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油画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7-06 14:19:17

油画教育论文

油画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大学教育;油画艺术;健康发展;审美教育

我国当代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当前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为了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艺术发展要求,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需要不断寻求创新和优化,以促进油画艺术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当前大学油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油画这一艺术种类源自西方,反映了西方独有的艺术风格。高等艺术教育在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下,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教育模式也趋于成熟,艺术教育进入发展的新时期,这对大学油画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如今,我国已有许多大学的美术学院开设了油画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但大学油画艺术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过于注重油画创作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过于注重规范式的系统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等。此外,一些高校采用单一的模式化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当前大学油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各高校的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开拓教育思路,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实现艺术人才的创新培养。

二、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优化发展方向

1.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促进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艺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时代化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艺术观念层面的创新往往起着促进艺术发展的先锋作用。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固有观念偏重于油画创作技法传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具有模式化的特点,过于注重油画写实风格和色彩表现等,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大学油画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育观念,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设置更为合理的油画课程,设计更为全面的课程内容,包括油画艺术造型表现、油画艺术鉴赏以及油画艺术综合探索等多个层面的内容,融合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不断丰富油画艺术的内涵。事实上,在西方油画教育理念中,多样化的异质艺术元素都可以作为油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如法国的莫奈等画家都曾应用日本的和服等异质文化元素作为油画创作的素材。采用多元化教学理念正是基于艺术无国界、无界限的开放观念,这可以为大学油画艺术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生命力,丰富我国油画艺术的视觉表现和人文内涵。2.重视审美意识教育,提升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实效性艺术作品是自由表达意识感知和内在情感的重要途径,艺术鉴赏等美术活动有助于加强人们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感知能力。审美意识是建立在个体美术知识储备、基本认知能力、情感倾向以及兴趣偏向等基础上的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心理过程。加强审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实质上是为了提升人们对于优秀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帮助人们获取更深层次的艺术熏陶,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油画作品便是通过极具视觉吸引力的图案、色彩等造型元素传达积极、美好的艺术情感,抒发不同的艺术思想。如,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便是以基于实物的变形手法创作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造型,让向日葵这一实物概念更加具有色彩感染力、艺术灵气和张扬的美丽,让人们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在大学油画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意识教育,首先要改善大学艺术教育的环境,为学生创造能全面感受艺术之美的良好氛围,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其次需要增加相应的审美实践课程,应用经典油画作品鉴赏或学生自主练习创作等多样化的途径,将艺术理论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世界,促进油画技法与人文内涵的统一。

结语

油画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大学油画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大学油画艺术教育需要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栾捷.重视油画的审美意识以提升美术教育效果.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汤敏敏.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符艺.油画教育民族化创新的基石: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民族教育研究,2014(2).

[4]程俊礼.实践性教学在油画教育中的实施方案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23).

油画教育论文篇2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油画教育论文篇3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油画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 油画教育 传统教育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大美院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各综合性院校也纷纷增设美术专业,扩招急剧增长。由此,人才市场对实用型设计专业人员的强大需求,对包括油画专业在内的传统艺术学科也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年代,扩招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给美院在教学(特别是油画教学)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怎样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根本问题,切实推进高校油画教育改革,值得我们思考。

一、油画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进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绘画教学模式。毫无疑问,当时引进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油画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开始体现出来――过分着眼于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学生创作素养的培养。这种保守性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变成一门追求技能的学科。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卓越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艺术是一门强调思维的学科,这就要求当代油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锻炼学生的造型技能,还应着重于对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人文主义时期追求的造型观念在于其画种的不完善,因此古典油画经过了长期写实的阶段。意大利雕刻家洛伦佐・吉贝尔蒂曾经说过:希腊人既是绘画家,也是雕刻的研究家。这在素描理论上有很好的表现,没有这种理论关系,也就不会有杰出的画家和雕刻家。所以说,一个艺术家的优秀并不一定在于他所拥有的高超技能。高超的技能只不过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不是决定性因素。艺术家所拥有的个性化艺术语言,以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思维才是决定性因素。这就给了当代油画教育者严峻的挑战。油画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技能训练,也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二、对油画教师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理论中,油画教师到底是艺术家还是教育家,始终存有争论。现在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是好教师,但是好的油画教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就我国艺术教育现状来看,油画想要在当代有更好的发展,油画教师应该对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当代油画工作者对艺术教育者艺术成果的接收和转化。美院可以开设有关艺术成果的新课程,使学生享受到当代油画艺术教学成果。这就对油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实和提高专业水平,深入、全面地研究欧洲油画的全貌及其主要发展脉络;大力发展新的绘画艺术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前沿艺术理论与思想动态,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对当代艺术思潮和社会生活高度关注;在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的拓展上进行综合研究,使自身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与广而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上要改变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由主体转变为主导,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展示和发挥个性化教学方式。

三、当代油画教育前景

相对而言,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比较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在过去的油画教育中,全国各大美院多贯彻比较保守的方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太多自我辨别的意识,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和独特的见解。而苏联的这种体制教学模式只注重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目前的中国学院教学体系中除了一些传统学科外,还增加了不少新课程,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创作更加个性化。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开始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了物质的接触,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入。新媒体看似比较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张培力是油画专业出身,他对油画的了解可以在教学中自由灵活地利用。因此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艺术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总体来说,当代油画教育改革要把握一个重点:与当代艺术教育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油画与油画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具有当代性。无论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最终还是要向艺术教育转型。当今媒体上不乏有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实际行动。

结语

目前中国美术教育还在延续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国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苏联的教学模式。本文最重要的还是强调如何把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起来。既然被称为油画,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油画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油画既要吸收其他艺术语言,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个性语言模式,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油画教育的转型。

油画教育论文篇5

油画教育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画的价值体系的逐步地形成,在中国美术教育中也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就是通过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探讨对中国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并希望研究结果能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油画;价值体系;刍议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起源于五四时期,是伴随着中国的科学与民主等科学思潮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中国的命运的发展相联系的,与中国的美术教育息息相关,但是,作为以西方为主,发源于西方的油画,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质疑到底油画是姓西还是姓东,油画的价值到底何在?这些都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油画的价值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油画的价值体系是东西的结合,具有东西共同的文化元素和成分,油画的价值体系具有国际性,是世界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东西方共同创造丰富起来的。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

油画的价值体系主要指的是,油画的精神内涵、油画的材料技法、油画的画风内容、油画的线条色彩等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油画的内涵,通过这些内涵进行价值评价的体系。油画作为一种创造视觉享受、视觉造型的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的呈现,必须要接受人们对它的心理的评判和视觉的评判,通过评判结果来体现价值所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艺术本来就还是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艺术的创作与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判断,也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而中国的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也必须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反映的是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体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由大师创作的油画基础,奠定了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但是不断丰富的时代感,不断创新的元素,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的精神,表现出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内涵,这些都应该成为油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油画的价值体系的概括必须包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成分,也应该包括传统的文化底蕴、画风技法等油画的传统的价值元素。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地交流融合,东方文化逐渐地接纳了西方油画,而西方也逐渐地把东方文化的相关元素纳入到了油画中,在不断丰富技巧画工的同时,对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油画打破了中西国际,打破了文化交界,逐步地走向世界,并在油画中不断丰富时代的特点和体现世界性的特点,精神内涵呈现的是大众型、国际型的问题。因此对油画的审美和鉴赏也成为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油画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拓宽为了世界性的价值体系,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将更加地丰富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内涵,扩展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油画的价值体系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形成体现了中西美术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的美术界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内涵,人们也逐步地接受了油画,并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内涵和价值,融合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说中国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也是中国美术教育与西方艺术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油画在过去的中国,只是作为贵族欣赏西方文化和提供消遣玩乐的西洋物,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民间,走进百姓生活。中国的美术教育也逐渐地引进了油画的教学内容,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中国历史上早期就有徐悲鸿、吴大羽、陈宏等知名的画家到国外留学研究油画的创作,而在油画中所包括的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知识也对我国的现代的美术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油画的价值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油画的价值的发展也是中西美术教育的不断碰撞和融合的结果。

(二)油画的价值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视野

艺术的发展与创作与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油画的的价值体系的形成扩宽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油画的创造视角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觉。特别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大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新派美术家的文化心态也伴随着动荡的社会环境而发生了很多的触动,很多美学艺术品从原来的突出意境发展为写实创作,用油画艺术表达出那是的残酷、复杂的环境与人们的痛苦、而又顽强抗争的心态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很多动荡年实主义的油画作品。油画创作的时代性、纪实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价值体系,更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视野,油画在吸收了西方的传统技艺和接受了西方的色彩协调的创作基础后,加入了中国本土的时代精神,并与中国本土的绘画融合,寻求契合点和交融点,将中西文化的交融通过油画等美术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创作和发展新视野。

(三)油画的价值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现代油画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断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从民国开始启蒙的油画,通过大批的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绘画创作,带回来色彩丰富的多元化的艺术技艺,并在国内开办了很多形式的美术院校,绘画工作室,很多的美术院校和课堂教学都是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的中国美术院校的雏形,因此油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推动着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和阶梯。

三、结束语

油画作为一种美术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绘画技艺、色彩运用而表现出绘画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内涵,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中国的美术教学的发展,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扩宽了美术教学的新视野,为美术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吴云华.迟来的热潮——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市场.银行家,2006(10).

[2]袁源.西洋画在中国的误解——明清时期中国没有接受传统西画原因初探.美与时代(下旬),2007(12).

[3]封加梁.论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4).

油画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当代 油画 教学 改革

一、油画在教学中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二、对当代油画教师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三、油画教育的前景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当代性[J].2011.

油画教育论文篇7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油画教育论文篇8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