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油画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4:32

油画教学论文

油画教学论文篇1

[论文摘要]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以上两点出发,着重讨论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教学、创作中。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毕加索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学习油画必须立足于西方油画传统,必须进行严格刻苦的古典技法及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文化知识的欠缺,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民族文化授之于课堂,将民族文化同油画写生、创作等进行结合,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民族文化知识,为未来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2.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要在高师油画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水墨画的表“意”手法及其精神实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观念的实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程、中国一些传统图形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及其反映出的民族生命意识等。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同时,也必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静物油画写生,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摆静物的文化特性,并教授学生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古典画法、厚薄画法、刀法、肌理法等,使学生掌握油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法;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地文化历史的介绍,特别是一些以古建筑闻名的写生地,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屋建制、建筑特点、图案的寓意以及色彩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性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三是在油画人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模特穿着民族服饰,并向学生讲解中国不同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色彩的偏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打好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将与主题有关或者有相同寓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五是将毕业设计中创作课部分内容提前介入,加大“写意”在教学中的分量,通过对学生讲解水墨写意的风格及现代油画中的一些作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为其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油画教学论文篇2

[论文摘要]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以上两点出发,着重讨论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教学、创作中。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毕加索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学习油画必须立足于西方油画传统,必须进行严格刻苦的古典技法及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文化知识的欠缺,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民族文化授之于课堂,将民族文化同油画写生、创作等进行结合,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民族文化知识,为未来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2.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要在高师油画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水墨画的表“意”手法及其精神实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观念的实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程、中国一些传统图形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及其反映出的民族生命意识等。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同时,也必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静物油画写生,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摆静物的文化特性,并教授学生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古典画法、厚薄画法、刀法、肌理法等,使学生掌握油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法;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地文化历史的介绍,特别是一些以古建筑闻名的写生地,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屋建制、建筑特点、图案的寓意以及色彩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性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三是在油画人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模特穿着民族服饰,并向学生讲解中国不同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色彩的偏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打好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将与主题有关或者有相同寓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五是将毕业设计中创作课部分内容提前介入,加大“写意”在教学中的分量,通过对学生讲解水墨写意的风格及现代油画中的一些作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为其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油画教学论文篇3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国际艺术多元化发展日益激烈竞争的今天,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为从西方引进的艺术门类,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才只有近百年历史,不论是材料、技法,还是精神内涵都还不够成熟,而我们油画艺术的教学更是显得滞后。因此,在我们高校油画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我国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急需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创新思维的具体启发、培养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关键词:油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一)全面培养油画专业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油画专业生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要点所在,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成份,发散性思维所扩散的思维因子是全方位的、多因素的,创造性思维是由思维的发散性为特征的。发散性思维是横向的、逆向的,其特征是反常的,甚至是怪异的。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应积极启发、培养油画专业生的发散性思维:1、鼓励、启发学生改变画中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现实事物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形成了一些我们都经验到的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人在心目中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因为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以事物在人脑中往往形成思维定势。一件物体出现会在人的脑海中引起正常的逻辑关系,如果人为的阻止人们形成的思维定势关系,人们就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和惊异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超现实主义者最惯用的方法就是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例如:西班牙画家达利最著名的作品《时间的永恒》,他把现实中的钟表变成不同形状的可塑面饼状安置在画面不同位置,产生一种超现实的违反正常逻辑的关系。我们通过这类课程训练后,再引导学生在创作课中去积极改变作品中事物的正常逻辑关系,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意识,取得全新的教学效果。2、鼓励学生在油画制作中改变画中形象的正常比例关系。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事物的大小比例关系形成了思维定势,但是若夸大或缩小、压扁或拉长这种比例关系,我们就获得一种特殊的形象关系。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一个艺术的独行者,他始终沉溺于内心神秘而又恐怖的状态中,他在自己的人物雕塑作品中,大大改变了人像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作品细瘦枯干,渺小脆弱,没有肉体感,甚至没有重量和体积感,给人一种收缩和绝望的颤栗。因此,笔者认为,在油画人物写生阶段即可穿插设置改变形象比例训练课程,指导学生思维多方发散,将人物的比例大胆改变,做一系列练习,把以上练习结合到日后的油画创作中,尽可能的多设想、多实验,会使画面产生较有创新意味的效果。3、鼓励学生大胆改变事物的色彩进行油画创作。色彩是绘画用以表现生活的重要手段,对于油画而言,则尤为关键。中外凡有成就的油画艺术家无不沉醉于色彩的研究与探索。在高校油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有意义的。笔者所接触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不懂光和环境对物体的影响,画出的色彩是固有色,常常限于看一眼画一笔的被动局面。因此,学习油画就应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色彩造型的规律上来,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掌握正确的分析、表现色彩的科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传统表现、观察方法基础上,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大胆地打破色彩的自然规律,去探索、去创新(中国学术期刊物大拇指中心)。4、鼓励学生在油画创作中将具象的形象变为抽象的形象,把抽象的形象变为具象的形象来创作作品。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现代艺术中常见的手法,也就是将具体形象几何化,抽象模糊化组织到画面中去。抽象的形象具象化即将有哲理的观念或潜意识思维的观念用具体事物做依托表现组织在画面上。在油画教学中尝试设置“抽象具象转换训练”课程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将其穿插到油画专业课的初级阶段,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等由易到难,再结合到高级阶段的人物写生、油画创作中去。先把具象转化为抽象形象,例如张京生教授的《餐桌上的红花蜕变系列组画》中“蜕变之一”是较常规的具象写生,通过一系列蜕变、局部放大到“蜕变之八”就是一副典型的红花局部抽象作品,很有意味,这是其中的一种训练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研究,多讨论,多方面指导、启发学生训练这一课题。其次,在把抽象观念意识转换成具象形象训练,如梦境中的事物往往醒后较抽象,我们可将这一潜意识思维的结果表现到画面中去,会获得创造性的效果。5、鼓励学生将描绘的不同事物,局部切断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象。这种思维方法创造的形象大多表现州门对某种完美理想境界的追求,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就是这种思维的反映。在油画艺术中,“局部重组”的方法能取得较有创造性的效果,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大都采用此法,正像苏州大学设计学博士生导师诸葛恺先生比喻毕加索的油画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将人物切断成多块,放在炒锅里炒乱后,按打乱的秩序制作在油画布上,而取得他的个性效果。笔者认为尝试设置“局部切断重构训练护课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油画教学中,我们也应把绘画素材(形象)经多方发散、局部打乱重组,鼓励学生在这种思维方法的启发下“张冠李戴”,打破常规,将不同事物的局部相互嫁接组合在画面上,或将同一事物的不同局部打乱秩序,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组合在画面上,相信此法能很好的启发油画专业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发散性思维。6、鼓励学生寻找试验多种辅助工具改变事物的形象。我们看到的客观物象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留下的定势常规形象,如果让学生用哈哈镜、显微镜、放大镜、有色镜及各种透明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工具去映射事物,将会获得一个个全新的怪异的形象,把它放入油画画面制成作品,会取得较有创造性的效果。如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反映一个蚂蚁看人物、自然景观的视点效果,或是一只鸟雀俯看人或物的视点效果,这些都是较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在具体训练中尝试设置“辅助工具探究与实验”课,这一课程可以作为课下作业的形式存在,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留意、寻查不同的辅助工具、材料及实验效果,再回到课堂中集中讨论,积极运用于油画作业中去。当然,无论是指导、鼓励学生使用什么样的物质辅工具去获得巧妙惊奇的艺术效果,前提都应在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念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方发散,用观念指导行动,创造有品味有特色的作品。[1][2][][](二)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人的记忆和想象的纽带,可以通过联想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对记忆的许多片段通过形式进行衔接,进而转为新的想法。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和记忆的如实复现”。联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再创造。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就应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联想能力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学会由生活的一小点想到一大片,由生活的一个形象联想到其他众多个性各异的形象,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是思想和想象高度结合的产物,是解决前人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的主要智力和潜力,是人脑中的宝贵资源。大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和形成的阶段,故此,油画教学必须积极地去开掘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油画学习、创造能力。“图形创意”课结合到我们油画教学中,对激发油画专业生思维的联想与想象,是一个很有效的训练途径。现当代比较前卫的各艺术流派大多是由这些丰富怪异的联想方法创作出作品的。另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对大师作品的主题与情节进行转换联想训练,如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构成形式色调不变,而将主人公变为同样姿态的拿新衣女士,主题情节变为即将出嫁的场面,是非常有意味的。总之无论在形象造型技法、语言上还是主题情节上都要好好鼓励学生去联想想象,充分挖出学生的创造的潜能,推动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创造性发展。(三)鼓励多学科横向交叉学习,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在油画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素养越全面越能很好地启发创造性思维。而知识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不仅掌握艺术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其它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激发我们每一位油画专业学生的潜能。创造出新颖独特有品位的油画作品。1、鼓励学生在艺术领域内进行各学科横向交叉的了解与学习。做为一名油画专业的学生,其作品要取得有创造性的成绩,不能只在油画本专业领域内闭门造车。如今,艺术的发展己经多元化。首先,我们要求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画种,中国画要有一定的了解。既要借鉴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能。大家知道,西方古典油画的透明罩染技法与中国画中的工笔染色技法是很相似的,这说明各画种虽应保留自己种类风格的独立性,但融合其它画种的技巧,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是很有好处的。其次,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对油画的学习深造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油画专业生不应忽视这些基础画种的技法及基本理论知识。大家知道,在西方水彩画与油画有很大的因缘关系,油画家在创作油画之前,常常是先做一幅水彩画稿,很多油画家,又是水彩画家,水彩画的发展推动了油画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油画专业生应该好好学习领会的。第三,设计艺术学科对油画的发展影响巨大。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影响推动了油画、国画、雕塑等各艺术门类向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超现实艺术等方向多元发展。应当说上好艺术设计提高课,能更好地影响油画这个传统画种的发展。第四、对民间艺术专业的学习也不容忽视。民间艺术如年画、彩塑以及手工艺品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应该说民间手工艺品、年画等是民族性很强的艺术。我们应鼓励油画专业生去多读资料,多考察民风民俗,多实践民间艺术并从中汲取方方面面的有益元素,这能大大提高油画作品的文化内涵。2、鼓励学生对非艺术领域的边缘学科进行了解、学习。对于非艺术领域的相关边缘学科的了解、学习对启发油画专业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家贝福里奇说:“具有相关学科甚至边缘学科的广博知识,那么独创性就会产生。”[l7]由美国学者对1300多名做出过重大特殊贡献的专家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知识结构都带有整体的相关特征,他们对本专业的相关边缘学科的了解、学习是相当广博的。因此,个体对知识的掌握越多,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会越深,对知识的运用就会越灵活,从而创造思维能力也就产生了飞跃。因而,我们在油画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会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好油画这门艺术主课。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广大教师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加强使命感,担负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任务,并认真研究,就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油画专业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的难题。参考文献1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M],2002年。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M],2001年。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M],杭州,2003年。4王明强.《从油画风景写生引发的思考》,文艺研究[J],2005,(7)。5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1年。[][][1][2]

油画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油画  色彩  教学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油画的色彩教学,笔者在此谈谈中国油画色彩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如何改进油画色彩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对油画色彩认识的先天不足

在油画的色彩教学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学生作品中的色彩过于单调,作品中,学生色彩的选择多出于传统概念和对名画的模仿,没有体现出油画色彩的灵性和生气。这里不仅是学生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老师教的问题。在目前关于油画色彩教学的讨论中,就有不少人提出,中国在理论上对油画色彩认识的先天不足,直接影响了油画色彩教学上正确理论对实践和探索的指导,进而一直在影响着油画色彩教学的质量。西方美术界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油画轻造型、轻色彩。这应说是十分客观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和不得不承认,中国多数画家还是真的存有这些通病。从目前全国范围来看,真正从理论上精通,创作中能熟练把握油画色彩的画家还不是很多。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三点:一是长期以来,中国画界基本上是国画的一统天下,其传统的基本理论和审美观念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而油画色彩做为美术上的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很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都还较差;二是受国画传统理论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人们在作油画运用色彩时总爱加入一些国画的技法,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油画色彩的基本理论和特征。应知,油画色彩与国画色彩是不能混用一起的,人为地拉到一起必然会显得不伦不类;三是我国的油画深深受到俄罗斯油画色彩风格的影响。俄罗斯文化中那种特有的忧郁和悲怆以及特殊的地理气候形成了俄罗斯画家对色彩的感知和认识。这些都与中国的文化氛围和地理气候存有一些差异。 油画消费这些年在中国已逐渐步入中产之家,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欣赏油画,懂得一点油画色彩艺术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能理解色彩艺术对油画艺术的重要意义,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油画。作为老师,这一点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油画色彩教学的几种新方法

1、课堂讨论法

什么是教育?西方教育观念以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这应说是很正确的,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同一个意思。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尽快提高学生的色彩技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的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变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此种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2、寓色彩知识于游戏中

在色彩教学中,学生们的色彩意识都比较贫乏,有的从概念出发选择色彩,多有随意性,有的凭自己的印象去模仿名画,得不到正确理论的指导,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出现五花八门的现象。为了有效地让学生真正把握色彩的运用,应采取一种游戏法,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不让学生去画具体的写生对象或具体的表象,而是要求他们去做一种色彩游戏,让他们反复练习调各种颜色,调出不同的明度、不同的纯度,不同冷暖的红、蓝、紫色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艺术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看每一个同学能调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此法说是游戏,实际上是把色彩的基本功练习寓于一种有趣的游戏之中,可在实践中大大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从根本上加强和提高了学生对色彩运用技法的把握。

3、单一法

习惯的色彩教学中,老师总是爱让学生一次一次地反复的综合练习,想以此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色彩知识和技法,这种愿望是好的,但一张色彩作业中包涵诸多的要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等,学生很难一下子都能把握,往往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实际上进步甚微。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以到,色彩课应该实施单一训练的方法,就是把作画各个重要步骤适当分开,分别作专一的基础训练。例如可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就油画的色彩教学而言,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以加深学生对色彩明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威.浅谈油画风景写生之我见[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期

油画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高等院校;油画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油画自近代传入中国以来,经过数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和创新,至于今天,中国油画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就,社会中学习油画的群体不计其数,教学机构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然而,在这些教学机构尤其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油画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绊脚石,只有把这些问题消灭掉,中国油画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油画方面的专业人才才会大量涌现。

1 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现代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科目,而把眼光放到了艺术类的专业,人们发现,通过其他途径一样能获得成功,这些人当中,就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学习油画,这也就是现今社会学习油画的群体日益壮大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高考的改革。高考改革以后,更多学生不仅仅只能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完全可以凭借一技之长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其中就包括喜欢学习油画的学生。高考的改革,为更多的学子开启了通往成功的大门,也同样为油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再次是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有更多的资本去实现更进一步的人生追求,一部分家庭是投资给自己的下一代,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油画来获得立身之道,另一部分家庭是选择学习油画来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最后就是培训机构的大量出现。有很多人对油画感兴趣,但苦于没有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选择放弃或者敬而远之,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油画教学机构就恰恰为这些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油画。

2 高等院校在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紧缺,教师队伍尚需壮大

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对来说尚且短暂,因此即便油画取得骄人的成就,也并不意味着其发展是毫无瑕疵的,在一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稚嫩的。高校不乏一些年轻教师,他们有先进的理念,有专业的知识,但毕竟资历尚浅,在油画方面没有过深的研究,导致一些观念或者论点偏于肤浅;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但又因观念传统保守,无法与现代化的教学实现契合。种种原因致使高等院校的油画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急需充实。

2.2 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油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只有一些基础课程,其他跟油画相关的课程根本不在学生学习范围之内;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书本上的知识还是照搬套用过去一些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学理论,当今更新的知识和理论,书本上并没有涉及;教学方法保守,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而真正实践的机会很少,导致不少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的绘画技巧没有掌握到位。

2.3 在学生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在被高等院校录取之前,因为没有对油画的系统学习,学生之间的水平是有差异的,甚至有学生对油画根本就不了解,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参加了“高考速成班”,会一些技巧,真正融会贯通的人寥寥无几;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过度花费精力在油画专业上而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这也是不可取的。

2.4 高校的测评评价机制不成熟

对于学生的测评,以成绩为重,且一学年的测评是有限的,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而丢失兴趣,舍本逐末,并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对于教师的评价,只以其教学成绩为主,而忽略了教师所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成绩一叶障目,教师的积极性被挫伤,更无心拿出最佳状态去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

3 高等院校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招聘大量优秀专业教师

一个办学机构的师资力量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作用。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招聘大量优秀的油画专业教师,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认知,培养教师肯于奉献的思想觉悟。为年轻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油画的机会,使其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供机会多接触一下油画方面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两相结合,一定会使教学情况有所改善。

3.2 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的合理均衡,不仅要有油画技巧这样的油画专业基础课、理论课,还要有跟油画相关的一些课程,比如影像、光学之类的可以对学好油画起辅助作用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该要适时调整,坚决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代之以师生共同为主体,一起交流在学习油画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增加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油画教材也要即时更新,既要收录前辈们的心血以汲取营养,又要囊括当下的一些先进理念,古今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实质性的东西。

3.3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整体能力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知识水平不一、片面追求油画的现象,首先要纠正学生的思想错误,让他们摆正态度,既然选择了学习油画,那就专心地去深入研究,油画不是拼学分的手段,而是需要付诸努力的追求;开设油画专业之外的文化课,并要加强从学校、教师到学生自上而下的对文化课的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油画;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他人进行交流切磋的机会,切忌闭门造车,在更大的舞台上,学生们才会有更大的成绩。

3.4 建立健全成熟全面的测评评价机制

高校不能仅仅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一个阶段或者一部分的成绩,而是要关注教师以及学生的长期成长与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成熟而全面的测评评价机制。不能只以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去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其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等多方面去考评,也不能只以学生某一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断定其好坏,要看到他们平时所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在特定时间内他们的进步所在,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我国各高等院校开设的油画专业,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着不错的发展条件,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实质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也才能更好地转变,才能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红学.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 2007.

油画教学论文篇6

也许在这个多元的艺术时代,最需要的是思考与判断,人们面对太多的信息,太多的知识,太多的理论。如何针对作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写出切合绘画实践需求的书,正是我撰写《油画艺术导论》教材的基本设想。《油画艺术导论》是一本导读形式的教材,也如同一本艺术手册。这本书以创造性为主线,围绕油画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从油画的源流、油画语言、材料与技法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立了一个基本知识框架。同时,打破了以往油画教材的局限,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油画,把油画放入它实际的历史角色来分析,不仅展示了其发展的线索,也分析了它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回想起来,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的考虑,来自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也结合了长期的教学与创作经历。在法国多年的学习与研究,使我近距离地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并将其置八当代艺术视野,不仅带来了对西方绘画新的认识,也引出了对美术学院教学问题的思考。

1.继承与创造:中西美术学院教学理念的差异

我于2004年回国受聘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不久后便承担了对油画导论课的筹备、授课和《油画艺术导论》教材的撰写。天津美术学院在全国美术院校油画教学中率先设立了导论课程,这本教材是学院教学改革规划中的一部分,没有可参照的模式,但也提供了探索空间。

起初,我用了很长时间来理清思绪。油画作为外来文化,处在中国的特殊文化环境之中,也处在国内外美术教学方式差别很大的状况之下。刚从法国留学归来,我在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巴黎美术学院研修绘画技法。同处在一个时代,美术学院教学相差如此之大,对艺术的思考方式相差如此之大,仅有10小时飞机行程,这种差异甚至令人不可置信。在专业设置上,国内的美术学院把油画作为重要专业方向,而西方美术学院教学从未把油画列入专业名称,只是设置了绘画专业。油画是绘画材料中的一种,而绘画材料为画家实现其艺术构想所用。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不满足于再现眼睛所见的真实世界,用油画材料作画的画家越来越少。西方美术学院的教学已走向多元融合。

油画在西方绘画传统中曾占有重要的位置,几乎成为西方绘画的象征。我国美术院校的油画专业从字面上看与西方传统绘画对应。中国文化是重师承的文化,其中体现出更多的是文化的共同性,个性则在传统中占据次要的地位。在一个以共同性文化为基础的传统中,个人从属于整体文化。画家作画主要借助于古人的经验和程式化的图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代仍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学习油画,必然会出现传承的做法,即以前人经验为主的做法。然而,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理性思考,以个人为主体的艺术创造逐渐加强,绘画的多元化与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相呼应。继承与创造这两种理念的差异形成了中国美术教学与西方美术教学很大的差别。西方人重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而我们提倡的是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造,肩负着继承中西绘画传统艺术的重任。由于国内美术院校油画专业的课程安排对中国文化涉猎较少,实际上学到的大多是西方绘画传统。

如何学习西方几百年以来的油画艺术,国内美术学院大多将其分为几段:早期的古典艺术、近代的写实艺术、现当代的表现与抽象艺术等,并将这种时段的分类用于教学专业方向。而巴黎美术学院的提法则是:美术学院不是用来传承某一类艺术的场所,例如,学院派、现代派或前卫艺术,而是要使学生有能力、有技术,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的大潮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与巴黎美术学院相比,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是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而西方美术学院以学生的培养为出发点。在不同的教学理念中会得出怎样的结果?由于我每年往返于法国与中国,观看了国内美术学院和法国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览中都有很优秀的作品,体现出学生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国内的学生总体上基本技巧较好,但对个人创造的价值认识不足,思想方法有欠缺。法国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有深度,体现出重艺术概念,重思考,有分析能力,但从学生总体上看写实基本功略弱。

中国人重传统,重基础,西方人重个人创造性培养。这两种理念都在各自的轨道上以其文化发展的惯性前行,因而产生了同在一个时代彼此的差异。这一现象是在复杂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在我看来,如何把握传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则是当代美术学院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2.艺术思想与创造意识

西方美术学院教学发展至今日,与美术学院建立的初衷相关。自文艺复兴以来,画家为了从手艺人的队伍中分离出来,艺术思想成为其区别于手艺人的重要标志。建立美术学院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人的艺术思想,其中已显示出重思想、轻技法的学院式教育特点。画坊学手艺的方式已在美术学院教学中改变,技法从未在美术学院中占有重要位置。很多人认为传统技法是对艺术创造力的束缚,个人艺术思想的实现伴随其独特的表现方法。

在中国学油画常出现偏重技法的状况。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便是把西方大师的技法学到手。殊不知这些精湛的艺术作品伴随着艺术家成熟的思考,每种风格都是其独特艺术理念和绘画技法的结合。西方画家在对真实世界的再现中,融八了对自然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规律的研究。面对这种以艺术思想为基础的绘画,在没有艺术思想准备和积淀之时,便成了对式样的盲从。盲从便带来了困惑,带来了流于表面的肤浅。照搬一个绘画式样的陋习正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流行。西方油画的不同风格、流派都能在中国找到继承者,而中国艺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继承和发展。

从总体上看,在国内既缺少传授西方油画技法地道的“师傅”,也缺少对西方绘画艺术理念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油画只是在用油画材料作画,仅保留了其材料性质,却出现了很多困惑和缺憾。下面就普遍存在的问题略举一二。

其一,在中国画油画,很多人一生孜孜以求,但始终没能理解古典绘画的真谛。古典油画不是逼真的艺术,它如同中国古典绘画,有其造型的规律,是崇尚简洁的艺术。在造型方法上,出现了描绘理想化的自然和描绘自然本身的不同倾向,但其中都展示了画家对自然世界的概括和整理,展示了画家的艺术理念与智慧,其造型方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对造型语言的研究常常被很多人忽略。

其二,很多人研习传统油画技法,学技法也学其艺术式样,却忽略了技法与创造性的关联。在凡-艾克的技法出现之后,油画的材料技法在不断地改变,逐渐趋于简化,以适合画家个人风格的需要。由于在当代艺术中每个人的创造是独特的,传统油画技法不再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了解传统技法的画家越来越少,油画材料成为修复专业的研究内容。当代绘画则呈现出技法多样化的特点。在中国出现热衷油画传统技法的现象,应注意的是在学习传统技法时,不应陷入式样的模仿,而应掌握技法的科学性规律,创造性地用于当代艺术创作。

其三,很多人作画一生,但未认识到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也未意识到个人艺术创造的价值,或不知怎样去创造。归结起来是继承的意识过重,创造意识不强。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油画家,可以作为我国美术学院教学成功的例子,但并未形成一种对创造性的普遍认识。创造性是艺术之根本,创造性培养则是美术学院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关键在于设定围绕创造性培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在学习期间建立起学习、实践、创造的自律方法。

3.基本思路与过程回顾

基于对以上诸多问题的考虑,我逐步确定了这本书的主导思想和结构方法油画艺术是利用油画材料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探讨油画艺术要围绕着艺术理念和绘画技法的相互关系展开。

谈及油画艺术即涉及了绘画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对于油画艺术的研究必定延伸到对绘画基本问题的探讨。油画艺术源于西方。在我国,相对中国绘画而言,油画似乎成为一个西方绘画的代名词,对油画的研究可以作为西方绘画问题的切人点。油画也是中国许多美术学院的重要专业,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院校对欧洲绘画传统的尊重,为我们提供了油画艺术实践和研究的氛围。

怎样看待西方油画几百年的历史?怎样寻找油画传统技法与当代艺术的对应?

艺术行为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研究西方油画艺术,应从创造这一基本点出发。本书将以油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为理解油画艺术发展的基本线索,探讨由艺术理念的转变引起的材料技法的变化;通过对具代表性的画家介绍和重点作品分析,形象化地了解油画艺术每一阶段创造性之所在。

油画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并独立于作品内容而存在。对油画艺术语言元素的继承与借鉴,成为当代艺术形式创造的重要手段。学习油画艺术语言,还应了解技法的基本原理,科学地使用绘画材料,借助前人的经验来进行新的创造。

《油画艺术导论》从酝酿、撰写、修改、审定到出版经历了四年的时间,于2009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在书的后记部分记录了撰写中的一些想法和经历。现摘录如下

不知读者是否体会出作者的用意:在这本书里展开对油画艺术多个角度的初步探讨,通过油画艺术所涉及诸多问题的基本线索,在绘画艺术的基本问题上理清思路,引发思考和解除困惑。本书包含了通常要阅读几本书才能得到的知识,这正是本书的结构特点。读者阅读中的收益即本书的价值所在,期待本书成为了解油画艺术的首选阅读书籍。

以油画为线索,了解西方绘画的目的是理解艺术的根本——创造。同时,也涉及到当代中国面临的艺术问题:如何在多元的艺术格局中,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当代艺术。本书以艺术的创造性作为主线索,既可以用来理解前人的作品,也有助于探索个人艺术道路。在油画艺术诸多方面的讨论中体现了艺术与技术两个层面的结合。学油画不是在学手艺,而是在探寻感知和表达的方法,技巧在实现创造意图时才具有意义。

本书内容的筛选是有针对性的,是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艺术创作体验和欧洲留学的经历,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以辩证和发展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加以探讨。在中国了解西方绘画受到许多的局限,人们可以看到西方绘画作品,但很难把这些作品置于西方的文化环境之中来体会,更难理解西方人思维方式对艺术创造的影响。作者在法国长时间的留学过程中深有感悟,也希望把这些观感带给读者。

撰写本书期间,每年的教学工作之余,都利用假期赴法国巴黎查找资料。每有疑问时,便到博物馆去寻找答案。坐在博物馆的长椅上,面对大师的作品写笔记,走近细细地体味画面技法,对本书作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早在巴黎留学期间就已熟悉名作悬挂的位置,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才发现还要再去博物馆看个究竟,才能获得新的收获。

正是在法国长达11年的留学与生活经历中,对西方艺术和艺术思想有了近距离的了解。本书写作是在大量艺术品原作的观摩和艺术理论原著的查阅的基础上展开的。写作方法上也受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研究方法的影响,体现在对艺术问题追根溯源、对艺术作品展开具体分析、视觉艺术作品的比较、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加以关注等方面。

其实,对艺术的理解和艺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思想上的困惑。了解西方艺术不仅要了解它的艺术式样,同时要了解西方艺术家善于思考的习性和思维的严谨,珍惜讨论问题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体验思考艺术问题中的乐趣。在撰写本书时,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总是想刨根问底,总是想言之有物,因此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查阅资料,书中留下了作者对许多艺术问题思考的痕迹。由于篇幅有限,很多问题不能一一展开,本书对油画艺术的探讨仅作为线索,为读者留下参与诸多艺术问题讨论的思考空间。

本书写给学油画的青年人,他们阅读后的反馈是十分珍贵的。本书的初稿已有十余位年轻的读者,他们是天津美术院校各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的同学画下阅读中体会到的重点部分,有的同学在书稿中记下了自己的感想,还在书稿中标明哪些地方希望进一步了解。我的几位研究生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加了图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

本书作为立项教材,体现了天津美术学院注重艺术思想培养的教学思路。作者在承担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院系各级领导的支持,蒋志华先生为本书作了文字上的校审。本书也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教授和艺术家的关心。在此感谢所有关心此书和对此书提供帮助的人。

4.出版后的反馈与成效

《油画艺术导论》出版后用于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课程的创新决定了教材的创新,这门导论课改变了以往油画基础教学以绘画实践课程为主的状况,成为油画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对油画艺术有了一个总体了解,解答了进入专业学习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起到了专业学习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思辨、实践、创造的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在这门课中,很多学生感到真正迈八了艺术殿堂,学会了“寻源、知今、问己”,对学习、生活和创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发行扩大了《油画艺术导论》的影响,在网络发行渠道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回应,被誉为油画专业导读的最好教材。这本书适合不同的读者群,为了解油画艺术提供了相应的知识。

《油画艺术导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读者的传阅中,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本书,并有所收益:也得到了相应的成效和奖励: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成为历年来入选部级规划教材少有的一部绘画教材。2013年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本书得到了各级专家、学者的肯定。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油画家张京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教材确实为本人所见的对油画样式的解读(限中国范围内的)最好的著作。具体讲,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作者视野开阔,决定了该书不俗的格调。二是作者以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形成了该书的中心思想,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品质。”对我来说,艺术本质的追求展现为对艺术创造的理解与体验,并在书中传递给他人。

油画教学论文篇7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转贴于

油画教学论文篇8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