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地理教学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时间:2022-12-16 11:23:13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综合思维 培养策略

地理教学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地理教学综合思维培养篇1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基于地理学综合性提出来的。综合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目标之一。笔者主要以2022年高考文综全国乙卷中的第37题为例,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高考真题呈现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图7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二、关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思考

综合思维有三方面的具体表现:一是从综合角度对地理事象中各要素间的关系进行认知,二是从时空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演变规律,三是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区域要素对区域产生的作用和人地关系问题。本题以海岸线的变化为背景,涉及海岸线位置变化方向、幅度和原因,以及陆面变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关于综合思维,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地理的空间维度,应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考虑。如上述第(1)小题,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平面和陆面的垂直变化而变化。因此,第(1)小题第一问的答案是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

第二,地理时间维度上,地理事象的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上述第(1)小题,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因此,以下为第(1)小题第二问的答案:冰盖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冰盖消融后,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第三,从材料本身出发,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变化对应的原因应该是多重的,需要综合思考。如第(2)小题,从海陆位置上看,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材料中“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一句,可以推测消融区岩层缓慢上升;从板块位置上看,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上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因此,第(2)小题的答案如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导致陆面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使得陆面上升;甲站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甲站陆面抬升。2019年全国文综Ⅱ卷第9~11题考查流水堆积和风力侵蚀、堆积,2020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7题考查火山喷发和流水侵蚀,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37题第(2)小题考查不同时期流水和风力的共同作用……高考题呈现出来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部分知识,通常有两到三种力量,需要综合思维能力做支撑。以事实为基础,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变化对应的原因应该是多重的,需要综合思考。

第四,回归生活,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第(3)小题,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有众所周知的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我们还要知道,地理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大量的水库拦水拦沙会使输送到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泥沙减少。所以,密西西比河流域内众多水利设施拦水拦沙使得河口三角洲萎缩。以上两重因素叠加,使得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因此,以下为第(3)小题的答案: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第五,注重地理事象的变化动态和幅度,用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如第(4)小题,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结合图中甲站海平面的下降,可知海岸线应该向南边海洋方向推进,但由于基岩海岸比较陡峭,变化幅度就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南边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北移,但是三角洲为入海口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所以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因此,第(4)小题的答案如下:甲站区域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作者:童义海

地理教学综合思维培养篇2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思维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解决地理问题中最常运用到的思维方法。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主战场,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主战场,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关注地理综合思维的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的基础。它包括地理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区域综合思维三个维度。

一要注意从地理要素的视角分析地理问题。如在讲解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问题时,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享收集到的家乡的气候、植被、水文、地形、土壤等材料。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出影响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层浅薄,山地比重大,植被破坏严重,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易受侵蚀而导致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等。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关系: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崎岖,土地肥力低,导致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人口素质偏低,贫困高发,因此石漠化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让学生逐步掌握地理要素的综合思维方式。

二要注意综合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角度分析地理问题,让学生形成时空综合思维。例如,在城市的学习中,在时间维度上,可让学生收集家乡曲靖的历史沿革资料,寻找城市发展的脉络,探讨城市的选址在不同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在空间维度上,通过比较分析曲靖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异同,省城、县城和乡镇的异同,中国和外国城市的异同,理解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探索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组织的关系,领悟文化的差异是如何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的。让学生学会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分析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城市化特征;结合市政规划,分析曲靖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慢慢养成从时空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

三要注意从区域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另一方面应特别关注区域的尺度问题。例如,在农业的学习中,大体上云南省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区,但具体到自己的家乡曲靖,则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坝子里边是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山区则以林业、山地放牧业为主,而与经济较发达的坝子相连的山麓地带则以垂直农业为主。通过不断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用区域综合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许多学生觉得高中地理的学习,知识杂、散、碎,所学的知识碎片化严重、系统性不强,这就导致知识的运用难度大,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系统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体现在高考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不强,得分率低。而思维导图的构建可解决学生知识碎片化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备的知识网络。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想象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学生已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大要素组成。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五大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理清任意一要素是如何影响其他要素的,加深对要素的内在关联性的理解。其次,利用这一思维导图,探讨这五大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明显特征的自然环境。先让学生分析较为简单的青藏高原,得出其最典型的特征是高寒,进而探究五大要素是如何体现高寒这一特征的(海拔高、低温、冻土、冰川、草甸)。然后分析曲靖,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温湿,红壤、常绿、阔叶、亚热带季风、喀斯特地貌体现了温湿。再次,利用“黄土高原的前世今生”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哪一要素的改变导致了这种变化(植被),植被变化后其他要素又是如何改变的,从而理解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意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环境发生变化。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组成、特征、影响等)重构思维导图,进一步理清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形成完备的知识网络,解决学生的知识碎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直观地联系到家乡的实际情况,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学习中,课前发动学生在校园里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按形状可分为阔叶和针叶、按质地可分为革质和纸质、按冬季外表可分为常绿或落叶等)。其次,选取香樟、银杏、松针、绿萝、多肉植物等,让学生分组观察,总结这些叶子的特征,探讨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如多肉为什么多汁?香樟的叶子为什么会反光?银杏为什么冬季落叶?常绿的香樟会落叶吗?落叶的时间与原因是什么?)。再次,探讨家乡的自然植被状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曲靖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气温高于0摄氏度,树木不落叶,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形成酸性的红壤,酸性土壤利于茶树、马尾松等植物的生长。探讨不同的环境下植被的种类和特点,利用视频和PPT,观察总结地表植被出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变化,讨论导致这些变化产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最后,选取利用高考题中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信息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8年海南高考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为背景,描述了退耕还林(草)的治理措施,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利用这些材料,循序渐进地提出了三个小问题:①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②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③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生态建设的启示。要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生物的形态特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降水量少、有干土层、冬春多大风)。同时,还要考虑到干旱环境下树木的蒸腾可能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因此,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应深入调查,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四、利用“问题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利用“问题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重点放在“问题链”的精心构建上。巧妙的设问,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气候的学习中,就高寒问题设计“问题链”:①海拔越高是不是距太阳越近?②距太阳越近得到太阳辐射越多,对吗?③得到太阳辐射越多,温度越高,对吗?④如果上述推论成立,那应该形成高热,而不是高寒,这个矛盾的出现,究竟是哪出了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又如,在农业的学习中,结合乡土案例马龙苹果产业的发展,设计“问题链”:①苹果究竟是亚热带还是温带水果,为什么?(温带,冬季落叶)②马龙位于亚热带,为什么能种温带水果?(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③马龙发展苹果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气候、地形、水源、劳动力、技术、交通、政策、市场)④当前马龙苹果产业的发展面临什么问题?(规模、技术、品牌、市场)⑤请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政府官员、技术人员、果农等),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⑥结合乡村振兴,请你为马龙苹果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上述“问题链”的提出,可以激起学生的乡土情怀,培养主人翁意识。同时,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得到梯级发展,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逐步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培养能力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学校周边的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作者:陆锐 单位:曲靖市第二中学

地理教学综合思维培养篇3

一、综合思维能力的定义分析

综合思维是地理知识学习中重要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认知形式,是指在地理知识学习活动中,学生要学会从整体的视野和角度出发,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展开地理知识的联系性学习,从而形成整体性的地理认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立足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特性。高中地理是综合性的自然人文学科,在知识学习中,要想客观地看待某一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就必须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从地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方面认识进行思考。这便要求地理学习活动中必须要具备综合思维。对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来讲,其重要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来引导高中生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去处理生活中的地理难题,提高生活质量。

二、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现状

受新课程素质教育改革的影响,高中阶段的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正确的教学地位上,即,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流行的教育趋势。但是,在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性的问题。首先,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维,许多老师在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没有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实践发展、也没有关注学生地理活动的信息化发展。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优势。其次,高中地理老师在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过程中,主要是立足学生理论化的地理教材,没有构建地理知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和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这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积极展开思维导图地理教学法

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构建地理学习的整体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明确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结合知识的联系性,引导学生从全局角度出发,一步步引出下一层级的知识点和地理学习主题。在地理逻辑框架的层层递进中,整个章节乃至整个教材的地理知识清晰明了地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整体知识框架中,把握地理学习的逻辑性,掌握地理学习的科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开展思维导图地理学习法,首先要把握地理学习的主题,了解地理章节的核心词汇。然后,将主题或核心词汇放在中心位置。从中心出发,结合地理教材与地理知识点,补充思维导图中的下一层级地理知识点,层层递进,将所有的地理知识点都容纳在同一个思维网络图中。例如,在教学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以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与水有关的地理知识为思维导图构架的“原材料”,明确“水”这一核心主题,从水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搭建,分化出二级标题“水循环”和“海水的运动”。然后结合二级标题的地理知识归纳,进行地理知识三级思维导图的搭建。以“海水的运动”为例,其三级标题可以包括海浪、潮汐、洋流。洋流又包括洋流的分类、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等。

(二)积极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发展

地理综合思维培养核心在于,高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整体性的教学方案,并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呈现出要素齐全、元素多样的地理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性把握。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经济技术,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发展,构建积极的教学情景和完整的教学画面,激发学生的地理创新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高中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搜索各种类型的地表形态塑造和形成的科教视频和图片。科教视频的讲解更形象化,也更全面细致。与地表形态塑造有关的科教视频能囊括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将地表形态塑造的过程全面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地表形态的塑造,即包括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例如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地表形态的塑造还包括外力作用的影响,例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未来在遇到与地表形态塑造有关的地理问题时,就能够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出发,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提升学生地理思考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结合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发展

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是源自学生生活的地球。所以,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要走出教材,关注地理学科生活性的特点与本质。高中地理必须要具备生活性的地理教学思维,既要学习地理教材,更要及时走出地理教材,要立足学生日常的生活实践,来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和分析。例如,在学习到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为探讨的主题,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的综合性因素,分析针对环境污染,我们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其他发展中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形成以下地理学习思维逻辑:提出地理问题——从综合地理思维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思维逻辑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地理学习习惯,把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地理知识学习活动中必备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综合性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进行全面性的把握,才能够了解某一地理客观现象的综合成因,从而才能够寻找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所以,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明确其当前地理教学活动的关键性任务,通过地理思维导图学习法,加强地理学习的信息化、生活化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育。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摭探[J].成才之路,2019(4):36-36.

[2]张晓林.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8(5):63.

[3]王春良.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8(8):31-32.

作者:曾尚锦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