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模拟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双季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王斌 万运帆 郭晨 李玉娥 游松财 秦晓波 陈汇林 作物学报 2015年第08期

摘要:未来气候主要表现为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升温2℃和CO2浓度达到450μL L–1(同比增加60μL L^–1)情景是哥本哈根共识下的安全阈值。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 OTC)进行双季稻大田原位模拟试验,以早稻两优287和晚稻湘丰优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大田(UC)、对照(CK)、增温2℃(CT)、增CO260μL L^–1(CC)和同时增温2℃增CO260μL L^–1(CTC)5个处理,研究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CT的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均低于CK, CC和CTC比CK提高籽粒产量19.7%和2.0%,提高氮素积累量15.7%和5.1%;晚稻CT、CC和CTC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比CK分别提高9.2%、14.4%和18.8%,及7.3%、10.2%和15%。茎叶氮素转运率和贡献率早稻CC和CTC略低于CK,晚稻CC、CTC均高于CK。氮素吸收利用率早稻以CC最高(45.7%),晚稻以CTC最高(48.5%),分别比CK提高了35.5%和33.1%。氮素农学利用率与之一致,早稻和晚稻的CC和CTC均最高(23.1 kg kg^–1和26.9 kg kg^–1),比CK提高了56.3%和46.2%。氮素生理利用率早稻和晚稻均以CC最高,相比CK提高了12.7%和10.5%,但差异不显著。CK与UC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不大,这表明OTC覆盖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误差之内。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温度升高2℃对早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倾向于不利影响,对晚稻则相反; CO2浓度增加60μL L^–1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倾向于有利影响;同时增温和增CO2对早稻表现抵消作用,对晚稻表现协同作用。

关键词:开顶式气室温度co2浓度双季稻吸氮量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0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570203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