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烹饪专业实习生8篇

时间:2022-03-08 19:54:28

烹饪专业实习生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1

【关键词】技能大赛;烹饪教育;实训教育

一、烹饪实训和技能大赛之间的关系研究

烹饪实训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掌握烹饪技能,能够为餐饮企业接受,成为自己的谋生本领,是学生的一项职业技能。因此,可以说烹饪实训教育是烹饪专业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技能大赛就成为能够明显突显烹饪实训教育成果的有效方法,是评价烹饪教育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

烹饪教育中,提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为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教学目标,因此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开展烹饪教学活动,如技能大赛的形式促进烹饪实训教育,对烹饪操作构思、烹饪操作计划、烹饪操作实施以及烹饪操作结果等进行全过程评价,以更好地完成烹饪实训教育。技能大赛作为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法,对烹饪实训教育的整个教学进行全过程评价,通过技能大赛来检验烹饪实训教育的实施结果。如,我国目前烹饪项目包括中式面点制作、中式热菜制作、工艺冷盘和果蔬雕刻四大项,而烹饪技能大赛考虑到人员能力的有限性,仅要求参赛人员掌握两种以上的烹饪大项即可参加大赛。因此,在烹饪技能大赛中,参赛人员仅需要依据自己所报项目进行比赛即可,可以依据烹饪岗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项目参赛,这和烹饪实训教育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将烹饪分为不同的实训模块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

二、技能大赛在烹饪实训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一)以创新求异思维促进技能教学

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是可以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层次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发现新事物。在烹饪实训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四维空间,以广阔的思维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向多方向的思维发展。在烹饪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以较强的观察力,积累烹饪知识,开拓思维,不断进行烹饪训练。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吸引了学生观察的点,在实训教育中,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更是自身提升的能力。如,在烹饪实训教育中,学生可以从糖醋鱼、橙汁菠萝鱼和茄汁鱼等菜肴考虑烹饪复合味的组合。

(二)以坚实的师资队伍促进技能教学

烹饪实训教育的开展还需要有坚实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条件,烹饪专业教育没有专业性、技术性的师资队伍,就没有技能应用型的学生人才,因此烹饪教育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烹饪实训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以教育意识强、理论功底硬、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加大“名师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烹饪专业带头人的建设。烹饪实训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烹饪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能手,还需要是实训操作间的名师,是专业技术的能手。以坚实的师资队伍促进技能教学,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练兵,以赛促教的形式培养烹饪专业教师,也为烹饪实训教学奠定基础。

(三)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促进技能教学

烹饪实训教育是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因此需要针对实训教育的需要选择专业技术强的教师,以技能教育委员会促进实训技能教育的开展,实施实训教育的规范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对烹饪实训教育“讲、演、练、评”四环节的教学,其中,讲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讲解形式为学生讲解实训操作的烹饪原理、烹饪方法以及烹饪要领;演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操作形式为学生演练实训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流程;练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自我进行训练和操作;评是指烹饪教师在实训教育中,以实训技能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客观全面评价。烹饪实训教育四环节法是相互联系的,要在讲中演练,在练中点评,有机结合四环节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促进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强化实训社会实习促进技能教学

烹饪专业学生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工作岗位需要尽快的提高自身的烹饪技能,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习平台,保证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能够学到真正的烹饪技能,而不是以社会实习为借口自我放纵。强化实训社会实习,需要学校构建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以专业的教师带队,学生以一定的实习任务指标开展实习活动,教师在学生实习完成后,对学生开展实习考核,学生需要上交实习报告。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社会实习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社会实习还有利于学生就业。在技能实训教育中,学校还可以和餐饮企业开展合作活动,以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以专业技能竞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烹饪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烹饪学习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烹饪操作能力,使得学生更易于被社会所接受。

总之,在烹饪实训教育中,通过分析技能大赛和实训教育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实训教育路径实现烹饪实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以创新求异思维促进技能教学、以坚实的师资队伍促进技能教学、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促进技能教学和强化实训社会实习促进技能教学为应用路径,再创烹饪实训教育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苏爱国.从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看烹饪实训教学[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2] 章小永.开展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J].职业,2010(02).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2

一、专业课程布局方面

《烹饪美术》课程教学应占专业课总课时的25%左右,主要分为基础美术课和工艺美术课两部分。基础美术课主要是通过美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掌握美术绘画的常识和技巧,培养事物的整体塑造力,主要有素描、色彩课等。工艺美术课学习是烹饪美术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课堂学习实践,学生掌握烹饪工艺美术造型和烹饪作品美学知识,并将图片选择、色彩搭配应用于烹饪工艺实践中,包括烹饪美术技法、烹饪色彩搭配技艺、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菜点造型设计等。

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素描课理论:素描的常识和写生步骤,在美术实体造型中的作用及常用的绘画原理。主要通过对石膏、陶罐、水果的素描写生练习,学生掌握简单的白、灰、黑的线条表现力和空间实体塑造力。

色彩课理论:色彩的形成相环、三原色、间色意义作用,色彩的调和对比,空间实体搭配的知识。主要是对色相环冷暖练习、色彩的调和、色彩的情感、作色技巧练习等。

烹饪色彩搭配技艺课:色彩在烹饪中的作用,烹饪原料色彩搭配及对饮食者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和变化等。原料在烹饪中的运用及通过烹、炸、煎、煮等工艺前后颜色的变化,烹饪技艺中的色彩调配与应用的规律和方法等。课堂练习:各种冷暖色的烹饪原料搭配练习,如大红椒、番茄、红枣等暖色原料与青蒜、西芹、黄瓜等冷色原料的比调练习。原料烹制的色彩变化对比练习,如大虾、生蟹烹前是灰色,烹后变成金红色。烹饪冷暖色调料应用,如番茄酱、辣椒红油等,冷色调料的应用,如葱、蒜、青椒的应用及无色汤料的练习。

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课理论:冷拼造型图案规律,动植物、风景动态变化表现手法。冷拼图案的特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单一拼盘、花色拼盘是原料搭配的表现形式,如瓜果、菜叶、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热菜肴设计中的重复排列及围边、围花的应用。课堂练习时,先从临摹再到设计的纸上练习,继而进行原料的拼摆练习,多以蔬菜、水果拼盘等实物练习。而其中的字体设计主要讲述美术字在烹饪中的作用,练习时主要应用在中餐热菜、冷拼、糕点中,如福、禄、寿喜庆吉祥等字样。

菜点造型设计课讲述了烹饪造型的美学原理、艺术表现的具体手法,在烹饪工艺中的应用,冷菜拼盘的形式,花卉、动物、风景的造型,瓜果等原料雕镂技巧和造型的综合应用等。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加以瓜果、蔬菜雕刻的实物训练,特别是一些传统喜庆菜肴和拼盘,如花开富贵、福寿延年、荷塘秋色等作品。

三、专业课程教学方面

《烹饪美术》是一门艺术美学、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过程就是专业知识理实一体相结合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美术教学,强调实用性、示范性、技能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食文化艺术的熏陶。通过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生动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烹饪专业学生大多没有美术基础、缺乏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耐心细致地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

四、专业师资建设方面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3

【关键词】高职 烹饪技能 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93-02

一 确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标准

烹饪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确立“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的载体,通过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以餐饮企业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全程实行“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依靠餐饮市场和众多著名的餐饮企业,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烹饪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的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实施,将订单培养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融入“打基础、强技能、练岗位”的三个教学阶段,以实现“精工艺、懂营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是规定烹饪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烹饪课程标准与企业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岗位(群),以厨房管理、餐厅管理、原料加工管理、营养配餐管理、烹饪制作管理、冷菜工艺管理、面点小吃制作与管理等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做到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烹饪教学的要求和餐饮企业经营的特征,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旺季突出岗位全真实训,淡季着重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齐头并进,切实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 制订实习计划,形成学生技能

实训与实习相结合,“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技能形成分为三种形式:校内实训、教学见习、校外实习。

校内实训是充分利用烹饪实训中心来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烹饪技能的训练。它的特点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实际操作,给学生打好烹饪基础。

教学见习是利用当地的各大酒店、宾馆进行学生技能见习,其特点是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和了解现代烹饪理念,了解烹调技术发展的动向,熟悉餐饮工作的工作程序。

校外实习即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训的延续。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明确阶段性技能形成目标,逐步提高烹饪技能

在“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通过与各大宾馆、酒店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全程实行工学交融。

第一阶段:烹饪基础技能学习阶段(1~2学期)。在校内重点完成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开设的课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一定量的烹饪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期结束时统一进行检测,形成写实性的评价成绩。

第二阶段:烹饪核心技能课程学习阶段(3~4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岗位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开设热菜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等综合实训课程,设立阶段性目标,模拟厨师长和厨师的实际工作环境,定期轮岗,并将学生所制作的菜肴制品接受校内与校外的专家检验。

第三阶段:烹饪综合技能与检验的实训阶段(5~6学期)。主要完成综合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根据企业岗位设计的要求,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习,师傅以外聘教师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确保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需要和发展同步。同时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以设计一套宴席菜单为标准,进行计时操作,通过技能鉴定专家评分来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测试通过的学生发给相应的厨师等级证书。

四 抓好校企合作,为就业打好基础

“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烹饪岗位设置课程,在充分考虑专业现有基础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岗位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以烹饪工作过程为主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烹饪营养知识与技能、烹饪管理理念和能力为支点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烹饪工艺、烹饪营养和烹饪管理三大模块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且在餐饮企业中得到检验。

校企合作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烹饪整体操作能力,使烹饪专业实训更贴近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合作能使我们明确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能让我们找到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从而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真实地感受到烹饪行业的氛围、行规、要求,促进学生烹饪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 培养高素质的烹饪师资队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职的生命力在于专业办学的高质量,而烹饪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烹饪技艺精通、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师队伍是烹饪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烹饪教学水平,实施“名师”工程,参加多种活动,通过多渠道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出线”条件,铺平成才之路,让烹饪教师带着烹饪课题进行教学,带着项目在企业中实训,形成的科研成果更有说服力。这样就能造就一支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很好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导致将来他们不能适应烹饪岗位,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烹饪教师有了科研项目,就真正做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高技能烹饪人才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企结合既可为教师“充电”提供方便,使教师掌握烹调方法及流行菜点,又有“大师”级的厨房师傅担任教学工作,壮大教师队伍,使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保持与现代餐饮企业同步。

参考文献

[1]华宝山、冯亚召.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141

[2]朱云龙、刘颜、马京洁.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4):56

[3]边振明.构建烹饪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新体系[J].甘肃成人与职业教育,2009:54

[4]李保定.基于高职烹饪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78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4

关键词:知识 能力 素质 教学模式 烹饪技能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58-01

1 烹饪“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

烹饪知识是在烹饪生产、研究等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烹饪认知和经验的总和。烹饪知识是学生学习烹饪专业的起点,是开启学生烹饪学习智慧和才能的前提。学生以在烹饪职业学校校园学习有关课程的书本知识为主要获取烹饪知识。

烹饪能力是学生能够胜任某项烹饪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而言烹饪能力以技能操作能力为主。烹饪能力是学生立足餐饮业获得行业承认的基本条件,以操作技能为主的烹饪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烹饪素质是以培养学生烹饪职业素养为主,包含:烹饪职业道德、烹饪职业行为习惯、和烹饪职业意识等方面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安全卫生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烹饪职业素养的教育和生成寓于烹饪知识和烹饪技能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活动之中。

烹饪知识是烹饪能力与烹饪职业素养形成的基础,又是烹饪能力与烹饪职业素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烹饪技能课程的教学中,要重视烹饪知识的回忆、巩固和发展。

烹饪能力是烹饪知识与烹饪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又促动着烹饪知识的更新与烹饪职业素养的完善,在烹饪技能课程的教学中,应以烹饪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重点。

烹饪素质是包含烹饪知识与烹饪能力在内的综合反映,又制约着烹饪知识的运用与烹饪能力的发展,在烹饪技能课程教学中,必须融入以烹饪职业素养为主的素质教育。

烹饪知识、能力、素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在烹饪教学活动中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同步提升的过程。

2 “知识、能力、素质”理念引领下的烹饪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2.1 适应现代餐饮企业需求高素质、高技能员工的需要

现代餐饮企业要求员工不再仅仅地掌握一门烹饪操作技能,而是人格、知识、修养和创新等方面的终合素质要求。烹饪专业技能课程是仿真教学,与餐饮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学生在烹饪专业技能表现出来的素质技能就是今后在餐饮企业工作岗位表现出来的素质和技能,因此,以“知识、能力、素质”理念为引导进行烹饪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和烹饪操作技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受餐饮企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员工。

2.2 能促使烹饪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以技能为本位到能力为本位。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技能为本位的传统理念,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烹饪专业技能课程是烹饪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知识、能力、素质”理念引领烹饪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对烹饪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影响,能促使烹饪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有利于促进烹饪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职业教育没有应试教育的矛盾和压力,然而技术至的传统理念影响着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有不少烹饪专业技能课程教师认为,烹饪技能操作课程就是教学生烹饪技术,烹饪技能课程重视烹饪技能学习,轻视烹饪专业知识和烹饪职业素质培养的传统理念不符合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影响着烹饪人才的培养质量。以“知识、能力、素质”理念引领烹饪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能促使烹饪专业技能课程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参与烹饪技能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 “知识、能力、素质”理念引领下的烹饪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设计

以中国名菜《京东板栗鸡》教学为例。

3.1 教学理念

(1)知识。

掌握河北菜特点和京东板栗基础知识、江西名菜三杯鸡、河北名菜烧南北等拓展知识。

(2)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烹饪知识、烹饪原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制作中国名菜技能操作能力,展示盘饰制作能力。

(3)素质。

培养学生热爱烹饪专业、尊敬教师、勤于思考、安全卫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立志成才。

3.2 教学内容

(1)授课章节名称:中国名菜主题二:京鲁风味名菜子课题:京东板栗鸡。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制作京东板栗鸡的工艺流程,提升中国名菜制作的烹饪技术能力,知晓河北菜的特点,京东板栗的原料知识、食疗知识,培养学生烹饪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学重点:①烹饪实训课礼仪规范素质养成。②京东板栗鸡的工艺流程。

(4)教学难点:①刀工:鸡的分档。剁块 ②京东板栗鸡的原料知识、食疗知识。③ 烹调方法:红烧。

(5)更新补充:①河北菜的特点。②京东板栗鸡的食疗知识。③鸡类菜肴的盘饰。

(6)课外作业:①完成京东板栗的实习报告。②上网查阅河北传统名菜和创新菜的知识。③以鸡为原料,设计一款创新菜。

3.3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素质)]

(1)礼仪规范、素质养成:烹饪系实训礼仪规范(素质)。

(2)任务1 刀工展示:将光鸡经分档后剁成块(能力)。

(3)任务2 盘饰制作和展示:运用食品雕刻和冷菜拼摆技法进行盘饰制作(能力、素质)。

(4)任务3 演示烹调工艺流程:将切配好的原料烹制成京东板栗鸡成品(能力)。

(5)任务4 烹饪知识演讲:①河北地方风味的特点。②京东板栗的原料知识(知识、素质)。

(6)任务5 烹饪知识抢答(拓展知识):①板栗在食疗上被称为什么?②三杯鸡菜名的历史文化传承?③菜肴盘饰分为哪三种型?④烧南北的烹制工艺流程?(知识、素质)。

(7)活动评价菜品展示:①结分评价(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②京东板栗鸡的成品展示(知识、能力、素质)。

(8)布置作业(拓展知识):①完成京东板栗鸡的实习报告。②上网查阅河北传统名菜和创新菜的知识。③以鸡为原料设计一款创新菜(知识、能力、素质)。

(9)职业素养培养检查:卫生大扫,烹饪设备检查保养(素质)。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5

[论文关键词]烹饪专业 远程网络教育 全日制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6

[论文关键词]烹饪专业远程网络教育全日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高素质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餐饮业作为服务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08年,随着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运动员餐桌上中餐被列入食谱中,这意味着独具特色的中国餐饮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化。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同样为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中国饮食推向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的餐饮业已跨越亿元大关,提供就业岗位两千多万个,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社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餐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很多不足,当前我国餐饮行业最为紧迫的难题便是专业烹饪人才的缺乏,这一问题已经对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餐饮行业彼此竞争的开展正逐渐转向人才资源的较量,拥有充分的专业烹饪人才是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在这一市场形势下,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烹饪人才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烹饪专业的教学理念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烹饪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出现教育理念滞后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标准。这些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的重心过度地倾向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对于烹饪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烹饪专业人才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如何烹饪美味的佳肴菜品,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有较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还应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精神。不过从现在的高职烹饪专业教育的开展状况来看,对教学课程内容的规划设计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在烹饪领域的专业技能提升,这样一来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是较为片面的。因为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所形成的烹饪专业人才,在真正走进岗位之后,却很难适应学校向社会的身份转变,特别是在当前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很难得到有效的实际运用。这样一来,在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背景下,烹饪人才很显然就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低下的情况。

2.“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分”过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教育得以高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想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就重金聘请“双师型”的高级教师来学校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过他们就算是有教师从业资格证以及餐饮行业实践经验双重身份,绝大部分也空有其表,在实践上含有较高的水分。许多烹饪专业教师不仅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烹饪课程教育,并且也没有足够的烹饪从业经验,只是借助职业培训等形式来考取了“双师型”的教师资格从业证书。这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烹饪专业人才的教育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3.学生职业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现在,在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从业目标及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的烹饪专业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发展存在错误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只要可以顺利地拿到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毕业证就能去酒店做厨师。其实,对于酒店而言,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高级酒店,其内部就职的厨师,不仅需要接受专业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同时在进入酒店之后还要通过材料识别,菜品加工、配置等环节练习才可以真正地进行烹饪。通过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出,有些学生在思考到今后的就业发展问题时,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同时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烹饪专业的时候,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相关教育,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对今后就业形势过于乐观的情况。更何况烹饪专业学生中有很多并不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缺乏相应的烹饪操作实际,在意志力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就算是将来他们走进社会,从事餐饮行业,也无法很好地胜任一线烹饪工作,从而难以发展成优秀的厨师。

4.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不符

职业教育在我国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模式上更多的是需要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转向与时代相符的模式。就烹饪这一个专业而言,之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来源于中职、中专以及技校这些学校,毕业于中职的学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烹饪专业基础,部分的学生还有企业实习经历,所以,面对这一类学生,高职院校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强化上,并且这一类学生在经历高职院校的强化教育后,能更好地融入岗位,完成自身身份的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之前较为普遍的。社会的进步与前行,高等教育的普及,让高等学校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一般的高中,经历过高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一类的学生对于烹饪这一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并且之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和来自中职、中专以及技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类学生对于今后自身的就业通常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入岗位。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之前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5.专业课程设计重叠

因为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中依旧沿用的是之前的教育模式,这导致课程设计出现重叠的情况,比如说,在《烹饪营养与卫生》和《烹饪原料学》这两门课程中都提到了关于原料筛选及存储的问题,那么,这两者在教学资源上是存在一部分重复的。关于教材的设计方面,内容及结构的重叠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导致教材利用效率的低下。

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烹饪专业人才的建议

1.转变高职教育办学理念

就上述文章中所涉及的当前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时展需求的情况,在我看来,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更新传统的办学理念,将之前的职业化教育模式慢慢转变成注重学生素质综合提升的教育模式,规划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育开展方向,建设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模式。比如说,现在很多高职烹饪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在实际的就业中往往会出现团队合作意识缺乏,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组合素质的共同发展。比如说,借助指引、启示等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具备更多的时代创新意识。并且,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转变之前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置,鼓励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教育中。如此一来,能更加有效地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记忆,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更灵活地加以应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正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2.打造高质素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所遵循的是培养实践型人才,所以,要注重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这对于人才培养效果而言是直接性的影响因素。从这一问题上来说,高职院校要设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招聘制度,确保从教烹饪专业的教师同时具备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

对于经过筛选最终任命的教师,学校还要注重对其进一步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教师的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比如说,可以定期让教师到烹饪院校接受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厨师来学校执教,有针对性地开展烹饪专业职业规划教育,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对自身今后的从业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明确学习目标,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

就当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方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设定。不仅如此,校企合作这一形式的实施,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上累积更多的经验,从而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比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针对烹饪这一专业,和相对的餐饮企业达成就业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烹饪人才,同时餐饮企业也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在针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时候,学校以及企业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考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应该涉及思想道德水平、主动服务意识、协助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根据考评结果,淘汰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激发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另外,学校应充分借用旅游、酒店、餐饮企业的资源,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

4.转变烹饪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对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不符的问题,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进行学前教育,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专门介绍烹饪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现状,让一些来自普通高校生源的学生在大一时就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其次,学校应积极建设自己的烹饪实训室,让学生边接受烹饪专业的理论教学边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技能的学习,亲身感受与认识烹饪行业特点,让其对行业有个清楚的认知。通过实践,也能加深学生对烹饪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掌握烹饪基本技能后,将学生送入酒店餐饮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并通过实习过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学生通过反复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已对行业有个完整的了解与认识,等到学生毕业,就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是一个“准行业工作者”。

5.推进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当今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已呈现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对于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来说,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烹饪专业课程,由知识本位课培养模式向能力本位培养模式转变。另外,对于教材的选择,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排教材,对一些重叠的教材进行整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教材重叠的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并节省了教学资源。

总之,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烹饪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烹饪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烹饪专业化人才的难题。转变办学理念,打造高质素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明确学习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烹饪专业人才的一种有力的尝试,也是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许磊.烹饪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

烹饪专业实习生篇8

关键词:烹饪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75-05

从2004年开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首次对全省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实施对口招生。12年来,烹饪专业在单独对口招生的课程设计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对传统课程的改革做了很多的探索,并与2011年出版了高职烹饪专业系列校本教材5部和相关教材4部,在省内乃至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2014年,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立项研究,学院在与省内4所中职学校的多次调研和研讨中,对中高职烹饪专业实训课程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经过多方考察和交流,结合烹饪专业手脑并举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以“4J1S”为主体的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提出

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并按照核心岗位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1]中高职烹饪专业由于办学层次不同,学生就业市场的定位不同,课程体系的定位也就必须不同。

在全省单招班级学生的调研中,各地的中职学校在烹饪实践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校专业实践课程就是为了单招考试,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其他实践课程没有,完全是为了单招升学率;有的学校考虑到烹饪原材料的成本,适当教几个菜品就没有了,许多菜只是老师演示教学,学生不操作;有的学校实践课程有一个学期,以基础操作为主,多刀工切配,少烹调熟制;也有的学校利用一年的时间,每周有6-8节课,学习较为全面,学生的烹饪基础较好。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差异较大,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基础训练。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就认为这种教学没有新意。

从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传统的中职课程有《烹饪原料知识》、《食品营养与卫生》《中餐烹调技术》,高职课程有《烹饪原料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烹调工艺学》,二者重复内容多达40%以上。在实践课程方面也出现大量重叠和炒冷饭的现象。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是衔接的关键点,也是研究的重点。这就很有必要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进行侧重点划分和有机衔接。“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就是从中职的实际出发,与高职阶段的项目课程形成一定的梯度,可以很好地避免雷同重复的现象,有利于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提高。

(二)“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4J”是指四个基本课程的组合,一是烹饪基本功训练,二是国内流行的基础菜品制作,三是本地区特色的基础菜肴制作,四是烹饪技术等级考核内容对接;“1S”是指大赛赛项作品的对接,应把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此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实践课程的主体。

“4J1S”中职烹饪实践课程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基础的工艺为主,不管是国家初级、中级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还是省烹饪技能大赛的赛项,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强化烹饪基本功训练、基础菜肴的考核和基本技术的比拼。

通过“4J1S”课程内容的组合学习,可以全方位地培养中职学生的烹饪技能,在多层面的不同视觉的实践技能培养下,最终完成预定的中职阶段学习任务,为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或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目标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精心地设计了一套明确的操作任务,对于每个课程项目均设计一个操作指标,每个指标包含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四等次。在课程的考核中,每个学生对各项目课程内容达标即为及格,未达标者即为不及格。对于未达标者,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强化训练,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其目的是让班级的所有同学都能在基本技能方面符合专业要求,无论是进入高职学习还是到企业就业,都能顺利地适应高职学习和企业的工作。

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各项课程任务的驱动下,就会主动地对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掌握各课程的达标要求,只要进行适当的操作训练,各项目的达标就会顺利完成。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学习找到了目标和方向,这样,学生技能的整体水平提高就很容易做到。

二、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1J―基本功训练

进入中职阶段学习,最主要的烹饪实践就是打好基础,夯实烹饪基本功。为下一阶段高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烹饪基本功,就是在烹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操作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烹饪知识、烹饪技能和技巧运用等的综合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才能为下一阶段熟练地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菜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2]具体基本功训练项目列表如下:

“刀工刀法”项目是烹饪专业最基础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烹饪基本功的重要性,了解刀具、磨刀石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常用刀法的运用。“翻锅”项目是烹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菜肴制作中离不开炒勺和炒锅的配合使用,学好翻锅技术,可以使菜肴成熟均匀,而且可降低劳动强度,使烹饪操作更加协调和规范。“原料初加工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常用原料的初加工技法的种类、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对普通的干货原料能够进行涨发,学会涨发的方法和技巧。“火候技能训练”是菜肴烹制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这是初学者最感到生疏、紧张也是最有兴趣的操作训练,老师要详细讲解临灶的安全,描述火候、火力的变化情况。“调味技能训练”是烹调菜肴的基本技能,掌握调味的原则和方法,会合理运用调味品对菜肴进行调味。“面点基础操作”的重点是掌握面点操作的基本功,基础操作技术熟练与否,会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效率。“果蔬花卉雕刻”项目需掌握常见品种的雕刻要领,主要学习雕刻一些花卉和基础小物品,掌握基本运刀的方法。

(二)2J―入门基础菜品

经过前三项刀工、翻锅和原料初加工的基本功训练以后,学生将进入临灶阶段,与基本功训练的后两项训练同时进行。对于基础菜品的训练操作,主要是强化刀工训练、临灶的翻锅和基础烹炒与调味。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菜肴,这里以四大菜系为例,如表3所示。

上面所选的菜品都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基础菜肴,可供初学者操作训练,重点是训练刀工、翻锅、火候、调味等多项技术。在刀工菜肴的选择方面,重点是切片、丝、丁、粒的形状,有肉丝、鸡丝、鱼丝、干丝;有肉片、牛肉片、鱼片、鸡片、猪肝片;有鸡米、鸡丁、鸡球,更有剞花的腰花、青鱼等。

在体现翻锅和火候方面,其中有12个需要翻锅爆炒的菜肴,对火候的要求也很高,无论是生炒、滑炒和熟炒,都是学生练习翻锅的较好的菜品,对上浆技术要求高,对火候掌控要求也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焦糊、粘锅或生熟不均等。这也是强化原料初加工的训练。

在调味方面,不仅有常用的咸鲜味,还有许多代表性的复合味,如鱼香味、甜酸味、麻辣味、蚝油味、甜咸味。烹调方法有炒、爆、熘、煮、煎、蒸、炸、烹、烧等常用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菜品操作都熟练了,烹饪基本功就较为扎实了,也为下一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3J―本地风味基础菜

为了突出我省烹饪专业特点,在中职学习阶段,应了解一些江苏本地菜肴的制作特点,选取的地方菜肴。一要有代表性,二要简单,不脱离“基础”二字。

较有技术难度的菜肴,由老师选取作示范菜演示:如松鼠鳜鱼、炒软兜、清炖狮子头、锅贴干贝、大烧马鞍桥、荷包鲫鱼、樱桃肉、沙锅鱼头。老师演示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本地菜肴的基本特色。具体制作放到高职阶段学习。

如一般的原料,成本不高,老师演示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如:文思豆腐、松子鱼米、鸡粥菜心、蝴蝶鱼片、虾仁锅巴、扬州蛋炒饭等。

(四)4J―技术等级考核菜品

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相对接,因为,学生中职毕业前要参加中级中式烹调师的考核,获取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对此,在教学中要增加或穿插国家初级和中级中式烹调师技术等级考核的相关内容。在实践课程的训练中,要注重把初级、中级烹饪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贯穿到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具体内容见表4:

(五)1S―省大赛项目菜品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已连续进行了9年,并在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中连续6年获得全国金牌第一的名次。作者作为省烹饪大赛的专家组成员和评委,9年来一直参与省大赛方案的制定和大赛执裁的裁判。江苏省烹饪大赛的方案,始终把学生的基本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四个项目中,突出的是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连续多年的热菜项目是“炒青椒土豆丝”,原料成本低,刀工要求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各学校原材料准备比较方便,把控火候的要求高,也与国赛的项目对接,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面点、冷菜、果蔬雕的项目都是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鸡蓉类菜、炒腰花、鱼圆汤、芙蓉炒鸡片都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近几年的国赛中,江苏省赛项目基本也成为了全国大赛的参照方案,在国内也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见表3所示。

结语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经过12年对口单招的教学与实践,经过近2年与“3+3”衔接的4所学校密切的交流和研讨,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的“4J1S”课程学习体系比较切合国家职业教育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以及未来就业的需要。从两者的关系来讲,中职阶段的技能训练是基础的、基本的,重基础知识和通识技能、基本功训练;而高职阶段是提高的、综合的,在中职的基础上增加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有原理的分析,强调技术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行业动态知识、拓展技能和创新能力,对接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增加基层管理知识等。我省中高职烹饪专业“3+3”一体化衔接课程体系即将初步构建完成,可为全省乃至全国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衔接提供一个建设性方案,使学生的学习不再重复老课程和已学的内容,把很多时间节省下来学习新知识,并进行有益的活动,为烹饪专业教学与衔接走向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1]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