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德育实践总结8篇

时间:2022-05-08 06:27:17

德育实践总结

德育实践总结篇1

转眼间,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已结束。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有收获亦有不足,特作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分管的工作总结:

1.学科教学

本学期,我分管的学科是语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心理、体育等,在语文教学方面,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在重视学生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晨读时学生一起背诵《弟子规》。中午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学生都人手一本字贴,在班主任的巡查指导下进行书写练习。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为学生们补充了许多课外阅读书籍,既增进了班级的文化氛围,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对于阅读和习作的指导,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上。在课文教学中,要求语文教师重视阅读技巧和习作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水平。唐玉玲老师作为小学部年龄最大的一线教师,承担着四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耐心地辅导待优生,是我们小学部全体老师学习的榜样。慈志华老师,指导学生训练认真有科学性,在全市的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颜晓囡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她指导的马嘉瑶同学,在荣成市校园朗读者比赛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她指导的张景怡、曲函林两位同学都入围了“创新作文大赛”最后的决赛。马秀梅老师在工作之余积极上进报考心理咨询师且顺利通过,成为小学部第一位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班主任。

2.继续教育

重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工作。依据学期初制定继续教育项目及计划进行逐项完成,实行过程性管理。对数量、质量严格把关。每次,老师上交上来的学习资料,我都一一进行过关及记录,没有上交的及时督促。我们重视了继续教育学分的认定,在市局的学分认定时,给予了我们资料齐全的肯定,圆满地完成了继续教育学分的认定。颜晓囡、唐玉玲、梁爱妮三位老师的培训记录每次都是书写最认真的。

3.督导评估不足与改进

上半年的督导评估中科研、心理、综合实践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在下半年我想这样改进:

科研:开课题研究会议,确定各人分工与责任,跟进督导研究进度,研究资料及时上传网站课题研究栏。

心理:设立一位专项心理管理教师,切实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开设学校心理咨询服务项目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各班设立一位心理危机监查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综合实践: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及时搜集各种资料,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在综合实践网站投稿,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在实处。

二、新学期分管工作措施

(一)教育科研工作:

措施:

1.严格落实研究计划中的各项研究任务,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辅助教学。

2.跟进督导研究进度并记录年终的百分考核中。

3.所传文章必须为原创,不得在网上照搬,若发现有此情况,文章予以删除并通报记录在百分考核中。

(二)教师教育方面

措施:

1. 校本培训实行培训签名制,每次培训由老师本人签名,不得让人代签,以确保受培训老师的到位。严把质量关,每次培训的内容要求老师认真地在培训纸上写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并记录年终的百分考核中。

2. 参加市局培训,要按时参加并认真记录学习内容,培训后要上交四份材料(培训通知、手写内容、培训相片及培训作业)存档,以备市局检查。

3. 远程研修按市局要求今年每人都要有两个工作坊,且不少于30分的数据。过程性督导老师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定期统计学习情况。按市局要求的时间截点前,督促没有完成的老师尽快完成。

(三)特色建设

我们学校的特色是自信教育。我分管的有心理部分、田园探秘、快乐读写。在这几方面,我准备这样做。

心理部分:

小学部以心理游戏为主,每个年级开设6个心理小游戏,由马秀梅都主导,各班主任实施。马秀梅老师负责五个年级的心理小游戏与辅导,与班主任一起实施小游戏,并就实施的资料及时搜集,每个年级形成一个小系列,最后把五个年级的做成一个大的系列。

快乐读写:

快乐读写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必修课以语文老师为主导,以课堂每节课前5分钟来进行口头讲述、复述、演讲。写除以书写外,另外以课堂小练笔、时事新闻小感悟、细节小描写等来进行自信教育。而选修部分,小学部以故事吧、经典读诵校本课程为依托。

田园探秘:

德育实践总结篇2

一、领导重视、迅速落实

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是全国妇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局把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作为九月份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迅速落实工作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在全县教育系统全面展开。

二、主题引路,广泛宣传。

教育局和各学校紧紧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这一主题,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开展了家庭道德教育宣传活动。教育局和各学校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条幅等集中宣传家庭道德建设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营造有利于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各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之机,对“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中央、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宣传家庭道德建设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宣传“双合格”活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使广大家长提高了认识,为全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局还在〈〈教育简讯》开辟了家庭教育专栏,刊载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专论。通过教育局和各学校多层面、多形式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宣传,使广大家长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家庭道德教育对社会、家庭、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教育局的督促和指导下,各学校组织青少年学生继续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学校通过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做一天‘小家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亲情,体验父母的艰辛,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理解,进一步营造了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今年10月,教育局与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一起,邀请了老干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新理念,推广家庭教育新典型、新经验,受到家长们广泛欢迎,参加听讲家长和学生达3000多人。

家长学校是广大家长获取先进家教理念,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阵地。全县各学校均建立并完善了家长学校,并依托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解答家长关于未成年人养育、教育、维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家长素质,鼓励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通过家长学校教育,为家长理智地教育孩子,完成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德育实践总结篇3

    一、领导重视、迅速落实

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是全国妇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局把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作为九月份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迅速落实工作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在全县教育系统全面展开。

二、主题引路,广泛宣传。

教育局和各学校紧紧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这一主题,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开展了家庭道德教育宣传活动。教育局和各学校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条幅等集中宣传家庭道德建设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营造有利于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各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之机,对“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中央、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宣传家庭道德建设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宣传“双合格”活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使广大家长提高了认识,为全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局还在〈〈教育简讯》开辟了家庭教育专栏,刊载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专论。通过教育局和各学校多层面、多形式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宣传,使广大家长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家庭道德教育对社会、家庭、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教育局的督促和指导下,各学校组织青少年学生继续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学校通过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做一天‘小家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亲情,体验父母的艰辛,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理解,进一步营造了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今年10月,教育局与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一起,邀请了老干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新理念,推广家庭教育新典型、新经验,受到家长们广泛欢迎,参加听讲家长和学生达3000多人。

家长学校是广大家长获取先进家教理念,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阵地。全县各学校均建立并完善了家长学校,并依托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解答家长关于未成年人养育、教育、维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家长素质,鼓励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通过家长学校教育,为家长理智地教育孩子,完成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德育实践总结篇4

一、认真反思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德育关键是改进德育,而改进德育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目前我县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忽视”、“五个脱节”。“四个忽视”即忽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内容有成人化倾向;忽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缺少针对性;忽视素质教育的要求,缺少创新性和实践性;忽视中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教育方法、手段滞后。“五个脱节”即智育与德育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脱节。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今后增强实效性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认真总结德育工作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只有善于总结,才能更好地提高。认真总结已取得的德育经验和成果,正确处理好发扬和改进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总结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经验;二是总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经验;三是总结德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四是总结家教工作的经验;五是总结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六是总结加强师德队伍建设的经验。通过总结,展示德育成果,丰富德育经验,增强德育工作信心,更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开拓创新。

三、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第一,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德育的地位与作用涉及到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人才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德育内容是做人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构成我们时代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因此,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前提。

第二,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指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心理、生理实际,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不能脱离这个实际,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我们的决策服务。

第三,突出重点。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开展这五项教育,我们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其顺序性。从重要性上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但从入手点看,应先是重在导向的品德教育,然后依次是法纪教育,适应环境、调节心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最后是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在五项教育中,品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导向,政治教育是根本。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有计划地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第四,尊重规律。时代呼唤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指人的发展规律。人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品德形成则是知情意行的过程。所以在开展工作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对忽视中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育内容、方法成人化的倾向,同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德育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广大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

第五,抓主渠道。德育的主渠道:一是思想政治课,它是德育主课,主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二是各学科的育人,必须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和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形成德育合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渗透力,使学生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因此,要把德育渗透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引入课堂评价标准之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把德育和教学紧密结合,不要搞两张皮。

第六,建设队伍。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德育队伍建设主要是建设班主任队伍,而抓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培训,要把培训工作当成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1)在培训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集体学也可以自学,但要有计划,有考核,有交流。(2)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学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艺术,而且必须学习政治理论。(3)在培训对象上,要分层次培训。一是普遍培训,大面积提高;二是重点培训,培训班主任工作带头人,建立优秀班主任资源库;三是对青年班主任进行培训,使班主任队伍后继有人。

第七,拓宽途径。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这方面我们有优势:众多的教育基地;怀柔区优美的环境、众多的旅游资源;革命老区光荣的传统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拓宽途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制订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第一的观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第八,搞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三结合的重点是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互相沟通。其中,主要形式是举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应做到“七性”,即:保证参加培训家长的稳定性;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授课单位以年级和班级为宜,增强针对性;调动家长教师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表彰,听取意见,体现家长的主体性。

第九,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它给我们学校的德育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如何发挥网络资源的教育优势,克服其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这将成为我们今后要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德育工作者首先应具备四种意识,即:网络意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只有具备这四种意识,才能从容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德育实践总结篇5

关键词:德育 评价 科学性

德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一种适应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教育机制。可纵观学校德育评价,却常常偏离这一目的,其主要缺憾有:

(一)以德育者自身工作量来衡量德育成绩。

一些学校评价德育工作,总是罗列一些德育的具体事务,诸如开了什么会议、发了哪些文件、写了多少材料、开展了哪些活动、下班级和下寝室找学生谈话次数等等,似乎这些具体事务做得越多,德育就越富有成效。不可否认,德育具体工作做得多、做得细,的确表明了德育工作者的辛苦与勤劳。然而,这种辛勤劳动与德育效果却很难成正比,某些时候可能还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形。

(二)以工作是否得到上级表扬为评价依据。

评价德育工作,一种极为常见的做法是列举某些领导的表扬、上级的表彭,并以此来论学校德育工作的成绩。应当承认,德育工作受到上级的表扬,确是上级对其成绩的肯定。可是.这种表扬毕竟是第二性的东西,与德育目标并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三)单纯从精神形式上评价德育工作。

某些德育评价,忽视对其要素、过程、目标、效果等的分析评判,而只听“闪光的语言”,满足于“深刻的认识”,热衷于“积极的态度”,停留于“满腔的热情”,从认识到认识,从说教到说教,仅在主观范围内转圈子。这种德育评价,只能对德育实践起误解作用。

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德育评价是对这个工程的全面检测。在这一过程中,德育评价既体现对德育工作的诊断、鉴定和总结功能,又具有科学管理、反馈调节、导向激励功能。这客观上对德育评价提出了科学、全面的要求。

(一)确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

学校德育的价值归根结底体现在德育实践对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上,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德育,就是有价值的德育。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学校德育评价的依据标准,不是德育工作本身,而是德育实践对社会和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坚持科学的德育评价原则。

德育评价应坚持的原则有:

1、方向性原则。德育评价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德育目标相一致,通过评价的过程、结果、及指标的设置,把评价对象的德育实践引导到实现德育目标上来。

2、科学性原则。首先,德育评价要有科学的态度,客观的、实事求是地进行,反对主观臆断;其次,德育评价要符合德育规律,防止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再次,德育评价要全面、完整,克服片面性和孤立性。

3.可行性原则。进行德育评价,一是要设置适宜数量的指标。指标过多,显得复杂,不易操作,失去可行性;指标过少,不能反映对象全貌,失去科学性。二是指标区分力适当,即所设置的指标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蹴而就。三是标准具体可操作,手段方法简便易行。

(三)构建完善的德育评价要素系统。

笔者认为,德育评价完整的要素系统大致包括:

1.目标要素。德育评价目标应该是一个由德育实践各个方面所组成的系统。在实践中,这个目标系统一般由三个层次的目标组成:其一,依据德育大纲、德育目标而确定的评价总目标,这是德育实践的方向目标,也是德育评价的准绳。其二,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德育规律,把总目标作合理分解而成的分目标系统,即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德育所要达到的境地。其三,为实现分目标而开展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系统。三个层次目标的关系结构为:德育具体目标的综合为分目标.分目标之和构成总目标。

2.指标要素。德育评价需要将抽象目标转化为行为化的、可操作的、可测定的指标。只有德育评价目标具体化,德育评价才能摆脱空洞含糊的评议,评价结论才明白、清楚、准确。德育有自身的特点,有些因素不可能直接量化,这客观要求德育评价既要用数字反映指标,也要有文字叙述的指标,做到量化指标与描述性指标有机结合。

3.评价人员要素。参与德育评价的人员一般有三类:一是专家、学校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领导;二是被评学校领导、师生;三是被评学校所在地群众、学生家长。这三个不同层次人员评价的综合,既反映了评价的水平,又体现了评价人员的全面性。

4.评价内容要素。德育评价不能只局限在目标对象上,它应该是一个包括德育条件、过程、效果等方面的宽广的对象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对象的评价,其片面性就在所难免。其中德育条件评价包括德育计划、德育组织、德育环境、德育经费等要素、这是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德育过程评价是学校德育评价的主要方面,通常由德育常规、德育活动、德育科研、德育建档等要素构成,表征着学校德育、实践的轨迹;德育效果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校风、校貌、师生品德和社会效应等方面。

(四)选用正确的德育评价方式方法。

在德育评价方法系统里,一般可划分为传统评价方法和现代评价方法两类。如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分析法、实验法等就属于传统评价法;而系统法、统计法、数学法、曲线拟合法等则可视为现代评价法。在德育评价时,针对不同的对象,应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力求使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有机结合,并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科学的德育评价还需要有恰当的评价方式,综合起来德育评价的方式要求有: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群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这样,德育评价才能显现出完整性和全面性。

(五)讲求德育付出与德育成果的直接同一。

因为只有最佳劳动付出,才能获得最优德育成果;只有最优德育成果,才能表征德育工作者劳动付出的有效性。这样,就为德育实践解决了“劳而无功”、“不劳赏功”和“无功劳也有苦劳”的效益偏向。

德育实践总结篇6

德育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学校德育实践有三个阶段:学校德育实践问题诊断与理论学习阶段、德育理论转化阶段、德育实践行动转化阶段。判定学校德育实践是否运用了某种德育理论的标准有三:第一,是否有利于原有德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第二,是否有利于德育理论应用者的德育观念转变;第三,是否有利于原有德育理论的完善和丰富。

关 键 词

德育理论;应用过程;学校德育实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德育理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一批德育学人在学习国外教育理论、结合本国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鲜活的本土德育理论[1]。然而,不少中小学一线德育实践工作者却认为,德育理论仅仅是一批学者在书斋“向壁而思”的结果,缺乏实践针对性,显得空洞无用,对学校德育实践没有什么价值。客观上讲,这类言论虽然不一定妥当,但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德育理论没能对学校德育实践产生应有的、明显的积极作用。

直面现实,就得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们当前德育理论研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为何教育学者们辛辛苦苦研究出的德育理论在学校德育实践者看来是“无价值”的?难道真的是因为彼此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目的和内容不一样?德育理论为什么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正确的德育理论怎样才能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进而指导学校德育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上述问题回答起来确有一定难度。笔者检索相关文献,发现上述问题鲜有人进行深入研究②。为此,本文拟就德育理论如何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做一些肤浅的探索,以请教于方家。

一、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逻辑前提

一般而言,德育理论来源于德育实践,是对德育实践的理性把握,属于应用理论,其终极目的是应用于德育实践,解决现实德育问题。正如有学者提出的:“德育理论的重要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人们的行动。”[2]可见,德育理论的主要功能是为学校德育实践“出谋划策”,提供理论上的科学依据,进而为学校德育实践指明前进方向。再完美的德育理论,倘不能应用到学校德育实践中去,其价值和意义都是有限的。德育理论只有致力于学校德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才能真正永葆活力。德育理论要应用于德育实践,必须内在地回答两个前提性的问题:

第一,从德育理论的角度看,德育理论为何要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德育理论只有在学校德育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检验其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才能不断地发挥、修正、充实、完善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一种德育理论是否科学,不能由研究者自己说了算,归根结底必须由德育实践来检验。

第二,从学校德育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德育实践为何需要德育理论?正确的德育理论能够通过指明学校德育实践发展的趋势、把握学校德育过程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德育目标,政策、战略与决策,使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德育的主动权”[3]。学校德育实践缺乏德育理论的指导和观照,最终难免陷入“经验主义德育实践”的窠臼。“经验主义的德育实践”,就是过分强调德育经验对德育实践的价值,或者用德育经验排斥德育理论,抑或将德育经验与德育理论完全等同起来。客观上讲,德育经验固然可贵,但其认识上毕竟有局限性。因为德育经验对德育实践始终只是一种初步、表面、局部的感知,它“终究未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未能达到对事物的普遍性的属性或发展的必然性的认识”[4]。

可见,德育理论有必要且可能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但德育理论到底该如何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呢?其具体过程如何?可分为几个阶段?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二、德育理论应用于具体学校德育实践的过程和阶段

相对而言,德育理论是抽象的,学校德育实践是具体的。德育理论要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不可能是直接将德育理论“放”到学校德育实践,而必须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总体而言,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具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学校德育实践问题诊断与德育理论学习阶段、德育理论具体转化阶段、学校德育实践行动阶段。

第一阶段:学校德育实践问题诊断与德育理论学习阶段

1.对具体的学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诊断。学校德育问题诊断主要指对学校德育当前发展现状所作的描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指标体系判定学校德育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的程度,据此提出学校德育改进的具体方案。[5]德育理论应用者要对学校德育问题进行科学诊断,必须经历相应的过程,包括:问题描述、原因揭示以及改进方案的提出三大部分。[6]对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清晰的诊断和界定,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德育理论。

2.要真正掌握德育理论。我们运用某种德育理论解决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真正掌握这一德育理论。只有真正掌握了某一德育理论,才谈得上应用该理论。所谓“掌握”,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懂。即对该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核心思想有准确理解;第二,透。即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疑点、局限性、独特性有理性认识;第三,化。即学完该理论后,有自己独到的体悟、心得和见解,且该理论已经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经验。

在这一阶段,我们特别要注意各种德育理论产生的背景、核心观点及其针对性。比方说,制度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建设在制度方面有欠缺,制度的不道德、不完善、不公正降低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鉴于此,提出了“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人”的核心观点。生活德育理论是针对过去德育的知识化、科学化和政治化而提出来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重建德育和生活的关联,力主德育回归生活。生命德育理论针对以前学校德育远离学生的生命实际,提出学校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和生命需要,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可见,上述德育理论产生的背景、所持的理论主张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德育理论应用者必须对其有准确的理解,而不可望文生义、一知半解。

第二阶段:德育理论转化阶段

毫无疑问,并不是说我们对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准确的诊断、掌握了某种德育理论,就能直接将某种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在正式将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论转化工作,主要包括:

1.生成新的德育观念。德育观念指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德育工作者头脑中、直接影响其德育行为的德育主张、德育观点和德育评价标准,如德育教师观、学生观、德育方法观,等等。“理论应用者所内化的德育理论”“具体学校德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教育经验”三者交互作用,才能生成新的德育观念。德育观念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学校德育实践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德育观念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原因是什么?与我们原有的德育经验有何根本差异?

2.将德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德育观念若不转化为具体的德育实施方案,则仍是“纯粹的理论”,而不可能对德育实践产生任何实际影响。在德育观念指导下,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德育对象的特点、德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德育中介的性质和范围、德育实施的途径,等等。不同的德育理论,可抽象出不同的德育规律。德育规律起作用的方式和条件各有不同,故而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多样、开放、多元的原则。在对德育实施方案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如方案制定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个性风格及德育时空条件等作系统的分析后,在上一步确定的德育观念的指导下,从整体出发,全局着手,确定最佳的德育实施方案。

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新的德育观念的形成,不能脱离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弄清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到底是什么。比方说,到底是学生的道德认知问题,还是道德习惯和行为问题,或者学校德育制度的制定问题,等等。第二,具体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不是对某一德育理论断章取义的“裁剪”,或者是纯粹“闭门造车”而将理论作片面化的理解,而是要充分将某一德育理论的核心思想、适用条件、应用风险与学校德育实践中的相关变量(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学校德育实践行动阶段

最佳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提出,为学校德育实践指明了具体的行动方向和操作要领,但要把文字性的方案变为学校德育实践,还需要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小范围内进行探索性试验。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从范围上讲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德育理论小范围(某所学校、某位教师、某个班级)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德育理论大范围(某个地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在小范围的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中,比较稳妥和负责的态度是先限定一定的范围进行试验。德育试验,即某种德育理论的“预演”,是某种德育理论向德育实践靠近的起始。限定范围进行德育实施方案试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晰德育实施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排除错误,检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在后续正式、大范围实施中修正和完善该实施方案,乃至最终确定一定的学校德育模式。

2.总结、反思特定范围内探索性试验的经验。在特定范围探索性试验完毕后,需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在试验过程中,到底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行?为什么?如何修正既定的德育实施方案?为什么要如此修正?这样修正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更为根本的思考则是:如此实施某种德育理论是否存在风险?如何控制并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3.不断修正原有实施方案,尝试扩大试验范围,逐步推广。在总结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原有的德育实施方案,逐步将前一阶段“理论转化的经验”推广至更大的范围。多次、反复试验德育实施方案的过程,不仅是教师继续内化德育理论的过程,也是德育理论逐渐成为指导学校德育实践的“武器”的过程。此时,前述德育观念和德育实施方案均已融入到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探索性试验之经验反思总结的过程,即德育理论指导德育实践、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过程。

4.在多次有效修订德育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德育模式。德育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德育操作流程,而是德育理论的具体化和程序化,能够有效规范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在这一阶段,格外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小范围探索性试验的过程中,应用者需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问、困惑作及时、准确记录,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原有的德育实践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若原德育问题无实质性解决,则要对试验的相关变量、环境进行有意识的调试。第二,要注意试验的伦理性。比方说,要关注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情绪反应,若学生反对进行试验,则要变更试验方式,或中止试验。此外,进行的小范围试验,本身即为一种试验伦理性的考虑。小范围试验,若发现问题,可及时修正,以保证德育实施方案的科学性。

三、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水平如何判定

某种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水平如何?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定,简称为“三个有利于”:

第一,是否有利于原有的德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将德育理论运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倘若某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后,原先存在问题的解决无明显、实质性的改观,则该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水平就不能说很高。

第二,是否有利于德育理论应用者德育观念的转变。应用德育理论解决学校德育实践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德育观念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过程。在解决学校德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德育理论应用者的德育观念如没能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则很难说德育理论的应用水平很高。

第三,是否有利于原有德育理论的完善和丰富。任何德育理论不可能拿来就用。由于原有的德育理论同学校德育实践发生了复杂的、丰富的交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原有德育理论和学校德育实践均出现一些新情况或问题,为了使德育理论真正发挥指导德育实践的功能,德育理论应用者必然要对原有的德育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对德育实践发挥积极作用,其结果必然是对原有德育理论有所修正、完善和丰富。倘德育理论运用于学校德育实践后,原有的德育理论没有任何变化,同样很难说这种应用是成功的。

如何切实提高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要为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牢记将德育理论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决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第三,德育理论应用者要不断学习德育理论,树立强烈的学校德育实践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第四,德育理论应用者要对德育理论应用于德育实践的过程进行监控,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明确敏锐捕捉,探明根源,进行学术研究,特别是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要认真加以克服。

参考文献

[1]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1).

[2]车广吉.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规律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7(2).

[3]李康平.论德育理论回到德育实践的“中介”[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2).

[4]孙喜亭.教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德育实践总结篇7

[关键词] 论语;德育方法;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60-02

《论语》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我们研究孔子德育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历史资料。孔子将其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孔子长达一生的德育实践中,有许多的德育方法曾被孔子所采用,他也根据实践经验创立了一些新的德育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当代德育的发展仍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方法来进行论述,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分析。

一 《论语》德育方法

(一)学思并重,自省自讼

孔子认为,经过学与思相结合的活动,人们实现“仁”,继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针对如何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的著名论断。学习和思考应该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学习不思考,就不能实现所学的知识内化吸收,只思考不学习,最终也只会一无所得。“学”是一个对知识进行积累的过程,在“学”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加入自己的观点,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思”的过程。孔子曾说“吾犹及史之阙文也”[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1],孔子反对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也反对对他人所说之词盲目苟合,他强调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思并重”的基础上,孔子首先提倡“自省自讼”,要求人们不断反省自己,在自省中促进自身的发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特别是比自己贤明之人,同时也要在看见他人的短处时能够及时反省自己,提醒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这是说对于他人的优点要善于学习,对于他人的错误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通过不断的反省,将自省与忠、信、学联系起来,在“自省自讼”中提升自己。

(二)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孔子的德育对象十分广泛,涵盖社会的各个阶层。因此,他在德育实践中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论语》中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仲弓问“仁”,孔子回答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张问“仁”,孔子说“恭、宽、信、敏、惠。”[1]对于不同的弟子,孔子对“仁”的解释也有异。这体现了孔子为师十分注重观察弟子的特点,善于将“因材施教”的方法贯彻于德育活动的始终。“因材施教”能够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法在现代德育实践中仍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不仅开创了“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实践中孔子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强调“循循善诱”。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在德育实践中又可以细化为有耐心、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正面激励学生三个方面。翻阅《论语》一书,能够了解到,孔子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时总是不厌其烦,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时,孔子总是能够用语言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这就是“循循善诱”的智慧。

(三)愤启悱发 践履躬行

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孔子特别看重对弟子的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学生自己努力思考却无果时再去启发他,在学生理解却无法表达时再去引导他。对于孔子的这一言论,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是这样理解的:“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2]只有学生先“愤”后“悱”、举一反三,老师的启发才能起到关键作用,才能达到德育所期望的效果。

经过“愤启悱发”使知识得到内化,但孔子认为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运用于德育实践仍是不够的。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书读的再多,却无法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那么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之功。孔子还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1]将“践履躬行”的思想带进德育实践中,引导人们做到“知行合一”,在此基础上倡导举止合乎“仁”和“礼”,从而能达到德育目的。

《论语》中的德育方法是《论语》一书的精华之处,深入理解《论语》德育方法是我们挖掘《论语》德育方法现代价值的前提。上文对《论语》中重要的德育方法进行了梳理,对“学思并重、自省自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愤启悱发、践履躬行”的德育方法尽可能全面的进行了分析,下文将对《论语》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挖掘。

二 借b德育方法 开辟德育新思路

《论语》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精髓,对于当代德育理论和实践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在这一层面上,《论语》中所述的德育方法正好能够给现代德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当代德育新思路、新方法的开辟。

(一)引导德育内化

孔子非常重视当代德育的要求和人们自身内心道德诉求的转化,强调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将德育内化成自己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现实下,通过德育使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当代德育的内容,从而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

首先,借鉴《论语》中“学思并重”的德育方法,引导人们自觉的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德育的内化。在德育实践中,孔子首先总结出了“学思并重”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放在德育实践中的首位。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同样重要,只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而忽视另一方法是不可取的。在现代社会中,有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突出课本知识而忽视学生自身需要的现象,要改善这一现象,需要从当代德育方法的创新入手,借鉴“学思并重”的德育方法,引导德育内化。

其次,借鉴《论语》中“自省自讼”的德育方法,引导人们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孔子在“学思并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习、要思考,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孔子将这一方法总结为“自省自讼”。在当代德育实践中,有一味向受教育者灌输德育理论而忽视受教育者自身反省思考的现象,要促进当代德育的持续发展,就要改善这一现象,在当代德育实践中借鉴“自省自讼”的方法,引导受教育者在自我反思中实现德育的内化,促进当代德育的发展。

最后,借鉴《论语》中“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根据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从而促进德育的内化。在当代德育实践中,这种德育的内化至关重要。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也应该有所区别。自身能力素质比较突出的学生,他们的道德的内化及养成不会需要太多外界的指导,而对于其他的学生而言外界的引导教育特别重要。借鉴“因材施教”的方法,结合“学思并重”“自省自讼”的方法理念,引导学生将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引导德育的内化。

(二)加强德育实践

重视德育实践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一大特征,通过德育实践,孔子总结出许多具有借鉴价值的德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只有通过德育实践的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才能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真正将德育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内在的道德诉求,完成德育的内化,从而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首先,借鉴《论语》中“愤起悱发”的德育方法,提高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自觉性,从而加强德育实践。“不愤不起,不悱不发”是一种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思想。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存在侧重于对受教育者的引导而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思考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应从当代德育方法上着手,以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借鉴“愤起悱发”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发的学习、思考,重视德育实践的作用,以此开辟当代德育的新思路。

其次,借鉴《论语》中“践履躬行”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的运用于德育实践中去。孔子认为,经过“愤起悱发”实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引导还不够,还要引导受教育者在德育实践中亲自去践行,才能真正的完成德育的任务。同时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注重每一项细小的道德修养,让人们在德育实践中去学习、感受,引导人们实现德育的内化。借鉴“践履躬行”的德育方法,引导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在实践中真正地认识自己,养成“践履躬行”的好习惯,能够自觉主动的接受德育,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将德育理论的学习与德育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当代德育的价值得到体现。

最后,借鉴《论语》中“知行合一”的德育方法,既重视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德育实践。孔子既重视对受教育者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自觉思考的引导,也重视引导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学习。这一方法强调的是在德育实践中对知识的检验,将所学的知识变为受教育者的行为,特别是将德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社会中,要想改善当代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向、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需要从德育的源头出发,也就是从德育方法上来思考。由此可见,“知行合一”的德育方法对于加强德育实践以及当代德育新思路的开辟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孔丘.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德育实践总结篇8

一、精心策划主题方案,周密部署实施方案细节

县国家税务局制定《县国家税务局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于月日召开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安排,制定印发了全系统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税务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验收评分表、分局积极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分局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项目表,对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使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此次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强化县及分局国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从宣传、教育、培训入手,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以践行“忠诚、崇法、务实、至善”国税核心价值理念为基本标准,“内化于心提境界,外化于形创一流”,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深化全体干部诚信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公正、诚信、责任、和谐、专业、廉洁”的国税干部队伍,为我局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和开启税收管理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保障。

二、组织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强化职业道德内涵

在县国税局的领导下,在各分局的积极组织下,分步骤、有主题地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实施,设立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动员,开展大规模读书学习活动,组织演讲和征文比赛,参加网上热点问题季度论谈,举行宣誓活动,开展南通国税子文化征集,组织全员职业道德培训,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开展结对共建帮扶贫困活动,组织勤政廉政和执法风险教育,开展征集道德诚信小故事活动,畅通建言沟通机制,制订国税干部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办法,在以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组织的基础上,对主题活动进行对照,县国税局及各分局对活动自查自评,最后总结活动开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表扬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涌现出的先进组织和个人。

根据评分制的原则,制定县税务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验收评分表。最后测试出总分。组织奖,竞赛奖:。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成绩突出,被推荐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的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达到了县国税局加强全县国税干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确保全体干部工作在岗、在行、在状态,使思想作风有新跃升、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公正廉洁有新形象,国税工作有新发展,社会满意有新成绩。

三、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国税品质核心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分局国税干部中大力弘扬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精神和“忠诚、崇法、务实、至善”的国税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了国税干部职业道德水平;切实增强了公务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杜绝和克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强化全员目标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严治“庸、懒、散”现象,营造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干事氛围,确保全体干部工作在岗、在行、在状态,使思想作风有新跃升、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公正廉洁有新形象,国税工作有新发展,社会满意度有了新提高、新成绩,以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在县国税局的指导下,分局实践活动丰硕成果

(一)提高了职业道德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能力

分局在县国税局的指导和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国税干部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地促进分局国税干部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奉献社会、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升分局国税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开创国税税收管理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分局专门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分局内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地加强了组织领导能力。

(二)分局内活动氛围浓,工作氛围正

分局按照通知要求和方案实施细则,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能,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明确要求。积极开展有自身特点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注重把教育实践活动融入中心工作,体现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活动要求,保质完成各项任务,推动活动有效开展。积极开展干部读书笔记、主题征文活动资料,干部宣誓、主题演讲比赛、勤政廉政教育和自选创新活动项目开展情况的视频录像和照片,全员培训活动的方案、干部参训率、考试合格率等台帐资料。不仅牢固了基础知识,增强了业务熟练度,创新了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公务员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活动参与意识。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认可,职业道德建设成绩显著。

(三)分局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锻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