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公园社会游径形成机制研究--以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刘文倩 现代园艺 2016年第13期

摘要:公园社会游径是公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态文化现象,是公园日常使用中在已有园路系统基础上逐步自发形成的步道系统,散布于森林、灌丛、草地、水边,呈线性、块状、网络等多重形态.本文以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公园社会游径属性特征形成机制两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提出公园社会游径属性特征6项指标:长度、宽度、深度、坡度、密度、土壤裸露度等,观赏乔木林、滨水疏林草地、游憩性草坪中社会游径数最多,园路转弯半径20m以及园路交叉角度60°是社会游径数临界点;社会游径形成是公园供需矛盾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游憩动机与行为是产生社会游径的直接动力,融入性、便捷性、调适性、领域性是公园社会游径形成的行为机制.

关键词:森林公园社会游径分布特征行为机制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杨浦20008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现代园艺

省级期刊

¥235.20

关注 41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