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油画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1:58

油画艺术论文

油画艺术论文篇1

新与旧就像昼与夜一样二者永远也不会重逢但却永远你追我赶交替进行。新与旧相对而言只是时间上的逻辑问题,从本质上讲他们并不代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尤其是在艺术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新与旧和好与坏等同起来。古希腊的雕刻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时间上说它是很古老的旧艺术了,但在今天看来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气雄浑和理想永恒的艺术高度至今无人能及。比它晚的古罗马雕刻在当时算是新的样式风格,而和希腊雕刻比起来显得古板拘谨在艺术成就上要逊色的多。再如,文艺复兴在油画上达到了绘画史上又一高峰,我们再看一下文艺复兴之后的那些继承者他们所谓的新面貌在艺术上是进步还是倒退了呢?艺术不同于科学,她属于人类的情感与意识形态范畴,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与智慧在生活中凝结出的精华。虽然不能用新与旧的标准来判断绘画价值的高低,但我们还是不能否认艺术确实具有时代性,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风格类型的艺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要完成的使命。新的艺术要在旧的艺术母体中产生,这是人类文化繁衍生息的自然规律。艺术在时间上的这种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作是新与旧的斗争。如果我们把艺术看作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玩具,那么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人类永远需要新的艺术,新的样式。如同我们一件衣服穿了很久就想换一件新的来调节一下心情,换一种感觉。时间变化了,艺术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所依附的人类情感就会发生变化,自然也就需要新的艺术来表现新的内容阐释新的情感。油画的发展也是在新与旧的斗争中不断前进的。文艺复兴就是时代环境(人文主义思潮的涌起,加之解剖学、透视学等科学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的产物,它是在新的现实新的观念下产生的新的艺术样式,它应和了时代的脉搏且创造了绘画新的高度因而推动了美术史的发展。除此之外,美术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英国拉斐尔前派反对皇家学院派,印象主义取代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又彻底颠覆传统艺术,这些现象都在说明时代和现实的变化促成了油画的发展,新艺术与旧艺术的斗争推动了油画的发展,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新是在旧的基础上建立的,几乎每次绘画的革新运动都是打着学习前代的基础上进行的,文艺复兴倡导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拉菲尔前派主张学习拉斐尔以前的绘画,即使是最叛逆的现代主义绘画也是在传统中找到灵感的。

二、我们应赋予油画这条古老长河以怎样的生机

油画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现实和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在面对西方文化时一直采取的是谨慎学习的态度,对于油画艺术东化过程,最开始更多的还是样式上的拿来主义。徐悲鸿借鉴的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林风眠、庞薰琹等借鉴的是法国现代主义绘画。但是,由于当时动荡的时局,中国社会的最大现实是以革命和战争的方式解决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而以林风眠倡导的现代主义绘画更多是在纯艺术领域的探索,这样的绘画是少数人研究的精英艺术,对于长远的民族美育来讲是有益的,但对于急需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来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徐悲鸿倡导的现实主义自然最贴合国情顺应了时代也就得以一统天下。中国油画的另一个传统来自苏联,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时局只能依靠苏联,通过派出留学生或请苏联油画家来中国讲学等方式使中国油画继续学习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推进,中国人更多的走进西方的文化艺术,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也使油画面貌丰富多样起来,对西方油画传统的学习和油画体系的理解更加深入。中国艺术家已从油画样式的表面借鉴逐渐进入到对油画艺术文化价值判断的核心区。在不断的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渐渐明白了什么是油画以及油画所承载的西方文化内涵。在当下错综复杂现实和开放多元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又如何对待已融入我们的文化土壤的油画,并让它结出更丰硕的果实。首先,我们要尊重油画本身,油画之所以成为油画而不是中国画、水彩画或是其他什么画种就是因为它本身的材料特性,整个造型和色彩体系以及几百年来修炼成的文化气质。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一百年中,几代油画精英不断钻研孜孜以求的学习积累所做的一件事就是弄懂什么是油画,油画的特性是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画出真正油画而不是土油画。中国油画家在对油画媒材特性和表现力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其次,我们要尊重油画的发展。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油画已发展出成熟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无论是材料的选择使用,还是作画的程序步骤都发展得相当完备,历史上也涌现出对油画技法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师,如达•芬奇创造的明暗薄雾画法对油画写实技术的完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香晚期采用在画布上直接作画的方式,伦勃朗更是油画技法研究的大师,以及后来的印象派直接调和明亮的颜色在白底子上作画,这些大师对油画材料技法的特殊贡献使我们对油画形成最直观的认识。进入现当代以来一些较为前卫的艺术家为了追求更加赋有表现力和冲击力的画面,大胆采用泼彩、无意识涂抹、综合材料,甚至用人体沾满颜料在画布上作画。这些新方式新手段确实给油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张力,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油画的理解。除了在材料技法上的发展,油画在创作观念上也与传统创作有很大不同,由单一传统的写实发展出抽象表现甚至观念表达。油画在新的时代里表现出了新的面貌,当然这种新貌里肯定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需要我们仔细加以鉴别。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油画的发展,因为我们就生活在新的时代,新时代就会有新的现实也理应用新的方式去表现。再次,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是指要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属性。虽然在近百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当然在当下世界大同彼此交融的时代我们与世界已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但本质上我们还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文化上与西方有不同的渊源和价值判断。实际上在油画传入中国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东方化了,例如,第一代油画家徐悲鸿、潘玉良、林风眠等人虽然在油画学习的角度还不够成熟,但在自己的创作中却无形地显露出中国的文化修养和底蕴,创作题材也自然是中国的。

油画艺术论文篇2

油画语言创新是形成个性化艺术风格的源泉,对于每一个油画者,没有在油画语言上有所突破,就不会有自己特色的油画作品,就不可能在艺术殿堂留下自身的烙印,更不可能成为著名的油画家。因此要加强对油画语言的学习和理解,并在创作中寻找突破点,不仅仅是在绘画技术上,在自身观念、自我意识上也要不断地进行提升。油画语言是一种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文学艺术和电影艺术一样都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维活动。音乐艺术是通过音符高低、快慢的旋律来触动人们心弦,文学作品是通过故事情节曲折起伏来打动读者,油画作品则是通过运用构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油画语言要素,搭配组合成画面来吸引观者的眼球,它既是一种思维意识也是一种技法手段,这就需要艺术家尝试创新多种多样的艺术语言,形成一幅幅具备美丽的画面效果又有良好的精神内涵的油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油画语言个性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的审美感觉,这种审美感觉渗透在作者点滴的艺术创作之中,经过长期的艺术体验和积淀,必然形成个性化的油画风格。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所运用的油画语言是与他内心的感受相一致的,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到画面中,用色彩来感悟人生、感悟世界。当然我们在探索油画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如对油画材料工具的选择、对油画色彩干湿的把控、对肌理的处理等。因此,油画语言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油画语言的固化形成自己的稳定的语言符号,是要在绘画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并善于总结借鉴学习才能形成。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配套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紧随时代步伐迅猛发展,艺术思潮空前活跃,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的油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最为突出表现在油画语言的多元化、时代化和新颖化,这种变化既是时代需求的产物,也是艺术家努力地结果。当然,部分人片面地强调追求“个性化的油画风格”,却忽视了油画本身内在的社会根基,以及个人的精神修养,一味地追求名利,为了形式而去创作,对油画语言的认识流于简单和片面,没有真正理解油画语言的内涵,任何脱离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都会使油画语言变成一种纯粹的手段,那样,油画语言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石,油画艺术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它生命的活力。

二、油画语言创新呈现了不同时代的特性

油画语言紧跟时代的发展,是现实生活在艺术层面的具体反映,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时代特征。因此,个性化的油画语言具备不具备现实性,反映不反映时代的需求也是衡量一个艺术家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我国当代油画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内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产生,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油画人才和一大批艺术作品。这个时期艺术作品整体表达单一,传统勾线造型、渲染平涂与明暗对比是基本的绘画手段,由于政治挂帅的因素影响,这个时期艺术家的思维意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切服务政治,一切以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指引,艺术的多元化和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受到巨大的影响,创作出的作品风格比较单一,政治色彩明显。在油画语言上循序高大、洪亮的基本原则,如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罗工柳的作品《地道战》等,在一定程度上拘谨了人们的思路,限制了人们对生活本身的探索和思考,影响了社会正常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在社会压抑的氛围中有个别推陈出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但只是个别艺术家的在艺术领域的突破,就整个社会油画作品的主流来看,创作形式仍然比较沉闷的、缺乏生机和活力,形式大于内容,如汤小铭的作品《白求恩》,陈衍宁的《渔港新医》等。

油画艺术论文篇3

文艺复兴时期油画诞生,早期的油画有着壁画、蛋彩画的痕迹。尼德兰的扬•凡•艾克兄弟的油画改变了西方艺术界一直使用蛋彩的历史。早期绘画主要以树胶和蛋黄为主要的结合剂,在经过了无数画家反复实验后,油画的结合剂转变为以油为主。早期油画的主要特征是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逼真的质感。文艺复兴前后的油画作品,颜色仅有黑、白、灰,色彩语言并不丰富,不会刻意追求色彩冷暖的对比,只是些许点缀其他色相的颜色,色彩的生动性十分欠缺。但是油画色彩不断地发展、变革,并由客观表现逐渐发展到主观表现,极大地提高了表现力,绘画语言逐渐完善。油画色彩在19世纪有了新的变革。画家康斯特布尔从室内绘画转向室外写生,在写生中获得更加丰富的色彩并将其表现在画面中。康斯特布尔凭着对大自然的仔细观察,感性地认识了补色原理。而德拉克洛瓦在其启发下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到绘画中,在画面中采用了更多的色彩对比关系,提升了色彩的明亮度。景物的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多次写生后认识到的,这对油画创作中准确地描绘时间、烘托画面气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油画史中色彩方面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无疑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的创新。印象派画家将油画色彩从之前固有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他们努力捕捉外光景物瞬间的色彩印象,画面中淡化了景物的素描造型,更多的是强调用色彩造型及光色的表现,注重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并尝试采用多种绘画技法。后印象主义画家在发展印象派丰富的色彩表现力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画面中个人情感的表达。这次色彩的转变使艺术家更加确立了绘画中主观色彩在油画中的地位,色彩的主观表现逐步增强。凡•高的油画造型和色彩语言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他通过独特的色彩表现炽热的情感。

二、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主要体现

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观者心情的转变以及视觉的兴奋,在作品中通常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心理感受。在色彩语言的演变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越来越重视色彩对心理层面的表现作用。色彩语言在油画作品中的表现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的主观性

艺术家在创作中并不是完全地将景物照抄在作品中,不会完全地再现物象的色彩,而是以个人情感为依托根据画面需要去创造,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绘画语言。色彩在油画作品中的主观性也是相对的,是对于景物所呈现的色彩本身而言的。

2.色彩的装饰性

色彩一直以来都是进行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为了装饰自己开始往身体上涂抹颜色。随着时代的演变,色彩在更多的装饰途径中发挥了作用,如陶罐上的花纹、布料上的各种色彩和图案。而色彩的装饰性在油画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幅画中都有画家独特的情感表达,各种情感状态都可以表现在作品中。在视觉的作用下,各种颜色都可以带给人们特殊的感受。著名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接吻》采用金色调,除了部分花纹外全部采用金色作为装饰,是一幅极富装饰性的油画。凡•高在《向日葵》中较多地采用了暖色调,黄色布满了画面,色彩不受拘束,大胆、奔放,极富表现力。

3.色彩的表现性

在艺术理论中,“表现”即指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的外感表现。色彩在油画中的表现作用毋庸置疑。色彩在绘画作品中可以表现出画家的情绪,使观者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情感。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中就充分印证了色彩的这一特点。他绘画生涯的“蓝色时期”和“玫瑰红时期”的作品色彩传达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绪:“蓝色时期”的作品中大部分是蓝色调,充满了伤感;“玫瑰红时期”大部分是红色调,让人感觉到强烈的生命力和热情。

三、结语

油画艺术论文篇4

社会时代的发展势必会带来艺术思维与艺术形态的发展与变化。油画艺术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过程,在这其中艺术家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所处时代的文化、经济、政治的特征,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去表达生活的感受和体现时代的特征。

“中国式”油画艺术的发展正处在变革时期,受着东西和新旧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当代“中国式”油画艺术的发展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式”油画既要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又必须保持油画的当代性。

一、“中国式”油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具有当代性

“中国式”油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应该体现现代的生活美学观念,“中国式”油画的发展不仅要吸纳西方现代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并积极探索体现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中国油画的审美应需要从创作思维上融入当今文化潮流,使中国的油画更具有中国当代文化特征,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只有将富有个性的现代审美取向和当代的时代文化背景相互交融,才能体现出中国油画的创造力。

在西方艺术中,油画是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主要注重的是外美及写实,在艺术创作中,采取直接以描绘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以此来体现西方油画艺术的美。而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注重的是“内在美”。通过黑白的笔墨线条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国画艺术的意境,用很自然的方式流露出我国民族艺术的气质。

要使“中国式”油画发展能够符合我们大众的审美要求,就必须在油画的创作中既要延续西方的艺术精华的同时,对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很重要的。“中国式”油画已经穿越歧路彷徨、剧烈冲突和激烈论辩的历史过程,开始在新的起点上构建中国油画的审美价值,续写世界油画史的中国篇章。

二、“中国式”油画艺术创作注重当代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势必会给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带来发展与变化。自油画从西方传到中国以后,中国油画的创作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渗透着中国元素的构思和创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此不断充实着中国油画创作新元素。

在中国油画的创作中,艺术家紧紧把握住我们民族的文化基点,遵循和彰显中国的文化脉络以及主题精神,并融入时代的观念和情结,形成了我们中国油画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局面,使我们中国油画艺术不论是艺术观念、艺术面貌或者是艺术的方法上面,都能有极大的提升和拓展。这样的油画艺术才能贴近大众生活,才能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式”油画的创作路子越走越宽。

“中国式”油画艺术的创新重在融合时代的艺术气息。当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师在国外学习了西方油画的油画艺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西方在油画创作中的的艺术理念和气质。在他们以后的油画创作中,便开始了在油画里融入中国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开始关注当代人的文化精神状态。中国的油画艺术的发展不仅具备自身的艺术魅力,更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承载更为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体现当代中国油画的强大生命力。

三、“中国式”油画艺术的东方韵味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无数的璀璨的艺术形态。作为“中国式”油画的艺术家,是绝对不可能忽略或者是背离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如果脱离了民族的精神气质,与西方的艺术观念亦步亦趋,其作品含义背弃了我们中国的当代生活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就会使其作品缺乏精神内涵,这样的油画作品是经受不起时代的考验的。

“中国式“油画的发展必须以民族特色为亮点。西方的绘画要素基本包含色彩、光、面、体等,而我们的国画是以黑、白、线条为主要的表现手法。虽然它们在绘画的表现技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在油画的共性上还是表现出了一致性,或者说它们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要让油画在中国与国画并存,仅仅去借鉴西方的绘画技法是不够的。中国油画必须从有着深厚底蕴的民族文化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使其体现出民族性,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价值的“中国式”的油画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式”油画在具有西方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保持有独特的民族主体性。

现代的油画已经在世界每个角落落地,这更是体现油画的世界性。我们“中国式”油画在融入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学元素的同时,再融合西方油画绘画艺术之精华来丰富“中国式”油画的艺术,这样创作出来的中国油画即具有西方油画的特点,又富有民族文化特征。

四、当代“中国式”油画艺术的中西融合

(一)西方绘画语言丰富中国油画内涵

俗话说“艺术无国界,民主和科学东西之分”。正是有了历史上的碰撞,才让我们中国的艺术家有机会了解西方的艺术文化。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探索历程,如今正面临着如何将西方的油画艺术语言融合中国油画艺术里面的问题。在现代中国油画圈中已经有不少艺术家立志于从这两个方向上解决这些难题:

1、在充分研究、理解西方的油画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运用地道的西画方式去进行创作和表现。新生代的中国油画艺术家如李铁夫等在学习了西方油画的绘画语言的同时,也潜移默化接受了西方油画中的艺术理念和气质,然后把西方的绘画艺术语言融入到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

2、通过引入西方绘画艺术,再将东方绘画的审美习俗和笔墨韵味表现于其中,把中国油画语言转译成一种新的表现媒体。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作品,就是典型具有在西方的绘画形式中融入中国文化意象性。他的油画作品从容的走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用西方现代的艺术语言展现中国文化。

(二)运用西方油画的形式和内涵,弘扬“中国式”油画艺术的独创性

西方油画演变过程历经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古典主义的透明法,再到印象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色相与纯度、明度的对比关系、色层厚度、笔触的力度及厚涂法等,这些都成为艺术家表现的重要手段。

油画艺术论文篇5

艺术符号化方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于1944年在《人伦》中提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美学家卢卡契•捷尔吉认为:“艺术是表象性符号系统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方式。”,“通过艺术实践以及这一实践所培养的感受性,使反射系统不断地普遍化、扩大化、精细化和深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民平时不加注意地忽略了的事物才能被感知、被表现。”;安伯托•艾柯等等。“艺术符号作为认识论的隐喻的作品”等等。在这些论证中,他们都将艺术符号与概念性符号做了区分。明确了艺术符号在激发美感的形式媒介中的表现是相对独立的。指出了艺术是用形象说话的,它所涉及的是与心理表象相关联的形式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国外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并未像国内一样深入和成系统,其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与民间组织参与相结合;各国政党成为各国倡导和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发起者与统领者;宗教、法治、教育、舆论等是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强有力手段。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如果能够借助艺术的手段与途径,便能获得更为广泛而实在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如果凝练出融会中外、言简意赅、为人民普遍理解、高度认同的艺术符号,并最终形成国家的艺术形象,就更容易让大众掌握并自觉践行。而这种艺术符号化的过程,必然可以为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目前总体的研究成果中,研究对象或相对零散或关于集中,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研究理论并不多见,在知网以“艺术符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没有相应的研究文章,只有少数的论文中部分章节有所体现,如童福磊硕士论文《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现状研究》等。基于对众多文献资料和作品的考量,我们发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是指:将核心价值观念及其取向用艺术手段在作品中凝练与表现出来,并形成可以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艺术符号。十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志2月17日讲话指出,把核心价值建设和制度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弘扬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指出,核心价值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体会,的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艺术领域的践行方向,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领域的符号化体现与研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途径之一。强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因而将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艺术符号中,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践行研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艺术符号化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中凝练与体现的基本原则,如果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凝练与体现,首先要对凝练的原则进行揭示,只有如此,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在艺术符号的基本内涵上,要反映和表征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和“精神特质”。其次在表现形态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深化,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现形态上就应该包含理论、思想、道德、行为等在内的一系列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表达历史文化传承,还要表征时代精神的价值概括,而这都应该是艺术创作中需要注意的。

综上,本文作者认为(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2)“艺术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物,具有广泛传播的特性。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物并不是被看作含有多种认识或价值属性的实际存在物,而只是摄取其感性形式而赋予人的心灵旨趣,这里实际上暗含一个符号化的过程。艺术符号既以自然符号为前提或基础,又是对这类符号形式的提炼和改造,既具有形象性、非指称性和意旨无穷等特点,又具有超越性、中和性等内在的性质。(3)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和继承了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对和谐理想的追求,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发展历程中,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始终是艺术客体转变的根本原因。

作者:杨x阳韩禹锋张天单位:绥化学院

油画艺术论文篇6

油画这种西方主要绘画方式被中国艺术家接纳和运用也有一个民族风格的形成过程。油画引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油画以写实性为主体,依照中国传统的美术理论,不能入艺术之流。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其《小山画谱》中有一段评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人画品。”邹一桂说得比较极端,但也确实是油画初入中国时的尴尬。中国画家真正使用油画进行艺术创作和油画的风格民族化还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审美教育的留学生试图以西洋画创作来挽救中国绘画的颓势,但是他们学成归国后,发现现实还是不能容忍那种透露西方文明的明暗、色彩和表现方式,仅是对西洋画严谨的造型表现出一些兴趣而已,这些艺术家自觉地开始了融合的工作,这也是油画民族化的开始。

二、中国油画艺术继承与发展

油画已经被正式纳入中国绘画教育体系,如何让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人们为此展开持续讨论,有人认为油画既然是外来画种,就应该保持外来视觉语言特色,不能同中国艺术混为一谈;也有人认为中国人画油画继承与发展,或多或少都会有中国味道,无意强求民族风格;也有人指出自觉追求油画的民族气派是必要的。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正是以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宏大的中国气魄展示了一种油画的新面貌,为建国初期油画的中国风格树立了时代楷模。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都满溢中国风度。画家借用了民间年画、敦煌壁画、工笔重彩的传统绘画方式,不强调光影变化的视觉效果,而着重加强高纯度色彩的运用与对比,加之出色的油画技艺,使画面取得了既富丽堂皇、庄严热烈,又通俗亲切的效果,在探索油画民族风格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董希文指出“我们的各种艺术都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继承与发展关于油画,由于我们努力学习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油画经验,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产生出许多能真实地表现生活的作品,但为了使它不永远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为了使它更丰富起来,获得更多的群众更深的喜爱,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油画中国风,从绘画的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油画上是否能发扬我们民族的特色,实质是首先要问一个画家他的血液里是否具有自己民族的艺术因素在内,提得更高来说,是否是更多地去考虑中国人民对于艺术的欣赏习惯和喜爱的深度的问题。”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三、结语

油画艺术论文篇7

少数民族美术的美学思想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黔西南各少数民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其地域性少数民族美术传承了中国民族美术的传统精神及内涵,在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呈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留存,浓缩本民族劳动者的审美观念、理想及愿望,造就较为完整的本地造型艺术体系。民族文化的本源性使得众多艺术家在塑造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思考时,看到民族本源文化、本源哲学、本源艺术和极具生命力的民族语言形态,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丰富资料本源,现实别是油画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成功地用油画艺术各种传达形式结合本土民族美术来表现中国文化精神特质,展现本土民族的风貌。

张以玉教授的油画风景创作的作品在表现本地少数民族精神时,成功地将少数民族艺术和特色形态中的中国元素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明显区别于西方审美心理趋向的艺术作品。可见,中国油画艺术在东西方美学思想的交流及冲撞中,已产生观念、思维及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变化,更加注重本土民族性的传达,在现实中,油画艺术创作出了独具当代黔西南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少数民族美术的色彩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族对色彩有着不同的爱好,如黔西南地域里册亨、望漠、兴仁、兴义等地苗族的女性服饰色彩块较为鲜艳,搭配多变、样式多,而普安的女性大花苗服饰色彩块较为简单,搭配少变,突出庄重。但苗族男性服饰总体说来沉色居多、样式单一。以当今的视角看,西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与探讨,促使色彩具有规律性的运用和传达。而本土民族及本地少数民族美术延伸和拓展了自然界物象色彩的内在性质,重视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以表达成长、趋利、避邪害等目的性的功利意义为最根本的色彩寓意,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由此整体上看本土及本地少数民族美术是抒情的、写意和象征的的色彩,如黔西南布依族的幼儿背帕、鞋帽、女性刺绣等,苗族的女性鞋帽、裙摆、飘带等服饰,表达出积极乐观的情感。色彩整体效果鲜明、热烈,极具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黔西南少数民族美术作品热烈、清新、明快、神秘的用色特点,作为可借鉴的色彩因素为油画创作注入强大的活力。如:本人在油画教学和油画艺术创作中一直探索在油画语言中找到少数民族色彩的可借鉴因素,所以在创作中大量采用纯度较高的原色,画面借鉴西方油画色彩构成形式结合传统国画构成图式,形成色彩对比的明快、欢乐的基调,凸显色彩的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同时遵循概括和有矢夸张的原则,使画面流露出少数民族色彩的神秘、朴拙,形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少数民族美术造型观念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本土及本地少数民族美术造型经过历史积淀、演变,形成自己特有的造型体系。从现代西方绘画角度分析,可看出少数民族美术造型的语汇是直接、固有和功利目的性,较喜欢运用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平衡、重复与多样、节奏与韵律等原则和准则。少数民族美术的造型给人以稚拙、朴实、自然的真实感,以抽象、变形、简练的塑造方法构筑一个充满神秘、幻想的世界,强调自然顺达的理念,使少数民族美术在自我表现中,打破时间、空间及生长的规律,以类似西方绘画的分割、组合、填充来物化幻想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展现自我生命力,摆脱自然的束缚,直接表达对生命状态的主观需求,因此其形象更显得生动、活泼、有趣、淳朴、真诚。

运用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美术造型观念在油画艺术创作中会带给我们以灵感和生机,丰富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我们进行油画创作的思路。如:张以玉教授的布依风情组画,在非常熟练掌握西方油画技艺下利用较为写实的技法和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结合本地布依族特有的生活图景样式,力图使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与东方传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强化绘画的中国意义的意境。在张以玉教授的黔西南布依风景写生作品中,可看见艺术家本人身处现实的布依族自然顺理的生活图景中,艺术家对其自然形态的景观饱含着浓浓的赞美、抒发之情,并用心与之交流,真实地、敏感地用写生去捕捉那万般变化的光线下、空气中的———布依图景在年轮下的气息与痕迹,展现布依族豁达、顺命的自然生活化的哲理性画卷。张以玉教授通过大量的黔西南风景写生,在创作布依风情组画中,用饱满的热情,汲取布依民族丰富的艺术造型语言符号,让风景写生作品产生出生动、感人的力量。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油画教学———风景写生课和风景创作中,应积极充分利用黔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图景及现实地貌,多组织学生进行风景写生和社会调查实践,从写生课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交融,在社会调查中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从这种特色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使学生更加关注我们黔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在油画艺术创作中使学生能积极创作出一些优秀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作品。

少数民族美术作品主体审美意识的“原始性”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以主体审美的视角看,面对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在我们当代艺术教育中有一种通感,大众审美心理突显一种惰性,形成一种安于现状的审美定式,并在当代所谓“西方新媒体多元化”的视角阅读中对艺术传达造成“真实”的消解。现实中呈现出“读图代替了品画,代替了美感,刺激、震惊代替了凝视、沉思,戏谑、恶搞代替了诗意与思想的沁润,低俗嬉戏代替了品味的追求”,更多地倾向迎合所谓“时尚、流行”的大众现实味———存在着“低视界”审美时尚的事实,并消解着具有相对稳定深刻理性内容的审美理想。同样也造成当代油画审美语言的异样“失真”———缺失自己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所以在油画创作本体思考中,我们意识到“语言”独立性、所有性的重要,而不是使自己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界定下的复制西方标准化的中国式油画的工具。但“油画民族化”的口号喧闹已久,反响寥寥。现我们在与西方交流及冲撞中,已展示出我们在深刻挖掘本土民族性的全民意识。使得少数民族美术作品主体审美意识的“原始性”(艺术文化自由、常态化的传承)在油画创作中体现出了自由、民族化表现性语言———常态化、情绪化、纯粹化的“写意”般的“艺术再现”,突出少数民族的个性化意识与主体精神的保留与展现。

少数民族“原始性”主体审美意识下符号化的语言形式的不断拓展和转变,使得油画创作的主题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油画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引导使油画的表现可用客观再现的写实手法展现艺术家眼中的唯美客观图像,又可用在完全不依赖外部可视现实情况下,用油画自身的艺术语言色彩、线条、块面等创造一个与自然不但不矛盾而且还十分和谐的新现实抽象图像,靠这些图像,少数民族“原始性”主体审美意识才能从局部为整体服务这个意识出发,有力展示当代艺术文化对真善美(国家整体意识所追求的目标)描绘的美好图景。

油画艺术论文篇8

论文摘要: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艺术的无尽魅力就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城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凝聚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的“艺术个性”,构成了绘画艺术的生命,无疑也是绘画艺术最为恒久的动力之所在。

翻看人类的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发展的脉搏,在各个时期艺术发展的背后,有那么多热血沸腾,充满激情的画家,通过对艺术个性的张扬和执着追求,才使他们艺术作品大浪淘沙般地载人灿烂多彩的、充满文化气息的绘画艺术史册。当我们在为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而倾倒和敬仰之时,我们也许无法抑制自己的想象,会情不自禁地问:是什么使这些艺术家们在渴望着张扬自我个性的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那么多感人的充满个性色彩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在汉语中,风格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指人的风度品格,用以说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或行为方式。所谓艺术风格,则主要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特征”,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

1.艺术的多样性是由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如何超越生活,创造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伴随着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艺术也逐渐被看成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区别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观念的世界”)的方式。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为艺术家依靠自己所特有的感性方式,通过认识的深化,进而完成从素材向绘画语言的转化,并最终塑造出可视、具体的艺术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构成了艺术创作所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艺术化的思维方式无疑是由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着的,艺术家的这种思维能力越强,感受能力也就越敏锐,判断力与创造力也就越强。

从艺术的本质看,艺术创作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无法想象没有创作个性的艺术作品会打动人、感染人。画家的素养、天赋、经历、学识、性格、思想、情趣、理想以及在绘画造型、色彩、表现技能技巧方面,均是画家个性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画家对于客观自然的感知和对自身主体的心灵观照与表现能力的综合表现。一个画家越是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与追求,就越能够具有独到的富有特色的艺术见解和创作个性。但画家的创作个性是要受到客观(即社会、历史的大环境)的制约,所以,必须考虑到创作个性的解放是有条件的。必须附合本国国情、民族心理、固有文化背景。当然,只有从文化素养、思境境界,技能技巧锻炼、生活感受、传统学习、时代精神、艺术宗旨等方面下苦功夫,才能懂得创作个性形成的真谛,扩充个性容量,获得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从而迈人较为开阔的艺术境界。

2.艺术的多样性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当欧洲18世纪的工业革命伴随着隆隆的机鸣声,将大量的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时,一种在工业社会形成的“技术理性”左右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近三百年。它反映了人预测与控制自然的技术旨趣,也导致了工业社会的一整套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念,如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自然的量化、有效性思维、社会组织生活的理性化和人类物质需求的先决性等。此种生存逻辑在其发展之初的确起到了进步的作用,可是至20世纪,这种生存方式因其对自然的肆意掠夺给人类家园带来了毁灭性的生存危机,同时也造成了人自身的异化,使人成为单向度的、零件式的、片面畸形的人。机械化、标准化、组织化等现代方式,严重腐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似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却是一种被压缩的、异化了的平面,在心灵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已然淡化,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不再欣赏玻璃幕墙光斑的闪耀,也不再眷念水泥丛林里的躁动与喧哗。当今社会中,人们更期待回归,回归到自然,回归到文化的源头。人们普遍寻求通过艺术来补偿现实中的精神的失落,抚慰疲惫的心灵。在这里,艺术作为一种来自心灵空间的变换多彩的语言,以其极具个性化的浑茫意象,正体现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生命状态,净化着人类心灵。

时代的发展已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发挥创作个性,开发艺术生产力,才能扩展艺术的种类,达致艺术的多样性。因此,艺术间的相互借鉴、吸收、渗透、融合,将导致艺术的多样化、交叉化,使当代艺术发生很大的质的飞跃,许多艺术创作艺术上的问题也才能相应得以解决。总之,没有艺术个性的创作行为,会使艺术停留在无法创新、无法变通,没有民族意识和风格、没有文化心理、时代精神,导致艺术形式上的单一化,甚至产生艺术创作的枯揭,逐渐失去艺术的恒久生命力。

二、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它能充分的发展,不受束缚。当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熔铸于自己笔下的形象时,由于它们饱含着生活气息,又高于生活,给人的启示、联想,往往会大于超越作者原来的思想,而具有更广、更深的、更为普遍,更为丰富的意义。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作品的个性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至西方近现代,作品是否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乃至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就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1.创作情感的个性化

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极其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情感往往体现为人类内心生活的最深层次,是人的生命本体的动力。由于情感的主观性最强,因而也就最容易被幻觉化和诗意化,同时,情感也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使之深深沉浸在自我创造的主观幻象之中。强烈的情感会使人们分析能力和自控能力急剧减弱,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导致情绪激化而放纵了想象机能。因此,当人们情感冲动时,起初都苦于找不到适当的词和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有一种紧迫感,这就是艺术语言的蓄势。这种蓄势所蕴含的能量越大,就越使语言出现畸形。可以看出,艺术语言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人们情感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言语形式。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赋予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是客观的,但由于人们的情绪记忆不同,经过主体化了的情感信息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个性化的艺术情感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艺术语言的交际价值。从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全过程看,就观照者而言,他必须理解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后才能产生自己的情感。可见,观照者情感模式的重新建构,是他的情绪记忆与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间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正是创作情感的个性化,才使艺术在人类的观念世界得以永生。

2.表现形式的个性化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情感是艺术语言运思的内趋力,它是创造艺术语言最重要的因素,它激活审美感受。审美感受的动因和目的是情感的表现化,它使整个审美感受过程的心理活动都融汇在情感的体验之中。在这体验中,既体现了发话主体情感的特点,也反映了发话主体认识问题的个胜。艺术语言是情感体验激发下的产物,它与常规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的功能不同,它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体验系统。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经由艺术家在画面形式、色彩以及笔触等诸方面构成。事实上,绘画史上一些著名的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普遍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艺术风格,而被后人所称颂。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中的许多画家也都善于利用直率、粗放、多变的笔触,以及个性化的色彩与形式等去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如梵高那厚重的笔法,仿佛从颜料管中直接挤出的明亮色彩堆到画布上一样,以旋动而又粗重的笔触,描绘着画家眼中悲情的世界,带着儿童般的稚气和粗野,用强烈而又个性化的色彩去表现自然中的星云、大地、向日葵。

个性化艺术语言价值的实现就在于打破语言的局限性,使话语充分体现出艺术魅力。借用符号学的理论,艺术语言在语言规则与语义设置上的特征为艺术语言的可接受性提供了基础,可接受性的最终实现还要依赖于在具体表达中、在特定语境中与情感体验的融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