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5.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石油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0253-269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724
  • 国内刊号:11-2128/TE
  • 邮发代号:80-110
  • 全年订价:¥ 192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地质勘探
  • 油田开发
  • 石油工程
  • 综述
  •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与进展,继下古生界奥陶系发现第一个10^11m^3级大气田(靖边气田)以来,在上古生界又发现了榆林、苏里格、乌审旗等多个10^11m^3级大气田和子洲整装含气富集区,天然气勘探态势良好,累计探明储量已达1.3×10^12m^3。勘探实践和综合研究表明,该盆地后备资源充足,勘探潜力较大。其中,盆地东部多层...

  •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合肥盆地北部K2^1砂岩的AFT年龄为(128.2±95)Ma,围限径迹长度为(11.9±0.4)μm。其模拟热史包括4个阶段:在距今175~150Ma,冷却速率为8.92℃/Ma;在距今150~85Ma为0.99℃/Ma;在距今85~24Ma为-0.49℃/Ma;在距今24Ma以来为1.96℃/Ma,它们依次对应于物源区快速抬升剥露、缓慢抬升剥露以及盆地...

  • 吐鲁番坳陷鲁克沁稠油油藏形成及演化特征

    鲁克沁稠油油藏位于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中部,是目前在该盆地三叠系中发现的惟一稠油油藏,也是该盆地中规模较大的石油聚集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聚集规律。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该构造带在印支末期前后的地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构造上的复杂变化与某些成藏条件的变化造成了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异常的稠油聚集特点。该稠油聚集带东高西低,说明...

  • 《石油学报》2007年第1期部分文章预告(I)

  • 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

    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砂岩透镜体油藏多数为它源性多期幕式成藏,其成藏机理可概括为隐蔽输导和幕式置换。油气通过隐蔽输导体系由源岩向砂体运聚,砂体中地层水与早期充注的油气又通过隐蔽输导体系向外排出,油源断层将众多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水幕式汇聚到中浅...

  • 《石油学报》2007年第1期部分文章预告(Ⅱ)

  •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新油源层研究

    油源研究表明,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有两类生物标记均将征差异较大的原油,即Ⅰ类原油和Ⅱ类原油。根据这两类原油生物标记物所指示的沉积环境,水体介质,可能治母源前身物和热成熟度等参数的对比及其所揭示的地质地球化学含义。Ⅰ类原油主要原于下白垩统下物组泥质白云岩,青西凹隐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是Ⅱ类原油的主要源岩。...

  •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的砂岩型铀矿赋矿多口钻井的岩心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主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砂岩型铀矿赋矿砂岩至少经历过2期热流体活动,成矿流体温度有2个峰值,即高温段140~180℃和低温段100-120℃。成矿流体盐度NaCl主要分布约为4%~10%,但不同钻孔的样品有多个不同的...

  •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侏罗系不整合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方法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于侏罗系顶部和白垩系底部之间的不整合(K/J不整合)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同的沉积构造背景下相邻三级层序的地层厚度展布具有相似的趋势,提出了可用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参考层序厚度比值法。该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为:①在地震剖面上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经时一深转换得到各三级层序的地层厚度展布;②选择剥蚀面下未被剥蚀...

  • 《石油学报》连续5届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特征

    利用三维地震反射层的特点、沉积地层厚度的变化、油井产能的突变、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倾角的差异等参数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Ⅻ号断层的存在,并通过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该断层的性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构造与砂西构造之间的Ⅻ号断层早期为受拉张作用控制的正断层,后期演化为受挤压作用控制的逆断层;断层开启时是油气的运移通道...

  •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成因

    对济阳坳陷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地质成因的研究表明。引起油层视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主要有:①储层含高矿化度的地层水;②储层所含粘土的附加导电;③储层微孔隙发育。为了验证导电矿物骨架的导电性,测量了干岩样的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导电矿物不能独立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未表现出极强的导电能力,因此对储层的电阻影...

  • 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的溶解沉淀模型

    目前世界上关于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有两类理论分析数值模型,即一级热反应方程和溶解沉淀方程。一级热反应方程采用质量作用定律,已较广泛地引入盆地模拟。但热参数在250℃以上的高温实验条件下没有完全遵循混合反应,仅与地温和埋藏时间相关;溶解沉淀方程遵循混合反应,基于蒙皂石在自由孔隙水中溶解、随之发生伊利石的沉淀这一原理,不仅与...

  • 我国未来油气储量增长将主要出现在四大领域

    在第七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上了解到,我国最新一次油气资源评价又有新增长,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未来油气储量增长将主要出现在以下四大领域:

  • 腰英台油田中孔隙低渗透型储层测井评价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为中等薄层状、致密、中孔隙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油藏圈闭幅度小,油水分异差,油水关系复杂。在测井响应中,相对低电阻率油水同层,相对高电阻率水层与一般电阻率意义上的油、水层共存,影响了对油、水层的识另9。对测井响应特征与岩性、粒度、孔隙度、孔隙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岩性、粒度、孔隙度、孔隙结...

  • 塔里木油田力争2010年油气产量达2500万t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将从勘探开发、西气东输、优势资源转化工程等方面着手,力争2010年油气产量达到2500万t。

  • 砂岩储层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性评价

    对于不同特性的砂岩储层,从地震数据所提取的多种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是有一定差异的。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流体指示因子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胜利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在模拟储层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采用属性交会图技术验证了流体指示因子的正确性。对于疏松砂岩及中-高孔隙度固...

  • 2006年中国国际石油天然气会议暨展览会将在北京召开

    中国石油学会(CPS)自1980年开始与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1983年至今已先后在我国联合举办了7次国际石油天然气会议及展览会。为了加强国际间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与合作,经过与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协调磋商,决定于2006年12月5—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召开“2006年中国国际石油天然气会...

  • 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水力破裂特征模拟实验

    通过对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识别出水力破裂角砾、砂岩脉、水力破裂裂缝及活化同沉积裂缝4种水力破裂作用产物,水力破裂角砾之间具有可拼合性,脉体具有明显流体作用痕迹;本区水力破裂发生于欠压实带周围的“壳”中。利用三轴实验系统,对泥晶灰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复合试件进行了水力破裂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模拟超压...

  • 成像测井资料在裂缝和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

    对岩心分析与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裂缝识别和参数定量计算,建立起应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地应力分析的方法。并通过该方法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地层的水平地应力方向。对后期水平应力对高角度缝的改造作用的研究表明,后期最大水平地应力的方向为近东一西向,与裂缝的走向一致。后期水平应力对高角度裂缝有改造作用。当高角度缝的...

  • 大庆特低渗透特低丰度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针对大庆油田特低渗透、特低丰度储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研究形成了识别薄窄砂体的空变子波地震反演、独立变量分析、虚拟井预测技术,砂体预测精度达到85%以上。建立了基于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不同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提出了裂缝性油藏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运用适合超薄油层水平井开采技术及特低渗透储层...

  • 大庆三次采油技术成为世界名牌

    以聚合物驱油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术,提高大庆油田采收率10个百分点,使大庆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三次采油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把水驱难以开采的剩余油尽可能多地采出来。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到今年8月底,大庆油田已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35个,面积314....

  •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控制水锥技术研究

    提出了一种不重新射孔建立底水隔板封堵底水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基堵剂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形成的重力分异作用,通过在油水交界面附近形成底水隔板来控制水锥发展。该方法主要使用了高密度盐水、隔板液和过顶替液3种工作液。对不同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施工工艺。采用这种新方...

  • 新型聚合物溶液的微观结构研究

    采用显微、动态光散射和流变测定技术研究了梳形聚合物(CP)、疏水缔合聚合物(HAP)和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的微观结构。HPAM样品和CP样品单个水化分子的水动力学半径主要呈正态分布在10~100nm范围内。聚合物分子在溶液中是无序分布,形成粗细不均的网络骨架。大部分网络骨架不是由单个聚合物分子形成,而是由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形成。在一定...

  • 原油碳源微生物自动寻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应用可视化实验观测方法,对3种原油碳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进行的研究发现,原油碳源微生物有向原油定向运移并直接接触原油的“自动寻的”功能,并使原油碳源处菌群高度富集。这种自动寻的运移是原油碳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础。实验发现,在任何时候,原油碳源处的菌浓度比其他各处高出5~6个数量级。距原油碳源越远,菌浓度越...

  • 低渗透储层压裂开发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根据非达西渗流规律,通过引入任意分布的压裂改造后的人工裂缝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复合渗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求解,编制了程序,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可用于双重介质或单重介质地层压裂前后生产动态的模拟,既能描述线性的达西渗流现象,又能描述低渗透和高渗透两种情况下的非线性渗流问题。模型中考虑...

  •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胶束酸在砂岩储层分流酸化中的应用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技术已在碳酸盐岩油气藏压裂、酸化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同样VES技术可应用于砂岩酸化。实验合成出新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芥子酰胺丙基甜菜碱(SAP—BET),由于SAP—BET为具有很长疏水碳链的两性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所以用其配制的胶束流体具有良好的粘弹性行为,可用其配制具有自主分流、控滤失等特性的酸液或清洁压裂...

  • 纳米二氧化硅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对其进行了有机改性。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分别与油田驱油中广泛应用的石油磺酸盐组成复合体系,采用TX-500界面张力仪测定了该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1%时,石油磺酸盐、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0.01mN/m左右,...

  • 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措施中一氧化碳气体生成机制

    对低渗透油藏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措施过程中一氧化碳气体生成机制进行的综合研究表明,高能气体压裂配方及高能气体压裂中产生的高温气体与伴生气或原油发生二次化学反应是产生一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氧化碳井筒流动及井口扩散模型,给出了中毒防治措施。此项研究为低渗透油藏增产措施中一氧化碳气体的生成机...

  • 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微电极等多种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和识别了影响陕北斜坡地带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的背景值及有效油气成分,并结合目的层段钙质和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分析,建立了一种确定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的物性、电性下限和不同类型夹层的扣除标准。对该区目的层段...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