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06-13 17:32:46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1

一、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依法合规原则。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集团总部有关财务管理、股权投资管理、控股子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直接和间接控股的子公司以及能施加重要影响的参股公司均可以纳人管理范围。

(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一方面,要尊重子公司独立法人和独立会计主体地位,充分保障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自,支持子公司有所作为,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以产权安排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财务管理为手段,保证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工作的有效监控,促进子公司主动策应集团战略,提高集团整体财务实力和经营效益。根据这一原则,集团总部与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划分如下:集团总部在对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责主要是:建立以股权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对于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和制度,实现对子公司财务工作的指导、监督、控制与考核,维护集团整体利益。子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责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总部统一财务制度规定,结合子公司具体情况制定自身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宴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建立和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预算、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工作:筹集和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经营等。

(三)监督制约和维护权益原则。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对子公司管]里的相关制度,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和监控其各种财务行为,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维护集团的整体权益。

二、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集团企业对孑一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按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种:

(一)集权型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实行严格的集中控制与统一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集团总部,子公司享有很少的(或无)财务决策权,子公司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财务人员任免以及费用开支、工资奖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由集团总部集中管理。其优点是:集团总部能及时动态地掌握子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经营、财务活动一目了然:集团总部能集中控制、统一调度集团内的资金以及其它财务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其缺点是:子公司无财务决策权,积极性差,应变反应慢。

(二)分权型子公司享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在财务上充分放权,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以间接控制为主。子公司在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财务任免以及费用开支、工资奖金分配等财务活动方面享有充分的决策权,并可根据市场环境及公司营运情况进行相应的决策调整。其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对出现的变化能及日寸调整,提高决策效率。其缺点是: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了解滞后,风险控制能力较弱,资金调度能力差,集团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三)混合型适度的集权与适度的分权相结合,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各行其职,分别掌握不同层次和性质的决策权限。这种体制既能发挥集团总部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叉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能够适应集团企业组织规模扩大,信息中心下移的发展趋势,因而成为许多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目前匡际上大公司管理体制的主流形式。一般而言,集团企业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应主要考虑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子公司性质、集团规模、发展阶段、行业特点、集团经营风格等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企业处于生命周期中成长的初级阶段,现阶段集团企业的战略应该是稳健中求发展,建立起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机制,侍集团企业过渡到较为成熟的阶段,理顺管理关系和管理职责后,再适当增大分权的力度。

三、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集团企业总部可根据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合理选择管理内容和管理程度。

(一)事前管理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的事前管理主要是通过子公司财务预算管理、财务规章制度管理和财务人员管理,为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做好预算准备、制度准备和人员准备,即通过预算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事项的事前控制,通过财务规章制度的审查报备规范子公司的财务行为,通过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委派和任职报备为直接参与和管理子公司财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子公司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子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措施一般包括:审批下达子公司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综合经营计划等;审批子公司预算执行过程中一定金额以上的预算调整事项:监督、控制、分析子公司各项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

2、子公司财务规章制度管理一是实行子公司基本财务管理制度报备审查制度。子公司制订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应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体制、管理架构、投融资管理、大额资金审批事项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报集团总部审查备案。二是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考虑母子公司的差异性,制订集团统一财务与会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基本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报表分析制度、会计核算办法等,适用于各子公司,用以规范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上,子公司会计政策应尽量与母公司保持一致,特别是固定资产分类及折旧办法(含折旧年限的规定、残值率的确定等)、无形资产摊销办法、坏帐准备计提办法、减值准备计提办法等。

3、子公司财务人员管理一是实行子公司主要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和任职报备制度。集团总部可以向子公司董事会推荐、委派财务负责人,或者由子公司确定财务负责人前向集团总部报批或报备,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员的任职要求、聘任程序、工作职责、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以达到直接参与和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二是对子公司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完备的人员备案制度,不符合上岗资格的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从根本上提高各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子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事中管理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的事中管理主要包括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发生时的审批、指导和备案,子公司资金流转的集中统一控制,以及通过子公司财务系统实时掌握子公司财务信息。

1、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授权管理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一般包括:制订或修订公司章程中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重要资产处置和不良资产处置,重大投资事项(包括对外投资和内部重大资产投资),重大融资事项,对外担保,重大关联交易,债务重组,一定金额以上的捐赠、赞助支出,接受各级政府部门财务检查和审计,被政府主管部门处以罚金或补缴税款,员工有财务舞弊、欺诈行为,等等。根据具体财务事项的性质和风险程度,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授权管理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一是授权指导,子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可自行决定相关财务事项,同时接受集团总部的指导;二是集中审批,子公司办理相关财务事项需经集团总部审批:三是备案报告,子公司办理相关财务事项后,或发生对子公司财务产生重要影响的交易或事项时,应向集团总部报告备案:四是禁止限制,是指子公司不得办理特定的财务事项。

2、子公司资金管理一是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实现子公司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工具,建立集团现金池业务,整合子公司资金管理平台,弓I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机制,统筹子公司资金调度、筹措,提高集团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二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集团财务实力,成立集团财务公司,将财务公司建设成为“统一结算、统一备付、统一监管、统一一运作、统一融资”的资金管理平台,通过财务公司为集团内部单位提供资金往来结算及资金筹措功能,为集团提供担保、信息咨询、投资咨询等业务,并通过银行的手段(如同业拆借或发行证券等)为集团广开财路,将集团资金有效利用。

3、子公司财务系统管理•一是在子公司财务系统开通查询等操作权限,集团总部财务人员可以实时调用、查询子公司财务状况,及时分析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统一子公司财务系统选型,逐步实现集团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有效解决财务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的基础问题,为保障集团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提供基础技术平台。

(三)事后管理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的事后管理主要包括子公司财务信息报送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与审计、财务工作考核与评价等。

1、子公司财务信息报送管理子公司应准确、全面、及时地向集团总部报送各种定期财务报告和临时财务报告。定期财务报告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分析说明等;临时财务报告是对所有可能对子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财务事项或集团总部所要求提供的各种财务信息,如重要合同(投资、借贷、委托经营、委托理财、赠予、承包、相.赁等)的签订和变更、预计发生重大亏损、重大诉讼和仲裁、重大损失、重大行政处罚、各种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及结果等。子公司财务信息报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原则,确保子公司报送的财务信息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专人负责原则,子公司设立专人负责办理财务信息的汇总、审查和报告:分级负责原则,子公司应结合集团总部的要求,加强对其下属公司财务信息报送的管理;与子公司工作评价相结合原则,将予公司财务信息报送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子公司工作评价相结合,推动财务信息披露工作不断完善。

2、子公司财务分析集团总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分析,财务分析包括定期财务分析和专题财务分析。定期财务分析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财务分析。定期财务分析是对子公司各个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的系统总结、分析和评价,主要分析和评价子公司该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财务预算执行情况:重要财务分析指标异动情况、重大资产负债科日变动情况等,向决策层提供该会计期间予公司综合完整的财务信息。专题财务分析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单位、业务内容、项目、科目专门进行的财务分析,旨在从财务角度发现问题;或根据财务报表、财务指标所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寻找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2

一、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概况

集团管控是指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子公司制度安排,从而对子公司运作产生规则和源头上影响的行为,其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强规范治理,以达成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集团三大战略管控体系之一,在规避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用人的集、分权关系以及在实际运用中母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控制,可以将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分为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三种。为更透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控的实际操作情况,文章将深入阐述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二、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

A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能源集团”)是主营能源投资、开发与管理的中部某省省属最大的能源企业,2010年实现整体上市后成为我国能源业务品种最全的整体上市公司。集团着力打造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天然气、煤炭和金融等业务“6+1”板块,同时投资参股多家企业,其下属子公司包括17家全资及控股企业。

A能源集团对公司所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采取监管型与直管型相结合的管控模式,积极构建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政策、服务、信息三大职能平台,在人力资源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展开。主要现状如下。

1.人力资源规划的集中化管控

(1)A能源集团实行母公司自上而下和子公司自下而上的双向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五年)下发到各子公司,对公司所属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集中化控制。各子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规划人员需求,负责具体落实母公司的规划。

(2)公司在对比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定员标准已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化模型。

2.人员招聘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已遵循“集中招聘、分组实施”的原则,建立规范化的员工招聘体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员工招聘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员工招聘计划、组织年度校园招聘和其它社会招聘工作。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是实施部门,配合落实公司员工招聘办法,拟定本单位员工招聘需求计划,协助集团人力资源部做好本单位员工招聘的具体工作。

3.人才培养与开发集中化管控

(1)两级培训体系。A能源集团建立起集团公司级培训体系和子公司级培训体系的两级培训管理体系。集团公司级培训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带头组织实施,总公司各职能部门提供所负责业务的培训项目需求并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子公司级培训由各子公司自主组织实施本单位培训。

(2)人才差别化培养。A能源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培训、领导班子后备人员培训、重要管理岗位培训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重要管理岗位培训、重要业务岗位人员培训、其他员工培训根据具体情况由子公司自主组织,总公司指导完成。

(3)培训流程环节集中控制。每年年初,子公司将各自的年度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上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统一制定下发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对各单位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各子公司培训经费使用情况也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备案。

4.考核、薪酬集中化管控

(1)分别考核,加强监督。集团总公司员工(部门负责人及以下员工)及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所属企业员工(非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工作则由子公司按照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原则独立完成。

(2)总体控制、监管检查。各子公司的工资总额、福利标准由集团公司集中控制,各子公司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货币化项目发放情况在总公司的控制范围内完成。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定期对各子公司执行年薪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各种违规现象会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的统一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人员进出流程化、薪资发放网络化、员工培训远程化和员工招聘筛选自动化的目标。

三、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现存的问题

目前,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具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不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目前,公司业务种类逐渐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子公司数量日益增加,各子公司发展参差不齐。集团公司目前采取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应其“打造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目标,如集团现有的“直管与监管”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选择混乱;在“直管”与“监管”之间界限不明确;对各子公司的管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

2.子公司岗位管理呈现较大自主性,集团范围内“人岗匹配”尚未实现。因历史原因,集团内部“因人设岗”现象普遍存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缺少统一岗位说明书标准来指导各子公司的定岗定编和标准化岗位管理。部分子公司虽然有自己的工作分析制度,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一些子公司则完全没有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呈现较大的自主性。3、子公司后备人才选拔任用标准模糊,关键岗位后备人才队伍的集中化管控有待加强。集团范围的调查显示,在后备队伍建设问题上,60%的参与者认为所在公司除领导班子外的关键岗位后备人员不足。目前,集团仅制定了各子公司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而各子公司其他重要岗位后备队伍的建立和培养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独立操作的空间大,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打上各子公司自己的烙印。

四、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完善

成为省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标杆、打造与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是A能源企 业未来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选择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合理进行母子公司间的权责划分并形成协同效应将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根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控、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1)根据企业能源业务板块建立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目前企业已形成“6+1”业务板块,集团组织结构模式应由直线职能式向“产业板块式”的事业部式转变,对产权管理幅度和经营层次作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水电板块、火电板块、核电板块等,加强业务板块间的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管控力度为方向,逐步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2)以公司组织结构和子公司特点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权衡选择。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应依据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同时根据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程度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集团管控模式。在构建综合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共享平台的同时,创建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

2.以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为依据,通过定岗定编进行标准化岗位管理

(1)优化工作分析,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和岗位优化设计制定整体定岗定编管理方案,为各子公司全面推进定岗、定编、定级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定期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不断推进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明晰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及其价值。

(2)形成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母公司根据工作族群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领导力(中高层岗位)模型、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以及专业技术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为集团范围内的岗位设置提供依据,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正确的职位选择提供帮助,为人才素质的客观评价提供统一量化标准。

3.建立集团人才培养储备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后备队伍的集中化管控

(1)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三通道”发展路径。在集团总公司内部建立任职资格体系,设立不同职类、职种的职业发展通道,各子公司依此制定本公司的岗位序列对应表,激励员工按照本职种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同时,着重对后备人才跨职种的锻炼和培养,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后备人才队伍。技术、技能、管理三条通道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层级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既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系列发展,也可以在满足任职条件的前提下,转入其他系列发展。

(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继任计划。集团核心管理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按1:2的比例形成后备梯队。根据后备人员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单位限制,通过工作轮换或者“上挂”、“下挂”等实行集团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后备人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

(3)分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才。鉴于后备人才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对后备人才的发展培养坚持“分工负责、共同培养”原则,公司级后备人才由集团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评价、制定培养计划、协调资源并对其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子公司后备人才由各子公司组织评价,制定和落实培养计划,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集团范围内的各种培训发展资源。

(4)调整考核方式,动态管理。结合业绩考核、培训考核和违规惩处等情况,对后备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保持后备人员的竞争力。根据考核中后备人才的淘汰和晋升等情况,及时对后备人员队伍进行补充,保证后备供给比例。

总体来看,A能源集团目前的人力资源管控已经从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源事业和能源企业的发展吸引着所有人的眼光,2013集团“管控年”的背景之下,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目标对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 沫:《国有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以A国有企业集团为例》,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7期.

[2]赵琛徽 胡 敏:《构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11期.

[3]张 艳:《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设计初探》,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3

企业集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组织,其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受到组织结构模式的影响。按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来划分,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主要有U型结构、H型结构、M型结构三种模式。

一、U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及评价

U型结构也称“一元结构”,其主要特点是高度集权,多运用于规模较小、产品较集中的企业集团。该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设中间管理层,母公司直接控制其下属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子公司的自较小。

(一)U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总部集权模式的构建

在U型结构下,由于母公司对其下属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因此,可以把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权限集中在母公司,建议设立总经理领导为主的集权式内部审计模式。在母公司设立较大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审计监督,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则交由董事会委托的社会审计完成。母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总部领导层报告工作。对于非核心企业,由于此类子公司与企业集团之间的关系是由彼此之间达成的契约或协议来决定的,因而联系比较松散,审计的范围比较窄,内容也比较单一。根据经济性原则,可不设实质性的内审机构,当需要内部审计介入时,可以由集团内审部直接进行审计;对于核心及集团的骨干企业,由于此类子公司是企业集团的主体部分,在集团处于重要的地位,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点,其内审业务需求也较多,因此可以采取由总公司在子公司内部直接派驻内部审计常驻机构来开展日常内部审计业务。

该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审计信息传递应是:内部审计派出机构将各子公司的审计信息传递给母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再将这些信息汇总整理后向总经理汇报,由母公司总经理对下属子公司经理的绩效进行评价;而关于集团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的信息则向董事会报告,董事会对母公司经理层的绩效审计信息通过委托的外部审计获得,最后由董事会将集团的审计信息传递给股东等利益相关者。

(二)U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总部集权模式的评价

1.优势

(1)由于采用U型结构的集团大部分属于业务比较单一的中小型集团公司或者处于组建初期的集团公司,将内部审计制度设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可以使内部审计接近管理层,有利于为企业集团经营决策服务,在企业集团初创期能扩大企业集团的整体规模,为提高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解决了由于采用总经理领导制而导致的股东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难以进行独立监督与评价的问题,即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考核部分交由董事会委托的社会审计完成。这样避免了总经理与内审人员因为各种契约的需要而“结盟”的现象。

(3)由于U型组织结构的集团公司规模较小或处于组建初期,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设置一个审计委员会的成本包括了审计费、审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审计机构的运行成本等费用,成本较高,因此在U型结构下不适合设置审计委员会模式,总部集权型的内部审计机构比较精简,审计成本小,符合成本性原则,较好地适应了U型组织结构的要求。

2.劣势

(1)实现审计目标的不确定性。直接控制子公司经营决策的总经理整日忙于协调、评估和决策等日常繁杂的行政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生产和经营方面,很容易忽视资产安全,这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劳动成果不一定能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从而无法实现审计目标。

(2)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集团子公司的管理当局怀疑总部派出的内审人员,把他们看成“密探”或监工,不配合内审人员的工作,认为他们不是真正为子公司服务的。这就需要内审人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另外在组织审计时,要加强审计工作的计划性,深入基层,了解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再开展工作。

(3)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由于在母公司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了整个集团的审计工作,项目多,任务重,要在熟悉集团各部分运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具有专业水准的管理建议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对内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感等等都是内审人员能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

二、H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及评价

H型组织结构也称为“控股结构”,是随着多元化经营的控股公司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分权型的组织结构。在这种模式下,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联系是松散的,母公司除了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审批权继续保留外,其余权力如日常财务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均下放给子公司,母公司更侧重对子公司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考核与评价。该模式比较适用于子公司较多或者业务组合不相关且多元化的集团公司。

(一)H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分权模式的构建

在设置H型组织结构下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时,考虑到H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是整个集团多元化,不同的子公司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公司业务组合通常是不相关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监督都比较间接,故建议在母公司设立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为集团董事会做出的有关决策服务,制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指导基层法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设立与运作,协调集团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在子公司设立由基层企业总经理领导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在行政上接受子公司经理领导,在工作上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型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委员会对下属各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协调,子公司审计部门独立行使审计职权。

该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审计信息传递应是:各子公司的内审部门将子公司的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根据审计信息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而与集团有关联的信息则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审计委员会将有关集团的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信息以及子公司经理层的绩效审计信息向董事会传递,最后由董事会将集团的审计信息传递给股东等利益相关者。

(二)H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分权模式的评价

1.优势

(1)由于母子公司是松散结构,集团内部管理具有极度的分权特征,在子公司设立由总经理领导的审计部门,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为子公司实现专门化,规模化献计献策。另外,各子公司的内审人员由于熟悉各自企业的情况,能使审计信息及时反映从而使审计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也便于审计机构及时审出、报告并处理有关问题,成为管理当局的得力助手。

(2)子公司不受母公司的直接控制,各个子公司都拥有各自的日常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权,由于子公司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较难从整个集团的利益出发,因此在总部设立审计委员会来协调内部审计体系,通过对董事会提出相关决策建议来影响集团的投资决策,从而达到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劣势

(1)由于内审人员的编制是属于各法人企业,是为各法人企业服务的,因此,内审人员又可能卷入到法人企业的局部利益中,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容易以小集体的利益取代整个集团的利益。

(2)由于过度分权,集团本部的战略计划、方针不一定能在各子公司中贯彻。如果把握不好集权与分权的尺度,容易造成审计工作的混乱。

三、M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及评价

M型结构介于高度集权的U型与高度分权的H型之间,是适度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这种结构的都是规模巨大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设事业部或者子公司,它们有在集团公司总体战略框架下运行的利润中心,但这些利润中心不拥有独立法人地位,各事业部或子公司通常下设职能部门来协调和管理分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整个企业集团就形成三个层次,集团公司(总部)是整个集团的最高决策层,是集团的投资中心;事业部是集团的中间管理层,是一级利润中心;各事业部下属企业则是集团的次级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实行常规管理。

(一)M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分层管理模式的构建

母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由审计委员会和总审计部构成。审计委员会设在董事会下,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审计活动,在内部审计体系处于核心地位,是集团审计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总审计部在行政上归属集团总经理领导,在业务上接受集团审计委员会指导。对于处于集团中间管理层的事业部,通过事业部经理,由母公司授权,全面负责本部及其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其审计部的日常审计活动向本部总经理报告,重大事项可以通过总经理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部的主要功能是执行集团公司的日常内部审计事项,业务上领导和评价下属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子公司,总经理领导审计部开展日常的审计工作,重大事项由总经理向上级审计部门汇报。

该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审计信息传递应是:各事业部下属子公司的内审部将子公司的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向基层企业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根据审计信息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子公司把与其他关联企业的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向事业部审计部门汇报,由事业部向总审计部门上传,此外,事业部经理还要对下属子公司经理的绩效审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对事业部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而母公司总经理则对事业部经理的绩效审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有关整个集团的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则由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传递;最后由董事会将集团的审计信息传递给股东等利益相关者。

(二)M型结构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分层管理模式的评价

1.优势

(1)由于集团本部拥有重大战略决策权以及对子公司的投资权,是真正意义的利润中心,因而在母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在集团设立总审计部,其日常工作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进行,总经理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使内部审计机构直接与管理层联系,满足内部审计为经营管理服务的需要,使审计建议能被更充分的考虑。

(2)在事业部下设立审计部门,既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又能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以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加强控制与协调,由于事业部的决策在总部的总体规划框架下做出,因此集团内部的管理成本大大下降。

(3)分层管理型的内审模式是企业综合考虑过度集权和过度分权的弊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用这种带混合性质的形式能很好地适应M型组织结构,有利于整个集团内部审计体系广泛地开展审计检查,评价和传达审计结果,并传播各事业部的有益经验,同时监督各部门行使职能,内审人员也可以吸收实地经验,进行审计技术研究。

2.劣势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4

一、大型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特点

首先,大型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中最大的特点在于集团公司组织结构的复杂化造成了全面预算管理难度的增加。大型集团公司在管理上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对集团下属公司的管理进行有效整合。然而,目前一些大型集团公司在经历了兼并、重组、上市等集团化公司改革后,传统的公司管理模式由于受到了多层级的经营单位构成影响,集团公司的管理上开始或多或少地出现松散的现象。目前,集团公司的关键结构基本上是由集团总公司、集团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单位等不同层级的集团单位构成。其中,集团公司总公司中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等组织,对下层结构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然而,由于管理组织结构复杂化的倾向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各组织层级之间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大型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中上下级组织结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大型集团公司层级式的管理结构,母公司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要从下级公司及生产工厂和部门处取得预算和经营信息。这些财务信息相对零散,母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与执行阶段要对下级部门呈报的零散的经营和预算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处理,增加了集团公司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难度。同时,当集团公司下级部门生产经营能力及外部市场条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时,统一的集团公司预算制定、考核工作和激励机制存在失效的可能,会导致下级经营出现瞒报生产、消极怠工等现象,给集团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二、大型集团公司预算考核激励机制的现状

(一)预算松弛

在大型集团公司中,预算松弛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在母公司制定全面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下级公司经理或负责人人为地低估公司的产能、高报生产所需的资源的预算成本,通过压低预算标准,扩大预算弹性,以便从集团母公司处获得更容易达到的预算目标,从而在预算考核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并获得更多的激励性报酬。一般来说,集团公司的预算松弛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预算编制阶段,通过低估、高报的手段,向集团要求更多的生产消耗的成本费用,并压低自身的生产能力,从而降低下层公司的生产经营难度。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阶段,在获取弹性较大的预算后,下层公司在管理上仅仅局限在该目标的任务范围内,缺乏超额完成任务的动力,形成消极怠工的生产文化,严重影响大型集团公司综合实力的发展。

(二)考核激励机制失效

目前,大型集团公司管理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和分散化给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由于集团内部层级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集团公司预算考核激励报酬方案等原因,集团公司内部预算松弛现象严重。一旦集团公司下层公司或部门以个人利益为经营驱动目标,在预算管理信息交互,也就是向母公司上报预算需求和产能评估结果时,就会从个人或下级单位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这种前提下,集团公司需要依靠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约束集团下层管理者。然而,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中,由于预算考核激励机制的失效或是缺失,导致了集团下层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者在预算目标制定上愈来愈低,从而减轻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在人为压缩预算目标后,集团下层部门管理者通过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可以从集团公司中获得更多的??励和报酬,以及更多的升迁和晋升的机会。但是,压缩后的预算目标对于集团整体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是目前大型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所在。

三、大型集团公司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改进总思路

为了大型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和战略性发展目标的实现,防止预算松弛现象给集团公司发展带来阻碍性的作用,实行预算考核激励机制的改进工作成为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为了改进大型集团公司预算考核激励机制,公平和高效是完善预算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管理上要加强集团公司的内部管理,通过审计和建立信息系统等手段减少集团公司层级间信息的不对称性,为改革集团公司预算考核激励机制创造更加有力的集团公司文化环境。在大型集团公司组织管理模式的制约下,想要促进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合理化,可以将下级公司或部门管理者之间的预算情况与业绩结果信息整合起来进行对比的评价和考虑,形成下级公司之间相互对比和制约的管理机制,通过这种横向的约束力来突破集团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预算松弛的局限,从而实现从集团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下级公司和部门的客观评价,鼓励子公司领导阶层在预算基数恒定的前提下提高业绩水平和产能,实现子公司管理中多奖少罚少发的管理办法,提高集团公司的生产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大型集团公司预算考核激励机制的改进实践

(一)引入下级公司经理横向约束机制

为了解决目前大型集团公司中子公司领导在预算编制回报过程中瞒报产能、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引入下级公司经理预算上报的横向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预算考核的不公平问题。举例来讲,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A、B,在总公司确定预算基数时,子公司A按照实际产能的80%上报,子公司B按照其最大产值上报。但由于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在总公司进行预算核算时,子公司A在生?a过程中消极怠惰、管理松散,依旧可以完成实际产能的85%。按照之前向总公司提供的80%产能进行结算,超额完成预算任务5%以上,还能够获得集团总公司的奖励,而子公司B按照最大努力正常完成上报预算产值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奖励。因此,为了解决类似于子公司A这种预算松弛现象的问题,集团总公司可以引入下级公司间横向对比的机制,通过实际考察和科学预算信息整合与计算的方式,通过平级公司间的对比重新对子公司年末经营状况审核进行定位,从而实现集团公司管理上的奖惩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实行下级公司经理间业绩对比机制

在集团公司进行年度总结和考核工作时,为了确保预算考核激励机制的公平和合理,需引入子公司间的业绩对比机制。因此,在预算考核工作中绝不能只依靠子公司业绩和上报预算之间的差距来确定集团考核的结果并实行相应的奖惩。除剔除市场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还应综合考虑各子公司实际业绩同集团公司战略发展总体目标值上相对的比例,通过子公司间业绩对比的方式,对子公司该时间段内的努力程度和生产、销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考核。因此,在集团公司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改进过程中,要总结并引入子公司管理层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实现通过这种制约关系降低子公司同总公司间信息不对称的管理状况,实现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三)建立并执行多指标及其间牵制关系机制

针对预算指标的改进也是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激励机制总体改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考核的客观性和奖罚制度的公平,集团公司在收入、投资、成本等方面可以依靠子公司间的牵制关系来进行再次评价和改良工作。例如,集团分公司的投入规模应与其利润规模相匹配,集团公司重点发展的子公司在预算基数上应大于其他分公司。因此,分公司管理层在上报预算的过程中,要保证各项预算指标,即资本、成本费用、投资、融资等情况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状况进行考量,绝不能出现为了应付集团总公司预算考核工作而设定出的不匹配生产状况的目标,从而规范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结构,并调动整个集团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控股公司;企业集团;管理失控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是持有其他公司股权或股份,从而对其他公司进行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其他实业公司不同,它经营的不是一般的商品或服务,而主要是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股份,是“产权”。

控股公司有一整套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按照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控股公司不断买进相应的公司、资产或组件新的公司,控股公司会控制好旗下的子公司,使子公司不断成长壮大,控股公司在作战略调整或必要的时候,会卖掉不需要的子公司,控股公司的收益就来自子公司的分利或以上产权运作的过程。

国有控股公司(state—owned Holding Company)就是国家拥有的控股公司。国家拥有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控制着一大批子公司,子公司又控制一大批孙公司,从而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庞大企业群体。这就是国家以少量资本控制和支配大量社会资本的一副典型图景。二次大战后,在欧洲、亚洲兴起了一股组件国有控股公司风潮,其中意大利的伊利控股和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最为典型。

在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含义是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要从事产权经营活动的特殊企业法人。国有控股公司一般都采用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例如重庆渝富和西安投资控股就是这样的典型企业。

企业集团不是一个大企业,而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群体。其中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因此我们称企业集团为法人联合体。一群公司组成一个集团,必定会有一个起控制作用的核心企业,也就是母公司,集团中的母公司必定是个控股公司,无论这个控股公司是否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母公司通过持有股权控制了一批子公司,并按照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组成集团,母公司一定是集团内其他公司最大或最有控制力的股东,它最直接的权利就是出资者的权利,因而集团内部就会产生一种以资本为纽带的联接关系,这是企业集团的突出特点。企业集团内每个公司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都是由这种资本纽带关系演化而来,由此也就产生了集团内母子公司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

集团化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公司形态发展的主流。单体企业通过多种资本运营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集团内母子公司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都变的非常复杂,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公司从战略的制定到战略的执行都将具有更加明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这种系统性和复杂性对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企业集团管理失控屡见不鲜,就连著名企业宏(Acer)集团也不得不面对明易帜、纬创单飞的难题。最常看到的现象是,好的子公司竭力摆脱集团管制,不好的子公司则紧紧依靠集团,“劣币趋逐良币” 效应非常突出。集团组织结构不规范,内部联贯纽带脆弱,母子公司关系没有理顺,集权和分权未达均衡,经营和管理职能不分,“集而不团”,导致企业集团资源分散,进而削减集团的价值基础。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集团没有自己独立的商业模式与运营机制,内部缺乏活力;

2.集团总部依赖于子公司而不能有所贡献,有权无威,在重大问题上没有真实的权力;

3.集团总部自身的管理机制不科学,缺乏应有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各职能部门及其员工没有动力去为子公司服务;

4.集团涉及众多的产业、行业、领域,集团总部没有精力去分析和指导子公司的运作;

5.集团总部作为一个食利者阶层,不会直接面对市场风险,没有压力;

6.集团官僚体制使总部员工行为如同政府官员,缺乏企业员工应有的进取心,知识老化、技能低下,没有管理和服务子公司的能力;

7.最终,集团会逐渐丧失领导优秀子公司与淘汰劣质子公司的实力,包括号召力、影响力、控制力,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文化,业绩优良的子公司“单飞”或另立门户,业绩不良的子公司成为集团的包袱,最终使整个集团的生存基础不复存在。

为了应对这种系统性和复杂性,降低集团管理失控的风险,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集团公司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往往采用较为紧密的集团管控模式,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有效运行加强管理,而对于集团公司的参股子公司往往采用较为松散的股权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1.较为紧密的集团管控模式

集团管控就是系统地解决集团内部企业在战略、管控模式、团队间的协调问题,它需要:确定三个基础,即通过战略的分解,明确企业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各自的功能定位,再确定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管理的集分权程度,即确定管控模式;针对三项内容,即围绕集团内部关键资源、关键业务和核心职能通过建立规则或完善规则,来提高的配置效率;采用四种手段,即通过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权限体系和业绩管理体系来实现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意图,即通过责、权、利完整匹配的手段来管理控制各公司。

2.较为松散的股权管理方式

根据对我国控股公司股权管理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控股公司股权管理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明确企业集团总部功能定位

明确企业集团总部的功能定位是有效实施控股公司股权管理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总不能够为子公司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2)建立股权管理的组织体系

在集团化企业管理体制下,集团母公司董事会是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围绕集团股权管理,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包括: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委员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应设立相应的股权管理职能部门,负责集团股权资产的日常管理。

(3)完善股权管理信息系统

股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建立战略规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各层次的信息系统,并区分决策信息流与控制信息流。

(4)实施股权分类管理

按照企业集团各参控股子公司与集团核心业务的紧密程度以及相关业务的发展阶段,可以将相关子公司划分为三类:核心业务子公司、观察业务子公司和问题业务子公司。

(5)配套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针对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权代表,由企业集团母公司建立科学、合理、完整的工作评价体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制度,对股权代表、董事、监事建立述职报告制度,同时完善工作考核制度。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6

一、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中心,因为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是为了强化母公司对集团资金流转的控制,谋求财务资源的聚合协同效应,结算中心是根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集团内部设置的资金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结算、筹措、管理、规划、调控资金。在行政上是企业集团设立的负责集团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主要为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及整体利益服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理财的职能部门,受企业集团委托,代表企业集团执行与财务、资金管理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其管理目标与企业集团目标高度一致。财务结算中心的具体功能有:融通资金、加强内部监控、提高整体信用,降低财务风险。

(一)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意义

在集团内部,有些子公司效益好,资金周转快,而某些子公司资金相对匮乏,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可以把集团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贷给最需要资金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提高集团内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对子公司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对其实施必要的监控和管理,防止子公司利用自主经营权挪用集团内部资金,使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失控。财务结算中心成立后,集团公司可以整体融资,增强了实力,提高了信用等级,同时,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减少了外部融资,也相对降低了财务风险。

(二)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措施

1.摸清家底,调查清楚集团所属企业的银行开户账户及现有存款余额和借款余额。

2.选购一套专门针对结算中心设计的软件系统,同时请软件公司帮助建立资金管理的业务流程。

3.设立开放式结算柜台。临柜设立接票岗位,负责票据及印章的审核,并记账;后台设立复核岗位,对临柜岗位的账务进行复核,只有经过复核的账务才能入账。

4.结算中心统一到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实行一个账户多个户名(其户名为结算中心的成员单位),用于对外结算。

5.结算中心为每个企业在结算中心内部开立结算账户,用于日常企业与结算中心的结算。

6.除基本户外,所有企业将账上余额全部转到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并且将原账户撤销。

7.整个集团所有收入全部进入结算中心账户,然后由结算中心分发到各企业;其原始凭证作为结算中心记账的依据,结算中心制作特种转账传票,作为收款企业的记账依据。

8.除零星费用外,所有付款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支付。

9.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融资和还贷,对每笔借款结算中心进行明细核算。

10.企业需要资金,先向结算中心申请,由结算中心向企业发放,结算中心对每笔放款进行明细核算,结算中心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收取利息。

11.结算中心负责与银行对账,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2.企业成员单位将原来与银行对账改为与结算中心对账。

二、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制度是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经营管理责任的业务规范。目前集团总部对各下属子公司在会计核算上,缺乏统一的制度和规范,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一)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意义

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有利于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使会计核算工作达到业务内容完整、科目使用统一、核算口径一致,提供更为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与流程,提高核算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为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企业背景的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工作依据;为上级考核提供了方便;便于审计师为上市公司审计。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流畅的会计核算流程,为审计师提供了良好的审计环境,可以加快年度会计报告披露时间。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企业发生的资产购入、调入、调出、清理、报废、出售等增减变动业务时,要及时到核算中心报账,核算中心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资产总账、明细账,但对物品不能及时进行核对、检查和管理,因此各核算单位都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核算单位应保留资产备查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备查登记簿、卡片由核算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按照资产的类别分设账页,账内按照保管、使用单位设置专栏,每月序时登记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资产卡片一式一份,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每一独立资产单设一张,并按资产的类别、保管和使用单位顺序排列,落实到责任人。资产卡记载该项资产的编号、名称、规格、技术特征、使用单位、启用日期、预计使用年限、停用以及大修理等详细资料。凡是有关资产大修理、内部转移、停止使用以及清理出售都在卡片上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建立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制度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范。制订一套较为全面、操作性强、适合集团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各子公司和集团整体的运用效率。在整个集团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母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财务管理制度,子公司可根据母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自行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编辑。

(一)建立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的意义

规范企业管理:从集团层面对集团内各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使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界定了集团与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责和权利,对常规性的工作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操作流程,能够减少工作中由于责任不明而引起的内耗,提高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提高了集团资源利用率。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合理配置集团的各项财务资源,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规定资金、重要资产的风险控制措施,提出主要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明确各责任中心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二)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首先要明确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设置原则及部门职责;财务部门具体岗位的设置,各岗位的职责;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基本要求,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工作交接及继续教育;同时明确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预算管理责任中心、预算指标体系、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分析与反馈、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明确集团公司实行统一筹资、统一结算、集中账户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全面监控集团资金活动,充分发挥集团资金整体运作的优势,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使用风险。

明确资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具体规范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管理细节,明确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职责,建立资产出入库、盘点、授权审批、账龄分析等内控制度,加强资产的保管和维护,实现资产运行的安全高效。

四、建立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

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说,在目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监控已经成为现代集团企业的必然选择。如果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是隔离的,子公司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集团总部,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集团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控制,就会难于实施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控,增大集团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在集团内实整理施财务信息一体化,集团总部和下属子公司共用一套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将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集团总部可以完全动态掌握和控制各子公司的业务与财务信息,集团管理部门能够从集团成员最底层或源头实时、垂直采集信息,解决由于中间层的加工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不真实、不全面而产生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弱化的问题。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集团总部可以实时看到子公司所有的信息,能够降低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总部对各子公司财务活动实时监控的能力,同时对子公司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决策层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管理信息,加深对子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子公司经营业绩。

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一)集团总部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指在公司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监督活动,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规避风险,为增加公司价值服务。集团的主要管理职能之一是检查投资效果和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但高层管理人员难以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执行亲自进行监督,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在平衡不对称信息,发现和预防子公司经营风险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集团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既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集团内部审计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再控制环节,管理报告的真实性、预算的完成度以及集团统一管理规章的执行情况,都需要通过审计进行再认定。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财务总监委派制;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一种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起初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国有控股企业指派财务总监来对其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逐渐产生了集团公司,它是以母子公司为基本组织结构的,在这种结构形式中,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母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到子公司来行使控制管理的职能。

一、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必要性分析

现代集团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要确保产权清晰和两权分离,而所有者主体虚置和经营者行为失控是两权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集团公司的财务问题上,表现在子公司的经营者为谋取私利而,在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中独断专横,导致公司的经营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尽管一些集团公司也做了相应的产权变革,但很多都以失败而告终,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发现,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其根本还是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作为组成结构和法人主体较为复杂的集团公司来讲,利益问题是其最本质和最核心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引发更多的内外部矛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子公司为了谋求其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使集团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这是由于子公司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独立性,并不能时刻与集团整体利益保持一致,同时这种矛盾会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扩大。在集团公司的分权管理体制下,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整合和集团利益的一体化,将子公司的逆向选择予以消除,使其按照集团整体政策来贯彻实施,实现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就要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管理制度,它通过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能够有效控制集团资金的运动,起到健全集团财务管理体系、优化集团运行机制的作用。因此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下,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在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意义分析

1.加强了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督

集团公司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对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从时间和数量上进行监督,同时,也对其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监督和管理。财务总监监督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有子公司的授资行为、筹资行为、日常经营收支情况以及对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等,基本涵盖了子公司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这样集团的母公司就能及时准确的获取子公司的全部财务信息。同时,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还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当前在集团公司中,一些子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都是在子公司经营管理人的授意下产生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会计监督不力并不是虚假报表屡禁不止的原因,而起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经营者监督的弱化。依靠会计本身的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要想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必须要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才可以达到。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子公司的一些财务开支和资金的调拨等都必须建成原始的单据,经财务总监的审查、核实、批准后方可执行,它是财务人员与子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一道坚固屏障,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子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全面。这样看来,在集团公司中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了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监督。

2.强化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实质上代表了集团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它将传统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中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集中起来并相互融合,又将总会计师在集团子公司中地位和权责上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更使得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的滞后性缺陷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使其以集团公司整体的利益和发展为目标来进行经营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遏制了集团公司资产的流失,实现了集团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强化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3.强化了集团中子公司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

一方面财务总监委派制强化了子公司的内部约束机制。虽然财务总监是由集团中母公司即所有者委派的,但其履行的是对集团子公司内部经营活动及经济决策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与子公司的内部约束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子公司内部约束机制的运行中有利于它的强化。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财务管理体系下,财务总监在集团子公司中还有着一定的财务管理职能,要与集团子公司的经营者共同行使公司财务管理上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等职能,具体表现在被委派财务总监的子公司的资本投入、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数量、资产和利润的调拨分配、财务目标的计划与执行、考核与评价等公司财务活动中的许多财务工作,通过财务总监的监督和管理,无形中强化了集团子公司的管理机制。

三、总结

在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监督管理制度符合我国现阶段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控制、约束和管理集团中各个子公司和部门的经济行为,能够避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欺上瞒下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对集体资产的保全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与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士玲.财务总监委派模式与实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1:85

【2】裴凤庆.浅析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39

【3】苏蔚.加强和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运行[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B):52-53

集团子公司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房地产集团 财务管理 子公司 内部控制 现状 措施

一、房地产集团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的必要性分析

(一)集团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有助于保证集团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房地产集团虽然是其下属的各个子公司的“集团总部”,但是其并不等于是各子公司资源与能力的简单相加,集团本身能够对各子公司的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整合,使各子公司在运营中拥有共同的经营目标,并在共同利益的导向下以实现集团整体效益为最根本目标,因此,集团总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竞争力。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财务内控。通过有效的财务内控措施使各子公司彼此之间以及与集团总部之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实现集团的战略决策。

(二)集团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有助于集团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

房地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有助于集团实时了解子公司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并能及时根据集团政策对子公司实施监督与控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子公司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都围绕集团的财务目标而进行。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因此,房地产集团在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的过程中,应实施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下要注意对财务目标的调整。在此过程中,集团与子公司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对此,各子公司要以集团利益为重,必要时要牺牲自身利益保全集团整理利益,以集团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标。

(三)集团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有助于集团与各子公司防范财务风险

无论何种企业类型,在发展运营之中势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房地产集团也不例外。而通过有效的财务内控,集团总部能够有效防范与控制集团本身与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房地产集团由于项目规模大、资金占用量高等原因,在运营中子公司常会贷款以供运营,而贷款担保的主体常常是集团总部,或者子公司的贷款多是由集团总部以自身名义进行统一贷款和拨付。无论哪种形式,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而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集团总部能够及时了解子公司的经营运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有助于集团与子公司共同将风险降至最低。

二、我国房地产集团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的当前现状

(一)集团与子公司直接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集团规模都较大,子公司成员众多,且子公司与集团总部往往处于不同地域,经营业态相对复杂。在此背景下,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各类信息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被及时而有效的传递,导致集团总部的财务管理成为“孤岛”。同时,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各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集团总部之间的资源无法实现“共享”。造成有些集团盈利较高,资金充足;而有些子公司却“入不敷出”,举债较高,存在大额的资金成本。资源流失与资源沉淀问题共同存在。

(二)房地产集团公司不具有完善的“整体性”的预算管理机制和内控机制

房地产集团公司在运营中,下属子公司通常会根据自身需求设计内部管理机制。但是,倘若以整个集团公司为视角,却不难发现,我国很多房地产集团公司都缺乏“整体性”的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整体性的预算管理和内控机制相对缺乏。使集团在管理各下属子公司时硬性约束较少。而且,预算管理制度多以子公司为主体,缺乏整体预算,不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

(三)房地产集团公司缺乏“战略性”的财务内控目标

除上述问题之外,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集团公司还缺乏“战略性”的财务内控目标,导致集团本部与各下属子公司缺乏统一性的财务内控宏观目标。在“多头”化的财务内控目标的影响下,无论是集团本部还是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内控在整体上不具有协调性。此外,房地产集团本部与各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单纯依靠集团本部对各下属子公司实施统一的财务内控,难免会受地域、各子公司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财务内控效果可想而知。

(四)房地产集团公司的财务人员个人素质与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一个拥有着众多子公司的集团化企业,房地产集团公司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较高。既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专业化的知识架构、能够处理合并业务、编制合并报表等工作,又能掌握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熟悉“国五条”等一系列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房地产集团的财务人员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业务能力均难以满足房地产集团的需求。此外,母子公司的财务人员所站立场不同,知识构架掌握程度不一。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母子公司势必难以做到统一的财务管理,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财务内控。再者,房地产集团业务较多,采购、建设、销售等业务流程也较多,财务人员需处理的财务工作量较大,再加之母子公司通常不在同一地域,不仅彼此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而且间接造成财务人员没有闲暇时间了解宏观经济政策。

三、我国房地产集团公司应如何对各下属子公司实施财务内控

(一)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的财务内控机制

笔者认为,我国房地产集团公司若要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财务内控,首先应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第一,集团公司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从分考虑各下属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针对应收账款、资金流向等建立详细的财务内控机制,并于机制中明确相应的监督机制。第二,集团公司的财务内控机制应详细、具体,能够包含公司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运营部门。第三,财务内控机制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且在集团公司内部和各下属子公司之间具有权威性和效力,各子公司都应严格执行。

(二)房地产集团公司应制定经营目标,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其实际还与企业的整个内部管理紧密相关。因此,房地产集团公司还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从“源头”做好财务内控。全面预算管理应涉及采购、建设、竣工决算、销售、售后服务等集团公司的各个流程,并包含全部部门和人员。具体预算有费用预算、采购预算、销售预算、现金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此外,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包含预算管理前的预算编制,还包含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控制,以及后期的预算调整和分析。最后,集团公司应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制定考核与奖惩。全面预算管理相当于一种“纽带”,使各部门在集团的运营中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各子公司的凝聚力。

(三)房地产集团公司应积极规范财务内控流程,提高财务内控效率

房地产集团公司还应积极规范财务内控流程,提高财务内控效率。各下属子公司应以集团总部的财务规章机制为依据,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财务内控实施细则,分清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同时,对各财务岗位的设置与人员安排也应予以制度明确。资金拨付、收入上缴等财务流程要规定明确,各项经济业务及各财务岗位的设置等要规范,职责要合理划分。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各岗位之间实现相互监督与制约。总之,从财务流程上确保各项经济业务都能够有效进行,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四)房地产集团公司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认为,我国房地产集团公司在完善财务内控的过程中还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在制度建立中集团总部与各下属子公司应分别结合集团和各子公司的特点与性质,分别制度自身的绩效考核机制。首先,无论是集团总部还是子公司,应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明确标准之前,需对工作内容和任务目标进行分析,确保所制定出的考核办法不仅与工作紧密相连,而且合理有效。其次,不同级别的员工应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和指标,避免“一刀切”式的考核模式,防止考核结果不公平。同时,考核办法过于简单也会影响考核结果,有可能会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不全面。再者,针对考核结果,各子公司应及时向集团总部进行反馈,不仅有助于集团从整体上对各子公司、各部门、各员工的工作情况有所把握,还能使子公司、部门和员工自身更加清楚的了解自身在整个集团中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房地产集团公司应做好资金管理,严控资金审批

资金对于企业犹如血液对于人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资金审批关系着每笔资金的运用是否合理、合规和有效,资金运用一旦不利,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而房地产企业集团拥有众多下属子公司和分属在各具体施工地的项目管理部,资金管理是其财务内控的薄弱点。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房地产企业集团在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中,应做好资金管理,严控资金审批。目前,我国宏观内控机制都对资金管理进行了说明与强调,资金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内部管控的一项重点。加强审批是资金管理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有效手段。笔者建议我国房地产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应针对资金审批流程进行严格设定,各子公司和项目部的负责人以及集团总部的管理者都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审批,强调审批的严谨性和公正性,保证支付的每笔资金都是合理合规的。

参考文献:

[1]张昊煜. 浅谈母公司如何监控子公司财务[J].内蒙古统计. 2015(04)

[2]唐文军,唐中华. 集团公司如何加强对子公司财务控制和审计监管[J].商场现代化. 2013(03)

[3]唐丽萍. 加强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商业会计. 2014(21)

[4]周丹. 试述集团子公司财务负责人职能定位[J].时代金融. 2013(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