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3篇

时间:2023-01-11 17:00:03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有效的历史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历史发展观念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健全人格,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构建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3篇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的趋势。高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教师要转化自身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促使课堂从浅层迈向深度。

一、创设历史情境,开展史料实证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每个知识点都会受到其情境因素影响,学生需要与情境进行有效互动。所以,历史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结合不同的史料,深度引领学生开展多样活动,进行深入探索,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讲解《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多张图片,图片中分别表示出不同阶层的西方民众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选择,并让学生分别扮演图中的人物,创设出富人贱价销售汽车、普通人贩卖家当、穷人等待工作的情景。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以此更好地学习这段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历史素养,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二、提升教师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持久发展,使其形成社会需要的品质能力。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教育教学讲座、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课堂知识的深入程度。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知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还要时刻关注着社会中的史学理论和最新发展成果,继而完善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便可以改变当前浅层化课堂的现状,不再被表层性的教学局面所桎梏,贯彻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着现代化的范式,通过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理论将知识有效地联结起来,避免教学内容仅在知识层面体现,从而使得学生自然地学习、了解该课内容,使其在史学理论下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深入、系统的认识。

三、制定教学目标,构建主题立意

历史知识的价值在于与学生发展相互结合,从历史角度出发,开阔学生眼界,促使他们能够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所以,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将新课程标准当作标杆,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当成基本目标,然后制定出切实的措施,避免空喊教学口号。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这一专题为例,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复习初中所学习的袁世凯复辟、新文化运动等知识,然后在具体、生动的史实当中分析近代民主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教师除了要讲解军阀割据混战等基础史实,还要让学生了解民国初年以及民主革命后的经济、社会生活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深度设计,教师便能够将核心素养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贯彻落实深度学习理念,让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层面,感受历史魅力。

四、整合教材知识,架构时空观念

开展历史授课的关键依据便是教材,同时教材也是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载体。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定着自身教学的深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从多个维度入手,整体化地设置教材结构,对历史学科进行整合升华。该整合模式主要分为两种: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历史史实间的横向关联,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开阔的历史视野,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其次,教师要加强历史时序间的纵向关联,从对部分内容的梳理着手,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古代史时,经常会因为内容的时间跨度大而让学生出现时序混淆的问题,无法充分掌握其知识结构,为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就要整合教材知识,架构时空观念,促使学生高效率掌握历史知识。

五、开展探究讨论,加强历史解释

有效的探究讨论是教师指引学生迈入高效学习的关键一步。因此历史教师要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支柱,促使学生能够享受历史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探究讨论,以此加强历史解释,使得学生可以熟知历史,并引导他们探究史实的产生过程,继而在历史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启发。这样,学生可以就问题分享沟通,提升学生主体性,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在不同的思想中加强历史解释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便可以结合社会各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来让学生展开深入探讨。以“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主题,并为学生展示多则材料。该问题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也是多年来始终研究的重要话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那么历史教材中展现出的是几种浓缩化的意见。既有从即时态思维进行考量的,也有从昔时态思维进行考量的。可除却这两种观点,教师也要让高中学生擅于从共时态思维探讨问题。在那时的社会条件背景下,统一是很难完成的,若将该目标强加到辛亥革命中,无疑有失公平,甚至苛刻。当教师将以上“革命叙事”观点为学生讲述后,学生便会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可以很好地贯彻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六、注重知识总结,深化家国情怀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的学习思维,注重历史思想情感、家国教育以及视野培养,形成高效课堂。尽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忌使知识点僵化、重复,而要通过总结使教学的立意得以升华,强化情怀的培育。以《辛亥革命》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通过林觉民的《与妻书》,为学生展示革命时期的伟大爱情故事,为学生具体展示革命时期青年的爱国之情与情感交杂的历程,将林觉民的爱国热情凝成一封书信,留给尚存世间的世世代代。教师在课前通过这一封书信的展示,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热情,为学生创设一种仿佛置身烽火岁月的真实情境,高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人本身是一种与情感挂钩的动物,如陶行知先生口中的:“在感情之间的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是知的教育;时期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努力奉行,便是意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也需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情意的渴求,在走近名人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领悟情感,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热情。综上所述,当学生能够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去感受历史时,便有利于他们体验历史学习思维的独特性,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做到充足认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科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继而构建出高效的历史课堂。

作者:梅世明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篇2

历史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有效的历史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历史发展观念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健全人格,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面对这一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目标,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历史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以考试为导向实施教学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高考,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自行设计教学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引导学生按照教学重点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致使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同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制约下,高中历史课堂气氛往往极为枯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忽视了历史知识的人文性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到理论知识的灌输中,而忽视历史学科中设计的人文知识、人文情感等方面。如此一来,根本无法实现新课改下的“三维教学”目标,降低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角色并未得以转变。教师并未摆正自己的位置,依然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则处于被动的状态,作为课堂的观众,被动接受知识,严重制约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解析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目标,不断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与传统的历史课堂相比,主要是指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以高效性为基本的教学准则,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简言之,在高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具有极高的转化率,学生在学习目标实现的背景下,能够转变自己的学习思维和状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学习的关键[2]。可以说,高效课堂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即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果,这是与传统低效、无效课堂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高效课堂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效率最大化

高效率是高效课堂重要特征,集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高效率就是指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效益最大化

主要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和历史学习兴趣等,促使学生在高效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三)效果最佳化

主要是在高效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更新和优化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充分借助新型的、多元化的历史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高中历史学习。

三、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分析

(一)趣味性教学,提升历史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比较陈旧,基本上都是采用生硬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因此,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时,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时,应做到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将历史小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或者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演绎,活跃历史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教师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时,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音乐、视频、图片和漫画等素材,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进行转化,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精心设计科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唤醒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高中历史学习[4]。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在高中历史新课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知识、明确历史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时,应理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紧紧围绕新课改下的“生本理念”的主题开展教学。1.教师在设计历史教学计划时,不仅要结合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还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不断提升历史教学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2.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在历史教学时可充分借助自主探究的形式,结合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通过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有效地改变传统历史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3.教师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时,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具备的学习能力等,设计出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实施层次化的教学手段等,进而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中,获得发展。

(三)重视课堂讨论,借助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时候,应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充分借助有效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在有效的讨论和互动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思维,进而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另外,教师在构建互动课堂的时候,应充分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思维碰撞等途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具有讨论、研究意义的问题。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促使小组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都可以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可以在他人的质疑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历史知识的高效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也随之得到锻炼和培养。

(四)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延伸课本知识

在新课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时,不仅要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还要结合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延伸,积极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将其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使其在相互补充和作用下,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在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可在上课之余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引导学生在亲身参观的过程中收获历史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另外,在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历史课后作业的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去寻找、探索历史知识。不仅增加了历史作业的趣味性,也促使学生在实践的作业中,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加强教学反思,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学反思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再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课堂教学计划,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应思考教学计划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艺术性等,考虑既定的教学计划是否科学,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是否充满艺术性,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最后,教师结合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其更加科学、有效,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均面临着改革的重任。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紧紧围绕高中历史“三维目标”优化教学手段,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互动讨论、延伸历史知识等几个方面,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师在完成历史课堂教学之后,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在“反思—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完成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作者:王丽薇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篇3

历史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看到过去,也能够在分析历史的过程中预测未来。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灿若星河,作为后来人我们要铭记历史,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增加个人历史知识储备量,提升个人文化内涵,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看问题。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应当立足课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激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历史课堂目前存在的现状

多年延续的传统教育形成了一定思维模式,而高中阶段直接面临高考,取得高分是当前历史课堂追求的唯一目标。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忽略了学生主体感受,只是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历史体系的构建和高效课堂的形成不利。针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过分强调历史的应实性,单纯地将历史当成一项提分工具

历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非常注重分数的。历史成绩的平均分、优分率、合格率也成为众多学校评比的标准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会要求学生根据高考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刷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削弱,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下降。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系统的学习,不利于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对构建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也不利。从家长层面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多年来家长一直都非常重视语数外学科,注重语数外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历史学科却不太注重。家长对学科的态度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长久以来学生也没有将历史放到足够的高度来认识,对历史的重视程度自然不够高。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自主地学习历史,多数情况下是在老师的推动下,才能完成历史任务,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

2.过分强调知识点忽略了历史的人文性

有的人认为历史就是对以往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学生只需要记住年代和人物就可以了。在当年的高考背景下,单纯地熟记人物和事件是难以取得高分的,只有历史的人文性有充分的认识,才能从更深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历史解题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性。概括地讲历史人文性指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宗教、艺术、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属于文化范畴。高中历史教学中更要体现人文性,就需要教师从两个方面思考如何构建课堂教学:首先是对文化的传承,让优秀的文化得以更好传承下去,并能够发扬光大;其次是引导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过分强调知识点,就会减弱历史人文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把知识点的讲解与识记与历史人文性结合在一起。

3.忽视历史的主体地位

历史虽然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却有着丰富的贯穿性。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历史题目,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综的理解。从目前的高考题型来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题目在加重。单纯套用知识点解题,是很难取得高分的。此外历史知识的丰富,能够帮助学生打开眼界,为其他各科学习奠定基础。当前的教学中,历史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无论从课程的设置,还是分配给历史的时间,都能看出历史并没有体现出主导地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角度,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

二、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课策略

高效课堂是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来,将老师要求学转变为学生想学,由内而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获取的知识,比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学习,更具有长久性,而且长此以往的这种方式训练,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各科的学习都有积极作用。

1.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写,学生在座位上边听、边记,重复循环的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再加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一定限制的,重复的动作持续时间长了,就无法再集中注意力了。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上,是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的。现在的高中生视野开阔,知识面也非常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做到这些,就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如高中必修一的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章节教学,就不能采用灌输性教学。因为关于秦朝的历史和诸侯争霸的故事,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各种图书都有相关介绍,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可以采用问答式,让学生讨论回答。首先教师提问。问题有以下几个:(1)战国时期出现过那几个有实力的诸侯国?(2)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你是如何看待的?(3)秦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你觉得他最有效果的军事战略是什么?(4)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请你思考下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提问,能够迅速地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搜索、整合,也能与本节课的教学相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出来,课堂效率也就上来了。

2.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样

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知识点,以往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知识点的背诵成为学生的主要方式,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短期内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时间长了就难以记住。唯有建立在兴趣、热情、自主的基础上的学习才能形成持久的记忆,才能让知识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习历史不仅需要学生熟记知识点,也要学生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为提升课堂效率打下基础。高中历史必修二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以这章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是引导学生完成如下任务的:先请同学们回忆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现状,在同学的回答和讨论中,我们能够基本上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现状,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近代工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逐步兴起的。这个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以往的知识以形成个人的观点。最后结合具体事例,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近代工业兴起的历史意义。同学们的答案可能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因此要做好引导,以免学生思维方向发生偏移。同学间的观点补充,也非常有利于历史意义的总结,可以帮助各位同学打开思路。

3.立足教材精心准备备课

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前都要教师积极准备的,因此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备课不光是老师对教材的熟悉,也是老师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的必要环节。任何一名教师都不能忽视备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备课环节,积极践行备课制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备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取舍,善于刷选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重点;(2)设计与知识点相符的练习,保证学生每节课都能得到一定的练习,实现学练习结合的教学模式;(3)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背诵;(4)交给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式,并能在课堂上不断地运用,以保证学生都能够掌握。比如在分析某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让学生在书本中划知识点,然后背诵。在考试中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明明背诵很熟悉的知识点,考试时却出现了淡然或记忆模糊的现象,导致不能将事件的历史意义写完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交给学生正确的分析方法,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但不能灵活运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对于历史意义这样的题型,先从外部环境(原因)、内部环境(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是事件的直接意义和间接意义,最后分析该事件对历史的作用。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分析,学生就不容易淡忘知识点了。教材是一切教学的根源,任何时候一定要尊重教材。只有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状研究出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保证高效课堂的建立。因此每位高中历史老师一定要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将熟悉教材和备课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保证教学效率提升。

4.多样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其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高中阶段要面临高考,学生的压力都比较大,而在高中阶段各种考试中都有分数的比较。如果是模拟考试,会将分数与往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相比较,对学生来说是会产生很大压力的。历史作为一门文科,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我们不能以某一次或两次的成绩给学生定性。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违背了教育的原则。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应该以单一的评价机制进行。试卷答题检测是一种方式,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探究出更多有效的检测方式,与试卷检测相互补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性,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回答的问题是否有创造性等,可以纳入平时的评价机制中,或是成为评价机制的一部分。只有多样评价机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上课才有激情,才能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蒙优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探索[J].新校园(阅读),2018(04).

作者:曹鹏 单位:安徽省巢湖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