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新需求

时间:2022-12-16 09:48:16
摘要: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确保优秀英语人才的培养效果。所以高校要意识到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英语教学活动与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英语知识经验,不断凸显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 公共英语 课堂 新需求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新需求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篇1

1混合式教学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教室学习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引导、把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不同的教学层次中,教师需要保留部分传统教学的特色与优势,又要适应网络教学手段,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最终目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并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

2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中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校英语课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课程设置不够灵活等问题。此外,公共英语课的受众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于他们的专业课,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期被灌输了“应试”的思想,在做练习题以及写作板块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在听说方面有较大困难,对英语学科产生了思维定式。更多学生在课堂中羞于使用英语表达,即使是有能力表达的,也羞于开口,这使高校学生养成了哑巴英语的习惯。造成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中种种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内部因素。在能力上,学生没有足够的实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心理上,学生无法克服自己英语表达的心理障碍,觉得自己无法流利地运用语言。二是外部因素。高校中没有一个稳定的语言环境可以供学生将语言运用在实际中。为解决一系列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质量的问题,激励机制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自由表达,大大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大多数的学生做到“开口说话”。激励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包容性,舒适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既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又要有适当的鼓励和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变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被激发出学习兴趣。

3混合式教学中应用的激励机制

在混合式教学中,主要使用了目标激励和评价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英语不再是初中、高中时所谓的“主科”课程,加之学生自学习英语起就将“应试”思想深埋心中,相比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学生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点的吸收,这导致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内驱力不足。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将混合式教学与激励机制结合,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更加科学地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自我驱动力。如利用合适的学习APP进行单词接龙游戏,利用线上作业提交功能进行小组间的作业学习和互评。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快速向他人借鉴学习,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此外,管理学中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这种泛化激励,明确具体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一旦被员工接受,这些困难的目标能使激励效果最大化。所以,在教师设置线上或线下作业任务时,应在基本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增加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成就感,将激励的源头由教师设置的目标转换成自己内心的激励,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评价激励也对学生学习动力有着巨大影响。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使激励效果更加显著,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评价。如进行小组任务竞赛,学生可自行找到心仪的组员进行线上抢答,并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评估结果与平时成绩挂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团队意识,更加重视课堂参与并融入英语课之中。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评价更趋向于结果导向而非过程导向,故导致学生学习过于在意结果而非其过程带来的乐趣,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可以更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其个体差异。大学的教育更侧重于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故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要也要关注过程,让学生产生信心和内在动力,降低学生对结果追求带来的压力,达到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4激励机制结合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钉钉APP为例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主流,当代大学校园的主角是生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新的一代对于新鲜事物以及互联网衍生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并对于网络相关信息与思想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接受态度。在进行传统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当代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或互联网相关元素,会提高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钉钉APP为例,钉钉APP与教学相关的主要功能有直播课、直播连线、屏幕共享、钉钉作业、钉钉会议、钉钉投票、接龙等。在传统教学中,除了使用多媒体系统与学生分享视频、音频等资源外,亦可使用钉钉作业,钉钉投票等功能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第五单元的主题为保护水资源。在本单元的导入部分中,学生对于水资源的话题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播放水资源科普视频后,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仅有5人(该班共53人),课堂参与率约为9.4%。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钉钉作业中布置随堂作业内容是观看视频并记录重点内容,补全教材中的听力填空内容,前十名提交作业并提交的答案完全正确的同学可获得平时成绩加分。

随即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认真观看科普资料,并认真记录其中的英文知识,补全听力填空题。最终,总人数为53人的班级中仅有2人未参与互动,课堂参与率约为96%。变换教学方法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十分明显。随后,教师在课堂中打开钉钉APP验收作业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们提交的答案评分,讲解听力填空中的重点单词,最终选出前十名提交并回答完全正确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打破了以往的沉寂,争先恐后地抢答,为自己争取加分的机会。随后基于该方法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表现进行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知,使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并结合了激励机制的课堂互动效果更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抢答”的环境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学生在新鲜感和激励机制的指引下,逐渐融入课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了课堂互动的参与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混合式教学结合激励机制的优势

5.1即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校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快速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在课堂提问环节,如学生以自愿回答为主,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步伐,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而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不语。这会导致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的备课环节受到阻碍,同时也无法有效督促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使用线上教学APP时,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对学生的管控。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教学APP布置随堂作业,设置提交时间,学生在作业链接中提交成果,系统可以快速统计出学生的提交情况,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教师可以迅速发现学生随堂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在课堂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学生课堂互动率提高,教师更易根据后台统计数据,发现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实现从整体到部分的辅导,对于共性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并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交流,实现因材施教。

5.2辅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激励后的学习成果更易被统计和量化。在高校的教学中,学生的总成绩通常由平时表现成绩以及期末成绩构成。在传统教学中,平时成绩的记录和评价标准较为模糊,在平时成绩公布后,学生不满成绩核算的情况时有发生。结合混合式教学后,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时,学生的课堂参与数据一目了然,相比于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混合式教学中的任务完成情况更加公开、透明,同时学生也更易得知自身成绩中的不足,寻求改进之路。

5.3评价方式丰富且新鲜,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的激励教学手段单一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必须采用更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文化强调个体的自主性价值,能够控制和指挥自己行动的人往往受到高度重视。在日常的传统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方式较为简单,有学生演讲、课堂问答、课堂游戏等形式,学生自接受教育以来便已经经历过多种传统的互动,部分学生已经对传统的课堂参与模式表现出了厌倦的态度,对于学习的新鲜感也大打折扣,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混合式教学结合激励机制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实现空间上的转变,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新鲜感,使其更乐于思考。由此可见,结合了激励机制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催化剂。

6结语

混合式教学与适当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是学生和教师,“教”与“学”双向的有机融合。教师在应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以教师的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于不同的线上学习APP,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教师进行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激励能够提高学生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

作者:赵天祺 单位:长春人文学院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篇2

我国把增强技能水平确定成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高校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要立足于能力培养,顾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而在部分高校教学活动中,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无法突破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无法通过英语正常交流和沟通,英语使用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对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层次分析。

1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难以保证教材适用性

结合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诸多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关注到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单一化,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学生,共同使用一套英语教材,接受相同的教学方式,此种情况下,大学生不能在有限时间内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教学效率不佳[1]。除此之外,高校的英语教材也存在诸多种类,部分教材尚未结合院校学生发展情况设置,过高或过低地评估了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特征,有选择地设计教材内容,体现出教材选取的合理性。

1.2没有高度重视公共英语课程,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虽然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是必修课程,但是公共英语在院校与学生两个层面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一些高校的建设经费很多,一部分都投入在了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上。而对于专业英语课程,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对应的教学情况与学科建设的关注度都是不够的,同时一些高校课程设置淡化了公共课程的重要性,不管是教学方案还是教学课时,都会倾向于专业课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公共英语课程受到冷落[2]。部分高校公共英语课程形式化,无法积极地发挥公共英语课程的作用和优势。除此之外,高校在每一个年度都要接纳诸多新生,新进的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难以成正比,特别是具备较高教学能力的英语教师数量少之又少,可能出现英语教师任务量激增的情况,这些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增强自身素质和水平,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滞后[3]。长此以往,高校的英语教师对于工作热情不高,甚至敷衍,这一方面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阻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行政化及社会用人制度改革不能及时落实等因素导致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难以保证高能力英语教师的比例,一些英语教师不仅要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活动,还要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活动,教学安排不够规范,难以全面增强教学效率。

1.3教学考核滞后,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

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设计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和其他种类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是作为权衡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所以在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学校奖励和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等级考试获取等级证书的现象十分常见,一些院校还把学生得到等级考试证书当作毕业的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秩序[4],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进而呈现出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结果。

2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

2.1创新办学思路,优化办学理念

高校在办学方式与教育模式上要凸显自身特征,高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办学思路进行创新,优化办学模式,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与此同时,高校要客观地分析具体情况,确定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实际办学期间,围绕高校的英语特色[5],调整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结构,全面凸显教学目标与办学原则,妥善协调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两者的关系,强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意义,使得公共英语教学成效得以提升,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要求。

2.2保证教材结构完善与师资力量并举,整合公共英语教学

对于高校教材不适用性的问题,教育单位出台对应政策,要求高校英语教学的理念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核心进行。所以高校要选取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英语教材,强调英语教材自身趣味性、实用性和与时俱进性。同时,高校要结合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落实公共课不共同的原则。高校关注公共英语教学活动,加大英语师资力量建设,尽可能地增强英语教师队伍的文化能力与职业素养,有计划性的培训英语教师,全面提高英语教师能力和水平,形成完整的师资结构,吸引更多的英语教师人才,拓展英语教师团队[6]。贯彻以老带新、尊贤结合的梯队建设原则,确保公共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我国高考机制的存在,高校生源差的情况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被改变,然而大学教育的发展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在大学教育体现良好的社会效果背景下,高校办学环境与学科建设势必会得到根源的调整与优化。

2.3突破教学模式局限,引进分层教学

高校英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积极创新,保证教学方法具备多样化。英语教师要全面转变以往依赖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完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保证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现场感与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为前提,高校英语教师要引进分层教学理念,对于不同学生的特征选取对应的教学手段,高校的学生来源相对丰富,掌握的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差异,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多种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所以英语教师要及时引进分层教学,选取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成为分层教学的集中化手段,也就是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划分多个小组,结合能力的不同给学生小组成员分配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活跃公共英语教学气氛,更好地取得教学效果。

2.4体现公共英语专业特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转变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对高校的学生而言,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强,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上要开展就业教育,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英语语言运用对就业的重要性。并且组织学生加入以增强语言技能为目标的学习活动中,立足于具体情况带领学生进行英语竞赛,包含演讲比赛、写作比赛和歌曲大赛等,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大化的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另外,高校英语教师应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关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带领学生欣赏英文模式的电影、外国歌剧和戏剧等,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分享学习英语的欢乐,受到艺术的渲染,感知英语语言自身的内涵和魅力,不断增强英语学习动力,落实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任务。

3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关键点

3.1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因为教学对象涉及的学习种类存在差异,高校公共英语应以教学内容一致为基础,要结合学生学习态度与学生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能力目标,全面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获取对应的知识技能,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得以增强,更好地面对工作岗位需求。针对厌学型大学生,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要把兴趣当作出发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之后,掌握经常运用的词汇和句型,分析文化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针对目标任务型的大学生,教师要适当提高学生学习的要求,由于这些学生学习动机比较明确,所以在确定总体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在每次学习活动中提供精准的学习内容,设计多样的生活任务、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刺激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逐步掌握英语语言运用的技巧;针对刻苦学习型与兴趣能动型的学生,对应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要更为严格,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英语运用的关键点,通过目标语言能够自主地参与交流和沟通活动,增强学生交际能力和水平,这样学生在之后的就业竞争中才能占据不败之地。

3.2教学内容把就业当作导向

高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与行业的发展倾向,立足于学生今后的岗位知识与技能,针对性的完成选择。现阶段,就业市场给予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凸显在几点:运用英语和外国人开展一般的沟通活动,清晰阐述自身建议和看法;书写英文宣传广告和产品报价单,掌握英语资料的查询技巧;在写作方面,倾向于商业信函和会议通知;翻译对应的技术手册与产品手册。换言之,大学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内容要更加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结合教学侧重点,围绕专业和社会发展倾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时效性改革。

比如,对“招待客户”相关内容的设计,就是要把通用语言当作基础,凸显职场语境的特征,市场营销专业围绕ShoppingOnline、productDescription等话题进行;酒店专业围绕Eatingout、Makingreservation等话题进行;汽车专业围绕Greeting、Quality等话题进行。基于此,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上要呈现出不的同侧重点,强调公共英语教学实用性和职业性,使得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全面发展。

3.3教学模式要增强学生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主要是人类在社会分工过程中,由于从事某个职业要具备的素养和知识能力总和,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涉及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心理特征、精神与意识等。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类自身的能力不仅凸显在学业成绩方面,还要凸显在职业能力与就业态度方面。基于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用人机构对人才选拔要求比较严格,所以要想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要凭借专业化的知识和职业素质加以获胜。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应结合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挑选学科中和职业素质相关的知识内容,按照学习内容的特征,完善互动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学生具备的语言技能进行补充,增强公共英语教育的实践性,保证公共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更加完整。由此巧妙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推动公共英语教学活动进行。

3.4教学评估体现教学过程与学生自我评估的特征

总体而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总是把期末考试成绩和英语学习终结性评估结果当作教学评估的最终参考依据,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考试之前,选取死记硬背的手段敷衍考试。此种评估模式不仅会使得教学考核片面性,还不能全面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改善依据。基于此,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考核中,要引进过程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估,即形成性评估。也就是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反馈学习信息,保证大学生积极发展。此种评估方式和终结性评估存在显著区别:终结性评估是教学活动完成之后,以期末课程考试与能力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判断;形成性评估是持续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不只能够得到反馈信息,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还能够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质量。形成性评估的手段包含多种,有学生档案评估、问卷评估、文献评估、观察评估与自我评估。融合形成性评估及终结性评估,既整合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还可帮助教师更为准确的评估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朝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方向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确保优秀英语人才的培养效果。所以高校要意识到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英语教学活动与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英语知识经验,不断凸显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

作者:陈红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篇3

一、引言

面对世界高等教育变化的浪潮,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做出积极的行动。21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突出对于教育质量的追求。2019年,教育部吴岩司长针对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的发展理念,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外语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在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下,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

新文科之“新”体现在新时代、新思路、新结构。新时代是世界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普及,使教育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扩展到网络教学。新时代呼唤新文科建设,科技高速发展为国家人才需求提出新要求,需要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重新打造传统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学科。2021年1月“交叉学科”正式成为教育部认证的新增学科门类。新思路是新的学科交叉理念,从传统的文理分科,纯文科、纯理科专业发展出文理科交叉的新专业,如“工程心理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等。新思路突破了学科壁垒,积极尝试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跨界交叉,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专业人才。新结构在于积极转变专业结构,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将文科、理科、工科交叉融合,探索建立新的学科体系。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新需求

高校公共英语是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公共课,它的主要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语言通识能力,是一门偏重语言工具性的课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是以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为主要目标的英语课程。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相同,英语仅仅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相关的英语,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工作发展没有显著帮助。

2019年,教育部推出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新方案,该方案提出,高校公共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应该主动服务新时代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3]。

因此,高校公共英语需要探索一条英语与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特色教学方式。从学习公共英语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出发,高校公共英语应该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参考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思路,打造符合专业特色的专业英语。从单纯学习语言技能的通用型英语转变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语言支持的服务型英语[4]。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从新文科的学科交叉融合思路出发,高校公共英语课的核心目标是从学生的不同专业领域出发,让学生探索各自专业领域特有的专业英语词汇、语篇结构和句法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专业方面的英语。从课程准备、课程难度和授课量而言对公共英语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是备课量增多。英语教师需要结合书本每个单元的语言学习目标和不同的专业特点找到学生可以跨学科交叉学习的知识点,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做好铺垫。二是课程难度变大。原本学生只需要学习单纯的语法和单词,而新公共英语课程需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背景下的单词和句式结构。这对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授课内容增加。因为需要为专业知识内容进行铺垫与过渡,这必然会增加教学导入环节的时间与内容,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知识转化时间。

基于以上对于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新变化,我们需要找到新的教学模式以推动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公共英语课堂。因此,笔者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此模式结合了近年来新出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英语课堂特有的“任务型教学法”,有效地应对了上述出现的几个问题,同时,能结合高校英语课堂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并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多媒体时代下新文科发展所推动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典型模式。翻转课堂通过借助慕课等网络开放课程,将传统课堂的直接讲解式授课提前到课外,将课内的时间用于深度学习与讨论。其意义在于解放课堂宝贵时间用于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使知识逐步内化。对于高校英语课堂而言,翻转课堂的出现帮助教师解决了备课量大、授课内容增加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慕课平台找到与英语课教学内容相通的专业课知识供学生提前学习,也可以将增多的授课内容转到线上,使课堂教学重点更突出。

任务型教学法引进于欧美国家的外语教学课堂,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是专门针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之一。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旨在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用的交流,注重学生交际技能。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向学生“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英语语言的习得。任务型教学法能有效解决课程难度增大的问题。在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中,教师会向学生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用英语完成一场专业相关主题的辩论,模拟一场英语的专业谈判,做一场英文版的专业知识点授课等。完成任务的目标会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完成了专业知识与英语的融合学习,降低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想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两种教学模式融合创新,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打造出可通用的、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分为:自学准备阶段、合作讨论阶段、评价总结阶段。

(一)线上自学准备阶段

本阶段包括翻转课堂视频学习与任务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根据公共英语课本每单元的英语知识与话题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专业内容制定教学内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新课的专业背景介绍及语法重难点讲解视频。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上的数字版教材让学生完成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英语听力练习作为热身。此阶段运用了翻转课堂中的探索与翻转部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展开初步探索与学习。网络视频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重复多遍观看视频,对新知识点进行初步探索和自主思考。第二步,教师在平台上新任务预告,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任务,完成组建小组和选择主题的准备阶段。学习任务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让学生提前为线下课堂活动做好知识背景和语言的铺垫。教师还可以开启网上智慧教室与谈论区的功能,随时参与小组讨论,查看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线下合作讨论阶段

线下课程教师将以完成任务为核心,带领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课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回顾导入。教师通过视频、问答、趣味测试等活动带领学生快速回顾线上自学的背景知识,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及完成目标。第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分享观点,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尽量用英文交流,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在不同小组轮流聆听学生的观点。第三,小组展示汇报。小组成员根据任务的要求方式展示本组的成果。

以大一公共英语课本《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第一册》第2单元为例,本单元英语学习主题为“电子校园”。本课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电子信息、校园生活相关的单词句法,并讨论与信息校园相关的口语话题。授课对象为大一数学专业学生。英语教师在课前翻转课堂阶段为学生提供选择好的线上慕课资源,其中包括英语专业部分的单词讲解和语法解析,还有数学专业部分的电子计算器、高数运算主题的英文纪录片。同时,教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根据主题“电子校园”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给数学研究的哪些方面带来影响。每小组拟定一个主题,在课堂上围绕此主题做一场5分钟的英语口语展示。学生先在课前对教学平台上的视频资源进行自学,之后根据教师要求划分为6人一组的展示小组,拟定本组的展示主题。

每个小组根据课前讨论好的不同专业关键词,如“高数运算”“电子建模”“计算机与人脑”等主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运用本单元相关的英文词汇和句式结构完成小组的口语展示。英语教师负责监督学生英语语言的正确使用,帮助学生在用英语沟通交流中不断巩固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与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有效交际。

(三)评价总结阶段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点评。教师还可以录制学生的英文展示作品,让学生观看回放并点评自己的表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提出问题的回答,并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重难点。本阶段可以根据上课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总结、线上问答、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阶段性地插入测试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英文书写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上英文讨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英文文章,并提交至“批改网”进行批改和修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份学习成果总结报告。

五、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新文科时代以“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为基础的高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翻转课堂和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使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舒适区,优化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引导的师生角色的转变

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再是单纯讲解语法单词,而是“任务者”、活动组织者和协作评价者。这体现出高校英语学科建设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协助者和评价者。“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出学生角色从被动学习者转换为主动学习者的变化。学生需要在英语课堂中自主组织语言,丰富自己的单词和语法结构以完成任务目标。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

(二)强调互动与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主张在与社会和他人的互动与合作中得到知识的重构与发展。英语混合式教学法同样突出了合作学习的观点,课堂讨论和任务汇报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集体意识,小组成员可以优势互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在小组中完成的角色。写作较好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负责撰写英文文案和设计内容。口语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负责口语汇报和发表。小组活动能激发学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

(三)教学评估模式的多样化[5]

混合式课堂模式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其中包括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在任务结果评估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综合的英语能力,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创造力来完成任务。课堂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和客观成绩分数相结合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

六、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因专业知识单一导致无法深入开展新文科的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新文科要求下的公共英语学科突出英语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多学科贯通的知识结构。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公共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接受的是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大多数公共英语教师的学科结构单一,很难满足新文科公共英语教育的要求。

其次,线下课程中需要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英文对话和讨论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由于公共英语课授课学生非英语专业,部分学生没有投入小组合作,表现出不积极、不讨论的态度。经过教师的沟通,可以得知学生可能因为英语水平不高、口语能力较弱、性格内向、对英语主题不感兴趣等原因拒绝小组合作和课堂活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建设新文科和新型公共英语课堂的保证。因此,完善和提高师资队伍是高校新公共英语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师资队伍的提升。如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引进专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能够实现英语与专业知识结合授课的教师[7]。为现有的公共英语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技能的进修和培训,让公共英语教师参与相关专业和学院的课程研究,组织公共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学院教师开展交流活动,探讨专业的教学问题等。

在线下课程中则更加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鼓励各个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加入课堂活动中去。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大多会选取与学生生活场景相关的话题进行英文模拟。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学生的课前自学反馈为学生量身定制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任务活动,并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估,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合作精神。

七、总结

新文科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程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新方向,积极探索英语语言与专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结合翻转课堂的线上自学、线下探究的特点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完成任务”目标式语言教学优势,提出了高校公共英语课堂可操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自学准备阶段—合作讨论阶段—评价总结阶段”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提高学生在专业门类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让英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我们也从过往的教学研究中总结此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共英语教师在跨专业领域师资力量不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不足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关于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去发现其不足,完善其内容。在后续的研究中,希望能将此模式实践于更多高校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深挖其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 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8-11-18(002).

[2] 吴岩.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19, 2(2): 3-7,90.

[3] 郭英剑.对“新文科、大外语”时代外语教育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17(1):4-12.

[4] 蔡基刚.学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语构建和学科体系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4-19,26.

[5] 夏亚娟.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与问题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82-83.

[6] 邓笛.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外语界,2016(4):89-96.

[7] 韩晓蕙,刘克东,张瑾,等.“一流专业”背景下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思考[J].外语教育研究,2020,8(2):1-6.

作者:陈悠然 单位:闽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