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4:31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实效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严谨而开放的体系,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政治论文,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站。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形式化、表面化,习惯对学生进行外在强化,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大大降低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削弱了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认同,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乃至厌学情绪,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目标,育人功能难以真正实现。

2、教育内容空洞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理想化色彩浓厚,偏重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认知水平,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介入,内容更新滞后,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政治论文,忽视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对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学习倦怠、就业压力、心理问题等关注不足,致使课堂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极为明显,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手段陈旧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课本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方式统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通常以灌输说教和书面考试为主,大话讲得多而行为指导少,管教多而启发少,灌输多而引导少,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无根之基、无本之木,很难使正确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精神的支柱。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理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1]P6-7。”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那些被社会问题所困的个人和家庭直接提供帮助。社会工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助人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2]”,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政治论文,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以接纳、尊重、自决、保密、中立为原则逐步形成了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社会现实和高校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陈旧观念,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站。

1、平等尊重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尊重当事人,确认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平等尊重的理念,首先要改变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客体的关系,改变主体绝对权威、客体被动服从的陈旧模式,积极促成主客体平等双向、交流互动的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自我肯定和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其次,平等尊重的理念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必须以不批判的态度接纳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一种平视的姿态与受教育者进行入情入理的对话,真正摈弃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行、我教育你服从的说教模式,使受教育者在尊重、认可、理解中得到教育 [3]”,更好地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助人自助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核心的摘要通过“助人”达到人“自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方法

作为科学的助人活动政治论文,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从教学实践入手,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1、个案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是“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工作;它通过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协助案主解决困扰他或他们的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与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其福利站。[1]P103”

伴随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要考虑所有学生共同的需要外,还应该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区别对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个案工作方法,教师在课前,通过向学生告知个人邮箱、电话号码、MSN等形式政治论文,与学生充分互动,开展有效调研,多方面收集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从各种角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满足学生需要;课后及时对授课效果进行回访,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可以在课后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交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个案工作方法的融入,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愿意作为一个平等的教育主体通过开放互动的交流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进步,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更加科学,效果更加突出。

2、小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也称为团体工作方法,是“以社会团体为工作对象,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下,或通过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动政治论文,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促进整个社会繁荣。[1]P128”小组工作利用小组成员互动中的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感化、教育,带来成员态度与行为的变化,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小组工作相对于个案辅导其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小组成员在彼此互动中通过小组动力达到改变的目的,其改变的结果是持久而有效的。[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采用大班教学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可以按照各种形式把大的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按小组参与课堂互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自然班分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可以按照宿舍分组,组织学生上台讲课;可以按照选题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最后由学生代表评定各小组成绩,再由小组评定个人成绩,直接与学生个人的学期成绩挂钩。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通过分工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既是专业知识的丰富、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集体观念和参与意识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平等主体参与到互动中,以小组工作方法的技巧合理建组政治论文,适时引导,强化暗示,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各项优势,引领小组成员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引入小组工作方法不但实现了社会工作的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完善,并通过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群体教育,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3、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与信心,协助共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站。[1] P1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论文,基本上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大多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解决了“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行”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各个高校都提出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寓教育于社会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参与之中,使大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社区工作方法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依赖,重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持续性以及推动社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区工作方法,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介入社会,以学校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把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一方面协助社会发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社区资源政治论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日常实践结合,通过各种课外教学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志愿者和社会服务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认知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会爱和尊重,学会感恩,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较综合评价和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适时更新工作方法,切实增强教学实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更好地应对社会转型期的严峻挑战,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级才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第二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3]易钢,肖小霞.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高教探索,2007(6):94-96

[4]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100

[5]廖鸿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整合教育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230-231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2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法,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大量出现及逐步扩大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成为和谐社会的现实隐忧。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脱困问题,推进和谐社会进程,就应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落到实处。而要加强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的载体,寻求新的途径,开辟新的阵地,积极推进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明确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1]正确的舆论宣传有助于使城市贫困群体充分了解和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现代法律理念。

    1.传统媒体作为舆论宣传的有力武器,是对城市贫困群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城市贫困群体就是在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急剧变迁中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立足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心理状态以及现实需求来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泛宣传与城市贫困群体密切相关的政策调整、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社会中找到正确定位。同时,通过积极宣传脱困的典型事例来帮助城市贫困群体增强信心和决心。二是媒体要通过开辟专栏、开通热线等方式与城市贫困群体加强互动与交流,及时反映和妥善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疏通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2.网络媒介作为舆论宣传的现代工具,为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扩大影响面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一是要充分运用多种传播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更直接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融为一体,可以使理论知识、新闻时事、政府决策这些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城市贫困群体所接受和认知。二是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以及不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对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互联网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架设了相互沟通交流的通道,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适时交流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可通过网络开展合作攻关,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2]同时,通过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与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有关部门可以及时充分地了解其他地区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情况,学习宝贵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加强网络管理与建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合理的引导才能保证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作用。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论坛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与建设,保证网络真正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为城市贫困群体服务。

    二、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文化途径对城市贫困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自身的思想认识、政治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内化进程。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是促使城市贫困群体在思想、文化、能力等方面脱贫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人民政协之所以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就在于它是建制化的。在科学技术社会学领域,建制是“一种有秩序、有物质内涵的社会结构。它包括物质内容和制度内容,物质内容有物质化的技术和知识化的人力构成,制度内容有组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习俗和传统构成”[1]。建制化则是形成建制的动态过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制化主要体现为搭建组织平台、制定规章制度、展开理论研究,并对协商民主达成诸多共识的过程。这一进程始于一届政协的召开,经过不断探索,今天已经基本实现建制化。

建制化首先体现在“组织”和“人力构成”上。经过多年探索和调整,人民政协组织建构已经定型,这为协商民主建制化搭建了平台。人民政协组织建设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一)政协委员界别的构成。一届政协经过协商由46个单位组成。二届政协调整为28个单位和特邀人士: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主人士、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青年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联、自然科学团体、社会科学团体、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和平友好团体、社会救济福利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界和特邀人士。三、四届政协界别设置变化不大。五届政协撤销合作社,增加体育界。六届政协增设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两个界别,改农民界为农林界,从而构成31个界别。七届政协增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八届政协设34个界别:中共和8个民主党派、共青团、总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技协会、全国台胞联谊会、文化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林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疗卫生界、对外友好团体、社会救济福利团体、少数民族、归国华侨联合会、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宗教界和特别邀请人士。九届政协将香港同胞、澳门同胞界改为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农林界改为农业界;十届政协改社会福利界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至此,全国政协的界别名称和数量固定下来,并一直保持至今。

(二)政协工作机构的设置。一届全国政协的工作机构分三级:政协全体会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和政协常务委员会;二届政协取消全体会议,只设全委会和常委会。全委会全体会议正常时期每年召开一次,平时由常委会主持会务。常委会由政协主席、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和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他们同时组成主席会议,主持下一届一次全会的预备会。

政协常委会下设两类机构。一是工作组(委)、专委会。一届政协设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国防、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和宗教事务8个组。二届政协设国际问题、工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福利、华侨、宗教、医药卫生、民族、妇女、学习委员会、地方工作委员会和全国政协会刊编委会等14个组(委)。三届政协增设联络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化组教育组合并,撤销社会福利组(1965年11月以后有调整)。四届政协撤销地方工作委员会、联络委员会、全国政协会刊编委会。五届政协把文化组和教育组分开,另设法制、对台宣传、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体育和农业各组。六届政协改国际问题组为国际问题研究组,撤销城市建设和对台宣传组,设立祖国统一工作组、外事工作组、提案工作委员会。从七届政协开始统称专门委员会(下设服务性办公室),当时共设提案、学习、文史资料、经济、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体育、法制、民族、宗教、妇女青年、华侨、祖国统一联谊、外事14个专委会。八届政协调整为8个专委会:提案、文史和学习、经济、科教文卫体、妇青和法制、民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九届政协设9个专委会:提案、经济、人口资源环境、教科文卫体、社会和法制、民族和宗教、文史资料、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十届政协改文史资料委员会为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至此,专委会设置固定下来。二是秘书处和办公厅(室)。一至五届政协期间设秘书处,在秘书长领导下处理政协全国委员会的来往文电,负责会务开展,组织委员参观、视察,保管文档,联络地方政协等。一届政协期间,秘书处下先后设立过处长办公室、秘书科、行政科、人事科、财务科、组务科、联络科、地方科、警卫科、资料室、研究室和文化俱乐部等。二届政协至五届政协前期,秘书处先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各科室,后改为直接设立办公室与各科、室、组,名称变化较大。1980年12月30日之后,秘书处改为办公厅(不设主任,只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并固定下来;办公厅下设研究室、秘书局、联络局等。

(三)政协地方机构设立。一届政协期间就在中心城市、重要地区及省会设立了政协地方委员会。二届政协会议以后,按照首部政协章程的规定,除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设政协地方委员会,“其他地方”在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设地方委员会。此时的“其他地方”包括自治州、县、自治县和市辖区等。当时除少数县在有必要时可设地方委员会外,大部分县均不设;在有些市,如因人口少,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也可以考虑不设地方委员会[2]。1982年修订的政协章程规定,在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都可设立地方委员会”[3]。此后,政协地方委员会在县(市、州、区)级行政区域普遍建立起来。

建制化的第二层内容涉及“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习俗和传统构成”,即规章制度的构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制化涉及的规章制度包括四个层面,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规约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开展,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保障。

(一)国家宪法。一届政协经过协商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是民主协商的产物,它强调“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既是民主协商的结果,又强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二)党和国家政治文件。一是党代会文件。如八大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级协商机构的作用”[4];十三大报告规定“人民政协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加强政协自身的组织建设,逐步使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经常化”。此后,每次党代会报告都明确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推进人民政协建设。二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文件。如1956年制定了《关于加强政协地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1979年制定了《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最为重要的还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等。三是国务院文件。主要是2005年颁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2007年颁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两个白皮书。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讲话。包括在各种政协会议、统战工作会议以及其他场合的讲话。如毛泽东在二届政协召开前的讲话《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1962年周恩来在三届政协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邓小平1979年在五届政协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江泽民《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在庆祝政协成立50周年时的讲话《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人民政协规章制度。一是政协章程。一届政协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起了政协章程的作用。二届政协通过了首部政协章程;1978年五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部政协章程;1982年五届政协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章程。这部章程经过1994年、2000年和2004年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二是关于组织建设的制度。如1958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组组织简则》,1988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等。三是关于工作的制度。如1949年10月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条例》,1951年制定《关于处理人民意见的试行办法》,1988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1996年和2005年修订)、《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视察工作条例》(2005年修订),1991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1994年、2005年和2011年修订),2005年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和《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四是关于政协职能的制度,如政协全国委员会1989年制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1995年颁布《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简称《规定》)。

从学术研究来看,“建制化历程不但涉及到学术专业团体或机构、学术刊物的组建,也涉及到学术纲领的确立或重建”[5]。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建制化必然要求研究人民政协理论,而这种研究现已经实现专门化。

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长期从属于统战理论研究,其主要平台一是中共统战部门。共和国头30年,统战部的基本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进入新时期,其首要职能是“调查研究统一战线的理论和重大的方针政策,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中央反映情况,提出开展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6]。为搞好理论研究,新时期以来中共统战部门经常召开理论工作会议。1983年4月召开十省市统战理论座谈会,1985年2月召开首次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并同时成立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会议还制定了《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章程》。此后,各地方纷纷成立统战理论研究会。统战理论研究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理论研讨活动。二是社会主义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创办于1956年,“文革”时期停办,新时期得到恢复发展,并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的阵地”[7] 。2003年11月制定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现今,市级以上普遍成立了社会主义学院,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往往是独立的,市级以下则和党校、行政学院是三校合一。此外,各级人民政协和高校、社会科学院等其他机构的理论工作者也纷纷开展统战理论研究。

新时期以来,党中央逐步提出了专门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的任务。1985年9月全国政协秘书长会议就要求政协研究室研究“有关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理论”[8]。其后,许多地方政协积极开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活动。中发〔1989〕14号文件出台前,黑龙江就召开了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文件出台后天津、江苏等许多省市纷纷召开此类会议。李瑞环在1993年5月指出,要搞好政协工作“就必须从基本理论上对人民政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9]。次年,《人民政协报》和深圳市政协联合举办了全国性的“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在会上指出:“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9]41此后,各地纷纷成立政协理论研究会并开展相关活动。2004年8月,全国政协举办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贾庆林在会上肯定“人民政协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政协理论的指引下前进的”。他还阐述了人民政协理论的概念和基本框架。胡锦涛在庆祝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2006年12月20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采取了三大举措以推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一是颁布《研究会章程》。章程规定研究会是在全国政协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主要职责是制定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规划,确定理论研究方向和课题;组织、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建立和扩大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队伍;组织会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学术思想和理论研究信息,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开展人民政协理论政策的宣传,编辑出版刊物和资料;反映人民政协理论工作者的要求,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接受委托开展咨询和培训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和国际学术活动”。它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管,实行单位会员制,主要包括地方政协设立的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或相关组织。研究会设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包括名誉会长、会长、顾问、副会长、秘书长。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下设办公室、调研部、会员部。二是出版刊物。2007年2月,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管、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主办,中国政协杂志社出版了《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它是首个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的学术刊物,经过一年试刊,2008年2月更名为《中国政协理论研究》。三是2009年12月制定《关于加强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规定了研究会的性质、工作基础,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列席政协相关会议,秘书处内设机构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研究会工作经费、秘书处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用房用品、工作指导等问题。此外,全国和地方各级政协理论研究会、各级各类理论研究者还积极研讨人民政协产生的理论依据、人民政协和中国的民主建设、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能、自身建设等。

经过探索,关于人民政协的诸多共识已经达成,这为协商民主建制化提供了基本规约。

(一)明确了性质任务。一届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一届人大召开后,它演变为“党派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2]。1954年政协章程规定,政协的“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通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更广泛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为贯彻宪法的实施,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进入新时期,统一战线演变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也成为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0] 。1994年修改后的政协章程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1995年《规定》把人民政协定性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至此,对人民政协性质的表述固定下来。新世纪新阶段其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11]。

(二)明确了运行原则。1954年政协章程规定政协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七项准则①,1978年政协章程增加为八条②。此后一段时间各种文献的规定比较笼统。新世纪以来理论界对此加深了讨论。中发〔2006〕5号文件明确规定:“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4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实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93-02

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不断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革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当学习其基本含义与理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企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即指在企业内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以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体系,切实推动企业管理改革活动的发展进程[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职工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能够对全体职工的政治思想建设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进而不断推动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发展进程。近年来,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就要不断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内涵与企业职工思想宣传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政治工作这一概念由列宁首先提出,而思想政治工作一词首次出现于我国则是在1951年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此后确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价值及其理论意义,多年来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不同的重大思想理论都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行了具体的拓展和升华。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相关学者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它以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和中心,要求将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2]。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所发展出来的独特企业管理方法,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创新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活动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企业活动的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企业文化统筹协调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企业员工将思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想和行为的协调统一[3]。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文化体系,其文化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内容。

1.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直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生产行为等方面造成巨大的积极影响,使得员工能够时刻保持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进程,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及时革新观念思想,摒除传统陈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为思想观念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员工陶冶自身情操,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指导作用,在实际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它能够有效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强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从而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进一步探索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既变现为企业文化能够有力地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在它能够从整体上提上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用以获取大量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对社会舆论与民心所向的影响日益增大,能否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引导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当下所面临的难题。在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往往带来的是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如文化冲突与话语霸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肆意涌入其实在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符号奴役人的恶劣后果[4]。为了切实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把工作重点具体放在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坚守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善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经济工作、科研工作等统筹协调,坚持效率优先和思想一体化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其次,应大力加强对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活动,规范影响互联网用户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也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互联网用户的网络道德素质,帮助他们网络自律,促进文明上网。第三,大力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的力度,及时有效地掌握网络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辨,对于一些非法反动或者不健康信息,应予以清除,必要时可直接追究网络不良信息散播者的法律责任,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导向和管理作用。最后,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为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及时与企业进行交流探讨的平台,加强二者间的互动沟通,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5]。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社会工作相融合

将企业社会工作引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能够丰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还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得到更好的结局,开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企业社会工作通过将社会组织中的各种服务协调起来,统一分类管理,将其有针对性地用于解决特定的困难,及时化解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和矛盾,着力促进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6]。将企业社会工作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借鉴个案社会工作。通过借鉴个案社会工作,吸取当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切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革新。以个案社会工作中的会谈方法技巧为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学习利用会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切实完成对话双方传递信息、接收处理等一系列流程,同时还应当注重对话双方在情感的交流互动,以确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对话关系[7]。

2.借鉴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有益启示,它要求思想正式工作者应针对不同阶层群体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层逐级地分配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逐层逐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单纯凭借个人的能力无法完成,这就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以有效弥补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群体问题上的不足。目前团体社会工作主要有社会目标模式、互动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预防与康复模式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借鉴团体社会工作方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确保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前要继续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应当坚持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坚持实际应用于互联网生活,坚持与企业社会工作相融合,进而指导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加速现代企业系统化、理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新背景下中国企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合理选择[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3,1(2):68-69.

[2]赵建华.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J].思想工作论坛,2013,3(6):41-42.

[3]陈晓敏.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社会工作[J].企业研究,2012,4(7):60-61.

[4]欧阳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2(4):99-100.

[5]金君.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1(2):35-36.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5

关键字:民政工作;社会工作;关系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19-011.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提供了理论性的支持

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工作,而社会工作是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和理论,为有需要的群体和个体提供帮助的。社会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服务的领域也很多。民政工作正是广泛的需要社会工作,并把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理论支持。这正好说明了民政工作需要社工理论。

1.1从民政工作的理念上看,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正是民政工作所坚持的。民政工作坚持的是新时期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保障人的生存,维护对人的公平,保障人的权利义务,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1.2从民政工作的内容上看,民政工作更需要社会工作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政工作的业务范围也几经调整,但基本的职能仍然没有变。在具体的工作范围上,民政工作的主要业务仍有二十几项。社会工作是针对人的专项服务,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就会为其注入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内涵。

1.3从民政工作的工作方法上看,民政工作需要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注重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家庭、社区、社会作为依托,来提升个人能力,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民政部门已经做了许多社会工作,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支持,往往收不到有效的结果。要想做好民政工作,就不得不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1.4从民政工作未来的发展上看,同样需要社会工作理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民政业务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仅仅有一颗爱心是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所以民政工作者更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拥有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运用先进的科技方法来开展民政工作。

2.民政工作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1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2.1.1职业领域尚未明确.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大众都熟知的专门职业。在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会工作领域有: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家庭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由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具有多重性,因此并没有清楚的界定。从现实来看,我国的职业社会工作才刚刚起步,与政府机构的关系仍未确定,这样就让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陷入尴尬的局面。

2.1.2工作模式单一、机制不健全.社会工作机构把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行政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人才战略机制不健全;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四是社会工作者培训机制不健全;五是薪酬管理机制不健全;六是激励机制不健全。

2.1.3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大力发展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但这些关于社会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还是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地位,其权威性可想而知。

2.2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解决办法.

2.2.1民政部门应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民政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完善。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不离不开民政工作。如果将社会工作引入到民政工作中,将会为民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同时也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2民政工作应积极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工作模式.国家社会政策的出台对社会工作职业化有规范和促进的作用。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社会工作的地位。对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和指导。

3.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本土化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的职业和专业,就必须在观念上融合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来。在现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成了一个比较重要议题。

3.1社会工作本土化所面临的问题。

3.1.1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教育还不够成熟。相比西方的社会工作,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还存在着针对我国本土的理论不足、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的短缺、实践机会少等一系列的问题。

3.1.2社会工作对象观念还未开发。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在我国,"家庭本位"决定了中国传统的求助主要是在家庭、亲友范围里,很少求助于"外人"。就算是受害者也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不愿意求助于社会工作者。因此我们的工作对象在遇到困难时往往自己解决或不配合我们的社会工作者。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

3.1.3社会工作开展的环境需完善。"社会"是社会工作进行工作的环境,这就离不开社会大众的了解和认同。但是在我国实质的社会工作开展得还很少。缺乏宣传和社会大众的认同,这让我们在进行社会工作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另外,社会上缺乏社会工作者的就业岗位,政府、社会组织等缺少对社会工作者的支持。

3.2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途径

3.2.1结合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特征及中国本身拥有的本土。社会工作的事实民政工作是行政性、管理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所以民政工作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社会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也就是民政工作,两者相铺相呈来实现真正的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

3.2.2吸取民政工作的优势,是社会工作实现本土化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工作传入中国之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以政府为主体的民政工作体系,这一体系一直担任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福利等主要的实施途径。民政工作诞生于中国,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历史传统。在民政机构中,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机构主要有基层政权与社会建设、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公共事务管理等主要内容。若能把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到这些民政工作当中,那将为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更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周良才 .民政工作[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1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009重印)

[3]刘涛 .社会工作基础与实务[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8

[4]朱影.民政工作社工化的思考[J].品牌.2012.3

[5]谢松保.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辩证关系研究[J].中国民政.2011.12

[6]罗彩娟,李红武.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6

关键词:大庆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社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010-02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第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十五》规划的需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科技教育、人民生活、精文建设与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十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是指导我们向新世纪进军的行动纲领。现在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五》规划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十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事业发展,但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矛盾。所以,必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家面对困难采取正确的态度,扫除各种思想障碍,从而保证改革攻坚和扩大开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随着各项改革的实施,越来越触及到更多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内部矛盾日益渗透在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这些矛盾的存在势必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化解矛盾、增强团结。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讲,无非是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各种锻炼等方法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二是通过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以提高党在整体上的执政能力。这两个方面都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更为突出。

增强执政能力,需要广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树立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的权力观:树立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民主观等。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和有效的机制来实现。思想政治不是万能的,但制度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认识领域、思想领域、精神领域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取代的。当今,我们要正确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优良成果,同时也需要通过认识和把握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科学地继承和发扬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有多方面举措,须作多方面努力,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要在全国城乡集中开展一次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形势报告,成分发挥大众媒体、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做好重大改革举措的宣传解释工作,讲情形势、背景、目标和政策措施,引导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改革的各项工作。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观念、内容、机制上创新。把握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开创新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坚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引导广大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社会正气。

第三,要精心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思想道德基本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基础性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契机,采取切实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和谐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7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是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为:

1.1新公共管理汲取经济学中的理论

一直以来,公共行政学都汇集了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思想,而新公共管理则更多地借鉴了经济学的理论。新公共管理的目标是追求3E,即:Economy(经济)、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效益)[3]。此外,为了应对传统公共行政强调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对政府创造力的抑制,从而导致政府管理的形式化和僵化的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希望通过强调经济价值的优越性,重新发掘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提升政府的创造性[4]。

1.2新公共管理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面对越来越多的对政府规模庞大,资源浪费严重的质疑,新公共管理反对原有政府管理模式的权利中心主义,主张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提倡建立精简而有效的服务型政府。首先,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应通过政策的制定对全局进行总体掌握,而具体的实施则应由各自制机构承担[5]。其次,新公共管理主张适度的分权与授权,赋予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权威,解除对其过多的控制,以便更好地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与效能[6]。再次,新公共管理打破原有层级制的金字塔体系结构,压平组织结构的层级,创建扁平制组织结构。

1.3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导向战略

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政府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公众,公众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话语权,这极大地打击了公众的积极性。而新公共管理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提倡政府对待公众应像企业对待顾客一样,一切制度和决策的制定都以公众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为出发点。顾客导向战略引导公众参与政府职能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的积极性,也是政府工作创新的出发点与动力。

1.4新公共管理追求效率和结果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体制是具有“理性”性质的,精确、迅速、明确、统一性、严格的服从是官僚体制的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优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公共管理所强调的是效率和结果,而忽视过程,重视技术在提高管理效率中的作用,提倡多种方法与手段的并用。新公共管理给予现代管理更多的灵活性,为其营造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实现管理行为的创新,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2.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文档工作审视新公共管理赋予现代管理以效率为中心、技术至上的特点[7],这决定了现代文档工作具有以下运行特征:

2.1在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以电子文件的管理为工作中心

在韦伯的官僚体制中,文件具有上传下达的功能,维系与连接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运转,体现出工具价值。而追求效率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催生出的电子文件以其快速、便捷的特性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据国家档案局的调查结果显示,仅2007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共产生各种类型电子文件近2亿件[8]。此外,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改变统治者的角色,提倡塑造服务型政府,由此为电子政府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可以说电子政府也是新公共管理的产物。为了提高政府透明度,创建开放型政府,电子政府通过网站提供实时信息,以此来满足公众的政府信息利用需求,通过与公民进行互动,鼓励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电子政府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电子文件作为支撑。电子文件实现了文档的无纸化管理,大大节约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而借助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打破了文件传递与利用的时空限制,改变了过去管理过程复杂、消耗时间长、资源浪费的壁垒。但是,现代管理对电子文件的依赖也衍生出一系列的难题,如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受到质疑、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差所引发的管理失效等。如何攻克电子文件所带来的管理上的弊端,给现代文档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2在重视资源利用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以文档的开发利用为工作重点

政府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据报告显示,社会信息资源的80%来自于政府信息。政府文档是的体现,文档为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构建了沟通的桥梁;政府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等决策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部门,为营造开放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为社会提供新闻、统计报告、经济预测等服务信息将作为档案被保存下来[9]。对政府文档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扩充社会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的运行提供支持,是新公共管理对文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3在以顾客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以为公众服务为工作理念

在过去,档案局、档案馆等各级档案部门以档案保管为主要工作任务,以服务自身机构为工作目的,档案工作秉持着保密、严格开放程序的工作原则。而在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自身组织机构,而是广大公民;文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开发文档信息资源、实现文档的充分利用。新公共管理重申了文档工作的社会使命应是以公众的文档利用需求为服务对象,为公众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实施顾客导向战略。在宏观层面,以服务为理念进行档案部门的组织规划、政策制定、标准的拟定,以服务为宗旨对文档工作进行全局掌控。在微观层面,在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文档工作的所有环节之中,尤其在档案的提供利用中,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如何满足公众的利用需求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实施顾客导向战略是充分发挥文档管理部门作为社会信息管理者,肩负着服务社会公众这一使命的必然选择。

2.4在整合企业管理思维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在企业管理中普遍使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也有人提倡在政府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将信息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人。一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在知识管理的三要素:人、信息资源、技术手段中,人处于核心地位。在管理者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自身拥有大量的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各项内容都是在人的支配下完成的,离开了人的存在,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不可能产生。新公共管理要求在文档工作中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一方面,大力挖掘管理人员的隐性知识价值。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宝贵的知识财富;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为文档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估的方法,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激励政策,培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奖惩制度来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培养其工作责任感。

2.5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新公共管理下,文档工作应充分挖掘文档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

档案馆等社会主要档案管理部门一直是国家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资金支持。但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数字化进程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档案部门的需求。新公共管理的经济理念要求档案部门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政府拨款的所造成的局促局面,充分挖掘所保管的文档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发展档案产业。在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和石油、煤炭一样,是具有价值的资源。对文档信息进行整合开发,生产信息产品,是文档工作的新项目。例如现在的一些咨询公司,就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档案部门在开展经营业务时,除了对自身所掌握的文档信息进行开发外,还应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广泛、全面地搜集网络上的信息。并采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充分挖掘文档信息的经济效益,争取在为组织自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文档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尚处在并不成熟的阶段,其内在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因其固有的局限性,使其在文档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的思想进行文档工作革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文档工作的价值定位问题

新公共管理汲取经济学理论,引入市场机制,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容易造成组织对利益的盲目追求,而导致社会价值的缺失。我们在对文档工作进行改革时,应采用新公共管理的经济理念,注重文档资源的价值开发,构建营利性机构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文档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作为国家文化事业机构的公益性工作性质,始终以为公众服务作为工作理念,把握好经济创收工作占整体工作的比重,避免对文档工作的价值定位产生偏颇。

3.2组织管理问题

新公共管理改变传统组织结构金字塔式,主张的是扁平化与分散化,而对权利的分化与下放在给下层管理人员带来能动性的同时,也容易引起了上下层管理权失衡的问题,例如政府在管理中出现的“政府空心化”就是由此原因产生的。因此,文档管理部门应正确处理权力控制和权利下放的问题,优化组织结构、协调各部门间的沟通,为组织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3.3技术手段的应用问题

信息经济的发展要求文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引用技术手段,电子文件的产生、电子政府的兴起、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等都以技术手段作为保障,不可否认,技术手段在现代文档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只是以工具的价值出现在文档工作中,起到的是提供文档工作效率的辅助作用。针对目前一些人所提出的技术至上主义,文档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技术手段在文档工作中的应用,切不可本末倒置。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形成;特点;地位和作用;原则;体系;启示

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很活跃,在思想活跃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思想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基本概念

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实践性和群众性。它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使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当前的和长远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业务工作的关系不是领导和指导关系,而是服务和保证关系,即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业务工作服务,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业务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一词的形成

“思想政治工作”一词大体经历了由“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演进过程。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沿用“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概念。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刘少奇在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60年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主要使用“政治思想工作”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概念。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致分为政治(包括形势、任务、路线、政策、传统、原则)教育、道德(包括劳动、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文明礼貌)教育、世界观(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即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性的思想工作的融合。

三、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这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是:(1)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人民的利益服务,鼓舞人们为实现各个时期的革命目标而奋斗。(2)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的工作,它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3)严密的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理服人。(4)具体对象的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它的内容、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思想问题灵活掌握。(5)教育过程的连续性。人的思想受客观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制约,客观社会在不断变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续地进行,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四、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类历史的发展,归根结柢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源泉,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精神文明不是物质文明的直接派生物,不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自然地发展,它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自身建设的结果。精神文明中的思想建设,要依靠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历史上各个阶级实际上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作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取得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改变社会风气,将社会政治生活纳入本阶级政治统治轨道的重要手段;作为调整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关系的重要措施。历代的剥削阶级都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论”和等级教育,封建地主阶级的宗教神学和纲常礼教教育,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利己主义教育。无产阶级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然从外面“灌输”的原理,关于必须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上把握人的本质的原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原理等,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手段。

五、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意图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一系列基本原则,主要有:(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把学习和宣传革命理论同解决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2)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为各项业务工作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各项业务活动执行和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发展变化的原则。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思想认识发展的前进性,又要看到思想认识发展的曲折性,从而认识解决思想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对深层次思想问题的引导要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精神。要长期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僵死凝固的眼光来看待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变化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也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即善于发现工作对象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表扬树立先进榜样,带动后进;结合必要的批评,抑制消极因素。还要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发现积极因素,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5)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原理,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的同时,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些有可能解决的切身利益问题。(6)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即立足于说服教育,谆谆善诱,耐心等待觉悟,同时对不服教诲、坚持错误的辅以严格的组织纪律。(7)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即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群众进行言教的同时,必须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为人师表。(8)求真务实的原则。要以求真务实精神思考工作,以求真务实要求部署工作,以求真务实作风推动工作,以求真务实标准检验工作,从而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和紧迫。(9)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扬民主,就是要采取民主方法、端正民主作风、弘扬民主精神,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

六、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就象电脑一样,有软件和硬件,能那样神奇的运行。其工作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指:(1)思想政治组织。其含义:“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表现的形式是:党的组织、党组织的工作部门,工会、妇联、团组织和教育、宣传机构等。(2)思想政治教育。其含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的活动”。表现的形式: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从事理论研究。大学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教育活动由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来组织开展进行。(3)思想政治宣传。其含义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进行的形式和开展的活动”。工作表现的形式:主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和开展的教育活动来进行。(4)方式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体系中,每一方面的工作都根据自身特点,有它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工作。(5)工作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党规党纪、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等是这个工作体系工作的依据。

七、启示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在提高思想认识方面,深深的认识到:(1)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我们要牢牢记住。(2)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而形成的,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3)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我们要代代传承。④世界进入21世纪,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完善、创新、丰富,并指导实践。

2.在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主要在措施和办法上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1)领导重视,措施和办法到位,资金有效投入。(2)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管理体系。就是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同心协力,专兼职相结合,党政工团妇等组织齐抓共管,全体党员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管理体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4)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不削减人员,做到精干高效。待遇落实,队伍稳定。(5)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工作的特点、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行业、单位的实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6)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办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进行量化评价,承认所取得的成绩,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总之,我们要重视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李俊伟编著.思想政治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7)第1版

[2]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基本建设经济教研室编.施工企业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第1版

推荐期刊
  • 社会
    刊号:31-1123/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大社会
    刊号:44-1717/D
    级别:省级期刊
  • 社会建设
    刊号:22-1410/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社会福利
    刊号:10-1018/D
    级别:部级期刊