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3篇

时间:2023-01-04 16:36:45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目标中,还应纳入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融合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3篇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篇1

在初中阶段,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化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针对进一步实现对于化学知识有效认识,其对于初中生群体化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为了有效促进化学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工作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了探索,其促进了化学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期间融入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教师可以进一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丰富,对于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实践表明,通过结合信息技术组织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与改进,对于学生群体的成长至关重要[2]。

(二)有利于降低学生化学知识学习难度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通过结合信息技术组织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结合相关知识点实现对于化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与思考,其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对于学生群体化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3]。与此同时,通过结合网络资源有效实现对于化学知识的展示,教师可以进一步降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理解难度,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有利于提升化学知识教学工作效率

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通过有效做好对于化学知识的研究与渗透,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群体合理实现对于化学知识的充分了解与系统掌握。与此同时。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对于相关知识的分析与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工作效率,为化学教学工作综合水平的提升与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方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课件

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为了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充分融合,教师应在课前积极做好对于教材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从而结合信息技术做好电子课件的制作[4]。在这一问题上,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通过有效制作相应的电子课件,教师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合理把控,有助于促进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与优化。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对于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展示,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综合水平的优化提供了强的保障。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制取氧气》一课时,通过积极做好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对于秩序氧气的相关步骤进行充分展示与合理分解,以便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化学实验要点的充分了解,以便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相应资源实现对于氧气制取实验的合理操作,对于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促进了新时期我国初中生群体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养成。

(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构建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通过积极做好对于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教师可以在教学阶段积极做好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梳理,从而结合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践证明,通过相关活动的合理开展,教师可以更好地结合网络资源对于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组织,对于良好学生群体知识探索兴趣的激发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原子的结构》一课时,通过有效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对于原子结构模型进行充分展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点有效实现对于相关内容的系统探究与合理解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与延伸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为初中生群体化学能力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实践表明,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相应化学知识,对于学生化学理论能力的优化至关重要。

(三)完善教学反思体系,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工作要点

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为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教师在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对于学生群体课堂表现的关注与点评,从而根据学生实际诉求有效转变教育教学工作实施要点,其对于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大量研究资料指出,良好的教学反思与点评工作可以帮助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活动时进一步实现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与总结,对于教学工作要点的调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一课时,通过积极做好对于学生表现的分析与点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正确评估信息技术的融合效果与不足之处,以便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与变革,其对于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在反思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实践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总结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融合经验,其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与道路。总的来看,为了全面促进新时期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对如何组织化学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其全面推动了化学教学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合理改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做好对于教学理念的调整与变革,正确认清信息技术性的价值,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以便促进知识展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在此期间,教师应积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从而有效推动教学工作侧重点的调整与转变,以期促进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工作的融合,继而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合理培养。

作者:达顿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篇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目标中,还应纳入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同时,从化学学科的特点上来说,由于化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学习,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难度。面对这一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敢于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将化学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助力价值,借助PPT、微课、电子白板等,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灵活、更加生动的化学课堂,旨在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科素养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融合现状分析

纵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现状并非十分理想,主要存在两个极端现象:第一,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排斥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教育体制的改革核心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改革背景下,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融合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部分化学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转变。在根深蒂固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化学教师依然青睐“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对化学知识进行灌输。同时,化学教学内容常常局限于教材中,学生只需要记录和背诵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会长期处于松散的状态,难以真正活跃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逐渐出现大脑迟钝的现象,一旦面临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便无法适应。第二,过分依赖、盲目使用信息技术。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部分化学教师由于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或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等现象。首先,化学教师全程应用信息技术,将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搬到PPT上,致使化学课堂教学完全成为讲课件。如此,由于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将化学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出来,难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无法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次,应用网络实验代替学生探究实验。化学实验是深化理论知识、落实学科素养的关键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化学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运用网络实验视频代替学生的探究实验。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制约了学科素养的发展。再次,盲目套用他人的课件。部分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常常借助现成的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等,并未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加工,致使化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最后,课堂通量过大,给学生预留的思考空间比较小。部分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单纯思考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忽视了学生思考空间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的变化上,甚至来不及分析知识点,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一)趣味呈现,唤醒学生内驱力

以往,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采用“粉笔、黑板”等方式进行口头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且枯燥无味,难以满足学科素养下的化学教育目标。甚至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内心还会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使其逐渐丧失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从网络上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将其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更有感受力、表现力。如此一来,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呈现模式下,能够产生强烈的知识探究欲望。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从传统的口头讲解模式中解放出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方式给学生呈现化学科学家的故事、发明等,或者给学生补充具有时代性的前沿成果,包括“纳米技术、材料化学”等相关材料,并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其直观地呈现出来。如此一来,真正优化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同时,为了加深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教师还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指向教学内容,借助视频、图片等载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视觉、听觉等情境体验,以便于学生产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中,基于这一部分知识特点以及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存在极强的被动性,难以实现化学课堂的高效率学习。基于此,教师就可融入信息技术的助力价值,将学生带入到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中,最终借助情境的驱动,使其产生正向的学习行为[2]。

(二)补充内容,扩大课堂容量

以往,初中化学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致使化学学习非常“低效化”,难以满足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教师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将更多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进行整合,以扩大课堂容量,满足初中生的化学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从网络上搜集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并借助通信软件、公众号,将其推送到学生面前,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堂时,就搜集了与其相关的资料内容,并以《后天》中的片段作为切入点,给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接着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人物和场景进行感知,并结合补充的资料内容,思考:在这些自然现象中,蕴含了哪些化学知识?地球上的冰川为什么会出现融化的现象?导致地球上冰川融化的原因非常多,究竟有哪些?温室效应又是如何出现的?导致二氧化碳增加的因素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那么如何从化学的角度上进行解决呢?如此一来,通过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不仅拓宽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也为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纵观传统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师常常束缚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借助“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讲学生背”的模式进行的,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基本上是采用“讲实验”的模式进行的。如此,严重制约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落实。因此,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可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融入实验教学中,将原本那些需要口头讲解的实验,借助视频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也真正实现了化学实验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固体溶解”或者“分子扩散”等实验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对固体溶解、分子扩散过程进行直观、形象的感知,教师就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使得学生在定格、重播的过程中,通过肉眼体会到化学变化的真实过程。另外,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受到学科特点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相对比较危险的实验。这些实验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学生也无法进行观察。例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为了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可借助信息软件,制作出粉尘爆炸的模拟动画,以便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感受到粉尘爆炸的危险性[3]。

(四)突破化学学习障碍

基于化学知识的特点,在当前滞后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现状,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将化学研究对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尤其是那些无法通过肉眼、亲手观察到、摸到的化学物质。如此,不仅增添了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原本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例如,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这一节化学课的教学重点。由于这一知识点极具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其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还会产生一个疑问:“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关系是如何进行类比的?”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就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借助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在该动画视频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蚂蚁,运用它代表原子核。之后,通过视频镜头逐渐推向远方,将蚂蚁的画面转化成为一个体育场,代表原子。如此,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下,对这一知识点形成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明确了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关系。另外,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距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距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不仅要将传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运用3D动画的形式,将核外电子分布层排布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便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下认识核外电子的能量分布规律。如此一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有效化解了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实现了化学知识的高效学习。

(五)信息技术增加互动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唯有将两者结合到一起,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纵观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将教材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传递给学生。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放养”,要求化学教师要将自己置于课堂“总导演”的角色中,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进行互动,并在有效的互动中实现化学的高质量学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初中化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提前将教学视频出来,指导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视频进行前置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初中学生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和疑惑点,并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则通过线上互动,掌握学生的学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另外,教师还可借助线上平台给学生传授一些化学学习技巧、学习资料等,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例如,在“铁元素和氧元素的反应”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利用网络平台,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微课引导开展自主学习,最终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反馈,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案,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六)信息技术助力学科素养

要实现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育人目标,单纯地依靠口头讲解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基于此,化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为学生补充一定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满足学科素养下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得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体验下,产生强烈的情感认知,最终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通过视频资料、图文资料等,给学生展示了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真切感知环境问题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最终促使初中生在形象的感知中产生情感认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落实学科素养下的学习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明显的“低效化”,难以满足学科素养下的要求。基于此,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肯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助力作用,并将其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扩大化学课堂的容量,优化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师生互动以及学科素养的落实,真正提升初中化学的高效学习。

作者:白玉红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九年制学校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篇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生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思维、养成良好三观、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受到化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成长阶段以及其他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效果较为一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学技术,已经在我国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所应用行业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相融合,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中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降低了化学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水平。文章本部分将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对学科充满兴趣和热情进行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许多初中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化学学科本身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多种不同困难问题,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二是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制约,初中教师与学生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学理念老旧,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全方面成长发展,并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也随着发生了变革,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全面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发展、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化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课堂中以口述板书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教学评价不足。对于学生而言,及时获得教师对自身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自身学习化学的热情与主动性。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评价活动,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后,教师并未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无法激励学生。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主动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价值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较为枯燥,趣味性不足,在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难以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甚至可能产生一定的学习抵触情绪。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将信息技术融入化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对于世界与事物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与反应原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有毒有害物质,并不适宜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展示和演示。在面对此类化学实验知识时,学生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容易遇到困惑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合理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3.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本身学习难度较高,而重难点知识又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知识内容部分,重难点知识相对而言更加深奥晦涩难以理解和掌握,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关键。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有效地针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进行融合,教师能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逐步分解,帮助学生攻克难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显著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水平,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不能盲目地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只有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文章本部分将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1.明确教学目标,搭建教学平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必须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确定教学目标,需要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状态、课程知识内容难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化学教学目标以及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化学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大优势体现在其能够搭建相应的教学平台,使化学教学实现随时随地教学,摆脱教学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信息技术能够将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以软件应用程序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云端或是移动设备中,学生能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或是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重难点知识,从而帮助自身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在进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课题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告知学生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前进行充分预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云课堂平台,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传输至云课堂中,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

2.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互联网作为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了社会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技术,互联网上拥有海量的化学教学资源,能够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高效学习。同时,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知识内容资料,能够在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同时,拓展自身知识面,丰富自身所掌握了解的知识内容,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例如,在学习《金刚石、石磨和碳60》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配小组任务,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金刚石、石磨与碳60之间的联系、区别、性质、用途,同时要求各个小组在组内安排每一位学生的任务,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展示,并对其他小组资料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将互联网应用至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收集资源、分析资料的能力,并顺应信息时代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3.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积极氛围。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集中注意力。在此情况下进行教学,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例如,在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全新的化学概念与知识,学生可能存在无法理解与掌握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电子白板与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所常见、常用的液体,并引导学生思考依照生活中的用途,分析不同液体的酸碱性。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至相应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多元教学方法,突破重点知识。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在教育事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推动了教学方法的优化与进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方法逐渐出现并应用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例如微课教学模式、交互式白板教学模式等。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传统单一老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开展深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内容。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发展。例如,在科粤版九年级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对生活中所发生的部分现象进行解释。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原子与分子的概念,且概念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一般情况下,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分子、原子概念知识内容,无法深刻领会“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这一初级形式的化学概念。由于生活中无法通过肉眼直接接触和分辨分子与原子,因此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一定困难。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视频、动画、图片的形式,将分子与原子形态结构进行展示,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5.改进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动力。虽然化学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较强,但也具有抽象化较强、难度较大的特点,许多初中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知识时,充满热情和动力,学习效率较高,学习效果较好。但在长时间学习后,往往会因为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影响到课堂学习与教学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化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后第一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推动不同层次学生更加主动积极进行学习。例如,在科粤版九年级第五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一课教学后,由于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整体难度较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和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云课堂的方式,第一时间将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和反馈给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导家长督促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复习和习题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牢固地掌握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具有诸多显著的优势与意义,文章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对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方式进行了全面阐述总结,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熊坤斌.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7,(7):56.

[2]许晓燕.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探究[J].科学咨询,2020,(23):214.

[3]王艳秋,肖刚.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J].文渊(中学版),2020,(5):84.

作者:陆小妹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六中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