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00.0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英汉语中紫颜色及其隐喻意义

    紫色,由红与蓝两色调配而成,兼有红色与蓝色的隐喻意。英汉语紫颜色都与皇室有关,有高贵、显达之意。汉语的紫服制度彰显了封建时代官位的等级,大红大紫等词仍然留在今天的语言里。英语里,当代女性的文学将紫颜色用来指妇女主义。

  • 《语文学刊》在“中国知网”的发行情况统计

  • 广西边境少数民族青年学生语言态度调查

    语言使用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也是语言态度的反映。本文主要采取问卷的方法,从情感角度和认知角度调查分析广西边境地区青年学生的语言态度。在情感上,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普通话和方言一样亲切好听;他们认为方言方便实用,普通话有利于交流。在认知上,他们对普通话具有普遍的认同感,认为普通话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也很重视方言,但是认为方言...

  • 复合词的概念整合分析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eir和Mark 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语言概念生成和理解的心智复合空间模式,对诸多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阐释力。本文从认知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复合词的认知识解过程进行分析。

  • 基于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语法化和元功能研究

    I think作为高频使用标记语,最终演变为话语标记语是语法化的结果。本文通过COHA(美国英语历史语料库),根据I think位于句中的不同位置的使用频率考察I think的语法化过程,历时地分析I think语法化的演变规律,并研究I think语法化过程中凸显的元功能及其规律。研究发现,I think随其位于句首、句中、句尾位置的变化渐进式地完成语法化过程,I thin...

  • 边境大学生微博语言使用调查

    在微博语言泛滥的今天,人们一方面称赞微博语言给语言带来新的活力,一方面对微博语言产生的负面影响嗤之以鼻。作为信息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在语言使用上深受微博语言的影响。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边境大学生使用微博语言的情况和对微博语言的态度,针对微博语言对边境地区大学生语言使用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对策。

  • 语言变异中“沉默的螺旋”

    本文试图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对语言变异进行观察,认为语言变异的产生犹如"优势意见"的产生,而变项不断扩散并最终成为既定形式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劣势意见"沉默的过程,人们在接受语言变项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同行为或可以得到这一理论的解释。而新型社会语言的产生和存在语言的消亡则是更大范围和意义上"沉默的螺旋"。

  • 简述心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心理语言学起步于西方,中国的心理语言学起步较迟,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对中国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按照时间进行了一次梳理,简要叙述发展的过程和成果,适当罗列当时较为出名的作者及作品。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从时间角度,对心理语言学在我国发展的历程进行总结。本文只是对我国的心理语言学发展进行简述,还有待后来的学者...

  • 透过语用学的话语策略看巴金《家》的语言特色

    本文以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家》为研究对象,结合格氏语用机制剖析人物对话,从大量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中总结出其语言方面的特点,加深对这部作品语言的个性化研究。

  • 隐喻的口译策略研究述评

    隐喻从简单地被视为修辞手段上升到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译作为一项以语言为媒介的人类思维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近年来,学者们对隐喻和口译这两个主题的研究均有蓬勃之势,但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探讨隐喻的口译策略研究还十分有限。笔者在搜集和整理隐喻和口译研究成果的...

  • 英语名词化的汉译——以电影《傲慢与偏见》双语字幕为例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体现。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维,多用名词表达抽象思维和科学思维。中国人注重感性思维,认为凡事"事在人为",故多用动词。英汉之间的这一差异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意在指出这一差异,并总结归纳英语中名词化趋势的三种基本构成及其翻译。

  • 异曲同工译《福乐智慧》中柔巴依

    本文以《福乐智慧》(198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现代维吾尔语全译本)以及由郝关中、刘宾、张宏超翻译的《福乐智慧》(1986年民族出版社汉译本)为基础,着重探讨书中柔巴依的三种翻译风格,并且尝试提倡以唐代绝句式翻译为侧重点,以达到《福乐智慧》柔巴依翻译的最好效果。

  • 女书文字造字法分析

    女书文字是女书文化的核心,在其迥异于汉语方块字的形态和字体结构之外,女书文字独享一套特殊的造字法。女书文字运用笔画构件、借用汉字、象形以及假借的方法生成了自己的文字系。面对新环境下的挑战,女书文字运用假借法减缓文字供不应求的矛盾,但这也造成文字意义混乱不清。本文通过借鉴汉字在商周时期的发展过程,尝试为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 《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释文校订

    《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由伏海翔先生整理出版,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古代玺印著作,书中释文绝大多数准确无误,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主要对书中缺释和误释字进行订补,敬请学者专家批评指正。

  • 汉维成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文章以1990年以来的汉维成语翻译研究的相关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汉维成语词典的编纂出版、翻译方法及原则研究、以文化翻译学等视角的研究三个阶段对汉维成语翻译研究进行述评。通过对其发展趋势、优势和不足的梳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浅谈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结构

    重动句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因此它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本文以汉语重动句为探讨对象,考察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结构。结果发现:重动句中动宾短语1已经失去动词的特性并且被名词化,同时在该句式中它可以充当话题。

  •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汉语介词分析

    介词是一种重要的虚词,常用来表示词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而其并不能在句子中单独作为句子成分存在,介词一般和名词、代词或者有名词、代词性质的词类等,构成短语或者作为句子的宾语。汉语介词在语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含义最多最复杂的词类。所以汉语介词的学习难度非常大,为此我们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进行了重新分析,从而更加全...

  • 小议兰州方言中“才”的一种特殊用法

    本文以兰州方言中"才"的一种特殊用法为研究对象,对照普通话中"才"的使用,采用篇章视角,分析二者在实质上的不同:普通话中的"才"可以有申明反驳的功能,而兰州方言中类似的"才"作用则是反预期。

  • “V着(Zhao)”中V的选择及其宾语隐现

    "V着"这一结构是现代汉语动补式中比较特别的一种形式,这一结构有着独特的语义、语法意义和表述功能,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V着(Zhao)"中动词的配价角度考察"V着"(Zhao)能进入的不同句法格式,并分析其宾语隐现情况。

  • 主谓一致文献综述

    主谓一致结构是英语学习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语法结构。它的"三原则"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掌握,且需要学习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对主谓一致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 从《黛丝·米勒》中探究亨利·詹姆斯的三大理想

    《黛丝·米勒》被誉为亨利·詹姆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题材"作品之一,它讲述一个美国姑娘在欧洲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本文通过女主人公黛丝的言谈举止与欧洲人的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分析詹姆斯内心深处隐藏的三大理想,即人权的平等、人类的解放、人性的完善。

  • 城市空间理论视野下的《都柏林人》解读

    城市空间理论属于空间批评的一部分,文学与城市的双重构建关系让我们在文学文本中看到更加清晰的一个城市的意象。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他的故乡都柏林,1914年他发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这十五篇短篇故事看似短小平淡,但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现代城市的状况和城市中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在乔伊斯看来,爱尔兰首都都...

  • 李清照与席慕蓉思乡诗的比较研究

    李清照与席慕蓉思乡诗内容的相同点是:深挚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内容的不同是:思想情感抒发的指向不同;现实理性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两人思乡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是:借景抒情,意象鲜明;典雅含蓄的艺术风格;善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艺术手法的不同有三个方面:意象选取;写作手法;艺术形式。究其不同的原因,与二人所处的时代...

  • 由《小山词》试析晏几道的人生轨迹

    晏几道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几乎是晏几道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显赫的家世和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叛逆的他又不屑于这一切。晏几道从富贵的巅峰滑落到穷困的低谷,一连串的政治打击和经济窘迫,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在对仕途、生活失去希望之后,人容易怀念过去曾经幸福的时光,怀念故人。本文以晏几道的生平...

  • 归有光散文中的女性人物描法研究——以《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为例

    归有光的散文中有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描写这些女性人物时归有光采用了不同的手法。《项脊轩志》中对祖母和老妪的描写侧重于人物语言,《寒花葬志》中对寒花的描写则侧重于外貌与神态的刻画。归有光在他的散文中对女性的描写使用最多的是细节描写,通过记叙人物的生活细节和琐事,详细、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此外,侧面...

  • 《西厢记》中红娘的公关能力研究

    在王实甫版的《西厢记》中,红娘的公关能力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对当代大学生以及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很有借鉴意义。她在面对领导时如何有进有退,在对外沟通时如何有理有据,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有急有缓?

  • 温庭筠和戴望舒诗歌中孤独者形象的比较研究

    温庭筠和戴望舒诗歌中孤独者形象的相同点是:爱国忧民,感情深沉悲怆;内心孤苦,执著勇敢追梦;四处漂泊,终生眷恋故土。孤独者形象的不同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痴狂的对象、对国家的态度、离乡动机。他们诗中孤独者形象出现的原因有:所处的时代与社会、个人性格及作者采用的诗歌形式。

  • 朱淑真与林徽因诗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比较

    朱淑真与林徽因诗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相同之处是表现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不同之处是朱淑真的作品表现在对爱情追求的看重,但她行动少于思想,林徽因的诗歌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多方面思考,行动多于思想。造成她们女性自我意识不同的成因有三个方面:时代社会的不同、家庭影响以及个人性格差异。

  • 情感错位:让散文走向小说——师陀小说《说书人》的情感分析

    情感的错位是小说得以发展的动力,师陀的小说《说书人》正是借助这种错位让散文化的笔法最终以小说呈现。作者通过四次错位让读者在一次一次的情感失落中感受"我"对说书人悲苦命运的同情和对说书职业的热爱,引导读者体验人生的卑贱与杰出、短暂与永恒。

  • 李清照与舒婷爱情诗词中三个自然意象的比较

    李清照和舒婷在爱情诗词中使用了三个相同的自然意象,那就是"树"、"花"、"鸟"。都用"树"表达柔情,李词多用"梧桐"表达孤寂伤感,舒诗则用"木棉"展现女性的刚强;都用"鸟"作爱情的使者,李词多寄相思,舒诗则表痴情;都有"梅花"、"菊花"、"海棠"的意象,但是表达的感情色彩有所不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