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思考

时间:2022-11-24 15:23:44
摘要:加强绿色金融培训和人才培养。英国西敏寺等主流银行非常重视绿色培训,树立低碳绿色文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绿色金融 高质量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思考

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环境改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开展的投融资经营管理活动。对于绿色金融,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将其概称为任何促进环境结果更优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和将资金投入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优先议程中的金融经营行为。中国《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认为绿色金融是一种经济活动,其目的是支持环境的改善,应对气候的变化和推动资源节约及高效利用。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涉及的投融资项目。绿色金融产品包含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理财等产品,并加强创新以多层次满足绿色经济及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

1绿色金融全球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明显,世界部分国家或组织不断出台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的措施,绿色金融应运而生。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倡议和引导金融机构关注被投资企业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等社会责任情况,衍生出以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一切投融资活动为内涵的气候金融概念。1997年《京都协议书》为抑制全球变暖的威胁,对发达国家减排目标进行了量化规定,推动建立市场化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由此诞生了碳配额机制下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为核心的碳金融。2003年,花旗集团和巴克莱银行等银行机构,按照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赤道原则,将明确的、具体的环境标准纳入项目融资信贷准则,强调银行与社会环境共同持续发展。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首只绿色债券用于应对气候变化。1980年美国联邦出台《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建立完备的环境法律责任体制,明确银行为污染企业提供贷款负有法律责任。1990年修订《清洁空气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和污染源排放标准,限定碳排放额度并建立可交易碳排放许可证机制。2009年,美国出台《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推动经济发展、金融融资与环境保护结合。2019年,欧盟委员会推出《绿色欧洲协议》,提出“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近几年来,绿色金融在全球范围内仍得到较好发展,更多国家的金融机构采用“赤道原则”。全球在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SSE)中承诺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的证券交易机构多达40余家。英格兰银行牵头就气候变化对英国保险部门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审慎评估。联合国环境部门开发初步绩效框架,涵盖金融体系内直接或间接强化可持续发展成果的相关规则、基准和政策规范。

2中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和发展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得到不断发展。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要求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和管理上须配合政府环保部门把好环境关。2005年出台《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金融信贷政策要有利于环境保护。2007—2011年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绿色信贷指引》,对绿色信贷认定的标准、绿色信贷的管理流程以及信息披露规定进行了明确。随后的《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促进了区域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2013年中国加快了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同步推动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的较快发展。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框架的正式构建。同年中国承诺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将于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并正式加入《巴黎协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治理。2020年确定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态势,已成为全球主要绿色金融市场之一。

3发展绿色金融的机遇与问题

(1)绿色转型带来广阔市场机遇。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给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带来更多全球合作的机会。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立双碳自主贡献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设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构建科技、财政、金融、碳汇等协同保障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增强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强化能源节约与能效提升。调整运输结构,建设低碳城市,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和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碳交易市场机制。中国绿色低碳一揽子政策引领、政策激励,推动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和行业转型,给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带来的领域更宽、市场更广,机遇更多、前景更大。

(2)当前绿色金融尚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多层次产品体系,2021年年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存量15.9万亿元,同比增幅33%(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资料)。绿色金融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发展瓶颈。例如,现有产品中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居多,产品相对不足且种类单一,特别是个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够,涉及面较窄,不能覆盖绿色经济融资需求。绿色金融项目盈利性较低,政策方面优惠、保护、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到位,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绿色金融专业型人才和相关复合型人才短缺,影响绿色金融创新水平。节能减排信息有效统计与检测的机构和工具不够,绿色项目的认证内容和标准不够细化,影响金融机构对客户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评级评分。碳配额、碳交易目前主要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或能源消费量较大的企业实施,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企业相对不多,碳交易市场建设质量尚需提升。

4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

(1)明确绿色金融战略发展规划。商业银行应强化战略引领,抢抓绿色经济带来的市场机遇,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的主旨、方向和发力点,推动提高绿色金融服务共识。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从全行角度建立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和制度框架。同时要根据不同层级相应设立绿色金融机构,赋予其专门履行绿色金融服务的职能。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落实管理责任,配套建立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策略机制,对照监管部门绿色金融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设置专项指标,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激励绿色金融业务拓展及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绿色金融更快更好发展。

(2)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商业银行应把握好经济绿色发展必然趋势,锚定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前景,抢抓市场机遇,结合绿色产业特点、发展现状及融资需求,以产品创新为重要抓手,增强产品多元化创新动能,打造绿色贷款、绿色票据、绿色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传统绿色金融产品,同时要提高创新意识,大力推出绿色理财、基金、消费、融资性工具等新型绿色产品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业务内涵,更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利用数字化经济和5G通信技术、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等,创新开发线上绿色金融业务产品,简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客户办理绿色金融业务既方便又快捷实用的体验。

(3)增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交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可适时采用国际金融公司和部分银行提出的赤道原则,对标“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自身绿色金融业务。与世行、亚行、法开署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参与国际“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模型和数据标准的建设,有效地推动各国绿色金融的理念、政策、标准和良好实践的交流共享和技术援助。抓住绿色项目国际融资需求量大但绿色投资规模不足的情况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化投资,推动实现绿色金融资源的全球化市场配置,多层面、宽领域地与国际金融组织紧密合作,打造绿色金融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4)加强绿色金融培训和人才培养。英国西敏寺等主流银行非常重视绿色培训,树立低碳绿色文化。国内商业银行应分层分类组织培训,学习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知识、应对气候风险所需技能、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绿色金融发展趋势、绿色产品研发与营销、项目识别和风险防控等知识,增进绿色金融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育全员绿色经营理念。积极通过市场化运作,向社会广泛招聘绿色金融高端人才,坚持外部引入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懂业务、能营销、会经营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队伍,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融入政府目标和产业经济发展。当前,政府部门深植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战略规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推进非化石能源利用,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培育绿色市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碳汇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实现绿色转型,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和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市场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应加快绿色金融转型,围绕服务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保护重大战略,聚焦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挖掘融资需要,与政府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绿色金融业务重大项目库,不断加强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

(6)增强绿色金融的科技支撑能力。发挥信息科技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和配套作用,改造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客户管理和信贷管理平台,增强业务系统对绿色金融的办理、标识、统计、分析等适应性功能,兼容各条线各部门业务系统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和相互促进。加快科技创新和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金融的能力,自主创建商业银行ESG报告系统,抓取企业公开披露信息、政府资料库、媒体信息和银行内部数据、其他利益相关方资源等方式,综合性对客户实行ESG评级评分,提高绿色金融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2]裴正纲.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9.

[3]王信,杨娉,王琰.持续强化对低碳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J].当代金融家,2020(12).

[4]刘任重,曲修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4):90-92.

[5]单国俊.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执行标准、市场状况与政策演进[J].商业经济,2018(10).

[6]王浩.用金融手段推进全面绿色转型[J].中国金融,2021(2):36-37.

作者:何汶懋 单位:四川大学 锦江学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