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7-25 06:18:49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培养;铁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17―04

近年来,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铁路快速发展与人才制约的矛盾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铁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抓起。加强大学生毕业生早期培养对于提升铁路人才队伍素质,改善铁路人才队伍结构,适应铁路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对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实施持续深化培养,进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管理相关学科等教育培训,其目的是要适应铁路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岗位人才提出的较高要求,为铁路现代化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学科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重点大学,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高度,积极为铁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自2010年以来积极承担铁路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试点培训工作。学校采取研究一培训应用一总结研究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几个关键问题

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是铁路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学校结合这个培训项目,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项目如何开展与落实,如何使培训达到目标与预期效果,如何体现培训的示范作用以及如何使该培训系统化与制度化。

首先,进行目标定位研究,从优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素质特点、人才成长规律、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培训对象与学习内容匹配;其次,对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教学如何深入、典型案例选择与教学、学习兴趣如何得到激发,使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法相协调;再次,进行教学保障研究,研究教学成果如何提升与推广,教学内容如何丰富,学员与培训教师如何交流与互动,自主学习如何体现,等等。

二、培训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优秀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的基石,是铁路和谐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同铁路大部分职工相比,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活跃,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但由于从业时间不长,知识能力与现场实践的融合明显不足。主要是不同程度地缺少对铁路行业优良传统和我国铁路历史的深刻理解,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协调能力欠缺,缺少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因此,对有发展潜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校进修学习,把他们尽快培养成为具有献身铁路事业的精神和水平高、能力强、知识面广、德才兼备的青年业务骨干和干部后备人选。

1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特点

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及知识结构特征,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起点高,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带着大量的现场实际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期望在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培训没有针对性,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

2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优秀大学毕业生在现场经过三到五年的基层锻炼后,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其职业发展方向也初见端倪。此时,如果经过适当的培训与引导,其能力结构可以较快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能力型转变,素质结构也会由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因此,培训要结合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需要进行。

3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使用与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铁路职工队伍的现状,将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与业务骨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铁路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业务骨干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一般来讲,人才的成长递进过程包括知识准备期、积累磨炼期、调整融合期、优势展现期、成熟稳定期等,其轨迹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突变的过程。因此,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培训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要形成一种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匹配的机制。

4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要适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尽管培训班按专业进行了划分,但由于他们在大学所学专业不尽一致,工作岗位有差别,个性特征也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培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要根据学员的上述特点和因素,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要多下工夫,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方法研究与应用

随着培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培训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要把培训中新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学习与解决铁路现场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学习带研究,以研究促学习,把研究铁路建设、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工作难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使学习和研究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这就需要对培训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适应这种培训的方法。对于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时采取哪种教育培训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问题研讨、专题讲座、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纵观已有的教育培训方法,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与接受能力,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类别,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 讲授法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在说明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自觉学习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对学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讲授教学,学员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知识学习,了解本岗位专业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等。我们在一般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2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员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实施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探索过程等),并且特别注意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员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进行与现场紧密的专业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3 研讨法

研讨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员实际,给出相应的讨论题目,由学员根据所学理论与亲身实践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学员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社会经历带入课堂,使得教与学处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专题讲座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借助案例创设一种情景,让学员通过参与,获得一种认识或提高某方面能力,是一种“在干中学”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如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实施(提前准备背景、相关知识,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鼓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等。它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应用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训前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认真的选聘。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我们在进行与学员工作关联密切的专业知识培训中使用该方法,深受学员的欢迎。

5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积极倡导让学员学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和其他人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它总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内容,按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适培训过程。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员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有利于培养学员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四、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保障措施研究

1 积极研发泛在教育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准备在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通过建立泛在教育平台,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运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的机会。

由于现代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在职教育培训的全覆盖。该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内容预告。包括培训专家、研讨主题、教学重点等信息,方便学员进行预习。

(2)网络课堂。通过这个平台,网络课程,实现全员共同学习的目的。而学习者也可以以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人学习空间。

(3)博客论坛。论坛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实践应用以及情感交流等子模块。

(4)交流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和校园茶座两个模块。这两个学习模式下,还设有好书推荐、个人学习历程等子模块。

2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资源库,实施资源共享与传播

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设置动态前沿、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目录,包括铁路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实践研究、应用案例等。网络资源库保存有各个培训阶段中专家的教学课件、视频材料等,可以十分方便地提供给培训学员使用。

3 培训单位建立铁路信息跟踪与调研机制,开展培训需求研究

培训单位通过建立铁路发展信息的跟踪和调研机制,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了解铁路相关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最新动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装备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现状。

(1)确立信息收集的重点。信息收集工作对于培训工作而言是首要条件,而且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信息收集重点。收集的信息包括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改革、战略目标、岗位需求等。

(2)收集、整理和研究培训需求

培训班开办之前,应根据送培单位的要求和培训对象的需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状况来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授课。

4 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库

行业培训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只聘用一个学校的师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的水平,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国内外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在内的较为稳定培训师资库。多元化的师资,将给培训增添新气息,带来新理念。既开阔了新视野,又提高了培训效果。而建立专家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收集教师信息等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结构,然后才能逐步地完成。

五、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使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并起到示范作用,使之成为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在行业内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铁路行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权宜之事,它关系到铁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铁路行业内部的一项系统工程。

(1)正确定位。把培训放在铁路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大系统中来考虑,进行定位。做到高起点、远规划。对待此项培训,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2)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对培训机构要精心挑选,优中选优;对培训内容要统筹考虑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培训经费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近期与长远结合,培训与使用结合。要考虑当前培训与长远的学习计划相结合,当前的培训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主管部门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服务,学员要明确培训目标。

2 建立和谐的培训管理机制

(1)实行优秀大学毕业生培训的零距离管理,即信息反馈灵敏、工作运转灵活、调控及时有力、制度严谨规范,充分体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参培学员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形成良好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即对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环节,要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管理局面。

(3)坚持与完善学员、培训基地、培训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培训质量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培训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与选拔任用机制

考核的对象是培训机构和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考核通过评估来进行。包括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以及学员通过培训后所取得成效的评估。评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前),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适进行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学员离开培训机构前),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单位后),评价学员在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内容。

要把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与使用选拔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先培训后选拔,不培训缓提拔的制度。要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要让学员充分看到培训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扩大培训影响,产生马太效应。

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既要构建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在较短培训时间段内,如何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又要完成培训目标,所以在项目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持续培养培训学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学习基础差异大,使得教学难度加大;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系统性不足;三是如何实现从培训到培养的转变、由素质高向能力强的转变,这里存在很大的难度。

2 应对措施

(1)成立覆盖本项目所涉及各专业的培训专家团队,使培训力量得到保障。考虑到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部分教学内容可考虑分小组进行差异化教学。

(2)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今后在泛在教育平善后,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平台实施大学生持续教育培养。‘

(3)加强与铁路行业培训主管部门和铁路企业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强化学员的学习能动性和成才意识培养。

七、结束语

2010年,受铁道部人事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共举办了13期铁道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班,培训学员800多人。总结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全过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不足。为不断完善该培训项目,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泛在教育平台;不断开发符合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培训课程和教材、课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有铁路特色的培训体系,并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节奏,及时总结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以满足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要为己任,为我国铁路的和谐发展和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重天,等.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管理[J].中国铁路,20ll,(3):1―5.

[2]李云红.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成人教育,2010,(1):55―5 6.

[3]于子涵,郭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9,(8):59―61.

[4]王晓棉.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49―51.

[5]刘剑锐.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5):57―58.

[6]金建兴,叶仁荪,徐晨燕.欧洲铁路人才培养使用情况及其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6,(4):加一43.

[7]宋修德.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劳动,2006,(4):57-58.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2

我国直到1998年才有研究者提出应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营销理论,随后有学者开始关注营销战略、服务营销理念、经济环境、高等教育产品与高等教育营销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高等教育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在各种学术期刊上为数不多有关高等教育营销的论文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消费品营销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将近40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的产业格局趋向成熟、办学体系也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在面临着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因此,将市场营销理论引入高职教育,对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建设和管理引入市场营销理论的意义

首先,高职教育营销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应对市场竞争。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只有正确地把握市场竞争和发展态势并及时做出正确且快速的反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次,高职教育营销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买方市场。在高职院校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高职教育提供的服务和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格局也在逐步形成。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住顾客需求并满其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赢得顾客和市场,在竞争中取胜。最后,高职院校发展现状表明其必须开展营销策略。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管理和建设中,还没有形成现代营销的意识。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高职院校营销策略的研究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采取营销策略的意义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ZT学院”)创建于1951年,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为独立设置的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划转为河南省省管高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河南,依靠铁路,服务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办学思想指导下,坚持以高速铁路运输牵引动力、运输车辆、运输牵引力动力供电、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和铁道通信信号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突出“行业性”特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商,以制造类、医护类、物流类、电子信息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突出“地方性”特色,用专业特色彰显学院特色。在这样一所“铁路行业”特色十分突出的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专业显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特色也不够明显。在学院发展目标中,对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必须通过营销手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找准目标市场,形成专业特色,并且保证学生就业。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3

我国直到1998年才有研究者提出应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营销理论,随后有学者开始关注营销战略、服务营销理念、经济环境、高等教育产品与高等教育营销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高等教育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在各种学术期刊上为数不多有关高等教育营销的论文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消费品营销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二、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意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将近40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的产业格局趋向成熟、办学体系也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在面临着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因此,将市场营销理论引入高职教育,对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建设和管理引入市场营销理论的意义

首先,高职教育营销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应对市场竞争。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只有正确地把握市场竞争和发展态势并及时做出正确且快速的反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高职教育营销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买方市场。在高职院校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高职教育提供的服务和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格局也在逐步形成。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住顾客需求并满其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赢得顾客和市场,在竞争中取胜。

最后,高职院校发展现状表明其必须开展营销策略。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管理和建设中,还没有形成现代营销的意识。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高职院校营销策略的研究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2.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采取营销策略的

意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ZT学院”)创建于1951年,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为独立设置的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划转为河南省省管高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河南,依靠铁路,服务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办学思想指导下,坚持以高速铁路运输牵引动力、运输车辆、运输牵引力动力供电、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和铁道通信信号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突出“行业性”特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商,以制造类、医护类、物流类、电子信息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突出“地方性”特色,用专业特色彰显学院特色。在这样一所“铁路行业”特色十分突出的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专业显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特色也不够明显。在学院发展目标中,对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必须通过营销手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找准目标市场,形成专业特色,并且保证学生就业。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02-02

为积极适应近几年来管内新线密集开通运营的新形势,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广铁集团采取订单培养方式,批量引进铁路主专业高职毕业生,2011年以来共引进约两万人。在批量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适应运输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引进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的建议。

一、细化校园招聘作业流程

1.做足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提前收集掌握高职毕业生信息。从集团人才需求出发,详细了解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生源结构等情况,为合理制定招聘计划打好基础。二是招聘预告。根据年度招聘计划和相关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将拟招聘的专业计划、岗位条件和具体要求等通知学校,由学校公开招聘信息,并委托学校提前做好宣传发动、报名审查等工作。三是组建和培训招聘小组。从各单位抽调具有丰富招聘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事干部,组建成若干个招聘小组,集中培训学习招聘政策规定,明确招聘任务和具体要求;招聘时要求统一着装、佩戴专用证件、注重仪态语言,严格遵守招聘工作纪律;提前准备好校园招聘所需的宣传片、资料、表格、辨色本等,做到忙而不乱、准备充分。

2.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校园招聘前召开宣讲会,进行现场答疑互动,详细介绍招聘目的、岗位标准、专业计划等,介绍广铁集团的基本概况、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福利待遇等。另外,常态保持与学院就业部门和院系师生的沟通联系,在学院开设讲座,邀请集团专业人员介绍企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规划等,增强学校师生对铁路的认同感。仅2014年6月,广铁集团就到6所铁路高职院校举办了16场企业形象和文化讲座,参加师生近四千人次,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组织结构化面试

一是严格审核应聘材料。认真审核学生的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原件、成绩单原件及其他证书材料,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招聘人员质量。二是全面进行面试考核。在学生自我介绍个人简历、优点特长和应聘优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招聘小组通过查阅成绩、专业测试、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语言表达、专业基础、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做到了解情况全面、考核方式科学。三是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利用面试的机会,重点观察形象气质,检查肢体活动能力(包括伸开手掌、曲展手指,转身走步等)、视力及辨色能力等情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4.规范签约工作流程

对面试合格拟引进的学生,严格按程序做好签约相关工作。一是登记详细信息。按专业填写《登记表》,留下求职材料(成绩单、就业推荐表原件)并整理归类。二是签订《就业意向书》,加盖学校和集团印章,学生、学校和集团各执一份。三是组织学生体检。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二等甲级及以上医院体检,经体检合格的正式纳入订单班学习。四是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学生校内理论学习结束、通过考核验收的,方可签订《就业协议书》。五是整理签约资料。对学生成绩单原件、推荐表原件、就业协议书等进行认真审核,并按专业整理归档。

二、深度介入订单生早期培养

1.签订企校合作协议

近年来,广铁集团根据人才培养储备需要,加强与相关高校、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铁路高职院校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定向培养等协议。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支持和推动各运输站段与学院相关院系共建合作学院、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荐技术骨干担任校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校方专业建设,形成了双方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介入教学课程安排

根据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订单班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技规》等),强化岗位业务知识学习;支持校方专业教师到站段生产现场考察学习,以提升其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协调指导相关站段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现场实习实训机会,达到以实训促教学的目的。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让大学生亲身体验铁路服务旅客一线岗位的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广铁集团在每年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与相关铁路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订单班学生要求全部参加。通过深入一线和直面旅客,让学生在入路前对即将从事的铁路工作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其对铁路行业的认同感。

4.开展预职生产实习

近年来,广铁集团在注重订单班生源质量的同时,强化岗位应知应会和专业技能的早期学习锻炼,在积极协调相关学校优化课程安排、提前完成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组织订单班学生到相关站段一线岗位进行预职生产实习,由站段安排优秀技能人才担任指导老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为广大学生入路后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和岗位作业要求、尽力缩短独立上岗的时间奠定基础。仅2014、2015年,广铁集团就组织近万名订单班学生参加了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预职生产实习,总体效果较好。

三、建立完善考核淘汰机制

为避免学生有进了订单班就是进了“保险箱”而放松学习的思想,从2014年开始,广铁集团对订单班学生探索实行校内理论学习阶段考核验收和预职实习阶段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确保早期培养质量。

1.建立理论学习阶段验收机制

订单班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课程结束后,由广铁集团委托学校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要素包括学习成绩、技能水平、操行考核、获奖情况等),按成绩、专业进行排名,并且在校内公示。对各专业排名倒数第一名的,或达到规定淘汰条件的,直接予以淘汰。对各专业排名靠后10%的,由验收组采取专业测试、面试考察等综合测评方式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者则退出订单班。经统计,2015届订单班因考核验收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6%。

2.建立实习月度考核机制

为激励实习生搞好实习,解决他们实习期间的生活困难,实行了生活补助措施。实习单位每月根据学生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和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给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考核结果,再结合学生出勤情况分四个档次确定补助标准,委托学校发放。

3.建立实习期满考评机制

为强化预职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考评(考评要素包括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团队精神等),对实习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实习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考评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处理。个别无法适应铁路工作的学生也退出了订单班。经统计,2014届订单班预职实习期间因考评不合格或本人不适应等原因退出的约占订单班学生总数的4.3%。

通过综合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满足了运输生产一线特别是近些年来大量新线开通运营的需要。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的高职毕业生,已有部分走上了工班长岗位,有的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技师资格,广大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四、对下一步引进高质量高职毕业生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招聘相关制度,促进招聘工作标准化

出台《集团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办法》,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毕业生招录工作机制;优化高校毕业生招聘程序,提高面试考核、专业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选拔的公信力和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招聘质量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优化招聘团队,加快招聘队伍职业化

按照“公道正派”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管内各单位现有的优秀组织人事干部中,选拔培养懂专业知识、熟悉招聘面试技巧和讲组织原则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招聘团队,促进招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3.进一步深化企校合作,确保招聘生源质量

继续加强与有关铁路高职院校的沟通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铁路运输站段开展常态化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活动;主动参与、指导高职院校订单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邀请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促进双向互动和加深认识;继续按照订单培养协议,完善订单班学生日常管理和动态考核办法,与学校一道严格抓好实习管理和验收等重点环节把控,切实保证高职毕业生的引进质量,为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1]。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动车组 人才需求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78-02

我院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于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人才需求分析,依据人才需求分析的成果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从而对我国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1 对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1)依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岗位设置和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域铁路、地铁行业的发展动态、发展趋势;铁路、地铁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同类院校同类或相似专业分布情况;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岗位;毕业生对培养过程意见与要求;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

(2)通过查阅相关的刊物、会议资料及行业企业网站进行文献评阅,收集最新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等方面信息与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提炼与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以及对策建议等,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研内容与相应的调查问卷。

(3)依据不同的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研方式。如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研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邀请行业企业资深实践专家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毕业生,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成长经历。

在确定了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要求学工处、教务处、专业之间相互协作,制订详细的调研工作计划,确定调研人员、时间安排及经费预算。

(4)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不仅对专业建设、学院管理、毕业生质量、人才需求等做出整体分析,而且还对其各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如现就业岗位及其与专业相关性、对就业的满意度、职业成长需求、对专业教学的意见等方面就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作为修正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 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地铁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的分析

2.1 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速动车组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我国自2004年以来,实现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国产化,形成了集高速动车组制造、检修、运营的配套能力。到2010年,我国运营的高速动车组将达到1000列,到2020年,将达到2400列。我国已经建成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大动车组基地和21个动车组运用所,其中武汉动车组基地占地2130亩,是世界规模最大、技术一流的动车组基地,届时将承担我国40%动车组的检修任务。

2.2 城际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9年5月24日,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正式揭牌成立。公司由武汉铁路局和省联合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代表铁道部、省政府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暂定240亿元,双方各占50%,首期各出资5亿元。公司负责管辖湖北城际铁路及相关的专用线,经营范围为铁路工程建设和客货运输,以及物资供应、服务、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

建设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快速便捷、安全环保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构筑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引导圈内城市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武汉城市圈同城效应。

湖北城际铁路以武汉为核心,呈放射型加环状构架,由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6条放射状骨干线网、8条延伸线及环线组成,总规模约1190公里。全部采用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直达周边城市的“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

2.3 地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以武汉地铁为例,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7条线组成,总长220公里,全面连接武汉三镇,构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形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公司现有总人数1498人,其士10人;硕士65人;本科474人,大专949人。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62人。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综合管理团队。2012年完成72公里建设时,公司总人数将达到3500余人。

因此,高速动车组的检修体制、检修设备和技术要求对检修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成千上万的高速动车组高技能检修人才。

2.4 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的铁路部门,他们中既有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中专、技校等毕业的学生,也有从军队转业的复转军人,但他们在铁路部门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短期的培训;还有一部分是这几年的应届毕业生和少量的路外人员,其中路外人员主要是从事事务管理,而不是技术服务。

2.4.1 企业检修人才现状分析

表1 是本次被调查企业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现状统计表(%)

调研数据表明,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大专以下学历平均占16.7%,大专学历占42.2%,本科学历占18.8%,本科以上学历仅占0.7%。可以看出,大专学历人才是动车组检修的主力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2.4.2 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63.3%,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19.3%。这说明:

(1)为了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铁路企业从自身挖掘人才的力度不会增加,动车组检修企业会转向高校招纳毕业生补充人才需要。本科学校学历教育培养的动车组检修人才还不能满足动车组企业的全部需要。前些年由于铁路行业人员的相对饱和以及既有车辆检修技术的成熟,企业需要的铁道车辆专业毕业生减少,许多高校取消了铁道车辆专业,除了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外,其他铁道本科高校也欠缺动车专业的师资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建立动车专业师资队伍。因而近几年动车专业本科毕业生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动车组发展迅猛的需要,为我们高职动车专业学生就业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从最近三年进入动车组检修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

(2)动车组检修人才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下年轻人,这说明由于动车组检修作业方式(夜间作业多)和检修技能的高要求,年龄大的人员不太适应,动车组检修人才更新快。这就为职业院校根据动车组检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

2.4.3 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四大动车基地的建成和动车组定检工作的展开,将有大量的检修岗位等待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的填补。由于动车组的高技术含量,必须有高技能的检修人才去维修,而中职学生和复退军人中能满足动车组检修岗位的比例极低,在一段时期内必定形成岗位空缺无人就岗的现象。为高职学校动车组检修专业培养动车组检修人才提供了源动力。

2.5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招聘渠道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主要是向各铁路局机务段运用车间、车辆段动车组运用所、动车组检修基地、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等提供人才。这些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校内专场招聘、网上招聘、校外毕业生招聘会招聘、与铁路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接收军队的复转军人,其中效果明显的是校内专场招聘和与铁路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学生在其中占的比重是较大的。

3 对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

3.1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

目前设置有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学校就我校一家,但设置有相近专业的学校不少,而且这些毕业生的去向大致相同,就是搞机车检修、车辆检修、动车组检修,所以对我校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来讲就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将促使我们尽力办好该专业。

3.2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以我校为例,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近三年来在校人数525人,2009年招生数为220人,在这些人数中包括组合班。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动车组运用所、城际轨道交通车辆段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涉及的岗位有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动车组随车技师、动车组专项机械师、质检员等。

3.3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比重大,实际操作的比重小。校内实训设备非常缺乏,而校外实训基地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但是一方面现场单位工作任务重、运营设备紧张,不可能大量接待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学校实习经费较少,教师缺乏,也不可能长期大量的去现场实习,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现阶段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自编教材,特别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来讲,还不完善和成熟,需要学校组织人力去编写一套完整的工学结合的教材。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宋奇吼(1972- ),男,江西萍乡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李学武(1972- ),男,河南焦作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科研立项项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31,项目主持人:宋奇吼)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26-03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按照 “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的要求,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两校选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作为试点改革项目,采取“3+2”分段培养模式联合进行应用型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两校战略合作的基础,充分利用行业优势、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优势、应用型本科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实施人才培养全程合作,为贯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为适应江苏经济转型与升级,满足社会对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两校拟探索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优良、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以期为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的社会行业背景

1.轨道交通供电产业急需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发展规模、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进入历史最快发展时期,江苏省各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南京地铁更是跃居国内城市地铁行业前列。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江苏省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青奥会的临近,南京地铁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与此同时,中国铁路行业步入了黄金发展期,路网建设全面铺开,时速350千米动车组等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大量使用,我国高铁技术水平和建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长三角地区从2006年7月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开通以来,先后建成开通了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合宁城际、京沪线等重要电气化干线,电气化营业里程为892.3千米。电力牵引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综合优势,牵引动力电气化已成为铁路技术改革的方向,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供电技术也同步发展,大量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广泛使用,高端技术装备水平与现有人员较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现场企业急需基础厚实、技能精湛的高端技能人才。目前在全国范围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供电产业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处于奇缺状态,人才招聘的普遍做法是相互高薪挖人,人才匮乏已经影响到轨道交通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能够很好地满足目前企业对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第一,具有本科层次培养的特点。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提倡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其优势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较强;缺点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本科层次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管理工作,实际动手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第二,具有专科层次培养的特点。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强,着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优势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能够实现毕业即可上岗的培养目标;缺点是学生知识面较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岗位迁移能力弱。

第三,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采用“3+2”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满足岗位所要求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3+2”培养模式中,专科阶段重在培养学生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本科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在设计、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此构成本专科分段培养中,理论与技能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专科阶段的三年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前两年半时间主要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后半年时间安排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结合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结合现场实际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本科阶段两年的学习,以理论提升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一年半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能力,最后半年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此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和专科段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工程意识,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等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3.现有基础和特色。采取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能有效整合江苏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的优势,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采取“3+2”分段模式,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端技能人才,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目标

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充分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果,依托既有的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探索“3+2”本专科分段培养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在国内具有示范效应的高职本科专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措施

1.构建本专科贯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充分利用了行业优势、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优势、应用型本科学的科优势培养的特点,将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起来。以“厚基础、重实践”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设置针对轨道交通供电企业的岗位群分析,根据企业现场的岗位群实际工作过程归纳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学习情境,设置专业学习课程,借助本科院校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师资力量,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为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叠和浪费,对于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均需开设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可在专科阶段开设并达到本科阶段的培养深度,本科阶段不再重复开设相应课程。

第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设置课程时,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注重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块清晰而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结构。涉及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四类: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备检修维护课程、设计管理课程,其中,设备检修维护课程和设计管理课程是专科阶段的核心课程,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职与本科阶段贯通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维护、检修等实践动手能力;本科阶段通过设计管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使其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实践课程的设置。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为了满足轨道交通行业供电技术管理岗位所要求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行业特有的技术多样性、具体性和综合性问题,重点突出了高职和本科阶段贯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专科阶段三年的学习,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轨道交通供电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依托深度校企合作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安排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文化,熟悉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特点,并结合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工作适应能力。专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以应用性为导向,选题类型以报告型观察型和实验型为主,以解决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小型课题,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阶段两年的学习,前一年半以理论提升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勘察设计、项目咨询管理的能力。最后半年安排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专科阶段生产实习和本科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技术领域系统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工程意识,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胜任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等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以学术性为导向,选题类型以理论型、综合型和评述型为主,结合本专业生产、科技的前沿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注重理论应用创新、实验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技术应用创新等,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和钻研能力。

2.构建本专科贯通的专业实践条件。根据专业研究规划,整合现有资源,依托现有专业实践条件,不断加大实践条件的投入,改善专业实践条件。

3.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结合本专业特点,依托现有的深度校企合作,在社会需求导向基础上,开展应用性的科研并加快产业化进程,力争在3~5年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应用层面的产业化研究成果。

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色

1.依托深度校企合作,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依托华东地区轨道交通供电企业,实现混编师资团队、实训资源和校企文化三大资源有效共享,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采用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最后再实践的螺旋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科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学习服务于能力培养,围绕“入学初期,走入铁路,感知职业;入学中期,深入铁路,熟悉工作;毕业前期,融入铁路,胜任岗位”三次实习,与专业课程一起构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平台。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带着问题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着重提高理论知识结构,培养分析、设计和管理的能力,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后,通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具备设计、开发和决策能力,达到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针对岗位的主要工作项目,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在高职教学中,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已取得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面向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学习课程,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满足轨道交通供电行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实施中,以过程评价和企业第三方评价作为课程的主要评价依据。

3.实施高职本科双证书制度。在牵引供电安全与规则、变电所一次设备检修与维护、变电所二次设备检修与维护、电力线路、电工技术实习、综合实训等课程中,融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内容,达到应知应会,帮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证书。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迫切需要上移,以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进行部分本科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探索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对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拓展我国高职教育层次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斯杰.示范性建设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l0(11).

[2]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

[3]潘懋元.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与建设重点的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4).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7

为积极适应近几年来管内新线密集开通运营的新形势,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广铁集团采取订单培养方式,批量引进铁路主专业高职毕业生,2011年以来共引进约两万人。在批量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适应运输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引进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的建议。

一、细化校园招聘作业流程

1.做足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提前收集掌握高职毕业生信息。从集团人才需求出发,详细了解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生源结构等情况,为合理制定招聘计划打好基础。二是招聘预告。根据年度招聘计划和相关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将拟招聘的专业计划、岗位条件和具体要求等通知学校,由学校公开招聘信息,并委托学校提前做好宣传发动、报名审查等工作。三是组建和培训招聘小组。从各单位抽调具有丰富招聘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事干部,组建成若干个招聘小组,集中培训学习招聘政策规定,明确招聘任务和具体要求;招聘时要求统一着装、佩戴专用证件、注重仪态语言,严格遵守招聘工作纪律;提前准备好校园招聘所需的宣传片、资料、表格、辨色本等,做到忙而不乱、准备充分。

2.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校园招聘前召开宣讲会,进行现场答疑互动,详细介绍招聘目的、岗位标准、专业计划等,介绍广铁集团的基本概况、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福利待遇等。另外,常态保持与学院就业部门和院系师生的沟通联系,在学院开设讲座,邀请集团专业人员介绍企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规划等,增强学校师生对铁路的认同感。仅2014年6月,广铁集团就到6所铁路高职院校举办了16场企业形象和文化讲座,参加师生近四千人次,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组织结构化面试

一是严格审核应聘材料。认真审核学生的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原件、成绩单原件及其他证书材料,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招聘人员质量。二是全面进行面试考核。在学生自我介绍个人简历、优点特长和应聘优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招聘小组通过查阅成绩、专业测试、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语言表达、专业基础、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做到了解情况全面、考核方式科学。三是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利用面试的机会,重点观察形象气质,检查肢体活动能力(包括伸开手掌、曲展手指,转身走步等)、视力及辨色能力等情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4.规范签约工作流程

对面试合格拟引进的学生,严格按程序做好签约相关工作。一是登记详细信息。按专业填写《登记表》,留下求职材料(成绩单、就业推荐表原件)并整理归类。二是签订《就业意向书》,加盖学校和集团印章,学生、学校和集团各执一份。三是组织学生体检。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二等甲级及以上医院体检,经体检合格的正式纳入订单班学习。四是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学生校内理论学习结束、通过考核验收的,方可签订《就业协议书》。五是整理签约资料。对学生成绩单原件、推荐表原件、就业协议书等进行认真审核,并按专业整理归档。

二、深度介入订单生早期培养

1.签订企校合作协议

近年来,广铁集团根据人才培养储备需要,加强与相关高校、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铁路高职院校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定向培养等协议。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支持和推动各运输站段与学院相关院系共建合作学院、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荐技术骨干担任校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校方专业建设,形成了双方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介入教学课程安排

根据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订单班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技规》等),强化岗位业务知识学习;支持校方专业教师到站段生产现场考察学习,以提升其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协调指导相关站段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现场实习实训机会,达到以实训促教学的目的。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让大学生亲身体验铁路服务旅客一线岗位的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广铁集团在每年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与相关铁路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订单班学生要求全部参加。通过深入一线和直面旅客,让学生在入路前对即将从事的铁路工作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其对铁路行业的认同感。

4.开展预职生产实习

近年来,广铁集团在注重订单班生源质量的同时,强化岗位应知应会和专业技能的早期学习锻炼,在积极协调相关学校优化课程安排、提前完成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组织订单班学生到相关站段一线岗位进行预职生产实习,由站段安排优秀技能人才担任指导老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为广大学生入路后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和岗位作业要求、尽力缩短独立上岗的时间奠定基础。仅2014、2015年,广铁集团就组织近万名订单班学生参加了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预职生产实习,总体效果较好。

三、建立完善考核淘汰机制

为避免学生有进了订单班就是进了“保险箱”而放松学习的思想,从2014年开始,广铁集团对订单班学生探索实行校内理论学习阶段考核验收和预职实习阶段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确保早期培养质量。

1.建立理论学习阶段验收机制

订单班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课程结束后,由广铁集团委托学校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要素包括学习成绩、技能水平、操行考核、获奖情况等),按成绩、专业进行排名,并且在校内公示。对各专业排名倒数第一名的,或达到规定淘汰条件的,直接予以淘汰。对各专业排名靠后10%的,由验收组采取专业测试、面试考察等综合测评方式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者则退出订单班。经统计,2015届订单班因考核验收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6%。

2.建立实习月度考核机制

为激励实习生搞好实习,解决他们实习期间的生活困难,实行了生活补助措施。实习单位每月根据学生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和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给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考核结果,再结合学生出勤情况分四个档次确定补助标准,委托学校发放。

3.建立实习期满考评机制

为强化预职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考评(考评要素包括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团队精神等),对实习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实习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考评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处理。个别无法适应铁路工作的学生也退出了订单班。经统计,2014届订单班预职实习期间因考评不合格或本人不适应等原因退出的约占订单班学生总数的4.3%。

通过综合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满足了运输生产一线特别是近些年来大量新线开通运营的需要。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的高职毕业生,已有部分走上了工班长岗位,有的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技师资格,广大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四、对下一步引进高质量高职毕业生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招聘相关制度,促进招聘工作标准化

出台《集团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办法》,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毕业生招录工作机制;优化高校毕业生招聘程序,提高面试考核、专业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选拔的公信力和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招聘质量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优化招聘团队,加快招聘队伍职业化

按照“公道正派”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管内各单位现有的优秀组织人事干部中,选拔培养懂专业知识、熟悉招聘面试技巧和讲组织原则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招聘团队,促进招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铁路专业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3-01

一、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许多工科大学都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专业的定位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校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岗位群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业。因此,针对为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上述能力,离开实践教学或者是实践教学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业后能很好实现后续发展。

三、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特色

我校过去是属于铁路高校,2000年后归到甘肃省管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是为铁路培养,电气化铁路及相关供电是具有鲜名特色的,尤其是电气化铁路与其它供电相比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目前铁路处于一个跨越式大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毕业生,这也就促使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必须主要面向铁路,制定具有电气化铁路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教学计划和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目前大都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有随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模式比较单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缺乏;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图纸上,而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实施性差;针对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对象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

五、我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实验教学

对于基础实验,对于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利用短学期的有效时间开放实验室,开设设计型实验,一门课一般为两个设计型实验,并鼓励写出实验型小论文。逐步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总结的综合实验能力。第四年,进入专业方向训练后,专业课程实验通过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便使同学更好地联系生产实际。

(二)各类实习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类型有:工艺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1.工艺实习形式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仪表组装、电子元器件市场调研与自主设计、EDA综合实验、常用电力测试仪表应用等内容。通过各类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气作业现场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并能够进行若干常规测试,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

2.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部分。参观实习主要是到兰州供电局下属变电站、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西机务段等单位参观地方和铁路供电部门的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项目;生产实习主要是到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进行牵引供电、接触网等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道路。

3.顶岗实习,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不同。其一是所处学习阶段特别,执行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已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已开设一段时间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其二是教学环境特别,执行场所一定要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一起工作、学习,真实地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其三是学习目的特别,执行的目的一定是针对实际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的是立体的事物、交叉的技术,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理论上的问题。因此,顶岗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顶岗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签订长期产学合作的协议,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委派有经验、能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给学生集中讲课,指导学生现场操作,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攻关课题。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择优挑选满意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高了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我校在各企业都建有实习基地,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不同,把学生分散到铁路供电站段,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安排学生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按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定期轮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再对照书本上讲过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际,从浅到深,从表面到内涵,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三)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课程设计。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系统化的综合应用的实践锻炼。针对电气工程类专业,具体想法是:将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EDA技术、接触网技术、机械基础、建筑电气等课程联系起来,以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实训场地,开设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的设计题目。将构思、方案设计、功能设计、评价设计、系统调试进行一条龙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4~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独立实践。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学生的全部毕业设均在校内完成,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实验室和机房为其开放;第二类是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到相关企业或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四月底回学校完成剩余内容。选题可以自定,也可以是企业的相课题;第三类是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全部在企业完成,选题必须是企业的相关课题,但毕业答辩必须回校完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种类的毕业设计,实践证明,通过毕业设计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其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几年来一直将近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

[3]樊立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