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朱强根; 朱安宁; 张佳宝; 张焕朝; 杨淑莉; 王意锟 农业工程学报 2010年第02期

摘要: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免耕和秸秆还田的结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pH值下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与初始条件相比,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下降,而尿酶活性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弹尾目和蜱螨目有显著的正效应,土壤速效磷含量也与优势类群表现为正相关;鞘翅目、双尾目和唇足纲表现了能适应相对较高pH值的土壤环境。总之,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碳库,缓解温室效应,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度;土壤动物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表现其在作物对养分利用的有效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土壤秸秆养分保护性耕作土壤动物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210037;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21005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2020.00

关注 19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