开办一些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近年来,兴隆县图书馆多次与兴隆县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了“老年读书读报系列活动”,包括展出宣传板块、读者调研、征文活动、才艺展示等,深受老年朋友们的喜爱,都说愿意多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这给我们的工作增添了巨大动力。

2、为社会性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

社会性弱势群体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活贫困,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他们一般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服务手段,对他们进行免费的咨询协助,增强生活的自信心,如:为他们举办一些服装裁剪、家电维修技术培训、果树栽培、剪枝等等,帮助弱势群体学会一技之长,学会生活的本领。

1984年至1993年期间,兴隆县图书馆定期为兴隆县看守所高墙内的犯人(特殊群体)送去法律、实用致富技术等书籍,让他们冷静思考人生,多读书,多掌握自己原来不懂的知识,多写读书心得,写出心得200余篇,对他们的人生改造帮助极大,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兴隆县图书馆荣获河北省公共图书馆1991---1992年度服务成果特别奖。

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从业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必须尊重他们的存在,千万不能对他们有歧视心理,不要把自己当做施舍者,应尽量避免在不经意中对他们造成伤害。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切实地为他们服务。微笑的接待、和蔼的语气、亲切的服务、不厌其烦的解答,以使那些处于困难中的弱势群体得到图书馆给予他们的温暖。

综上所述,图书馆应该大力弘扬和坚持公共性、公益性、读者至上、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为广大的青少年、老年人、城市下岗职工和残疾人以及其他的弱势群体服务。关爱每位读者,不以社会地位、财富、权力划分读者,真正为每位读者提供人文意义上的帮助。加强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宋丽娟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图书馆建设 2004.3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6

[关键词]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服务

一、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原状

1、缺乏对服务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认识。 如何正确对待弱势群体读者,加强对弱势群体读者的尊重、理解、爱护、扶持是图书馆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为社会的一员,弱势群体理应享受到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然而,图书馆在服务上存在忽略性和被动性,图书管理员也继承了原有思想,将服务重点放在了到馆的普通读者身上,忽略了特殊群体的图书馆服务需求,更别提主动服务。

2、服务弱势群体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整体规划、基础建设还是人才培养上,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图书馆建设步伐还是远远跟不上人民迅猛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近年:鄂尔多斯整体城市发展,聚集了许多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数量少、人均藏书量低且分布不均等限制服务弱势群体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也没有完全考虑残障人士的不便,具体设施设备不健全,就比如针对弱视群体来说,只有简单的放大镜,没有盲文书籍,更别说专门的弱视群体视听辅助设备了。从整体来说,服务弱势群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设备投入、服务项目调整和人才配备等配套建设显得相对薄弱。

3、滞后的服务方式不能满足弱势群体的现实需求。 图书馆服务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讲是对用户进行面对面的即时服务,具有简单性、重复性、被动性等特点。弱势群体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非常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主动的、交互的、增值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而图书馆工作者除了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良好的交际能力等。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已经养成了传统服务方式的惯性,在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后,缺乏应有的服务方式与能力。

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现状

1、成立农民工流动书屋,让书香走进工地。随着鄂尔多斯市城市整体发展,涌入了大量农民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又在新区,农民工享受图书馆资源极不便利。针对这一问题,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农民工聚集的几个大型施工地生活区,分别建立了配套设施完善的流动书屋。由专门人员定期更换书目,来满足农民工的阅读需求。

2、完善服务残障人士的配套设施设备,建立残障人士读者档案,将阅览室建到残障人士身边。为了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走进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资源,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合理规划无障碍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无障碍服务。为残障人士配备了无障碍通道、盲道、残障人士专用洗手间等设施。在图书馆最方便区域开辟盲人阅览区。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区现有600多种书籍和影视资料,此外,图书馆还会定期针对他们的需求,选购一些最新的盲文书籍和影视光盘。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特殊群体读者档案,图书馆随时向弱势群体敞开大门。一方面,热情地为他们提供各种优质优先服务,吸引弱势群体走进图书馆学习知识、免费使用各种文化信息资源。为他们免除押金,(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办证借阅全免费)减少其经济负担;适量延长外借时间,优先预借、代借、代还;协助使用图书馆的电脑设备等。另一方面,图书馆一直主动为无法到馆的残障读者提供上门服务,定期送去报纸期刊等,并及时更换,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资源。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还在鄂尔多斯市特殊学校成立阅览室。经过调查咨询,精心选购了一批适合特殊学校不同孩子的图书,并定期免费更新、更换。将图书馆建在身边,满足特殊孩子们平等的阅读权利。

3、对老年读者的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根据老年读者走路不便视力不好又喜欢看报纸的特点,在图书馆的入口大厅摆放了多台电子读报器。老年人只需轻轻一点屏幕,就可以看到或听到当天的各类报纸上的内容。由于他们的阅读爱好和欣赏水平各有不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根据不同老年读者的需求,购置多数人感兴趣的书籍及报刊,吸引他们来到图书馆阅读,各阅览室均设有老年人专座且配备视力辅助设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氛围。使老年读者足不出馆就可以陶冶情操,了解国家大事和天下趣闻,心情舒畅地获取信息。

4、成立少儿阅览室。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成立少儿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共分为文献借阅、电子阅览、儿童游艺三个区域。明快的阅读环境,色彩活泼的低矮书架、桌椅、沙发。无一不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喜好与生理特征。图书、报纸、期刊更是经过精心筛选,供小读者自由借阅。

三、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未来设想

1、免费举办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培训服务。通过与当地民政部门、老年人协会、残疾人联合会、教育机构、社区中心的合作,举行各种关爱活动,提高弱势群体的阅读兴趣和信息技能,满足他们的文化、教育需求。让他们真正拥有享受社会公共文化的权利,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弱势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信息比较闭塞,对政策了解不多,由此衍生一系列负效应。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发挥独特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与他们利益切实相关的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改善他们的状况创造机会。努力为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失业者提供就业知识讲座和专门的业务培训,宣传政策措施及国家帮扶弱势群体的一些战略方针,增强他们生活的自信心,为社会释放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辐射优势,开辟弱势群体专栏,提供有关就业、社会福利、教育、培训、休闲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设置相关网站导航链接,为弱势群体访问政府机构、有关团体、协会等提供方便。

利用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设备一流的培训教室,请专业讲师为残障人士开展心理辅导、健康养生、医疗护理等讲座,使残障人士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提高生活质量。

2、不断提高图书馆员工素质。除了从硬件上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外,图书馆还必须注重软件的建设。进行员工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备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图书馆员工整体素质。

首先,提高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常常是受歧视的对象。在图书馆中,这种现象也偶有发生。因此,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消除个别员工的歧视观念,并以身作则为其他读者扶助弱势群体树立榜样。

其次,强化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知识和技能。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图书馆应对馆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弱势群体的法规政策、弱势群体的心理特点、使用图书馆的模式和习惯、对服务和信息的需求特征、有效交流的方式、办法等,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弱势群体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也是我们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是对弱势群体文化权的尊重,更是图书馆自由平等原则的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而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不仅促进了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也体现着图书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服务弱势群体读者上一直力争做到更好。除文中所指出的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工、残障人士几类弱势群体的服务,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还将特殊人群服务面扩展到了军营、警营、还有监狱等,充分做好文化传播工作,使文化公平享有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晨,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发展――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7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YOUmedia是儿童青少年空间的成功案例。YOUmedia包括实体和虚拟两部分,前者是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物理空间资源,后者则是图书馆开发的“青少年数字社交网络”。在实体物理空间部分,YOUmedia为青少年提供三种独立的空间区域:“玩乐区”、“试验区”和“合作区”。“玩乐区”的主题是社交和游戏,以绿色地摊,鲜红、鲜黄和鲜绿的长型睡椅、软垫摇椅等家具构成;“试验区”提供了多种电子媒体设备,如音频控制台、装有多种视频、音频等制作软件的个人计算机等,促进青少年创作;“合作区”为青少年提供了团体讨论和学习的空间,该区域远离嘈杂的“玩乐区”,配置会议桌和讨论板等。从2009年开始投入使用至2010年,YOUmedia登记用户超过1500名,用户数量持续增长[6]。除了开辟独立的儿童青少年空间,部分图书馆通过在原馆内区域设置间隔或配置不同风格的家具将儿童青少年空间区分开来。北卡罗来纳州Char-lotteMecklenburg公共图书馆,用扇形的围护将儿童计算机区域间隔开,围护上开辟漏窗并配以多彩的漫画,使儿童计算机空间既有围合亦有穿透,在私密的状态下与周围馆员和读者也有相应的联系[7]。

为了吸引社区读者,美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开辟了社区艺术文化展览空间,有些馆将当地艺术作品融入到室内空间的设计和装饰之中。亚特兰大市Gwinnett县公共图书馆将当地艺术家的装置艺术与馆内的玻璃幕墙相结合。美国公共图书馆还对社区历史事物进行保留和展示,以保存集体回忆,激发当地市民使用图书馆的欲望。旧金山公共图书馆Ber-naiHeights分馆在改造时保留了当地手工绘制的天花板,让读者在馆内能感受到浓郁亲切的氛围[8]。参与多项美国图书馆建设的设计师JeffreyScherer指出:“成功的图书馆员是能真正做到聚合社区智慧的,图书馆的空间场所变得越来越包容,但服务应该越来越专门化。”[9]美国图书馆将文化元素融合空间设计的同时也加入休闲性的特点。地摊和壁炉在美国文化中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露台和能感受到自然日光的空间也带有“舒适”的特质,这些元素被很好地运用到美国图书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设计之中。家具的材质、装饰颜色的运用、灯光照明的设计也是美国图书馆营造空间休闲性的关键要素。纽约图书馆JohnA.Home分馆的青少年阅读区使用北美常用的木材质家具,让整个环境气氛更加轻柔温和[10]。美国图书馆杂志的主编表示:“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关键,休闲性的重要性仅次之。”[11]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人群有相当部分是老年人,同时,美国残疾人法案规定公共场所不得歧视残障人士。因此,美国图书馆中“特殊人群空间”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特殊人群空间”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工程,有时甚至使普通空间面积缩减。但这是图书馆功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的保证。美国国会图书馆[12]和许多公共图书馆[13]、高校图书馆[14]都提供特殊人群服务。美国图书馆有相当一部分富有历史的馆舍在进行改建、扩建和修缮时也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马萨诸塞州的Haston公共图书馆有100多年历史,经过全面分析和重新规划,将原有的阶梯大门封闭,并在侧面加建具有残障人士通道的入口。馆内的总服务台增长,移动至新入口区域,并在新入口尽头加建电梯和残障人士卫生间。图书馆除了针对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群,对有特殊空间要求的普通读者也尽量满足。加州WalnutCreek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延长服务区域方便晚间归还视听资料的读者;华盛顿AnacostiaNeighborhood图书馆在门前设计了一个小型灯塔为夜间经过图书馆的行人提供方便[15]。

联合国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等属性的限制[16]。美国图书馆殊人群空间的设置、儿童青少年空间的重视,给予普通读者人性化的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平等的设计理念。平等理念还体现在使用者的广泛性上,图书馆服务尽可能涵盖个人的喜好和能力。美国的图书馆根据具有生理缺陷的人群特点,制定相关的政策,并落实到指导具体特殊人群空间的设计上;另一方面,图书馆使用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广,某些特定人群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空间资源的不同需求日益突显,建立儿童青少年空间或特殊人群空间让这些读者能更简易和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特殊人群篇8

摘 要: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事业机构,服务和帮助弱势群体是其神圣的使命,盲人读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特殊的关怀和服务,使盲人读者能够在图书馆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100-02

1 图书馆为盲人读者服务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知识的宝库,是为社会读者服务的公益性科学文化教育机构。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每个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弱势群体要克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补充精神食粮、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搞好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特别是盲人读者的服务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1.2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神圣使命

盲人读者是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缩小社会差距,均衡社会利益取向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一贯理念,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事业机构,承载着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职能,服务和帮助弱势群体是其神圣的使命。人人都有享有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权利,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大众提供学习场所和各种文化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但盲人读者由于特殊原因在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存在许多困难,作为特殊群体,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特殊的关怀和服务,使盲人读者能够在图书馆里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 人文关怀 打造无障碍阅读环境

为盲人读者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外部环境,构筑无障碍图书馆是当今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可以让更多的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无障碍阅读”的快乐。营口市图书馆的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面积百余平方米,采用人性化设计,分成图书阅览区、网上冲浪区、生活服务区。工作区配有瑞典进口盲文刻印机,以满足盲人读者对有价值资料索取的需求;冲浪区配备了盲人读者专用电脑,德国进口盲文点字显示器、多功能数码助视器、阳光读书机和有声读物设备;服务区为盲人设置了休闲沙发、盲杖、盲文扑克、盲文象棋等设施,让盲人读者感受人性化的关怀。同时,充分考虑盲人读者无障碍通行的需求,把阅览室设置在一楼,在室内、走廊铺设有盲道,设置了感应门、红外线语音提示、专门卫生间等,使盲人读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充分享受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3 爱心关怀 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3.1 创新服务方式

图书馆应该把盲人读者需求放在首位,建立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及电话预约、免费咨询、送书上门等多元化服务体系。营口市图书馆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成立以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了解盲人读者的居住、职业、视障的程度等情况,熟悉他们的分布情况,对情况特殊出行不便的盲人读者建立读者档案,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开展了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等方式为盲人读者送书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利用为盲人读者送书上门的机会及时地与盲人读者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阅读需要,有针对性采购盲文图书及盲人有声读物,极大地满足盲人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在有盲人集中居住的社区开展招募自愿者活动,将盲人读者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的图书、音像资料等送书上门,使盲人读者真正享受到图书外借,直接到家的服务。

3.2 丰富服务内容

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热衷于从网络上获取有用信息,仅仅依赖于现有的馆藏服务读者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营口市图书馆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加快了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步伐,先后创建了特色数据库、电子期刊、文字信息和视频点播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实现更为便捷、更为新颖的服务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广大读者。为了使盲人读者同普通读者一样利用现代化设备享受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配备了适合盲人使用的专用电脑、有声读物点读机、读屏软件、盲文有声读物等,盲人读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轻松上网、浏览、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为了丰富盲人读者的阅读资源,今后还将在图书馆自己的网站上推出有声图书,供盲人读者下载到计算机数码播放器上,可以轻松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3.3 拓展服务领域

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在传统的阵地服务基础上,利用馆藏文献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等条件,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增强服务辐射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延伸。营口市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触角,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辽宁省内第一家“营口市图书馆特殊教育学校分馆”。我们为学生们精心挑选爱国主义教育、儿童题材等无障碍电影光盘、盲人有声读物定期到学校为同学们播放。特殊教育学校分馆的建立,使学生们足不出校就能够从丰富的盲文书籍中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丰富了学生们的心灵世界。

3.4 开展盲人读者活动

盲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视觉的丧失,把他们关闭在自己的空间,彼此间难以联系,与社会难以互动。营口市图书馆与市盲人协会等组织机构合作,举办了盲人读者迎新春联欢会、盲人读者才艺表演、评选优秀盲人读者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适合盲人读者的活动,增进了盲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生活领域。为了让更多的盲人读者熟练地使用盲人脑系统,针对盲人读者缺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条件,该馆开办了盲人读者普通电脑无障碍应用学习班,并成功举办了“盲人电脑知识竞赛”。通过电脑知识的普及促进盲人读者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能力,使他们同健全人一样使用电脑上网冲浪、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盲人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信息无障碍交流。

4 公共图书馆完善盲人读者服务的措施

4.1 加强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现在许多盲人读者并不知晓当地公共图书馆有盲文阅览室,这是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所致。欲吸引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就要紧扣盲人的特点,广泛宣传图书馆的概况及服务内容,让盲人读者了解图书馆。要与有关组织、机构协作,建立盲人读者档案,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最新文献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图书馆要以自身的努力,吸纳更多的盲人利用图书馆,以获得政府和更多社会人士对盲人的关爱和支持。通过补充盲人图书馆、阅览室的工作经费,增加盲人图书馆特殊资料馆藏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引进国外视觉障碍者图书馆的最新设备为盲人提供服务。

4.2 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公开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是为盲人读者提供服务的主力军。盲人读者群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馆员首先要为他们热忱服务,从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遇到的第一位馆员,就应给予盲人读者热情的指引,以亲切又耐心的态度引导盲人读者到他需要去的地点,积极协助他们查阅文献资料。馆员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理解盲人读者的特殊需要,避免无意中的失误,使我们的盲人读者朋友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言语称呼上注意馆员自己的言行。馆员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修养,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应熟悉馆藏,并能熟练地操作检索工具,迅速帮助盲人读者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馆员应是盲人读者朋友的“导航员”。

参考文献:

[1] 李海春.关爱弱势群体 体现人文关怀[J].图书馆学刊,2007(1):101―102.

[2] 蔺梦华.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7(2):88―91.

[3] 唐建华.公共图书馆与盲人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75―7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