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界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4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学术界杂志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1986
  • 国际刊号:1002-169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230071
  • 国内刊号:34-1004/C
  • 邮发代号:26-68
  • 全年订价:¥ 292.00
  • 发行地区:安徽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探索
  • 学科前沿
  • 学术批评
  • 学人论语
  • 学者专论
  • 学问人生
  • 学界观察
  • 中国传统贤能政治的民本价值与君主专制逻辑——兼论黄宗羲的君主论

    中国传统政治的整体形态及政治话语的主题,确实表现出了精英治国的普遍偏好,体现了贤能政治的理论逻辑。黄宗羲作为中国传统政治话语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取得了重大理论成就,被学术界看作是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杰出思想家。黄宗羲尽管对传统君主政治进行了经验层面的政治批判,但他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君主政治论者,而且他所主张的君主...

  • 孙中山贤能政治观之反思

    孙中山以其笃信的"行易知难"学说来改造国民心理,进而奠定力主先知先觉式贤能政治的心理条件。他本人亦常常以先知先觉自任。过渡之训政、组织之党魁和主义之宣传,是推行其先知先觉式贤能政治的主要举措。然而,这些举措都面临着困境,致使孙中山时常纠结于贤能政治与强力政治之间。他的"愈挫愈奋",正好诠释了这种纠结:强力政治之现实使其"...

  • 贤能政治与“破心中贼”:中国传统治理之道

    贤能政治的讨论中,没有学者关注研究方法的差异。贝淡宁的观点遵循着从思想至实践再到思想的过程,学者们对他的批评则主要来自儒家的文本。通过对商至汉代治理模式的探讨,我们发现目前所讨论的贤能政治在汉代才真正确立,但是这种贤能政治既融合了儒家、法家的思想,也吸收了周朝和秦朝的经验,是一种复合型的贤能政治。贤能者不但在于执行法律,使...

  • 过渡时代的政治选择:梁启超贤能政治观述论

    清末民初,梁启超借助日本东学这一路径,对兴起于近代西方的民权学说与国家主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确立起更具现代意义的认知体系,为全新政治观的形成积累了思想资源。立足于人类政治发展规律的宏大背景之上,梁启超明确提出过渡时代说,认为政治演进的方向将是立宪政治,但不同历史阶段需要适应的政治建设方略。作为过渡时代的政治选择,贤能政...

  • 论“共有”与“共享”

    共有是对传统公有和私有观念的融合与发展。在社会共有模式中,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全部生产资源的终极所有权,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与历史上存在过的私有制社会的根本不同之处。同时,每个个体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其合法的持有权以及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不容侵犯。马克思主义所要重建的在"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其合理的理解应当是在...

  • 论应得与正义

    应得是一个关系概念,由三大关系项、六个具体要素构成。以应得界定正义,将正义解释为应得,可以得到传统理解、普遍直觉和生存演化等不同论证的支撑。但反对应得正义论的意见亦不少,主要有知识论的反驳、实用论的反驳和形而上学的反驳。知识论反驳和形而上学反驳由于预设了错误的责任概念,因而误判了应得的凭据;实用论反驳跟知识论反驳紧密地捆绑...

  • 民主治理中的责任政府理念与问责制

    民主治理是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和控制社会,要求社会的治理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民众的利益所向,并且对于公共权力的持有者给予监督和控制。政治问责有时候也被称为民主问责,这是指主权在民的责任政府中的问责机制,自下而上通过民主制度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督和控制。这是近代以来建立责任政府的主要理论依据,它要求政府官员承担社会责任,并且经常地...

  • PPP是公共服务供给对官僚制范式的超越——基于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治理视角的反思

    理论与实践结合考察,官僚制下的特定政治程序以及GDP导向的政绩观,易造成官僚在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当中"互投赞成票"、供给过度与低效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公共服务供给合意状态,倒逼我们反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PPP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呼之欲出,它能够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将政府从官僚制所特有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化解政府的低效与合法性危机...

  • 整体化分散治理:中国特色政社关系与治理机制

    "政社分开"改革对应的是"分散治理"趋势要求,"政社合作"改革对应的是"整体治理"趋势要求,两种政社关系改革的方向一时间陷入了一种难以融合的"互斥性"困境,因此必须进行"分散"与"整体"理论的整合,弥合政社关系重构中的方向断裂问题,"整体化分散治理"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依据这一理论,政社关系的现实机制重构将遵循循环性...

  • 性善:本善与向善——孟子性善论的两种诠释进路及其当代省察

    孟子性善论的本善论诠释与向善论诠释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性。前者是在本体论视域下言说孟子的性善论,而后者立论的根基则是"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本善论诠释的理论缺陷在于其形而上的先验化诉求所导致的对生活世界中的本源性实存经验的褫夺及其对人的本真能在的遮蔽;而向善论诠释则由于过分注重经验性的内容一方面无法给予道德失败以合理...

  • 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谦抑说之反驳——兼与刘宪权教授商榷

    在互联网金融规制体系中,刘宪权教授撰文主张刑法应坚守最后一道防线,保持谦抑本性,在完善相关行政法规的同时,修正刑事立法,限缩司法适用。规制谦抑说论证逻辑的缺陷在于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性预期过高,对风险性评估不足。"立罪至后"逻辑并非刑法谦抑本性,在前置规范缺位的情形下,刑法并非是阻碍金融创新的"刽子手",而是避免互联网金融裸奔唯...

  • “古”的回归

    "古"的意义与意思有不少,对"古"的释义非本文所重者,笔者更想强调的是,"古"是一种寓于历史语境的价值。"古"有讲述的意思,何时讲,何境说,皆有选择,并非随意。历史history原来就是讲述的"故事"his-story。今日之"古"大有回归之象,与其说保护遗产是"续古"的一类,勿宁说是重新发现了"古"的价值。古董之物包含着不言自明的价值,那些...

  • 大数据驱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向度

    随着大数据在市场范畴的广泛应用,社会运行数据、网络交互数据、人类行为数据等数量庞大且结构多样的数据集合在重新定义传统的市场运行逻辑的同时,也必将大幅扩展社会科学研究中原始数据的维度、量度、深度和精度,多方位、多角度、动态地描述、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更为精准地探寻社会运行规律。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将凸显出数...

  •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选择

    韦伯认为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是社会科学的核心方法论原则。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价值性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实证主义坚持社会科学研究沿用客观性的自然科学方法,新康德主义提倡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研究自然法则的"是什么"与道德法则的"应该怎样",历史主义主张价值联系,它们为韦伯的价值中立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借鉴。价值原则的具体运用包...

  • 论我国司法制度的价值取向

    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是良善司法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为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所追求。司法公正要求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司法效率追求国家有限司法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司法独立[1]致力于实现内外部的相对独立和整体独立,三者关联促进,影响着司法制度的具体设置。当前,第三轮司法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在现有权力配置下如何厘清三者关系...

  • 法律与实践分离的逻辑及原因

    随着法治进程不断加速,诸多法律实施的场域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法律与实践分离的共性问题。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中,法律与实践分离的逻辑,呈现为法律行动者用下位法架空上位法,市场逐利者裹挟地方政府,然后由幕后违法走向台前违法,以内生违法推动外生违法。推动法律与实践分离的主要原因是由官本位的文化浸润、权力结构失衡下的考核机制、制度结构失衡...

  • 从维稳式治理到多中心治理:群体性冲突治理的困境、超越与重构

    传统维稳式群体性冲突的治理模式,以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采取封闭式决策与自上而下的宣教模式,以压制对抗、以权代法的思维处置冲突,压制了社会活力和公民自主性,难以满足公民意识觉醒、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需要。而花钱买平安、法不责众、妥协退让等息事宁人的维稳式治理,又强化了通过扩大事态、抗争获利的社会认知模式,使群体性冲突的治理陷...

  • 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社区治理水平和社区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社区治理供给侧不能顺应我国城市发展新需求,供给需求渠道没有打通,低效率的供给抑制了有效需求,当前社区治理供给侧存在"供给约束与抑制"。随着治理思想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进步、民间社团的发展,为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和新动力。...

  • 神仙起源考论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以往的研究需进一步考论。神仙及神仙信仰起源于西北山上,起源时间在战国以前,战国时的神仙理论和神仙信仰相当成熟。

  • 文中子“三教可一”观及“中道”思想论说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其学说辑为《中说》,谥曰"文中子",突出"中"字,其融通佛、道的思路实开宋明理学之先河。文...

  • 亚洲共同体概念的回溯与展望

    自2000年以来,亚洲共同体一词就不断地被提及并引发各方持续关注,其实把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的亚洲视为一个整体概念的做法由来已久,从东方主义的东方幻象到泛亚洲主义(Pan-Asianism)的亚洲共同体想象莫不如此。特别是后者可上溯至19世纪中后期,并一直贯穿在诸如中日和中印关系的复杂历史进程乃至世界的近代思想史中,时至今日对它的讨论仍然可能...

  • “澳新美同盟”的名称由来及其属性刍议

    澳新美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新美三方所缔结的一个防御合作同盟。由于澳新双方尤其是澳方在同盟的提议以及同盟条约文本的拟订过程中发挥了独特建设性作用,所以该同盟被称之为"澳新美同盟"。该同盟缔结的主要原因或目的就是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东山再起,因而在缔结之初,它无疑是一个区域性防御同盟。后来随着亚太地区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希...

  • 机制设计理论的产生发展与理论现实意义

    机制设计理论的提出与不断发展完善,为人们分析、研究和改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提供了比较科学合理的思想与方法。这一理论从开创到深入发展,为经济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几乎覆盖了现代经济学的整个理论领域,它的深刻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方法使其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步得以广泛的应用。

  • “新儒教”的本质是抗拒现代文明价值

    《儒家自由主义对"新儒教"的批判》指出,"新儒教"具有一些便于辨别的政治特征,这些特征所体现的倾向,对儒家、对中国、对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极权主义;第二点是国家主义;第三点是民粹主义问题。"新儒教"极权主义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新儒教"明确地或变相地鼓吹"三纲"。

  • 环境美学的根本哲学立场是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环境美学之本质性立场》指出,地球上、大自然中无一物是绝对独立之物,无一物可离它物而独存。地球上所有事物,植物、动物与无机物,都生存于一个“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关系网——地球生态系统中。作为整体主义视野下以洞察集团自然内在关系为要义的环境美学,其审美观照的合法对象便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美,而是具体环境自然...

  • 中国的家庭伦理在变化中仍然延续

    《财产权利与家庭政治:当代中国离婚法律实践中的房产分割》指出,目前法律实践基本事实以及中国的社会现实是,中国的离婚人数继续增加,同时法律与社会现实的变化亦在重构中国的家庭伦理。

  • 中国传统思维的局限性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和谐”追求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

  • G20可以有效对冲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

    《G20: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对冲机制》指出,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全球政治合作的前面。一方面经济、金融和技术全球化了,另一方面政治生活、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还停留在民族国家各自为政的层次,政治事务还没有全球化。全球化的逻辑决定了对付全球性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全球性的政治解决方案。

  • 从五个方面破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难题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难点与推进路径研究》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内河经济带与协调发展带,历经三十年发展最终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成为新时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撑带战略”之一。

  • 治理我国钉子户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征收权的职能和性质

    《美国土地整合中的钉子户问题及其启示》指出,征收权职能扩大化和征收权质态不清晰是导致我国钉子户问题的制度性成因。征收权职能扩大化,是指原本用于满足公共利益需求而设计的征收权,在我国被扭曲为农地非农化开发的一种强制性制度安排,扩大化为解决城市发展所需用地的主要取得途径。随着公民财产权意识的增强,征收权职能扩大化在实践中...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